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中尤三姐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红楼梦中最短暂的爱情:尤三姐和柳湘莲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中最短暂的爱情:尤三姐和柳湘莲的爱情悲剧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早在尤三姐第一次见到柳湘莲的时候,便想将这句话说出来直接问她。
只是女儿家脸皮薄,没好意思问,便把这桩小心思一直压在了自己的心底最深处。
直到贾琏问起来的时候,方把这一点点的女儿心事告诉了自己的姐姐跟母亲。
尤三姐迫于自己的生计,不得不在男人中周旋,跟自己的姐夫们和侄子之间不清不楚着。
但是她的心就放在了当年的少年身上,满心欢喜等着自己的心上人来用八抬大轿将自己因娶过门。
有了姐夫做媒这件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柳湘莲只看着贾琏的面子上,还没见到人就答应了婚事。
想着富二代的小姨子差不到哪里去的,自己等了这么久好不容易等到了个大家闺秀,再不抓紧点,只怕就没自己什么事情了。
刚提起这件事,便将自己的鸳鸯剑送给了贾琏,当做定情信物,让他转交给尤三姐。
尤三姐看到此物,心中喜不自胜,日夜盼望着情郎早日将自己娶过门。
可是柳湘莲这一打听,马上就吓了回去,听到自己的男闺蜜贾宝玉说那是宁国府里的小姨子,纵有天大胆子也不敢娶这位美娇娘过门了。
可偏偏自己一时情急又将家传的鸳鸯剑送人了,怎么也要厚着脸皮去府上一趟,将家族宝物要回来的。
到了之后将悔婚的事情一说,尤老娘等人马上就炸开了锅,这个怎么肯依呢。
倒是尤三姐十分大方,立即将鸳鸯剑归还,从此恩断义绝。
柳湘莲拿了东西就想走人,只是没想到尤三姐还藏了一把剑,归还之后流着泪就用另一把剑抹了脖子。
刹那间,谁都没有反应过来,尤三姐就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了。
柳湘莲这时候才回过神来,看这样的人物,这样的品性,后悔自己没有好好了解,错失了如此一段好姻缘。
现在想补救,却怎么都来不及了,顷刻之间爱上了,却又失去了,只有短短几秒钟。
尤三姐从看见这个人,到爱上这个人用了几秒钟的时间。
她用了几年的时间等待着自己的意中人,等待着重逢,等待这两人能够开花结果,终于等来了定情信物。
只是可惜短短的几天时间就让她的等待成了泡影,明白自己终究错付了。
浅析宝黛爱情悲剧

木石前盟 只一个情字
神瑛侍者投生为贾宝玉。据《 玉 篇》 解释,“瑛”是“似玉美 石”, 因此,“神瑛”就是已通灵 性,具有知觉、意识、思想和情 感的假玉真石,是自经锻炼之后 灵性已通”的青埂峰顽石之人格 化身。
青埂峰顽石经茫茫大士大施幻术, 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它因 不甘寂寞而投入人世,成为贾宝 玉脖子上的“通灵宝玉”。
一抔净土掩风流
林黛玉坚持的自己的 爱情。
对风刀霜剑的抗争 对贾母的抗争、没亲
人,身子干净 对王夫人的抗争。
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
天理/纲常/利益/礼教 合谋扼杀了宝黛爱情。
贾元春(皇权) 老祖宗(家长) 王夫人 薛姨妈 薛宝钗
宝黛爱情悲剧的理想主义
叛逆精神 知己之爱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
后四十回宝黛爱情描写的得失
败笔 从知己之爱的倒退 高鄂等人对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看
法。111 八十二回梦中宝玉说妹妹大喜。
八十六回两人,黛玉说:若无知 音宁肯独清风明月。八十九回, 宝玉不明黛玉的琴声内涵,承认 可惜我不是知音。 黛玉对宝玉不放心,从傻大姐处 听到便认为“是个无情无义的人。 续书是怀着误解、怨恨而死的。 调包计
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 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 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 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 底意难平。”
永恒的木石前盟
冷月葬诗魂 向死而生 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根
本原因就是封建家长制 和封建礼教
艺术是生命最高的 形而上学
爱人间不再怀疑 三十六回 宝玉睡午觉 四十九回 薛宝琴出现
宝黛爱情面对风刀霜剑
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抛金兰 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一 天一两上等燕窝
浅谈尤三姐

