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的故事

合集下载

(崇尚品德的故事)热爱祖国的故事_爱国将领冯玉祥

(崇尚品德的故事)热爱祖国的故事_爱国将领冯玉祥

冯玉样原名基善,中国近代军事家,著名爱国将领。

冯玉样生平读书十分用功,他当士兵时,一有空就读书,有时竟彻夜不眠。

晚上读书为了不影响他人睡觉,就找来个大木箱,开个口子,把头伸进去,借微弱的灯光看书。

冯玉样担任旅长时,驻军湘南常德,规定自己每日早晨读英语两小时,学习时,关上大门,门外悬挂一块牌子,上面写“冯玉样死了”,拒绝外人进入。

学习完毕,门上字牌则换成“冯玉祥活了”。

冯玉祥对不遵守时间的人深恶痛绝。

汪精卫经常不遵守时间,一到开会不是缺席就是迟到。

冯玉样满腔怒气,编成一副对联给他送了过去: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

根本就不知道民间疾苦,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哪把革命精神放在心上。

当年冯玉祥有个军事顾问叫乌斯马诺夫。

他对西北军的事特别感兴趣,经常常向冯玉样问这问那。

开始问一些西北军的一般情况,渐渐涉及更多的问题。

一天乌斯马诺夫又向冯玉样问一些事,冯玉样很不高兴,说:“先生,你知道在我们中国,‘顾问’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吗?”乌斯马诺夫摇了摇头:“不知道。

”冯玉祥回答他说:“顾者着也,问者问话也。

顾问者,就是当我看着你,有话要你回答的时候,你答复就是了。

”抗战时期,冯玉祥在重庆市郊的歌乐山居住,这大多数是高级军政长官的住宅。

在此地由于普通老百姓没有胆量担任保长,冯玉样遂自荐当了保长。

因他对人很热心,服务又周到,受到居民的好评。

有一天,某部队一连士兵进驻该地,连长找保长要借用民房、桌椅用具,因为对用具不满意而横加指责。

冯玉样身穿蓝粗布褂子,一块白布缠在头上,这是标准四川农民的装束,他见连长正在那发泄怒火,便弯腰深深一鞠躬,说:“大人,你们辛苦了!今天我们这住了许多当官的,有些事情的确不好办,多需担待。

”连长一听,大怒道:“你敢教训我!你这个保长还想不想当!”冯玉样微笑着说:“不敢,我以前也当过兵,我们都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维持自己的生活,从来不轻易打扰老百姓。

”连长问:“你还干过什么?”“排长、连长也干过,营长、团长也干过。

冯玉祥的故事

冯玉祥的故事

冯玉祥的故事冯玉祥,字翔宇,河北省武安县人。

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佩的故事。

冯玉祥年轻时立志投身军旅,他曾在北洋军阀部队中服役,后来又加入了辛亥革命,参与推翻清朝统治。

在北洋政府时期,他曾因为反对袁世凯的复辟而被捕入狱,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投身革命活动,积极参与各种反对军阀统治的斗争。

1920年代,冯玉祥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的重要将领之一,他先后参与了护法运动和北伐战争,为推翻北洋军阀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领部队攻克了许多城市,最终协助孙中山推翻了北洋政府,建立了国民政府。

冯玉祥因此成为了国民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被誉为“护法将军”。

然而,冯玉祥并没有停止他的革命步伐。

他对国民党内的腐败和对外国势力的妥协感到不满,开始与国民党内的保守势力对抗。

他先后在北京政变和福州政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试图改变国民党内的现状。

但是,他的这些举动最终导致了与蒋介石的冲突,最终被迫离开了国民党。

在国民党内部的斗争失败后,冯玉祥并没有放弃,他继续投身于抗日斗争。

他成立了华北政府,积极组织抗日力量,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抗战。

他在华北地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冯玉祥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

