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诗词
革命烈士留下的经典诗词

革命烈士留下的经典诗词张剑珍《就义诗》人人喊伢(我)共产嫲,死都唔(不)嫁张九华!红白总要分胜负,白花谢了开红花!张剑珍:女,广东五华双华乡人。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宣传员,后被敌人杀害。
上面这首诗就是她就义时唱的山歌。
黄励《工人苦》北风呼呼声怒嚎,手提饭篮往外跑,望一望工厂未到,哎哟,哎哟!望一望工厂未到。
马路跑过两三条,两只脚腿都酸了,去迟了厂门关了,哎哟,哎哟!今天工钱罚掉了。
黄励(1905-1933):湖南益阳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由于叛徒告密被捕,于7月5日在南京雨花台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吉鸿昌《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1895-1934):河南扶沟人,1932年入党。
1933年任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二军军长。
1934年11月在天津被捕,英勇就义。
黄治峰《诗一首》男儿立志出乡关,报答国家那肯还,埋骨岂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
黄治峰(1891-1934):广西奉议县(今田阳县)人。
壮族。
1928年.. 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右江赤卫军总指挥、红十军二十师副师长和军部参谋处长职务。
1934年调离中央苏区,返回右江坚持斗争,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刘伯坚《带镣行》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拚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1935年3月11日由大庚县狱中带脚镣经大街移囚绥署候审室。
刘伯坚(1901-1935):四川平昌人。
曾在法国和比利时勤工俭学。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赴苏联学习。
1926年回国,党派他出任西北军冯玉祥部总政治部主任。
1927年后又去苏联军政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在中央苏区工作,曾当选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
1931年任红军第五军团政治部主任。
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担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冯玉祥诗词

五口之家冲决堤坝,淹没田亩。
千里百里,不见房屋。
人畜飘流,难寻尸骨。
有幸生者,无有归宿。
请看此家,人口共五。
三个孩子,一夫一妇。
面皆菜色,衣都破补。
一犬一鸡,瘠背瘦肚。
一篮一蓆,一只水壶。
除此而外,别无长物。
逃得性命,走投无路。
瞪目无言,惟有啼哭。
此景此情,伤心惨目。
省府救灾,用心甚苦。
根本方策,筹划宜速。
河道深浚,堤坝坚筑。
全国财力,方能制服。
努力于此,大众幸福。
注释:(1)幸生:幸存(2)方策:方法政策。
(3)浚:疏通,挖深。
疏~、~河、~泥船。
这首诗描写的是黄河决堤后,洪水泛滥,淹没村庄。
受灾百姓的穷苦生活以及救灾防灾的措施。
冯将军写这首诗是对当时黄河泛滥后老百姓悲惨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这些贫苦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治理黄河的愿望。
1、背诵这首诗歌。
2、在搜集解放前黄河对人民群众造成危害的资料。
零货担卖货郎,坐马扎,一副担子搁地下,零货杂件装满匣。
缠足妇,来买货,洋货倒比土货多,针线亦多出外国。
穷小贩,生活苦,贩货谁管洋与土,金钱外流须补救。
要补救,不宜缓,发达交通快生产,多设国货陈列馆。
