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扇舞丹青》看中国古典舞剧目创作的发展
舞蹈鉴赏论文--浅谈《扇舞丹青》的艺术

姓名
==========================================
(题目)浅论中国古典舞《扇舞丹青》的艺术魅力
(正文)扇起襟飞吟古今,虚实共济舞丹青。气宇冲天柔为济,怜得笔墨叹无
赢。丹青传韵韵无形,韵点丹青形在心。提沉冲靠磐石移,却是虚谷传清音。
本文主要浅论《扇舞丹青》的艺术魅力及பைடு நூலகம்观后的感触。 一、中国古典舞的风格及审美特征
4.《扇舞丹青》——舞台艺术 《扇舞丹青》以《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营造了一种淡雅、高远的氛围。传统的 扇舞、传统的古典,源于传统却突破传统,《扇舞丹青》给人不一样的震撼。音乐将人带 入一个意味深长的境界。在音乐高潮阶段,背景出现轻描淡画的菊花,舞者将扇子迅速 开合,回旋流转,舞姿随节奏也一气呵成,扇子像彩蝶一样随着画中女子上下翻飞在菊
2
花丛中,舞者与扇融为一体。由此舞蹈《扇舞丹青》无愧于雅俗共赏、赏心悦目,令观 众目不转睛的“墨舞”精品。
三、《扇舞丹青》之感触 《扇舞丹青》这支舞蹈我看过很多次了,每看一次,总能触发我不一样的感受。 大概是受金庸、古龙武侠小说的影响,从小我就特别向往所谓江湖、所谓侠女—— 白衣飘飘,碧玉小剑,走南闯北,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怎一个帅字了得!看《扇舞 丹青》,女子柔韧的身体,一举手、一投足,似白衣女侠以扇为剑,盘、云、点、饶,刚 柔并济,刀光剑影中,不骄不躁,从容应对,进可攻,退可守,是大家风范!又似一个 超然脱俗的文人公子,以扇为笔,飞舞丹青,似水如墨,绘就着不朽的中国水墨画!恍 惚间,女子以小家碧玉之资,惊艳全场,绝代风华! 曾几何时,我们遵从儒家的中庸之道,进退之间,攻守合宜;曾几何时,我们潇洒 不羁,千里江山,尽在谈笑间;曾几何时,我们谦逊随和,温文尔雅,展现着炎黄子孙 才拥有的中国气质。只是,从何时起,世界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一日千里。我们在瞬息 变化的工作生活中,变得急躁、不安。我们很多人为柴米油盐酱醋愁,我们很多人辛辛 苦苦打拼,终其一生,到最后却连一个厕所也卖不起。江湖不再,女侠退隐,商场如战 场,各商业大鳄崛起,女强人此起彼伏,小虾米、各草根的队伍更是不断壮大,社会两 极分化渐趋严峻。急流勇进、浩浩汤汤的现代生活中,不知人们是否能够静下心来,安 坐一旁,细细品味中国的古典! 女侠,只是江湖传言,很虚幻,但它是我少时的一个梦。看《扇舞丹青》,让我有种 如梦似幻的感觉。是啊!我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有很多梦早在时间流逝间随风飘散, 甚至支离破碎。生活总是要继续,我的女侠梦也就带了点不切实际。喜欢《扇舞丹青》, 其实也很有点毫无理由,毕竟,那么闲适高雅的舞蹈,怎么看都该是远离江湖的喧嚣繁 杂的,它能给人以宁静、淡雅,同时更有着一种傲骨。 舞台上,女子洒脱的白色身影依旧,她手中的扇子“转”“甩”“开”“合”“拧”“圆” “曲”……那么我的女侠梦呢,会一直都在吗?
