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推理的概念分析
法律实质推理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甲与乙系邻居,甲在乙家门前搭建了一个简易棚,用于存放物品。
乙认为甲搭建的简易棚侵占了其公共通道,要求甲拆除。
甲不同意拆除,认为简易棚并未侵占公共通道,且已有多年使用习惯。
双方协商未果,乙将甲诉至法院,要求甲拆除简易棚。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甲搭建的简易棚是否侵占了乙的公共通道,是否应当拆除。
三、法律实质推理1.法律实质推理的概念法律实质推理是指,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法官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对法律概念、法律原则进行理解和解释,以实现法律正义和公平的一种推理方法。
2.法律实质推理在本案中的应用(1)公共通道的法律含义根据《物权法》第73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不得侵占他人合法权益。
”公共通道是指供相邻各方通行的道路、过道等设施。
在本案中,乙家门前道路是供双方通行的公共通道。
(2)简易棚的搭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城市房屋管理法》第42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外观、用途,不得擅自搭建、扩建、拆除房屋。
”甲在乙家门前搭建简易棚,属于擅自搭建房屋的行为。
(3)甲的辩解是否成立甲辩称简易棚并未侵占公共通道,且已有多年使用习惯。
然而,根据《物权法》第78条规定:“相邻权利人应当相互尊重,不得擅自改变相邻关系,影响相邻权利人合法权益。
”甲在乙家门前搭建简易棚,已经侵犯了乙的合法权益,且多年使用习惯并不能成为其违法行为的理由。
3.法律实质推理的结论综合以上分析,甲在乙家门前搭建简易棚的行为侵犯了乙的公共通道权益,违反了《物权法》和《城市房屋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因此,法院应支持乙的诉讼请求,判决甲拆除简易棚。
四、判决结果法院审理后,采纳了乙的诉讼请求,判决甲拆除简易棚。
甲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维持原判,甲仍不服,向最高法院申请再审。
最高法院经审查,认为甲的搭建行为侵犯了乙的公共通道权益,维持原判。
五、案例分析本案中,法院通过法律实质推理,正确理解和解释了法律概念和原则,保障了乙的合法权益。
司法三段论经典例子

司法三段论经典例子在法律领域中,司法三段论是一种经典的逻辑推理方法,用于论证和解决法律问题。
它基于逻辑学中的三段论构建,由前提、中段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旨在清晰地呈现出法律推理的过程和逻辑关系。
下面通过一个经典的例子,来说明司法三段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例子背景:小明是一名19岁的大学生,在城市公园遇到了一起意外事故。
当时,他骑着自行车行驶在一条公园内的单行道上,突然一辆电动车从反方向驶来,并与他相撞。
由于事故造成小明多处受伤,还导致自行车严重损坏。
小明立即向警方报案,并希望能够得到公道和赔偿。
通过司法三段论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推理过程:1. 前提:小明是在公园内的单行道上骑行,突然与反方向的电动车相撞。
前提中的事实描述了事故发生的背景和经过。
它是推理过程的起点,需要在后续的逻辑推理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2. 中段:电动车没有按照规定的行车方向行驶。
中段是与前提相关联的信息,有助于确定事故的责任。
在这个例子中,电动车没有按照规定的行车方向行驶,从反方向驶入单行道,违背了公共道路交通规则。
3. 结论:电动车的驾驶员应对事故负责,并赔偿小明的医疗费用和修理自行车的费用。
结论是基于前提和中段进行逻辑推演得出的,是对案件结果的推断和判断。
根据前提中的骑行行为和中段中电动车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电动车的驾驶员应对事故负责,并赔偿小明的损失。
通过以上的逻辑推理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结论,并且在实际的法律实践中,这种推理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司法三段论帮助法律从业者在分析案件时,系统地梳理证据和分析事实,以便更好地评估责任和依法作出判决。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例子只是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实际情况可能更加复杂,需要结合具体案件的证据和规定进行判断。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律师和相关专业人士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司法三段论,并结合法律法规进行推理和判断,依法公正地处理案件。
总结:司法三段论作为一种逻辑推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法律领域中的论证和判决过程。
法律推理的基本理论研究

法律推理的基本理论研究(一)法律推理的概念分析XX1、推理概念XX在汉语语义上推理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前提)推出新(结论)的过程"《现代汉语词典》,这类似亚里士多德的必然推理(证明的推理);其二是指论证,即通过辩论,运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过程,目的是为所获得的特定结论提供理由,这类似亚氏的辩证推理或修辞推理.XX 亚里士多德对必然推理和辩证推理的论述奠定了推理学说的基础。
所谓必然推理或证明的推理,主要指三段论推理。
XX辩证推理或修辞推理是通过辩论,运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过程.亚氏认为,由必然推理向辩证推理的原因在于,“并不是所有知识都是可以证明的",我们并不总能得到其真实性不容怀疑的必然前提,然而人类对知识的追求又不甘停顿下来,因此从人们普遍接受(前提)出发进行的推理就是辩证推理。
