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的形状分为几级近似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阅读理解: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八年级地理阅读理解: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八年级地理阅读理解: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地球的形状并不完全是一
个完美的球体,它更像是一个略微扁平的椭圆体。

这种形状被称为地球的地球扁率。

地球扁率的存在是由于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速度较快,这导致赤道周围的地
区相对于两极而言,会有更大程度的向外离心力。

由于这个离心力作用,地球在赤道周围略微膨胀,使得地球在赤道上的半径比两极上的半径略大。

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

从外部向内部,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三个主要部分。

地壳是我们所生活的部分,是地球最外层的坚硬壳层。

地壳的厚度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但一般在5到70公里之间。

地壳下面是地幔,它是地球的最大部分,约占地球体积的84%。

地幔主要由固
态岩石组成,其温度和压力都比较高。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则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地球的结构和形状对我们理解地球的地理现象和发生地质灾害非常重要。

例如,地球的自转和地球扁率导致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和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

此外,地球的结构也直接影响着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发生。

总而言之,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略微扁平的椭圆体,这种形状由地球的自转引起。

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部分。

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的认识是理解地球地理现象和地质灾害的重要基础。

1地球的形状分为几级近似

1地球的形状分为几级近似

1地球的形状分为几级近似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非常有趣而又复杂的话题。

在学术界,我们通常会将地球的形状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近似、粗略近似和精确。

1. 近似
近似形状是地球最普遍的描述方式之一。

我们通常把地球看作一个大而圆的球体,这样就能够方便地进行各种测量和计算。

在进行天文学和地球科学方面的研究时,许多科学家都采用近似形状。

当然,这种形式只是一种模型,真实的地球形状可能会有些微小的变化。

粗略近似则是对近似形状的更加准确的描述。

它考虑到了地球的赤道和极点之间的偏差,也就是地球的扁平率。

地球的扁平率是指地球赤道半径和两极半径之间的差异,因为地球赤道周长比地球极周长更长,这使得地球赤道半径要比两极半径长。

由于地球的扁平率非常小,因此我们通常可以将地球看作一个椭球体。

这种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地球的形状和结构,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和测量地球的各种物理现象。

3. 精确
精确形状是对地球形状的最准确描述。

它考虑到了地球不规则的形状和表面的高低起伏。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它的形状在不同的地方会有微小的变化。

所以必须对地球进行高精度的测量才能得到真正精确的形状。

地球的精确形状可以通过卫星测量和大地测量来获取。

这些技术可以测量出地球的表面高度和密度分布等各种参数,从而进一步计算出精确的形状和结构。

总结:。

《地图学原理》复习资料

《地图学原理》复习资料

地图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引论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输、模拟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2、地图的基本特征:(1)严密的数学法则;(2)特定的符号系统;(3)科学的地图概括;(4)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

地图投影方法、比例尺和控制方向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它是地图制图的基础。

3、地图的构成要素:(1)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网、比例尺、控制点等);(2)地理要素①普通地图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内容)②专题地图包括(专题要素和底图要素);(3)图边要素(图名、图号、图例、接图表、图廓、分度带、比例尺、附图、坡度角、成图时间及单位、有关资料说明等)。

4、地图的功能:(1)获取认知信息功能;(2)模拟客观世界的功能;(3)传输信息功能;(4)载负信息功能;(6)感受信息功能。

5、现代地图学定义:以地学信息传输与地学可视化为手段,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的科学认知和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图技术与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地球形状的三级逼近:(1)地球形状的一级逼近——大地水准面:人们设想当海洋静止时,平均海水面穿过大陆和岛屿,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该面上的各点与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球体,叫大地球体。

意义: (1. 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对地球形状的很好近似,其面上高出与面下缺少的相当。

(2. 起伏波动在制图学中可忽略:对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有研究价值,但在制图业务中,均把地球当作正球体。

(3. 重力等位面:可使用仪器测得海拔高程(某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度)。

(2)地球形状的二级逼近——地球椭球体:假想一个扁率极小的椭圆,绕大地球体短轴旋转所形成的规则椭球体称之为地球椭球体意义: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可以用数学公式表达,所以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它替代地球的自然表面,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地球的三种形状和依据

