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_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_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时期
春秋 战国 战国 春秋
代、为政以德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墨子》 “兼爱”“非攻” 《道德经》 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 《庄子》
战国
战国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孙武
孟子 孔子 荀子 老子 墨子
韩非子 庄子
儒家:以德治国 面对战国时期诸侯国战争不断,生灵
延续了29年的9月10日“教师 节”,今后可能要改日期了。国务 院法制办9月5日公布《教育法律一 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 见稿建议,每年9月28日为教师节。
2012年9月28日,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孔 庙内举行,纪念这位中国先贤诞辰2563年。
——春秋战国
孔子生平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私人讲学;
孔子
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路过泰山,见到一妇 女在坟前哭泣。孔子让弟子前 去询问其哭泣的原因。 妇女说:“以前我公公被 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 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 口。”孔子问:“那你们一家 为什么不搬离这里呢?” 妇女说:“这里没有苛 政!!” 孔子说:“苛刻的暴政比 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苛政猛于虎”体现 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是哪一学说的运用?
4、主张 仁、礼、为政以德 ____。
孔子
伟大的思想家
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 回家,看见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 人了没人?”而对财产只字不提。
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 还有一盘黍(shǔ)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 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 的毛的,不是吃的。” 孔子正色的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是, 黍米是五谷中的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用的最上等 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 也是用不上的。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 为的。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 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 “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

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上述问题 与孔子的那些思想相关? 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认识?
小涛平时活泼好动, 爱打爱闹,下课后,又 抡起了拖把,不小心打 破了玻璃。
请你说说小涛错在哪里?如果你是春秋 时代的孔子,你怎样来教育小涛?
一次出身平民的学生子路问孔子:“听到 一个道理就马上去实行吗?”孔子说:“有父 兄在,怎没能听到了不去请示父兄就马上去实 行呢?”另一个学上冉求也去问同一问题,孔 子却说:“对,你应该马上去实行。”别的学 生不理解孔子对同一问题却有两种回答,孔子 解释说:“冉求一向行为迟缓,所以我鼓励他 大胆干;子路一向胆大好胜,所以我要他请示 父兄。”
韩非子
孟子
在班级管理或小组管理 中,分别尝试用儒家、法 家、道家的治国观点来管 理,比较哪种方法更有效.
孟子
荀子
韩非
墨子
பைடு நூலகம்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有这样一个故事:乾隆年间江南科考, 因应试的举子都是当地名士,一连换了几 个主考官,都被举子一个个顶了回来。乾 隆又命王尔烈到江南主考。举子听说主考 官是个北方人,想奚落他,居然在王尔烈 的馆驿门上贴出一个上联:“江南千山千 水千才子”。王尔烈提笔续写下联:
“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
你能概括的介绍 一下孔子吗?
他的一生主要 有什么成就?
孔子的一生主要有什么成就?
1、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
“仁” “礼” “为政以德”
2、伟大的教育家:办私学,主张 “有教无类 ” “当仁不让于师”
“ 因材施教”
“仁” “礼” “为政以德”
遇到下列问题, 你该怎么办?
同学生病了 ---------老师安排我打扫厕所,可太脏了-----爬山途中,累了-----上网太酷了,许多同学去网吧-----看电影时,小明和小亮大声吵闹,------

北师大版七上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word教案1

北师大版七上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word教案1

北师大版七上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word教案1〖课程标准〗明白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要紧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把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阻碍和奉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明白得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论关系的能力;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取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一辈子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养。

〖教学分析〗知识把握状况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

语文课刚刚讲完《论语十则》,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又有了进一步加深。

历史课又学习了“铁器牛耕引发社会变革”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特点)已有相当的认识学生心理特点初一学生正处于由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加上特区的思想较为解放,因而他们喜爱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

教材处理教材较好地落实了《标准》对本课内容“明白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要紧史实”的规定。

《标准》要求尽管简单,但所涵盖的教材内容思想理论性强,社会运用性强,知识结构呈开放性,这为教师依照学生实际选择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为宽敞的空间。

