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卖白菜(第一课时)
(公开课课件)《卖白菜》课件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01 问题一
《卖白菜》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卖白菜?这反映 了什么社会现象?
02 问题二
小说中如何描绘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对故事情节有何影响?
03 问题三
请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并举例说明。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体会
分享一
分享三
通过阅读《卖白菜》,我深刻体会到 了小人物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挣扎,以 及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主题思想
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中福贵的不幸遭遇和坎坷命运, 在冷静的笔触中展现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揭示了命运的无奈,与生活的不可捉
摸。
其他类似作品推荐
《骆驼祥子》
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旧北京为背景,通过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展现了底层人民的 苦难生活。
推动包容性增长
各国应积极推动包容性增长,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 通过政策调整和市场机制创新,让更多人分一。各国应加大对教育事业 的投入力度,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子女的受教育程度 ,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能力。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各国应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的 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减少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等现象的 发生。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母亲形象
文章中的母亲形象塑造得十分鲜明。她勤劳、善良、坚强,面对生活的艰辛和 困苦,始终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她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也体现了她的伟 大和无私。
我(作者)的形象
文章中的我(作者)是一个懂事、听话、好学的孩子。我通过观察母亲卖白菜 的过程,逐渐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同时,我也展现了自己的成 长和进步。
卖白菜教案(含五篇)[修改版]
![卖白菜教案(含五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c380027c1cfad6185fa71a.png)
第一篇:卖白菜教案《卖白菜》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文中生字词,能够熟读课文;2.简要了解莫言及其作品;3.划分文章段落,明确小说要素;4.初步体会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划分段落,明确小说要素教学难点:初步体会文章主题教学方法:朗读,引导,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同学们知道我国唯一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谁吗?(莫言)是的,是莫言。
在你们映像中,他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儒雅,有文化,有身份有地位,甚至是有钱的。
)你或许无法想象,就是这样一个如今我们看起来如此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也曾为了三棵白菜而哭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卖白菜》,让我们一起走进莫言曾经那疼痛的岁月,领悟母亲教给我们的人生真谛。
二、预习课文,初识生字1.给同学们10分钟时间读课文,读出声音;2.注意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根据注释标注出来;3.标好段落三、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
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3年担任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
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12月,凭借作品《天下太平》,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短篇小说奖。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卖白菜》学案 苏教版

《卖白菜》学案(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浏览全文,梳理课文思路。
2、精读课文,抓住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3、口味写作技巧。
一、作者简介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主要作品:章回小说《生死疲劳》、长篇小说《丰乳肥臀》、《檀香刑》、《蛙》二、扫清文字障碍。
瞥.见()掀.动()湿漉.漉()哽咽..()衣襟.()抽噎.()木橛.()打蔫.()溃.烂()冻疮.()黑黢.黢()拽.下来()嘟哝..()剥.白菜()暴躁.()一沓.钱()三、阅读文章,整体感知(一)温故知新: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2.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什么?3.小说的人物描写有哪些?(二)旧知新用:1.阅读小说,划出小说情节发展各阶段。
开端(第自然段):发展(第自然段):高潮、结局(第自然段):2.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四、研读文章,把握人物形象(一)阅读小说开端部分并思考:1.“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
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①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②这段描写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变化?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或词语。
③小说极力描写母亲下决心卖白菜时的心理变化,有何作用?2.为什么我会为母亲卖白菜的决定而哭?3.“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为什么这里要详细地列出白菜的数字?第二课时(二)阅读小说发展部分并思考:1.“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
《卖白菜》第一课时

走进文本——温故知新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什么? 交代社会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小说的人物描写有哪些? 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 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走进文本——夯实字词
• • • • • • • • 1、给下列字词注拼音。 橛 拽 沓 凛冽 黑黢黢 咽 2、根据拼音写汉字。 piē()一眼 打了niān() chuō()一下 3、 解释下列词语 抽噎—— 心事重重——
•
超越文本
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年代,母亲语 重心长地告诫“我”做人要诚信,不 能贪别人的一分一毛,多么难能可贵。 你知道哪些有关“诚信”方面的格言 吗?
•
超越文本
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俗语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3、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玉祥 ——冯
小结
• 本文讲述了特殊年代里一次终生难 忘的( 卖白菜)经历,表现了农民生 活的( 艰辛与酸楚)。作者借助《卖白 菜》中( 母亲 )的形象,表达了自 己对做人行事的看法: ( 再穷也不能失掉自尊,再穷也不能丢掉诚实 )。
作业
• 书本p148页的字词。(字3遍 带拼音,词语2遍。) • 《学习与评价》基础题部天真烂漫,童年是无忧 无虑的。童年是伴随着歌声、伴随 着阳光的。然而,著名作家莫言的 童年记忆却是“黑暗、恐怖和饥 饿”,以及那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 ——卖白菜。
卖白菜
——莫言
课时目标
• 1、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内容。 • 3、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 结构。
背景资料
• 莫言的《卖白菜》,开篇就把背景交 代得清清楚楚,是“1967年冬天”,一个 任何中国成年人都知道是什么时代的时代: 贫穷、饥饿……。在那个贫穷的时代,白 菜饺子是怎样的一种奢望。我们也许根本 没想到过白菜饺子有什么好吃,但它却曾 经在一个12岁的孩子眼里是最好的吃的东 西。那个时期,在人类历史上恐怕也是一 个黑暗的时期。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草 根、树皮、房檐上的草。村子里几乎天天 死人,都是饿死的……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6.卖白菜 (共26张PPT)

