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学案(含答案)
《回忆鲁迅先生》练习题(含答案)

《回忆鲁迅先生》练习题(含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回忆鲁迅先生》练习题(含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回忆鲁迅先生》练习题(含答案)的全部内容。
回忆鲁迅先生⊙收获平台一、萧红是鲁迅的学生,也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她的这篇回忆性的文章,使我们了解了哪些事情?答:二、鲁迅先生的休息方式是什么?答:三、你知道文中出现的海婴是谁吗? (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一下吧!)答:四、课文中描写鲁迅的各个生活片段,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读了课文,你对鲁迅有没有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体会.答:*五、鲁迅作为中国文坛的大家,我们也一起学习过他的《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答:⊙发展空间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踏遍东南西北,以身许之山水徐霞客,名宏祖,字振之,江苏江阴人,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与文学家。
由于他在旅行中经常与朝霞暮霭为伴,友人们送给他一个别号“霞客”。
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东起浙江东部海岛上的普陀山,西至云南西部的腾冲,北抵河北蓟县的盘山,南达广东罗浮山,足迹遍及中国大部分省区,留下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这本书不仅在地理学上给我们提供了大量新鲜、宝贵的科学资料,而且文笔优美,写景状物绘声绘色,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友人、著名文学家钱谦益称之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徐霞客出身于一个大族家庭,面对朝廷的腐败,他无意做官,有一次,他在书中读到前人遍游祖国河山的一段经历,击掌而起:“大丈夫应当早晨还在碧海而黄昏远达苍梧,怎么能把自己关在一个小角落里呢?”20岁时,他毅然走出书斋,踏上了“问奇于名山大川”之路,开始实地探索祖国锦绣河山的风貌与奥秘。
72-03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含答案)

72-03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张迺莹《呼兰河传》《孤独的生活》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族魂”《朝花夕拾》《野草》《呐喊》《彷徨》《坟》《热风》《南腔北调集》2.sòu gēng xīn qúchuǎn jiào hékāi sàgēdā3.①安顿:安稳,安详。
②展然:舒展的样子。
③草率:(工作)粗枝大叶,敷衍了事。
④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⑤悠然:安闲、闲适的样子。
4.(1) 生活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2)①(神态描写)明确:乐观质朴、坦白率真、平易近人。
②(动作描写)明确:精干敏捷、一往无前、义无反顾。
③(神态描写)明确:积极乐观、开朗慈爱。
(“天晴啦,太阳出来了”是双关,暗示对光明生活的向往。
)④(动作描写/侧面描写)明确:凝神专注、笃志忘我。
⑤(神态描写)明确:慈祥质朴、宁静安然。
⑥(动作描写)明确:认真严谨、一丝不苟。
二、整体感知,理解内容:1.明确:⑴明朗的笑声(第1段)。
⑵走路轻捷快速(第2段)。
⑶在先生家做客(第3-13段)。
⑷先生跟“我”开玩笑(第14-17段)。
⑸“我”受先生影响变得乐观起来(第18-23段)。
⑹先生关心、帮助青年(第24-26段)。
⑺先生随意使用校样纸(第27-30段)。
⑻写许先生的忙碌,侧面表现先生的生活(第31-34段)。
⑼看电影(第35-40段)。
⑽写先生的休息(第41-42段)。
⑾写先生一天的生活:陪客人、工作、睡觉(第41-54段)。
⑿写吃鱼丸的事情(第55-60段)。
⒀写先生包书包得整整齐齐(第61-63段)。
⒁写先生拼命工作无暇休息(第64-67段)。
2.明确:本文是以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爱戴、感激之情为线索组织材料构思全文的。
3.明确: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回忆鲁迅先生学案

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咀嚼(嚼:jiáo)撩起(撩:liāo)漂泊玲珑剔透B.蹿腾(蹿:cuān)畸变(畸:jī)慵倦低回品味C.啜泣(啜:chuò)船棹(棹:zhào)茑萝具体而微D.归省(省:xǐng)撺掇(撺:cuān)踊跃头晕目眩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庸碌尴尬重蹈覆辙心无旁鹜B.恣睢狡诘唯唯连声无与伦比C.扶掖藻饰根深蒂固莫名其妙D.亵渎要诀段章取义寻章摘句3. 下面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磬(qìn)口眷(juàn)念郢(yǐng)睥睨(pìnì)B. 犀(xī)利虐(nüè)待鞭挞(dà)祈祷(dǎo)C. 罪孽(niè)朔(shuò)方蜿蜒(wān yán)璀璨(cuǐcàn)D. 执拗(niù)稽(jī)首奁(liàn)霁(jì)4、下列成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蜂拥而上敏而好学虚怀若谷心无旁骛B. 饥肠辘辘三翻五次人赃俱获丑态必露C. 众目睽睽物极必反正襟危坐一笔勾销D. 煞有介事当仁不让略施小计相形见绌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B. 鲁迅先生的一生,写了不少讽刺揭露反动派罪恶的杂文。
C. 在他不断的启发教育下,终于使我认识了错误。
D. 还没吃晚饭,我已经做完了作业,只剩下外语作业还没动手。
1、A2、C3、C4、B5、A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1.文学常识《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选自《萧红全集》,作者萧红,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
2.文章主题思想这篇回忆性散文,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先生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的崇高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和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和同步练习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学习目标】1.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并思考批注中提出的问题。