《扇舞丹青》多重意境的营造

《扇舞丹青》多重意境的营造舞蹈的意境是在情景互相融合时产生的艺术特写,它可以更好的将观众带入到舞蹈作品中的世界空间,从而提升观众的审美感受。
(一)景色构造,优美精致在景色构造方面,作品整体带给人的感觉如同一幅水墨画。
浓郁的中国风水墨画中,一位窈窕的古典美女清颜素衣,缓缓起舞,将女子的柔情与文化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伴着音乐的旋律,舞者将折扇幻化在书画艺术中,以丹青挥毫写意,凸显出舞姿的优雅细腻。
在画中衣袂飘飘的舞者如同莲花盛开,凌波水莲迎风乍动。
在轻拢慢捻的弦音之下,舞者穿梭在烟波云水间,用折扇来展示出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所在,在浓淡泼彩的渲染之下,画面强劲又不失温柔,婉转又不失豪放。
(二)以情带舞,以舞传情《扇舞丹青》这首作品主要体现的就是古代人文人墨客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喜爱,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舞者用情带舞,以舞传情,向观众塑造了一幅别具一格、意韵长存的独特场面。
这样的场面只能用一句话来表述,那就是钟嵘《诗品》中所提到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这也让我们更加明白情感对于舞蹈意境的营造有着很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演绎《扇舞丹青》的时候,舞者对于情感把控的非常精准到位。
比如在快板部分中,有着非常多的跳跃性动作,动作的幅度以及力度都非常的大。
但是在舞者演绎的时候,观众完全感觉不到跳跃动作给她带来的疲惫感,带给观众更多的感觉是自身的那份豪情壮志。
这也让作品的本身艺术境界得到了升华。
(三)形象塑造,注重细节身着白衣的舞者手持彩色折扇,好似文人在挥散泼墨一样在空中划出了一个弧度。
它不仅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也将观众带到了自己营造的意境之中,让人流连忘返。
僻静的竹林、彩色的折扇、洒脱的动作,都在为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做铺垫。
例如:舞者跟随着音乐的节奏缓慢地抬起了自己的双腿,这时候给人的感觉柔美而优雅;突然间的踢腿,动作精准而快速。
就在一个快慢交替、刚柔并济的动作之间,将作品中人物独特的魅力映衬的更加明显。
扇舞丹青舞蹈观后感

扇舞丹青舞蹈观后感
一开场,舞者那身姿就跟从水墨画里飘出来似的。
那把扇子在她手里,就不是个普通扇子了,简直是个有魔法的宝贝。
她轻轻一挥,感觉就像在纸上晕染出了墨色。
扇子开合之间,你看那动静,像是在模仿画里的山水。
时而像山峰高耸,扇子“唰”地打开,那气势,就像能把天都捅个窟窿;时而又像涓涓细流,扇子慢慢地摆动,那线条柔和得就像画里的水波。
舞者的身体也是绝了。
她的动作流畅得就像水在流动,一点磕巴都没有。
旋转的时候,感觉她都不是在舞台上转,而是在那画中的云雾里飘呢。
每一个弯腰、抬手,都像是在诉说着古画里的故事。
你看她有时候停顿一下,就像画家在画上点了个神来之笔,让你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而且这个舞蹈的音乐也特别配。
那音乐就像给舞蹈穿上了一件最合适的衣服,让整个舞蹈更加有韵味。
音乐悠悠扬扬的,和舞者的动作配合得严丝合缝。
就好像音乐在指挥着舞者,又好像舞者在带动着音乐。
我在看的时候啊,就一直在想,这哪是舞蹈啊,这分明就是把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变成了能看能感受的艺术。
感觉自己都变得文雅起来了,好像也能理解古人在画里藏着的那些小心思了。
这舞蹈看一遍哪够啊,感觉看个十遍八遍都能发现新的妙处。
它就像一杯好茶,越品越有味道。
看完这个舞蹈,我就对咱们中国的古典舞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是把舞蹈、绘画还有文化都揉到一块儿去了,真的是太牛了!。
