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萎蔫综合症的病原物分离培养
棉花萎蔫综合症在山西省棉花区试新品种中的发生调查

还原 糖得 率 ( 4 5 ) 3 . 6 。而利 用稀 碱 +高 压对 棉秆 进行 预处 理 的研 究甚 少 , 研 究 中稀 碱 +高压 处 理 本 后 的棉秆 中纤 维 素 含 量 高 达 6 . 1 , 原 糖 得 率 3 O 还 达 4.4 , 4 4 其处 理效 果显 著 优于 其他 处理 , 理想 是
手 无 策 , 此 造 成 的 产 量损 失和 品质 下 降较 大 , 因 且
. -. -. -● - m + 一・ 0 -. -+ - -. -. -. _ . - . - . _. -◆ 一 . -. -. -◆ …
3 …… ( 2 王 性质 的比较
华 , ) 同预 处 理棉 花 秸 秆 结构 及 等 不
但是从 环境 保 护 以及 节 约成 本 方 面 考 虑 , 期 后 研 究应 以处 理效率 的评 估作 为 重点 , 虑 处理 溶剂 、 考 酶解残渣 的 回收利 用 等 问题 , 以提高综 合 利用 效率 , 为棉秆制备 燃料 乙醇的工业 化生产提供 依据 。
参 考 文 献
[ ]S A BC, ot M 7 AH C t A.Ehn l rdci o a a n a tao pout nf m kl e o r l i
病 子 分 离 培 养 未 能 分 离到 病 原 物 。 目前 对 其 发
无法 采取 弥补 措 施 。萎 蔫症 不 仅 在 生 产 主 栽 品 种 中连年 发 生 , 而且在 新 品种 区域 试验 参 试材 料 中也 较 多, 逐渐 成 为棉 花 上 常 态发 生的新 病 害 。 为监 测 和 了解该病 害在 山西省 的发 生发 展 , 对萎 蔫症 的发 生提 出治理 或规 避措 施 , 文对 近年 来 参加 山西 省 本 棉 花新 品种 区域 试验 的参 试材 料 进行 了部 分调 查 , 旨在 为萎 蔫症 的综合 治理提 供 参考 。
植物枯萎病的病原及其防治

植物枯萎病的病原及其防治植物枯萎病是指植物枯萎、萎蔫、黄化、死亡等症状,由于内部水分吸收不足或输送阻塞所致。
这种病害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
那么,到底什么是植物枯萎病的病原,以及如何防治它呢?一、植物枯萎病的病原1. 微生物植物枯萎病的病原微生物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细菌、真菌、病毒等。
比如青枯病是由产生青霉素的细菌引起的,棉花枯萎病则是由棉红壳腔菌引起的,土壤杆菌也是造成植物枯萎病的重要病原菌。
2. 土壤因素土壤病害是植物发生枯萎病的常见原因之一。
土壤因素引起的植物枯萎病,通常是根系疾病所导致的。
比如,土壤酸度过高或过低、土壤质量不佳、土壤中寄生虫、土壤中毒素等都会导致植物根部受到侵害,从而引起枯萎病。
3. 水分营养失调植物枯萎病的发生与环境水分的管理密切相关。
在干旱或水分过度的环境下,植物往往会出现蒸腾强度过度,无法正常吸收水分的状况,从而导致病害的发生。
二、植物枯萎病的防治针对不同的病原原因,可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例如:1. 保持土壤健康针对土壤因素所造成的枯萎病,我们可以采取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和健康度、加强灌溉管理等措施。
此外,在种植过程中,还要注意隔离病源、轮作作物、控制污染等。
2. 合理管理水分在干旱地区,可以在旱季将苗期移到放置有保湿剂的远离阳光的地方,以减少植物的蒸腾强度;在水分过剩的地区,也可以采用排水措施,以避免植株因积水而受损。
3. 消除病原对于由于微生物病原所引起的植物枯萎病,可采取多种防治措施,如使用化学杀虫剂、使用抗生素、进行生物防治等。
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加强对种植环境的管理、遵守良好的种植习惯等综合措施。
4. 增强植物抵抗力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是预防植物枯萎病的根本措施之一。
这种做法可以通过增施氮磷钾肥料、配合使用生物肥料等,以增强植物的营养代谢和免疫能力。
总之,植物枯萎病的防治,需要针对具体病原原因,以综合行动的方式进行。
棉花枯、黄萎病如何防治

棉花枯萎病
该病主要在土壤中越冬,通过水流、灌溉水等传播,从根部 侵入棉株。高温、高湿、多雨等条件下容易发生。
棉花黄萎病