增关税,防走私,万众一心齐抵制,国货自有抬头日。
注释:(1)搁:放置。
(2)匣:收藏东西的器具,通常指小型的,盖可以开合。
(3)关税:进出口商品在进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
(4)走私:不遵守国家法令,运输或携带货物、金银、货币以及其他违禁品进出国境的行为。
这首诗描写的是卖货的小商贩卖杂货的情景,小小的货担上摆满了进口货物,就连针线这样的小东西都是外国货,虽然穷小贩为了生计不在乎货物来自哪里,但是这样却间接导致了中国财富的外流。
诗的最后还列举了让国货“抬头”的办法。
反映了冯玉祥将军振兴民族工业的愿望。
1、背诵这首诗歌。
2、了解解放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元宝铺元宝铺,元宝铺,三间门面近盘路。
满墙挂着骗钱货,香客都是好主顾。
三三两两过不完,此时走来一老妇。
扶着拐杖提着篮,弯腰驼背不成步,店主看见心欢喜,忙问元宝要几副。
现代关于植树节的诗句

现代关于植树节的诗句篇一:有关植树的诗词有关植树的诗词★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
——白居易★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
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
——白居易★大地回春,植树造林,植树诗话,启迪后人,植树爱树,绿化家园。
——李华★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左宗棠★东风二月苏堤路,树树桃花间柳花。
——苏东坡★奉乞桃树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杜甫★更作世间儿女态,乱栽花竹养风烟。
——王安石★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倚杖柴门口,墟里上孤烟。
复直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
栽松遍后院,种柳荫前墀。
——白居易★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里,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
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冯玉祥★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
——张谓★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渐作惠化传。
——柳宗元★楼东一株树,枝叶拂青烟。
桃树我所栽,别来向三年。
——李白★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陶渊明★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苏东坡★生态平衡说,当今大课题。
林稠花有信,土固水无泥。
四野千山绿,周天万类齐。
全民勤垦植,伊甸乐园兮。
——《植树节遐思》篇二:关于植树的古诗关于植树的古诗中国古代文人也大力提倡种植树木,大多有着博大的情怀,既关心江山社稷,又关注民生疾苦,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能为人们接受和传诵。
他们不仅追求文化素养,更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中植树便是重要一项。
李白诗歌以豪放见长,其中描写壮丽山河、朋友真情之中自有豪情万丈,但他也有细腻的情思。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从中可以看出,李白也曾经种过树,虽然只是一棵桃树,并且自栽种以后就没有去浇水治虫服侍它,但是李白心中还是记挂这棵树的。
关于信的古诗词 关于信的古诗词一句话

