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问题研究
我国IPO抑价问题研究

我国IPO抑价问题研究提要我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新股发行的抑价幅度不论是与新兴资本市场还是与成熟资本市场相比,抑价水平都是非常高的,严重干扰了中国股市的长期健康发展。
关键词:IPO;抑价;股票市场就目前而言,我国IPO抑价是世界上比较高的,因此研究IPO抑价问题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现实意义。
本文拟从我国股市自身特点出发,研究探讨一下关于我国IPO抑价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理论背景IPO(首次公开募股)指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有限责任公司IPO后会成为股份有限公司。
对应于一级市场,大部分公开发行股票由投资银行集团承销而进入市场,银行按照一定的折扣价从发行方购买到自己的账户,然后以约定的价格出售,公开发行的准备费用较高,私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部分规避此类费用。
这个现象在20世纪九十年代末的美国发起,当时美国正经历科网股泡沫。
创办人会以独立资本成立公司,并希望在牛市期间透过首次公开募股集资(IPO)。
由于投资者认为这些公司有机会成为微软第二,股价在他们上市的初期通常都会上扬。
不少创办人都在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
而受惠于认股权,雇员也赚取了可观的收入。
在美国,大部分透过首次公开募股集资的股票都会在纳斯达克市场内交易。
很多亚洲国家的公司都会透过类似的方法来筹措资金,以发展公司业务。
二、IPO抑价现状及原因(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IPO的研究中人们发现,IPO的价格与其二级市场的表现相去甚远。
一方面在短期中,IPO主要表现为抑价现象;另一方面对美国股票市场的研究表明,虽然短期有超额收益率,但长期来看,却收益不佳,还可能为负值。
在我国股票市场,同样存在着上面的问题。
已有研究表明,我国短期中IPO抑价现象更为严重,从长期看收益却又不甚理想。
在国外,Ibbotson和Jay曾对IPO抑价进行了比较散乱的综述,但没有分类。
事实上IPO主要涉及到以下四个主体:即发行者、监管机构、承销机构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
【推荐下载】研究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问题

[键入文字]
研究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问题
新股发行抑价现象,即IPO抑价,是指新股的发行价低于上市后首日交易的收盘价,投资者认购新股便能够获得超额报酬率的一种现象。
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研究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问题。
实践证明抑价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的股票市场,中国的新股抑价程度更是异常地高。
关于新股发行抑价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在过去几十年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占主流地位的是rock提出的赢者诅咒假设,还有Allen等提出的信号传递假说以及Welch所研究的从众跟风假说。
此外, 还有很多研究也提出了类似的假说以说明IPO低价的原因。
但是, 国外市场在IPO的定价机制、市场环境和投资者状况都与国内市场存在巨大的差异。
简单套用国外的分析结论不足以说明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问题。
①承销商故意抬高价格。
我国新股IPO一般都是采取包销的承销方式,承销商为了提高新股发行的成功率,降低新股承销的风险,会有意降低新股的发行价格。
而通过全额包销或余额包销的方式,各主承销商包销了大量余额,抬高股价,从中获得超额
1。
浅析我国IPO抑价的原因

3622018.12MEC 对策建议MODERNENTERPRISECULTURE一、引言IPO 是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的简称,意为一家企业或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
而著名的IPO 抑价(IPO underpricing)现象是指在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上市当日,该股票市场交易收盘价格远高于开盘价格。
也就是说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出现了巨额的价差,这个差价导致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存在较高的超额收益率,即股票的实际收益率远远高于预期的正常收益率。
根据国外经济学家的研究显示,IPO 抑价现象普遍存在于发达资本和新兴资本市场,但各国市场的IPO 抑价率不尽相同。
下表是华盛顿大学教授Jay Ritter 对于世界各国IPO 抑价率的最新研究结果,表1:世界各国IPO抑价率比较分析国家或地区时间间隔IPO 抑价率中国1990-2016145.4%香港1980-201315.8%俄罗斯1999-2013 3.3%台湾1980-201338.1%英国1959-201216.0%美国1960-201716.8%(数据来源:https:///ritter/ipo-data/)从表1中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发展较早的国家的IPO 抑价率普遍比新兴资本市场国家的IPO 抑价率低,美国在1960-2017年的平均IPO 抑价率为16.8%,英国在1959-2012年的平均抑价率为16.0%,而俄罗斯近十余年的平均IPO 抑价率甚至低至3.3%。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1990-2016年的平均IPO 抑价率为145.4%,抑价率幅度明显高出以英国、美国、俄罗斯为代表的资本国家的平均水平。
并且我国不同地区的抑价率也呈现出不同水平,香港、台湾地区的IPO 抑价率分别为15.8%和38.1%,较之大陆平均水平更接近于发达资本市场的IPO 抑价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异常的IPO 抑价现象已导致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引起了各界学者的关注与重视。
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的研究