这种推理由于前提缺少必然性,其结论也不一定必然可靠。
辩证推理的前提和结论虽不一定具有必然性,但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范围比必然推理更加广泛.综上可概括出推理的两个重要特点:第一,推理是一个发现新知识的思维过程。
不论是从“原初的”前提必然地引出新结论的证明的推理,还是从“人们普遍接受(前提)”或然地引出新结论的辩证推理,都反映了理性思维追求新知识的特点。
第二,推理特别是辩证推理不仅指个人思考或头脑内部的“推想”,还具有“辩论、讨论”等公开性论证的特点。
这个特点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正是通过运用论据的公开辩论,人们才能证明论题的真实性或结论的真理性,并且起到化解争议、以理服人的作用。
2、法律理由与正当理由XX理由(reason)是理解法律推理的一个重要概念.科恩说,推理包含着“什么能够成为什么的理由的讨论”。
因此,“一个毫无理由说出的表达,是没有意义的表达。
” L。
乔纳森?科恩著:《意义的多样性》。
XX在判例家,法律推理有时候专指法在判决书或结案报告中对判决理由的阐释过程.这些判决理由作为先例,对以后的类似案件的判决具有指导作用。
法学方法论中的逻辑推理和证据分析

法学方法论中的逻辑推理和证据分析法学方法论是研究法学科学体系和论证方法的学科,其中逻辑推理和证据分析是法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逻辑推理是通过合理的论证方法推导出结论的过程,而证据分析则是对案件中的证据进行评估和解释的过程。
本文将从逻辑推理和证据分析两个方面来探讨法学方法论的重要性和应用。
逻辑推理是法学研究的基础,它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方式来推断和解释法律规则,使法学研究具备严密性和合理性。
逻辑推理包括形式逻辑和实质逻辑两个方面。
形式逻辑主要关注逻辑结构的正确性,例如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规则,以及通过演绎推理的方式来得出结论。
实质逻辑则更注重对法律规则和原则进行论证和解释。
逻辑推理是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中的重要工具,它能够用于解决法律问题、推导法律理论和解释法律文本,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在法学研究中,逻辑推理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
首先,法学研究中的法律推理是通过分析法条和判例,并根据其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和解释。
法律推理是指通过判断法律规则是否适用于具体情况,进而预测具体的法律后果或结果。
其次,逻辑推理还应用于法律证明的过程中。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和律师使用逻辑推理来评估和解释案件中的证据,以确定事实和法律的关系,并最终作出判决或论证。
逻辑推理还可以应用于法律理论的构建和发展中。
通过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法学家可以推导出新的法学理论和观点,以解决现实问题和法律争议。
证据分析是法学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证据在法律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证明某个事实或事件的真实性。
证据分析的任务就是评估和解释这些证据,从而确定它们对案件争议的重要性和可靠性。
证据分析需要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方法,对证据的来源、有效性、可靠性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合理和严格的证据分析,可以在案件中找到确凿的证据,进而帮助法官和律师作出正确的判决或论证。
在法学方法论中,逻辑推理和证据分析应该相辅相成,互相支持。
逻辑推理提供了合理的推理方法和规则,而证据分析为逻辑推理提供了实际的事实和证据,两者相互补充和促进。
从法律逻辑学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逻辑学是研究法律推理、法律论证和法律证据的科学,它对于分析法律案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法律逻辑学的角度,对一起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揭示法律逻辑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背景2019年,某市发生了一起盗窃案。
被告人张某,男,25岁,无业。
被害人李某,男,30岁,经营一家珠宝店。
案发当天,张某趁李某不注意,窃取了店内价值10万元的珠宝首饰。
案发后,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并被提起公诉。
三、法律逻辑学分析1. 法律推理(1)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原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方式。
在本案中,法官首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关于盗窃罪的规定,得出盗窃行为构成犯罪的结论。
然后,结合案件事实,即张某盗窃了李某价值10万元的珠宝首饰,得出张某犯盗窃罪的结论。
(2)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指从个别性事实推导出一般性原理的推理方式。
在本案中,法官通过对盗窃罪的立法解释和司法实践进行分析,归纳出盗窃罪的构成要件,进而判断张某的行为是否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2. 法律论证(1)合法性论证合法性论证是指从法律规范出发,论证某一行为是否合法。
在本案中,法官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关于盗窃罪的规定,论证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2)合理性论证合理性论证是指从道德、伦理和社会价值观念出发,论证某一行为是否合理。
