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第5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 5 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例9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 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经历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3.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等。
学法:自主探究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你们看过货车运煤吗?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货车运煤的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用列表法解决问题1. 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读题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一共要运36吨煤。
预设2:有两种卡车:小卡车每次运6吨,大卡车每次运8吨。
预设3:每次每辆车都装满。
师:问题是什么?预设: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36吨煤?师:“恰好”是什么意思?预设:“恰好”就是正好运完,没有剩余,并且每一辆车都正好装满。
2. 分析与解答。
师: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
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汇报)预设:方案运煤吨数8吨6吨①4次1次38吨②3次2次36吨√③2次4次40吨④1次5次38吨⑤0次6次36吨√师:从表格中你知道哪种方案可以恰好运完吗?预设:第②种方案和第⑤种方案。
3. 回顾与反思。
师:检验一下,看第②、⑤两种方案是不是恰好运完36吨煤。
预设1:3×8+2×6=36(吨),方案②恰好运完36吨煤。
预设2:0×8+6×6=36(吨),方案⑤恰好运完36吨煤。
师小结:我们是怎样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1. 认真审题,找方案;2. 有序思考,列表格;3. 选择可行方案,打对勾;4 . 回顾反思,写答句。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操作时要先给学生提出讨论的任务,并出示表格,提供明确的指导,然后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列举出所有的派车方案,在学生思考的关键环节进行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有序地列出各种方案,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_第5课时 解决问题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商场逛一逛,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看谁掌握的最好,能灵活运用。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实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包括三位数加三位数,三位数减三位数以及加、减法的验算、估算。
学情分析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只需要估算,没有必要精算。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体会估算与精算的区别和适用范围,有一定难度。
(2)买一条裙子、一个平底锅能获奖吗?
你还想买些什么?大约需要多少钱?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①探索估算方法。②精确解答。
把166看作170,
把225看作230,
把558看作560,
把这三个估计的数相加。
答:小红的爸爸大约应准备960元钱才够。
教学反思
学生自由交流。
师:请你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解决它们。
四、课堂作业
1.用竖式计算:
162+234+123 718+120+89 456+307+247
2.购物满300元可以获得22元。
(1)买一个笔记本、一条裙子和一个闹钟能获奖吗?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瞧,我们遇见朋友了,小红的爸爸、妈妈在买什么?(出示第43页例4销售清单)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 解决问题-课件

探究新知
4
224本书、2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 先算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 224÷2=112(本) 再算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112÷4=28(本)
探究新知
4 224本书、2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 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
224÷2=112(本) 112÷4=28(本)
答:第二组平均每人每分钟夹10个球。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3月31日星期四2022/3/312022/3/312022/3/31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3月2022/3/312022/3/312022/3/313/31/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3/312022/3/31March 31,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探究新知
4 224本书、2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 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
224÷2÷4 =112÷4 =28(本)
224÷(2×4) =224÷8 =28(本)
你能检验一下结果是否正确吗?
课堂小结
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理解题意(明白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分析数量关系(求问题需要知道哪 些量) ➢列式解答(最好用综合式子解答) ➢检验与反思
你能列出综合式子解决问题吗? 224÷2÷4
=112÷4 =28(本)
探究新知
4
224本书、2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 先算两个书架有多少层。 2×4=8(层) 再算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224÷8=28(本)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第5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程将涵盖识别问题、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实施解决方案以及回顾和反思问题解决过程的能力培养。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并表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问题解决的步骤。
4. 学生能够回顾并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总结经验。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识别并表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和策略解决问题。
3. 指导学生如何从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和提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挂图或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实例。
2. 数学练习本、计算器等学习工具。
3. 实际操作材料,如计数棒、小模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并指出其中的数学问题。
2. 问题识别:指导学生如何从图片或实际情境中识别出数学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 策略选择:小组讨论,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和策略解决问题。
4. 实施解决: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记录过程和结果。
5. 回顾反思:学生分享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总结经验。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 课时标题-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学生解决问题的实例展示作业设计1. 学生完成一个实际问题解决的小任务,记录解决过程。
2. 家长签字确认,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并解决数学问题。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参与度、问题解决的效果、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同时,收集学生的作业反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为下一课时做好准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并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课时 解决问题

独立完成,可以借助画图法,和推理法思考。
一共喝的纯牛奶: 1 2
+
1 4
+
1 8
=
87(杯)
一共喝的水:14
+
3 8
=
5 8
(杯)
二、巩固练习
2. 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 1 杯后,觉得有些凉,
5
就兑满了热 水。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他 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多少杯水?
一共喝的纯牛奶:
1 5
+
2 5
一、新课讲解
第一次喝了 1 杯纯牛
2
奶,第二次喝了多少 杯纯牛奶呢?
分析与解答
画图试一试吧。
第一次喝了
1 2
杯
纯牛奶。
加满水,水是
1 2
杯,纯牛奶还是
1 2
杯。
又喝了
1 2
杯,这
1 2
杯里,
一半是纯牛奶,一半是水。
一、新课讲解
1 2
杯的一半是
1 4
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
杯。
1
1
4 杯,水是 4
3
1
一共喝的纯牛奶: 4 杯 水: 4
杯。 杯。 杯杯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回顾与反思
可以怎样检验?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步骤 利用了什么知识?
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借助画图找标准量“1”。在画图
分析这一步骤中,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转化,从
而解决问题。
二、巩固练习
1. 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 就兑满了热水。 又喝了半杯,觉得还是有些凉, 就又兑满了热水。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 他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表内乘法”的应用展开。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10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存在思维定势,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的应用,能够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讲解新课:讲解表内乘法的应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
3.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5.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6.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表内乘法】1.问题提出2.解决问题(讲解表内乘法的应用)3.总结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表内乘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5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分数除法-第5课时解决问题(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五课时,主要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法运算,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同时,学生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整数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因此,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运算。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分数除法进行解答。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究法和实例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教学PPT或者黑板。
3.练习题和答案。
4.教学道具和实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
例如:小明有2/3的苹果,小红有1/4的苹果,小明比小红多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分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解决教材中的练习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信勇敢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聪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巩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熟练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处理的重要性。
2.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1.做好问题分析,理清问题的难点;2.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3.针对方案进行实际操作,检验解决结果。
3. 案例分析老师通过几个案例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按照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引导讨论答案的可行性。
4. 小组合作安排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合作解决一个复杂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总结讨论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课堂练习1.张三有一只小狗,已经吃了1/2斤狗粮,还剩下多少斤?2.小明有三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多少个?3.大象要去参加聚会,穿戴完整需要多长时间?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解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勇敢地面对各种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