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思路解读修改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诗歌鉴赏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作为语文科目的重点内容之一,具备一定的难度。

在鉴赏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阻碍了同学们对诗意的真正理解。

本文将针对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帮助同学们提高鉴赏水平。

一、主旨把握不准确在鉴赏诗歌时,理解诗歌的主旨是十分关键的。

但是很多同学在主旨把握上常常会出现错误。

一方面,有的同学只是凭感觉去猜测主旨,没有深入细致地挖掘诗歌中的意义;另一方面,有的同学过于追求个性化的主旨解读,忽略了人文关怀和艺术追求。

改进方法:1. 仔细阅读诗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 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象、符号等表现手法,揭示隐藏在其中的主题;3. 注意诗歌的整体氛围和情感表达,找出与之相关的主题;4. 综合上述分析,找出与主题有关的细节和语句,加以积累和总结。

二、诗歌韵律错误诗歌的韵律对于表达诗意和营造氛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同学们在掌握和运用诗歌韵律上经常出现错误。

常见错误包括:对韵脚、韵律规则理解不深刻,韵脚选择不恰当等。

改进方法:1. 学习基本的韵律规则,掌握不同诗体的韵律变化;2. 多读、多背优秀的诗歌作品,感受诗歌韵律的美妙;3. 在写作时,注重选择合适的韵脚,并注意韵律的整齐和协调。

三、文采不足一首好的诗歌不仅要求思想深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采。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同学们在表达中常常出现文采不足的问题。

表现在词汇选择单调,修辞手法运用简单等方面。

改进方法:1. 多读、多积累诗歌素材,学习优秀的诗歌表达方式;2. 增加阅读广度和深度,在不同文学作品中寻找灵感,丰富自己的词汇库;3. 学习修辞手法,并灵活运用于写作中;4. 注意诗歌的韵味和节奏感,通过押韵、借音等手法,增加作品的艺术感。

四、缺乏思考鉴赏一首诗歌,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索诗歌背后的意义。

然而,在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缺乏思考的情况较为普遍。

诗歌鉴赏与解读技巧

诗歌鉴赏与解读技巧

诗歌鉴赏与解读技巧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着诗人的情感、思想和感悟。

作为读者,我们需要一些解读技巧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的内涵。

本文将介绍一些诗歌鉴赏和解读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诗歌的美学和意义。

一、诗歌的形式与结构在鉴赏诗歌时,了解其形式与结构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诗歌常常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诗句之间的押韵和音律的变化都是诗歌的一部分,能够增强诗歌的美感和音乐性。

其次,诗歌的结构也要引起重视,例如,一首诗歌可能分为几个段落,每个段落代表一种思想或情感的转变。

通过理解诗歌的形式和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二、注重诗歌的语言与意象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意象著称。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应特别关注诗歌中使用的词语、修辞手法和意象。

首先,诗歌中的词语常常富有多重含义,我们需要查字典或研究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其次,修辞手法是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我们需要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艺术性和深远意义。

最后,意象是诗歌中常用的形象符号,通过意象的运用,诗人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思想。

我们可以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来把握诗歌的主题和内涵。

三、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与历史诗歌的创作离不开作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

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我们需要了解诗人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以及历史背景。

通过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特点和诗人的经历,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此外,对于古典诗歌来说,了解相关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对于解读诗歌也非常重要。

四、与他人交流与讨论鉴赏和解读诗歌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因此,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诗歌。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解读和理解,也有助于拓宽我们的视野,发现诗歌中的更多可能性。

总之,诗歌鉴赏与解读需要我们关注诗歌的形式与结构、语言与意象,并了解诗人的文化与历史背景。

诗歌的使用方法及技巧解析

诗歌的使用方法及技巧解析

诗歌的使用方法及技巧解析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和展现美感,将文字化为音乐般的韵律。

在创作和欣赏诗歌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从诗歌的主题选择、韵律运用、意象塑造以及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主题选择诗歌的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它决定了诗歌的情感色彩和意义深度。

