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养老政策蓝皮书简介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政府在不断完善养老服务的政策与制度。
本文将从政策演变和发展路径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历程。
一、政策演变(一)初期政策阶段(1949-1980年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开始建立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
随着人口老年化的逐渐增加,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服务政策,如1951年开始个人养老金试点、1979年推出“四保障”政策等。
初期的政策主要着重于提高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水平。
(二)改革开放阶段(1980-200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相继出台了许多改革性、措施性的政策,并逐渐发展成为整体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其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1999年《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此时我国社会保障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同时开始出现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社会保险基金等。
(三)新时期政策阶段(200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老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我国不断探索建立更加全面、普惠、可持续的养老保障制度,其中,200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意见》提出“养老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并明确提出“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的决策思路,从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2013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智慧养老、校园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等”。
2016年10月发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全国养老服务体系,优先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养老保障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二、发展路径(一)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以家庭为基础,实现家庭和社会的融合,是我国的传统养老观念。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居家养老已成为了我国养老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政府应对养老问题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的角度来探讨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一、政策演变阶段1. 初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1978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刚刚建立,养老问题并不是当时社会的紧急问题。
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建立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内部的养老保险制度。
但是由于当时国家的经济条件有限,这些制度只能覆盖少部分人群。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养老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政府开始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成立了老龄委员会以及多个涉老部门。
为了解决养老问题,政府还大力推广了家庭养老、集体养老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方式。
3. 当代阶段(1990年代-今)到了当代阶段,养老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政府不仅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还积极推动康复医疗服务和长期护理保险服务。
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为养老服务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发展路径1.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全面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这是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关键进展,让更多的人群受益于养老保障。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解决了老年人养老难的问题,为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社区养老服务的推广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也不断增加。
政府开始提倡和积极推广社区养老服务,这种养老服务方式使得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也促进了城市社区的发展,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共处。
3. 养老服务业的多元化发展在我国,养老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多样化。
目前,大家可以看到不仅有各类的养老院和护理院,还出现了很多老年人专属的社会化活动中心、养老俱乐部等。
这种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有关养老参考文献

有关养老参考文献养老是指在退休之后的生活阶段,人们需要依靠积累的养老金或其他经济资源来维持生计。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问题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因此,研究和探索养老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在研究养老问题时,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以下是一些关于养老的参考文献,这些文献提供了对养老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以及有关解决养老问题的建议和政策:1. 王晓峰, 范晓宇, & 李德毅. (2017). 养老金改革与中国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经济研究, 52(6), 86-99.这篇文章探讨了中国养老金改革对老龄化社会的社会经济影响。
它提供了关于养老金改革的政策建议,并分析了养老金制度对经济增长以及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2. Piggott, J., & Woodland, A. (2011). 退休金改革与养老保障. 经济学(季刊), 10(4), 445-464.这篇文章主要关注养老金改革与退休保障问题。
它研究了退休金制度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并探讨了养老金改革对社会保障的影响。
3. Aiyar, S., Ebeke, C., & Shao, X. (2016). The Impact of Workforce Aging on European Productivity. IMF Working Paper, WP/16/238.这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工作论文研究了劳动力老龄化对欧洲生产力的影响。
它分析了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潜在挑战,并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来应对这些挑战。
4. Brsch-Supan, A., & Coe, N. B. (2017). Pension systems in Europe: a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33(1), 137-165.这篇文献对欧洲国家的养老金制度进行了跨国比较。
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

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编者按2018年2月5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信息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联合发布了我国首本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报告部分数据观点详见正文。
1中国康养产业渐成气候,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和潜力蓝皮书指出,与一般意义的“健康”、“养老”、“养生”和疗养”等概念相比,“康养”是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概念,涵盖范围广阔,与之对应的康养行为也十分宽泛:康养既可以是一种持续性、系统性的行为活动,又可以是诸如休息、疗养、康复等具有短暂性、针对性、单一性的健康和医疗行为。
延伸到更大范围,从生命的角度出发,康养要兼顾生命的三个维度:一是生命长度,即寿命;二是生命丰度,即精神层面的丰富度;三是生命自由度,即国际上用以描述生命质量高低的指标体系。
可见,康养的核心功能在于尽量提高生命的长度、丰度和自由度。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康养服务的人群是老年人群体和亚健康群体,但是在生命长度、丰度和自由度这三个维度下,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在这个体系里找到特定的位置。
也就是说,从孕幼到青少年再到中老年等各个年龄阶层的人群,都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康养需求,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病患甚至是需要临终关怀的群体,社会各个群体都有必要纳入康养的范围。
2015年后国家对人民健康问题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关于养老和健康服务的支持性、引导性政策。
2016年,康养产业被多地列入“十三五”规划之中,并编制了详细的发展战略及指导性政策意见。
在细分产业上,森林康养被纳入《全国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康养旅游也迎来了首个规范性文件——《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发展渐成气候。
至此,从中央到地方,从大康养领域到健康、养老、森林康养和康养旅游等,都有了完善的政策体系支撑。
2中国康养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蓝皮书指出,中国康养产业已经展现了强大的发展势头和潜力,然而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相关法规跟不上产业发展速度,基础设备和基建设施短缺,人才资源匮乏等。
【最新精选】什么是白皮书、黄皮书、蓝皮书、绿皮书、红皮书、黑皮书?