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佩的故事。

历史人物灭佛之苦报

历史人物灭佛之苦报

历史人物灭佛之苦报冯玉祥冯玉祥是中华民国史上的划时代人物之一。

他信仰基督教,人称基督将军。

1927年前后,他主持河南省政,灭除佛教,驱逐僧侣,将千年古刹大相国寺改为民众游乐场所。

使河南佛教元气大伤。

1945年从苏联考察回国时,轮船失火被活活烧死。

冯玉祥的下场,就是生身陷入烈火地狱。

印证佛经所言不谬,绝非恐吓之词。

彼虽信奉神教,终不能免其破佛之罪。

因神教所明了的因果乃世间因果,所行之善为世间小善,不能抵偿破佛之大罪大恶。

恳请神教信徒,各遵己道,各安己信。

信仰不同,相互尊重。

井河不犯,各行其是可也。

切莫随意轻造谤佛之业,自启事端,自遗其祸。

否则神虽有灵,亦弗佑也。

吴庭艳1975年以前,越南还分为社会主义的北越和资本主义的南越两个国家。

南越曾出了一位总统名叫吴庭艳。

这位吴总统是天主教徒,他上台后大力扶持天主教势力,一时政府几乎为天主教所把持。

同时他还竭力对传统的佛教进行压制和摧残。

然而天主教在越南民族中,究系一种西洋外来宗教,其信徒人数及影响力都很微弱。

吴总统如此不顾国情现实,引起民众抗议不绝。

先后有六位高僧为护教而捐躯自焚。

第一位自焚的高僧名叫广德。

他神情从容,在烈火中端然坐化。

而吴总统对此无动于衷,其弟媳妇更是对着广德和尚的遗体大放厥词,讥为一堆烤肉。

美国对此极为不安,多次向吴政府传达信息,请吴政府善待其他宗教,吴政府置若罔闻。

最后结果,吴庭艳被暗杀。

南越政局更动荡不安。

吴庭艳破佛灭佛,使得南越民众大部分都投入北越怀抱,与政府展开游击战,连美国都陷入了越南战争泥沼,并最终导致南越灭亡。

塔利班阿富汗前政权塔利班,以一帮学生异军突起,夺取国家神器。

执政后,实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支持恐怖势力。

被国际社会所孤立排斥。

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为此迁怒于佛教,竟下令将具有一千五百年以上历史的巴米扬大佛摧毁(此佛像在唐朝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中有详细介绍)。

虽经国际社会多方求情,全然无效。

2001年3月,塔利班灭佛,当年9月,即被美国出兵推翻。

戈将军冯玉祥简介 冯玉祥生平故事介绍

戈将军冯玉祥简介 冯玉祥生平故事介绍

[键入文字]
戈将军冯玉祥简介冯玉祥生平故事介绍
冯玉祥(1882—1948 年)生平读书十分用功。

他当士兵时,一有空就读书,有时竟彻夜不眠。

晚上读书,为了不影响他人睡觉,就找来个大木箱,开个口子,把头伸进去,借微弱的灯光看书。

冯玉祥担任旅长时,驻军湖南常德,规定每日早晨读英语2 小时。

学习时,关上大门,门外悬一块牌子,上面写“冯玉祥死了”,拒绝外人进入。

学习完毕,门上字牌则
换成“冯玉祥活了”。

冯玉祥对不遵守时间的人深恶痛绝。

1927 年,因为汪精卫不守会议时间,开会经常缺席、迟到,冯玉祥一怒之下,编成一副对联送给了他: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当年冯玉祥有个军事顾问叫乌斯马诺夫。

他特别喜欢打听西北军的事情,还常常缠着冯玉祥问这问那。

开始问一些西北军的一般情况,渐渐涉及行政的人事安排。

戈将军冯玉祥简介冯玉祥生平故事介绍
这天乌斯马诺夫又向冯玉祥问一些事,冯玉祥不悦地说:“顾问先生,你知道在我们中国,‘顾问’两个字当什么讲吗?”
乌斯马诺夫摇了摇头:“不知道。


冯玉祥告诉他说:“顾者看也,问者问话也。

顾问者,就是当我看着你,有话问你的时候,你答复就是了。


抗战时期,冯玉祥居住在重庆市郊的歌乐山,当地多为高级军政长官的住宅,普通老百姓不敢担任保长,冯玉祥遂自荐当了保长。

他热心服务,颇得居民好评。

有一天,某部队一连士兵进驻该地,连长来找保长办官差,借用民房,借桌椅用具,因不满意而横加指责。

1。

冯玉祥

冯玉祥

冯玉祥(1882—1948)是很有个性的传奇军人,他不是洛阳人,但他在洛阳破除迷信、怒砸神像、禁烟禁毒、命令放小脚、枪毙洛阳县县长的故事,至今还让“老洛阳”津津乐道。

洛阳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位重要,早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8月,吴佩孚就把河南省公署由开封迁到了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

民国十六年(1927年)5月,冯玉祥担任河南省主席,坐镇洛阳,大刀阔斧破迷信、砸神像、打土匪,建学校、改地名,变革剧烈,攻势凌厉。

据今天尚健在的老城翁妪回忆,他们的母亲辈当中,就有被冯玉祥放了脚的。

但这个冯将军太厉害,太不讲情面,成立了“查脚队”,由地方差役带路,大兵跟随,挨家挨户,检查登记。

凡是在规定时限内没有放脚的,就会受到严厉处罚。

当时抓“反面典型”的办法是:把不愿放脚的妇女的裹脚布收缴,哗啦啦伸展开来,挑起来游街示众。

这一招使裹脚妇女非常害怕,因为妇女自缠足以来,那双脚早已不是双脚,早已被畸形文化视为与性有关,拿今天的话说,这等于当众走光,被示众者十分羞惭惊骇,于是全城闻风而动,妇女纷纷放脚。

