一汽技术中心简介

合集下载

东北三省整车及部件

东北三省整车及部件

一汽通用哈尔滨分公司
介绍:哈尔滨,前身是一汽哈尔滨轻型车公司。
【零部件公司】:
一汽哈尔滨变速器

城市分布:哈尔滨
东安动力/东安三菱
介绍:坐落哈尔滨
万都汽车
城市分布:北京、苏州、天津、哈尔滨、宁波
来源:汽车人才顾问林飞
城市分布:长春 一汽轿车发传中心 城市分布:长春 备注:一汽集团发动机、变速器生产中心 莱尼电气系统 介绍:总部常州,上海、长春、柳州、蓬莱、廊坊有分部。 富奥石川岛增压器 城市分布:长春 格拉默座椅 城市分布:天津、长春 海拉车灯 城市分布:长春、北京、厦门 奥托立夫 城市分布:上海、广州、长春、南京、太仓、北京 纳铁福传动轴 城市分布:上海、武汉、长春、重庆 德国科世达 介绍:上海、长春有分布。 矢崎 介绍:世界知名零部件公司。总部在上海,线束产品零部件供应商。在天津、北京、武汉、 孝感、长春、重庆、杭州、宁波、烟台、济南、汕头、广州、佛山、漳州、香港、台湾。分 部非常多,而且同一地斱有很多公司,请上官网详细查阅。
伟巴斯特 城市分布:上海、长春,重庆,广州,北京 富维-江森 介绍:坐落长春、济南、成都、佛山 李尔汽车 城市分布:北京、长春、沈阳、上海、南京、南昌、武汉、重庆、广州、宁波、芜湖、十堰、 襄阳、柳州 大陆汽车 城市分布:上海、长春、常熟、连云港、芜湖、天津、济南 法雷奥 城市分布:台州、上海、南京、娄底、长春、深圳、佛山、无锡、广州、福州、荆州、武汉、 成都、沈阳 敏实集团 城市分布:宁波、天津、广州、重庆、嘉兴、福州、海口、武汉、长春 邦迪汽车系统 城市分布:上海、重庆、长春、天津、武汉、秦皇岛、海南 阿尔派电子 介绍:汽车音响供应商,大连研发中心、上海分公司、广州分公司、长春办事处,投资大连 阿尔派电子有限公司、太仓阿尔派电子有限公司、东软集团有限公司。 博泽汽车部件 城市分布:长春 华伊变速箱

浅析中国一汽技术中心解散原因

浅析中国一汽技术中心解散原因

浅析中国一汽技术中心解散原因作者:于航来源:《管理观察》2018年第05期摘要:中国一汽技术中心由于科研项目失败、无自主研发并领先于世界的汽车生产核心技术,于2017年宣布解散。

本文从投入产出比未做合理预测,对员工没有激励政策,员工持续学习意愿不高这三方面,浅析中国一汽技术中心解散原因,并对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综合效益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一汽技术解散原因中图分类号:F426.4 文献标识码:A1 中国一汽技术中心解散2017年9月,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令人唏嘘,中国一汽技术中心宣布解散,曾是汽车人梦寐以求的地方”、“中国一汽技术中心500亿研发费用连带'T'发动机都没研发出来,终于解散了”、“大快人心,花费500亿研发不出好车,一汽直接解散技术中心!”等等。

一汽在2012年启动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计划投资43.48亿元在吉林省长春市建设新能源工厂,原本预计2014年7月建成投产,但直到2017年都没有完成。

2017年4月,这项共耗时5年的工程宣告终止。

不仅如此,三年研发投入了105亿元的红旗H7,在2016年仅售出4800台,2017年上半年售出1900多台。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前身为第一汽车制造厂,由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厂名,中国一汽技术中心于1950年诞生,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一直负责中国一汽商用车(重、中、轻、微)产品、乘用车(轿、微、客)产品及相关总成、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为中国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汽车产品研究、开发和试验检测基地。

自改革开放以后,先后与德国大众、奥迪、日本丰田等跨国汽车公司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但在汽车发动机领域,没有一项技术是来自这个有着67年历史的汽车“黄埔军校”。