关于信的古诗词关于信的古诗词一句话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信的古诗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关于信的古诗词一句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关于信字的古诗句关于信字的古诗句1.带有"信"字的古诗词,古文~~1.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商鞅》2.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白居易《琵琶行》3.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王昌龄《答武陵太守》4.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范成大《初归石湖》5.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雷震《村晚》6.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渔家傲》2.关于书信的诗句落花时纳兰容若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虞美人纳兰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
李白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李白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李璟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
李白书无鸿雁如何寄,肠断催归作麽回。
向子諲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晏几道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
柳永别来凭谁诉,空寄香笺,拟问前欢甚时更。
欧阳修香笺小字寄行云。
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
晁补之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
董必武诗词39首

董必武诗词39首挽左权同志 1942年7月左君真卓荦,弱冠已从戎。
大略观孙子,精微究客翁。
长征尝险阻,抗日显英雄。
讵忆偏城阨,横尸马革中。
贺冯焕章先生六十寿 1942年上将勋名日月高,时危草野起英豪。
龙争虎斗风云会,豕突狼奔海宇骚。
力赞中枢抗强寇,性耽佳句弄柔毫。
吟诗寿世原余事,语妙并州快翦刀。
注:冯玉祥,字焕章。
代毛泽东同志挽戴安澜将军殉国 1942年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今誉东瓜著,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捐命,壮志也无违。
吊张荩忱将军 1943年5月此为去年将军殉国三周年纪念而作,今岁中原战役倭势尚张,国军竟莫能抗,感时抚事,辄令人想念将军于不置也。
汉水东流逝不还,将军忠勇震瀛寰。
裹尸马革南瓜店,三载平芜血尚斑。
男儿抗日死沙场,青史垂名姓字香。
中原倘有英灵护,岂让倭奴乱逞狂。
注:张荩忱即张自忠。
忆友叶挺 1944年夕阳景好近黄昏,苦忆江南一叶冤。
敌后几经殊死战,四年囚系未离樊。
东江人物够相思,志在春秋不可移。
希魔将继墨魔仆,蛟龙岂复困天池。
挽彭雪枫同志 1945年2月早列红军著令名,更于抗日展功勤。
苍头特起竹沟鹘,碧眼同看蚌埠云。
拟合盟邦摧丑虏,不图中道丧元勋。
沙场战死君何恨,淮北哀声处处闻。
赠纽约华侨衣联会陈金坚先生 1945年6月天与机缘到美洲,逢君忽忆廿年游。
中兴名论三篇策,高卧豪情百尺楼。
志士不辞污马革,群儿争取烂羊头。
人间何地无渣滓,次第清除始自由。
原注“逢君忽忆廿年游”:一九二五年识君于广州。
编者注:陈金坚先生:时为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顾问、纽约华人社团联合总会创会人之一、纽约《侨报》副董事长。
陈金坚先生长期担任衣联会书记、常委、主任委员等职务,参与衣联会创办的《美洲华侨日报》笔政,在抗日统一战线中,“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随着蒋介石坚持分裂而出现的内乱危机,陈金坚先生为领导人之一的衣联会,鲜明地表露了支持中共为首的进步力量的立场。
