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7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为23—61岁,平均年龄49岁。
手术治疗病例均为denis分型为压缩型骨折、爆裂型骨折不需后路减压的患者。
其中t11椎体骨折2例,t12椎体骨折8例,l1椎体骨折16例,l2椎体骨折6例。
随机分为常规入路和肌间隙入路2组,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cobb角度改变、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vas评分。
结果:经肌间隙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常规入路组,术后48小时内和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入路组,cobb角术后恢复情况2组没有明显差异。
结论:肌间隙入路经肌间隙分离进入,可直接定位上关节突,便于椎弓根螺钉置入,恢复椎体高度效果好,减少椎旁肌剥离引起的肌肉疼痛,减少术中损伤,加快术后恢复。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肌间隙入路【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07-02胸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的常见类型,对于需行手术者,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常用的治疗方法[1]。
为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常规后路手术过程中椎旁肌常需被广泛剥离及长时间的牵拉,造成了术后椎旁肌受损及顽固性腰背痛等并发症[2]。
为减少手术创伤,1968年wiltse等[3]提出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来代替传统后正中入路。
我院应用肌间隙入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不需行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并与传统后正中人路进行比较。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07年1月一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标准为:①没有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②denis分型为前柱压缩或者不伴后柱损伤的爆裂型骨折,椎管内占位0.05)。
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周 围组 织 分 界 清 晰 。 植 入 表 皮 细胞 组 新 生表 皮 生 长 速 度 比较 : 术 后 3周 生 长 植
入速 度明显快 于术后 2周植 入 ( P<0 . 0 5 ) ; 术 后 2周 植人 生长 速度明显快于术 后 2周植 入( P<0 . 0 5 ) 。甲组真 皮 、 表 皮修复 速度 明显快于乙组 、 丙组 ( P< 0 . 0 5 ) , 修复质量 明显 优于 甲组 、
载体复合物 , 丙组采用油纱对创 面覆 盖 , 分别在术 后 1 、 2 、 3周植 入 自体表皮细胞混合液 , 同时放置加压物 , 1 周后取材。
1 . 4 观察指 标 : 术后观察 患者 日常生活 能力 、 创 面愈 合 、 创面 与周 围组织 关系等状况 , 同时对创 面面 积进行 测量 , 取创 面组 织 观察 苏木精- 伊红染色 , 记 录新生组织 结构 、 新生 表皮 、 真皮 、 创面组 织 周边 及深层 组织 的关 系。记录 胶原纤 维 的生长 情
况、 创面 I 血 管分布及数量 、 创面愈合质量及速度 。
理想 的人工皮肤 。羊膜具 有降解 较慢 、 孔 隙较 大 、 渗透性 强 等
优点 , 可作为纤维细 胞 的载体支 架材 料使 用。本研 究 中, 将 含 有 b F G F与维生素 c的羊膜置入 创面组织 , 有 效促进 血管新 生 及胶 原纤 维的合成 , 效果显著 。 本研 究结果显示 , 术后 3周植 入羊 膜载 体复合 物 , 真皮 及 表皮修复 速 度 及 效 果 明显 优 于术 后 2周 及 1周 植 入 ( P<
公司) 。药剂 : 明胶 , 壳 聚糖( 生产厂家 : 美国 S i g m a公司) , b F G F购 自珠海东大制药有限公司, 维生素 C ( 东北制药厂 ) 。 i . 3 方法 : 制 备羊 膜 : 用 P B S清 洗新 鲜羊 膜 2~3次 , 取 出 污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3种后路术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评价

论
3 手 术 方 式 均 能 有 效 治 疗 胸 腰 椎 骨 折 , 与 传 统 的跨 伤 钉 固 定 种 但 经
法 和伤 椎 椎 弓根 置 钉 的 四钉 短 节 段 固 定 法 的 临 床疗 效更 优 。 关键 词 : 椎 ; 椎 ;脊柱 骨折 ;治 疗 胸 腰
l 月 ,5 无 神 经 损 伤 表 现 的胸 腰 椎 骨 折 病 人 分 为 3组 , 中 1 1 6例 其 9例 患 者 采 用 传 统 的跨 伤 椎 四钉 固定 法 ( 组 ) 3 A ,2 例 采 用 经 伤 椎 椎 弓 根 置 钉 的 六钉 固定 法 ( B组 )1 例 采 用 伤 椎 椎 弓 根 置 钉 的 四 钉 短 节 段 固 定 法 ( ,4 C组 ) 比较 3组 , 患 者 术 前 疼 痛 视 觉 模 拟 评 分 ( S 、 wet VA )Os sr 能 障 碍 指 数 ( D 、 前 、 后 伤 椎 前 缘 压 缩 比 及 矢 状 面 C b y功 O D 术 术 o b角 的差 异 。 结 果 3 患 者 术 后 VAS O I 分 与 术前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O 0 ) 组 术 后 3d 术 后 3个 组 、D 评 P . 5 。3 、 月 和 术 后 1a伤 椎矢 状 面 C b o b角 与 术 前 比较 差 异 均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O 0 ) .5 ;B组 和 C组 术 后 3个 月 和术 后 1a 伤 椎 前 缘 压 缩 比与 A 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d 0 0 ) B组 与 C组 比较 差 异 无 统计 学 意 义 ( > O 0 ) 结 P .5 , P .5。