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中华民族的汽车工业能称霸全球,可至今未实现,中国市场仍然是国外品牌汽车的天下,国有企业一汽集团已被后来居上的韩国汽车、国内民营汽车生产企业远远地甩在了后头,国人不禁对这位不争气的共和国长子产生了疑问。

一汽集团组织框架

一汽集团组织框架

第一章标杆企业标准体系分析1.1标杆企业概况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是我国特大型汽车制造企业。

一汽集团业务领域包括研发、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和衍生经济等体系,拥有解放、红旗、奔腾、夏利等自主品牌和大众、奥迪、丰田、马自达等合资品牌。

一汽集团在产销规模上属于我国第三大汽车集团,2013年一汽集团汽车销量达到290万辆,占我国汽车市场份额的%。

一汽集团乘用车领域销量主要集中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和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一汽轿车股份和一汽夏利等自主品牌也形成了一定市场影响力。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是我国中重卡领军企业,也是一汽集团唯一载货车企业。

一汽客车厂和一汽丰田在我国客车市场影响力还比较弱。

表12012-2013年一汽集团各子公司销量情况单位,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标杆企业组织框架目前一汽集团拥有职能部门19个,分公司3个,全资子公司6个,控股子公司4个,组织框架结构如图:图 1 一汽集团组织框架图图 2中国一汽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框架一汽集团主要职能部门介绍一汽集团层面共有19个职能部门,本部分主要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规划部、发展部、管理部、质量保证部、审计部、生产制造技术部、党委宣传部、采购部、财控部在内9个职能部门的下属科室和职能。

规划部规划部主要负责对一汽集团战略研究和研发管理等功能的规划安排,规划部下设科室包括总体规划室、综合管理室、投资管理室、研发规划室、科技规划室、中重型(客车)体系规划室、乘用车体系规划室、零部件规划室、规划支持室、工厂规划室、一汽通用业务管理室、一汽丰田项目管理室、一汽大众项目管理室。

规划部具体职能分为三大领域,规划制定、研发管理和投资管理。

(1)规划制定⏹企业集团长期战略研究,拟定集团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集团内部资源优化、整合、重组方案⏹负责组织集团产品策划、方案论证、提出产品发展规划⏹制定技术升级和工艺升级规划⏹制定集团征地、土地规划等(2)研发管理⏹制定新产品设计任务书、组织年度产品开发计划、对新产品开发进度阶段评价与考核⏹制定新技术推广规划、考核新技术推广情况⏹集团产品型谱管理,上报产品公告⏹知识产权和科技保密管理⏹集团公司标准化归口管理⏹关键总成及模块产品规划路线(3)投资管理⏹制定子公司和职能部门投资年度计划⏹子公司和职能部门投资项目可研报告审查,向上级政府报批⏹审查子公司和职能部门的项目初步设计,向上级政府报批⏹对外投资项目立项审批、技术引进工作管理⏹制定集团公司中长期投资计划,年度投资计划送财控部进行年度资金平衡⏹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和项目后评价⏹对在建工程和投资项目的验收管理质量保证部质量保证部工作主要是建立一汽集团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质量标准体系的监督和推广。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军车设计室第三代军车MV3(1)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军车设计室第三代军车MV3(1)

近日网友上传了一篇来自中央企业红旗班组(科室)标杆事迹汇编的文章,文章中首次披露了我军第三代军用卡车竞标和性能概要。

这篇文章称我军新一代军用车辆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外同期水平。

全文摘要如下: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军车设计室,是中国一汽为开发新一代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而组建的专项设计开发团队。

这支攻坚破难、敢打硬仗的开发团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以他们创新的智慧和拼搏的汗水,出色地完成了我军新一代军用战术车辆的开发。

这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一汽技术中心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标志着中国一汽开始重新搭建解放越野车产品平台、重振军车与越野车研制事业,而且将全面提高我军中型战术军车的机动作战和作战保障能力,缩短我军轮式车辆装备与发达国家当代战术车辆的技术差距,实现我军车辆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满足我军未来发展战略及作战使用需求。

学习国外先进的军车技术,获得了大量难得的技术资料,在没有任何参考样车的情况下,这些技术资料为MV3的研发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

经过项目团队两年多的艰苦努力,达到国际当代军车先进技术水平的MV3终于预研制成功,并得到军方的高度认可,使中国一汽在总装组织的“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研制订购一体化”招标中脱颖而出,战胜二汽、陕汽两家现役军用越野车生产厂,获得独家中标,承担起了新一代中型系列战术军车研制的历史使命。