市的5 0家 公司 为 样 本进 行 分析 。 P IO抑 价 程 度 采 用超 额 收 益 率
来衡量 。
( 主要 选取 以下 几 个 因 素进 行 分析 一)
1 净 资产 收 益 率 。 资产 收 益 率 是 I O定价 的一 个 重 要 考 法 人 股 和 公 众 股 。 国家 、 . 净 P 法人 控 股 比例 同 国家 或 法 人 对 上 市 公 虑 因素 。股 票 的 价 值 理 论 上 等 于 股 票 未 来 现 金 流 的 现 值 , 票 司 未 来 良好 经 营 业 绩 的信 心 成 正 比 。所 以非 流通 股 比 例 越 高 , 股
股抑 价 程 度 更 是 异 常地 高 。
【 关键 词】 I0 价 ; 国 A股 市 场 ; P抑 中 实证 分析
一
、
中 国 A股 市 场 近 三 年 上市 公 司 的 I0抑 价 研 究 P
司其 I0的中签率越低 。这就意味着对股票的需求较高 , P 转向
中签 率 也 应 与 I 0 价 程 度 成 反 比 。 P抑
…
经济曩囊
中国 A股 市 场 I O 抑 价 的研 究 P
丁 雨 李进 波
( 河北 经 贸 大学 研 究 生 学 院 , 北 石 家庄 0 06 ) 河 5 0 1
【 摘
要】 I0抑价 , p 是指新股在首次公 开发 行时定价较 低 , 在股 票首 日上 市交易时价格较 高, 资者认 购新 股能够获得超额 投
路 性 特 点 进 行 的有 目的 的改 造 创 新 。所 以一 句 话 : 始 创 新 是 原 自主 创 新 , 成 创 新 和 消化 吸收 再 创 新 也 是 自主创 新 。 集
五 、 论 结
浅析中国股市IPO抑价现象

浅析中国股市IPO抑价现象IPO抑价是指新股一级市场的发行价低于二级市场的上市价,表现为新股发行上市首日的收盘价明显高于发行价,上市首日能够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
IPO 抑价使得IPO的投资者获得了超过正常的股票收益率。
该现象一直都是金融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在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中,信息是完全公开的,股票的价格反映了其内在价值,而发行价格也是按市场的需求情况确定,新股上市的首日价格不应该显著高于发行价格。
然而,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表明,IPO抑价在各国普遍存在,但抑价程度和产生原因各不相同。
我国IPO 抑价现象较为严重,IPO高抑价的产生使得企业融资的金额大大减少,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使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和融资功能大大降低。
因此,对我国IPO 抑价现象进行研究,并找出影响我国IPO抑价的主要原因与相应对策,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股市IPO抑价原因在目前“全流通”的市场背景下,新股发行如此高的IPO抑价率与我国股市内部运行机制有一定联系,也反映出其中的一些问题所在。
综合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股发行价格的确定存在缺陷。
这一缺陷导致了新股定价的价格发现功能尚未完全发挥。
我国证券市场发育不成熟,IPO定价程序中主观因素影响的成分更大,定价确定的科学性、规范性较欧美国家相对成熟的市场要远为逊色,而定价方法的运用上更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使得我国的新股抑价程度是世界上较高的国家之一。
我国一直以来依照每股税后利润乘以发行市盈率的办法确定新股发行价格。
其中,对每股税后利润的计算是以总股本为基数的,但实际上只有社会公众股部分上市流通,这就导致股票上市后存在着巨大的盈利空间。
而在现有的累计投标询价发行制度下,机构投资者担负着价格发现的职能,但在机构询价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询价机制的价格发现功能。
2、二级市场过度投机与炒作之风盛行。
IPO价格取决于二级市场上的需求方,而非一级市场上的投资者。
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现象实证研究

