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测量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02-CBT2423.2-2008高温操作指导书

02-CBT2423.2-2008高温操作指导书

方法标准作业指导书ELT/ZD-4-2高温试验分发号状态正本/副本版本A/02018-6-8发布2018-6-8实施编制:审核:批准:1目的为了规范实验室的技术管理工作,指导试验工作的正确开展,确保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更方便快捷的为客户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2试验依据GB/T 2423.2-201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3试验设备环境试验箱(-40~150℃使用范围)4测试时间根据测试严酷等级决定。

5测试步骤5.1根据测试样品是否散热以及通电性,确定测试样品应选择以下试验Bb、Bd、Be。

具体见图1。

测试过程中试验箱内的温度变化速率不应超过1K/min试验B:高温散热?温度调节时是否通电?试验Bb:参照条款3.2试验Bd:参照条款3.3试验Be:参照条款3.45.2检查设备状态,确认设备满足试验要求。

工作空间应能完全容纳测试样品5.3测试样品将目视检查以及相关规范要求的性能检测。

5.4试验Bb:非散热试验样品温度渐变的高温试验5.4.1将试验样品放入温度为实验室温度的试验箱中,然后将温度调节到符合相关规范规定的严酷等级温度。

5.4.2当试验样品达到稳定后,在该条件下暴露到规定的持续时间,对于试验时需要通电运行的试验样品,应在试验样品温度达到稳定后通电,根据需要进行功能检测,这种情况下,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达到温度稳定,然后试验样品在该高温条件下暴露到相关规范规定的持续时间。

5.5试验Bd:散热试验样品温度渐变的高温试验----试验样品在升温调节期不通电5.5.1将试验样品放入温度为实验室温度的试验箱中,然后将温度调节到符合相关规范规定的严酷等级温度。

5.5.2给试验样品通电或加电负载,检查试验样品以确定其功能是否符合有关规范要求,试验样品按照相关规定的工作循环和负载条件处于运行状态,当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在该条件下暴露相关规范规定的持续时间。

5.5.3然后,给试验样品用电或加电气负载,检查试验样品以确定其功能是否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试验样品应按照相关规范规定的工作循环和负载条件处于运行状态。

高温作业指导书

高温作业指导书

高温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工作活动。

高温环境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高温作业指导书,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二、作业环境评估在进行高温作业之前,应进行作业环境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高温作业。

评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测量:使用合适的温度计或温度计仪器对作业环境的温度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2. 湿度测量:使用湿度计或湿度测量仪器对作业环境的湿度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3. 空气流动评估:评估作业环境中的空气流动情况,确保有足够的通风。

4. 辐射评估:评估作业环境中的辐射情况,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5. 其他环境因素评估:评估作业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如噪音、化学物质等,确保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三、高温作业准备在进行高温作业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1. 人员培训:对参与高温作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高温作业的危害、防护措施、急救知识等。

2. 防护装备准备:提供适合高温作业的防护装备,如防火服、防护面具、防护手套等。

3. 饮水准备:提供充足的饮用水,以防止工作人员脱水。

4. 休息安排: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的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5. 紧急救援准备:建立紧急救援机制,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进行救援。

四、高温作业实施在进行高温作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佩戴防护装备: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合高温作业的防护装备,如防火服、防护面具、防护手套等。

2. 饮水补充:工作人员应定期补充充足的饮用水,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3. 休息调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

4. 监测体温:定期监测工作人员的体温,及时发现体温异常情况。

5. 紧急救援: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适当的紧急救援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五、高温作业后事项在高温作业结束后,需要进行一些后事项的处理:1. 清理工作场所:清理工作场所,确保无残留物和危险物。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高温检测作业指导书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高温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高温检测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高温作业WBGT指数的测量方法、适用于高温作业的WBGT指数的测量。

2 引用标准GBZ/T 189.7-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3 工作的目的与要求3.1 确保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3.2 熟练运用本作业指导书,确保方法规范、检测分析判定准确。

4 测量仪器4.1 WBGT指数测定仪,WBGT指数测量范围为21℃~49℃,可用于直接测量。

4.2 干球温度计(测量范围为10℃~60℃)、自然湿球温度计(测量范围为5℃~40℃)、黑球温度计(直径为150mm或50mm的黑球,测量范围为20℃~120℃)。

4.3 辅助设备三脚架、线缆、蒸馏水。

5 测量方法5.1 现场调查5.1.1 了解每年或工期内最热月份工作环境温度变化幅度和规律。

5.1.2 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作业和休息区域划分以及隔热设施、热源分布、作业方式等一般情况。