第二步:研读共品
【环节二:教师点拨】
2.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为什么我却对老 太太不友好,是什么原因?
因为这个老太太没有一点老年人的温和友善, 更让我难以容忍的是她不但拽断了白菜根,而且昧 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不尊重我们的劳动 成果,出于对自家白菜的感情,这份感情源于辛勤 的劳动以及一个贫穷家庭的自尊,所以我对这个老 太太充满了恶感。
卖白菜
莫言
作者简介
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 高密人,中国当代著名作 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山东大学文学与新 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代 表作有《红高粱》《檀香 刑》《蛙》等。2011年获 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诺 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将民 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 融合在一起”。
师傅尽可能帮助学友总结全面。
第五步:总结提高
【环节二:教师提升】
1.学习本文出色的细节描写。
2.学习本文的矛盾和冲突,并从中感受坚强、倔强和 坚守诚信的母亲形象。
3.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对生活的独到感悟。
友情提示: 从知识方面、学法方面、师友互助方面进行总结,
师傅尽可能帮助学友总结全面。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的事情。 3.请结合本文内容归纳记叙文的六要素。 4.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5.读了课文以后,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母亲?从哪里可 以看出?
友情提示: 自主检查→互助检查(学友说给师傅听→师傅补充讲解)
第一步:交流感知
【环节二:教师指导】
1.给下列红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抽tì ( 屉 ) 哽yè ( 咽 ) kuì( 溃 )烂 粗cāo( 糙 ) 感kǎi( 慨 ) 清liè ( 冽 ) 端xiáng( 详 ) 牛dú( 犊 ) 暴zào( 躁 ) 衣jīn( 襟 ) 冻疮( chuān)g 黑黢黢( qūqū ) 一沓( dá ) 抽噎( yē ) 箢篼(yuāndōu )
《卖白菜》课件下载

作者介绍
莫言,男,原名管谟业,1955年出生,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荣获茅盾文学 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 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 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课前检测
给下列生字注音: 瞥见( ) 湿漉漉( ) 哽咽( ) 抽噎( ) 粗糙( ) 木橛子( ) 洋溢( ) 凛冽( ) 黑黢黢( ) 冻疮( ) 拽( ) 戳( ) 箢篼( ) 嘟哝( ) 一沓( ) 吐沫( )
贫穷不可耻,可耻的是一个人不诚实。
小结
你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吗? “一毛钱”和“三棵白菜”对普通人家有 什么意义?
谢谢大家
再见
谢谢
十分感谢大家,再见!
第二单元 · 往事依依
卖白菜
PPT教学课件
导入新课
卖白菜
第一课时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 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 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
关键点细读:发展(第10—26自然段):
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过程。
1、去集市路上的情况; 2、集市上与买主讨价还价的情况。
关键点细读: 结局(第27—31自然段):
因为我多要了买主的一毛钱,白菜被退回,母 亲流泪了,这眼泪让我终身难忘。
1、去集市路上的情况; 2、集市上与买主讨价还价的情况。
关键点细读: 结局(第27—31自然段):
听我读
任务:听的过程中圈画要点,能简练地概括故事。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和结局,划出小 说情节发展各阶段。
卖白菜第一课时教案

1.叫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进行评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不仅能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提出思考问题:
(1)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2.复习小说的相关知识
(1)小说三要素。
(2)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的童年记忆都有哪些?
教法:导学式
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作者老舍先生的简单介绍。通过图片展示作者的主要代表作品。
教法:展示
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并把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
教法:点拨式
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
学法:自助式学习
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及图片内容,对作者进行简单了解并进行记忆。
学法:记忆、复习
学生根据所分的小组,从小组中选出代表来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回答教师所提出的思考问题。
学法:小组互动法
四、再读课文,划分结构
教师叫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分出文章的结构。
五、内容整理,课堂小结
初步体会母亲的伟大,母爱的无私。
六、布置作业,学会感恩
1.将重点的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熟读课文,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发言,教师适当引导,并把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
利用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语文学习方法介绍:精读和略读
难点
抓住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关键
理解自己的母亲,体味母爱的伟大
课堂教学模式
讲授互动式
教学流程
1、营造氛围,课程导入
2、作者简介,作品展示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再读课文,划分结构
5、内容整理,课堂小结
6、布置作业,学会感恩
时间
安排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卖白菜完美课件