在本案中,法官通过对盗窃行为的道德评价,论证张某的行为违背了社会公德,不具有合理性。
3. 法律证据(1)直接证据直接证据是指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在本案中,张某的供述是直接证据,证明其有盗窃行为。
(2)间接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不能直接证明案件事实,但可以与其他证据结合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在本案中,公安机关在现场提取的指纹、监控录像等证据属于间接证据,与张某的供述结合,可以证明其有盗窃行为。
四、案例分析1. 演绎推理的应用本案中,法官运用演绎推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关于盗窃罪的规定出发,推导出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的结论。
推理知识点总结

推理知识点总结一、推理的基本概念推理是指通过逻辑推断、分析推论和观察实验等方法,对某个问题或情况进行推断和判断的过程。
在推理中,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事实和规律来推断未知的结论或结果,从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可以帮助我们理性思考问题、对事物进行认识和评价。
推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前提、推论和结论。
前提是指推理的出发点,通过前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推论,然后通过推论进行分析推断,最终得出结论。
推理过程中,要注意前提的准确性和充分性,推论的合理性和结论的正确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二、推理的类型推理根据推理手段和推理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主要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1.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是一种由一般规律推导出特殊结论的推理过程。
在演绎推理中,我们通过一些已知的普遍规律或定理,来推导出具体的个例结论。
演绎推理是一种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其推理过程符合严格的逻辑规律和推理规则,可以得出确定的结论。
2. 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是一种从特殊实例推论出普遍规律的推理过程。
在归纳推理中,我们通过对一定数量和范围的具体事实和实例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来推导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归纳推理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概率性,其结论并不绝对,但可以提供一种合理的推断依据。
3. 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通过事物之间相似性的认识,从一个具体对象到另一个具体对象之间进行推理的过程。
在类比推理中,我们通过发现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来推断它们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相似的特性和规律。
类比推理是一种经验性的推理方法,其推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但在很多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三、推理的方法推理方法包括概念推理、判断推理、推论推理、因果推理和假设推理等,这些方法在推理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和作用。
下面,将对这些推理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1. 概念推理概念推理是通过对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关联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过程。
法律推理

法律推理的基本类型
形式(推理)与实质(辩证)推理 形式(推理)与实质(辩证) 形式推理(又称分析推理) 形式推理(又称分析推理) 是指撇开法律规范的具体内容和价值判断, 是指撇开法律规范的具体内容和价值判断,仅依 据法律规范的形式结构从逻辑上推出结论的法律 推理.形式推理的特点: 推理.形式推理的特点:依据同样的前提就应得 出同样的结论. 出同样的结论. 美国法哲学家博登海默:分析推理和辩证推理. 美国法哲学家博登海默:分析推理和辩证推理. 前者是指"解决法律问题时所运用的演绎方法, 前者是指"解决法律问题时所运用的演绎方法, 归纳方法和类推方法. 归纳方法和类推方法. 一般是形式逻辑的推理,有三种形式:演绎推理, 一般是形式逻辑的推理,有三种形式: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沈宗灵)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沈宗灵)
法律推理的特征 II
法律推理是为判决结论提供正当理由的法律行为 它区别于其他推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区别于其他推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它是 为司法判决提供正当理由的法律行为.它同亚里 为司法判决提供正当理由的法律行为. 士多德所说的辩证推理或论辩推理密切相关, 士多德所说的辩证推理或论辩推理密切相关,通 过辩论和讨论,为法律适用结论提供正当理由, 过辩论和讨论,为法律适用结论提供正当理由, 以此来论证或证明法律适用结论的合法性, 以此来论证或证明法律适用结论的合法性,正当 性和合理性. 性和合理性. 法律推理总是同法律适用结论的理由相关.法律 法律推理总是同法律适用结论的理由相关. 辩论在一定意义上是说服人, 辩论在一定意义上是说服人,而说服的功能是靠 提出正当理由,至少表面上是正当理由. 提出正当理由,至少表面上是正当理由.