在选择主题时,可以从生活、自然、人情、历史等方面入手,寻找与自己内心共鸣的话题。

同时,也可以通过观察社会现象和思考人生哲理等方式,探索更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主题。

无论选择何种主题,都要保持真实、深入和独特,以便更好地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二、韵律运用韵律是诗歌的基本特征,它通过音节的重复和变化,使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律美。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运用押韵、对仗、节奏等手法来增强作品的音乐感。

押韵是指在诗句中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音韵,可以使诗歌更加朗朗上口。

对仗是指诗句中的字句在音韵、声调或意义上相对应,可以使诗歌更加平衡和和谐。

节奏则是指诗句中的音节和停顿的分布,可以使诗歌更加流畅和有节奏感。

在运用韵律时,要注意避免过度追求韵律而破坏了意境和表达。

三、意象塑造意象是诗歌中通过形象化的描写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手法。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选择,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具体和感人。

在塑造意象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

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拟人则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具有情感和表现力。

象征则是通过某个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或概念,以达到隐喻和象征性的效果。

通过运用意象,可以使诗歌更加鲜活、富有感染力。

四、表达技巧在诗歌创作中,表达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巧妙的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可以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首先,要注意诗歌的语言简练、精炼和凝练,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达方式。

其次,要注意情感的真实和直接,尽量避免过度修饰和华丽的辞藻,以保持情感的纯粹和质朴。

鉴赏诗歌构思立意的技巧

鉴赏诗歌构思立意的技巧

鉴赏诗歌构思立意的技巧1.起承转合:①“起”定基调:“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作用一般有三点: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状物叙事,描景铺陈,提供背景。

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②“起”而续“承”:“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

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由面到点、由大到小、由简到繁、由整体到细节),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

“承”的作用主要是:结构上承上启下,传递缝合;为下文铺垫蓄势,提供依托。

如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③“转”开生面:“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它是思路发展的关键所在。

或是由写实转向写虚,或是情感由淡到浓、由弱到强,或是由此及彼、由正到反,等等。

无论怎样“转”,都显现着诗人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由单面到多面、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轨迹。

“转”在诗词结构对应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和曲中的“过片”。

“转”往往还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

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转”在诗中作用相当重要:是作者思维脉络转换或深化的重要标志,是体现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

④妙“合”主旨:“合”是指诗的收束句,往往是作者情感和诗歌主旨的聚焦之处,是诗中谜底揭开之所。

“合”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直结,有的暗束;有的质朴浑然,有的婉曲蕴藉。

“合”的作用有:呼应开头,完善结构;总结前文,收束全篇;揭示中心,升华主旨。

如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思路

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思路

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思路、答题方法及注意事项一、解题思路一条鉴赏思路一个鉴赏口诀: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二、答题方法1、掌握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表达技巧的语词:直抒胸臆、即事抒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因景生、一切景语皆情语、托物言志、欲扬先抑、明贬实褒、烘托渲染、侧面描写、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虚实相生、点面结合、以小见大、象征、对比、起兴。

思想感情类词语: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寂寥、孤寂、凄凉、羁旅愁思、壮志难酬、报国无门、闲适恬淡、忧国忧民、深切同情。

语言特色类词语: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浓墨重彩、行云流水、词藻华美、沉郁顿挫、苍凉雄健、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

结构特点类词语:开门见山、卒章显志、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构思精巧、层次分明、铺垫、伏笔。

表达效果、作用类词语:深化意境(主旨)、言近旨远、真挚动人、动人心魄、独树一帜、不落窠臼、自出机杼、意境高远、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2、掌握基本答题模式(1)、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作者的思想意趣是如何体现出来的?☆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语文诗歌鉴赏全方位解题思路及技巧

