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程启发式课堂教学
中医学中医内科学教学设计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内科疾 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 治疗及预防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 。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中医思维和 方法进行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和辨证论治规律,了解内科疑难病症的 中医诊疗思路和方法。
03
中医诊断学基础,包括望、闻、问、切四 诊的方法和技巧。
04
中药学基础知识,包括中药的性能、配伍 禁忌、用法用量等。
常见病症辨证论治方法
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 系统疾病的辨证论治。
心悸、失眠、头痛等神经 系统疾病的辨证论治。
胃痛、腹泻、便秘等消化 系统疾病的辨证论治。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 病的中医调理方法。
反馈机制建立及持续改进方向
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学生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对 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持续改进方向
根据反馈结果和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 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医临床学》系列教材
该系列教材包括中医内、外、妇、儿等各科,内容详实、贴近临床。其中,中 医内科学部分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
辅助参考资料介绍
《中医内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该书是《中医内科学》规划教材的配套辅导资料,提供了大量的习题和案例分析 ,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解决策略
采用案例教学、PBL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强实践教 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方 式和自主学习能力。
03
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应用
对《中医内科学》教学模式的浅析

对《中医内科学》教学模式的浅析《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授好中医内科学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为了更好地传授中医内科学课程,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讲授为主,以讲义为辅。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掌握。
但缺点也比较明显,很难使学生真正力求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很难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年来,教育改革提倡的“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理念,也适用于中医内科学教学。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所带来的问题,需要借鉴一些新型教学模式。
1. PBL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具体地说,老师在讲授一些基础知识之后,给学生提出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概念、知识、技能,也需要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PBL教学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对于传授中医内科学知识,PBL教学模式也同样适用,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中医内科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准备更多的教学资料,提出更多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2. 职业生涯导向教学模式职业生涯导向教学模式(Career-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模式将教育与职业规划紧密结合,通过预测未来的职业市场需求和趋势,提前培养学生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对于中医内科学,职业生涯导向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医内科医师的职业规划,并提前培养学生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准备好未来的职业生涯。
同时,教师也需紧密关注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所授知识内容,以符合未来临床工作的需求。
3. 微课与在线学习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微课与在线学习也成为了流行的教学模式。
中药学启发教学法

中药学启发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中药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药学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中药学启发教学法的主要方面,包括药性启发、功效启发、病例启发、对比启发、问题启发、归纳启发、讨论启发和实践启发。
药性启发中药材的药性是中药学的基础,包括寒、热、温、凉、平等多种性质。
药性启发是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药材的药性,掌握不同药性的特点和用药方法。
例如,寒性药材多用于治疗热性疾病,而热性药材则多用于治疗寒性疾病。
通过药性启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材的特性和作用机制。
功效启发中药材的功效是中药学的核心,不同的中药材具有不同的功效。
功效启发是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药材的功效,掌握不同功效的中药材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例如,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材可用于治疗热毒病症,而具有温中散寒功效的中药材则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
通过功效启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材的应用方法和作用原理。
病例启发病例启发是通过介绍中药材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药材的实践方法和技巧。
例如,介绍某个病人在中医的治疗下,通过服用某种中药材成功康复的案例。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中药材的功效和适用范围,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对比启发对比启发是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中药材之间的异同点,以及中药材与西药之间的异同点,帮助学生掌握中药材的应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例如,中药材和西药在治疗相同病症时有何区别?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通过对比启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材的独特之处和适用范围。
问题启发问题启发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一些与中药学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关于中药材的药性、功效、应用范围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可以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中药学的知识和技能。
归纳启发归纳启发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中药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他们形成系统的知识和应用能力。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的方式在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的方式在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的方式在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经历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毕业生们能否顺利毕业,所以还是要认真对待的。
下面YJBYS提供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一篇,欢迎大家阅读思考!【摘要】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内科教学查房中强调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的方式进行, 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临床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教学查房效果。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内科学;教学查房;临床思维教学查房是一种以现有临床住院病例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是临床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医院临床科室培训各级医师,特别是培训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和毕业后的初级医师的重要方式。
近两年来,我们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在内科学教研室开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查房,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面,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教学查房的基本模式和意义教学查房与医疗查房不同,后者的对象是针对患者,目的是解决其诊断与治疗问题,而前者的对象是针对实习医生,目的是解决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加深学生对“三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查房过程中应检查学生了解病情的程度、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及临床逻辑推理、分析、判断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查房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①教学准备;②教学目标;③查体示范;④临床分析;⑤启发教学;⑥归纳总结;⑦为人师表。
通过教学查房,学生能有机会演示和验证自己的临床能力,并结合实例,带着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观察、发现、判断,培养独立思考和临床思维能力。
一次成功的教学查房不但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理论,拓宽知识面,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创造性思维,还能在教师为人师表的感染下接受一次医德医风的教育。