接着是破迷信、砸神像。

当时洛阳城内庙宇众多,冯玉祥发出“破除迷信、捣毁庙宇和寺院”命令,一时间军警满街,四处寻找庙宇。

河南府城隍庙,大门在老城西大街上,规模宏大,占地120亩,很快被发现了——洛阳有城隍出巡旧俗,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善男信女张黄罗伞将城隍爷木雕像抬出,鸣锣开道,仪仗威严。

出巡队伍浩浩荡荡,走遍四关四隅,最后再将城隍爷塑像送入庙内。

这种民俗意义上的游行示威,哪里经得起政治意义上的一场飓风?当威严的城隍爷遇上冯玉祥这位衣着朴素的军人时,其神威瞬间便被打破了。

军士们将十殿阎君、十县城隍及因果报应故事泥塑等,尽皆打毁。

从1927年到1930年,冯玉祥在洛阳举办民众教育馆,聘请教师开启民智,荡涤民众头脑中的陈旧观念。

同时修筑体育场,倡导锻炼体质。

又开办贫民小学(后改为私立复旦中学),禁烟禁毒,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破旧立新运动。

幼儿园大班情系爱国故事书

幼儿园大班情系爱国故事书

幼儿园大班情系爱国故事书一、《冯玉祥抵制日货》1918年,冯玉祥在湖南省常德出任镇守使,这个时期,全国人民正掀起抵制日货的高潮,常德的大街上有一家日本商人经营的日货商店。

一些进步学生在店门口发表演讲,劝群众拒买日货。

日本商人对此恨之入骨,把这件事告诉了常德日本留民会会长高桥新二。

高桥新二来到冯玉祥官邸,要求冯玉祥用军队对那家日本商店进行保护,以阻止学生在商店门前集会。

冯玉祥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一队荷槍实弹的士兵守住了商店门口,几个正偷偷购买日货的人吓得赶快跑了。

打这以后,士兵轮流整日整夜地站岗,一些本来想买日货的人也不敢再登这家商店的门了。

日本商店的生意越来越萧条。

高桥新二再次登上冯玉祥的官邸,要求撤回军队。

冯玉祥说:“高桥先生,你也算是个中国通了。

你不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吗?‘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既然高桥先生提出派军队保护贵国商店,就应该保护到底。

我们的民族最恨不讲信用出尔反尔的人。

高桥先生,你说对吗?”高桥新二无话可说。

从此那家商店无法经营下去,终于倒闭了。

冯玉祥将军将计就计,将日本商店“保护到底”,当对方提出要撤回军队时,将军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之言,让对方找不出反驳理由来。

二、《毛岸英》在朝鲜北部平安南道桧仓郡,有一座中国人民志愿军陵园。

那里的松柏挺拔苍劲,郁郁葱葱。

在松柏的环抱中长眠着一百多个志愿军英灵。

陵园里,有一座圆形坟墓,墓前立着一块三尺高的花岗岩石碑,正面镌刻着七个大字:“毛岸英烈士之墓”。

墓碑的背面,刻有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撰写的碑文:“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

1950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

”1950年,朝鲜半岛的战火燃烧到鸭绿江鸭绿江在我国东北部,是中朝两国界河。

边。

为了支援朝鲜人民,为了保卫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毛岸英毅然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列,跟随彭德怀司令员来到朝鲜战场,在志愿军总部工作。

关于冯玉祥买肉敬父的名人故事

关于冯玉祥买肉敬父的名人故事

关于冯玉祥买肉敬父的名人故事范文一:冯玉祥买肉敬父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名人都以其特殊的行为举止成为众人固定的故事。

其中,冯玉祥买肉敬父的事迹备受人们推崇。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启示,也让我认识到人类情感的深度与广度。

冯玉祥是什么人?他是中国早期的爱国天使,也是国共两党的优秀将领之一。

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战争中,而且体现在他的生活中。

有一天,冯玉祥买了一只公鸡和猪肉去看望他的父亲。

他抛下一切工作和军务,只想尽快回家看望他的父亲。

当他的父亲看到儿子给他买的猪肉和鸡肉时,他担心儿子会买不起这么多贵的东西,于是问他是否耗费了太多的钱。

冯玉祥回答说,他并没有多花费任何钱。

饭菜是工厂送的,猪肉和鸡肉是他用自己的工资买的。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它所传达的思想是不可否认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家庭,孝顺长辈是最基本的人性之一。