该病主要通过土壤传播,从根部侵入棉株。土壤中存在大量 的菌源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夏季高温、高湿、多雨等条件下 也容易发生。
02
CATALOGUE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利用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对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 果。
03
CATALOGUE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实践
品种选择
01
02
03
抗病性强的品种
选择对棉花枯萎病和黄萎 病抗病性强的品种,降低 病害发生的概率。
适应性广的品种
选择适应性强、生长稳定 的品种,减少环境变化对 棉花生长的影响。
传播有影响。
土壤环境
03
土壤的质地、pH值、肥力等因素都会影响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
病和传播。
05
CATALOGUE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防治的未来展望
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总结词
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详细描述
通过传统和现代育种手段,选育出具有抗病性、适应性强的棉花品种,并推广种植,可有效降低棉花枯萎病和黄 萎病的发病率。
04
CATALOGUE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评估
防治效果评价标准
发病率
评价防治效果的首要指标,发病率越低,防治效 果越好。
病情指数
反映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严重程度,病情指数 越低,防治效果越好。
产量
防治效果好的处理,棉花的产量明显增加。
棉花枯和黄萎病的生态防治技术

及时发现
在发病初期,及时发现并 记录病情,采取相应措施 。
清除病株
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清 除并销毁,以防止病原菌 的扩散。
化学治疗
使用化学药剂对病株进行 治疗,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
化学药剂的选择与使用
选择针对性药剂
根据病情选择针对性的化学药剂,以达到最佳的治疗 效果。
合理使用药剂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进行 操作,不可随意加大剂量。
02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生态防治 技术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棉花品种是生 态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 重要措施。
抗病品种的选用能够显著降低 棉花病害的发生率,提高棉花 的产量和品质。
在选购棉花品种时,应了解其 抗病性能,并选择经过审定且 具有较强抗病性能的品种。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能够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数量。
合理轮作
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降低病害的发生率。应避免同一种作物连作,尤其是 枯萎病严重的地块更应避免。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应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控制氮肥的 施用量,以防止植株过度生长,降低抗病能力。
加强病害监测与预警
建立健全的病害监测网络
通过定期监测和调查,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在干旱季节,应加强灌溉管理, 保证棉花的正常生长需求。
轮作倒茬
轮作倒茬能够减少土壤中的病原 菌数量,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可以采取与非寄主植物进行轮作 的方式,如与玉米、小麦等作物
轮作。