解放新一代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以下简称MV3),是在美、德、俄等发达国家,以强大的汽车工业基础为支撑,采用大量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发展、提升综合技术性能,车辆装备智能化趋势日益突现;国内现役军用越野车呈现技术老化,电子化、信息化几乎空白,产品保障性较差;国外对军用越野车关键技术实行壁垒,根本找不到也买不到开发所需的对标资料和参考样车,加之中国一汽已近20年没有研发生产军用越野车等困难条件下开始的。

这就意味着MV3关键技术的研发几乎从零开始,可谓是中国一汽卡车开发以及我国军队车辆研制史上最难的开发项目。

一汽技术中心职位管理体系设计

一汽技术中心职位管理体系设计

流程制度表单,从理论到实践,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从框架到细节,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企业的现状不断优化和持续改进,保证了职位管理体系落地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说明了职位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保障措施。

职位管理体系构建的保障措施从组织和人力资源保障等两个层面来进行,组织层面要实施的保障措施是明确人力资源部职位管理职责并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开展此项工作,同时设置专职管理人员进行职位管理,并不断夯实职位管理基础,建章建制。

人力资源保障层面要实施的保障措施是不断创新职位管理的方式方法和管理工具,加强培训培养提升员工能力,提高管理效率。

一汽技术中心作为一汽集团的研发中心,作为产品开发价值链中的核心一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重要位置。

一汽技术中心将以职位管理为基础,形成以职位管理、能力管理、绩效管理及薪酬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4P体系,为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进步提供开阔的平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人力资源,职位管理,职位设置,职位编制,职位价值评价AbstractThe Design of Posi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FAW R&D CenterAs an affiliated company of FAW Group,the R&D Center is responsible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AW’s independent products.It engages in the technology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including research,trial production and testing of six major types of vehicles,namely the heavy vehicles,light vehicles,mini vehicles,passenger vehicles,buses and new energy vehicles,as well as their components and materials.Domestic car producers are under growing pressure to strengthen its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businesses,so as to outcompete joint ventures in the rapidly expanding auto industry in China.Therefore,FAW R&D Center must be talent-oriented,since the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determin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company.In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position management serves as the foundation.Only by establishing a complete position management system can we guarantee effectiv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system,training system and payment system.This paper takes FAW R&D Center as the research target,analyzes in depth the background and current conditions of the company’s position management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forward design.Unclear framework,isolated minor systems and missing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are the problems defined.Causes and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and implementing measures are offered which grants the paper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e paper has four chapters,of which the first illustrat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explains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adopted in the designing of posi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FAW R&D Center,setting up the research target of the paper.The second chapter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osi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FAW R&D Center.The company inherits from FAW Group some universal “SOE”problems,like inflexibility in mechanisms,unawareness in innovation, ambiguity in responsibilities,and overstaffing.The paper explores the root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by analyzing from both organization and personnel perspectives, setting the foundation for finding solutions.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core which elaborates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FAW R&D Center posi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in-depth research which absorbs previous practices and knowledge.The overall planning is done completing in order the organization establishment,functions &responsibilities,career development channel,position set-up,position numbers and position evaluation.The paper designs the structure,principles,standards and process of the position value system.The research is illustrated from theory to practice,from parts to the whole,at both macro and micro level,from general frame to the implementation details,and ensures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combining the company’s current conditions,so as to guarantee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sition management system.The fourth chapter describes how to implement the position management system.The measures to build the position management system should be guaranteed at both organizational level and human resources level.At the organizational level,responsibilities of the 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 should be clarified,and corresponding working groups should be set up,certain personnel should also be appointed,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made. At human resources level,the company needs to make continuous innovation in management ways and tools,strengthen staff training and improve management efficiency.The FAW R&D center is in the core section of FAW’s product development value chain,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Based on the position management system,FAW R&D center will develop a4P human resource system, concentrating on position management,capability management,performanceassessment and payment management.It will thus provide a great platform for the mutual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and its employee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Key words:Human resources,position management,position placement,authorized strength,position value evaluation目录第1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研究方法与内容 (2)1.3文献综述与理论研究 (3)第2章一汽技术中心职位管理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6)2.1职位管理工作现状 (6)2.2职位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8)2.3职位管理体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10)第3章一汽技术中心职位管理体系构建 (13)3.1一汽技术中心职位管理理念 (13)3.2职位序列划分与职等职级设置 (15)3.3职位设置与职位编制定员 (21)3.4职位价值评估 (38)第4章一汽技术中心职位管理体系实施的保障 (45)4.1职位管理体系实施的组织保障 (45)4.2职位管理体系实施的人力资源保障 (49)结论 (51)参考文献 (52)附录 (54)后记和致谢 (57)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以前,企业强调更多的是人事管理,而并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引起足够重视。