地球的三种形状和依据

地球的三种形状和依据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它并非完全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略微偏离了球形。

地球的形状主要有三种:椭圆形、近似于椭圆形和几何椭球。

1.1 椭圆形椭圆形是指地球在两个相互垂直的轴上具有不同半径的形状。

根据测量数据显示,地球在赤道上的半径约为6378.137公里,而在极点上的半径约为6356.752公里。

这意味着地球在赤道上稍微胖一些,在极点上稍微扁平一些,整体呈现出一个略微扁平的椭圆形。

1.2 近似于椭圆形虽然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椭圆体,但我们可以将其近似看作一个椭圆体来进行计算和测量。

这种近似性对于大部分应用来说已经足够准确了。

1.3 几何椭球几何椭球是指通过数学模型所定义的理论上最佳逼近地球真实形状的椭圆体。

它是一种理论上的概念,可以用来进行地理测量和计算。

2. 地球形状的依据地球形状的依据主要是通过测量和观测得出的数据。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2.1 天文观测通过天文观测,我们可以确定地球的大致形状。

例如,当月亮和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中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们形成的阴影在地球上产生了一个圆弧。

这种现象被称为日偏食或月偏食,通过观察这些现象可以推断出地球是近似于一个球体。

2.2 地理测量地理测量是一种通过仪器和技术手段对地表进行测量和记录的方法。

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工具,科学家们可以精确测量出不同地点之间的距离和高度差异。

这些数据有助于确定地球的真实形状,并验证之前所得到的结果。

2.3 地震波传播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地球内部结构和形状的影响。

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速度,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形状。

这些数据对于确定地球的形状提供了重要依据。

2.4 卫星测量卫星测量是一种通过卫星对地球进行观测和测量的方法。

利用卫星搭载的仪器,可以精确测量出地球表面的高度、海平面变化等数据。

这些数据有助于进一步验证和修正地球形状的模型。

结论综上所述,地球的形状主要有椭圆形、近似于椭圆形和几何椭球。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考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考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考试卷(含答案)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几颗行星?- A. 第一颗- B. 第二颗- C. 第三颗- D. 第四颗2. 以下哪个是地球的自转运动?- A. 公转- B. 自传- C. 倾斜- D. 地磁倾角...30. 地球上陆地与水域的分布比例是多少?- A. 71%陆地,29%水域- B. 49%陆地,51%水域- C. 30%陆地,70%水域- D. 89%陆地,11%水域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体。

2. 地壳的厚度约为地球半径的(1/60)左右。

...10. 世界主要洋流中,最重要的是温暖的散热带洋流和寒冷的(极地)洋流。

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它对地球的影响是什么?2. 什么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它对地球的影响是什么?...解答题(每题20分,共30分)1. 描述地球的内部结构。

...答案选择题:1. C2. B3. ...填空题:1. 椭2. 1/603. ...简答题:1. 地球的自转运动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它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同时对风向和海洋洋流的形成也有影响。

2. 地球的公转运动是指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的运动。

它使得地球具有年、月等时间单位,并且影响了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变化。

...解答题:1. 地球的内部结构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固体壳层,地幔是地壳下面的固态岩石层,地核是地球的内核。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度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度
时区的划分有助于统一全球时间,方 便国际交流和合作。
日界线的定义
日界线是地球上一条虚拟的线,用于区分东十二区和西十二 区,也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日界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而移动,经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时, 该点即为新的一天的开始。
时区和日界线的影响
01
时区和日界线的设置使得全球时间统一,方便了国际交流和合 作。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度
目录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经纬度 • 地球的极点和地球的自转 • 地球的时区和日界线 • 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
0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近似形状
01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 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
02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137公 里,地球半径约为6356.752公里 。
日夜交替
由于地球自转,我们经历 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时差
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出 现时差。
地球表面的运动
地球自转引起地球表面的 运动,包括风和洋流的形 成。
04 地球的时区和日界线
时区的定义
时区是以地球自转运动为基础的时间 计量系统,将地球表面按照经度划分 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的时间都统 一采用标准时间。
地图上的每个点都有对应的经纬度,通过 经纬度可以将地理坐标转化为平面坐标, 制作精确的地图。
时区划分
气象预报
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不同经度的地方会 有不同的时间。根据经度可以将地球划分 为不同的时区,便于统一时间管理。
气象预报中经常使用经纬度来描述天气系 统的位置和移动路径,对于气象预测和灾 害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周长约为40,074公里。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公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地球探索一、地理学的意义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周边环境的科学,它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以及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课程将引导大家了解地球的各个部分,包括它的自然特征、环境、生物和气候等。