探究中国舞蹈的审美追求之虚实相生——以《扇舞丹青》为例

Extensive Music Research 泛音乐研究探究中国舞蹈的审美追求之虚实相生——以《扇舞丹青》为例夏婷婷(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摘要】“虚”与“实”是中国舞蹈的审美追求之一,本文从美学角度出发,梳理“虚”与“实”的表现形态,结合中国古典艺术作品《扇舞丹青》,指出“虚”“实”这对审美追求对舞蹈表演情感的意境塑造、及在舞蹈表演中的表现手法,揭示中国舞蹈艺术在美学层面的艺术追求,力求把“虚实相生”这一丰富而又繁杂的审美范畴加以清晰地解释。
【关键词】虚实相生;舞蹈;审美;美学【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一、审美追求之虚实相生“虚”与“实”最初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后来在中国美学领域和中国舞蹈美学领域备受瞩目。
“虚”“实”的含义数不胜数,在中国舞蹈艺术中,“虚实相生”既是评价舞蹈的一项审美准则,也是中国舞蹈艺术的美学追求,现如今,“虚实相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学原则。
“虚”与“实”从字典中最字面的意思指虚假与真实,“虚”可解释为空虚,《人间世》说:“若一志,无听之于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于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虚”,指的是“心斋”,说的是人的耳朵不可以去听,人的内心不可以去思考,只能用气去寻找,因为“气”没有生命力,没有主观意识,可称之为“虚而待物”,这就是“道”所指的虚寂的内涵。
“实”指的是实在的,“实”为物质,“虚”为精神;“实”为有,“虚”为无,在舞蹈艺术中,“实”为舞蹈中形象的艺术载体,不同艺术有着不同的艺术载体,可为“实象”,“虚”为舞蹈载体所抒发的情感,是艺术作品的灵魂之体现,“虚”表达了表演者对作品及人生的新的感悟,“实”指具体人物,“虚”指抒情达意。
总之,“实”是艺术的基础,是舞蹈的载体,是创作的根本,但只有“实”是不够的,因为“实”缺少灵动性,往往使作品缺少生机,“虚”是艺术流动的必备品,是舞蹈空间调度的基石,一个作品的成功与否,不是看它的形式是否多样化,而是看作品的意境的升华高度,只有将“虚”与“实”相结合,方能让作品产生生命力,使观众身临其境,不宜尽出于虚,而亦不必尽由于实所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这般吧。
中国古典舞作品创作的整体特征分析

中国古典舞作品创作的整体特征分析中国古典舞20世纪中下叶/21世纪初主要作品及时期创作的整体特征分析【17-9】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古典舞剧目创作从理念到实践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在承继了以往古典舞剧目的成功因素中努力地寻求“变法”,新生代的古典舞编创者们在把握着根植传统、打破传统、立足当代、寻求自我的创新精神,更进一步的向当代舞蹈本体迈进,开辟了以《扇舞丹青》、《书韵》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舞剧目的发展领地。
在充分运用现代创作更为新颖的手段中,抓住当代中国人的民族文化心理并将其与艺术革新结合起来,强调当下的现代人对古典艺术的审美品位。
就新时期剧目的创作无论在题材还是内涵上,都表现出了创作蓝本的自然形成转向主题的深化,这一时期的古典舞作品的人物性格与感情,也呈多样化和细腻化,直接带来的结果是从一种传统的“宏大叙事”转变为对“人性品质”的观照。
064.《飞天》创作于1990年编导:陈维亚作曲:刘行首演:史敏[简介]该舞是我国第一部根据敦煌壁画中香音女神(“飞天”)的形象创作的舞蹈。
编导继承、发展了我国传统舞蹈中长绸舞的技法,以凝练的舞蹈语汇、抒情浪漫的手法,神形并茂地将“飞天”的形象再现在舞台上。
