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语风光共流转悠悠诗韵尽醉归

合集下载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曲江二首》意思-赏析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曲江二首》意思-赏析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曲江二首》意思|赏析译文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

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也不再厌烦过多的酒入口。

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的钱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

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作者:佚名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

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

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

是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

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地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

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该不会又正愁人。

但是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

这春天,这花儿,是很值得人们珍惜的。

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

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人就不能不愁。

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

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

曲江二首诗词赏析

曲江二首诗词赏析

曲江二首唐代: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减却春:减掉春色。

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且欣赏这即将消逝的春光,也不要害怕酒喝多了让人伤怀更多。

且:暂且。

经眼:从眼前经过。

伤:伤感,忧伤。

江上小堂巢(cháo)翡(fěi)翠,花边高冢(zhǒng)卧麒(qí)麟(lín)。

(花边一作:苑边)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巢翡翠:翡翠鸟筑巢。

苑边高冢卧麒麟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

冢:坟墓。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仔细推敲事物的道理知道需要及时行乐,为什么要用浮名牵绊自己的一生。

推:推究。

物理:事物的道理。

浮:虚名。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

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

朝回:上朝回来。

典:押当。

酒债(zhài)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债:欠人的钱。

行处:到处。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只看见蝴蝶在花丛深处飞来飞去,蜻蜓在水面慢慢的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深深:在花丛深处;又可解释为“浓密的样子”。

见:现。

款款:形容徐缓的样子。

传语:传话给。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我要把话传给世人,希望人们与这样美好的春光共同流连享乐,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风光:春光。

共流转:在一起逗留的盘桓。

违:违背,错过。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

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

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首联是说,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

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杜甫十首最经典的七言律诗,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杜甫十首最经典的七言律诗,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杜甫⼗⾸最经典的七⾔律诗,篇篇都是千古名篇“诗圣”杜甫,是中国⽂学史上最伟⼤的诗⼈,他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今⽆⼈能及。

杜甫的各体诗歌中,⼜以七律成就最⾼,今天⼩楼就辑录⼗⾸杜甫最为经典的七⾔律诗,与⼤家⼀同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裳。

却看妻⼦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诗中很特别的⼀⾸,杜甫诗⼤多沉郁悲苦,⽽这⾸却写得欣喜欢快,被清⼈浦起龙称为杜甫“⽣平第⼀⾸快诗”。

这⾸诗写的是杜甫听到唐军收复河南河北时欣喜⾄极的⼼情。

⾸联写刚听到消息时的反应,不喜反泣,突出这个消息带来的巨⼤情感冲击。

第⼆句“于神理妙在逼真,于⽂势妙在反振。

”(浦起龙《读杜⼼解》)第⼆联转写妻⼦,通过妻⼦的“喜欲狂”,暗中完成⾃⼰的情感转换。

接下来便是展现诗⼈内⼼的狂喜,诗⼈纵酒狂歌,⾄“还乡”⼆字收束全诗。

本来,诗写⾄此,已然完结,杜甫的⾼妙之处,是能突然翻出⼀层,去写设想中的回乡之路,使得全诗的情感持续流动,不作收束。

全诗中,“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即从”、“便下”六个虚词的运⽤,尾联中四个地名的迭出,以“穿”、“下”两个动词的运⽤,都在赋予了全诗流动飞⾛的感觉,读来杜甫欣喜若狂的神态如在⽬前。

⼆、《登⾼》登⾼风急天⾼猿啸哀,渚清沙⽩鸟飞回。

⽆边落⽊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是杜甫最有名的七⾔律诗,曾被明⼈胡应麟评为“古今七⾔律第⼀”。