为了便于该堂师生合作活动课的开展,在尊重“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做如下处理:1.将课题“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改为“变革的时代活跃的思想”。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在意义上有重复之感,将题目改为“变革的时代活跃的思想”,意图在于强调时代变革与思想活跃的因果和互动关系。

因为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思想活跃局面的显现是以变革的时代为背景的,反过来百家争鸣也促进和加剧了时代的变革。

另外,如此改动还能与“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社会变革”相互照管,使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

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1

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1

《论语》
老子和《道德经》
老子 ,姓李,名耳,又 称老聃,春秋末期人,道家 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具有朴素的 辩证思想,认为各种 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 两个对立面,对立双 方可以互相转化。其 学说记录在《道德经》 一书里。
老子
百 家 争 鸣
战国时期为什 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的局面?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的原因:
第十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你对孔子知道多少?
“仁” 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 让,和谐相处 “礼”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 会规范 “德” 为政以德之, 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说说孔子在教育上有什么贡献?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线索一: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 线索二: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线索三:认为“民贵君轻” 答案:孟子
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利用排除法猜出答案:
线索一:这是一部春秋战国时期 的著名思想学论著 线索二:书中记录的言论非本 人亲自编著 线索三:书中记录了儒家思想 答案:《论语》
怎样才能做到“仁”呢?


信 宽 恭
提出“仁者爱人”这一思想的是 ( A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连一连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民贵君轻
道法自然 兼爱,非攻 因材施教
想一想
• 哪一家思想学说最适合当 时时代的发展?为什么?
• 答:法家。因为它的严厉刑法,
有利于封建君主统治人民,建立强 大的封建中央政权。
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利用排除法猜出答案:
生产力的发展 牛耕和铁器的推广
社会变革
商鞅变法
各诸侯国变法
思想文化 空前发展
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度逐渐 确立

初一历史上册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

初一历史上册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
•线索二:书中记录的言论非本 人亲自编著
•线索三:书中记录了儒家思想
•答案:《论语 》
• 战国时期为什 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的局面?
•春秋
•私学 •兴盛
•孔子
•“仁”
•思想
•为政以德
•“礼”
• 教育
•办私学 •“有教无类” •独立思考 •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要老实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思想文化发展
•社会变革 •生产力的发展
•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
•战国
•背景
•儒家 孟子 •道家 庄子
•治国
•法家 韩非子
•学 •代表人 • 代表作
•主 要 思 想
派物
•墨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儒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家 •道家 •庄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
子》

•法 •韩非子•《韩非子》“法治”,中央集


•学以致用
•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 ,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 ,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 ,就班风建设问题提出你的 看法。
初一历史上册第10课思想的 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

•“仁”
•孔子是一个伟大
的思想家
•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 让,和谐相处
•“礼”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 社会规范
•“德” •为政以德
பைடு நூலகம்孔子是一个伟大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的教育家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连一 连
•孔子
•民贵君轻
•庄子 •孟子
•道法自 然•兼爱,非攻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
作业二: 百家争鸣有什么影响? 各派互相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
1、字体安装与设置
2、替换模板
如果您对PPT模板中的字体风格不满意,可进行批量替换,一次性更改各页面字体。 1. 在“开始”选项卡中,点击“替换”按钮右侧箭头,选择“替换字体”。(如下图)
模板中的图片展示页面,您可以根据需要
答案:孟子
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利用排除法猜出答案:
线索一:这是一部春秋战国时期 的著名思想学论著 线索二:书中记录的言论非本 人亲自编著 线索三:书中记录了儒家思想
答案:《论语》
作业一:
谈谈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理解: ❖ 启示:
❖ 我们在学习时,不能有任何虚伪,不懂不要装懂; 只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仁” 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 让,和谐相处
“礼”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 会规范
“德” 为政以德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3.代表作——《论语》
❖ 记录孔子及其笛子的言论,是儒家学派的重 要著作。
墨子
战国时期为什 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的局面?
方法一:更改图片
2. 在图“替换”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字体。(如下图)
1.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对 而不是组合)。
2.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片”,选
3. 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 4. 点击“替换”按钮,完成。
赠送精美图标
选一选
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这一思想的是( )B。

