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
雾化专家共识

17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
减轻气道炎症反应
在用大环内酯类药 物抗支原体感染治 疗同时,给予雾化 吸入ICS:
促进纤毛上皮细胞功能 的恢复
对减轻气道高反应和非特 异性炎症能有较好的疗效
有助于支原体肺炎病原的 清除
1.Chu HW, Campbell JA, Harbeck RJ, et al. Effects of inhaled fluticasone on 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 and airway
临床儿科杂志 第29卷第1期 2011年1月
编辑ppt
9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毛细支气 管炎和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
编辑ppt
10
毛细支气管炎的定义
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 好发于6月-2岁婴幼儿
编辑ppt
11
沈晓明,王卫平主编.儿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RSV-毛细支气管炎 是婴幼儿期急性喘息的最常见原因
粒子又可随呼气排出于体外
临床儿科杂志 第29卷第1期 2011年1月
编辑ppt
2
雾化给药的特点
局部给药治疗指数高、安全性好
局部药物浓度愈高、疗效亦愈好
不需要患儿刻意配合,适用于任 何年龄儿童
所用药物剂量小,仅为全身用药 量的几十分之一,全身副作用最 小
临床儿科杂志 第29卷第1期 2011年1月
18
pneumoniae clinical isolates obtained in Japan.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4;48(12): 4624-30.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 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用法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_2014年修订版_申昆玲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申昆玲1邓力2李云珠3李昌崇4刘恩梅5陈强6陈育智7陈志敏8陈爱欢9张皓10何庆南11尚云晓12俞善昌3洪建国13赵德育14盛锦云15殷勇10鲍一笑16(以姓氏笔画为序)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100045);2.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广州510120);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200025);4.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浙江温州325027);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400014);6.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南昌330006);7.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100020);8.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310003);9.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广东广州510120);1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200127);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长沙410011);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沈阳110004);1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200080);1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江苏南京210008);15.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苏州215003);1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200092)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是目前治疗慢性气道炎症常用、有效的药物。
近三十年来,随着ICS在儿科临床的应用和普及,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防治获得了较大的成效。
目前,ICS 的不同剂型,如压力定量气雾剂(pressurized me⁃tered-dose inhalers,pMDI)、干粉剂(dry powder inha-lers,DPI)和雾化混悬液,在临床应用中均已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在不同疾病的儿科患者中,应根据病情、年龄选用不同剂型的ICS。
本共识仅针对ICS雾化混悬液的吸入治疗。
雾化吸入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作用于局部1,2
(湿化气道小3
生物利用 度高
超声波雾化器: 喷射式雾化器 振动筛孔雾化器
超声波雾化器是应用超声波声能, 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由呼吸道吸 入,达到治疗目的,其特点是雾量 大小可以调节,雾滴小而均匀(直 径在5~10μm)。多沉积在鼻咽腔 ,且可能使药物结构发生破坏,在 工作中产热而易使药液蒸发,造成 药液浓缩,影响临床疗效。
产生的颗粒大小取决于筛孔的直径。该 装置减少了超声振动液体产热的影响, 对吸入药物的影响较少,是目前雾化效 率最高的雾化器。与超声雾化器以及喷 射雾化器不同,振动筛孔雾化器的储药 罐可位于呼吸管路的上方,与之相对隔 绝,因此降低了雾化装置被管路污染的 可能性,并且可以在雾化过程中随时增 加药物剂量。
超声雾化器的释雾量较大,但由于药 物容量大,药雾微粒输出效能较低, 不适用于哮喘等喘息性疾病的治疗
喷射式雾化器也称压缩气体雾化器,是利用压缩
空气、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
吸道吸入,并且氧气又可解决缺氧问题,达到治 疗的目的,雾化液>4ml。设置压缩空气或氧气的 驱动流速6-8L/min。
无创2
直达病变组织表 面,接触面积大,
免除口服/注射需 经血循环到达气
道的时间3
仅为口服的1/40 和注射的1/5
对儿童和老人尤 为重要
呼吸道黏膜及黏 膜下各种类型的 药物受体丰富
1. 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2):105-110. 2.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2014年修订版).临床儿科杂志.2014;32(6):504-511. 3. 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的雾化吸入疗法.中国药物应用于监测.2006;4:28-31.