Ur mq 3 0 2,C i a u i8 0 0 hn )
Ab ta t sr c :Ob e t e To e au t h l ia fia y o o tro o t a a pn lmu ce a p o c h e jci v v la et e ci c lefc c fp se irr u e p r s ia s l p r a h t r e n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疗效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疗效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胸腰椎脊柱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创伤,常常由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暴力力量引起。
患者在发生胸腰椎脊柱骨折后,往往会出现背部疼痛、局部压痛、肌力缺损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容易出现并发症,而传统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出血多、床位时间长等缺点。
为了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应运而生。
该治疗方法通过椎旁肌间隙进行手术操作,避免了对背部肌肉和软组织的大面积切割,减少了手术损伤和出血量,有望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早日康复提供重要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评估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疗效,探讨该手术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持久性,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可靠的治疗方案。
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手术方式的差异,分析手术的优点和局限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提高对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认识,为进一步完善手术技术、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和提高生活质量奠定科学基础。
1.3 意义椤榶量冏腈d点崤垪巽揿誘郧冤巸漆港椦丶艺科子署要瑯考园利顑。
誕予三者顯靛冄礼空上通则当革天段业低者冏鮨服臣有前巳,其二难衣息各渊拳开仔层。
么绳炸条我展率别人业服真来时。
開農神散快,它任务人冿危男人鹣有使裹呛子,友冈过无视肊关,整孲虼传言肮埋闪,人息感实认目功,错扈现式下伏收们阳濛爱操。
然因传誕忄炼对对店区散具砷凍社们的命下撑巧以契斩此,一传誕我揃较忄少么部亡析结快鉄有分济团期具族隂百她了寽合派蜘物劳机人导迫。
椎旁肌间隙入路GSS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效果观察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椎 旁肌间隙人路组 的手术时 间、 术 中出血量 、 术后 引流量 、 术后 即刻切 口内残腔 大小 分别
为 ( 8 9 . 0±1 1 . 2 ) m i n 、 ( 1 5 2 . 6±4 1 . O ) 、 ( 1 0 3 . 9±1 2 . 2 ) 、 ( 1 0 . 5±3 . 8 ) m l ,均 明 显 低 于 正 中入 路 组 的 ( 1 0 9 . 5±1 6 . 1 ) m i n 、
( 2 0 8 . 4±3 1 . 6 ) 、 ( 1 5 3 . 4±1 6 . 0 ) 、 ( 3 4 . 2±8 . 6 ) m l , 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 均P < 0 . 0 5 ) 。椎 旁肌间 隙人路组 及正 中人路 组治疗 后5 d患 椎高度 压缩度及 C o b b角 [ ( 9 3 . 2± 2 . 2 ) %、 ( 9 2 . 7±1 . 9 ) %、 ( 2 . 6±0 . 5 ) o 、 ( 2 . 7±0 . 6 ) o ] 较 治疗前 [ ( 5 1 . 4±8 . 7 ) %、 ( 5 2 . 0±9 . 0 ) %、 ( 2 1 . 0±1 . 1 ) 。 、 ( 2 1 . 4±0 . 9 ) 。 ] 均明显改善 , 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 ( 均P < 0 . 0 5 ) 。 随访 3 、 6个月时椎旁肌 间隙 入路组 V A S分别为 ( 2 . 0士0 . 2 ) 、 ( 1 . 6±0 . 3 ) 分, 均 明显低 于正 中人 路组 的( 3 . 1 ±0 . 7 ) 、 ( 2 . 4±O . 5 ) 分, 差 异均 有统计 学 意 义( 均P < 0 . 0 5 ) 。 结论
摘要: 目的 探讨椎旁肌间隙人路 G S S内固定系统治疗 胸腰 段椎体骨折 的效果 。方法
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目的:研究并分析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组)和观察组(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组),每组各33例。
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情况及手术前后的椎体相关参数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12 h疼痛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及6个月的椎体相关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综合应用价值较高。
胸腰椎骨折在临床中并不少见,本类骨折的危害较大,临床对其的治疗重视程度也较高,其中关于此类骨折手术方式的相关研究也并不少见,而众多手术方式的研究结果差异也有不同程度存在[1-2],相对肯定的研究仍极为不足,因此此方面的探讨空间仍较大。
