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的含义

合集下载

后现代主义派

后现代主义派

建筑特点:
(1)丰富和发展了几何形体的建筑构图, 具有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特征,但又包 含多样变化的细致处理。 (2)注意配合环境特点,进行有个性的 建筑设计。 (3)在建筑造型中构造性与雕塑性并重。 (4)精致的细部处理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贝聿铭设计建造了玻璃金字 塔,他在设计中借用古埃及 的金字塔造型,并采用了玻 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积 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 的天空,还能为地下设施提 供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 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 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 得了极大成功,享誉世界。
后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条件
(1)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审美水平的提 升和审美视觉的变迁。 (2)是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缩影。 (3)大众文化的兴起为后现代主义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社 会空间。 (4)是现代主义涉及发展的必然的结果。
后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是一场反叛现 代主义设计的思潮和设计运动,反对传统的现代主义设计 思想、理念和方法。
后现代主义
产生时间: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70、80年代的欧美
特征:一种文化倾向(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 后现代主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 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 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 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
代表作:栗子山母亲之家
在这座建筑中,文丘里一反现 代主义建筑常用的平屋顶、方 盒子的造型,而采用了传统建 筑常用的坡屋顶,表现出对文 化传统的重新发现和重视。然 而,文丘里并非一味的返古复 旧,母亲之家仍是现代的。这 一点很明显:烟囱偏向一边, 而非正中。在对称轴线上又有 一条圆弧计的比较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波普运动
—一种流行文化的开始
“最近几十年中,没有任何一场艺术运动比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生在纽约和伦敦的,后来被 称为波普艺术的运动那样,在一个通俗化的水平上与应用艺术如此无法分割地交织在一起。”
“POP”一词是”popular”的变体。意思是通俗的、流行的、大众化的。
英国画家查理德·汉戴尔顿:“通俗的、短暂的、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机智
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
发展演变而言的。
后现代设计产生背景
设计是:
1.与艺术有关(与美感或审美经验有关或追求造型)
2.与生产及生产技术有关(追求经济性) 3.与解決问题有关(追求实效,追求经济性) 4.与创造力有关(追求新的观点及新的形式)
5.与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有关(追求说服力)
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
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 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 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 论著则较少。
作品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 香山饭店 美秀美术馆
︽ 毛 泽 东 ︾
“用热点传播符号 表达流行文化” 作品要素: 肖像题材的代表作
取之于媒体
︽ 坎 贝 尔 汤 罐 头 ︾
作品要素:
“重复构成产生的拓展延伸”
相同视觉符号组成
隐去单一母题
重复构成
︽ 二 百 一 十 个 可 口 可 乐 瓶 ︾
作品要素:
“重复构成产生的拓展延伸”
相同视觉符号组成
隐去单一母题

哈贝马斯与后现代

哈贝马斯与后现代

哈贝马斯与‎后现代后现代主义‎(Postm‎o dern‎i sm)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

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

后现代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

它是一种来‎对现代主义‎的回应,同时也是一‎种排斥“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的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批评权利‎和信仰的系‎统。

它认为政治‎党派联盟是‎基于短期利‎益,而非长期忠‎诚;信仰的好坏‎基于对其的‎个人体验。

在西方,后现代主义‎与无政治信‎仰相联系;在生命生活‎里,它是折衷主‎义(全凭在平安‎、安全、价值和目的‎方面是否有‎舒服的感觉‎)。

但后现代主‎义的反“元解释”和“文本意义”也暗示着它‎本身的存在‎也大有问题‎。

由于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在后现代主‎义的浸淫下‎变得相当模‎糊、淡化,这就难免导‎致文化生态的平衡和社‎会大众文化‎素养的低俗‎化。

而后现代主‎义对真理、进步等价值的否定,将导致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一切都无所‎谓真假、善恶、美丑、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之别,便不需要价值判断,而只有一种‎存在意义了‎)。

在中国目前面临精‎神危机和道德失范的情况下,在这种消极‎主义将价值‎颠倒的恶浪‎中,某些后现代‎主义的极端‎主张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正是由于后‎现代主义以‎上的缺陷以‎及它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 as),德国当代最‎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被誉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袖”、“德国思想威‎力最强大的‎哲学家”和“西方学界的‎领袖人物”。