什么是白皮书、黄皮书、蓝皮书、绿皮书、红皮书、黑皮书?白皮书,是由官方制定发布的阐明及执行的规范报告。
蓝皮书,是由第三方完成的综合研究报告。
绿皮书,是关于乐观前景的研究报告。
红皮书,是关于危机警示的研究报告。
白皮书白皮书最初是因为书的封皮和正文所用的级皆为白色而得名。
英语中“WHITEPAPER”和“WHITEBOOK”汉语均译做白皮书。
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在英国,“WHITEPAPER”主要指政府发表的短篇幅报告。
任何题材、任何组织机构均可使用,亦可用于包含背景材料的政治性官方声明。
“WHITEBOOK”篇幅较长,内容更为重要和充实,主要是有关重大事务的一种官方报告书。
除英国外,其他国家在使用“WHITEBOOK”和“WHITEPAPER”时,往往未加严格区分。
英国1965年4月用“WHITEBOOK”的形式发表了《关于直布罗陀问题的白皮书》,书名用白皮书,封皮也用白色。
蓝皮书蓝皮书用于官方文件时,主要指英国议会的一种出版物。
因封皮是蓝色,故名。
开始发行于1681年,自1836年才公开出售。
其名称是《英国议会文书》,是英国政府提交议会两院的一种外交资料和文件。
有一类外文称为蓝皮书的,并不怕事于什么官方文件。
从内容看,乃系名人录、指南、手册之类的工具书,甚至包括纪念画册。
如美国政府官员名录、社会名人录、国务院每月发行的驻美外交人员衔名录,以及美国一些大学做试题答案用的小册子也称蓝皮书(汉语可译为蓝皮簿)。
此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出版过一本纪念画册,1947年菲律宾建国一周年时出版的纪念画册,封皮均用蓝色,都冠以蓝皮书的名称。
红皮书使用红皮书的国家主要有西班牙、奥地利、英国、美国、土耳其、苏联等。
有的用于官方文件,有的用于非官方文件。
西班牙于1965年、1968年先后发表《关于直布罗陀问题的红皮书》(英文版)。
英国早在13世纪就有用财政方面的红皮书。
英国的红皮书还用于官员名册、贵族名录和宫廷指南,并于1969年出版一本《红皮书》,副标题是《野生动物濒危》。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养老服务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
以下是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的概述:1. 1982年至1992年:这一时期,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养老院建设和个人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鼓励民间力量兴办养老院,同时试点实施个人养老保险制度。
2. 1993年至2004年:这一时期,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1996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福利托养机构建设的通知》,提出了加强福利托养机构建设的目标和举措。
1999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开启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
3. 2005年至2013年:这一时期,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养老服务体系,并推动了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
200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试点的意见》,提出了社区养老服务试点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方式。
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管理办法》,明确政府购买社会养老服务的管理办法。
2010年,我国启动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将养老保险扩展到农村地区。
4. 2014年至今:这一时期,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并提出了养老服务多元化的发展思路。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推动养老服务多样化、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和完善养老服务供给的具体举措。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大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经历了从养老院建设和个人养老保险试点到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再到养老保险全面推行的过程。
政府在不同阶段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和举措,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的发展和提高。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我国养老服务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全面发展阶段的过程,政府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本文将从政策演变和发展路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政策演变1、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养老服务处于起步阶段,政府主要依靠社会福利和医疗卫生系统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印发《城市待退职工生活费暂行办法》的通知》,开始对城市退休人员给予生活费的政策。
1963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颁发《乡村待退职工生活费暂行办法》的决定》,给予了农村待退职工生活费,这为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改革开放后至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养老服务政策开始逐步完善。
1978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发布的《《城市待退职工保健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开始实行城市职工基本医疗及生活费保障政策。
1986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多种形式加强对老年人照顾的通知》,提出要建立健全老年救济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