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现象实证研究IPO抑价现象在中国股票市场十分突出。
笔者以我国2000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A股市场发行的247只新股为样本,采用计量经济学回归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
标签:A股市场IPO抑价实证研究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即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指股份公司委托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第一次公开在股票市场上向潜在的广大投资者发售股份,为项目募集权益资本。
所谓IPO抑价其实就是指IPO短期收益率偏高,或者说新股上市首日的收益率常常出现异常的偏高现象。
长期以来,我国的A股市场IPO一直存在严重的抑价现象,IPO抑价率基本上维持在100%以上。
对此,笔者进行了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设计及样本与数据采集1.假设条件为便于研究,先做如下假设:不考虑申购成本,包括申购资金被占用的机会成本和申购费用;也不考虑交易成本,包括佣金和印花税等。
2.发行抑价的衡量基于以上假设,计算公式为:其中:IR=上市首日收益率(发行抑价率)P1=上市首日收盘价P0=发行价I1=上海/ 深圳证券交易所在该股票上市首日的市场收盘指数I0=上海/ 深圳证券交易所在该股票发行日的市场收盘指数笔者也检验了将IR定义为((P1/ P0)-1)的情况,即不考虑相应的市场指数收益的情况,得到的是和本文的结论相似的结果。
3.样本情况本文以2000年至2007年深、沪两市A股市场的IPO案例为原始样本,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收集了共247个样本的发行规模、中签率、换手率、发行市盈率、前一财务年度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流通股持股比例、股票上市首日的市场收盘指数、股票发行日的市场收盘指数等基本情况。
其中大盘指数数据来自于Wind数据库,其余数据均来自于CSMAR数据库。
4.模型构建及变量选取笔者选取能够反映抑价程度的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可能影响抑价率的各个因素为解释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其中,IR为发行抑价率;RATIO1为前一财务年度公司净资产收益率;RATIO2为流通股持股比例;WINRATIO为中签率;TURNOVER为上市首日换手率;PE为首发市盈率。
中国IPO抑价的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IPO抑价的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IPO抑价的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摘要:IPO抑价是指新股发行价格低于首日上市的短期价格表现,已成为中国股市的一种常见现象。
本文从抑价的构成和影响因素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市场机制和经济因素,探讨了中国IPO抑价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研究发现,中国IPO抑价主要是受到市场机制、公司特征、市场情绪和监管因素的影响。
一、引言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抑价是新股发行价格低于首日上市的短期价格表现的现象,是长期以来被广泛研究的课题。
中国的股票市场虽然发展迅猛,但IPO抑价问题一直存在,对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研究IPO抑价的构成和影响因素对于理解中国股市的运行机制和提高市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IPO抑价的构成1. 发行定价机制中国IPO抑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发行定价机制的不完善。
传统发行定价采用的是确定发行价后,通过招股书认购的方式来确定发行量。
由于投资者对新股的认购量及需求存在不确定性,发行价格往往会低于合理的价位,导致抑价现象出现。
2. 潜在收益与风险之间的权衡投资者参与IPO的动机主要是追求高额投资收益。
然而,新股的潜在收益和风险往往难以预测,投资者普遍存在风险厌恶心理。
为了降低风险,投资者选择低价认购,导致了IPO抑价的出现。
3. 市场机制IPO抑价也与市场机制有关。
首先,交易好的新股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提高市场流动性。
其次,抑价策略可以减少发行公司和基金管理人的股权纠纷风险,使得两方更愿意合作。
三、IPO抑价的影响因素1. 公司特征公司特征是影响IPO抑价的重要因素。
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行业地位等都会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的公司容易出现更高的抑价。
2. 市场情绪市场情绪也是影响IPO抑价的重要因素。
市场情绪波动大、投资者情绪低迷时,投资者更倾向于低价认购,导致IPO抑价现象增加。
对我国IPO抑价的实证研究——基于大股东持股比例的角度