如果我们能学习冯玉祥,那么我们也应该把家庭的幸福看作一种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不要只注重个人的成就和荣誉,还要为我们的家庭和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在写作中,关键词:冯玉祥、买肉敬父、爱国、家庭幸福、最基本的人性。

整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由名人故事所启示出的一些思考,以及对我们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故事中所传达的思想的建议。

范文二:冯玉祥买肉敬父,践行孝道一部奠定冯玉祥伟大人物地位的故事,因他跑腿买肉送给父亲而流传至今,同时成为家庭教育中常引用的故事。

这一故事中有几个值得我们借鉴的点:孝道的传承和践行,父爱的传递,家庭观的传递。

冯玉祥是一个名将,在国共内战中,他是中国空军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地面部队的领袖。

同时,他也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在这个故事中,他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孝道之爱和家庭幸福之感。

人们认为,如果一个人没能成为好孩子,那么他可能就不是一个好人。

所以,冯玉祥想通过他的行为证明自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将父亲当作内心最深处的挚爱。

在冯玉祥的思想中,一个人当先考虑的应该是对自己身边亲人的爱。

在这个故事中,冯玉祥的父亲也给我们一个启示:父爱是无比伟大的,是一种上古的传统爱情。

(崇尚品德的故事)孝敬父母的故事_冯玉祥买肉孝父

(崇尚品德的故事)孝敬父母的故事_冯玉祥买肉孝父

冯玉祥将军不仅是个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

旧社会当兵是个苦差事,当兵的经常发不上军饷,逢五排十还要打靶。

每到打靶的日子,父亲念其年幼身弱,总想方设法给儿子凑几个小钱,让他买个烧饼充饥。

可懂事的小玉祥看到家里日子艰难,父亲又伤了腿,正需补补身子。

但如果不要这钱,父亲会生气。

于是他就把父亲给的钱一个不花,攒了起来,过些天再把自己平时省下的一点饷钱凑在一起,到肉店买了二斤猪肉,请假回家给父亲烧了锅焖猪肉。

父亲见后顿时生疑,便质问这肉的来历。

冯玉祥深知父亲的严厉,只好如实道来。

老父亲听后一把拉过懂事的孩子,一句话也说不出,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

自古以来,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不胜枚举。

当今许多有高尚情操的青少年,也是孝敬父母、孝敬长辈的好楷模。

这种把孝心献给长辈,把爱心送给别人的好人好事,汇成了一首首人间完美温馨的爱的乐章,奏出了时代的强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树将军”冯玉祥
和张宗昌一样喜欢舞文弄墨的军阀,其实大有人在。

被人称为“植树将军”的冯玉祥,每在一个地方驻扎,都要抽时间植树;冯玉祥对树木十分爱护,即便在打仗的时候,他也告诫士兵们不许破坏树木。

他在徐州时号召官兵种树,一时诗兴大发,写了一首护林诗: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

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冯玉祥写诗倒不像张宗昌是三分钟热度,他一生写了一千四百多首诗,产量颇高。

他的诗多是白话,他自谦说:“我的诗粗而且俗,不敢和雅人们的雅诗相提并论。


冯玉祥读书十分用功。

他当小兵时就抓住一切机会读书,有时甚至彻夜不眠。

有时候为了晚上读书不影响别人睡觉,他就找个大木箱开个口子把头伸进去,借着那些微弱的灯光读书。

后来他当了旅长,军务繁忙,但每天早晨还是要读两个小时英语。

为了避免别人来打扰,他就在门口挂块牌子:冯玉祥死了。

等到学习完了,再换块牌子:冯玉祥活了。

冯玉祥虽然读书很勤,但是却没有半点读书人的斯文样。

他领军的方式全是封建家长做派,对他的下属动辄打骂罚跪,丝毫不留情面。

但冯玉祥碰到吴佩孚这个真秀才,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有一次河南旱灾严重,冯玉祥找吴佩孚商量解决的办法。

吴佩孚听后拿出六个铜钱卜卦,卜完卦之后对冯玉祥说:“你不用着急,明天就会下雨,干旱就可以解决了。

”冯玉祥问他:“那明天到底是几点钟下雨?”吴佩孚很肯定地说:“下午两点多。

”冯玉祥听他说得言之凿凿,又敬佩他是有学问的,就信了他。

结果第二天到了下午三点多钟,半滴雨都没看见。

冯玉祥怒气冲冲地跑去质问吴佩孚:“你不是说今天下午两点多下雨,到现在怎么半滴雨都没见到?”吴佩孚不慌不忙地说:“谁说没雨,现在不正在下吗?只是你没看见而已!”冯玉祥莫名其妙,问:“请问雨在哪里?”吴佩孚说:“在西北方的莫斯科。

”冯玉祥闻言欲哭无泪,又不好跟吴佩孚发作,只好作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