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全册)

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组课文,要会写19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4.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四、课时安排1 山中访友 2课时2* 山雨 1课时3 草虫的村落 2课时4*索溪峪的野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一 3课时回顾拓展一 2课时1.山中访友2.山雨3.草虫的村落4*索溪峪的“野”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
三、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5.《詹天佑》 2课时6.《怀念母亲》 2课时7*《彩色的翅膀》 1课时8*《中华少年》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 3课时“回顾·拓展” 3课时5.詹天佑6.怀念母亲7*彩色的翅膀学期总第课时8*中华少年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艺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口语交际让同学们了解我国古代的著名书法家和他们的故事,学习欣赏名家作品,谈一谈学习书法过程中的感受和学习书法的好处。
作文《我的拿手好戏》,要求句子通顺,重点突出,先列出提纲,再写作文。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学习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并说出意思;学习运用合适的说明语言说明事物;理解积累一些与艺术有关的词语等内容。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伯牙鼓琴》。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中选入了两个故事:《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
两篇故事一说音乐艺术的高雅境界,一说名画作品也有瑕疵,都与艺术相关.《月光曲》讲了贝多芬创作名曲的一个传说,让我们领略了大音乐家“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
《京剧趣谈》一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分讲了京剧的艺术特色。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每篇课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伯牙鼓琴》中俞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想起了那优美的琴声,《月光曲》中贝多芬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景象,《京剧趣谈》中马鞭的运用和双方战斗时的突然静止与耍杂技场面带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而这一切都是各种艺术形式带给大家的美感。
三、单元课时安排21.文言文二则…………………………………………………………2课时22.月光曲………………………………………………………………2课时23*京剧趣谈……………………………………………………………2课时口语交际:聊聊书法……………………………………………………1课时习作:我的拿手好戏……………………………………………………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21.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3)1 草原 (6)2 丁香结 (12)3 古诗词三首 (16)4 花之歌 (24)习作变形记 (27)语文园地一 (32)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41)5 七律.长征 (44)6 狼牙山五壮士 (48)7 开国大典 (55)8 灯光 (64)口语交际演讲 (68)习作多彩的活动 (72)语文园地二 (78)第三单元单元说明 (84)9 竹节人 (86)10 宇宙生命之谜 (92)11 故宫博物院 (95)习作 ____让生活更美好 (100)语文园地三 (104)第四单元单元说明 (109)12 桥 (112)13 穷人 (119)14 在柏林 (129)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132)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135)语文园地四 (138)快乐读书吧 (143)第五单元单元说明 (147)15 夏天里的成长 (149)16 盼 (156)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160)习作例文 (163)习作变围绕中心意思写 (166)第六单元单元说明 (168)17 古诗三首 (170)18 只有一个地球 (174)19三黑和土地 (178)20 青山不老 (182)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187)习作书写倡议书 (190)语文园地六 (193)第七单元单元说明 (197)21 文言文二则 (199)22 月光曲 (204)23 京剧趣谈 (210)口语交际聊聊书法 (212)习作我的拿手好戏 (216)语文园地七 (220)第八单元单元说明 (223)24 少年闰土 (225)25 好的故事 (232)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36)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241)习作有你,真好 (245)语文园地八 (249)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一9.2—9.6《草原》(3)《丁香结》(3)书法(1)课外阅读(1)二9.9—9.12《古诗词三首》(2)《花之歌》(1)习作(2)《语文园地》(2)三9.16—9.20《七律·长征》(3)《狼牙山五壮士》(3)书法(1)课外阅读(1)中秋节放假四9.23—9.27《开国大典》(3)《灯光》(1)《口语交际》(1)《习作》(2)课外阅读(1)五9.29—9.30《语文园地》(2)《竹节人》(3)《宇宙生命之谜》(3)六10.8—10.12《故宫博物院》(1)《习作》(2)书法(1)10.1—10.7国庆节放假七10.1—10.18《语文园地》(2)《桥》(3)《穷人》(3)八10.2—10.25《在柏林》(1)《口语交际》(2)《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九10.28—11.1《夏天里的成长》(3)《盼》(2)《习作》(3)十11.4—11.8《古诗三首》(3)《只有一个地球》(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一11.1—11.15《三黑和土地》(2)《青山不老》(1)《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2)十二11.1—11.22《文言文二则》(3)《月光曲》(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三12.2—11.29《京剧趣谈》(2)《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十四12.2—12.6《少年闰土》(3)《好的故事》(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五12.9—12.1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1)《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十六12.1—12.20复习(8)十七12.23—2.27复习(8)十八12.30—01.3期末考试第一单元单元说明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说课标说教材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说课标说教材第一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说课标说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说课标说教材一、说课标(一)学段目标识字、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有一定速度,力求美观,认字3000个左右,会写2500个。