此诗⾸联便登⾼所见所闻,秋天的⾼空⼴阔⽆垠,劲急的秋风中,夹杂着哀转久绝的猿鸣,⽔清沙⽩的沙洲上,鸟⼉低回盘旋。

第⼆联将空间⽆限扩展,天地之间,“⽆边”、“不尽”,赋予了秋景⽆穷⽆尽的时空感,“萧萧”、“滚滚”,使⼈如闻⽊叶窸窣之声,如见长江汹涌之状。

在这⼴⼤苍茫的时空中,个⼈是渺⼩的,诗⼈内⼼的情感已不可抑⽌,已萧萧⽽下,滚滚⽽来。

杜甫《曲江二首》原文及赏析

杜甫《曲江二首》原文及赏析

曲江二首[唐] 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作品赏析[注释](1)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

(2)减却春:减掉春色。

(3)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4)且:暂且。

经眼:从眼前经过。

(5)伤:伤感,忧伤。

巢翡翠:翡翠鸟筑巢。

(6)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

冢:坟墓。

(7)推:推究。

(8)物理:事物的道理。

(9)浮名:虚名。

[译文]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

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愁闷?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不再厌烦过多的酒入口。

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在倒卧在地上。

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注释](1)朝回:上朝回来。

典:押当。

(2)债:欠人的钱。

行处:到处。

(3)深深:在花丛深处。

见:现。

(4)款款:缓慢地。

传语:传话给。

(5)风光:春光。

共流传:在一起逗留的盘桓。

(6)违:违背,错过。

[译文]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的钱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

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的小事,人能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

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

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思寺。

是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出自唐代杜甫的《曲江二首》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

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
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也不再厌烦过多的酒入口。

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
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的钱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

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注释
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

千家诗:卷四·七律(二)

千家诗:卷四·七律(二)

千家诗:卷四·七律(二)曲江其二杜甫【原文】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译文】天天上朝回来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了钱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

虽然欠了很多酒债,但是该喝还得喝,自古以来人能活到七十岁的不多。

蝴蝶在花丛中穿行起舞,时隐时现;蜻蜓在水面缓缓而飞,时而点着水面。

明媚的风光啊,你就同蛱蝶、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哪怕是暂时的也好,千万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黄鹤楼崔颢【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旅怀崔涂【原文】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催两鬓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译文】水不停地流走,花儿持续地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

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

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杜鹃在树枝上凄厉地啼叫。

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了。

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的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抢的。

答李儋韦应物【原文】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几回圆。

【译文】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

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

杜甫唐诗《曲江二首》全诗赏析

杜甫唐诗《曲江二首》全诗赏析

杜甫唐诗《曲江二首》全诗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曲江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

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曲江二首1 其一一片花飞减却春2,风飘万点正愁人3。

且看欲尽花经眼4,莫厌伤多酒入唇5。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6。

细推物理须行乐7,何用浮荣绊此身8。

其二朝回日日典春衣9,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10,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11,点水蜻蜓款款飞12。

传语风光共流转13,暂时相赏莫相违14。

【注释】1.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

2.减却春:减掉春色。

3.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4.且:暂且。

经眼:从眼前经过。

5.伤:伤感,忧伤。

江上小堂巢翡翠巢翡翠:翡翠鸟筑巢。

6.苑边高冢卧麒麟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

冢:坟墓。

7.推:推究。

物理:事物的道理。

8.浮:虚名。

9.朝回:上朝回来。

典:押当。

10.债:欠人的钱。

行处:到处。

11.深深:在花丛深处;又可解释为“浓密的样子”。

见:现。

12.款款:形容徐缓的样子。

传语:传话给。

13.风光:春光。

共流转:在一起逗留的盘桓。

14.违:违背,错过。

【白话译文】其一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

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也不再厌烦过多的酒入口。

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其二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的钱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

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其时京城虽然收复,但兵革未息,作者眼见唐朝因政治腐败而酿成的祸乱,心境十分杂乱。

曲江两首(其二)

曲江两首(其二)

诗句译文:
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的钱每天到 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
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 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 时不时点一下水。
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 也不要违背啊!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2.减却春:减掉春色。3.万点:形容落花之多。4.且:暂且。经眼:从眼前经过。 5.伤:伤感,忧伤。6.巢翡翠:翡翠鸟筑巢。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冢: 坟墓。7.推: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8.浮:虚名。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江上小堂巢翡翠,是指快乐自由的豪放之士。苑边高冢卧麒麟,则是指人生易老, 都会走向衰亡的,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也不可避免。由苑边高冢即足以见得。说 人生苦短,而面对这些则需像翡翠一样好好快乐一番,即说了前边愁思在徘徊于不徘徊 之间的纠结情绪,又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 的荣誉束缚自身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杜 甫
其 二