轮作时间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 情况而定,一般建议至少进行两
年的轮作。
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现状及其快速分离技术

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现状及其快速分离技术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但近年来,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对棉花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现状,并介绍了一种快速分离技术。
一、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现状1. 病原菌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主要病原菌是棉枯黄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属于担孢菌门(Ascomycota)真菌。
2. 发病特点新疆棉花枯黄萎病主要在播种后的幼苗期发病,表现为棉花叶片出现黄化、枯黄和萎蔫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棉花死亡。
病原菌还可以通过棉花的根系侵入植株,造成维管束阻塞和整株萎蔫。
病原菌还可以通过棉花种子传播,导致病害的远距离传播。
二、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快速分离技术为了准确鉴定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病原菌,需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传统的分离方法主要是通过分离病组织、涂抹法等手段,但这些方法繁琐且耗时。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展了一种基于PCR的快速分离技术,方便高效地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
1. 样品采集和处理需要采集新疆棉花枯黄萎病植株的受害部位,如叶片和根系。
样品应在发病初期采集,并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新鲜度。
然后,将样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其他细菌或真菌的污染。
2. DNA提取采用DNA提取试剂盒进行病原菌DNA的提取。
将样品切碎并加入提取试剂盒进行混合。
接着,通过离心和冻融的方式,使细胞破裂释放出DNA。
3. PCR扩增设计适合的引物,使其特异性地与目标病原菌的DNA片段结合。
将提取得到的DNA样品与引物、Taq DNA聚合酶、缓冲液和dNTP等成分混合,反应体系进行PCR扩增。
PCR扩增条件一般为94℃预变性3min,然后进行35个循环,每个循环包括94℃变性30s,55℃退火45s,72℃延伸1min。
4. PCR产物分析将PCR扩增得到的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观察PCR扩增结果。
棉花萎蔫综合症初报

时, 减产率0 5 ~2 . , . 8 5 呈现发病株 率越 高减 产 越 多 的趋 势。该 病 目前在 山西省 多个 品种 多个 地块 较
普遍 发 生。
关键词 : 棉花 ; 萎蔫 ; 生 ; 发 减产 中图分类 号 : 4 5 6 1 ¥ 3 . 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号 :0 06 2 2 1 ) 50 0 —3 1 0— 3 X(0 0 0 —0 80
31 5 . 。
本课题组 转基 因抗 虫棉 育种 试验 田材 料 , 所 本 各课题 组棉花 育种试验 田材 料 , 山西省 棉花 新 品种
区域 试 验 4个 试 点 参 试 品 种 , 西 省 运 城 市 棉 区 推 山 广 品种 。 1 2方 法 . 20 年 以来 , 07 自初 花 期 开 始 不 定 期 观 察 试 验
空间 比健 株更大 ( 1 图 一C
花生产后期 调查表 明 , 发生 萎蔫 症 的材料 占参 试 材
收 稿 日期 : 0 91 —8 *通讯 作 者 2 0 — 22
