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事物

合集下载

第七章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开展一般规律根底上指明社会开展的方向空想社会主义者曾详尽地描绘过理想社会的图景。

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

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梦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论,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开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开展的特别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了科学的展望。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开展一样,具有自己的开展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是建立在对历史开展规律把握的根底上的。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主要是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根底上提出的。

通过探究整个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开展的规律预测历史未来前景,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

而掌握社会规律,离不开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唯物辩证的方法的指导,这个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从绝对真理、理性、正义这些抽象的观念出发描绘未来社会美景,而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觉新世界,即通过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来获得对未来社会的认识。

他们以此法勾画出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替代物。

未来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相对立的,同时,二者也有同一性,后者不仅是前者的对立物,而且也是继承者,应当汲取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

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剥削和压迫,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仅停留在现象上,并未揭示其实质和根源。

《心理学》网上考试题库

《心理学》网上考试题库

7 快速眼动的睡眠阶段会伴随梦境的出现。 答案:正确。
第六章 记忆
一、单项选择题
1 所为“潜移默化”是通过()
A 无意识记而接受
B 有意识记而接受的
C 无意回忆而接受的
D 有意回忆而接受的
答案:A
2 “触景生情”是()
A 有意回忆 B 无意回忆 C 间接回忆 D 机械回忆
答案:B
3 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大描述,在头脑
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
A 记忆
B 想象 C 注意 D 思维
答案:B
4 艾宾浩斯发现遗忘进程的规律是()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很快 D 很慢
答案:A
5 时记忆中贮存信息的确数量有限的,大约是()个组块。
A 8—10 B 2—5 C 5—9 D 10—15
答案:C
6 在人们的记忆中,大多数的信息是以()形式出现的确。
2、神经元按照突起的数目可以分为() A 单极细胞 B 内导神经元 C 外导神经元 D 双极细胞 E 多极细胞 答案:ADE 3、神经元按照功能可以分为() A 单极细胞 B 内导神经元 C 外导神经元 D 双极细胞 E 多极细胞 答案:BC 三、判断题 1 人类皮层的生长只表现为功能的增加,而数量上没有变化。 答案:错误。也包括数量的增加。 2 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但有很多树突。 答案:正确。 3 静息电位是指当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测到的电位变化。 答案:正确。 4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 答案:错误。是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5 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 答案:正确。 6 神经冲动的传导服从于全或无的法则。 答案:正确。 7 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反射弧。 答案:正确。 8 杏仁核在记忆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答案:错误。海马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 9 信号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正确。

7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马工程

7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马工程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选择的因素
党的方针政策和培养目标 教育对象的不同素质 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现代社会的改革、体制的转型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综合运用
(一)综合教育方法及其重要性 综合教育方法,是教育 者在把握各种教育方法 各自特点及共同取向的 过程中,通过协调整合, 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复杂、 形成为共同目标服务、 多变的状况,教育者必 同时或先后运用多种方 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 法进行教育的方式。 的观点、全面的观点, 采用综合方法观察问题、 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本质 和规律的揭示及其对人与社会发展的促进,简单地说 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真理性。 包括指导思想的科学性、理论基础的科学性、教育 内容的科学性、教育方法的科学性、评价标准的科 学性等。
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 传播理论、知识与信息,更是承担着引领价值取向和 铸塑灵魂的任务,要帮助人们修炼思想品德,改造主 观世界。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 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客观 性、先进性,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精 神武装人民群众 ,又要把马克思主义 的立场、观点、方法渗透到思想政 治教育过程中,培养人们正确的世 界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根本依 据。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深入认识的 成果,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要求。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依据与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重要 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就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 求所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定。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讲解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讲解
分析: (1)邻补角必须有公共边,两个没有公共边的角也可能和为
180°;(2)若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同位角就不相等;(3)a2 =b2,a与b可能相等,也可能互为相反数.
解: (1)假命题.如图1所示,l1∥l2,则∠1+∠2=180°,但
∠1与∠2不是邻补角. (2)假命题.如图2所示,l1与l2不平行,∠1和∠2是同位角
行”或“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证明.
证法1: ∵∠1=∠3(对顶角相等),∠1+∠2=180°(已知), ∴∠3+∠2=180°(等量代换).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证法2: ∵∠1+∠4=180°(平角定义),∠1+∠2=180°(已知)
, ∴∠2=∠4(同角的补角相等).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6、公理、证明、定理的概念 (1)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即在长期的实践中,
人们总结出来的一些基本事实.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等.
(2)除公理外,其他命题的真假都需要通过演绎推 理的方法进行判断﹒演绎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
(3)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定理只能用公理 、定义和已经证明为真命题的命题来证明﹒
依据的方式,写出证明过程.
注意:通常文字证明题要有以上三个步骤,而在我们所接触到的证 明题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文字证明题﹒题目已经明确用字母、符 号把命题表示出来,甚至也画出了示意图,对于不是文字证明的题, 我们只需从第三步开始写即可.
随堂演练
例1、如图所示,若∠B=35°,∠CDF=145°, 问AB是否与CE平行?
方法归纳: 解答文字叙述类证明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字信息
,把文字表示的命题“翻译”成用图形和符号表示( 即画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最后再写出证明过程 .