二、启发式教学在教学查房中的重要性教学查房除了了解实习生对病情的掌握程度、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及临床逻辑推理、分析、判断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能评估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能力。
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实验课程要求
学生需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实验 结果,并具备初步的实验设计能力 。
实验课程时间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和实验室资源情况, 合理安排实验课程时间,确保学生 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 分析。
临床实习组织与实施
01
02
03
临床实习目标
通过临床实习,使学生能 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 实际临床工作中,提高临 床思维和操作技能。
临床实习内容
包括门诊跟诊、病房查房 、病例讨论、医患沟通等 方面的实习内容,全面培 养学生的临床能力。
临床实习管理
制定完善的临床实习管理 制度,明确带教老师和实 习学生的职责和要求,确 保实习质量和安全。
科研训练计划制定和执行
科研训练目标
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 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术
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设计 与实践
汇报人:XX 2024-01-24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 • 教学过程管理与评价 •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 • 教学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中医内科学概述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人体内部脏腑、经络、气血等生理病理变化 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资
源,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学生成绩评定方式及标准
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定标准应明确、 具体,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和问题解决。
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来启动学习的过程。
教师可以事先提供一些关于中医内科的背景知识,然后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提问“中医是如何诊断和治疗内科疾病的?”、“中医内科的理论与西医内科的理论有何不同?”等等。
通过提出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其次,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化学生对中医内科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问诊,运用中医内科的理论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医内科理论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行动导向教学法还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复杂病例和医学文献,促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讨论中激发创新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最后,行动导向教学法还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反馈。
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通过及时的反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从而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反馈来指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深化理解。
综上所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启动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可以积极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提升《中医内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初步探讨

《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初步探讨中医内科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它不仅拥有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更以其独特的观念和理论对临床实践提出了“全面观、全程护”的要求。
因此,中医内科学在当前的医学教育中更加重要。
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及技术进步,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中医内科学的传统理论,更要关注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理解,培养他们正确应用中医内科学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中医内科学的精髓,在实践中正确运用。
基于以上,我们研究了创新的《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以解决当前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模式,采用小组化和案例分析学习的方式。
通过小组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交流,充分展示和发挥自我特长,同时还可以学习与自己不同领域的知识,增强学习效果。
而案例分析学习则将中医内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理解中医内科学的实践应用,加强对理论的认知。
其次,我们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内容,采用功能化教学模式。
通过功能化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内科学的内容,并加强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功能化教学包括课堂讨论、实践操作、技术演示等,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而且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把握中医内科学的能力。
最后,我们将中医内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更加整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如体征检查训练、护理操作训练等,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未来中医内科学职业赋能。
总之,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内科学的能力,我们采取了小组化学习、案例分析学习以及功能化教学的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内科学的理论,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以准备他们未来的中医内科学职业。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初步探讨创新的《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加强学生对学习中医内科学的理解和把握,使学生能够正确应用中医内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加强预防、治疗和保健等临床实践技能,使其更好地准备他们未来中医内科学职业。
中医内科学教案设计

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评价:对教学效果进
05 行评价,包括学生反馈、
教师评价等
案例背景:患 者病情、病史、 诊断等信息
治疗方案:根 据病情选择合 适的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治 疗后患者的症 状改善、康复 情况等
结论:总结治 疗效果,提出 改进措施和建 议
0
0
0
0
1
2
3
4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 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 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 学效率。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 点,提高教学针对性。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 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 高教学水平。
汇报人:XX
添加 标题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践、讨论 等多种方式
添加 标题
教学效果:学生能够掌握中医内科 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技能,提高临床 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添加 标题
教学内容:包括中医内科基础、常 见病证、诊疗方法等
添加 标题
考核方式:笔试、临床操作、病例 分析等综合考核
掌握中医内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熟悉中医内科的常见病种和治疗方法 提高中医内科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诊疗水平 培养中医内科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预防保健:饮 食有节、起居 有常、情志调 畅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失眠的定义和分类 失眠的病因和病机 失眠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和原则 失眠的预防和调护 失眠的案例分析和讨论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 目的,制定教学计划
准备教学材料:收集相关 教材、案例、视频等教学 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演变规律 、过程及转归 的特点 。
22 举例. . 启发导入新知识
一
个清晰 明确 的举例往 往会给学生 留下深 刻的 印象 ,可
起到化繁为简 ,触类 旁通 ,举一反三 的效 果。逐渐让学 生了 解学习的新知识,但在病例举例中注意 “ 引经据 典” ,除让学 生掌握和熟记疾病 的中医分型证 治,更要启发学生 的如何应 用经方来治疗。如讲 解 “ 痰饮 ”时举例 患者某男 ,7 2岁,胸 中冷数年 ,夏轻冬 重。伴有胸 闷,似冷 风时时吹入 ,不敢 户 外活动 ,口中粘腻 ,有腥味 ,口干渴 而不欲饮 ,大便溏 ,面 色 白,舌质淡 红,苔厚腻 ,脉沉 弱。老师首先 引导 学生古籍 中有没有类似 的记载 ?先让 学生讨论,随后 引用并 介绍 《 金
的临床 专业课之一。因此 ,《 中医内科 学》的教学质量对 中医 药大学生 的影响程度是非常重要 的。笔者在长 期的教学中发 现 ,应用启 发式教学可 以提高学 生的学生 的学 习兴趣,提高
在每节课 中,老师提 出问题后应 将引导学生把过 去 曾学 过 的知识进 行适当的推理 ,引出所学新的知识 。如将 咳嗽章 节 中,首先提 出咳嗽与那个脏腑 关系最密切 ,接着 引导学生 对肺藏 功能的复习 ,对肺脏 的主气,司呼吸 ,通调 水道 ,宣 散卫气 ,朝 百脉 ,主治节功 能进 行简单理解 。认识 到肺为气 生成之场所 ,呼吸运动调节气 的升降 出入运动 ,肺 为体 内外 气体交换 的场所 。同时进 一步理解 “ 肺为娇脏 ” ,肺体疏松清 虚 ,不容异物 ,不耐寒热 ,与外相通 ,易受外邪;肺朝 百脉 , 它脏病 变易传 。为咳嗽 的病 因病 机、证治打 下了基 础。这样 通 过脏 腑辨证将肺系疾病 生理病理表现展现 出来,运用这种 推理的方法可 以启发 学生较 快地掌握 中医 内科 中大多数病证
. .