儿科雾化吸入疗法的专家共识

1.前言
2. 临床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3.常用雾化吸入方案及剂量推荐 4.雾化吸入方式
5.雾化吸入治疗的注意事项
6.药物配伍注意事项
一、前言
目前关于雾化吸入治疗的用药方案以及药物配伍的信 息非常有限。近期美国发表的常用雾化吸入药物混合配伍 指南采用了易于使用的表格形式,为临床提供了可供雾化 吸入的药物及其配伍的各种参考信息。 在该指南基础上,结合中国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 现状,国内儿科呼吸专业的专家们制定了儿童雾化吸入治 疗共识,根据不同疾病提出了雾化治疗推荐方案,供临床 医师参考。
SABA SAMA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但 我国有较多的临床应用经验 ,因此必要时可酌情添加
症状严重或不能缓解时添加肾上腺素 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表2 儿童呼吸道疾病雾化治疗推荐方案
•
• 伴喘息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
推荐方案
SABA
备注
• 伴咳痰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 黏液溶解剂
SABA
•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 全球哮喘防治建议 -GINA2006 及以后的改版、中 国儿童哮喘防治指南 2008版均建议在哮喘急性发 作或恶化发生时,应及时予以吸氧、吸入 β2 激动 剂和应用全身激素。 • 如果反复经常使用全身激素,不可避免会带来很 多不良反应,可以取之以代的应该是雾化吸入高 剂量的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应用β2激动剂。
二、临床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 为糖皮质激素,其次为β 2-受体激动
剂、抗胆碱能药物、黏液溶解剂及其
他。
(一)糖皮质激素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强效的气道局 部抗炎药物 用于4岁以下儿童的雾化吸入激素。
目前布地奈德混悬液是唯一FDA批准的可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一、概述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领域的应用,已成为治疗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雾化吸入疗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如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局部作用强、安全性高等,广泛应用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尤其是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等疾病的治疗中,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
该疗法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同时,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还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优点,深受患儿及其家长的青睐。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选择、剂量控制、疗程设定等。
制定一份关于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对于规范临床操作、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儿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共识旨在总结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领域的应用经验,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提出针对不同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方案。
同时,本共识还将关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副作用与风险,为临床医师提供全面的用药指导,确保患儿在接受治疗时能够获得最佳疗效和安全保障。
1.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概述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是儿科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尤其在年幼儿童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雾化吸入是指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转化为气溶胶形式,使药物随着呼吸气流进入体内,从而实现对气道的直接作用。
这种疗法以其可靠疗效、良好安全性和易操作性在儿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主要使用的是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这是治疗气道急、慢性炎症的常用药物。
ICS的不同剂型,如压力定量气雾剂、干粉剂和雾化吸入混悬液,在临床应用中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以其独特的优势,如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局部作用强,药物浓度高,且全身不良反应小,成为了儿科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式。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解读

• 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的药 物颗粒在电镜下显示为长 约10.0 μ m的针状,该颗 粒形状会降低雾化效能
• 丙酸氟替卡松混悬液的药 物颗粒在电镜下显示为长 约10 μ m左右类圆形颗粒 该粒径会降低雾化效能
1. Vaghi A, Berg E, et al. Pulm Pharmacol Ther. 2005;18(2):151-3. 2. Biddiscombe MF, et al. J Aerosol Med. 2006 Fall;19(3):245-53.
急性发作期
即使轻度的喘息发作 气道炎症和肺功能均需10天才能恢复
气道炎症需10天才能恢复
肺功能需10天才能恢复
即使轻度的喘息发作 升高的气道炎症指标(FENO)和下降的肺功能(FEV0.5)需10天才能恢复到基线水平 病毒诱发的轻度喘息儿童(n=93),观察症状、FENO和肺功能的改变
Konstantinou GN,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3 Jan;131(1):87-93.
ICS+ 全 身 激 素 vs 全身激 素,住院风险 下降
56% NICS=484 N非-ICS=476
73% NICS=263, N安慰剂=264
46%
NICS+全身激素=221, N全身激素=212
Edmonds ML,et a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2 Dec 12;12:CD002308.