2.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3.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的语言细腻的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学习重点】1.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2.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的品质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问: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回答)2.提起鲁迅,人们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面目严肃冷峻。
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
因此,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鲁迅是严厉的、尖锐的,甚至是可怕的。
其实,这些只是鲁迅先生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即“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方面,但这不是他的全部。
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十分关心、爱护进步青年。
他的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中的一部分。
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了解鲁迅。
二、目标导学: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概括内容1.了解作者及鲁迅。
(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组内交流,自主了解相关内容)(1)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2)作者简介。
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呼兰区)的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回忆鲁迅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回忆鲁迅先⽣阅读练习及答案回忆鲁迅先⽣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迅先⽣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的欢喜。
若有⼈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鲁迅先⽣⾛路很轻捷,尤其他⼈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来往头上⼀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切地⾛去。
鲁迅先⽣不⼤注意⼈的⾐裳,他说:“谁穿什么⾐裳我看不见的……” 鲁迅先⽣⽣的病,刚好了⼀点,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红的上⾐,很宽的袖⼦。
鲁迅先⽣说:“这天⽓闷热起来,这就是梅⾬天。
”他把他装在象⽛烟嘴上的⾹烟,⼜⽤⼿装得紧⼀点,往下⼜说了别的。
许先⽣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周先⽣,我的⾐裳漂亮不漂亮?” 鲁迅先⽣从上往下看了⼀眼:“不⼤漂亮。
” 过了⼀会⼜接着说:“你的裙⼦配的颜⾊不对,并不是红上⾐不好看,各种颜⾊都是好看的,红上⾐要配红裙⼦,不然就是⿊裙⼦,咖啡⾊的就不⾏了;这两种颜⾊放在⼀起很浑浊……你没看到外国⼈在街上⾛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件绿裙⼦,上边穿⼀件紫上⾐,也没有穿⼀件红裙⼦⽽后穿⼀件⽩上⾐的……” 鲁迅先⽣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是咖啡⾊的,还带格⼦,颜⾊浑浊得很,所以把红⾊⾐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 “……⼈瘦不要穿⿊⾐裳,⼈胖不要穿⽩⾐裳;脚长的⼥⼈⼀定要穿⿊鞋⼦,脚短就⼀定要穿⽩鞋⼦;⽅格⼦的⾐裳胖⼈不能穿,但⽐横格⼦的还好;横格⼦的胖⼈穿上,就把胖⼦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要穿竖条⼦的,竖的把⼈显得长,横的把⼈显的宽……” 那天鲁迅先⽣很有兴致,把我⼀双短统靴⼦也略略批评⼀下,说我的短靴是军⼈穿的,因为靴⼦的前后都有⼀条线织的拉⼿,这拉⼿据鲁迅先⽣说是放在裤⼦下边的……我说:“周先⽣,为什么那靴⼦我穿了多久了⽽不告诉我,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呢?现在我不是不穿了吗?我穿的这不是另外的鞋吗?”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说你该不穿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个帅哥帅哥的 ffff3回想鲁迅先生 ( 节选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 , 累积要点字词 ,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领会鲁迅平时生活中平和平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经过刻画富裕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领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品 , 理解作者衷心的敬重之情。
学习过程一、认识作者萧红 (1911 — 1942), 中国现代女作家, 原名, 黑龙江呼兰人。
19 33 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
在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布了成名作《》 ( 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
主要作品有小说《》《》等。
二、初读课文1.给下边加点的字注音。
调羹()轻率()舀()...揩()咳嗽()校正()....阖()碟()..2. 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三、细读课文本文记述了鲁迅先平生时生活中的一些小事, 请精选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生活片段。
请大家跳读课文用简短的语言归纳一下, 并思虑这些事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质量?四、品尝语言推测品尝下边语句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亮的 , 是从内心的欢欣。
如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 , 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 , 经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2)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 , 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 , 忧如不管全部地走去。
