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有限性
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性与局限性透析

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性与局限性透析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家用来描述人类的行为方式的一种模型。
根据该假设,一个人会尽可能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并在所面临的所有选择中做出最好的选择。
因此,该假设为理解和预测经济行为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然而,尽管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假设,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它存在一些局限性,下面我们将逐一分析。
首先,经济人假设忽略了人的情感和道德考虑。
事实上,人类的经济决策并不仅仅是基于利益,而是基于各种动机和因素。
例如,在购买商品时,人们会考虑商品的品质和服务,甚至会考虑制造商对环境和伦理道德的影响。
这些因素不同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因此,仅仅将人对利益最大化作为假设是一种过于简化的做法,并不能完全准确地描述人类经济行为。
其次,经济人假设过于理性化的假设了人类的行为倾向,并默认了人类在面对决策时会考虑所有信息和概率。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诸多原因,人类不可能考虑所有细节和可能性,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最佳选择。
在现实决策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即人们无法获得信息的全部内容,或者无法识别对信息的可靠程度。
在此情况下,人们会根据经验和感觉做决策,而不是通过逐个比较所有可能的信息做出理性的选择。
第三,经济人假设没有考虑到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人类的经济行为产生的影响。
例如,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经济行为方式可能会存在差异。
在一些社会环境中,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调和可能更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做出不符合经济人假设的决策。
此外,在某些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金钱外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丰富和满足,例如通过生活品质,社交关系等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尽管经济人假设在某些情况下过于简化,但它依然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人类的经济行为。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它的局限性和缺陷,并寻找更加全面和合理的模型来解释和预测人类经济行为。
经济人基本假设

经济人基本假设摘要:一、经济人假设的概念与含义二、经济人假设的起源与发展三、经济人假设的主要内容四、经济人假设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五、经济人假设的评价与批判正文:一、经济人假设的概念与含义经济人假设,又称理性—经济人假设、实利人假设或唯利人假设,是一种分析人类行为和经济现象的基本假设。
它认为人类行为是理性的、目标导向的,并试图在各种选择中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二、经济人假设的起源与发展经济人假设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18 世纪提出。
他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
此后,这一假设在经济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三、经济人假设的主要内容经济人假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行为是理性的:人们在做决策时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和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2.人们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人们在各种选择中都会试图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工作、消费等行为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3.人类行为是目标导向的:人们在行为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目标来调整行为策略,以实现目标。
四、经济人假设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经济人假设在经济学中有广泛应用,如在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分析、生产者行为分析,以及在宏观经济学中的政策分析等方面。
通过这一假设,经济学家可以更好地分析和预测人类行为和经济现象。
五、经济人假设的评价与批判经济人假设虽然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基本框架,但也受到了不少批评。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忽略了人类的非经济动机: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类行为只受经济利益驱动,忽略了人们的道德、情感等非经济动机。