阅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以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习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口语交际: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综合性学习:策划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二)本单元目标1、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学生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人与动物之间浓浓的情意。
4、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潜心读书,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人与动物之间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二、说教材(一)编排体例: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RJ上册精品教案 第7单元 23. 月光曲

23 月光曲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幽静、纯熟、清幽、陶醉、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4.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一、谈话激趣导入1.(播放《月光曲》)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这首动听的乐曲,你有什么感受?我们都被它陶醉了,这就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谱写《月光曲》。
(板书:月光曲)如此优美动听的曲子,他是怎样谱写而成的呢?这里面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2课《月光曲》。
2.你对谱写月光曲的作者贝多芬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介绍贝多芬基本情况,老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内容。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在这个故事中,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三、读中感悟,了解创作过程1.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故事是怎么发生的?(读第二、三自然段,此刻发生了什么?)(1)贝多芬先生为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
(为什么引起他的注意?)(2)在这幽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小结: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和疑问的心情,贝多芬最终走进姑娘家,为姑娘弹曲子。
2.贝多芬最终走进这间小屋,他看到了什么?(1)引导读第四自然段。
(2)找出表示兄妹俩生活贫穷的词语?除了看到他们贫穷的生活状态,还看到了什么?(3)贝多芬是怎么做的?3.分角色读5.6自然段。
(音乐起)(1)当贝多芬倾情地为姑娘弹完这首姑娘弹过的曲子后,盲姑娘是怎样的表现?(激动)她说了什么?出示句子:“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2)理解前后两个“您”的不同含义和语气,并指导朗读。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自我介绍,礼貌用语和表达感谢的方式。
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他人的观点。
3.通过角色扮演,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1.如何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姓和名。
2.如何在口语交际中使用礼貌用语,表达感谢。
教学准备:1.课件和投影仪2.关于自我介绍和礼貌用语的词汇卡片3.角色扮演任务卡片教学过程:Step1自我介绍老师先自我介绍,告诉学生自己的姓名和职业,并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头衔和教师证明。
然后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学生依次上来讲述自己的姓名和年龄,也可以加一些有趣的细节,例如:喜欢的运动、爱好等等。
Step2学习礼貌用语通过张贴卡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用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不客气·对不起老师向学生解释每个词语的意思并请学生练习与老师和同学使用这些单词。
Step3学习用语让学生尝试用这些礼貌用语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并解释何时要使用这些表达方式,例如:“谢谢您教我手工制作风车,这让我学到了新知识。
”“非常感谢您让我在球队中任职队长,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
”Step4角色扮演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老师向学生分发小纸条,小纸条写有不同的角色,例如:学生、老师、父母、医生等等。
老师告诉学生,他们需要与其他角色进行对话,并使用教过的礼貌用语和表达方式。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老师现场指导和帮助,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
Step5总结老师请学生在黑板上列出他们学到的新词语和句式。
老师要求学生分类,将所有相关的词语和句子放在一起。
在这个时候,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什么情况下会使用这些词语,比如感谢别人的帮助或服务,或者询问别人的健康或情况。
教学反思:语文学科的口语交际是学生获得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他们融入社会的必要技能。
通过这一课程,学生不仅明白了如何使用姓和名,并且也学到了关于自我介绍、礼貌用语和表达感谢的方式。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朗读文本。
2.能够模仿并自然流利地表达与交际场景相关的内容。
3.能够积极参与小组互动,发表个人观点。
二、教学重点1.学习并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2.听懂他人的表达并做出适当回应。
3.练习发表个人观点并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
2.黑板、白板、五彩粉笔/白板笔。
3.PPT或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提问并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0分钟)•分发课本,让学生阅读第七单元的课文。
•老师阅读课文,强调正确的语音语调,帮助学生模仿。
3. 口语模仿练习(15分钟)•将课文分成若干段,让学生根据每段的意思模仿老师的朗读。
•学生之间互相模仿朗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发表个人观点。
4. 情景对话练习(20分钟)•分成小组,老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情景卡片。
•每个小组根据情景卡片中的内容,进行情景对话练习。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5. 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如何做到流利地进行口语交际?•整理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6.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练习课外口语对话,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模仿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口语交际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营造积极的互动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同时,通过小组互动和情景对话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的末尾,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总结,巩固了所学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教室之外也能积极参与口语交际的实践。