5.1.3 工作流程包括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和生产方式等。

5.1.4 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5.2 测量5.2.1 测量前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校正。

5.2.2 向湿球温度计的储水槽注入蒸馏水至水槽的1/2到2/3,确保棉芯干净并且充分浸湿,注意不能添加自来水。

5.2.3 在开机的过程中,如果显示的电池电压低,则应更换电池或者给电池充电。

5.2.4 开机选择测量条件,室内/室外有阳光或室外无阳光。

5.2.5 测定前或者加水后,需要10min 的稳定时间。

6 测点选择6.1 测点数量6.1.1 工作场所无生产性热源,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存在生产性热源的工作场所,选择3~5个测点,取平均值。

6.1.2 工作场所被隔离为不同热环境或通风环境,每个区域内设置2个测点。

取平均值。

6.2 测点位置6.2.1 测点应包括温度最高和通风最差的工作地点。

高温作业指导书

高温作业指导书

高温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各类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高温工厂、高温车间、高温设备维修等。

高温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构成潜在风险,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份高温作业指导书,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二、目的本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高温作业环境下的安全操作指南,确保工作人员在高温环境中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工作。

三、适合范围本指导书适合于所有从事高温作业的工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高温工厂、高温车间、高温设备维修等。

四、安全措施1. 个人防护装备a. 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包括耐高温的工作服、手套、帽子等。

b. 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具,以避免高温环境对眼睛和呼吸系统的伤害。

c. 工作人员必须穿戴耐高温的安全鞋,以保护脚部免受高温环境的伤害。

2. 工作环境管理a. 高温作业区域必须进行充分通风,以确保空气流通和降低温度。

b. 定期检查和维护高温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c. 对于高温作业区域,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3. 健康管理a. 工作人员必须时常进行体温测量,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b. 工作人员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必须定期歇息和补充水分,以防止中暑和脱水。

c. 高温作业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及时洗澡和更换干净的衣物,以保持身体清洁。

五、应急处理1. 热中暑a. 如果有工作人员浮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阴凉处,并向医务人员寻求匡助。

b. 给患者提供充足的清凉饮品,如冷开水、盐水等,以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c. 在送医的过程中,保持患者的体温下降,可以用湿毛巾敷在额头和脖子上。

2. 火灾事故a. 在高温作业区域内,必须配备灭火器和灭火器的使用培训。

b. 发生火灾时,工作人员应即将按照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进行灭火,同时通知相关人员和消防部门。

六、培训和教育1. 所有从事高温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和教育,包括但不限于高温作业的危害、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和急救知识等。

高温作业指导书

高温作业指导书

高温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各类作业活动,由于高温环境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以确保高温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二、任务目的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高温作业人员提供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匡助他们正确应对高温环境,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三、适合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合于所有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工厂、建造工地、采矿、冶炼等行业。

四、作业前准备1. 人员培训:所有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包括高温作业的危害性、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等知识。

2. 环境检查:在进行高温作业前,必须对作业场所进行全面的环境检查,确保没有可燃物、易燃物等危(wei)险物质存在。

3. 防护装备:高温作业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防火服、防火帽、防火靴等,以保护自身安全。

五、作业过程1. 温度监测:在高温作业过程中,应随时监测环境温度,确保不超过安全范围,并根据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2. 通风措施:在高温作业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确保空气流通,减少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3. 安全防范:高温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反安全操作规定,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4. 饮食调节:高温作业人员应适当调整饮食,增加水分摄入,避免脱水和中暑的发生。

5. 作息调整:在高温作业期间,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苦,保证充足的歇息时间。

六、应急处理1. 高温中暑:如果有人员浮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阴凉处,赋予足够的水分和歇息,并及时寻求医疗救助。

2. 火灾事故:在高温作业过程中,如发生火灾事故,应即将拉响警报,迅速疏散人员,并采取灭火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七、作业后清理1. 工具设备清理:高温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和整理工具设备,确保下次作业时的正常使用。

2. 环境清理:作业场所应进行彻底的环境清理,清除可能存在的危(wei)险物质和垃圾。

八、作业评估1. 作业效果评估:高温作业结束后,应对作业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高温作业指导书

高温作业指导书

高温作业指导书一、引言高温作业是指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条件下进行的工作,由于高温环境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的潜在危害,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高温作业的标准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所有进行高温作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

高温作业包括但不限于高温环境下的生产加工、设备维护、建筑施工等。

三、工作准备1. 工作人员应接受高温作业的相关培训,了解高温作业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2. 工作人员应穿戴适合高温环境的防护服装、防护鞋、防护帽等个人防护装备。