语文诗歌鉴赏全方位解题思路及技巧

语文诗歌鉴赏全方位解题思路及技巧诗歌鉴赏题主要包括分析意象类、分析意境类、分析主旨型、表达技巧类、语言炼字类、分析诗眼类等六种题型,诗歌鉴赏答题时要分三步走,一是读懂诗歌,二是审读问题,三是科学答题。

1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步骤1、读懂诗歌(1)用关注“标题、意象、注释、情思语、即时诗人”的办法读诗歌,并快速判明诗歌类别一一写景或者写物或者写人,根据相应类别诗歌的特点进行解读。

(2)关注诗歌的艺术手法(内容上的描写手法、主题上的抒情手法、语言上的修辞手法和结构上的结构手法)2、审读问题(1)勾画题干(问题要求的——概括、分析、简析、赏析,问题范围——全诗、第几联、上片等等,问题对象一一情感、意境、形象、艺术手法等等),明确问题要求。

(2)根据问题要求和对象,弄清楚题型,按照题型的基本模式与步骤组织答3、科学答题(1)按照题型与相应步骤答题。

(2)—般,题目问什么先答什么,先问什么先答什么。

(3)注意使用术语,每一点均先观点后阐释。

(4)分点作答,分条陈述。

合并相同点。

(5)语言简洁明了,不写可有可无的字词句。

特别提醒:答题中请随时保持对诗歌类别意识的重视与运用,随时关注诗歌中的即时诗人。

2语文诗歌鉴赏类别A、借景抒情类景即画面是主要内容,由一组意象构成画面。

抓画面的命名与特点,注重景的描写(描写的角度、顺序、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修辞手法),景表现出的情感。

B、托物言志类物,一个或者诗歌中的主要的核心的意象,以象征手法来借物表达人的志趣精神等。

抓物的特点(外在与内在——内在由外在特点、环境特点共同作用产生),注重物的描写(描写的角度、描写手法一一直接与间接尤其是间接、修辞手法),物象征的人的志趣精神与品质C、写人抒情类人,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

抓人的即时处境、即时身份地位(如主人还是客人、送别者还是离别者)和人物关系,注重对人的描写(描写的手法一一直接如动作、心理、细节等等,间接如衬托等),人物的追求与情思即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解读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解读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解读策略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解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通过对诗歌文本的解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手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下面介绍几种高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诗歌文本解读策略。

一、整体感知策略整体感知策略指的是通过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和结构,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这种策略适用于对比较短小的诗歌进行解读,例如古诗。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快速阅读诗歌,感知整体,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和意境。

然后再深入分析诗句和表达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二、逐行解读策略逐行解读策略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诗歌文本解读策略。

通过逐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每一句诗句的含义和运用的修辞手法。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诗句的字义、句意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内涵。

还可以让学生尝试模仿诗句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创新能力。

形象感知策略指的是通过感知诗中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诗中的形象,通过对比和联想,帮助学生感受诗歌创作的情感和表现手法。

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景物形象,通过绘画、模型等形式来展现诗中的意象,加深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

四、对比研究策略对比研究策略指的是通过对比不同诗歌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特点和意义。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研究。

可以比较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比较不同作者的诗歌作品,比较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等。

通过对比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审美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

五、创作拓展策略创作拓展策略指的是通过学生的创作活动,拓展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通过模仿、变形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文学欣赏,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现代诗歌解读方法和技巧

现代诗歌解读方法和技巧

现代诗歌解读方法和技巧
现代诗歌解读方法和技巧:
•理解诗歌的语言。

现代诗歌的语言通常高度精炼且意象深远,需要细心品味。

阅读时应注意诗歌中使用的隐喻、象征、意象等修辞手法,以及诗人如何通过这些手法表达思想感情和主题。

•感受诗歌的形象。

现代诗歌通常通过塑造形象来传达情感和主题。

读者需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形象,并将其与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联系起来。

•领悟诗歌的情感。

阅读现代诗歌需要细心感受诗人的情感,思考其背后的原因、情绪、经历等。

同时,也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诗歌进行深入解读,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分析诗歌的结构。