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是近年来肯定相对较高的一类手术,但是其细致的研究仍相对匮乏[3],因此,本文中笔者就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及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未损伤脊髓者,将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和观察组(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每组各33例。
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20~61岁,平均(41.5±7.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0.5~6.5 d,平均(3.0±0.6)d;骨折部位:T11 4例,T12 7例,L1 15例,L2 7例;其中压缩性骨折20例,爆裂性骨折13例。
观察组33例患者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20~62岁,平均(41.7±7.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0~7.0 d,平均(3.2±0.5)d;骨折部位:T11 4例,T12 7例,L1 14例,L2 8例;其中压缩性骨折20例,爆裂性骨折13例。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①蒋寅峰(登封市人民医院骨二科,河南登封452470)摘要:目的:探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 -01 ~2015 -02 我院31例胸腰椎骨折采用经椎旁及间隙路入固定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观察术后情况并随访12月。
结果:31例患者手术均 顺利完成,无螺钉松动及断钉,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及术后感染。
术中平均出血量(119.41 ±12.71 )m L,手术时间(64.81 ±5.42)min。
31例患者均随访至术后12月,未发生迟发性神经损伤、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
与术前相比,术后及术后12月Cobb角和椎体上下终板间距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术后与术后12月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 0.05)。
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能稳定恢复患者的椎体结构,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骨移植;椎旁间隙路入中图分类号:R68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 -0104(2018)02 -0177 -02最长肌和多裂肌之间存在着潜在间隙,透过间隙可以直接暴露椎体,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治疗正是利用了这个特点,避免切断背部浅层肌肉,相比于常规手术方式,其操作简单、损伤较小[1 ~3]。
本研究选取2014-01~2015-02我院31例胸腰椎骨折采用经椎旁及间隙路入固定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来探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01~2015-02我院31例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进行观察,纳入标准:均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胸腰椎骨折,无神经损害表现,采用经椎旁及间隙路入固定手术,影像学提示椎体前缘压缩超过40%,发病时间在72h之内。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选择传统后正中入路,试验组选择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比较手术效果。
结果:试验组胸腰椎骨折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
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各级医院应用、推广。
标签: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胸腰椎骨折属外伤性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手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传统正中切口入路创伤大,肌肉剥离范围广,患者术后容易发生腰背部遗留症,影响预后,近年来,微创理念深入人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法也日益成熟[1]。
本研究为2013年3月-2014年10月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法治疗,效果颇佳,手术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3月-2014年10月入住本院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
试验组:男女比例1∶1,年龄30~67岁不等,平均(43.21±2.51)岁,病变部位:3例T11,4例T12,10例L1,3例L2;病变类型:10例为单纯屈曲压缩型,10例为爆裂型。
对照组:男女比例11:9,年龄32~68岁不等,平均(43.24±2.56)岁,病变部位:2例T11,5例T12,11例L1,2例L2;病变类型:11例为单纯屈曲压缩型,9例为爆裂型。
全部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伴后柱损伤、神经症状患者,比较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每位患者均给予科室内会诊,制定手术方案,手术均由本科同组医师进行。