后现代主义的定义

后现代主义的定义

后现代的突出特点
首先,它是后工业社会,是信息和科学技 术膨胀和泛滥的新时代。 其次,后现代的知识发展特征是,一切知 识都被数字化、符号化及商品化 。
再次,后现代文化的基本特征是,颠倒了 文化的原有定义,反对传统标准文化的各种创 作原则,扬弃传统的语言、意义系统、形式和 道德原则。走向零散化、边缘化、平面化、无 深度,通过汇总眩目的符号、色彩和光的组合 去建构,使人唤不起原物的幻象和影像,满足 感官的直接需要。
后现代主义的两个基本特征
首先,毫无疑问的是反前卫。后现代主义 对关于艺术地位的沉思极其漠视,即使说不是 抱有敌意的话。在这一点上,说后现代主义是 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anti-rationalism) 不会有误,或者甚至是反智的。后现代主义经 常自嘘最提倡宽容;但它绝不能容忍任何意识 形态的贡献或末世论(乌托邦或解放的蓝图)。 它质疑不断创新的追求,瓦解最好的艺术骑士 乃媒介、表现手段与图像学等等的英后现代主义与无政治信仰相联系; 在灵命生活里,它是折衷主义(全凭在平安、 安全、价值和目的方面是否有舒服的感觉)。 后现代主义的反“元解释”和“文本意义”也 为其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力量。由于后现代主义 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由此带来的一 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 全然模糊,从而使人们的思想不再拘泥于社会 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 从而使人的思想得到彻底的解放,也使人对于 自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后现代主 义对真理、进步等价值的否定,导致了价值相 对主义、怀疑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的产生,从 而使人们认识到价值的相对性和多元性。
后现代的缘起
早在1870年前后,英国画家约翰 瓦特金斯 查普曼就曾提到过“后现代绘画”一词,用来 指称那些据说比法国印象主义绘画还要现代和 前卫的绘画作品。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最先在建筑界被冠名提出的。

它主要有两种表现手法:一种是用传统建筑元件通过新的手法加以组合;另一种是将传统建筑元件与新的建筑元件相混合,最终求得设计语言的双重解码,多用夸张、变形、断裂、折射、叠加等手法,既为行家所欣赏,又为大众所喜爱。

后现代主义家居设计,以幽默、叛逆和奇思妙想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展现给我们一个充满旺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乐观年代。

在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中,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弊端是用同一种方式对待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从而忽视了地方的和人们的修改一需求。

后现代主义的装饰主义派与乡土风格、地方风格有所区别,在环境艺术的表现上更具有刺激性,往往使人有舞台美术的视觉感受。

它强调自我的个性展示,不受形式的束缚,不拘谨于时代的脉搏里,只要喜欢,什么都是可能的。

后现代主义的作用就是否决形式主义,除去其他浮面的修饰,重视美感,运用装饰结构,构筑出理性化的空间。

后现代主义影响到家具上表现在我国的2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左右,主要是以板式家具的出现为标志的。

后现代主义家具设计对传统文化格外推崇,从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素材,并结合现代主义家具设计风格而设计出的具有十足个性的后现代主义家具。

“后现代”的兴起显然暗合了当代设计潮流。

简单说,后现代家具就是集实用化、个性化、艺术化和品位化于一身的家具设计风格。

它们大都选用上好材质并结合现代家具的直线型与古典的个性化反叛。

像:直角沙发、靠椅、矮桌、方桌和方几深得明式家具的的端庄神韵,又不失现代家具简约而得意洋洋的时尚感。

同品位高尚,严谨得近几近刻板的现代主义设计相比,后现代设计像挣脱了父母的孩子一样任意挥霍他们的年轻与灵动。

叛逆的、游戏的、洋洋自得的,甚至有些颓废和放荡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涌入了我们的生活。

后现代主义宣扬文化的多元论及其差异性、开放性与变异性,强调设计的个性和民族特征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一部分,且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又表现出了古典的回归。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的区分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的区分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的区分1现代主义: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间,欧美出现声势浩大的设计运动,称为现代主义运动,至此工业设计的概念才得以确立。