讲解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的重难点

语文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而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则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能够掌握语文知识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着重讲解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的重难点并指出教学方法。
一、知识点概述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主要涉及以下的知识点:1.第二人称称谓词“你”2.句子重心的掌握3.修辞手法的运用4.新旧信息的处理二、教学重点分析1.第二人称称谓词“你”第二人称称谓词“你”是本单元的重难点之一。
因为在日常的交流中,用第二人称来指代交流双方时,很可能会包含着不同的语言贴近度。
在交流中,如果使用第二人称称谓“你”可以使交流双方更加接近,使交流更加亲切和融洽,而在文学性质的作品里,使用第二人称称谓“你”可以使文本与读者之间建立起一种亲切感和拉近距离的效果,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增强文本的互动感和个性化。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示范和举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第二人称称谓“你”的使用方式。
同时,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多加强练习,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这个知识点。
2.句子重心的掌握在初中阶段,句子重心的概念会被更加深入地解释和应用。
但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理解句子重心的概念,并能够发现和判断句子中的重心。
在小学阶段,句子重心是指主语和谓语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交流中,为了让别人更快地理解我们所说的话,我们需要在言语的组织上突出主体,突出重点,而这个重点就是句子的重心。
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准确地抓住句子重心,特别是在朗诵教材中,要引导学生在识别了重心之后加强重读并增强语调变化的处理。
3.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中,我们还需要注重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本单元中介绍了几种修辞手法,如借代、比喻等,学生需要能够理解这些手法的含义并能够在学习和写作中灵活运用。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篇章、模仿写作、教师点拨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修辞手法的知识点。
4.新旧信息的处理学生在阅读或写作过程中需要学会处理新旧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凡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
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介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
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
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
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
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
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
社会动荡不安。
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
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1.看拼音写词语。
2.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3.理解词语: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
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
慈悲:慈善和怜悯。
打发:派(出去)。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捉弄:对别人开玩笑或使别人为难。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卢布:俄国货币单位的名称。
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
四、听教师范读课文,疏通文章的内容。
1.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第一段: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凡卡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段: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追问: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探寻写作思路,整体感知。
1.回忆:《凡卡》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主要写凡卡写信的事。
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2.围绕这件事,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
①凡卡写信的内容是什么?②凡卡怎么给爷爷写信的?③凡卡为什么给爷爷写信?为什么希望爷爷带他回村子?④凡卡写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得到吗?为什么?3.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凡卡在写信中所想到的?二、从信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凡卡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层:凡卡思念爷爷;第二层: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凡卡受不住了;第四层:凡卡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3.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
(1)默读“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一层,你有什么问题?①凡卡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磨?②凡卡为什么会受到折磨?(2)自由读有关的内容,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
边读边作标记。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②挨饿:吃的“简直没有”,③挨冻,而且睡不好。
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
(4)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为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替凡卡说下去。
(5)朗读指导。
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该怎么读呢?三、从凡卡的心情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感情。
1.读作者的叙述部分,想想凡卡在写信时,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吗?2.出示投影:理解重点句子。
从重点词中体会凡卡的内心活动。