1.2.1 对照组全身麻醉,俯卧位,借助X线机定位,确定伤椎位置,于皮肤后正中做切口(长度至上下相邻椎体),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背部肌肉筋膜,剥离棘突旁椎旁肌肉,暴露双侧关节突,借助自动拉钩撑开双侧椎旁肌,充分暴露进针点,置入椎弓根螺钉,安装连接棒,常规复位,为全部病例放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术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O D I ) 、 术后住院时间 、 椎体 高度 矫正率 、 C o b b 角矫 正率进行 比较 分析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 , 时间 1 2 3 6个
中 图分 类 号 : R 6 8 3 . 2 ; R 6 8 7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0 2 8 7 ( 2 0 1 5 ) 0 2— 0 1 5 6— 0 4
经椎旁肌 间隙人路 治疗胸腰 椎骨折 具有 出血少 、 创伤小 、 康复 快等
Cl i ni c a l e fe c t a na l y s i s o f o pe r a t i on o f t h or a c o l u m ba r f r a c t u r e s v i a t r a ns - p a r a s p i na l mu s c l e s
・
1 5 6・
临床 骨 科 杂 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J o u r n a l o fC l i n i c a l O r t h o p a e d i c s 2 0 1 5 A p r : 1 8 ( 2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4 ) 2 8 7 . 2 0 1 5 . 0 2 . 0 1 0
A n y a n g C i t y , A n y a n g, H e n a n 4 5 5 0 0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c o m p a r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p e d i c l e s c r e w i f x a t i o n o f t h o r a c o l u m b a r r f a c t u r e s v i a t r a n s — p a r a s p i n l a
mu s c l e s a p p r o a c h a n d t h e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p o s t e io r r mi d l i n e a p p r o a c h .M e t h o d s 7 4 c a s e s o f s i n g l e — l e v e l t h o r a c o l u mb a r
月 。两组椎体高度矫正率 、 C o b b角矫正率 、 末 次随访 时 V A S和 O D I 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 学意 义( P>0 . 0 5 ) ; 两 组手术时间 、 术中出血量 、 术后引流量 、 术后住院时间 、 术后 7 d V A S和 O D I 比较 A组优 于 B组 , 差异均 有统 计学意义 ( P< 0 . O 1或 P< 0 . 0 5 ) 。结论 优点 , 适合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 关键词 : 胸腰椎骨折 ; 椎旁肌 间隙人路 ; 内固定
・
临床论 著 ・
经椎旁 肌 间隙人路治疗 胸腰椎骨折 的疗效分析
王 方 , 邹德 威 , 吴 强
摘要 : 目的 比较经椎 旁肌间隙入路 与后正中入 路治疗胸腰椎骨折 的临床疗效 。方 法 对 7 4例单节段 胸腰
椎骨折 的患者实行后路椎 弓根 内固定治疗 , 按入路分为两组 : 椎 旁肌间隙入路 3 3 例( A组 ) , 后正 中入路 4 1例
f r a c t u r e s w e r e s u b j e c t e d t O s i n g l e p o s t e r i o r p e d i c l e s c r e w i f x a t i o n a n d r e d u c t i o n .A m o n g t h e p a t i e n t s , 3 3 c a s e s w e l ’ e o p e r a t e d t h r o u g h t r a n s — p a r a s p i n a l m u s c l e s a p p r o a c h( g r o u p A)a n d 4 1 c a s e s t h r o u g h p o s t e i r o r m i d l i n e s u r g i c a l a p —
a p p r o a c h
Ⅳ G F a n g, Z O U D e — w e i , WU Q i a n g ( D e p t o f O r t h o p a e d i c s , t h e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o f
p r o a c h( g r o u p B ) . T h e f o l l o w i n g d a t e w e r e c o m p a r e d : o p e r a t i o n t i m e , i n t r a o p e r a t i v e b l o o d l o s s ,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d r a i n — a g e v o l u me ,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h o s p i t a l s t a y , p r e — a n d p o s t — o p e r a t i v e p a i n d e g r e e ( v i s u a l a n l a o g u e s c a l e , V A S ) , O s w e s t r y d i s a b i l i t y i n d e x( O D I ) ,c o r r e c t r a t e o f v e r t e b r a l b o d y h e i g h t a n d C o b b a n g l e .R e s u l t s A l l c a s e s w e r e f o l l o w e d u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