二、地球的形状与位置1、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实际上是一个三维的球体。

2、地球的位置:位于太阳系中,是太阳系中第三颗行星。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它在太阳系中的轨道,对其气候和生态系统有重大影响。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由几个圈层构成,包括地核、地幔、地壳等。

这些圈层的活动和变化,影响着地球的地震、火山、地貌等的形成。

四、地球的自然环境1、地形:地球的地形多样,包括海洋、陆地、山脉、河流、湖泊等。

这些地形形成的原因,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都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2、气候:气候受到地球的位置、地形、大气层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各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

3、水循环:水循环是地球上水的重要循环过程,它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过程,影响着地球上水的分布和循环。

五、地球的生物和人类1、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各有其独特的生态位和生存方式。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2、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有着深刻影响。

从农业到工业,从交通到能源,人类的各种活动都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

六、结论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它涉及到地球的各个方面。

学习地理,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还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的地球。

在七年级的地理课程中,我们将探索地球的各个部分,了解其自然特征、环境、生物和气候等。

我们也将学习到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地球,以及我们如何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

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地理学习,了解我们的地球,同时也为保护地球做出自己的贡献。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理第二章知识点

地理第二章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地球不是一个完全的球体,而是近似于一个椭球,即地球在赤道上稍微扁平,两极稍微凸起。

这种形状被称为地球的地理椭球。

2.地理经纬度:地理经纬度是度量地球表面位置的方法。

经度是指经过地球两个极点和一个给定地点的圆,它的单位是度。

经度的零点被定义为通过英国伦敦的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纬度是指垂直于地球轴的线,它也是以度来度量的。

赤道的纬度为0度,北纬90度为北极,南纬90度为南极。

3.地壳构造: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其厚度约为5-80公里不等。

地壳构造可以分为两类:地壳(包括陆壳和海洋壳)和地壳下地幔。

陆壳是地球上的陆地部分,主要由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海洋壳则主要由玄武岩组成。

地壳下地幔的厚度约为70-3,000公里,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

4.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被分为几个大块,称为地质构造板块。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都是由这些板块组成的。

地球的板块构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大陆板块、海洋板块和混合板块。

其中,大陆板块是由地壳和岩石组成的,位于陆地上,并且相对不容易发生水平位置的变动。

海洋板块是由地壳和岩石组成,而且相对于大陆板块更容易发生位置变动。

混合板块是指同时包含大陆壳和海洋壳的板块。

板块构造是地球上地壳和岩石层发生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原因。

通过深入了解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态、地球表面的构造以及这些构造对人类的影响。

地理知识对于我们了解世界的变化和探索新的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球概况

第二章地球概况一、地球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地球形状的认识※圆球形(第一级近似)赤道半径:6378.137Km※旋转椭球体(第二级近似)两极半径:6356.752Km※大地水准体(第三级近似)平均半径:6371.11 Km※“梨”形(最高级)扁率:1:289(二)地球的表面形态面积: 5.1×108 km2最高点:8844.43 M 珠穆朗玛峰最低点:-11034 M 马里亚纳海沟海陆分布:海71% 陆29%北陆南水;陆地南北成对出现1. 大陆表面形态山地: 海拔高程在500米以上,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程大于200m的地区。

高原:海拔>500—600米,表面平坦或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如:青藏高原平原:海拔>200米,表面平坦高差<50 米,起伏很小的地区,如: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丘陵:海拔<500米,高差几十米,地形起伏不大地区,如:江淮丘陵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如:四川盆地洼地:高程在海平面以下地区。