创作背景
《曲江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写于乾元元年(758) 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京城虽然收 复,但兵革未息。
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 大的名胜风景区。
作者眼见唐朝因政治腐败而酿成的祸乱,心境十分杂乱。游曲 江正值暮春,所以诗就极见伤春之情,诗人借写曲江景物的荒凉败 坏以哀时。曲江的盛衰与大唐同在。诗人在诗中把曲江与大唐融为 一体,以曲江的盛衰比大唐的盛衰,将全部的哀思寄予曲江这一实 物,从一个侧面更形象的写出了世事的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语风光共流转悠悠诗韵尽醉归——基于导游专业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古诗实践活动》课例研究上虞区职业中专陈静一、背景分析——“我”和古诗有个约会在新课改视域下,中职生核心素养培养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走上课堂,基于课内外结合,以选文为载体进行情景表演、实践创造活动的语文活动实践课对导游专业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核心素养有所提升。

不管是对本土文化的传承,还是对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语言运用和审美能力的提升,都是不无裨益的。

活动中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去寻找美、发现美,是对家乡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代名人等知识的了解,为她们专业的热爱保温及提温;让学生搜集、筛选、归纳和利用资料为导游岗位理论研究打好基础;诵读展示、即兴写作、模拟导游的活动过程为导游岗位实践运用提前预热。

可以说,活动课为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力培养打开了一扇窗,助推专业成长。

而古诗诵读与导游专业密切相关,古老的文化传统在导游过程中生发出博大的精髓传递真善美,使简单的“导”也变得意味深长了;旅游152班活泼好动,喜怒哀乐的表情包也为本次活动课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而她们导游词撰写平淡乏味、体态不自然等表现又能在活动课中有所学习与改善,她们和古诗的约会就这样悄然开始了。

二、课例尝试——“我”和古诗牵手成功本课遵循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以任务为驱动,自主、合作、探究为途径的方法开展教学,突出文化渗透与专业发展相融合,让古老文化在现代信息快车中大放光彩。

(一)“知行合一”引课堂,活动导向提素养让学生回归经典,主动探究,发挥想象,运用改写,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1.预设目标,有的放矢结合“中职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理解与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两方面内容,笔者在三阶段目标基础上突出两大知识能力目标:即通过寻访古迹,了解家乡人文历史,微作品制作,提高信息处理和自主探究能力;通过诵读古诗,合作撰写导游词,提高职业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对经典古诗的诵读整理,对文化精神的理解传承,让知识反哺学生,而不是简单的“搬运工”,要“诗尽其用”。

2.学情分析,点将招兵笔者授课的对象是高二旅游专业学生,女生居多。

她们感情细腻,思维开阔,但只停留于浅层次阅读层面上,有些还不善于进行专业口语表达与沟通。

结合她们的专业和个性特点,有的学生情感细腻,有的学生思辨好动,有的学生少言安静,根据三个景点生发出来的思想情志,围绕“真善美”这条情感主线,对应爱情、爱国、自然三个主题诗歌,点将招兵形成寻“真”组、寻“善”组、寻“美”组三个合作小组,渗透经典古诗阅读教育,提升文化品位,积累古诗储备。

3.知行合一,素养提升基于学情,针对导游专业学生语言理解与表达、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核心素养的提升要求,本课以“走访古迹,以景寻诗——名句渐引,诗意绵延——传语风光,诗情漫醉——模拟导游,诗话建构——以诗点景,传承文化”为主线,从学习诵读到情景表现,培养自主学习与信息处理,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突出本课重点;从追求真善美到传承非物质文化,学习用诗化的语言倾注自己真情实感的演说方式,模拟导游,提高职业写作和表现力,突出教学难点,真正实现语文教学服务于专业发展。