2.忽略了信息的有限性: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们具有完全的信息,而在实际情况中,人们往往面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3.忽略了行为的不确定性: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们总是能做出理性的决策,而在实际情况中,人们可能会受到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的影响,难以做出完全理性的决策。
经济学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学两个基本假设在经济学中,有两个基本假设,它们是理性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
这两个假设在经济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我们对现实经济现象的理解和分析。
一、理性经济人假设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它假定经济中的个体都是理性的,即他们会在给定的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具体来说,理性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完全理性:经济中的个体具备完整的推理能力和判断力,能够在给定的信息下做出最优决策。
2.有限理性:虽然个体具备完全理性,但在实际决策中,由于信息不完全、时间限制等因素,他们只能做出相对最优的决策。
3.理性预期:经济中的个体能够根据已有的信息,对未来做出理性的预期。
二、完全信息假设完全信息假设是指经济中的个体能够完全获取和利用所有相关的信息。
这个假设在现实中并不成立,因为信息是不完全的,个体只能获取有限的信息。
但是,完全信息假设在经济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基准。
在完全信息假设下,市场上的价格应该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并且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将决定最优资源配置。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信息是不完全的,市场上的价格可能无法反映所有的信息,这就会导致市场失灵。
因此,完全信息假设对于我们理解现实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理性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两个假设。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然而,由于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个体只能做出相对最优的决策,因此这两个假设并不能完全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所有经济问题。
西方行政学说史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

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西蒙认为,长期以来,在关于人类行为的理性方面存在着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是由弗洛伊德开始的,就是试图把所有人类的认知活动都归因于情感的支配。
因此,从情感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发现,穷人家孩子眼里看到的硬币,比富人家的孩子看到的更大。
对此,西蒙提出了批评。
他强调,组织成员的行为如果不是完全理智的,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理性的。
情感的作用并不支配人的全部,哪怕对硬币再有好感,也不会把硬币看作钻石。
因此,如果我们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人在组织中的行为,理性行为理论就必须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另一个极端是,经济学家的经济人假设,赋予了人类无所不知的理性。
在经济人的观察角度下,似乎人类能够拥有完整、一致的偏好体系,让他始终可以在各种备选方案之中进行选择;他始终十分清楚到底有哪些备选方案;为了确定最优备选方案,他可以进行无限复杂的运算,概率计算对他来说既不恐怖也不神秘。
对此,西蒙也进行了反驳。
他指出,单一个体的行为不可能达到完全理性的高度,因为他必须考虑的备选方案的数量太大,评价备选方案所需要的信息太多。
西蒙还以调侃的语气评论道:虽然完全理性的假设在目前已经达到了托马斯式的精巧状态,并且也具有巨大的智慧象征和美学魅力,但是与现实中人的真实行为或可能行为之间几乎没有多大关系。
基于此,西蒙认为,人类行为是理性的,但不是完全理性的,一句话:理性有限。
那么,这种理性的限制究竟有哪些?首先,知识的不完备性就横在了我们面前。
完全理性意味着行为主体必须完全了解并预期每项决策产生的结果,而这在实际中是不可能达到的。
西蒙指出,因为每个人对于自己行动所处的环境条件只有片面的、局部的了解,从而对其中蕴含的规律和规则也只能有一个粗浅的洞察。
浅谈理性人假设理论的不足与发展

浅谈理性人假设理论的不足与发展内容摘要:本文从“经济人”理论谈到了理性人假设的理论,简单的介绍了其理论的发展史.从对“五人抓豆子”例题的分析中发现了传统经济学对理性人假设理论解释的局限性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可操作性。
从而引出了新经济学对理性人假设理论的重新概括这一话题,并着重对“有限理性”“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理论进行了介绍.从中可以发现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学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和对理性人假设理论完善。