对我国IO P
杨 洋 中 南大 学 商 学 院 湖 南 长 沙
4 0 3 1 8 0
摘要 : 文章 通 过 对 股 改后 在 中 国 沪深A股 上 市 发 行 的2 只 新 股 的研 究 ,发 现 第一 大 股 东持 股 比 例 、新 股 发 6 7 行 规模 分别 与IO 价 率 成 正 相 关和 负相 关。 并且 发行 时 第一 大 股 东持 股 比 例越 高 ,新 股 在 上 市后 第 1 个 月 P抑 3 股 价 下跌 幅度 越 大 。这 间接 的 表 明股 改后 新 股 第一 大 股 东在 1 个 月 限售期 满后 可 能存 在 减 持 行 为 ,而 为 了 2 给后 市减 持提 供 更 高 的 获利 空间 ,第一 大 股 东可 能拉 高新 股 的首 日价 格 ,从 而造 成 了极 高 的IO 价 率 。 本 P抑 文 用新 股 上 市后 大 宗 交 易数据 检 验 了上述 解 释 的 合理 性 。 关 键 词 : O 价 ; 股 权 分 置 改 革 ; 第一 大 股 东持 股 比 例 ; 发 行 规 模 ; 减 持 I 抑 P
( 1 )
式中,I] 只股票的抑价率; 为第i 刀R为第i 只股票 匕 市首 日的收 盘价格 ;P i 只股票的发行价格。 本文采用累积异常4益率C R 殳 A 来测压 o匕 孤】 市后的业绩表现:
12 3 ,…1 ( 2 ) 式中c R A 表示第i 只股票从 匕 后第二个交易日开始到第K ' 市 qJ q 的累积异常收益率 ( 假设每个月有2个交易 日); 为第i o 只股票在第t 个交易 日的收益率。 本文用大笔交易量 占流通股数的比冽 来表示新股 匕 市后交易 的隋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问题
研究
摘要IPO抑价问题普遍存在于全球股票市场,而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明显文章结合中国股票市场实情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
1我国IPO抑价问题的提出
新股发行抑价现象即IPO抑价是指新股的发行价低于上市后首日交易的收盘价投资者认购新股便能够获得超额报酬率的一种现象实践证明抑价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的股票市场中国的新股抑价程度更是异常地高
关于新股发行抑价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在过去几十年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占主流地位的是rock提出的"赢者诅咒"假设,还有Allen等提出的信号传递假说以及Welch所研究的从众跟风假说
此外,还有很多研究也提出了类似的假说以说明IPO低价的原因但是,国外市场在IPO的定价机制、市场环境和投资者状况都与国内市场存在巨大的差异简单套用国外的分析结论不足以说明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问题
2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的成因及危害
2.1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主要原因
①承销商故意抬高价格我国新股IPO一般都是采取包销的承销方式承销商为了提高新股发行的成功率降低新股承销的风险会有意降低新股的发行价格而通过全额包销或余额包销的方式各主承销商包销了大量余额抬高股价从中获得超额收益
②股权分置改革后所带来的热炒新股效应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国内证券市场即将进入了全流通时代虽然全流通在理论上意味着IPO公司上市之后的所有股票均具有流通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实际控制人的股份在上市后面临36个月的锁定期而其他发起人股东则在上市后的12个月内被锁定国资委还规定国有股减持超过5%必须获得批准这样就形成了“大小非”变为“大小限”的情形实际IPO发行新股与上市公司
总股本相比仍然较小有的甚至仅占总股本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这样流通盘相对较小的情形为新股首日上市炒高股价的行为提供了便利
2.2IPO抑价所造成的危害
IPO抑价所造成的这种在二级市场疯炒新股股价的行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A股市场中的中小投资者不利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新股发行的高抑价不仅严重制约着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协调发展而且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3降低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率的相关建议
目前中国A股市场的IPO抑价率与世界其它各大股票市场相比是非常高的而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解决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问题需要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具体分析
就解决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问题而言主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在一级市场上防止承销商出于自身利益而压低IPO
价格同时进一步完善机构询价机制;二是,规范二级市场优化投资者结构避免对新股的炒作行为具体说来
①引入辅助机制,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绿鞋(GreenShoe)是一种IPO中在市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发普通股的技巧即为了防止发行上市的股票跌破发行价由发行人和包销商达成协议允许其在发行人许可下视市场具体情况使用超额配售股份的权利这种权利一经使用包销商就处于卖空的情形一旦价格至发行价包销商有权按发行价格购入股票来支撑股价如果未经许可而股票不跌反涨则包销商必须已高于发行价的价格购回其超额配售的股份会像任何判断失误的卖空者一样遭受损失
②提高市场透明度,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根据信息经济学观点,“IPO抑价之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发育不完善,信息透明度较差不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差异明显因而造成了较高的IPO抑价率上市公司和保荐机构有必要向广大投资者全面、真实地提供各种相关信息减少各方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促进新股发行的定价效率
③倡导理性投资合理引导市场投资行为如前所述在我国
证券市场上IPO抑价率高的重要原因在于市场上投机资金的推动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日渐完成证券市场“转轨+新兴”的双重制约因素正在减弱新股发行的市场化约束机制正在凸现新股溢价高水平的“神话”正在打破在此我们有必要倡导理性投资借鉴新兴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投资者对一级市场投资持有适度的期望回报率回避过度投机的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光荣,黄育华.中国二板市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2何奕.IPO抑价问题研究J.金融财经,2009,(2).
3尹晓冰,汪戎.全流通发行制度下的IPO抑价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2).
4段小明,刘玉山.中国A股IPO抑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