2 22 . . 花朵 。 棉株发 病 后仍 可 正 常开 花 , 也有 同一
天 开放 2朵和 3朵花 的情 况 , 和正 常棉株 基 本没有
2 2萎 蔫 症 形 态 症 状 .
田萎蔫症 的发 生 。2 0 0 9年又 采 用挂 牌 定株 方法 观 察萎 蔫症 棉 株 叶片 萎 蔫 和棉 铃 异 常 之 间 的 关 系 。
22 1 . . 盱片 。萎 蔫症 棉株 株 型基 本 正 常 , 观 察 到 未
病斑 。发病初 期 叶片 平展 无 力 , 蔫 , 去正 现 一 种 新 病 本
料数 的 3 . %~ 9 . , 株 率 1 3 ~ 7. 。 96 63 病 . 50
实验四 棉花病害识别与鉴定

实验四棉花病害识别与鉴定/nyzwbl/content/sy_mh.htm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农业植物病理学精品课程网一、目的要求掌握棉花苗期、成株期、铃期主要病害特征及病原形态,通过本实验学习,能对棉花其他病害的典型特征进行识别并掌握相应病害的鉴定方法。
二、材料和用具棉花病害腊叶标本、病原玻片标本、病害特征挂图或多媒体幻灯片等,显微镜、镊子等实验常规用具。
三、内容与方法一、棉花立枯病1、症状观察:观察立枯病苗。
病斑在何处产生?为什么?病斑颜色怎样?要注意病斑凹陷的程度。
受害病部位凹陷,并环绕整个嫩基,形成所谓蜂腰状、潮湿时病斑上常有明显白色丝状物,从土壤拔出常粘着土粒。
这是病原物丝核菌的菌丝体。
2、病原形态观察:有性态为瓜亡革菌[ 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担子菌亚门亡革菌属。
无性态为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
取人工培养的菌丝体制片镜检。
注意菌丝分枝处有何特点?分枝基部缢缩否?分枝点附近有无横隔膜?观察皿内菌核的颜色、形状。
纵剖菌核观察内外颜色是否一致。
棉花立枯病(一)棉花立枯病(二)棉花立枯病病菌二、棉花炭疽病1、症状观察:观察棉苗期炭疽病,观察病斑发生的部位,病斑的颜色、形状。
病斑是否有凹陷并具纵向裂痕?在潮湿状态时,棉苗炭疽病症明显可见,为粉红色粘质物,为病原物分生孢子团。
2、病原形态观察:有性态为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et Schrenk],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自然条件下很少发生,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Penz.&Sacc.]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
取病部粉红色分生孢子团制片镜检,观察分生孢子形态、颜色。
再取病部小片病组织,置于载玻片观察,看分生孢子盘四周是否有多根直或弯曲的褐色刚毛,刚毛有无隔膜?棉花炭疽病(一)棉花炭疽病(二)棉花炭疽病(三)棉花炭疽病病菌三、棉花枯萎病1、症状观察:棉花枯萎症状一般分为五种类型,取新鲜棉花枯萎病株,观察病株病害属于下面哪种类型。
棉花抗黄萎病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进展

!"!#$%"&!'()*,-犘犾犪狀狋犘狉狅狋犲犮狋犻狅狀收稿日期: 20230301 修订日期: 20230427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7021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1400300) 通信作者E mail:李冉liran01@caas.cn;戴小枫daixiaofeng_caas@126.com棉花抗黄萎病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进展张烨婧1, 陈捷胤1,2, 李 冉1,2 , 戴小枫1,2 (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2.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昌吉 831100)摘要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是影响世界大宗农产品及下游纺织品贸易格局的战略性产业。
由大丽轮枝菌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犱犪犺犾犻犪犲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头号病害,严重影响棉花产量与质量。
