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青蛙看海》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描述青蛙第一次看海的情景,通过青蛙的视角反映了自然美景和生命的宝贵。
这篇课文比较简短,语言朴实自然,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文的故事情节及主要语言;•了解青蛙第一次看海时的内心体验,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习使用简单短语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和探索,积极向上的品质。
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讨论、朗读、写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领会本课的内容。
教学流程第一步:课前导入(5分钟)在开始上课之前,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自然景象图片,让学生先进入课文主题。
第二步:课文理解(20分钟)1.给学生讲解课文的背景和情节,解释词语中生词并适当举例讲解。
2.在讲解的同时,多次让学生跟读整句和部分关键词。
3.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如“What did the frog do when he saw the sea for the first time?”等问题。
第三步: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讲解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讨论,每个小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四步:朗读练习(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课文的朗读练习,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其他同学则用听的方式对读者进行评价,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第五步:写作实践(20分钟)在讲解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简短的写作练习,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描述青蛙看海的画面,要求语言贴近生活,切忌套用模板。
完成后,老师可选取优秀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第六步:课堂总结(5分钟)讲解老师进行课堂总结和归纳,简要概括本课的故事情节及其意义,同时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和激励。
教学评估在课堂上进行口头的评价和激励,并将学生的笔记和写作练习进行评分和点评,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进行总体评估。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读懂《青蛙看海》这篇课文,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课文的内容;3.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汉字、词语,熟练、流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中生字、生词的含义;4.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同伴进行简短的交流。
二、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青蛙看海》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中的一些比喻表达;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课文的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新课导入(5分钟)•老师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述青蛙看海这个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阅读课文(15分钟)•学生自己阅读青蛙看海这篇课文,尽可能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
•学生标出在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尝试理解其含义。
3.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就青蛙看海这个故事中出现的一些比喻表达进行讨论。
•学生尝试理解比喻所代表的意义。
4. 学生讲述故事情节(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青蛙看海这个故事的情节,让其他同学听懂。
•老师在讲述过程中,补充原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更深入。
5. 学生自由朗读(10分钟)•学生自由朗读青蛙看海这篇课文,尽可能熟悉文本和语言。
6. 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还原课堂,重点回顾本课教学的关键点。
•学生进行简短的交流,总结课堂收获和不足。
五、课堂作业1.背诵《青蛙看海》这篇课文,尽可能熟悉文本和语言;2.练习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青蛙看海这个故事的情节,让家人听懂。
六、教学反思•整节课教学内容紧凑,时间把握得比较好,但是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少老师的讲述时间,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
•学生对比喻的理解有时仍然有些困难,需要进一步进行引导和巩固。
2017二年级语文上册 青蛙看海说课稿教案 苏教版

青蛙看海一、说教材。
童话故事《青蛙看海》讲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
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全文共11个自然段,分两部分。
第1-3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讲了青蛙想看大海,必须登上前面那座很高的山,可青蛙对能否登上高山没有信心。
第4-11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讲了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
课文言近旨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故事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插图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想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像。
二、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小朋友,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青蛙看海》,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还认识了一些新的生字和词语,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1)开火车读词语(2)青蛙、苍鹰和松鼠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上其中的词,简单地说说吗?(这个环节复习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二)、精读感悟。
1.今天我们就跟着小青蛙一起去登山,看看青蛙是如何在苍鹰和松鼠的指引下登上山顶看到大海的?⑴自由读1-3自然段。
⑵指名读苍鹰和青蛙的对话:边听边想:青蛙要怎样才能看到海?⑶苍鹰对它说了什么呢?这对青蛙来说容易吗?你是怎么知道的?⑷那山能不能不过呢?咱们来看苍鹰后来说的话。
⑸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
(教学时我特别抓住关键语句:“天哪,这么高的山!”“我没有……也没有……?怎么上得去呢?”让学生感受到青蛙很想看大海却又怕登不上山顶的害怕、失望的语气。