关键词:经济人理性人假设有限理性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卡尼曼和乔治梅森大学的史密斯两位教授.他们分别因为“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有效地结合,从而解释了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决策";“发展了一整套实验研究方法,尤其是在实验室时研究市场机制的选择性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奖.其中,卡尼曼教授的研究使经济学界开始反思正统经济理论关于理性人行为的某些公理性假设,以更加逼近真实世界的人类行为,从而使经济学对现实的解释力得以提高。
而史密斯教授所创立的实验经济学,则通过在可控实验环境下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分析和考察,来检验和完善正统的经济学理论。
在这里两位教授获奖的意义不仅是拓宽了整个现代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而且激发了人们对理性人、效用最大化等经济学基本命题的反思和对整个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新审视.我们在这里将比较系统的指出传统经济学对理性人假设理论局限性和当代新经济学家对该理论的研究,介绍了一种新的视角去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
1.从“经济人”到理性人假设的发展我们知道,西方经济学最基本的前提假设就是理性人假设,经济学家们从研究对象的利己主义和理性行为的角度出发,将理性人假设作为经济学理论的基础和一切经济学命题或解释的前提。
关于理性人行为的基本假设是“经济人"假设,该假设认为经济活动中的个人是完全理性和自利的,他们会合理利用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来估计将来不同结果的各种可能性,然后最大化其期望效用。
赫伯特 西蒙决策理论之有限理性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 2001),经济组织决策管理大师。
西蒙在管理学上的第一个贡献是提出了管理的决策职能。
他倡导的决策理论,是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吸收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的内容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
由于他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他被授于197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之前,法约尔最早对管理的职能作了理论化的划分。
此时,决策被包含在计划职能之中,其后的管理学者对此也没有提出疑问,只是到了本世纪四十年代,西蒙提出了决策为管理的首要职能这一论点之后,决策才为管理学家们所重视。
今天决策理论枝繁叶茂,与西蒙对这个领域的开创性贡献是分不开的。
西蒙对管理学的第二个贡献是建立了系统的决策理论。
并提出了人有限度理性行为的命题和“令人满意的决策”的准则。
在西蒙之前,微观经济学家对个人在市场中的行为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西蒙认为,完全理性的经济人模式有两个缺陷,其一,人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人们很难对每个措施将要产生的结果具有完全的了解和正确的预测,相反,人们常常要在缺乏完全了解的情况下,一定程度地根据主观判断进行决策。
其二,决策过程中不可能将每一个方案都列出来,一是人们的能力有限,二是决策过程的成本限制,人们所作的决策不是寻找一切方案中最好的,而是寻找已知方案中可满足要求的。
“管理人”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作为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的“管理人”。
“管理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不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且处于变动之中乃至彼此矛盾状态;“管理人”的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也不企望达到绝对的最优解,而只以找到满意解为满足。
在实际决策中,“有限理性”表现为:决策者无法寻找到全部备选方案,也无法完全预测全部备选方案的后果,还不具有一套明确的、完全一致的偏好体系,以使它能在多种多样的决策环境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
试论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

试论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1. 引言1.1 引言经济人假设在经济学理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之一,也是许多经济模型和理论的基础。
经济人假设假设了人类是理性的、自私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体,他们在做出决策时会根据各种信息和条件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这一假设使经济学家能够更好地研究和分析经济行为,解释市场现象,预测经济发展。
经济人假设并非没有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这一假设过于简化了人类的行为,并且忽略了人类的情感、道德和其他非理性因素。
他们认为,经济人假设无法充分解释复杂的经济现实,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
尽管如此,经济人假设在经济学研究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经济问题的有力工具。
本文将围绕经济人假设展开讨论,首先对经济人假设的定义进行阐述,然后探讨其理论基础以及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随后,将重点讨论经济人假设所引发的争议和局限性,最终得出结论。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人假设在经济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正文2.1 经济人假设的定义经济人假设是经济领域中的一个基本假设,它认为在经济决策中,个体行为主体是理性经济人。