黄萎病菌侵染过程中会激发棉花植株产生一系列防御反应,如组织结构抗性变化、植物激素信号通路响应及抗病相关基因表达等。
目前,已从棉花中挖掘出大量响应黄萎病菌的基因,阐明了这些抗性相关基因通过调控生理生化反应而发挥抗病功能的机制。
本文从活性氧、防御酶、次生代谢产物和植物激素4个方面综述了棉花抗性相关生理生化作用机制,总结了棉花抗性相关生理生化反应的调控网络,为深入了解棉花抗黄萎病机制、选育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抗病机制; 生理生化反应中图分类号: S435.621 文献标识码: A 犇犗犐: 10.16688/j.zwbh.2023097犚犲犮犲狀狋犪犱狏犪狀犮犲狊犻狀狆犺狔狊犻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犪狀犱犫犻狅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犿犲犮犺犪狀犻狊犿狊狅犳犮狅狋狋狅狀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狋狅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狑犻犾狋犣犎犃犖犌犢犲犼犻狀犵1, 犆犎犈犖犑犻犲狔犻狀1,2, 犔犐犚犪狀1,2 , 犇犃犐犡犻犪狅犳犲狀犵1,2 (1.犐狀狊狋犻狋狌狋犲狅犳犘犾犪狀狋犘狉狅狋犲犮狋犻狅狀,犆犺犻狀犲狊犲犃犮犪犱犲犿狔狅犳犃犵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犪犾犛犮犻犲狀犮犲狊,犛狋犪狋犲犓犲狔犔犪犫狅狉犪狋狅狉狔犳狅狉犅犻狅犾狅犵狔狅犳犘犾犪狀狋犇犻狊犲犪狊犲狊犪狀犱犐狀狊犲犮狋犘犲狊狋狊,犅犲犻犼犻狀犵 100193,犆犺犻狀犪;2.犠犲狊狋犲狉狀犃犵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犪犾犚犲狊犲犪狉犮犺犆犲狀狋犲狉,犆犺犻狀犲狊犲犃犮犪犱犲犿狔狅犳犃犵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犪犾犛犮犻犲狀犮犲狊,犆犺犪狀犵犼犻 831100,犆犺犻狀犪)犃犫狊狋狉犪犮狋 犆狅狋狋狅狀犻狊狋犺犲犿狅狊狋犻犿狆狅狉狋犪狀狋犮犪狊犺犮狉狅狆犻狀犆犺犻狀犪,狆犾犪狔犻狀犵犪狏犻狋犪犾狉狅犾犲狀狅狋狅狀犾狔犻狀狀犪狋犻狅狀犪犾狉犲狏犲狀狌犲犪狀犱狆犲狅狆犾犲’狊犻狀犮狅犿犲犫狌狋犪犾狊狅犻狀狋犺犲犺犲犪犾狋犺狔犱犲狏犲犾狅狆犿犲狀狋狅犳狋犺犲狀犪狋犻狅狀犪犾狋犲狓狋犻犾犲犻狀犱狌狊狋狉狔犪狀犱狋犲狓狋犻犾犲犲狓狆狅狉狋狊.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狑犻犾狋犮犪狌狊犲犱犫狔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犱犪犺犾犻犪犲犻狊狋犺犲犿狅狊狋狀狅狋狅狉犻狅狌狊犱犻狊犲犪狊犲犻狀犮狅狋狋狅狀狆狉狅犱狌犮狋犻狅狀,狑犺犻犮犺狊犻犵狀犻犳犻犮犪狀狋犾狔狉犲犱狌犮犲狊狋犺犲狔犻犲犾犱犪狀犱狇狌犪犾犻狋狔狅犳犮狅狋狋狅狀.犐狋犻狊狑犻犱犲犾狔犪犮犽狀狅狑犾犲犱犵犲犱狋犺犪狋犞.犱犪犺犾犻犪犲犻狀犳犲犮狋犻狅狀狊犮狅狌犾犱犪犮狋犻狏犪狋犲犪狊犲狉犻犲狊狅犳犱犲犳犲狀狊犲狉犲狊狆狅狀狊犲狊犻狀犮狅狋狋狅狀狆犾犪狀狋,犻狀犮犾狌犱犻狀犵狊狋狉狌犮狋狌狉犪犾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犪犾狋犲狉犪狋犻狅狀狊,狆犾犪狀狋犺狅狉犿狅狀犲狊犻犵狀犪犾狋狉犪狀狊犱狌犮狋犻狅狀,犪狀犱狋犺犲犻狀犱狌犮狋犻狅狀狅犳犱犲犳犲狀狊犲 狉犲犾犪狋犲犱犵犲狀犲狊.犆狌狉狉犲狀狋犾狔,犿犪狀狔犵犲狀犲狊犻狀狏狅犾狏犲犱犻狀狋犺犲犮狅狋狋狅狀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狑犻犾狋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犺犪狏犲犫犲犲狀犻犱犲狀狋犻犳犻犲犱,犪狀犱狋犺犲犻狉犻狀犱犻狏犻犱狌犪犾犿犲犮犺犪狀犻狊犿狊狅犳狆犺狔狊犻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犪狀犱犫犻狅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狉犲犵狌犾犪狋犻狅狀犺犪狏犲犫犲犲狀犱犲犿狅狀狊狋狉犪狋犲犱.