形式推理的作用与意义
形式推理能够满足人们对法律要有确定性,稳定 形式推理能够满足人们对法律要有确定性, 性和可预见性的要求. 性和可预见性的要求.但这种推理方式仅适用于 简易案件. 简易案件. 在运用形式推理适用法律过程中,不掺杂,不介 在运用形式推理适用法律过程中,不掺杂, 入其他非法律因素,不因人而异地实行" 入其他非法律因素,不因人而异地实行"区别对 因此,严格而又准确地运用形式推理, 待".因此,严格而又准确地运用形式推理,既 可以充分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可以充分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依法审 判"的原则,也有利于维护司法的统一和一致. 的原则,也有利于维护司法的统一和一致. 这是达到法治(尤其是形式法治)的必要条件. 这是达到法治(尤其是形式法治)的必要条件.
法律推理方面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三与被告李四系邻居,双方住宅相邻。
2020年6月,李四在自家庭院搭建了一座凉棚,用于夏日乘凉。
然而,由于李四在搭建凉棚时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导致凉棚的屋顶材料在强风中脱落,砸坏了张三家屋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造成热水器损坏。
张三遂将李四诉至法院,要求李四赔偿其太阳能热水器损失及维修费用。
二、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为:李四是否应承担张三太阳能热水器损坏的赔偿责任。
三、法律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三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其他责任人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四条规定:“因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或者其他人的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或者其他人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本案中,李四作为凉棚的所有人,在搭建凉棚时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导致凉棚在强风中脱落,造成张三家太阳能热水器损坏。
因此,李四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四、法院判决法院审理认为,李四在搭建凉棚时未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导致凉棚脱落,造成张三家太阳能热水器损坏,李四的行为存在过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四条规定,李四应承担侵权责任。
综合考虑李四的过错程度、张三的损失以及当地同类物品的市场价格等因素,法院判决李四赔偿张三太阳能热水器损失及维修费用共计人民币5000元。
五、案例分析1. 本案中,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认定李四的行为构成侵权,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这体现了我国法律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的原则。
2. 在日常生活中,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等在使用、管理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因自己的过错给他人造成损害。
3. 在类似案件中,法院会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过错程度、损失大小等因素,综合考虑判决侵权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法推理的概念分析
学者们对于法律推理的涵义,至今未能统一,总体可归纳为以下三种观点:
一是法律推理即法律逻辑。
这种观点在国内外有一定的代表性。
认为法律推理是形式逻辑在法律中的应用,是一种逻辑学理论在法学领域中的应用活动。
《牛津法律大辞典》解释为:"法律推理大体上是对法律命题运用一般逻辑推理的过程"。
国内出版的法律逻辑学著作中,对法律逻辑的定义大都使用与这一定义类似,如吴家麟主编的《法律逻辑学》一书中认为:"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应用性质的形式逻辑分支学科,它的任务在于把形式逻辑一般原理应用于法学和法律工作的实际,探索在法律领域应用形式逻辑的具体特点,因此,法律逻辑学并没有与传统形式逻辑不同的特殊对象,研究的还是属于思维领域的现象。
"这种将法律推理定义为运用形式逻辑规则去解析司法实例的法律推理观,有它的不妥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从逻辑理论和实践的产生关系来看,"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在古希腊丰富的论辩材料和几何证明材料的基础上,对正确论辩和有效证明的思维经验的总结"①,这说明就在亚里士多德概括总结逻辑思维方式的理论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运用逻辑思维规律的实践,就司法三段论来
说,"早在亚里士多德从逻辑学上提出三段论的理论之前,三段论包括司法三段论的思维实践就已经存在并为亚里士多
德逻辑理论的提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材料"。
②因此将法律推理说成是逻辑思维方式在法律活动中的应用,不是十分恰当。