理性经济人被定义为具有完整信息、目的明确且能够做出最优选择的主体。
换句话说,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个体在进行经济行为时,会根据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来做出决策。
经济人假设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边际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个体在资源配置和决策过程中会追求效用最大化。
这种假设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经济分析的复杂性,使经济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市场行为和经济现象。
经济人假设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批评者认为这种假设忽视了个体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事实,而现实中的决策者往往受到情感、习惯和有限理性的影响。
尽管如此,经济人假设仍然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被用来分析市场竞争、消费行为、企业决策等各个方面,并为经济学家提供了一个简洁的框架来探讨经济问题。
经济人假设也存在局限性。
现实中的经济行为可能受到信息不对称、心理学因素和制度约束等多重影响,导致理性经济人假设在某些情况下不适用。
如何理解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

如何理解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是指经济行为主体在作出决策时是理性的,他们会根据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来做出选择。
这一假设是整个经济学体系的基石,对于解释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理性人假设也有其限制和批评,需要我们在理解和运用时保持一定的警惕。
理性人假设首先假定了个体是理性的,即能全面,准确地获取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
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往往受到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等因素的制约。
但是,无论个体能够获取多么准确的信息,在决策过程中都无法避免不完全信息的问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信息的不完全性和限制。
其次,理性人假设还假定个体的行为是一致的和稳定的,即个体的偏好和目标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喜好和目标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情绪、文化背景等。
个体的行为也会受到时机效应和损失厌恶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因此,理性人假设在解释个体行为时需要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更加细致地分析个体的行为。
理性人假设还假定个体能够在不同的选择之间进行比较,并且能够根据自身的利益对选择进行排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决策过程往往受到有限的认知能力和自我偏见等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决策往往是基于经验、直觉和情感进行的,而不是完全基于逻辑和计算。
因此,在解释个体行为时需要考虑认知科学的相关研究,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决策过程。
理性人假设在经济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微观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用于解释个体的消费行为、生产决策和投资行为等。
在宏观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用于解释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的形成和资源配置等。
理性人假设还用于解释市场的竞争机制、博弈论和契约理论等。
因此,理性人假设成为了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框架,对于推动经济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理性人假设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批评。
首先,现实生活中个体的决策往往受到情感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而理性人假设忽略了这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 今 社会 ,信 息 因 为其 越 来 越 重 要 的 作 用 , 从 而 引起 人 们 的 高 度重