2.1 支气管哮喘
2.2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2.3 感染后咳嗽(PIC)
2.4 婴幼儿喘息
2.5 肺炎支原体肺炎(MMP)
2.6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croup)
糖皮质激素专家共识

2009年对德国223家儿科医院新生儿病区进行的调查显示,其中46%应用ICS 预防和治疗早产儿BPD,且81%选择BIS。
BIS在气管插管术中和术后的用法和 疗效
拔管后每30 分钟雾化吸入
布地奈德,0.5~1 mg/次, 4~6次/d。
插管前30分钟雾化吸 入布地奈德1次。
气管插管术中和术后使用ICS 3~5d。
与气道广泛性炎症和气道上皮完整性受到破坏有关。
PIC症状严重者可考虑短期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等治 疗。
布地奈德混悬液的推荐剂量0.5~1mg/次,频次依病情 而定,疗程2~3周。
婴幼儿喘息
病毒感染所致反复喘息者,并排除其他因素的喘息。
在婴幼儿的气道炎症反应中,黏液分泌增加、气道上 皮细胞水肿引起气道阻塞、气道功能受阻是主要机制。
长期控制治疗
预先干预治疗 咳嗽变异性哮喘 感染后咳嗽
婴幼儿喘息
重症
中度喘息 缓解期
1 mg/次,每20min一次,连续3次,雾化吸入的间隔时间可逐渐延长为4h、6h、 8h至12h。
1 mg/次,2次/d,2~3d 从1 mg/d开始,逐渐减量,1~3个月调整,直至最小有效维持量(0.25 mg/d)。 疗程个体化,酌情给予3、6、9或12个月吸入。 0.5~1 mg/次,2次/d,1~3周 初始剂量1~2mg,此后可每12h雾化吸入1mg。也可2mg/次,每12h一次,最多用 4次。 0.5 mg/次,每天2次,疗程14d 0.5~1 mg/次,4~6次/d,疗程3~5d
连续2~3d。
要可每20min一次,连续3次。同时给予全身糖皮质激素连续1~3d。随病情缓解,药
布地奈德混悬液(1mg/次)和支气管舒张剂(β 2受体阻滞剂)联合吸入,2次/d,
雾化吸入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讲解学习

雾化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
C代表可以配伍,X代表不能配伍,R代表无证据但临床有较多应用, NI代表临床无证据需进一步补充证据
注意事项
①雾化器、呼吸管道及雾化面罩等应专人专用,推荐一次性 装置;
②虽然雾化吸入疗法对患者的吸入技术和配合度要求低,仍 建议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呼吸方式(双唇含住口含器,缓慢 吸气,深吸气后屏气2~3 s,缓慢呼气,尽可能通过鼻腔呼 出),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产生的颗粒大小取决于筛孔的直径。该 装置减少了超声振动液体产热的影响, 对吸入药物的影响较少,是目前雾化效 率最高的雾化器。与超声雾化器以及喷 射雾化器不同,振动筛孔雾化器的储药 罐可位于呼吸管路的上方,与之相对隔 绝,因此降低了雾化装置被管路污染的 可能性,并且可以在雾化过程中随时增 加药物剂量。
喷射式雾化器
• 喷射式雾化器也称压缩气体雾化器,是利用压缩 空气、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 吸道吸入,并且氧气又可解决缺氧问题,达到治 疗的目的,雾化液>4ml。设置压缩空气或氧气的 驱动流速6-8L/min。
• 驱动设备以空气压缩雾化器和氧气驱动雾化器最为 常见。
• 适用于下呼吸道病变或感染、气道分泌物较多,尤 其伴有小气道痉挛倾向、有低氧血症严重气促患者。 气管插管患者常选用射流雾化器雾化吸入支气管舒 张剂治疗支气管痉挛,然而气管插管可影响气溶胶 进入下呼吸道,若欲达到相同的疗效,一般需要较大 的药物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地奈德全身脂肪组织中无蓄积
250
血浆 脂肪组织
200
药物量(ug)
150
100
50
0
0
12
24
36
48
60
72
84
96
10
首剂后时间(小时) 布地奈德1mg, bid. 反复用药后血浆与组织内药量变化
Thorsson et al. 1996, 1997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疗效
•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有效1:
30
布地奈德治疗剂量下使用5年 对患儿身高发育无影响
Pedersen S,et al.Growth and adult height in children treated with budesonide for 5 years in the START stud. ATS. 2004;Abstracts A37
雾化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简介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强效的气道局部抗炎 药物 目前布地奈德混悬液是FDA批准的唯一可用于 ≤4岁儿童的雾化ICS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临床疗效优于其他控制药物
2项纳入近1000例5岁及以下儿童的研究证实
ICS控制哮喘优于色甘酸钠(A级证据)
一项为期1年的开放研究比较了孟鲁司特和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在400 例患儿的疗效
300
200
100 P<0.0001 0
布地奈德(N=6) 强的松龙(N=6)
1mg 5mg
2mg 10mg
4mg 20mg
皮质激素剂量(mg/天)
Wilson AM,et al.Systemic Bioactivity profiles of oral prednisolone and nebulized budesonide in adult asthmatics.Chest. 1998;114:1022-7.