(3)青年人写信 , 写得太轻率 , 鲁迅先生是痛心疾首之的。
但他仍是展读着每封由不一样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 , 眼睛不济时 , 便戴起眼镜来看 , 经常看到夜里很深的光阴。
五、拓展提高请以“鲁迅先生, 我想对你说”为开头,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个帅哥帅哥的 ffff参考答案一、认识作者张迺莹跋涉鲁迅存亡场存亡场呼兰河传二、初读课文1.g ēng shuài yǎo kāi ké sou ji ào hé di é2. 鲁迅先生是一个乐观开朗、平和近人、风趣风趣、童心未泯、博学广识的人。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精品学案(含答案)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通过刻画富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理解作者由衷的敬佩之情。
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黑龙江呼兰人。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
在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
主要作品有小说《》《》等。
二、初读课文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调羹.()草率.()舀.()() 校.对()揩.() 咳嗽..阖.() 碟.()2.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三、细读课文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请挑选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生活片段。
请大家跳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并思考这些事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四、品味语言揣摩品味下面语句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2)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3)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五、拓展提升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参考答案一、了解作者张迺莹跋涉鲁迅生死场生死场呼兰河传二、初读课文1.gēngshuàiyǎokāikésoujiàohédié2.鲁迅先生是一个乐观开朗、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童心未泯、博学广识的人。
三、细读课文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鲁迅爽朗、平易近人。
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回忆鲁迅先生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前置知识学习鲁迅先生之前需要了解的知识:1. 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2.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3. 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二、任务导引1. 分组探究将同学们分为小组,让他们自愿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探究:(1)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2)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3)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2. 搜集资料让同学们在课下自行搜集相关资料,包括图书、网络等。
3. 编写答案让同学们对所探究的课题进行答案编写和整理,每组答案都需要包括以下要素:(1)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2)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3)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4. 答案展示让同学们轮流向其他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互相点评。
三、思考讨论1.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鲁迅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思想家、文化评论家、革命家,1918年开始创作文学,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精神旗手”。
2.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有哪些?《狂人日记》、《阿Q正传》、《五几文集》、《呐喊》、《故事新编》等。
3. 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有哪些?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是思想启示、道德榜样和革命精神:(1)思想启示:鲁迅先生的思想主张自由、平等、民主、科学,反对封建思想、迷信、愚昧和落后。
(2)道德榜样:鲁迅先生的人格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他倡导正义、公正、善良、真诚。
(3)革命精神:鲁迅先生的作品揭露了社会黑暗面,弘扬了民族精神和反抗精神,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
四、实践体验1. 观看鲁迅纪录片让同学们观看与鲁迅先生相关的电影、纪录片,加深对他的了解,增强对他的尊敬和敬仰。
2. 在团队中践行鲁迅精神在团队合作中,践行鲁迅先生的精神,尊重他人、懂得自我反省、关注社会公正、倡导科学、勇敢反抗恶势力。
五、总结回顾通过本次探究,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鲁迅先生这位文化巨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学案
萧红
【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词;了解作者萧红及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学习精读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或作用。
3.学习本文善于从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4.了解鲁迅先生智慧、温和、平易近人的另一面性格,体会鲁迅先生生活平凡、为人宽厚、待友真诚的美好品德。