视 。掌握 了信 息 ,就 掌 握 了策 略 的 布局 先 机 , 掌握 了未 来 发展 的 主 动权 。 在 经济 生 活 中 ,卖 方 和买 方 都握 有 各 自的信 息 ,都认 为 自己是 理性 的而 达 成 一致 ,对 于 一 种商 品 ,在大 多 数 情况 下 ,卖方 比买 方 掌握 更 多 的信 息 , 比方 说买 房 ,在进 行 交 易时 ,买 方通 过 卖方 介 绍 和 自 己的理 解 ,觉得 自己 是 完全 理 性 的 ,可 是 直到 在 居住 了~段 时 间 后 ,房子 的所 有 信 息才 完全 暴 露 出来 ,房子 本身 还 不错 ,只是 周边 配 套 设施 太 少 ,此时 的 买房 者才 认 识 到 , 自己其 实 不 可 能考 虑 到各 个 方 面 , 即使考 虑 到 了, 没 有切 身 的体 会 , 认 识 不 全 面 , 也 同样 无法 达 到完 全 理 性 。 假使 人 的 思维 能力 完 全 ,思维 的材料 — —信 息 的 不完 备 ,也使 理 性思 维 能力 无 法 充分 发挥 ,从而 不 能达 到完 全 理 性 ,也就 是理 性 受 限 。归根 结 底 ,个人 生 存 发展 的 社会 环 境 ,可 以直接 或 间接地 归 结 为信 息 不完 备或 不 对 称 。无论 认 识他 人 和这 个 世 界 ,还是 认识 自己 的理 性 ,人都 无法 做 到信 息 完 备 ,因 此 人 的理 性 不可 能完 全 实 现 。 结语 在 实 际 经 济 生活 中 ,不 同人 群 的 “ 人 经 验 ”和 “ 识 水 平 ” 的 不 个 知 同 ,决 定 了 “ 济人 假 设 适 用 水 平 的 不 同 。 任 何 理 论假 设 都 有 一 定 的 经 局 限性 ,然 而 ,经 济 学 又不 能 没 有假 设 ,其关 键 在 于 分析 其 “ 设 条件 ” 假 与 研 究 动 机 、 研 究 过程 和研 究 结论 是 否 匹 配 ,进 而 去 探讨 这 种 “ 设 条 假 件 ”是 否 成 立 。 就像 理 性 的经 济 人 的 假 设 , 对 某 些 理 论来 说 ,是 很 重要 的,因 此我 们 在运 用 此些 理 论 时 ,一定 要考 虑 到这 个 假设 的存 在 ,而 不 能 孤 立的运用 。
因此 并于 自己对 社会 的一 理 种 责任 ,付 出了 自己的精 力 ,而 不求 回报 ,这在 经 济上 也 是讲 不通 的, 因 为 违 背 了经 济 人 假 设 的前 提 。
4信 息不 对称 导致 人 的理 性是 有 限的 经济 人 利益 最 大化 行 为假 设 ,是 以完 全 理性 为 条件 的,这 种理 性 假定 决 策者 总 是 用敏 锐 的 目光 ,对 眼前 的 一切 都 深思 熟 虑 。他不 仅 明 白 自己当 前 面 临 的选 择范 围 ,而 且对 未来 的选 择余 地 也 了如 指 掌 ,他 知 道可 能选 择 的策略 所导 致的后 果 ,或者 至少 也能给 未来 的 町能状态 确定 一个联 合概 率分
亚当 ・ 密在 《 斯 国富 论 》 中 的 一 段 话对 理 性 经 济 人 有 较 为 清 晰 的 阐 述 : 我们 每 天所 需 要 的食 物 和 饮料 ,不 是 出 自屠 户 、酿 酒家 和面 包 师 的 恩 惠 ,而 是 出 于他 们 自利 的打 算 。我 们 不说 唤起 他 们 利他 心 的话 ,而 说 唤 起 他们 利 己心 的话 ;我们 不 说 我 们 自己需 要 ,而 说 对 他们 有 好 处 。 亚 当 ・斯 密 的 这段 论述 向我 们 表 明 :人 和 人 之 间 的经 济 活动 是 一 种 交 换 关 系 ,消 费者 之 所 以能 获得 食 物和 饮 料 ,是 因为 商家 根 据 自己的 私人 需要 从 出售 食物 和 饮 料 中使 自己获 得 自己最 大 的 利益 ,西 方经 济 学 家把 自私 的 、 利 己的 人就 当成 是 理 性 的人 。 其 实 ,“ 济 人 假 设 ”在 假 定 人 是 “ 性 人 ” 的 同 时 ,还 存 在 一 系 经 理 列 相 关假 设 ,包括 资 源供 给 不 受 限制 、市场 信 息对 称 、 人的知 识 水平 足 够 等 ,但 实际 上 这样 的 条件 在 现 实 中不 存在 。即使是 追 求 “ 利益 最 大化 ”的 “ 济人 ” 经 ,他 们 一 旦 遇 到 物质 利 益与 精 神 利 益 的 双 重 选择 时 ,其 利 益 判 断 结 果 也 会 出 现 巨 大 的 差 异 ,其 权 衡 标 准 也 会 背 离 这 种 “ 设 ” 假 。最 后 , 即 使人 是 “自利 的理 性 人 ” 但 由于 每 个 人 的 “ 己 ”程 度 和 “ 性 ” , 利 理 程 度 的差 异 ,也可 能 出 现 不 同程 度 的 “ 性 经济 人 ” 理 ,从 而使 这 种 假 设变 得 多样 化 和 复杂 化起 来 。尤 其 是 “ 己” 的标准 差 异会 使 人 的选 择 出现 巨 利 大 不 同 ,下 面 谈 谈 理 性 的有 限 性 。 1从 客观 事物 的 复杂 性看 人 的理性 的 有限 性 迄今 为 止 ,人类 对 真 实世 界 的 认识依 然 是 极有 限 的,虽 不 否认 人类 在 这 方 面 已经取 得 的伟 大 成就 ,但人 类对 许 多 问题 还 处于 探 讨摸 索 阶段 ,人 们 不仅对 大 自然 的认识 还远 未成 熟,就 是对 人类社 会发展 规律 的认 识也 同样 很 有 限 。正因 为如 此 ,科 学技 术 不 是走 到 了尽 头 ,而 是应 当在 更 多方 面 和 更 高 层 次 上加 快 发 展 , 以适 应 生 产 和 生活 的需 要 。 人类 对 自然和社 会 规律认 识 的有 限性 ,决定 了人们 参与和 把握 生产 实践 和 社会 实践 的有 限性 。作战双 方没 有哪 一个 不认 为 自己是按 照 自己一方 的需 要 和 战 争 规 律 办 事 的 ,但 非理 性 的战 况 比 比皆 是 。如 果说 因作 战 指 挥 得 当 ,而 取 得 了胜 利 的一 方 我们 称 之 为 理 性 的话 ; 那 么 , 战 争 指 挥 失 当 , 而 导致 失败 的一方 起码 在指 挥过 程中 是存在 非理 性 的鲁莽之 处 的。战争 双方 的指挥 员 无 不力 求从 有 利 于 己、不 利 于敌 的 原则 出 发 ,但战 争 的结 果却 常 不 是 指挥 员 能够 掌 控 的 ,这 就 说 明 人 的理 性 是 有 限 的 。 对 由于不 合理 的经 济发展 模式 所造 成 的资源浪 费 、环境破 坏和 对子 孙后 代 的威 胁 的关 注 ,也 只是 到 了近 百 年才 开 始 的 。毫 无 疑 问 ,随着 科学 技 术 的进步和 人们 对客 观事 物各种 规律 性认 识 的积累 ,人类 的理性 也会 由低 到高
在经济生活中卖方和买方都握有各自的信息都认为自己是理性的而达成一致对于一种商品在大多数情况下卖方比买方掌握更多的信息比方说买房在进行交易时买方通过卖方介绍和自己的理解觉得自己是完全理性的可是直到在居住了段时间后房子的所有信息才完全暴露出来房子本身还不错只是周边配套设施太少此时的买房者才认识到自己其实不可能考虑到各个方面即使考虑到了没有切身的体会认识不全面也同样无法达到完全理性
理 论 广 角
I ■
理性 经济人假 设的有 限性
丁
( 警工 程学 院 武
源
谢
茜
西安 7 0 8) 1 0 6
陕西
[ 摘 要] 究任 何 事物 , 需要 前提 假设 , 方经 济学 研 究人 的前 提都是 理 性 的经济 人 。实 际上, 研 都 西 理性经 济 人这 个前 提 的存在 并不 是 很客观 , 不能 真正 并 的 做 到理 性 。西方 经 济 学 的理 论 观 点在 某 些 范 围 内是 适 用 的 ,归 其 原 因 ,是前 提 假 设所 需要 的环 境条 件 有 非 常大 的局 限性 。 [ 键词 ] 关 理性 有 限 信 息不 对称 中图分 类号 :2 0 I F 7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9 4 (0 0 3— 22O 10 — 1X2 1 )0 0 1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