汽研各部门简介

汽研各部门简介

一、汽研(一汽技术中心)各部门的排序这个可以说是自身体会到的一个心理的定位,所以大家还是要尽量按照自己的意愿来。

汽研主要的部门在子版块基本已经都有了。

共有17个部门,综合管理部、策划调度部、党委工作部、能力保障部、科技信息部、中重型部、客车部、轿车部、微型车部、发动机部、汽车电子部、电动汽车部、基础研究部、试制部、材料部、工艺部、试验部。

综合管理部:当然是汽研比较好的部门之一了,基本属于领导阶层了,不负责研发,所以在此不多说这个部门了。

100分党委工作部:每个单位必须有的一个部门,职员没有多少,是一个中国特色的部门,负责组织发展的吧。

这个部门我想也不是绝大多数人想要去的,想去也未必去得了的。

60分策划调度部:了解古代历史的人都知道,自东汉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末。

都有这么一个机构,不一定有官职,但是权力是刚刚大的。

这个部门顾名思义,策划、调度,负责科研项目的开发管理,以及与外界的沟通,这个部门对个人的发展是非常的好。

每年也要少许人,但是想去的话还得告诉大家机遇与实力并存吧。

95分能力保障部:当然了也是顾名思义嘛。

保障人、设备、水、电、气,总之一些工作上只要大家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找能报部吧。

就连生孩子、工作餐都管的。

大家看到了一定不想去吧,给同单位其他人服务的部门。

但是这个部门也有一个比较诱人的地方,年轻人比较少,买设备投资少不了这个部门的,会有出国采购或者与设备供应商、建筑商来往的机会哦~70分科技信息部:基本是学语言的才去了,日语、英语、除了汉语以外都可以去了。

主要工作就是做翻译了。

口译与笔译。

工作嘛挺轻松的,不只是学外语的,如果外遇特别强学汽车的也可以去,漂亮的日语mm,英语mm不少的。

部门管理不是很严。

工作方式比较自由,如果你是女孩子,可能会经常陪老外酒吧一下,西餐一下,跳舞一下。

培养下多才多艺吧。

75分中重型部:看看人家的名字就知道,绝对有分量了,可以说是所有车型设计里最好的部门了。

主要负责中重型卡车的设计,工作嘛,不轻不重。

长春一汽实习报告范文

长春一汽实习报告范文

长春一汽实习报告范文导读:本文长春一汽实习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实习是对每一位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真正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下面是留学网为您整理的长春一汽实习报告范文,供您参考!【长春一汽实习报告范文一】一、实习目的2016年2月22号,我们来到吉林省长春一汽进行毕业实习,这次毕业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掌握基本的生产知识,提高专业知识,开阔眼界并且切身体会现代工业的生产线。

2月22日凌晨出发进过17小时的火车旅途,我们终于到达一汽所在的长春,接着就以安全教育和一汽概况介绍正式拉开了此次毕业实习的序幕。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参观了一汽的车桥厂、底盘厂、装配线以及汽车研究所,我们都被大型卡车的装配过程所震撼,同时又丰富了汽车知识。

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很短,但我们都收获了平时在学校里,书本上难以获得的知识,同时增进了班级凝聚力。

总之,这次实习让我们获益匪浅。

二、实习收获(1) 通过对实际生产过程的接触,了解从金属材料开始,制成毛坯、处理,直至零件成型的整个现代模具制造及零件加工工艺过程。

(2) 培养实践能力,所谓实践能力是指在现场了解情况、分析、判断、决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敬业精神,让同学感受劳动的伟大。

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为同学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 启迪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三、工厂概况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一汽或一汽,总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前身是第一汽车制造厂,毛泽东主席题写厂名。