如:克鲁沁洼地500-1000m为低山;1000-3500m为中山;大于3500m为高山。

我国大陆地势明显呈三级台阶式排列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2. 海底表面形态△海岸带、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海岭和海沟海岸带:水深<20米,受海浪冲击,又称潮汐带。

大陆架:近陆浅水海底平原,地势平坦,坡度<0.1°。

一般指水深<200米的水域。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的倾斜部分,平均坡度4.3°。

水深200-2500m,是陆壳与洋壳之间的界线。

大洋盆地:水深2500-6000m,常分布海下山脊(海岭)。

海岭:线状分布的海底隆起地区,由火山岩组成,海底扩展形成,地震多发地,热流值高(洋中脊)。

海沟:大洋边缘发育几乎平行的巨形凹地,深8000-10000m。

(三)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宇宙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地球椭球体基本要素和公式


随着现代对地观测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们已经发现地球的形状也不是完全对称 的,椭球子午面南北半径相差42米,北半 径长了10米,南半径短了32米;椭球赤道 面长短半径相差72米,长轴指向西经31°。 地球形状更接近于一个三轴扁梨形椭球, 且南胀北缩,东西略扁。但是,这与地球 表面起伏和地球极半径与赤道半径之差都 在20公里相比,是十分微小的。
三、地球体的数学表面——地球椭球面
由于大地水准面的不规则性,不能用一 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表示,因此测量的成果 也就不能在大地水准面上进行计算。所以必 须寻找一个与大地体极其接近,又能用数学 公式表示的规则形体来代替大地体——地球 椭球体。它的表面称为地球椭球面,作为测 量计算的基准面。
为了便于测绘成果的计算,我们选 择一个大小和形状同它极为接近的旋转 椭球面来代替,即以椭圆的短轴(地轴) 为轴旋转面成的椭球面,称之为地球椭 球面。它是一个纯数学表面,可以用简 单的数学公式表达,有了这样一个椭球 面,我们即可将其当作投影面,建立与 投影面之间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1

e
2
s
in
2

)
3 2
(3-9)
欲求A、B两点之间子午线弧长s时,
须求以 A 和 B 为区间和积分,得
B
B
s Md
a(1 e2 )
d
A
A (1 e2 sin 2 ) 32
纬线(平行圈)的弧长:因为纬线为圆 弧,故可应用求圆周弧长的公式:设A、 B两点的经差为λ,则由图3-16可得
地球椭球体的形状和大小常用下列符 号表示(图3-6):长半径a(赤道半径)、 短半径b,(极轴半径)、扁率α,笫一偏 心率e和第二偏心率e′,这些数据又称 为椭球体元素。它们的数学表达式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1.地球的形状分为几级近似?2.何为地球重力异常?对地质研究有何意义?3.地磁三要素是什么?4.何为地热增温级?其与地温梯度有何关系?5.全球地热流值分布有哪些规律?6.我国的地热资源分布如何?第二节1.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哪几个圈层组成?2.地球内部各个圈层的物质组成和物理状态有哪些特点?3.什么叫硅铝层?什么叫硅镁层?什么叫软流圈?什么叫岩石图?4.组成地壳的主要化学元素是哪些?说明它们在地壳中的克拉克值。

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化学组成有何不同?5.地壳由哪些岩石组成?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组成有什么差异?6.简述地壳的结构持点。

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结构有何不同?第三节1.在地球内部结构由哪几个圈层组成?2.何为硅镁层?何为硅铝层?何为软流圈?何为岩石圈?3.地壳由哪些岩层组成?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的组成有何区别?4.地壳的主要组成元素有哪些?克拉克值大于1的元素有哪几种?5.地球内部有哪几个一级不连续面?6.地壳的组成和地表形态为什么会发生变化?7.什么叫地质作用?如何正确理解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的辨证关系?8.熟记地质年代表第二章矿物1.解释下列概念:矿物晶质体非晶质体晶体类质同像同质多像2.矿物的双晶有哪几种?3.按化学成分的矿物可以分为哪几类?4.简述肉眼鉴定矿物的步骤和方法。