帮我写一篇箴言笫七章的心得分享

帮我写一篇箴言笫七章的心得分享

帮我写一篇箴言笫七章的心得分享1.引言1.1 概述箴言是《圣经》中的一本智慧书,它以短小精悍的语言,传递出了深远的道德教诲和人生哲理。

箴言第七章是其中的一章,主题聚焦在对诱惑和淫乱的警示和劝诫上。

在这一章里,作者以生动的描写和深入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暧昧迷离、阴谋诱人的场景,用以告诫人们警惕那些会引导他们远离正道的危险诱惑。

第七章的概述部分将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引领我们走进一个道德沦丧、情欲侵蚀的世界。

诱惑、淫乱和邪恶行为在这个世界里无孔不入,而人们往往会因为自身的软弱和对自身欲望的盲目追逐而失去了理智。

本章希望通过描写一个真实的案例,唤起读者对于诱惑的警觉,并引导他们追求正义和正道。

在这一章里,诱惑的对象是一个年轻的男子,而诱惑者则是一个美艳妩媚的女人。

作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写了她的妆扮丰姿和妖娆动作,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

然而,在这美艳背后隐藏着魔鬼的诱惑。

作者用警示的口吻揭示了这个女人的陷阱和她的邪恶动机,她既没有忠诚于自己的丈夫,也没有对自己的婚姻忠贞不渝,而是在暗地里引诱、勾引那些无知而寻求刺激的男人。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禁会产生一种无形的紧张感和恐惧感,纵使箴言的目的在于警示人们远离罪恶,但我们确实时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在我们的身边上演。

这种警示和提醒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它是对于我们将来可能面临诱惑时的一种教诲,同时也对于我们已经堕落的人提供了一剂良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箴言第七章所传递的信息是深刻而有力的,它提醒着我们时刻保持警觉,警惕那些可能让我们偏离正道的诱惑。

正直和坚守道德原则是我们在面对诱惑时的底线,通过学习这一章的内容,我们将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道德观念上的缺失,从而更好地为自己设立起防护墙,避免受到邪恶的侵袭。

总体而言,箴言第七章以其鲜明的描绘和深刻的讽刺,给予了人们极大的警示和启示。

它告诫我们不要贪图一时的快乐和刺激,而要保持理智和自制力,维护自己内心的纯洁和正义。

第七章 动作分析

第七章 动作分析

第七章动作分析7.1 动作分析概述一、动作分析的定义动作分析是在程序决定后,研究人体各种动作的浪费,以寻求省力、省时、安全和最经济的动作的过程。

其定义是:动作分析是按操作者实施的动作顺序观察动作,用特定的记号记录以手、眼为中心的人体各部位的动作内容,并将记录表格化,以此为基础,判断动作的好坏,找出改善点的一套分析方法。

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1)动作分析的对象是操作者实施的动作。

这里的动作是指操作者身体各个部位的每一个活动。

如寻找、握取、移动、装配必要的目的物等。

(2)动作分析的目的是发现操作人员的无效动作或浪费现象,简化操作方法,减少工作疲劳,降低劳动强度。

(3)动作分析的实质是研究分析人在进行各种操作的细微动作,删除无效动作,使操作简便有效,以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简单介绍其中常用的三种:(1)动素分析:观察人体中的手、足动作和眼、头活动,把两手的动作顺序、方法与眼睛的各种活动联系起来,用描述最小动作单元的动素记号记录动作并加以分析的一种方法。

(2)慢速摄影分析:按每11s拍摄一张照片的标准对作业实施过程拍摄,以此进行观察分析,把握操作者和所有物件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

(3)VTR分析:用摄像机对作业的实施过程摄像,再通过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此法可忠实的记录作业的实施过程,并能马上放像,因此除用于动作分析外,也广泛用于其他的作业改善。

7.2 动素分析一、动素和动素分析的概念在双手作业分析中如果把握了作业动作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仅把握和分析了动作大概的实施顺序和方法,还不能深入探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状态。

动素分析就是把作业动作进一步细分为手、足、眼、头等人体各部位的一个一个的动作,以便进行细微的分析和讨论。

比如,对手的等待状态,可以进一步明确是处于“简单的手的空闲状态”还是处于“用眼寻找目的物过程中的手等待状态”,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更好的探讨改善的策略。

虽然动作有许多种类,但是将动作进一步细分到不能再分的要素后,可以发现所有的动作都由一些简单的、共同的基本动作组成,我们把这些简单的、共同的基本动作称之为动素。

植物标本的制作(教案)

植物标本的制作(教案)

植物标本的制作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标本的概念和制作方法。

2. 学会正确采集和处理植物标本。

3. 掌握植物标本的制作技巧和保存方法。

教学重点:1. 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2. 植物标本的制作技巧。

教学难点:1. 植物标本的正确采集和处理。

2. 植物标本的制作技巧。

教学准备:2. 准备一些植物材料,如树叶、花、果实等。

3. 准备工具,如剪刀、镊子、尺子、标签等。

教学过程:第一章:植物标本的概念和制作方法1.1 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标本,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植物标本吗?”1.2 讲解:解释植物标本的概念,即经过采集、处理、压制、干燥、装订等过程,将植物的某一部分或全株制作成可供研究、展示的样品。