一汽1953年奠基兴建,1956年建成并投产,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

1958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

一汽的建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历史。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一汽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之一。

一汽技术中心-(涂装标准讲义)

一汽技术中心-(涂装标准讲义)
600和850镜面光泽的测定 GB/T 13452.2-1992 色漆和清漆 漆膜厚度的测定 GB/T 13893-1992 色漆和清漆耐湿性的测定 连续冷凝法 GB/T 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培训
一汽技术中心 R&D CENTER
培训
A08 M-61-2003 漆膜耐腐蚀性能评价方法 A08 M-62.2-2005 漆膜腐蚀性能试验方法
一汽技术中心 R&D CENTER
GB/T 1730-1993 漆膜硬度测定法 摆杆阻尼试验 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 1740-1979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GB/T 1766-1995 色漆和清漆 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 1771-1991 色漆和清漆 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GB/T 1865-1997 色漆和清漆 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
一汽技术中心 R&D CENTER
培训
3.术语和定义 GB/T 8264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涂层 一道涂覆所得到的连续膜层。
●涂层系统 由同种或异种涂层组成的系统。
●涂装 将涂料涂覆于被涂物表面形成具有防护、装饰或特定功 能涂层的过程,又叫涂料施工。
●“湿碰湿”涂装 在前一道未干燥固化的涂层上涂覆后一道涂层并最后一 起干燥固化的涂装方法。
一汽技术中心 R&D CENTER
培训
第2部分
Q/CAYT-12-2007
《汽车油漆涂层》
一汽技术中心 R&D CENTER
《汽车油漆涂层》标准的发展过程
培训
◆一汽工厂标准《油漆漆膜的号码》,标准号BR-1代替TN-2,1961 年3月23日发布执行。此标准用于产品图纸标注油漆漆膜用。其标注范围为 TQ1~TQ23。其排序规则有3条:涂层的功能(如底漆、面漆、清漆、耐热 漆等);油漆材料的品种(如沥青漆、醇酸漆、硝基漆、铝粉漆等);漆 膜的颜色及光泽(如黑色、灰色、红色、车皮绿、国防绿、豆绿色等及有 光、半光、平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汽技术中心简介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第一汽车制造厂),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肩负着汽车工业自主发展的重任,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中国汽车工业从这里起步。

一汽技术中心(长春汽车研究所)作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产品研发机构,承载着开创与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责任与梦想,于1950年诞生。

历经60年风雨磨砺,凝结着几代汽车研发人员智慧与情感,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今天中国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汽车产品研究、开发和试验检测基地。

中国第负责中国一汽商用车(重、中、轻、微)产品、乘用车(轿、微、客)产品及相关总成、零部件的自主研发,承担国家和一汽集团关键技术开发,实现依靠技术进步推进产品创新发展的重任。

设置中重型车部、轿车部、轻型车部、微型车部、客车部、发动机部、车身部、汽车电子部、基础研究部、整车试验部、试制部、工艺部、材料部、海南汽车试验研究所、青岛分所和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等21个部、所,奠定了从技术预研、车辆技术开发与试验、产品工程开发等完整的组织体系;产品开发和技术开发的CAD/CAE/CAM/CAS/CA T能力在2005年已经建成。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长春本部)占地35.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9.6亿元。

具备寒、热带两个汽车试验场;具备整车环境与强度疲劳、车身试验、底盘及总成试验、发动机试验、振动噪声试验、电子电器试验、材料与工艺试验、新产品试制、计算分析等产品试验验证能力设施,规模之大、能力之强、研制手段之先进、技术实力之雄厚在行业领先。

2010年8月16日,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总投资68亿元人民币,具有沟通高效化、布局模块化、管理智能化、发展持续化、环境生态化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乘用车所奠基建设。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为争夺国际汽车技术领域制高点,率先提出并实践技术平台发展战略,搭建了节能环保、可靠耐久、电子智能、工艺材料、安全舒适“五大技术”平台,积极推进高效低污染、低摩擦损失、新能源汽车、主被动安全、舒适与便利、NVH、造型、基于安全的ITS、高可靠、高耐久、CAE、CAN网络、动力总成电子控制、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智能使用、轻量化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汽车摩擦学、回收再利用等基础技术领域不断深化发展。