【学习重点】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感悟鲁迅先生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查阅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介绍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原名张迺(nǎi)莹,“萧红”是她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
1911年,萧红出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
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3年,
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2.背景资料
2.了解文体知识
回忆性散文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只是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阐述、回忆描写。
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是,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
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
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二、初读课文,完成题目。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咳嗽(késou )调羹(gēng )校对(jiào )阖眼(hé)弄(lòng )堂舀(yǎo )揩(kāi )桌子
深恶(wù)痛绝gēdɑ(疙瘩)jiǎo(绞)肉
xīn(薪)金mǒ(抹)杀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明朗:明显;清晰。
(2)安顿:安详,安稳。
(3)些微:轻微。
(4)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5)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6)存心:心里怀有的念头。
(7)不济:不好,不顶用。
(8)校对: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
(9)悠然:悠闲的样子。
(10)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3、本文共计67个自然段(58自然段下省略号标记为59段)被
自然分割成了14个部分,请分别概括一下它们各写了什么内容。
(1)笑声明朗;(2)走路轻捷;(3)留客吃饭;(4)调侃玩笑;
(5)梅雨放晴去先生家;(6)认真对待青年来信;(7)随意处
理校样;(8)许先生忙碌的工作;(9)看电影的路上;(10)先生的休息;(11)先生陪客及彻夜工作;(12)吃鱼丸;(13)包书认真;(14)不顾身体,拼命工作。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想一想:
1、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鲁迅先生是一个乐观开朗、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童心未泯、博学广识的人。
2、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更真实。
伟人也是凡人,也会生病,也会聊天,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
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平凡可亲。
(2)更直观。
通过对鲁迅的生活、工作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特点。
(3)更真挚。
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无一处评论,无一处直接抒情,然而却真情毕现。
(4)更有趣味。
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描述,可以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3、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我”、许广平先生、海婴来侧面烘托鲁迅先生,“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本文是回忆性散文,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具感人的力量。
二、揣摩品味下面语句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笑声明朗”、“拿不住烟卷”、“笑得咳嗽”形象的写出了鲁迅先生的乐观爽朗、平易近人与真诚。
2、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抓”“扣”“伸”这几个动词,形神兼备地描绘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体现出鲁迅敏捷果敢、一往直前的性格特点。
3、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虽然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不怕花工夫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
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待青年的赤诚之心。
4、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整整齐齐”“压”体现了鲁迅先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从细节处还原和展现了鲁迅先生的生活、工作状态,彰显了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态度。
5、“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也深深感染了作者。
三、随堂练测
1、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竭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B.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C.指望对于学费有点补足,冬天来了,北平又冷,那家离学校又远,每月除了车子钱之外,若伤风感冒还得自己拿出买阿司匹林的钱来,每月薪金十元要从西城跑到东城……
D.“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4.下列对课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精神、气质。
B.“吃鱼丸”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民主,遇事不盲从,做事认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
C.文章用白描手法刻画鲁迅先生,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D.鲁迅先生用原稿包油条,用校样揩桌子、擦手,洗澡间里也摆着校样纸,这说明了鲁迅先生不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