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推广和发展社区卫生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动社区设立了老年人活动室,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1994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暂行办法》,建立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制度。
2009年,养老保险法正式颁布实施,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将此作为建立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一步。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使我国养老服务政策体系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二、发展路径1、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最初的试点开始,逐步发展成为全面覆盖的体系。
1997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发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始了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我国居民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居民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研究作者:陈曦江世银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20年第03期摘要:养老金养老和住房养老成为我国居民养老模式最普遍的两种选择,但以投资金融市场方式养老的参与度较低、发展空间有限。
本文基于CHFS2017年的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和OLS回归模型,从居民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行为特征三个方面对我国居民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研究。
结果显示,居民不同的个体特征对其养老金融产品的持有与投资回报均具有显著的影响。
其中,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居民持有养老金融资产并提高盈利水平,现金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对养老金融产品的持有及投资回报也具有正向作用。
养老保险持有的影响不显著,子女数量、家庭健康状况属于无关变量。
关键词:养老金融;投资回报;Logistic模型;OLS回归;CHFS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20)03-0065-07DOI:10.19647/ki.37-1462/f.2020.03.011一、引言据国家统计局(2018)发布的人口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2.5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7.90%,相比2017年末增长了0.60%,老龄化增速加快。
美国经济咨商局发布的全球GDP和人均GDP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步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约10000美元,而我国2001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左右。
由此可见,尽管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程度严重不匹配,在老龄化背景下出现了“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现象。
据《中国健康与养老报告》(2015)显示,我国城镇50—60岁即将退休的老年人养老资产的构成中,“以养老金养老”和“以房养老”成为我国居民养老模式最普遍的两种选择,占比共计达到80%。
《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风险报告》(2015)显示,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中,金融资产占比仅1成左右,用于养老的金融资产更是少之又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7
中
国
养
老
政
策
蓝
皮
书
-------书目介绍
《2017年中国养老政策蓝皮书》介绍
1、创作背景
据联合国权威机构预测,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
预计到20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达到顶峰,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87亿,老龄化水平达到36.5%。
这意味着我国将快速的进入深度老年化社会阶段。
作为全球第一大老龄化国家,人类的历史上从来没有经历过。
因此如何应对并有效解决老龄化问题,是当下全民不可回避的重大社会课题。
十三五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养老健康产业,从多层面出台行业相关政策,指导行业快速有序的科学发展。
养老作为一个朝阳产业,行业在发展,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组织及个人如何及时、正确、全面理解这些国家政策,如何针对性的选择方向去突破,这都需要对相关政策有充分的了解方能有的放矢。
但市场化的养老行业还很年轻,相关研究还非常薄弱,行业急需要业内专业人士对政策做梳理、汇编及解读,从而帮助组织及个人充分认识掌握最新行业政策,从痛点入手去指导经营开发,因此及时汇编解读行业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2、内容概要
本书遵从汇编及专业解读之宗旨,收集了2017年对养老行业产生重要影响的热点国家政策及重点地方政策,通过年度精准政策汇编,业内专业人士政策解读,来帮助行业更好的发展。
全书共计约20万
字,共收集2017年国家养老行业相关政策11篇,各省地方养老政策12篇,以及各个代表性政策的行业相关专业解读。
开篇以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这一宏观政策开始,内容逐一涉及到养老市场开放、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老年人服务内容确定、商业养老保险、智慧健康产业发展、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信息消费升级、养老机构中医疗机构的设置、医养结合的问题、公建民营的改革探索等各热点板块。
内容精准,详实有效。
甘期兵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