犐狀狋犺犻狊狉犲狏犻犲狑,狑犲狊狌犿犿犪狉犻狕犲犱狋犺犲犮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狊犪狀犱犿犲犮犺犪狀犻狊犿狊狅犳狆犺狔狊犻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犪狀犱犫犻狅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狋狅犮狅狋狋狅狀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狑犻犾狋,犻狀犮犾狌犱犻狀犵狉犲犪犮狋犻狏犲狅狓狔犵犲狀狊狆犲犮犻犲狊,犱犲犳犲狀狊犲犲狀狕狔犿犲狊,狊犲犮狅狀犱犪狉狔犿犲狋犪犫狅犾犻狋犲狊,犪狀犱狆犾犪狀狋犺狅狉犿狅狀犲狊.犉狌狉狋犺犲狉犿狅狉犲,狑犲犮狅狀犮犲狆狋狌犪犾犻狕犲犱狋犺犲狉犲犵狌犾犪狋狅狉狔狀犲狋狑狅狉犽犵狅狏犲狉狀犻狀犵狆犺狔狊犻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犪狀犱犫犻狅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狋狅犮狅狋狋狅狀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狑犻犾狋,狑犺犻犮犺狑犻犾犾狆狉狅狏犻犱犲犪狋犺犲狅狉犲狋犻犮犪犾犫犪狊犻狊犳狅狉犳狌狉狋犺犲狉狌狀犱犲狉狊狋犪狀犱犻狀犵狋犺犲犿犲犮犺犪狀犻狊犿狊狅犳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狑犻犾狋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犪狀犱犳狅狉犻犿狆狉狅狏犻狀犵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犫狉犲犲犱犻狀犵犻狀犮狅狋狋狅狀.犓犲狔狑狅狉犱狊 犮狅狋狋狅狀; 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狑犻犾狋; 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犿犲犮犺犪狀犻狊犿; 狆犺狔狊犻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犪狀犱犫犻狅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狉犲狊狆狅狀狊犲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影响世界大宗农产品及下游纺织品贸易格局的战略性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 以个体 形 式 在 田间 分布 , 没有 明显 的 发病 中心 。 病株 自始至 终不 出现 干腐或 软 腐等 细 菌性 症 状l , _ 2 j 也 不 出现 枯 叶病 斑 等 真 菌 性 症 状[ , 未 出现 扭 又
缺 乏 黑红 色, 铃硬 度较 差 , 病 内容 物 较 空 虚 , 手 一 徒
要植 棉 县 进 行 调 查 , 果表 明 , 区棉 花 大 面积 生 结 本
产 上许 多品 种都有 不 同程 度 的萎 蔫发 生 , 少数 品 有
种 病株 率甚 至达到 3 . 。近 3年的观 察表 明 , 15 棉
关键 词 : 花 ; 蔫综合症 ; 离培养 ; 棉 萎 分 生理 性病 害
中 图分类 号 :45 6 1 ¥ 3 .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6 2 2 1 ) 40 1- 2 1 0 —3 X(0 2 0 —0 60
棉 花萎 蔫综 合 症 ( 简称 “ 蔫 症 ” 是 棉 花 上 出 萎 )
[ 3吴 良欢 , 式 洪 ,陶 勤 南 .植 物 转 氨 酶 ( P 和 GO 5 蒋 G T T) 活 度 比 色 测 定 方 法 及 其 应 用 [ ] 土 壤 学 报 ,9 8 2 J. 1 9 ,9
( 3): 36 1 . 1 — 38
[]陈 德 华 , 长 琴 ,陈 9 杨
源 , .高 温 胁 迫 对 B 棉 叶 片 杀 等 t
花 萎 蔫症 发 病 频 率很 高 , 涉及 品 种很 多 , 产损 失 减
很 大 , 今 研 究 报 告 极 少l , 病 原 因 尚 不 明 确 。 迄 I 致 1 ]
捏 即破 , 正 常棉 铃徒 手捏 不 破 ; 株 棉铃 吐 絮 大 而 病
大迟 滞 , 即使 勉 强吐 絮也 很 难 采 摘 ; 絮 物理 性 状 棉 很 差 , 子都 很瘪瘦 , 子种仁 缺 乏胚 乳 , 有发 芽 棉 棉 没 能力 。为 了明确是 否有 潜伏性 病 原 菌导 致 其发 病 ,
社 , 0 0 1 71 0 2 0 : 2 —3 .