5.如何区别下列矿物:黄铁矿与黄铜矿石英与方解石普通辉石与普通角闪石正长石与斜长石第三章火成岩第一节1.何为岩石?其可以分为哪几类?2.何为岩浆?其由哪两部分组成?3.依据SiO2含量的多少,岩浆可以划分为哪几类?各类岩浆的特点如何?4.岩浆的作用形式有哪几种?5.如何理解岩浆岩和火成岩?第二节1.火山的构造主要包括哪些?2.火山的气体喷发物主要有哪些成分?3.火山的固体喷发物主要有哪些?4.火山有哪几种喷发类型?5.世界近代火山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带?第三节1.何为侵入岩的产状?2.深成侵入作用可以形成哪些产状的岩体?3.它们的特点如何?4.浅成侵入作用可以形成哪些产状的岩体?5.它们的特点如何?6.何为捕虏体?其是如何形成的?7.岩墙和岩脉有何区别?8.如何根据岩墙的相互穿插确定其新老关系?第四节1.火成岩中含量最高的化学元素有哪几种?2.火成岩依据 SiO2含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哪几类?3. SiO2对火成岩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影响?4.解释下列概念:重要造岩矿物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暗色矿物浅色矿物5.简述鲍温反应系列。

第五节1.何为火成岩的结构?2.火成岩的结构有哪几类划分方法?每类划分方法有哪几种结构?3.何为火成岩的构造?何为块状构造?4.火成岩的构造主要有哪几种?第六节1.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的深成、浅成和喷出岩各为何岩种?它们各有什么样的主要矿物成分、颜色、结构、构造?2.说明下列各组岩石的区别特征:花岗岩与闪长岩流纹岩与粗面岩安山岩与玄武岩闪长岩与辉长岩花岗斑岩与正长斑岩3.岩脉主要有哪几种?伟晶岩有哪些特点?第四章:沉积岩第一节1.解释下列概念:风化作用风化壳2.风化作用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各种风化作用的关系如何?3.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岩石风化后的产物可以分为哪几类?4.风化壳有几种类型?5.流水的挟砂力与水的流速有怎样的关系?有怎样的地理意义?6.风、流水、海洋、重力、冰川的搬运物各有怎样的特点?7何为机械分异作用?其物质沉积有哪些特点?8.化学沉积分异有怎样的规律?9.外力作用包括哪些作用?10.成岩作用包括哪些方式?第二节、第三节1.与火成岩相比,沉积岩在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上有哪些特点?2.沉积岩有哪些结构?哪些构造?3.碎屑岩的胶结方式有几种?4.如何区别石英砂岩和长石砂岩、石灰岩和白云岩?5.石灰岩主要有哪几种?它们各自有哪些主要的特点?第五章:变质岩1.解释下列概念:变质作用正变质岩副变质岩2.影响变质作用发生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分别使原岩发生怎样的变化而变质?3.请说出10种常见的变质矿物.4.变质岩有哪几种主要的结构?5.变质岩有哪几种主要的构造?在片理构造中,岩石变质程度由浅到深分别是哪几种构造?6.变质作用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每种变质类型产生哪几种主要的变质岩?7.怎样区别片岩与片麻岩?8.阐述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关系.第六章:矿床1.如何理解矿床?2.解释下列概念:矿石矿体品位3.按成因矿床可以分为哪几类?4.比较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接触交代矿床、热液矿床在成矿作用、矿床特征方面的区别。

5.何为残积-坡积矿床、残余矿床?6.简要说明淋积矿床的形成和铁帽在硫化物矿床找矿中的意义。

7.蒸发沉积矿床的形成须具备怎样的条件?8.煤的形成须具备怎样的条件?成煤作用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9.煤的形成须具备怎样的条件?油气圈闭有哪几种?10.将下列相关的矿床和分异作用用线相连。