3. 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保身体状况适合进行高温作业。

4. 工作场所应配备充足的饮用水和防暑药品,并定期检查其质量和有效期。

四、高温作业控制措施1. 控制温度:通过加强通风、降低室内温度等措施,尽量减少高温环境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2. 控制湿度:保持适宜的湿度,避免过高的湿度导致工作人员体感不适。

3. 控制工作强度和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

4. 提供休息和饮水设施:为工作人员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和饮水设施,确保身体得到适当的休息和水分补充。

5. 定期体检: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与高温作业相关的健康问题。

五、个人防护措施1. 穿戴适合的防护服装:工作人员应穿戴透气、防火、防热的防护服装,避免直接接触高温物体。

2. 穿戴防护鞋:工作人员应穿戴耐高温、防滑的防护鞋,避免脚部烫伤和滑倒。

3. 戴上防护帽:工作人员应戴上适合的防护帽,保护头部免受高温辐射。

4. 使用防护手套:根据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应使用适合的防护手套,保护手部免受高温烫伤。

5. 佩戴防护眼镜:工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保护眼睛免受高温辐射和飞溅物的伤害。

六、紧急救援措施1. 高温作业场所应设置紧急救援设施和应急通道,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2. 工作人员应接受急救培训,了解高温作业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温度测量仪表标准作业指导书

温度测量仪表标准作业指导书

精心整理温度测量仪表标准作业指导书一、目的细化和量化温度测量仪表设备的安装、故障排除和校验维护,使温度测量设备正确稳定运行。

二、范围11.12)热电偶的结构常用的热电偶是由热电极(热偶丝)、绝缘材料(绝缘管)和保护套管等部分构成的。

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

标准热电偶有国家标准的热电势与温度、容许的误差、标准分度表等。

我国从1988年1月1日起,热电偶全部按IEC国标生产,并指定S、R、B、K、E、J、T7种标准化热电偶为我国统一设计型热电偶。

非标准型热电偶则一般用于特殊场合,国家并没有统一制定严格的标准。

1.3、热电偶的选型具体选型流程为:型号的选择—分度号的选择—防爆等级的选—精度等级的选择—安装固定形式的选择—保护管材质的选择—长度或插入深度的选择。

在选择热电偶的时候,要根据所要求的使用温度范围、所需精度、使用气氛、测定对象的性能、响应时间和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进行参考。

测量介质温度的热电偶通常采用插入式安装方法,配保护套管和固定装置,保护套管直接与被测介质接触。

2.2、基本安装形式根据固定装置结构的不同,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安装形式:3.5、安装在高温高压汽水管道上的热电偶,应与管道中心线垂直,低压管道上的热电偶倾斜安装时,其倾斜方向应使感温端迎向液体。

3.6、水平装设的热电偶,其接线盒的进线口一般应朝下,以防杂物等落入接线盒内,接线后,进线口应进行封闭。

热电偶在接线时应注意极性。

若必须在隐蔽处装设热电偶时,应将其接线盒引至便于检修处。

4、管道安装热电偶技术要求4.1、安装热电偶时,应尽可能保持垂直,以防保护管在高温下产生变形。

4.2、热电偶安装地点应尽量避开强磁场、电场等外来干扰。

4.3、若被测介质具有高压或负压或为有害气体时,热电偶安装必须严格密封,以免外界空气进入,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4.4、安装要牢固。

6.3、在敷设补偿导线时,应使其距离最短,以免线路电阻过大,影响测量仪表正常工作。

热水器检测作业指导书

热水器检测作业指导书

热水器检测作业指导书标题:热水器检测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热水器是家庭生活中常用的家电之一,为了保障用户的安全和使用体验,定期对热水器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热水器检测的作业指导书,帮助用户正确进行热水器检测工作。

一、检查外观和安装1.1 确保热水器外壳完好无损,无明显变形或破损。

1.2 检查热水器的安装是否牢固,无松动或倾斜现象。

1.3 确保热水器周围无堆积物,保持通风畅通。

二、检查电源和电路2.1 检查热水器的电源线是否完好,无破损或老化现象。

2.2 检查热水器的插座是否接触良好,无松动或漏电现象。

2.3 确保热水器的电路安全可靠,无短路或过载情况。

三、检查加热系统3.1 检查热水器的加热元件是否正常工作,无断路或短路现象。

3.2 检查热水器的加热温度是否正常,无过热或过冷情况。

3.3 确保热水器的加热系统清洁无污垢,保持加热效果良好。

四、检查安全防护装置4.1 检查热水器的漏电保护装置是否正常工作,无失效或故障。

4.2 检查热水器的过热保护装置是否有效,能及时断电保护用户安全。

4.3 确保热水器的安全防护装置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安全可靠。

五、检查排气系统5.1 检查热水器的排气口是否通畅,无堵塞或积灰现象。

5.2 检查热水器的排气管道是否正常,无漏气或破损情况。

5.3 确保热水器的排气系统正常工作,排放烟气清洁无异味。

结论:通过本文的作业指导书,用户可以正确地进行热水器的检测工作,确保热水器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定期检测热水器是保障家庭安全的重要措施,希望用户能够重视并按照指导书进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为了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过程中工作场所噪声测量工作,确保测量工作质量,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作场所高温测量。