任务式驱动,把课堂活动与课文实践结合,把培养能力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容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达到全面提高中职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诗话妙语”亮课堂,合作演说提能力在任务清单完成的基础上储备古诗知识,完成信息查找和课件制作,以配乐诗朗诵的艺术形式,激发兴趣;用情感和言语表达古诗意蕴,追求人间真善美;在艺术展示中沉醉诗情,尽情展示真情、豪情、风情,小组合作展演完成本课重点,无形中提高了能力。

1.蝶之殇,情难逝——读诗寻“真”中华古诗文经典,凝聚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和品格,璀璨夺目,用诗经经典诗句导入,创设情境。

寻“真”组的同学根据寻访实践完成的任务,按照梁山伯和祝英台相识——相知——相爱——相守四个阶段寻找到的对应的古诗词,四个学生一组上台串联诵读古诗展示,在课前诵读指导下,学生展示了一场艺术性的诵读。

然后,由诗引情,从绵绵诗意引出梁祝化蝶的美丽爱情故事,由一个同学上台演说,借助古诗,表达人间真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传承,突出追求“真”。

2.志弥坚,心浩荡——颂诗寻“善”在引出爱国情怀的话题之后,寻“善”组的同学按照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为官仕途——隐居没落——东山再起——流芳百世四个阶段向大家展示了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营造铿锵意境。

然后由诗系古,联想历史故事,由一个同学上台演说,表达壮志豪情!在这里笔者引导学生传扬“善”,将这份激情化为实际的行动,怀抱“江山漫漫,砥砺常存”的爱国情怀。

让东山再起的典故流芳百世,为学生一腔热情保温!3.桃夭夭意悠然——诵诗寻“美”绝妙好诗让我们深信无处不是景,无时不是春,引出话题,古诗链接《桃花源》,寻“美”组的同学按照桃花源四季风光:春——夏——秋——冬四个阶段上台诵读,引出田园自然美,营造唯美意境。

由诗寻美,联想陶渊明桃花源,由一个同学上台演说,借助古诗,表达山水悠悠的和美风情!学生说出各种美,景美、情美、人美。

联系现实,感受这份宁静的“美”,追求保护这份自然的“美”,美在人心。

(三)“诗尽其用”润课堂,文化甬润促好学在小组合作基础上体会真善美,以写作演说活动为载体,创设“景”,学生身临其境,分享非物质文化精髓,突破教学难点。

1.体式仿写,学习难点在此,学生创作是个难点,怎样引导,让他们比较顺利的写出来是个关键,笔者尝试进行体式写作方法,由古诗引语——景点概况——人文故事——诗词评语让学生填入仿写,借用古诗短句的方法,让学生联想,写的同学容易写,听的同学容易记,流畅地进行表达。

同时,仿写多了,知识厚积了,创作欲望也就丰沛起来了。

2.模拟导游,职业表现在把握诗韵故事基础上,结合导游专业职业特点,以培养语言建构和表达能力为主,开展现场模拟导游活动。

笔者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演说体态方面的指导,下发《微导游词讲解评价表》,完成相关景点课件制作,有所准备和体验。

课上,给予一定的时间展开小组合作,辅助场景演说,选出代表当场模拟导游。

学生写有方向,说有标准,演有场景,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体会感受,文化浸润各景各诗都是文化的传承,作为未来导游,更是文化的传播者和宣扬者,活动课成为文化课和专业课衔接的桥梁,让学生真正体验职业角色,提升学习的高度,自编自演,思考提高,有效提升了导游专业学生岗位必备的语言理解与运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核心素养。

学生获得了满足感,学习兴趣大增,促进好学。

(四)“诗海漫步”跨课堂,评价导航促善学1.诵读引导,知识积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古诗经典教学要回归积累,让精华名句流传不衰,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为文章创作增色。

笔者做好诵读指导,观看示范朗读视频,让学生课前多读、细读,小组读、个人读,从内容美、韵律美、音乐美、画面美,调动生活体验,激起相似的情感,将“古老传统”的东西,内化为“职业素养”的营养。