西陵峡三游洞摩崖石刻三游洞古诗词

段思德万方多难我重来摩崖联刻一洞凌虚佛自在,万方多难我重来庚戍季春,时严亲知重庆府事,权嘉定,邀假之省部令,兼查省鹺政,道经斯洞,游览骋怀。
乙卯腊,奉差检阅水警,时大雪至此,三宿焉。
今戊午以糖税差此,冬月又随王树功师长,孙保滋道伊诸同人来游。
先后三登,恰与洞名数印,串成联语,勒诸悬崖,以证异日云。
民国七年冬禾川段世德。
一洞凌虚佛自在:三游洞神秘幽静,有佛家“太虚”之境界,游览至此,心中有放下红尘杂念的想法,身心自由自在,让人轻松畅怀;万方多难我重来:在这个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山河破碎的时代,我又重游三游洞,面对这滚滚长江东逝水,怀想历史风云变幻,不禁忧心忡忡,感慨万千。
冯玉祥将军抗战摩崖题刻是谁杀了我们同胞的父母和兄弟民国二十八年四月冯玉祥登临三游洞名胜佳境,峡谷幽深楚云飞,江流滚滚东逝水,遥想在80年前,抗战八年,战火硝烟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面对这峡江奇观,冯将军想到民族危机,国家危难,不禁激愤填膺,在三游洞石壁上刻写了这段对揭露日寇暴行,誓死抗争到底的抗战最强音!如今祖国强盛,但先辈们的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需要我们一代代的传承!黄大临、弟庭坚同辛紘、子大方,绍圣二年三月辛亥来游。
公弟长兄黄大临,弟黄庭坚,和友人辛紘及儿子辛大方,在绍圣二年三月辛亥时刻到此地游历。
兄黄大临和弟黄庭坚在三游洞题字以作纪念。
黄庭坚对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十分欣赏,两个人虽然时代不同,但游玩三游洞的时候,白居易因犯君直谏遭贬,黄庭坚因修《神宗实录》造诬蔑贬官,其年龄相仿、境遇相似、心灵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黄庭坚爱三游洞山水之秀美,亦爱白居易君子之美,情之依依,屡游不厌,他与兄黄大临以及好友辛紘三人相伴游览三游洞,可称得上继“前三游”、“后三游”之后的“续三游”。
关于打油诗:植树诗

《植树诗》原⽂
⽼冯住徐州,
⼤树绿油油;
谁砍我的树,
我砍谁的头。
《植树诗》鉴赏
这是近代爱国将领冯⽟祥率部驻防徐州时写过的⼀⾸植树诗,读后我们不仅会发出会⼼的微笑,更对冯先⽣关⼼民⽣、发展农林⽣产的良苦⽤⼼,顿⽣敬仰之情。
有“基督将军”之称的冯⽟祥先⽣的诗,被时⼈称作“丘⼋体”,这⾸植树打油诗也保持了其“丘⼋体”的惯有风格,令⼈莞尔。
《植树诗》作者简介
冯⽟祥(1882.11.6—1948.9.1),民国时期军阀、军事家、爱国将领、民主⼈⼠;原名冯基善,字焕章,原籍安徽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夏阁镇⽵柯村)⼈,寄籍河北保定;国民⾰命军陆军⼀级上将,蒋介⽯之结拜兄弟。
悼念屈原诗词50首

01 观《屈原》剧二首〔现代〕黄炎培(一)不知皮里几阳秋,偶起湘累问国仇。
一例伤心千古事,筌茅那许别薰莸。
(二)阳春自昔寡知音,降格曾羞下里吟。
别有精神难写处,今人面目古人心。
02 贺诗人节〔现代〕于右任端午多遗事,民间记颂牢。
只因思屈子,不独爱离骚。
志以修能洁,歌尤想象高。
皇天酬大节,即此起神皋。
民族诗人节,诗人更不忘。
乃知崇纪念,用以凛危亡。
宗国千年痛,幽兰万古香。
于今期作者,无畏吐光芒。
03 无题〔现代〕鲁迅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
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
04无题〔现代〕鲁迅一枝清采妥湘灵,九畹贞风慰独醒。
无奈终输萧艾密,却成迁客播芳馨。
05 过秭归城〔现代〕冯玉祥秭归城,有大名,贤姊贤弟真可敬。
义气昭炳永不朽,千古万年受人崇。
我们正在打日本,要学他们义和忠。
要拼命,要牺牲,永与他们齐姓名。
06 端午述旧——致何叔衡〔现代〕谢觉哉怀沙屈子千秋烈,焚券田文一世豪。
十二年前生死别,临行珍赠小钢刀。
07 观《屈原》剧赋二绝句〔现代〕董必武(一)诗人独自有千秋,嫉恶平生恍若仇。
雅正分明具形象,如山观者判薰莸。
(二)婵娟窈窕一知音,不负先生泽畔吟。