2 4. Leabharlann . 让学生将 以前学过 的 中诊 、 中药 、方剂等学 科知识与 内科 临
床 结合起 来 ,以便 求得温 故知新 、融会贯通 的效果 。首先老 师课堂提 出 ,让 学生思考 ,老师 自己回答 ,既能节约 时间 , 又能调 动学生 的积 极性 ;二是点名 问答 ,把 问题提 出,让学
在潜移默化学 习过程 中加强对古籍的兴趣和掌握。
23 问答. . 启发强化知识 学习 问答 这是在课堂 中最 常用的方法 。老师在 讲课之前预先 设计几个 问题 ,强化对 知识的学 习和掌握 。通 过老师的提 问
【 收稿 日期 】2 1- 4 1 0 1 0— 1
【 作者简介】岳桂华 ( 9 ) 16 ,男,广西中医学院科技处副处长,副教授, 博士, 从事中西医结合教学、临 、 床 科研工作。
者 ,当以温药和之 ” ,苓桂术甘汤主之。以案例的方式导入新 知识 ,可启发发学生对病症 学习的兴趣和求 知欲 ,又使学生
种好 的学习状态 ,培养 了学生 良好 的思维和 理解能力 ,并
使学生记忆深刻 ,增加学习的兴趣 。
2 在 《 中医内科学 》课堂上常用启发式教学
形式
启发 式教学可调节和 改进学生 的学 习方法,使之 能正确
21 0 1年第 7期 ( 总第 1 3期 ) 4
大 众 科 技
DA ZHONG KEJ
No. 2 1 7。 01
( u lt eyN .4 ) C mu i l o1 3 av
中医 内科 学课程启 发式课 堂教 学
岳桂华 张爱珍
( 广西 中医学院 附属 瑞康 医院 ,广西 南宁 500 ) 30 1
【 摘 要 】文章介绍 了中医内科原课程启发式 ,教学的意义、形式和益处 ,提 高教 学质量。 【 文章编号 】10 —15 ( 1)7 0 6— 2 0 8 112 1 — 2 4 0 0 0
理解并重点 掌握 中医内科学 的重 点内容 ,在教学 中我们 多采 用 以下几种 形式:
21 推 理 一 启 发 连 接 知 识 .
【 关键词 】中医内科 学课程 ;启发式教 学 【 中图分类号 】G620 4. 【 文献标识码 】A
《 中医 内科学 》是运 用中医学理论 阐述疾 病证治规律 的
一
门重要临床学科 。它是以脏腑 、气血 、津液 、经络等 病理
生理学为基础 ,体现 了中国传统诊断和 治疗 ,是 中医学主要 课 程,也其他 中医临床 课程 的基础 ,是中医本科生必 须学好
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 。
1 启发 式教学法及其 意义
启发式 教学是 以调动学生积 极性思维为 目的,不断培养 学 生智 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老师 在讲授每 一个 新问题时可 以 利用几 分钟 时间,通过对 问题 的提 出、分 析、解决这三个思
维过程 ,将 不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知识联系起来 ,因势利导 , 启 发思维 ,以求达 到最有 效的启发“。比如在讲解胁痛痛 之肝 气郁 结时 ,首先与学 生一道 共 同复 习气郁 与疼痛的关系 ,分
进行大家补充 ,最后 由教师进行 讲解分析 ,这 样既保证对重 点的讲授和难 点的理解 ,又 充分发挥 了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 ,
活跃课堂气氛 ,使整个课 堂处于 “ 集体参 与学习和思考 ”的
一
匮要 略 ・ 饮咳嗽病脉证并 治》中论述水饮停 留心 下的症状 痰 “ 夫心下有 留饮 ,其人背寒冷 如掌大” ,又可联想 到 “ 病痰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