吸入疗法最适宜的雾粒大小
雾粒大小 直径1- 5 u m最为适宜
>5 m <0.5 m
– 绝大多数被截留在口咽部,最终经吞咽进入体
–虽能达到下呼吸道,潮气 呼吸时,90%药物微粒又可随呼气排 出体外
不同年龄适用的吸入装置
吸入装置 雾化器
气雾剂+面 罩式储雾罐
气雾剂+吸 嘴型储雾罐 年龄范围
早产儿慢性肺疾病(BPD)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Croup) 婴儿急性喘息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 过敏性肺泡炎 其它疾病
气道的湿化
给药技术介绍
射流(喷射)雾化 超声雾化
射流雾化的原理
以压缩泵或氧气驱动的雾化器是目前临床最常用 的雾化吸入方法 原理:
– 高速运动的压缩气体通过狭小开口后突然减压,在 局部产生负压将药液吸出并形成药雾微粒,其中大 药雾微粒通过挡板回落至贮药池,小药雾微粒则随 气流输出1
23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 抗炎作用机制(非基因途径)
1.Song IH, Buttgereit F. Non-genomic glucocorticoid effect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new drug developments. Mol Cell Endocrinol. 2006; 246(1-2):142-6 2.Mendes ES, Pereira A, Dantal I, et al. Comparative bronchial vasonconstrictive efficacy of inhales glucocorticosteroids. Eur Respir J. 2003; 21(6):989-93
31
布地奈德长期吸入给药不良事件少
10 9 8
患儿的比例(%)
布地奈德 常规治疗
7 6 5
4
3
2
1 0
咳嗽
呼吸 困难
念珠菌 感染
咽喉 疾病
32
Sileverman M et al. Pediatr Allergy Immunol 2006: 17 (Suppl. 17): 14–20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在儿科应用范围
布地奈德是唯一FDA批准的可用于 各年龄组儿童的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
FDA批准可用于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
布地奈德 二丙酸倍氯米松
地塞米松
曲安奈德
Szefler SJ,et al.Safety profile of budesonide inhalation suspension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worldwide experience.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04;93:83–90.
β2RA
既抗炎,又解痉,更好 地治疗哮Βιβλιοθήκη 、婴幼儿喘 息性疾病等ICS
口服糖皮质激素
比单用泼尼松龙更有效 降低哮喘急性发作率1
1.Nuhoglu Y, Atas E, Nuhoglu C, et al. Acute effect of nebulized budesonide in asthmatic children. J Investig Allergol Clin Immunol. 2005;15(3):197-200.
•
超声雾化器
体积大,寿命短 雾化容积大(>20ml)用药量大,浓 度低 有些药物可被超声波或加热破坏( 糖皮质激素,蛋白质类) 药物颗粒大小选择性差,所提供的 药粒直径较大,而且大小不均匀
能雾化各种药物 (包括糖皮质激素)
药物颗粒大小选择性强,提供的药粒 直径适宜,且大小均匀 不增加气道阻力 部件容易清洗消毒 病人耐受性好
• 支气管哮喘 • 咳嗽变异性哮喘 • 感染后咳嗽
• 婴幼儿喘息
• 支原体肺炎(有喘息症状者) •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其他
-50
Flow (l/min)
30 0 -30 30 0
2 years 哭闹情况下,影响儿童 雾化吸入量,故吸入药 物不需减量 20 months
crying
sobbing
-40
Nikander, 1997
Time (seconds)
雾化吸入的临床应用
儿童及成人哮喘 急性严重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术前,术后抗炎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 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2014年修订版)
内容
1.吸入疗法的历史及概念
2.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特点及临床地位 3.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简介 4.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的应用 5.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吸入疗法的历史
吸入方法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的印度1,19 世纪手持式玻璃球雾化器发明
1.Hess DR. Nebulizers: principles and performance. Respir Care. 2000;45(6): 609-22.
射流雾化的使用注意
1.药池的液量要充足,一般用量为3-4ml
2.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氧气流量以6~8L/min为宜
超声雾化的原理
基本原理:
儿童的年龄越小,潮气量 和吸气流速越低,肺部沉 积的绝对药量也越少
Ti Ttot
600 Expiration
Collis et al, 1990
Total nebuliser output during a single respiratory cycle
婴儿和幼童的呼吸波形
50
0
12 years
< 2 years 2–5 years > 5 years Adults
干粉剂
理想的装置 可用的装置 不推荐的装置
雾化吸入疗法
在动力源的驱使下,液体 药物被雾化成细微的雾状
颗粒,随着自然呼吸直接
达到患病部位
雾化吸入治疗起效快,适用人群广
与口服治疗相比,雾化吸入疗法:
药物被直接送到病变部位,作用于局部受体
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开始应用吸入疗法防治哮喘
嗣后吸入疗法被《全美哮喘诊治规范》、GINA2,3、《全 球哮喘管理与预防策略》等指南广泛推广使用
2003年起,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和《儿童 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也把吸入疗法作为防治哮 喘的首选疗法4,5
1.苏长海、卢立山. 吸入法治疗哮喘发展史. 中国药师. 2008;11(8):985-7. 2.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updated 2008). 3.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updated 2009 ).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 2004;42(2):100-6.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 2008,46(10):745-53.
• 吸入疗法是5岁及以下儿童哮喘治疗的基石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 2008,46(10):745-53. 2.The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gament of Asthma in Children 5 Years and Younger (updated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