现代诗歌的结构通常较为自由,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读者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理解诗人的写作思路和手法,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探索诗歌的主题。

现代诗歌的主题通常比较广泛,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哲学等方面。

读者需要通过分析诗歌的主题,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
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 江边驿亭。五更时诗人乘坐小船 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 上。自己常年在外,奔波于旅途, 已经成为习惯,根本不在意风浪。 只想卧在船上倾听空泠峡如雷般 的瀑布声。
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 怀作了铺垫。第三句是说诗人已经习惯 惯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在意风浪,表 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 句中的“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 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无所畏惧的傲 岸之气充分表现了出来。
朱庆馀
标题——鉴赏的向导,主题的参考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标题富 含着诸多信息(时间 地点、人物、事 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 的类型等)。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 向导。
抗金杀敌, 收复失地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 晚年 处境 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布 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解题思路: 读标题和作者
1、结合意象把握基调
读诗歌文本 读题作答
2、找关键词并领悟 3、结合注解,理解 诗歌本身
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 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天气乍晴乍雨,晴 朗的天空,突然会下起小雨,观看杏园已失 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 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 光泽了。再听枝头杜鹃鸟哀鸣,多么令人伤 感。无奈春天美好的时光已经逝去。 一人独自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 倚栏杆,她信手捻着花枝儿,一会儿又放下 花枝,默默无语面对天空,只见远处一道残 阳从云缝露出来,她心中的“恨”有谁能理 解呢?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 时所做。 (2)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从“雨匀紫菊丛 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对“炼字” 这一技法作出简析。
答案:这一联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 法,使“风”和“雨”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 丛”和“叶叶”两词运用叠字,增添了音乐性,琅 琅上口,余味无穷。
方法指导
1.看题目。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的中心。 2.看作者。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3.看注释。试题中,如果需要联系诗人生平 及背景解答问题,出题者往往以注解的形式 告诉考生。 4.找意象和体现感情关键词。
画堂春 秦观 小雨 落红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无奈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ān):持取,捻弄。
(1)本诗抒写了怎样的内心情感,又是如何抒 情的?结合全诗的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案:本诗的抒情方式是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前
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全然无北国秋之萧瑟。末一 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 堪图画,不能慰藉思乡之苦,作者乡思愈浓。
闽中秋思 杜荀鹤①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狄保贤在《平等阁诗话》中认为此诗“只 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 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 解。 答: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风声
闽中秋思 杜荀鹤①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 建时所做。
地点时间
答:全文表现了作者在失意中仍不忘抗 金,报效祖国恢复中原故土的情怀。
齐安郡晚秋 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 贵排挤,贬谪黄州刺史时作。
注解(背景)——鉴赏的灯 塔,主题的指引。
回顾解题思路: 读标题和作者
1、结合意象把握基调
读诗歌文本 读题作答
2、找关键词并领悟 3、结合注解,理解 诗歌意思
时间事件
晓上空泠峡① 豁达 不在意 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 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排斥,于是绝意仕进, 归而撰著授徒。
考纲要求: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 题 分 类 呈 现
1、意象解析题 2、意境分析题 形象 3、炼字题 语言 4、语言特色题 5、技巧分析题 6、一词领全诗题
表达技巧 技巧 形象 语言
7、思想感情题
诗歌鉴赏两大关键
能 读懂 精 表达
学习目标
通过注释了解作者、背景、疑难词 语、难懂的典故,深入理解诗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齐安郡晚秋 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1、意象——鉴赏的阶梯, 主题的载体 2、把握住诗歌中出现的 体现作者感情的词语
掌握读懂诗歌的 一般步骤
初步把握诗意
近试上张水部
乍一读这首诗,还以为是诉说恋人间的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感情。其实诗人以“新妇”自比,以 “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 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 郎中官张籍。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 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 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 和期待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