况且,在缺少像西方那样的完整逻辑体系的中国古代,司法官所用到的法律推理多是一种实践理性。
另一方面,法律推理的研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在法律中运用逻辑当然要考虑到逻辑规则的要求,而且法律推理还要关注法律原则以及推理所得结论的合理与正义性,这是形式逻辑所不能完成的任务,正如雍琦学者所言:我们现有的逻辑教材提供的知识却难称其"职"。
就以传统的形式逻辑(或普通逻辑)来说,尽管它与人们的日常思维联系比较密切,至今也不失为其普遍适用的意义,但它终究是适用于各个领域的一般性知识;它没有、也不可能对法律适用活动这一特定领域中具有特殊性意义的思维形式和方法,给以科学的概括和说明。
"③实际上,法律推理不仅需要形式推理,也要用到形式推理之外的辩证推理。
二是法律推理即规范推理。
该观点认为,法律推理是规范到规范的推理,是关于法律规范的推理,将包括模态命题和规范逻辑的现代逻辑理论应用于法律领域中,是以规范逻辑推导关系为基础,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文机关进行刑事诉
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这一义务性法律规范命题,根据模态判断的逻辑关系:必然A等值于不可能非A等值于禁止非A,所以能够推出"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公文机关进行刑事诉讼,不能不依靠群众,不能不以事实为依据,不能不以法律为准绳。
"或者"禁止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公文机关不依靠群众,不以事实为依据,不以法律为准绳进行刑事诉讼"。
然而,规范逻辑还没有建立起比较普遍被认同的体系,由规范到规范推理的争论很大,用规范逻辑系统来解决法律规范的推导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三是法律推理即法律适用的推理。
这一观点认为,法律推理是"供法学家、特别是法官完成其任务之用的一些工具,方法论工具或者智力手段"。
④因为法官进行审判,有义务说明其判决理由,这是为了防止专横、任意进行判决,法官必须运用具有说服力性质的推理,并以他所适用的法律来论证其判决的正当性或者合理性。
所以,法律推理实质上就是为判决结论提供正当理由的过程。
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法律推理是作为一种司法过程中的工具,法律推理的方法是形式逻辑推理方法和辩证逻辑推理方法的综合运用。
它总的来说是符合形式逻辑的演绎规则的,也就是说,具体的法律规则是大前提,被确认的案件事实是小前提,得出的判决就是结论。
但在法律规则含义不清、过于抽象或者事实难以确认的
情况下,运用形式逻辑推理规则难以保证判决结论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这就需要运用非形式逻辑的方法,进行实质法律推理。
形式和实质逻辑推理方法只是为司法判决提供正当理由的工具,即是将法律推理视为司法的工具,因此也被称为法律适用的推理。
总体上看,第三种观点的法律适用推理包括第一种和第二种法律推理观,既然法律推理是在确认案件事实基础上,援用法律条款而得出对具体案件裁决或判决结论的推理,这其中必然会涉及法律规范推理,即"由规范推导规范"的推理。
因此,法律规范推理也属于法律推理范畴,同时还会运用各种具体的形式逻辑方法。
据此,有学者将法律推理的内涵分为狭义和广义,广义的法律推理指以法律规定为大前提、以确认的案件事实为小前提,综合运用各种具体的逻辑推理,推导出具体案件的裁决、判处结论的逻辑思维过程。
狭义的法律推理仅指寻找可资援用的法律规范过程中,由规范推导规范的推理即规范推理。
⑥
从这一对法律推理概念的分析上来看,此意义上的法律推理就是司法推理,并且,大多数学者倾向于采用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的推理这一概念,因此,为区别于另外两种法律推理的概念含义,通常会使用司法推理一词。
通过对司法推理的概念分析,可得知很多学者笔下的法律推理即是司法推理,我们也要清楚认识到,有些学者在引用的和评述其他学
者有关司法推理的观点时,有时也会使用"法律推理"一词。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司法推理的方法的理解。
"在我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事实上也不可能有关于法律推理的理论。
"⑦中国古代社会虽然不存在有关司法推理的理论分类研究,但是却事实存在着各种司法推理方法的实践,同时为了能够清晰、体系的分析中国古代司法推理中的误区,因此本文采用了当今有关司法推理的种类或者方法(根据张文显和张骐学者的观点,法律推理方法就是法律推理的种类,有时候之所以讲"方法"而不是讲"种类",意在强调它们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
注释:
①雍琦主编.《法律适用中的逻辑》[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
②张玉萍.司法三段论的历史.法律方法(第六卷)[C].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506 页
③雍琦.《法律适用中的推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引论第3页
④沈宗灵.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法律思想[J] .法学研究.1983(5)
⑤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37-239页
⑥缪四平.论法律推理的含义与特征[J].华东政法学院学
报,1999(2)
⑦金承光.关于法律推理研究的历史考察[J].《南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3(5)。
作者简介:王娜(1986-),天津宁河县人,天津商业大学2009级法学理论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