毕竟斯人难创造,台前笔下共关心。
08 步黄炎培原韵颂《屈原》〔现代〕林伯渠(一)微言一字寓春秋,大义凛然九世仇。
粉墨登场缘底事,万事同慨杂薰莸。
(二)衡湘山水有清音,如火诗情独自吟。
千古汨罗遗恨在,道心终是胜人心。
09 观史剧《屈原》〔现代〕柳亚子怀沙孤愤郁难平,千载惟留屈子名。
猛忆嘉陵江上客,一篇珍重慰幽情。
10 南天动乱,适将去国,忆天问军中〔现代〕李大钊班生此去意何云?破碎神州日已曛。
去国徒增屈子恨,靖氛空说岳家军。
风尘河北音书断,戎马江南羽檄纷。
无限伤心劫后话,连天烽火独思君。
11 过西陵峡〔现代〕郭沫若秭归胜迹溯源长,峡到西陵气混茫。
屈子衣冠犹有冢,明妃脂粉尚流香。
兵书宝剑存形似,马肺牛肝说寇狂。
三斗坪前今日过,他年水坝起高墙。
12 屈原〔现代〕郭沫若宁赴江流终不悔,卒成雄鬼亦堪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口之家
黄河大水,汹湧如瀑。
冲决堤坝,淹没田亩。
千里百里,不见房屋。
人畜飘流,难寻尸骨。
有幸生者,无有归宿。
请看此家,人口共五。
三个孩子,一夫一妇。
面皆菜色,衣都破补。
一犬一鸡,瘠背瘦肚。
一篮一蓆,一只水壶。
除此而外,别无长物。
逃得性命,走投无路。
瞪目无言,惟有啼哭。
此景此情,伤心惨目。
省府救灾,用心甚苦。
根本方策,筹划宜速。
河道深浚,堤坝坚筑。
全国财力,方能制服。
努力于此,大众幸福。
注释:(1)幸生:幸存
(2)方策:方法政策。
(3)浚: 疏通,挖深。
疏~、~河、~泥船。
这首诗描写的是黄河决堤后,洪水泛滥,淹没村庄。
受灾百姓的
穷苦生活以及救灾防灾的措施。
冯将军写这首诗是对当时黄河泛滥后老百姓悲惨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这些贫苦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治理黄河的愿望。
1、背诵这首诗歌。
2、在搜集解放前黄河对人民群众造成危害的资料。
零货担
卖货郎,坐马扎,一副担子搁地下,零货杂件装满匣。
缠足妇,来买货,洋货倒比土货多,针线亦多出外国。
穷小贩,生活苦,贩货谁管洋与土,金钱外流须补救。
要补救,不宜缓,发达交通快生产,多设国货陈列馆。
增关税,防走私,万众一心齐抵制,国货自有抬头日。
注释:(1)搁:放置。
(2)匣: 收藏东西的器具,通常指小型的,盖可以开合。
(3)关税:进出口商品在进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
(4)走私:不遵守国家法令,运输或携带货物、金银、货币以及其他违禁品进出国境的行为。
这首诗描写的是卖货的小商贩卖杂货的情景,小小的货担上摆满了进口货物,就连针线这样的小东西都是外国货,虽然穷小贩为了生计不在乎货物来自哪里,但是这样却间接导致了中国财富的外流。
诗
的最后还列举了让国货“抬头”的办法。
反映了冯玉祥将军振兴民族工业的愿望。
1、背诵这首诗歌。
2、了解解放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元宝铺
元宝铺,元宝铺,三间门面近盘路。
满墙挂着骗钱货,香客都是好主顾。
三三两两过不完,此时走来一老妇。
扶着拐杖提着篮,弯腰驼背不成步,
店主看见心欢喜,忙问元宝要几副。
小的一毛买三只,大的一只两毛五。
掏出辛苦血汗钱,价钱一一照数付。
求财祈寿到庙中,一齐烧给长生库。
世间哪里有神灵,哪有神灵收贿赂。
金钱物力两浪费,人民都被迷信误。
注释:(1)元宝:这里指用金色或银色的纸糊制的元宝形
的冥钱。
旧时迷信用品。
(2)香客: 去名山寺院烧香参拜的人。
(3)主顾: 顾客,购买商品的人。
(4)长生库:原指宋代寺院开设的典当库,这里指焚烧纸香的地方。
一次,冯玉祥与普照寺住持义澄一起,到大雄宝殿观察香火。
此时适逢泰山周围大旱,到处地皮干裂,庄稼枯死,河水断流,山民们连喝水都很困难。
他俩来到殿前,见几百名衣衫褴褛的山民正在这里拜神求雨。
冯玉祥见此情景,感到心情很沉重,忍不住提高嗓门说:“各位父老乡亲,我有几句话不知该不该讲?”人们见讲话人跟义澄在一起,便把他当成是新来的和尚,随口答道:“讲吧,听听你这新来的和尚有什么办法帮俺解除厄难?”冯玉祥大声说:“这大雄宝殿的菩萨像是生铁、黄铜铸造的,它一无生命,二无灵魂,帮不了你们什么忙,拜它们丝毫无用。
我们贫苦百姓本来就缺吃少穿,为什么要把辛辛苦苦挣来的一点血汗钱用在菩萨身上?人生了病,就赶快去请医生;要防水灾,就赶快去疏通河道;天旱了,大家就齐心协力,打井、开渠,兴修水利。