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北师大版七年级上)(4)精品PPT课件

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北师大版七年级上)(4)精品PPT课件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仁” 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 让,和谐相处
“礼”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 会规范
“德” 为政以德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 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 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为更好满足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 后自由编辑,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Thank you for watching and listening. I hope you can make great progress
——《中华史纲》
战国时期为什 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的局面?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 攻”
儒家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 庄子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 权
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 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 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 就班风建设问题提出你的看 法。
选一选
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这一思想的是( )B。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连一连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民贵君轻 道法自然 兼爱,非攻 因材施教
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利用排除法猜出答案:
线索一: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 线索二: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线索三:认为“民贵君轻”
答案:孟子
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利用排除法猜出答案:

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讲义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讲义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讨论分析: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 争鸣的局面? ★列表归纳:百家争鸣的概况
★思考总结:百家争鸣的影响。
★学以致用: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 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或运用道家自 我觉悟观点,就班风建设问题提出你的看 法。
★知识拼盘:本课知识的巩固与延伸。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讲义
【内容标准】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知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孔子的教 育思想;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 思想;分析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初步接 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哲学观 点。
过程与方法
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或自主阅读、或思 考讨论,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探讨孔子 言论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收集孔子、墨子、 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各派学说的资料, 在课上就班风建设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帮助 他们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 革时代的产物。
★师生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 际,谈谈孔子的思想对现代生活、现实 教与学的积极影响。
过渡:
自孔子创办私学以来,私人办学盛行, 李定一在《中华史纲》中写道:“孔子开 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 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 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 富丽的时代。”这个“黄金时代”指的就 是“百家争鸣”时期。
三、教材分析
¡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制度的大变 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空前自由、活跃的时期。产 生于这一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 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 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政治主 张及治学方法,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些甚 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各 家各派在并立中互相辩驳,在辩驳中相互吸纳,推 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为以后地主阶级进行封 建统治提供了理论源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莘县翰林中学
国庆节期间,你去旅游了吗?你是 否见到下列情景?
面对上述情景,你认为应如何处理?
莘县翰林中学
1、孔子是 末年 国人。是伟大的思想家, 学 派的创始人。其主要思想有哪些?在政治上他又提 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创私学,在教学对象、 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哪些主张?他的言论 收集在《 》一书里。 3、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 他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 名 , 国人。
要求:看课本50-51页。3分钟完成,先用双色笔把重点知 识标注在课本上,不会的同桌间交流,完成后把手举起来。
至圣先师—孔子
思 想 上
爱人,理解和体贴别人, 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 仁: 强加于人。 要约束自己,加强个 礼: 人修养,自己的言行 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
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政治上:
针对旅游景点的不文明行为, 结合孔子“仁”和“礼”的思 想,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
A.要找他谈话,跟他讲道理 B.就由他去讲,讲到他不想讲为止,让他自己 觉悟 C.要制定一些制度,对讲话者采取惩罚措施
儒家
以礼治国、为政以德
道家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法家 依法治国、改革创新
搭配连线
孔子 庄子 孟子
民贵君轻 道法自然 兼爱,非攻 因材施教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 权 要求:3分钟完成,先用双色笔把重点知识标注在课上,不会的
同桌间交流,完成后把手举起来。
法家 韩非子 严酷法治,中央集权。 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提倡改革和创新。
针对旅游景点的不文明行为, 结合法家思想,你认为我们应 该如何做?
有同学上自习经常讲话,违反学校纪律, 同学们针对这种情况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你知道下列说法分别体现了哪些思想派别 的主张?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社会秩 受到冲击 各国竞相 改革风潮 士人的思 考与探索
新问题 新思考 富国强兵 需要人才 人才辈出 见解不同
百 家 争 鸣
看课本52页填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儒家
墨子 孟子
《墨子》 “兼爱”“非 攻”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
庄子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 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三:“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当仁不 让于师。” 材料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思想观点? 2、材料三、四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教育观点?
道教始祖老子
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道教始祖--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译文: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
学生阶段避免不了的一个重要的事就是考 试,假如你考试不理想,你认为是好事呢 还是坏事呢?
结合课本51页, 思考:战国时期为 什么会出现百家争 鸣的局面?
战国时期为什么 会出现百家争鸣的 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