现代主义运动主要标志是:德国工业同盟建立,包豪斯学校成立以及美国设计的职业化。

期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彼得·贝伦斯,“德国工业同盟”的首席建筑师,主要作品是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设计的标识(AEG标志),工业产品(电风扇、电水壶、钟表),以及厂房(涡轮机制造工厂)等。

格罗皮乌斯,1919年创办包豪斯学校(包豪斯的建立是现代主义真正确立的标志),这个校长主要作品首先当然有包豪斯校舍,还有就是1912年建成的德国法古斯工厂,1929年柏林西门子住宅区,and so on。

柯布西耶,“现代建筑的旗手”。

最有名气的作品有朗香教堂、巴黎郊区萨沃伊别墅、马塞公寓。

密斯凡德罗(空格是点儿),他与美国的赖特以及以上两位设计师齐名,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他的经典设计是“巴塞罗那椅”。

此外还有德国新国家美术馆,范斯沃斯别墅。

唔~上面好几个建筑师,其实早期的设计师是主要从事建筑设计的,下面是职业工业设计师啦。

雷蒙·罗维,法国人在美国从事设计工作。

作品有改造过后的复印机、改进的可口可乐字体、电冰箱、流线型“灰狗”长途汽车等。

德雷福斯,最著名的作品是为贝尔公司设计的电话机,听筒与话筒合一的设计是他提出的。

除了以上提到这些与现代主义设计联系紧密的名字外,还有很多现代流派如荷兰风格派、美国功能主义、意大利轮廓、式样主义及流线型设计等。

他们不是现代主义运动的倡导者,但现代主义正因为这些设计思潮和组织的出现而在二十世纪中叶走向繁荣。

所以说可以归为现代主义设计的产品有很多啦,像什么瓦西里椅、红蓝椅、S型钢管椅、福特T型车也算啦~:2: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

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课程

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课程

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课程观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和推动,“后现代主义”一词进入了广大教师和教育研究工作者的视野。

不过,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后现代主义的主要观点,后现代主义对课程改革的启示等问题,都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梳理和分析。

一、后现代主义的界定⒈难以捉摸的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含义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简单而公认的描述。

◆“一个幽灵,后现代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法国的《世界报》于1981年模仿《共产党宣言》首句句式向读者宣布这个消息。

◆多尔在他的《后现代现代课程观·中文版序》中说,“我们正不可改变、无以逆转地步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后现代的时代。

这个时代尚且过新,无法界定自身,或者说界定的概念过于狭隘,无以表达后现代性。

”⒉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比较。

理解和把握后现代主义,必须把它置于与现代主义的关系中去考察。

有三种观点:◆“后”现代主义,是时代分期的一个概念,即“现代”之后进入“后现代”,两者有时间顺序上的前后相继关系。

◆“非”现代主义,也可称反现代主义,与现代相对立、相对抗,与现代主义的理论和文化实践、现代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彻底决裂,反其道而行之。

◆“超”现代主义,即“高度现代化”,是一种发展了的、更加完善的现代化,是现代主义的新面孔和新发展。

⒊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反思性、批判性文化思潮。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鼎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

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德里达、利奥塔、福柯、罗蒂、詹姆逊、哈贝马斯等。

二、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发展⒈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科技和理性陷入恶性发展。

在两次大战中,被现代科技武器灭绝的生命达到7000多万。

◆人沦落为理性和机器的奴隶。

管理和生产的高度机械化、科学化,社会生产和管理成了庞大、严密和无情的机器体系,人成了这个庞大机器的一个部件。

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

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

05
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文学的影响与意义
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与颠覆
后现代主义与 解构主义文学 挑战传统文学
观念
01
• 质疑普遍真理和客观价值 • 强调多元性和不确定性
后现代主义与 解构主义文学 颠覆传统文学
创作手法
02
• 质疑传统的创作手法和叙事 结构 • 强调拼贴和混杂
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文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与启示
03
解构主义文学的特点与表现
解构主义文学的主题与风格
01
解构主义文学的主题多样
• 强调个体主义和自由意志 • 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 反映社会现实和文化矛盾
02
解构主义文学的风格独特
• 强调反讽和戏谑 • 融合多种文学流派和手法 • 体现作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解构主义文学的语言与修辞
解构主义文学的修辞手法丰富
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文学的比较分析
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都是反传统的 文化运动
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 都强调多元性和不确定