佛心虽慈善,但不能为我们谋福利。
要想改善生活,还得靠我们自己,加紧去生产。
”一席话,说得大家点头称是,纷纷离去。
冯玉祥将军在泰山写了不少通俗晓畅、扶正祛邪的「丘八诗」,《元宝铺》就是其中一首。
诗写得生动形象,道理浅显明白,极富说服力,对人们破除封建迷信,无疑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1、背诵这首诗歌。
2、说说封建迷信的危害。
测字摊
岱庙中,古柏下,天气冷,游人寡。
测字摊,倒有俩,会写信,懂相法。
既算命,又卜卦,那一位,桌上扒。
没生意,心急煞,这一边,好生涯。
老算先,把口誇,妇人坐,托下巴。
静着心,听说话,老百姓,知识差。
信命运,受欺诈,不识字,十之八。
看风水,批八字,害人深,早设法。
用科学,来教化,利人民,福国家。
破迷信,事最大,重实行,戒空话。
注释:(1)卜卦:算卦。
(2)煞: 很,极
(3)十之八: 十分之八。
这里指大多数。
这首诗描写的是岱庙里算卦先生为人测字算卦的情景。
解放前,由于缺乏科学知识,老百姓相信命运风水,被算命先生骗取钱财。
诗写得生动形象,道理浅显明白,极富说服力,对人们破除封建迷信,无疑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1、背诵这首诗歌。
2、说说封建迷信的危害。
秋收
今年不荒,谷子熟黄。
一家三口,收谷正忙。
打束成捆,手提肩抗。
小车搬运,费煞周章。
地只三亩,不够口粮。
一年到头,辛苦备尝。
生产落后,实可痛伤。
别人国家,集体农庄。
连阡累陌,此村那庄。
集中管理,共同担当。
科学耕种,生产大量。
机器收割,迅速优良。
秋收时节,跳舞歌唱。
欢天喜地,全国若狂。
农村繁荣,民富国强。
改我农桑,澈底是尚。
别国办法,最可效仿。
努力努力,迎头赶上。
注释:(1)周章:周折。
(2)连阡累陌:形容田多,连阡 : 1.田埂相连;田地
连片。
(3)澈底: 同"彻底"。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秋收时节,一家三口收割庄稼的情景,后半部分将外国集体农庄式的机械化农业生产与之进行对比,体现了冯玉祥将军对当时落后农业生产的忧虑,以及发展农业繁荣农村 “迎头赶上”和“民富国强”的愿望。
1、背诵这首诗歌。
2、了解体农庄式的机械化农业生产。
小学生的家
千古奇丐名老七,终身兴学恃行乞。
我住泰山思老训,开辟小学十数村。
学生家庭皆贫苦,子弟向来难读书。
且看此家破院中,母亲正在作女红。
婆婆持杖满面愁,多少苦恼在心头。
忽见小儿笑颜开,大呼哥姊放学回。
哥姊身上挂书袋,双双含笑走家来。
所习都是新知识,种种工艺尤切实。
到家讲把大家听,人信菩萨不信命。
全国贫民知多少,各地宜速设学校。
注释:(1)武训,山东堂邑县(现为山东冠县)人。
1838年12月5日出生于柳林镇武家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在家
族中排行第七,取名为“武七”,“训”是清政府嘉奖他行乞兴
学、“为天下后世训”而替他取的名字。
(2)恃:依赖,仗着:仗恃。
(3)女红:同"女功",旧谓妇女从事的纺织﹑刺绣﹑缝纫等。
冯玉祥因出身贫寒,自幼读书甚少,深感没有文化、缺乏知识的苦痛。
为贫苦百姓的子弟办学,是他的一大心愿,他非常钦佩武训
行乞办义学的精神。
1933年8月,冯玉祥第二次隐居泰山后,经过一番努力,在绵延30里的泰山郊区办起了15处武训小学,总校设在泰山南麓的小王庄。
学校由冯将军出资,免费供给贫苦百姓的子女上学,对个别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还给予“煎饼费”补助。
学校统一发给校服,笔墨纸张、课本教材也全部由学校负担。
教学内容以宣传抗日爱国为主,教育学生要自立、自爱、精忠报国。
为让学生获得谋生手段,冯玉祥将军根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建议,在学校实行“半工半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武训小学的大部分师生牢记冯玉祥将军的教诲,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斗争中。
1、背诵这首诗歌。
2、阅读武训“以乞丐身,30年艰辛忍辱,筹集巨资办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