①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②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③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第1句对凡卡诉说自己受折磨情况后的动作描写,突出表现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第②句说明凡卡急于要把信寄出去,好让爷爷快点来接他,快点脱离苦海的内心活动。
第③句由于写信没有被打搅而满意,寄信也很顺利,心情肯定轻松了许多。
所以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3.再读读这三个句子,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老师引读,……凡卡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凡卡孤苦无依,受尽折磨,凡卡迫切希望离开这里。
)五、从凡卡的联想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指名读凡卡的联想,围绕凡卡的联想,提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凡卡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2.自由读,在书中寻找答案。
(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
第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
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凡卡对爷爷的思念;联想冬夜的景色,说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凡卡的学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凡卡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凡卡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
六、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学生讨论。
2.交流汇报。
(1)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
这两段联想对凡卡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
(2)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
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凡卡倾诉自己怎样挨打、挨饿、挨冻、怎样受折磨、三顿饭吃什么都一一写到了。
在回忆爷爷守夜时,爷爷是什么样的,怎样守夜、两条狗怎样跟着,砍圣诞树的山林、枞树什么样等细节描写,使人读了仿佛看见了当时的情景,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深刻感人。
)(3)文章还有哪些特点?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七、读写。
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附:板书设计教案点评:《凡卡》结构复杂,教学中可采用扣主线、弃枝叶,确定教学的重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段——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
让学生讨论凡卡受尽哪些折磨?为什么挨打?怎么挨打的?进而体会凡卡的非人生活。
其次,抓住文中的重点句让学生体会。
借助反复的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感情氛围,体验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情感的贯通,把教学推向高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想象。
凡卡给爷爷写的信断断续续,信中出现了许多省略号。
在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
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为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替凡卡说下去。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增添悲剧感人的力量。
22 小抄写员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楷、瞒、懊”3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皮肤、签条、缩短、脾气、名册、呵欠、咳嗽、原谅。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落。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文章的作者。
1.齐读课题,质疑、解疑。
什么是抄写员?本文说的小抄写员是谁?(抄写员指照着原文抄写的人。
本文中的小抄写员指的是叙利奥。
)2.了解本文的作者。
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一书。
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
1866年参加意大利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后来曾加入意大利社会党。
所写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描写学生生活,带有感伤情调,其他作品有《公共马车》、《工人女教师》。
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进行自学。
(3)认识生字,掌握字形。
2.指名读课文。
(1)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一味:单纯地、一个劲儿地。
迸出:指由内而外地、突然地、不能抑制地发出。
瞟:斜着眼睛看。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后悔不该这样。
啜泣:抽噎,抽抽嗒嗒地哭。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与同桌合作读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瞒着父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坚持抄写签条,虽然被父亲误解、冷淡,依然坚持着。
)2.围绕着叙利奥帮助父亲抄签条这件事,课文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请你划分出本文的段落层次。
3.学生汇报。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叙利奥要帮父亲抄签条,父亲不同意。
(1—4自然段。
)第二部分:叙利奥瞒着父亲抄写签条。
(5—24自然段。
)第三部分:父亲了解了事情的真相。
(25—30自然段。
)四、分组分部分熟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2.领悟作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请你说一说:你觉得叙利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2.学生自读课文。
3.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
(体谅父母、爱家人的孩子。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请你画出体会最深的语句,体会后出声地读出来。
三、突出重点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叙利奥三次受到父亲的责骂、误解都没有怨言,仍坚持帮父亲抄签条。
抓重点句体会,尤其是心理活动的描写。
句子①叙利奥虽然不说什么,心里很快活。
他想:“爸爸不知道我在替他写,还以为自己没有老呢。
好!就这样做下去吧!”从“心里很快活”体会出他默默帮父亲工作,看到成果,他很高兴。
“就这样做下去吧!”说明他要帮父亲抄下去的决心很大。
句子②每天晚上到了十二点,叙利奥就起来工作。
从“每天十二点”体会到为了帮助父亲,他是可以克服一切困难的。
句子③叙利奥出世以来第一次挨骂,心里很难受……叙利奥重新振作起来,心里暗暗对自己说:“唉,还是继续做下去。
白天多用点功,夜里仍旧工作吧!”从“心里很难受,继续做下去,仍旧工作”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