2017-2018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优质教案第二课时【新版】

《青蛙看海》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本课正字组词,理解带有生字词语的意思。
3.使学生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评议、想象,使学生懂得:要想达到理想的彼岸,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
教学方法:品读法、诱思法、探究法、表演法、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使用“手机”录音,与全班同学交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2.小朋友,你们喜欢看海吗?蓝蓝的大海一望无边,不光我们喜欢,有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也想去看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齐读:9.青蛙看海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1.青蛙看到大海了吗?打开书,边看书边听录音。
2.自由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课文有几个小节?做记号。
4.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机指导重点段落和句子。
(1)“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怎么上得去呢?”A认识这种提示语在中间的说话格式。
B青蛙说的话较长,指名多人读。
(2)“是啊,……怎么能看到大海呢?”苍鹰说完就展翅飞走了。
认识这种提示语在后面的说话格式。
(3)知道第5小节、第8小节的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
(4)出示第11小节,指名多人练习读。
5.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指名带读下列词语。
正音后,再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苍鹰登山吸气双手善于展翅失望一级喝水(2)去拼音后再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3)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仔细看插图,再对照课文想一想:每一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4)检查:依次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最好能用上课文里的话。
(5)学生齐读课文。
三、巩固深化,学用延展1.教学生字指导书写(1)回忆我们学过的记生字的方法:“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去偏旁、儿歌、猜谜语”等。
2017-2018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优质学案第二课时【新版】

《青蛙看海》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步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3.我能说一说课文内容。
我能说出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步一步,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
二、预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使用“手机”录音,与全班同学交流。
2.我能在文中找出本课生字,并准确读出它们的读音。
3.小组内互读,检测。
(在相应的括号里打“√”)
读得很好()不太流利()还需努力()
(二)合作、探究学习
1.检测预习情况。
(1)抽读生字字音。
(2)分组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讨论。
(1)小组内学习生字(包括字音、结构、部首、笔顺笔画、组词、用生词说一句话)
我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组词。
(时间:15分钟)
(2)自读1、2、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每段话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分
角色朗读,注意语气。
(3)读第4—12自然段,讨论:又有谁帮助了他?它是怎么说的?青蛙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青蛙看完大海回来后,小蚂蚁也想去看大海,可是也觉得这山太高了,如果你是小青蛙,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三)预习完课文,你想对青蛙说些什么,写一写,使用“手机”记录,分享给全班同学。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1.了解青蛙在截蟹的时候被带到了海边,在那里看到了美丽的海景。
2.学习一些描述海景的词语,如“海浪翻滚”、“海面上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等。
3.学习使用“看”这个动词,如“看见”、“看到”、“看过”等。
2.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听、说、读的方式,理解、形象地表达出描述海景的词语。
2.能够自如地使用“看”这个动词,正确地使用“看见”、“看到”、“看过”等。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通过故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描述海景的词语,如“海浪翻滚”、“海面上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等。
2.掌握使用“看”这个动词,如“看见”、“看到”、“看过”等。
2.教学难点:1.学生对一些较生僻的描述海景的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2.学生对“看”这个动词的使用不熟练。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师生共读标题《青蛙看海》,让学生猜想如果青蛙来到海边会发生什么事情。
2.导入“看”这个动词,问学生平常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看”。
2.阅读(20分钟)1.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阅读《青蛙看海》。
2.细节分析:引导学生讨论青蛙在夜里看到的美丽海景,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及描述海景的词语。
3.宝藏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隐藏的意思。
3.巩固(15分钟)1.让学生自己回忆青蛙看到的海景,并描述出来。
2.师生共同创作,编写一篇描述海景的文章。
3.听力训练,听取老师口述一些句子,让学生判断使用哪个“看”动词。
4.拓展(10分钟)1.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描述自己欣赏过的美丽风景。
2.讨论生活中用到的一些与看有关的词语,如“观看”、“望远镜”等。
四、教学评价1. 自评1.整体评估:本次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认为教学效果一般。
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第二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个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文。
情感态度目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大海的经过。
教学难点:是学生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2、图片,头饰,黑板上的背景图。
3、小卡片(对话的内容)。