E ] 中科 院 上 海 植 物 生 理 研 究 所 .现 代 植 物 生 理 学 实 验 指 7
南 [ .北 京 :科 学 出 版 社 , 99 M] 19. [ ]周 冬 生 , 振 廷 ,王 学 林 , . 肥 量 和 环 境 温 度 对 转 8 吴 等 施 B 基 因 棉抗 虫性 的影 响 [] 安 徽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0 0 t J. 20 ,
棉 花萎 蔫 综合 症 的病 原 物 分 离培 养
许 爱玲 翟 晓菊 朱 荷琴。 , , ,张林水
(. 1 山西省农 业科 学院棉 花研 究所 , 山西 运城 0 4 0 ; . 4 0 0 2 中国农 业科学 院棉花研 究所 , 南 安 阳 4 5 0 ) 河 5 0 0
Pa ho e s l to n li a i n o to itS n r m e t g n I o a i n a d Cu tv to fCo t n W l y d o
[ ]陈德 华 ,聂 安 全 ,杨 长 琴 , . t 毒蛋 白表 达 特 征 与 ¨ 等 B棉 氮代 谢 关 系及 其 化 学 调 节 的 研 究 [] 中 国 棉 花 ,0 3 J. 20 ,
30( 7): O l 1 - 2.
[ ]邹 6
琦. 物生理学实验指导E . 京 : 植 M] 北 中国 农 业 出 版
1材 料 和 方 法
1 1材 料 .
曲 变形 等病 毒 性 症 状 。棉 株 罹病 初 期 叶 片略 微 ]
萎 蔫 , 色略 微褪 淡 , 叶 顶部 叶片 晴天 叶 温较 高, 手摸
. -. - . -. -. -. -. -. … +
1 1 1发病植 株 。 2 0 年 9月采 集 5个品 种 , 个 .. 09 每
XU —ig HAIXioj Ai n ,Z l a -u,Z -i HU Heqn,Z HANG L ns u i—h i
摘要 : 棉花 萎 蔫综合 症是棉 花上 出现 的新病 害 , 过 3年 4个单 位 用 P A 平 板培 养 基 多次分 离培 养 , 有 通 D 没 培养 出真 菌 性致病 病原 物。结 合其症 状及 田间表 现认 为 , 可能属 于生理 性病 害。
虫 蛋 白表 达 量 和 氮 代 谢 影 响 的 研 究 [ ] 棉 花 学 报 , J.
2 3,15( 00 5): 8 2 . 2 8- 92
[0 1 ]夏 兰芹 , 郭三 维. 温 对转 基 因 抗虫 棉 中 H 杀 虫 基 因表 高 t
达 的影 mE] 中国农 业科 学 ,043(1 :7313. JJ. 20 ,71)13—77
2 0 — 2 1 年 多 次 采 集 病 株 样 本 进 行 了 致 病 性 真 09 0 1 菌 分 离培 养 试 验 , 果 报 告 如 下 。 结
从 观 察 其 发 病 症 状 和 发 生 过 程 来 看 , 生 初 期 出现 发 在 6月底 及 7月上 中 旬 , 重 发 生 期 出 现 在 7 8月 严 、
现 的 新 病 害 ,0 9年 1 月 下 旬在 山 西 运 城 地 区 主 20 O
有 温热 感 ; 和蕾脱 落 明显增 多。罹病 中后 期 叶 片 花
萎 蔫 和 叶 色褪 淡 , 状 渐趋 不 明 显 以至 消失 , 症 结铃
逐 渐 增 多 , 面 底 色 浅 粉 色 , 期 铃 皮 红 色 明 显 而 铃 后
品 种 各 2个 发 病 株 ; 0 0年 8月 和 9月 分 别 采 集 3 21
¨ … ◆ -. _. _. … ¨ 一 ¨ … + 一 ◆ 一◆ … + … ◆ - . .
1 …… ( 周 庚 , ) 温胁 迫 对 盛 铃期 B 棉 棉 5 姜 等 高 t
铃 中杀 虫蛋 白表达 量及 氮代 谢 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