浅谈尤三姐《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其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不仅数目众多,而且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绝不雷同,历来为人称道。
众所周知,周汝昌先生在《红楼十二层》中写道:“诗曰:‘一百八名平半分,英雄好汉对成文。
绿林红粉真奇话,吐气申冤史未闻’。
”《红楼梦》里的人物近几百个,其中女性形象占多半数。
大凡男性,大都是不怎么中用的,倒是女性形象中反有许多脂粉英雄。
尤三姐就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个性人物。
尤三姐是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贾敬去世时出场的。
从贾蓉,贾琏的无赖行为能够知道,她活得并不高贵。
在贾敬停灵期间,三姐的个性初见端倪,她是自尊刚烈的,在众多的红楼女性当中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异类。
《红楼梦》中描写尤三姐的回数不多也就是两回左右,但是却是言简意丰,只两回就把一个如此敢爱敢恨的三姐描绘得淋漓尽致。
尤三姐是宝黛爱情和大观园女儿国之外的一个特殊悲剧角色。
她性格刚烈、任性、大胆、痴情、泼辣,敢作敢为,颇有识见,却最终因爱的幻灭而自刎。
一、色偏娇艳性偏刚尤三姐的性格正如胡文彬先生所言:“色偏娇艳性偏刚”,她是以一个“刚”字出的。
尤三姐是贾敬死后尤氏在铁槛寺料理后事,请她继母来看家时尤老娘一并带来居住的,实际上是依赖贾家这个阔亲戚生活。
寄人篱下的地位使黛玉都不能不小心再三,何况比黛玉还要卑微得多的尤三姐了,尤三姐虽家境不好,寄居贾府,但她却从来不自卑自贱,不同流合污,不甘沉沦堕落,人穷志不短。
贾珍贾琏自以为有了金钱和权势就可以为所欲为,就可以买到一切,没想到却碰了钉子。
《红楼梦》第六十五回这样写道:“尤二姐已命人预备下酒馔,关起门来都是一家人,原无忌讳……贾珍便和三姐挨肩擦脸,百般轻薄起来。
小丫头们也看不过,也都躲了出去,凭他两个自在取乐,不知作些什么勾当……尤三姐在贾琏偷娶尤二姐之后,一直心怀不满,贾琏却又想将三姐给贾珍做小,三姐明白了贾琏的意图后,终于在喝酒的时候爆发了。
尤三姐站在炕上,指着贾琏笑道:“你别蒙了心,打谅我不知道你府上的事。
清代《红楼梦》评点论尤氏及其“心下悲苦”

清代《红楼梦》评点论尤氏及其“心下悲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描绘了清代封建社会的种种悲欢离合,展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世态人情。
尤氏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她的“心下悲苦”成为了许多评论家和读者们探讨的焦点之一。
尤氏是贾赦之妻,也是贾府内的一位重要人物。
在整个故事中,她以她的聪明才智和世故得体的行为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氏所展现的“心下悲苦”既有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处境所致,也与封建社会的家庭道德观念和女性境遇密不可分。
封建社会的家庭道德观念和女性境遇也是造成尤氏“心下悲苦”的一大原因。
在清代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一生往往被男性所决定。
尤氏的婚姻也不例外,她被人看作是贾赦的妻子,她的一言一行都要受到外界的严格评判。
在这样的环境下,尤氏不得不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情,压抑自己的情感,这给她的“心下悲苦”蒙上了一层阴影。
而且,尤氏的婚姻并非幸福美满,她与贾赦之间的关系也充满着种种难言之隐。
她对这段婚姻的不满和悲苦更是无法释怀,从而使她的内心饱受煎熬。
尽管尤氏备受“心下悲苦”的困扰,她在《红楼梦》中的形象也不乏亮点和可敬之处。
尤氏自幼家境贫寒,却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被贾赦看中并成为了贾府的夫人。
她在家族内斗中,也常常扮演着一个明达聪慧的女强人形象,她的智慧和毅力也给了许多人以启发。
尤氏的坚韧和坚守也让人感到敬佩,她在种种压力之下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
这些都从侧面展示了尤氏的坚韧和能干,使她的形象更加立体和饱满。
在评价尤氏的“心下悲苦”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她所表现出的强大意志和坚韧品质。
她在封建家庭道德和社会伦理的束缚下,仍然保持着一颗向往自由和平等的心,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得到了贾赦的看重和尊重。
尤氏的“心下悲苦”也是对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反映和抗议,她的形象更是代表了一种不甘屈从,追求自由和尊严的精神。
尤氏的“心下悲苦”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即使在封建社会的严酷限制下,女性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得到生存和发展,不应该被束缚于传统的陈规之中。
重读《红楼梦》,再论尤三姐