舞蹈格调高雅秀丽,注入了作者对自由、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065.《开元舞典》创作于1990年、(其中包括《霓裳羽衣舞》等)编剧:吕艺生编导:孙颖、范东凯、张健民、李青、吴鸣歧、黄嘉敏作曲:姚盛昌066.《潇湘水云》创作于1990年编导:范东凯音乐:根据上海民乐团演奏同名古琴曲改编首演:丁洁、吕联、梁群、庞丹067.《北风吹》创作于1991年编导:范东凯作曲:严金萱首演:山翀、卢刚068.《挂帅》(穆桂英挂帅)创作于1991年编导:陈维亚首演:海燕[简介]《挂帅》是根据我国家喻户晓的戏曲故事——《杨门女将》创作而成的中国古典舞剧目。
故事讲述的是北宋时期,西夏进犯中原,杨家将之一杨宗保为寻退兵良策,深夜入葫芦谷找寻栈道,不幸中箭身亡。
扇舞丹青观后感舞蹈

扇舞丹青观后感舞蹈第一篇:扇舞丹青观后感舞蹈舞蹈观后感——《扇舞丹青》有感周五的舞蹈课上老师给我们观看了七段有关舞蹈的视频,我个人感触最深的是其中一个叫做《扇舞丹青》的作品。
或许是原本学过古筝的关系,当视频音乐一放出来时,我感慨万千,这首《高山流水》我弹奏过不下百遍,说起古筝就会想到此曲,就如同说起琵琶会想到《十面埋伏》;说起二胡会想到《二泉映月》一样,《高山流水》在古筝演奏曲目中可谓赫赫有名。
我第一次在舞蹈中直观的感受到了肢体的美,领略到了舞蹈赋予人高尚的气质,让我产生一种向往的感觉。
后来,我还看了很多有关此舞蹈的视频,发现舞蹈还伴有美妙古典的音乐,配有漂亮的服装,精湛的表演艺术。
但最重要的是舞蹈演员的舞姿一点一顿都抓住了这首曲目的顿挫,无论是悠扬轻灵的摇指、还是激昂霸气的刮奏,舞蹈演员都表现得恰到好处,仿佛舞蹈演员手中的折扇就是古筝一般。
课后我又去网上找了相关的视频,发现另外一个版本,同样的舞蹈动作,但背景不再是舞台摆设或者是表演幕布,而是采用了最具淡雅特色的中国水墨画,或山水,或竹、荷、菊、梅,或前景,或后景,或以实景道具拍摄,或以特技图像处理,布置出了一个意境呼之欲出的舞蹈场景。
用这种形式的表现手法更加符合了这支舞蹈的名字——丹青。
丹青写意优美精致,凌波的水莲迎风一动,画面中的舞者好似莲花心中的一点。
舞者将传统的扇舞与书画艺术自然流畅地结合在一起。
和着揉弦之音,舞者穿行在浩瀚烟波云水之间,扇子如同有生命般,将此时的意境延生开去。
我的目光中,每个镜头都是一幅完美的画面。
《扇舞丹青》借用一把延长手臂表现力的折扇,演绎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神韵美,动态地展现了“纸上的舞蹈”。
作品通过表演者似飞腾狂草、像描画丹青般的一招一式的精彩表演,在整个的舞台空间,塑造出一种古雅、端庄,充满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体态形象,将古典舞与中国书法文化、扇文化、剑文化融为一体,把舞、乐、书、画熔于一炉,在情景交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中达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营造了一种恬静、雅致、高远的意境。
从舞蹈心理学评价扇舞丹青

从舞蹈心理学评价扇舞丹青
1、浅评古典舞扇舞丹青,扇舞丹青借用一把可以延长手臂表现力的折扇,演绎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神韵之美,动态地展现了纸上舞蹈。
2、扇舞丹青表演者充分调动舞蹈肢体的表现力,透过扇子的舞动和身体的扭转,如同在纸上飞腾狂草,那描绘丹青的一招一式,尽收眼底。
3、在整个舞台上,扇舞丹青营造出一种典雅、高贵、端庄,却又不缺乏刚劲、洒脱的中国传统书法、舞蹈文化景象。
4、扇舞丹青将中国古典舞、同中国传统书法文化、扇文化融为一体,真可谓书中有舞,舞中有书。
有这样一首诗扇起襟飞吟古今,虚实共济舞丹青。
5、扇舞丹青,丹青传韵韵无形,韵点丹青形在心。
提沉冲靠磐石移,却是虚谷传清音。
这首诗将舞蹈、扇子、笔墨丹青巧妙的融为一体。
试论古典舞《扇舞丹青》的意象美

试论古典舞《扇舞丹青》的意象美作者:田庞华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6期摘要:“意象”是什么呢?“意”就是平常所说的情态,它是情感的外在表现,“象”就是作品中情感的外在呈现,意象就是两者的融合为一。