2.评价前置,导航成长。

突出学生本位。

基于知识基础薄弱的就业班学生,要阶梯式进行学习探索。

面对经常犯错误的学生,笔者是“温柔的坚定”,重视评价的激励与引导,把目标前置,形成态度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养成性评价的阶梯式评价模式,导航学生成长。

在任务完成情况下进行学习态度引导,在课堂展演中设计“演说内容、语言、体验”的细化评价标准,在拓展延伸中从知识到实践,举一反三,养成自学的养成性学习。

一方面,在设计学生诵读展演中分为A,B,C三个等级,自测提高;另一方面,在课前、课中、课后开展阶梯式评价鼓励善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层层引导。

磨其砚,笔花香!一路走来,笔者也闻着课堂清香,甚是欣喜。

寻着学生的探究足迹,笔者也在不断成长。

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尽情表现,精彩叠起。

三、精彩回放——“我”和古诗心心相印(一)诵读体验片段一生1:草桥结拜{捣练子} 缘已定,义难休。

桓古为庐春共秋。

天地膝下求伯仲,不识桃李揽温柔。

生2:三载同窗{调笑令}书卷,书卷,共写春光无限。

三年笔。

墨同窗,竹兰相伴韵长,长韵,长韵。

只怕前程险峻.生3:十八相送{如梦令}沿路吟诗论友,花色袭人如酒。

借醉指双鹅,欲把雌雄浅漏。

说透,说透?羞里迟疑时候。

生4:楼台会 {减字木兰花}远眺近看,祈祷苍天随吾愿。

执手英台,可为山伯举案来?心心相惜,妾把终生托暗许。

夜夜阑栅,只盼君来画眉弯。

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梁山伯和祝英台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魂牵梦萦让我们心碎神往。

那么在这款款深情后面又有着怎样的凄美故事呢?请听——学生出场,场景营造!生5:相传,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葬于村西胡桥。

英台听到这个消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

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

当到达胡桥山伯的坟墓时,英台上前大声痛苦,并想要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坟墓竟然被炸开了,英台就堕入其中。

风停雨止后,天上出现了七色彩虹,此时坟墓上方出现了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说是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的是祝英台,黄的是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师:蝶翩飞,情渺渺,真心真情真意,情动情深情长,怎一个“真”字了得。

谢雯雯同人间四月芳菲,我们所要守护的就是这份真。

感谢寻“真”组同学们给我们带来的款款深情!我想听听其他同学对这份真情的感想,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呢?生1:我很感动,感动他们誓死相守的真爱!生2:我羡慕他们,爱情是那么纯真,纯粹,比起我们现在的婚姻,也许更多了一些功利性的杂质,我想,真爱就是要真,是一种生命付出的真吧!生3:我也觉得他们很恩爱,但是用付出生命的方式去相守真的很伟大,可能我做不到这样,但是我会学着用真诚去打动对方,求得真心吧!师:是的,我们的同学都真心实意的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有感动的,有羡慕的,有不舍的,大家都体会到了一个“真”字,真心对待对方,才能获取真爱!蝶之殇,情难逝,当我们沉醉她们爱情的悲惘坚守时,我们还要继续前行,去探寻另一种荡气回肠的坚毅与执着,接下来我们欣赏由寻“善”组给我们带来的另一种诗韵。

“美吟诵读是学语”。

这部分引导学生不断诵读,不断感悟,不断实践,让每个学生在古诗学习中找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

(二)模拟导游体验片段一师:古老的诗句总让人感慨万千,大家诵读表现非常精彩,让我也徜徉其中,尽情感受这份真善美,但我还想着让更多的有心人也来体会她的意,沉醉她的情,接下去,我们要再次挑战这个舞台,诗歌、故事、景物、情愫打包传送至更多的人!生:小组合作交流创作。

师: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当我们随着古诗寻访古迹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寻着了一种情愫,是身临其境,亦或是往事回眸,那就让我们一起分享,一起赏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