教学时间:3时一、复习导入:、小朋友,上一堂我们学习了第10《青蛙看海》,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还认识了一些新的生字和词语,(出示小黑板:青蛙苍鹰登上松鼠一级一级石阶到达展现)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1)开火车读词语(2)青蛙、苍鹰和松鼠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上其中的词,简单地说说吗?(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大海,苍鹰告诉它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后来在松鼠的指引下,一级一级地登上了台阶,到达了山顶终于看到大海)。
2、师:小朋友,你们记得真好,今天我们就跟着小青蛙一起去登山,看看青蛙是如何在苍鹰和松鼠的指引下登上山顶看到大海的?二、精读1、2、3自然段。
、小朋友,请你们读一读1、2、3小节,找一找:青蛙想看大海,苍鹰跟它说了些什么?(“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这句话你读懂了吗?说说什么意思。
2、请小朋友看图,是的,要看到大海就要登上前面那座山,你们看看,青蛙看到的是一座怎样的山呢?(高)3、师:对,这座山实在是太高了,青蛙面对着这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是怎么说呢?(出示语段:“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的去呢?”)谁来学着小青蛙的样子来读一读(圈点提示语)这句话呢?(学生演示)为什么这么演呢?(吓住了)我們一起來学着小青蛙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青蛙看海》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青蛙看海》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第4-12自然段,理解课文。
2.指导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朗读第1-3自然段2.听了苍鹰的话,小青蛙心里非常失望。
它要看到大海必须登上那座高山,可是它没有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善跑的长腿,怎么办呢?(轻声读读第4-10自然段)二、教学第4-11自然段(一)指导读好第一次对话过渡:正在这时谁来了?(小松鼠)屏幕上出示小松鼠的图片。
1、小松鼠怎么说的呢?屏幕显示松鼠的话,谁能学小松鼠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评议:你这只小松鼠真可爱,能再有礼貌一些吗?2、小青蛙是怎么回答的呢?屏幕出示句子,这句话你们一定能靠自己的本领读好。
3、分角色朗读。
指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
4、接下去小松鼠和小青蛙又说了什么呢?请大家一边读课文5-9段一边找,看谁找得又对又快?(老师把找到的句子一个一个放在对应的图片下面。
)读一读。
可男女生对读。
(二)引导学生表演好对话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演小松鼠和青蛙,读一读他们的话,看谁读得好,演得像。
要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加上适当的动作。
1、学生分角色来朗读课文。
2、哪个小组愿意来表演一下?他们表演得像么?发最佳表演奖。
(敢于花时间)3、这么高的山,如果你是小青蛙,这样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会怎么样?对,面对困难青蛙一点也不害怕,他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句子:就这样,……山泉水。
读一读,你觉得小青蛙怎么样?那你一定能读好这句话。
(你真是勇敢的小青蛙)三、学习第12段1、小松鼠和青蛙就这样,一级一级往上跳,终于来到了山顶。
这时候它们心情会怎样?出示句子: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
感情朗读。
现在你们就是小松鼠,小青蛙,你面对大海想说些什么呢?说得真好,让我们手拉着手和小松鼠,小青蛙一起庆祝一下吧。
(放一段音乐,全体小朋友起立,手拉着手,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
)2、小青蛙一开始认为自己不能爬上山顶,后来是怎么爬上山顶的?(小松鼠帮忙。
小青蛙不怕苦不怕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
学设计之四
一、出示大海的图片,引入课文。
看,这是哪儿?大海怎么样?你们喜欢大海吗?有只小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去看看大海,(教师板画大海,简短的几条线。
)可是有一座大山挡在它的面前,(教师板画山。
)你们帮它想想办法吧,学生自由发言。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3)
1、只苍鹰也给小青蛙出了主意,它会怎么说呢?出示苍鹰的话,一起来读一读,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呀?谁能学着苍鹰的样子来读读它的话,看谁学得像。
这座山可高了,教师顺手在山腰间画几朵白云,如果让你去爬,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2、青蛙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出示句子“天哪。
这么高的山!”谁来读?青蛙边说边怎么做?你能学学么?你们什么时候会这样吸一口气?现在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青蛙到底有什么困难呢?出示句子: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一起读读。
谁有四条善跑的长腿?(狗、马)为什么说他们善跑?青蛙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突出显示:怎么上得去呢?)谁再来读好小青蛙的话。
3、小青蛙要想看到大海,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看看苍鹰是怎么说,自由读第三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
三、教学第二段(4-10自然段)
(一)指导读好第一次对话
过渡:听了苍鹰的话,小青蛙心里非常失望。
正在这时谁来了?(小松鼠)屏幕上出示小松鼠的图片。
1、小松鼠怎么说的呢?屏幕显示松鼠的话,谁能学小松鼠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评议:你这只小松鼠真可爱,能再有礼貌一些吗?
2、小青蛙是怎么回答的呢?屏幕出示句子,这句话你们一定能靠自己的本领读好。
3、分角色朗读。
指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
4、接下去小松鼠和小青蛙又说了什么呢?请大家一边读课文5-9段一边找,看谁找得又对又快?(老师把找到的句子一个一个放在对应的图片下面。
)读一读。
可男女生对读。
(二)引导学生表演好对话
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演小松鼠和青蛙,读一读他们的话,看谁读得好,演得像。
要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加上适当的动作。
1、学生分角色来朗读课文。
2、哪个小组愿意来表演一下?他们表演得像么?发最佳表演奖。
(敢于花时间)
3、这么高的山,如果你是小青蛙,这样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会怎么样?对,面对困难青蛙一点也不害怕,他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句子:就这样,……山泉水。
读一读,你觉得小青蛙怎么样?那你一定能读好这句话。
(你真是勇敢的小青蛙)
四、学习第三段
1、小松鼠和青蛙就这样,一级一级往上跳,终于来到了山顶。
这时候它们心情会怎样?出示句子: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
感情朗读。
现在你们就是小松鼠,小青蛙,你面对大海想说些什么呢?说得真好,让我们手拉着手和小松鼠,小青蛙一起庆祝一下吧。
(放一段音乐,全体小朋友起立,手拉着手,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
)
2、小青蛙一开始认为自己不能爬上山顶,后来是怎么爬上山顶的?(小松鼠帮忙。
小青蛙不怕苦不怕累。
他们是一级
一级爬上来的。
)都对。
老师总结:是啊,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步一步,不怕困难,就一定能成功。
3、分角色朗读全文。
(可师生,或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