经过多年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在新能源动力系统、汽油增压直喷燃烧系统、电控柴油机共轨供油系统、AMT、DCT自动变速器技术、底盘控制、安全技术等国际前瞻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形成了有效的开发流程体系,形成了数据库、材料库、资源库。

一汽技术中心连续承担“混合动力客车、轿车产品开发”、“高品质重型商用车集成开发先进技术“、“轿车直喷汽油机(GDI)开发“、“中国典型汽车道路谱统计测量及应用系统开发“等国家863重大专项研究,有效承接了国家和企业的自主创新。

历史·大事记19504月在北京市灯市西口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不久迁往北京市扁担厂),任命郭力同志为筹备组主任,孟少农、胡云方同志为副主任。

7月3日在北京市灯市口甲三号成立汽车实验室。

1951年初汽车实验室迁往北京南池子76号。

3月31日重工业部决定汽车实验室下设车辆、发动机、汽车设计、制造研究、材料、技术资料六个部。

19525月30日汽车工业筹备组确定了汽车实验室的方针和任务。

方针是:面向生产,为生产服务;任务是:1.汽车、拖拉机的试验研究;2.培训技术干部;3.翻译苏联援建的652厂(一汽代号)图纸。

19546月4日一机部汽车工业管理局(1952年9月取代汽车工业筹备组)决定抽调汽车实验室8名工程师、6名技术员支援第一汽车制造厂;管理局技术室与汽车实验室合并。

12月汽研所调给第一汽车制造厂技术干部44人及全部材料试验设备。

1955年底汽研所第一次赴西藏进行高原汽车(煤气车)试验。

19563月15日根据一机部的决定,汽车实验室更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拖拉机研究所”,张德庆任主任。

9月27日设计完成解放牌CA11A型4吨载货汽车。

汽研所与“南汽”协作,开发出1.5吨级轻型载货汽车。

19575月汽研所试制成我国第一辆空气悬架汽车。

12月根据一机部决定,汽车拖拉机研究所的汽车部分迁到长春(现宽平大路长春工业大学院内),并定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管理局汽车研究所”。

19584月13日汽研所试制成功煤气汽车。

4月26日一机部六局(原汽车工业管理局)电报指示汽研所派人去海南筹备汽车试验站(1958年11月15日正式建立“海南热带汽车试验站”)。

6月3日一机部发文,将汽研所名改为“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研究所”。

9月26日成功试制“丰收”牌农村通用汽车(是研究所独立完成设计和试制的第一辆汽车)。

该车的发动机功率为16kw,最大车速为55km/h,载货1吨,后桥装防滑差速器。

19593月17日一机部决定将本汽研所下放给第一汽车制造厂。

3月28日一机部发出关于将研究机构下放给企业的补充通知,决定本所下放后为局、厂双重领导,但党的关系改由中共第一汽车制造厂委员会领导。

19608月汽研所所址从宽平大路迁到创业大街17(现1063)号。

19626月汽研所负责编制“汽车工业1963—1972标准化十年规划”。

19636月汽研所承办中国科学院技术情报研究所移交过来的《汽车文摘》杂志。

7月汽研所创办《汽车快报》。

19646月16日汽研所成为“第一批国家标准化核心机构”。

9月26日汽研所和轿车分厂等有关单位研制的15吨自卸汽车装配出第一辆样车。

11月20日汽研所更名为“长春汽车研究所”。

19654月长汽所调出84名技术干部及各种物资与设备,组建重庆重型汽车研究所。

1966春长汽所划归第二汽车制造厂筹备组领导(1967年一机部又撤销这一决定,同时从汽研所调出60名技术干部及十几种设备、仪器支援“二汽”,张庆梓同志也调“二汽”工作)。