所以通俗地说,舞蹈的意象是指舞蹈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借助舞蹈创造出的外在形式来展现,它也是舞蹈作品中所描绘出形象的审美特点和其象征意蕴的协调统一,而这种相互协调的意象美在古典舞《扇舞丹青》中充分的展现出来。
关键词:古典舞;扇舞丹青;意象;传统文化每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都不断的力求在舞蹈中具有意象美,舞蹈通过肢体各个部位的协调运动来表达内心情感,反映生活的现状。
将文化融入舞蹈中,并且为舞蹈加上点睛之笔的《扇舞丹青》就是具有很强的舞蹈意象美。
这个独舞作品和群舞相比减少了复杂的调度和动态造型,但是舞蹈《扇舞丹青》却利用道具的象征性功能创造意象的方法。
借助将手臂得以延伸的折扇,在中国传统古筝曲《高山流水》的旋律起伏中,将手中的折扇在其意象中时为毛笔、时为利剑、时为舞扇,充分表现出中国舞蹈意象的创造方法。
在《扇舞丹青》第一段的舞蹈中,舞者将手里扇子合住,并且扇骨靠在小臂上的持扇动作开始,舞蹈动作通过与古筝音乐的散序的协调配合,在点与线的运动路线中,以中国古典舞平圆、立圆、八字圆的动势规律为连接,突出表现舞者在舞动中想要研磨于心的意象美。
动作的顿挫有力与音乐的节奏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也突出了中国古典舞“轻重缓急,阴阳顿挫”的节奏特点,给人在视觉上带来冲击感。
在舞蹈的第二段中,舞者手拿扇尾,通过手腕的灵活运动,与其通过撒、穿、收、顿等一系列的动作,将点与线、大与小、快与慢等强烈的对比充分表现出来。
描绘出舞者开始用扇笔书写的意象,将中华民族书法的神韵之美通过动态的舞蹈形式表现出来,仿佛塑造出一位古雅、端庄的文人墨客的形象,充分的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舞者仿佛手持墨笔在舞台上挥洒出一幅幅生动又美丽的水墨画,突显出纸上舞蹈的舞蹈表演形式,描绘出书中有舞,舞中有书的意境,用虚拟世界的物象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海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南 海 口 5 15 ) 海 7 18
摘
要: 中国古典 舞历 经半 个世纪 的发 展 , 在经 历了起 始 的 “ 寻 古风 ” 到 八 九 十年 代 重技 术 而 轻审 美 风格 的 追 ,
创作倾 向, 到如今 坚守 民族 性与 当代 的结合 , 中国古典 舞取 得 了长足 的发 展 。论 文通 过深 入 分析 《 舞 丹青 》 扇 的创 作 特色 , 来探讨 中 国古典 舞在 剧 目创作方 面 的突破 。
关 键词 :扇舞 丹青 》 中国 古典舞 ; 目创作 ; 语 言 《 ; 剧 肢体
中图分 类号 : 2 . J 32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4— 3 0 2 1 ) o O l — 3 17 5 1 (0 1 一 3一 I9 0
引言
蹈比赛创作一等奖 , 王亚 彬获 表演 一等奖 ; 二届 C T 第 CV 电视 舞蹈大赛一等奖 ; 第三 届荷 花奖舞蹈比赛一等奖 。 《 扇舞丹青》 的出现 是 有开创性 现实 意义 的 , 对于 它
研 究。 ①该舞 的舞蹈编 导: 佟睿睿 ; 舞蹈音 乐: 根据 民族 古典 乐曲《 山流水》 高 改编; 舞蹈服装 : 韩春启 ; 首演演 员: 邹亚童 ; 修改稿 首
演 演 员 : 亚彬 。 王
19 1
挖掘 自身所具有 的民族特色元 素的同时也在不停 地吸纳 各种 可以利 用 的元素 来完 善 自身 的体 系。在经 历 了 5 0 年 的发展过程后 , 在 的中国 古典舞 无论从课 堂 训练还 现
怜得笔 墨叹 无赢 。丹 青传 韵 韵无 形 , 点 丹青 形 在 韵 方芭蕾 而形成的一种“ 曲舞蹈 ” 戏 。它是古代舞蹈的一次 济 , 却是虚 谷传 清音 。 这 首诗精 辟 ”1 复苏, 是戏 曲舞蹈 的复苏 , 是几 千年 中国 舞蹈 传 统 的复 心 。提沉冲靠磐石移 , 扇舞丹青》 的特 点。 兴 。作 为中国所 特有 的一个 舞种 , 中国 古典 舞 自创建 以 概括 了中国古典舞 代表作《