_因_为__那_三__棵__白_菜__原_是__准__备_留__着_过__年__包_饺__子_的__,__在_那__个_极__端__贫_困__的_家__庭__,_这__是_一__个__小_孩__ _子_最__大_的__盼__望_。__还_因__为__这_些__白_菜__是__“_我__”_和__母__亲_亲__手_种__植__、_侍__弄_的__,__“_我__”_对__这__些_白__ _菜_有__着_深__厚__的_感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人物形象是小说三要素中的核心,在学习中应注重人物形象分析方 法的总结,分析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以及分析小说的情节事件。 【参考答案】1.个性化语言和细节性动作。 2.用细腻描写表现人物内心感受。 3.运用了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知识点梳理
【实战演练】阅读杨保中的《借你一个微笑》,回答下列问题。
段落结构
这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小说,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并按照故事的情 节发展画出文章层次。
开端(1~9):母子决定卖白菜 发展(10~24):母子运白菜、卖白菜 结尾(25~28):母亲哭白菜
品味语言
1.按照故事开端、发展、结尾为线索复述故事内容。
_“_我__”_和__母__亲_相__依_为__命__,_一__同_侍__侯__地_里__的_白__菜__,_一__同_去__卖__菜_。__但_母__亲__为_了__换_钱__,__不_顾__“_ _我_”__的_哭__闹__依_然__决_定__卖__掉_最__后_的__三__颗_白__菜_。__集__市_上__,_遇__到__一_个__挑_剔__的__孤_寡__老_太__太__来_买__白_ _菜_,__当_“__我__”_见__她_把__大__白_菜__外_边__的__菜_帮__子_撕__了__又_撕__,_很__是__伤_心__和_气__恼__,_最__后_“__我__”_赌__气_ _多_算__了_她__一__毛_钱__。_等__“__我_”__放_学__回__到_家__,_已__经__卖_掉__的_白__菜__又_回__到_了__家__,_最__后_母__亲__哭_了__,_ _至_今__想_起__,__心_中__依_然__沉__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白菜》教学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意,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
3.找出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分析这些矛盾冲突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重点】
感知文意,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
能初步分析人物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由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内容导入本文,板书课题作者。
二、出示投影,让学生了解作者
莫言(1955年—),原名管谟业,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著名作品有《红高粱》《蛙》等。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三、字音字形(出示投影)
瞥( ) 湿漉漉( ) 哽咽( ) 抽噎( ) 蔫( )
木橛( ) 戳( ) 黑黢黢( ) 冻疮( )一沓( ) 四、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中的一大样式。
它是通过塑造人物、描写背景、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从结构上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阅读本文,划出小说情节发展各阶段并概括内容。
五、出示投影,了解什么叫矛盾冲突。
矛盾冲突:是指同一事件,人与人之间却出现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同时又对对方的看法持反对意见。
简而言之,矛盾冲突就是相互排斥、相互抵触。
六、课文围绕卖白菜,写了哪些人物之间的冲突?(投影)
明确:课文围绕卖白菜重点写了三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一是母亲与“我”之间“卖与不卖”的矛盾;二是“我”与老太太之间关于“挑拣白菜”的矛盾;三是母亲与老太太之间关于“白菜质量与价钱”的矛盾。
七、母亲要卖白菜,“我”为何流泪不愿意?
明确:因为家里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最后的三棵了;母亲答应“我”留着过年包饺子的,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家庭,这是一个小孩子最大的盼望;还因为这些白菜是“我”和母亲亲手种植、侍弄的,“我”对这些白菜有着深厚的感情。
八、“我”为何要多算老太太一毛钱?在这个问题上,“我”的思考和母亲有什么不同?
明确:老太太多次刁难“我”的白菜,“我”对她充满了恶感,她又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而“我”对这些白菜感情深厚,本来就不愿意母亲卖掉,而是希望能过年吃上白菜饺子,所以“我”故意多算了一毛钱。
“我”考虑的是报复老太太,母亲考虑的是做人要诚信。
九、这些矛盾冲突对展开情节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再读课文后举例分
析。
(投影)
示例1:文章开头在决定是否卖这最后的三棵白菜的时候,母亲内心是很矛盾的,母亲何尝不想留下它们过年,但家里实在是穷啊。
为了不让“我”哭,她恼怒地呵斥我,但是看到“我”手上的冻疮时,又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腔调”对我说话,从“我”和母亲的对话中看出了她既有倔强的一面也有慈爱的一面。
示例2:在集市上,“我”和那个挑剔的老太太之间的语言冲突是最激烈的了,看她把大白菜外边的菜帮子撕了又撕,“我”的心中的愤怒之火暗暗燃起。
这些情节衬托了母亲的善良和宽容,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钱的情节埋下伏笔。
示例3:“我”给老太太多算了一毛钱事发,“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我”不过是想宣泄下内心的气愤之情,谁料到母亲会因此而伤心流泪。
母亲这次哭了。
以前,无论多大的事儿,就算是天要塌下来,母亲仍不会哭。
从这些冲突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贫困还不及作者的欺骗让母亲难过。
十、总结本节课内容,并用莫言的话作结语。
莫言说:“贫困的经历整整伴随了我20年,对贫困和饥饿的恐惧影响着我后来的经历和作品,我的小说里有很多贫困的记忆。
”
作者借助《卖白菜》中母亲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做人行事的看法:人穷不能志短,再穷也讲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