3. 职责
现场监测人员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和作业指导书进行设点和测试。

4. 术语
4.1高温作业 heat stress work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4.2 WBGT指数 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 index
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

4.3接触时间率 exposure time rate
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8h的比率。

4.4本地区室外通风设计温度 local outside ventilation design temperature
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的每日13时~14时的气温平均值。

5. 工作程序
5.1测量仪器
5.1.1 WBGT指数测定仪,WBGT指数测量范围为21℃~49℃,可用于直接测量。

5.1.2 干球温度计(测量范围为10℃~60℃。

)、自然湿球温度计(测量范围为5℃~40℃)、黑球温度计(直径为150mm或50mm的黑球,测量范围为20℃~120℃)。

分别测量三种温度,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得到WBGT指数。

室外:
WBGT = 湿球温度(℃)×0.7+黑球温度(℃)×0.2+干球温度(℃)×0.1 室内:
WBGT = 湿球温度(℃)×0.7+黑球温度(℃)×0.3
5.1.3 辅助设备
三脚架、线缆、校正模块。

5.2测量方法
5.2.1 现场调查
1)了解每年或工期内最热月份工作环境温度变化幅度和规律。

2 )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作业和休息区域划分以及隔热设施、热源分布、作业方式等一般情况,绘制简图。

3 )工作流程包括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和生产方式等。

4 )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5.2.2测量
1)测量前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校正。

2)确定湿球温度计的储水槽注入蒸馏水, 确保棉芯干净并且充分浸湿,注意不能添加自来水。

3)在开机的过程中, 如果显示的电池电压低,则应更换电池或者给电池充电。

4 )测定前或者加水后,需要10min的稳定时间。

5.3 测点选择
5.3.1 测点数量
1)工作场所无生产性热源,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存在生产性热源的工作场所,选择3~5个测点,取平均值。

2)工作场所被隔离为不同热环境或通风环境,每个区域内设置2个测点。

取平均值。

5.3.2 测点位置
1 )测点应包括温度最高和通风最差的工作地点。

2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相对固定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量,计算时间加权WBGT指数。

作业指导书第D版第0次修订
工作场所高温检测测量的作业指导书共3 页第1页
颁布日期:2013年03月26日
3)测量高度:立姿作业为1.5m;坐姿作业为1.1m。

作业人员实际受热不均匀时,应分别测量头部、腹部和踝部,立姿作业为1.7m、1.1m、0.1 m;坐姿作业为1.1m、0.6m和0.1m。

WBGT指数的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WBGT——WBGT指数平均值;
WBGT头——测得头部的WBGT指数;
WBGT腹——测得腹部的WBGT指数;
WBGT踝——测得踝部的WBGT指数。

5.4 测量时间
5.4.1 常年从事高温作业,在夏季最热月测量;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在工期内最热
月测量;从事室外作业,在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测量。

5.4.2 作业环境热源稳定时,每天测3次,工作班开始后及结束前0.5h分别测1次,工中测1次,取平均值。

如在规定时间内停产,测量时间可提前或推后。

5.4.3 作业环境热源不稳定,生产工艺周期变化较大时,分别测量并计算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

5.4.4测量持续时间取决于测量仪器的反应时间。

6 测量条件
6.1 测量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

6.2 测量期间避免受到人为气流影响。

6.3 WBGT指数测定仪应固定在三脚架上,同时避免物体阻挡辐射热或者人为气流,测量时不要站立在靠近设备的地方。

6.4 环境温度超过60℃,可使用遥测方式,将主机与温度传感器分离。

7 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计算
在热强度变化较大的工作场所,应计算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公式为:
作业指导书第D版第0次修订
工作场所高温检测测量的作业指导书共3 页第1页
颁布日期:2013年03月26日
6. 支持性文件
6.1 GBZ/T189.7-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高温》
7. 记录
7.1 JNYAAKY/JL-31《工人工作场所高温测量记录表》
7.2 JNYAAKY/JL-63《工作场所高温转换记录》
编制人:审核人: 批准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