面 开始把 身韵 的所 有 元 素慢 慢 地转 化 到原 有动 作 的形
态 , 一种整体 表现 神韵 的形式 融入 到新 的作品 当中 去 以 了。从《 扇舞丹青》 看 , 剧 目创 作上 的突 破在 于将 古 来 其 典 舞成功运 用于 对 中国传统 文化 精神 的表达 , 古典 舞 使
来在不断探索 的实践 中取得 了 巨大 的成就 , 它在新 中国
突破 “ 寻 古 风 ” 时代 主题 追 的
舞坛上扮演着不可缺 少的角色。无数 的舞蹈前辈 为它的 成长付注了毕生心血 , 并创造出了许 多优 秀的舞蹈作 品。 从最初的女子独舞《 江花月夜》 舞剧《 春 、 宝莲灯 》 《 刀 、小 中国几千年 的文化 史 , 为世界 文明 孕育 出许 多富 有 中国精神 的文化体 , 没 有传承 下来 一套富 有 中国风范 却 的古典舞蹈的艺术形式 。从戏 曲和其 他一 些当时存在 的 中国肢体文化 中汲 取丰 富 的养料 , 为中 国古典 舞建 立 成
是 剧 目表 演 上 都 已经 日趋 成 熟 了 。 中 国 古 典 舞在 剧 目方
空间。这些肢体备了舞种风格的内在 支撑点 。(《 蹈》 舞 杂志“ 国古典 中 舞 高峰论坛” 纪实 进入到 2 0世纪 9 0年代之后 , 中围 典舞的剧 目创作 发生了较 大的变化 。新生代 的 占典舞编 刨者们以根植传 统 、 破传统 、 打 立足 当代 、 求 自我的 创 寻
中国古典 舞在 剧 目创作上的突破有着很 多值得学 习的东
中 国古典舞产生 于 2 0世纪 5 O年 代 , 它从 中 国传统 舞蹈中提取典型性 的舞 蹈元 素 , 又经过 现代 人 的发 展创
造, 结合 当代技术特点和审 美特 点 , 合了东方 戏曲和西 综
西。“ 扇起襟飞吟古今 , 实共济舞丹青。气宇冲 天柔为 虚
《 扇舞丹青》 首演 于 9 6级中国舞蹈编导班毕业 晚会 ,
后经佟 睿睿 多次修 改 、 善 ,0 2年在第五届舞蹈大赛 上 完 20
一
举夺冠 。 该舞荣获 的奖项 :0 1年荣获 第五届 全 国舞 20
收稿 日期 :0 l O 0 2 1 — 3— 2 作者 简介 : 陈慧(9 7一) 女 , 18 , 黑龙江 齐齐哈 尔人 , 海南师范大学音 乐学院教 师, 究方向 : 研 中国古典舞教 学与
的特 色并获得 了舞蹈 界 的广泛接 受和 肯定 。其后 , 子 女
独 舞《 扇舞丹青》 的出现 , 又把这种 努力 向前推进 了一大 步, 中国古典舞在审 美层面 上的逐渐提 高 , 文气息 也大 人
幅度提 高。
式 要不断 地革新。中国古典舞从早期 的戏 曲中提炼 出 的
基 本元素 , 到今天 的一整套具有科 学性 、 又具有民族 风格 代表的古典 舞 , 本质 上使 中国古 典舞 本身产 生了 质的 从 飞跃 。本 着继承 传统和 吸收 借鉴 的原 则 , 中国 古典 舞在
之初一个必然的选择 。时代 的发展促 使新兴 的舞蹈艺术 形式在不断地产生 , 因为一成 不变 的舞 蹈艺术 是 无法满 足现今 观众那挑剔 的眼 光的 , 从而 促使 舞蹈艺 术表现 形
会》 到中国古典舞发 展史 上新 的里程 碑之作—— 舞《 , 黄
河》 其脱离戏曲而又 不离其 宗 的追求 , 明地 凸出时 代 , 鲜
J OURNAL OF HAI NAN NORMAL UNI VERSTY I
N . 0l o 32 1 Ge ea . l n r lNo 1 3
V0 . 4 12
( oi c ne) Sc l i cs aSe
从 《 舞丹青》 扇 看 中国古典舞剧 目创作 的发展
舞蹈扇舞丹青表演者用一把折扇通过描画丹青的精彩表演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书法文化扇文化剑文化融为一体在古典音乐高山流水的渲染下营造出一个古雅端庄的高远意境在舞乐书画扇的相互配合下入与自然完美结合浑然一体达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21年第3 01 期 第2 4卷 ( 13期) 总 1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