早期岩浆矿床液态分异作用晚期岩浆矿床结晶分异作用熔离矿床气体分异作用第七章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1.构造运动具有哪些特点?2.构造运动的水平运动与升降运动有何不同?两者有什么关系?3.在地层剖面中如何分析海侵层位和海退层位?4.假整合接触与不整合接触有什么差异?这种差异是怎样产生的?5.什么是新构造运动?能说明在新构造运动中地壳的上升或下降地貌现象有哪些?6.什么是岩层的产状要素?测定岩层的产状要素有何意义?7.岩石的变形可以分为哪些阶段?8.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有哪些?9.测定岩层的产状要素有何意义?10.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有那些因素?各起什么作用?11.背斜与向斜的本质区别是什么?12.比较倾斜褶皱与倒转褶皱、穹隆与构造盆地的差异。

13.怎样区别张节理和剪节理?14.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各有什么特征?成因上有何差别?15.在野外,根据哪些标志判断断层的存在?16.褶皱两翼的岩层重复与由断层造成的岩层重复现象有何区别?17.由断层造成的岩层缺失与不整合接触关系中的岩层缺失有何区别?18.如何判断与确定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19.解释下列概念:岩层产状,水平构造,单斜构造,顺向坡,逆向坡,褶曲,背斜山,背斜谷,节理,断裂,断层泥。

第八章大地构造学说1.海底扩张说的立论依据是什么?2.板块边界有哪些基本类型?说明各类型边界的基本特点。

3.为什么大洋中脊是海底扩张发生处的标志?4.海洋磁异常的线形条是怎样产生的?它们对海底扩张提供了什么特殊情报?5.板块构造说怎样解释大洋的演化?6.如何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全世界地震的分布规律?7.为什么浅震震中带对定出板块边界的位置是有用的?8.地槽区和地台区的沉积建造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差异?9.从地台的双层结构来说明地台的形成过程。

10.板块构造说如何解释地槽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第九章地史的研究方法1.为什么说地层划分、对比和沉积相分析是地质调查和地质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2.什么是地层划分和地层对比?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依据是什么?3.掌握沉积相、岩相、生物相和相变的概念。

4.沉积相可划分为哪些类型?说明各个奥型的特征。

5.进行沉积相分析主要依据什么?为什么在沉积相分析时不能把现代和古代的沉积环境机械地类比?6.什么是岩相古地理图?图中应反映哪些内容?第十章各代地史概况第一节1.前寒武纪是指地球发展的哪个地质历史阶段?其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哪些地质时期?2.元古宙划分为哪些代?3.前寒武纪形成的具有世界意义的矿产有哪些?4.如何理解震旦纪?5.震旦纪时世界形成了哪几个古地台?中国的古地理轮廓如何?6.震旦纪大冰期的遗迹主要保存在哪些地区的地层中?7.中国震旦纪形成的矿产主要有哪些?第二节1.早古生代动物界有怎样的发展?下古生界有哪些主要的标准化石?2.加里东运动使世界海陆格局出现了哪些变化?3.加里东运动对中国有哪些影响?4.中国的下古生界可以划分为哪三类代表区?它们反映出来的中国地史特征华北与华南有何不同?5.中国早古生代有哪些主要的矿产?第三节1.晚古生代植物界如何演化?2.晚古生代动物界的演化发生了哪两次飞跃?此外,还发生了这样的事件?3.海西运动使世界的海陆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变化?4.晚古生代我国古地理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何晚古生代能形成大煤田?华北和华南成煤期有何不同?5.晚古生代在中国形成了哪些重要矿产?第四节1.中生代植物界如何演化?2.中生代动物界演化情况如何?发生了生物演化史上怎样的事件?3.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对我国现代区域地质及地貌的形成有何重要意义?4.为何侏罗纪能形成大煤田?此期煤层的形成环境与石炭-二叠纪的有什么不同?5.我国在中生代形成了哪些重要的矿产?第五节1.新生代包括哪些纪?每个纪又包括哪些世?2.地史上发生过哪几次大冰期?第四纪冰期可以划分为哪些亚冰期?世界冰川的分布如何?3.地史时期全球上发生了哪些构造运动?它们对世界古地理演化有何影响?4.为什么说人类的出现是生物演化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从古猿进化到人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5.我国的黄土沉积可以划分为几种?你认为黄土是成因如何?6.划分更新世底界以哪些动物的出现为标志?并简要说明这些动物的演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