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 在文学中的表现
• 反对现代主义的立场和价值观 • 质疑普遍真理和客观价值
• 强调文本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 质疑传统的阅读和理解方式
• 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 质疑传统的创作手法和叙事结构 • 强调读者的参与和文本的互动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修辞手法丰富
• 使用隐喻、象征和寓言等修辞手法 • 创造多层次的文本结构 • 强调读者的参与和文本的互动
后现代多样
• 强调拼贴和混杂 • 使用非线性叙事和元小说技巧 • 融合多种文学流派和手法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技巧独特
• 创造多层次的文本结构 • 质疑传统的阅读和理解方式 • 强调读者的参与和文本的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后现代主义的含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

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

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

而现在成了:一切都是凌乱的,没有中心。

一些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基督教世界的终结。

很难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这个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产生于现代主义之后。

批判传统和正统。

但它反对“科学的独裁性”。

宣扬要有超越人类理性、道德和历史辖制的思想自由。

在此意义下,后现代主义有创造性、批判性和建设性。

二、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后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

在哈桑看来,后现代的特征是对抗现代性,颠覆现代社会已有的体系,建立新的秩序。

通过研究,他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本质特征为“不确定的内在性”。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的主要特性,主要体现为中心的消失和对于本体论的再认识。

后现代主义思潮使社会标准发生改变,社会结构向多极化转变。

“内在性”是后现代主义的又一特征。

“内在性”导致了后现代主义的模糊性、多元论、间断性等等。

具体表现为:
(1)设定相对主义。

不是不讲道德,而是反统一道德;不是否认真理,而是设定有许多真理的可能性,从个人的角度、情境的、文化的、政治的角度。

后现代主义反对连贯的、权威的、确定
的解释(包括对圣经,和其它信仰宣告)。

个人的经验、背景、意愿和喜好在知识、生活、文化上占优先地位。

(2)后现代主义将人的主体地位模糊化,人成为某种破碎的不完整的形象。

尤其反对神圣的绝对主义,而倡导把人还原为日常
的普通凡人,弱化了其影响力。

(3)后现代主义主张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批判“唯一中心”、“单一视角”、“一元方法论”等,强调价值标准的多
元化。

三、对后现代主义的反思
后现代主义对确定性的批判、否认“同一性”或普遍性,这对于反对绝对主义、冲破传统或僵化程式具有一定意义。

后现代主义看到了现代主义泛滥造成的危害,从根本上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自我中心论”,对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和操作范式进行抨击、解构,这无疑有利于我们慎重、合理地思考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从而有可能使我们通向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第一,后现代主义可能导致过渡膨胀的相对主义。

它承认不确定性.无限夸大不确定性的作用,把不确定性视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的思想路径.极有可能导致极端相对主义。

按后现代主义的极端相主义观点,一切都不具备确定性,那么,一切都没有普遍性,一切知识、真理都没有权威性,显然,这是非常荒谬的。

第二,后现代主义盲目弱化人的主体性。

然而,一些后现代主义者在此问题上的极端化主张——完全否认主体客体的区分、彻底否认人对自然的主体性,则有可能使人们盲目放弃人对自然、人对他人可能拥
的合适的权利。

即是说,这不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尤其不利于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第三,多元价值取向是价值的评判标准模糊,使后现代主义下的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变得相当模糊、淡化,以致于后现代主义抛舍理想和责任。

后现代主义极为乐意于消解责任,认为责任是现代主义者一厢情愿地戴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后现代人完全没有必要去理会责任,更没有必要让责任的重担压垮自己的双肩。

后现代主义漠视理想和责任的态度,极易对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我们的理想建树和责任感培植构成威胁,诱使人们沦落为没有理想、不讲责任、目光短浅的庸夫。

而事实上,我们这个时代尤其需要崇尚理想,担负责任和义务陷阱。

因此,我们要用辩证的视角去看待后现代主义,正确的地去认识和分析它,准确把握和预测其未来的走向,使其发挥正确的导向功能,避免错误和陷井。

参考文献:
1.《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