1.3 讨论:讨论植物标本的作用和制作方法。

1.4 总结:总结植物标本的概念和制作方法。

第二章: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处理2.1 引入:提问:“你们知道如何采集植物标本吗?”2.2 讲解:讲解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采集工具、正确采集植物材料、保持植物材料的完整性和清洁等。

2.3 示范:进行一次实际的植物采集,让学生观察和模仿。

2.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植物采集,并互相检查采集的植物材料。

第三章:植物标本的制作技巧3.1 引入:提问:“你们知道如何制作植物标本吗?”3.2 讲解:讲解植物标本的制作技巧,包括植物材料的整理、压制、干燥、装订等步骤。

3.3 示范:进行一次实际的植物标本制作,让学生观察和模仿。

3.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植物标本制作,并互相检查制作的质量。

第四章:植物标本的保存方法4.1 引入:提问:“你们知道如何保存植物标本吗?”4.2 讲解:讲解植物标本的保存方法,包括避免阳光直射、保持干燥、避免潮湿等。

4.3 示范:展示正确的植物标本保存方法。

4.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植物标本的保存,并互相检查保存的方法。

第五章:总结和评价5.1 引入:提问:“你们学会了如何制作和保存植物标本吗?”5.2 讲解:总结植物标本的制作和保存方法。

天下第一赌经道德经

天下第一赌经道德经

以静制动
内心定力
以沉着冷静的心态应对外界的压 力和挑战,不轻易被激怒或慌乱 。
从容自持
以平和淡定的态度处理问题,不 被外界变化所影响,始终保持内 心的平稳和从容。
以柔克刚
以温和灵活的方式应对强硬对手 ,化被动为主动,以弱胜强,达到 以静制动的效果。
因时而变
智者洞察时势变化,随机应变,灵活应对。不固步自封,而是根据形势的不同 而调整策略。因时而变,因势而行,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简单生活
减少对物质和外在的需求, 简化生活,专注于内心的修 养。这样不仅能减轻负担, 还能专注于人生的本质。
第四章 守株待兔
静心等待
以持续的耐心和谦逊的态度,静 静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不急于 求成,而是顺其自然,最终获得意 想不到的收获。
把握时机
当机会来临时,要迅速把握,运用 智慧和谨慎行事。不要错过稍纵 即逝的时机,才能收获意想不到 的丰硕果实。
以退为进
从容应对
以沉着平和的态度面对挑战,不 轻易被动作。待时机成熟时,再 以出奇制胜的方式达成目标。
巧妙策略
通过周密的谋划和计算,选择最 佳时机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以 弱胜强,引导局势朝着有利于自 己的方向发展。
顺势而为
善于观察时势变化,不与潮流对 抗。顺势而为,灵活调整策略,以 最优的方式化解危机,获得胜利 。
淡泊名利
不被外在的名声和地位所迷惑,保持内心的淡泊。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才能找到生命中真正 的意义所在。
第三章 少欲无求
淡泊名利
摆脱对名声和财富的执著 追求,内心保持清静平和。 只有克服欲望的束缚,才能 真正洞见事物的本质。
知足常乐
保持知足的心态,珍惜当下 拥有的一切。不去无休止 地追求更多,而是以感恩的 心活在当下,内心才能真正 安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事物【思考与训练】
1、矛盾
2、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3、矛盾的普遍性
4、矛盾的特殊性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二、填空题
1、矛盾有()和()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的一个基本表现是矛盾双方()、()。

3、矛盾的特殊性体现为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和()。

4、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的。

5、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内因是变化的(),外因是变化的()。

6、矛盾的普遍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二是()。

7、()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8、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要作用的矛盾是()。

9、事物的性质是由()决定的。

10、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坚持()和()的统一。

三、单项选择题
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指()。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B、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矛盾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A、矛盾双方的完全一致
B、矛盾双方完全等同
C、矛盾双方毫无差别
D、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说明()。

A、凡是矛盾必有斗争
B、矛盾产生的初期只有差异,没有斗争
C、只有对抗才是斗争
D、矛盾达到激化才有斗争
4、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A、一分为二
B、合二为一
C、矛盾斗争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
C、矛盾的斗争性
D、战争和革命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辩证统一的
B、有区别的
C、有联系的
D、平行发展,各不相干
7、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

A、外因
B、矛盾
C、内因
D、斗争
8、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矛盾
C、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矛盾
D、主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矛盾
9、事物的性质是由()决定的。

A、主要矛盾
B、矛盾的主要方面
C、次要矛盾
D、矛盾的次要方面
10、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要坚持()。

A、两点论
B、重点论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均衡论
四、判断题
1、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
2、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规定的。

()
3、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绝对的。

()
5、“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
五、简答题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怎样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事物的发展有何作用
3、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怎样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怎样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有何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