196912月长汽所研制出装用“转子”发动机的0.8吨军用指挥车。

19702月24日一机部下发一机军技字第183号文,批准长汽所试办《汽车技术》和《国外汽车》两种刊物。

11月开始筹备60T矿用自卸车CA390的开发工作,完成设计、试制、试验后,根据一机部的指示,于1977年移交给四平市和本溪市有关厂生产。

12月1日(70)一机技字1447号文,决定将“海南热带汽车试验站”与“广州电气科学研究所”合并,定名为“海南湿热试验站”。

长汽所与天津市第二汽车制造厂合作,设计成15吨载货汽车。

19716月29日一机部下发(71)一机技字第485号文,将长汽所划归吉林省机械局领导。

8月21日长汽所完成492和692型两种汽油机的修改设计。

参加哈尔滨林业机械厂12吨重型汽车的设计。

19734月1日吉林省机械局将长汽所划归第一汽车制造厂领导。

5月长汽所正式归“一汽”领导,并进行了机构调整,设置的研究室有:第一研究室(车型设计),第二研究室(底盘研究),第三研究室(发动机研究),第四研究室(转子机与附件研究),第五研究室(结构强度与电子应用),第六研究室(汽车材料研究),第七研究室(技术情报)。

197610月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使长汽所科研工作有了新的转机。

1978年初长汽所重归一机部领导。

3月“高速汽车操纵稳定性”等7项研究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骆秀云代表第六研究室参加全国科学大会。

9月26日长汽所引进美国MTS道路模拟试验系统;日本CF-70型系统分析仪。

19799月21日一机部下发一机汽字第1433号文,决定将长汽所改由第一汽车制造厂统一领导,长汽所的名称、任务、待遇等不变。

10月22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决定将长汽所与第一汽车制造厂设计处合并,成立了领导小组,由陆一峰同志任组长,陈全、刘经传、高希棠、潘荣生、富侠、陆孝宽、张伦、徐兴尧、徐杰、张羡曾同志任副组长。

12月长汽所引进法国PRODERA公司产的多点激振试验分析系统。

19805月20日根据(79)一机汽字1433号文件精神,决定将长春汽车研究所和设计处合并,成立第一汽车制造厂汽车研究所(设计处),对外对内分别以汽车研究所和设计处名义行使职权,党的领导是上级委派的“工委会”。

6月5日设计试制成功CA630红旗牌16座新型高级旅游车。

6月28日召开所、处合并后的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

7月成立第一汽车制造厂科学技术协会汽车研究所分会。

198110月长汽所试制出第一辆CA141型载货汽车样车。

12月中旬转子发动机通过部级鉴定。

“100吨电动轮自卸车”获一机部科技成果一等奖;“GL2110型汽油转子发动机研究”等2项获一机部科技成果二等奖;“硅油风扇离合器”获一机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21月1日解放牌CA10C型4.5吨载货车投产。

5月开始设计CA15型5吨载货汽车(1982年11月12日通过厂级鉴定,1983年1月正式投产)。

11月27日机械工业部下发统一部属各所、院名称的通知,将本所的名称改为“中国汽车工业公司长春汽车研究所”(但仍习称长春汽车研究所)。

19833月12日机械工业部下发(83)机技函字69号文,将海南热带汽车试验站划归中国汽车工业公司领导(同年5月又划归本所领导;6月20日,中汽公司下发(83)中汽技字372号文“关于海南汽车试验站领导体制等问题的通知”,将该站更名为“中国汽车工业公司长春汽车研究所海南汽车试验站”)。

19849月17日机械工业部决定本所为地专级单位。

19857月调出57名同志去天津组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12月汽研所与丹东汽车厂协作研制出CA155P型8吨载载货汽车。

19861月《国外汽车》、《汽车情报》转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编辑出版;《汽车工艺》创刊(前身是《汽车制造》)。

6月《世界汽车参考资料》创刊。

19877月18日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87)中汽规字047号文批准了“长春汽车研究所'七五'测试基地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10月10日轿车所正式划归汽研所管理。

12月25日汽研所金属、非金属两个研究室划归长春汽车材料研究所。

19883月1日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88)中汽技字117号文“关于更改几个研究所名称的通知”,将我所原中国汽车工业公司长春汽车研究所名称改为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长春汽车研究所。

将原“海南汽车试验站”更名为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长春汽车研究所“海南汽车试验场”。

3月3日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国家商检局[88]国检机字第701号文,授予中国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出口汽车产品质量许可证检测单位”。

10月30日(88)一汽企字580号文批准了我所机构调整方案。

调整组建了货车部、轿车部、基础技术研究部、试制部、试验部、情报研究部、发展规划室、综合计划调度室和海南汽车试验场等9个部(室)和生产、生活2个后勤以及中国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