重读《红楼梦》,再论尤三姐作者:王建居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4年第01期在整部宏伟巨大的《红楼梦》中,对尤三姐作为一个典型的形象出现在作品中,虽然对有关于她的描写不多,并且最终也是以悲剧的人生落场,但是她以其独特的艺术形象,在这部小说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本文主要从文学作品赏析的角度,对曹雪芹所塑造的尤三姐的人物形象和她人生的悲剧性进行分析,并对尤三姐在整部小说构思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
尤三姐性格人物形象我们从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最伟大的艺术作品往往都是悲剧作品,而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对悲剧人物的塑造。
曹雪芹所创作的《红楼梦》就是悲剧作品的典型代表。
其中尤三姐的故事在整部小说中的描写虽然不多,但是却为读者塑造了一个美丽、聪慧、刚烈、任性、有胆识、敢做敢为、有反抗精神的古代女子形象,人物描写丰满、活灵活现,让读者禁不住感叹世间竟有这样的奇女子。
但是即使是这样一个奇女子仍然成为大观园众多女性悲剧角色中的一员。
她的死虽然有其个人性格的原因,但是总的来说,还是由于时代和社会的根本原因造成的。
一、尤三姐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1.尤三姐人物背景的塑造尤三姐在《红楼梦》中的登场比较晚,在之前的第十三回的时候,只是用一句话对尤氏姐妹来到大观园的事情提了一句,后来直到第六十三回,尤三姐才算真正的从众多人物中出场。
对于尤三姐的身世,作者也只是做了简单的描写,她是尤氏的继母改嫁到尤家的时候带来的孩子,有一个姐姐叫尤二姐。
她们是因为家道中落,生活贫苦,无依无靠才来到贾府的。
尤氏母女的生活经济来源全部都是依靠贾府的资助,因此,尤三姐在内心中对贾珍其实是有感激之情的。
但是这种感激并不能成为她们在贾府安然生存下去的保障,从贾珍父子对尤氏母女肆无忌惮的欺辱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她们为自己的午餐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关于尤三姐的生活环境,经济上的完全依附使尤氏姐妹与贾府有着割扯不断的关系,同时这也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
尤三姐

尤三姐: 与贾珍等厮混时放荡泼辣,自行择夫后贞静自守,一旦耻情悔恨又无比刚烈。
尤三姐为了生存而牺牲尊严和贾琏贾珍厮混,却不甘于此。
但因无法正面反抗,便倒过来作践他们。
正是一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特殊的反抗方式。
虽然深陷污浊之中,但她充满对爱情和自由的渴望,把婚姻当作能挽救自己尊严的救命草。
然而她曾经失足,即使要改正,却已成为包括柳湘莲在内的所有人所不谅解的人了,导致了两人必然的爱情悲剧,从本质上揭露了封建道德礼教杀人的深层意义。
柳湘莲: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是非感,仗义重情,行侠好义。
他以传代之宝鸳鸯宝剑作为定情之物,由此看来他对婚姻格外珍重。
他草率地决定婚姻,任凭裁夺,无不从命,又草率的退婚,导致悲剧的发生。
但他又心存疑惑,怕三姐是失足之人,正是他的面冷心冷把三姐逼上了绝路。
他不能容忍失足的三姐,对于女子的贞洁过于重视,始终无法摆脱这个社会所普遍存在的迂腐封建、对女性不利的思想,才导致了这出悲剧,由此看出封建礼教杀人之处。
二尤因着一层姻亲关系,来到宁国府,贾珍贾蓉等从未把她们当作亲戚来看。
在他们眼中,尤氏姐妹就是两朵令人垂涎的野花;连柳湘莲都说贾府上上下下都不干净只有石狮子是干净的,看出贾府中人心的腐败。
《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作为尤三姐我对爱情的悔恨和无奈

《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作为尤三姐我对爱情的悔恨和无奈《红楼梦》读后感:尤三姐我对爱情的悔恨和无奈《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以贾宝玉为主角,通过他与贾府众人的各种情感纠葛,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与腐朽。
在这个庞大的人物群体之中,尤三姐这一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爱情故事,让我体会到了对爱情的悔恨和无奈。
尤三姐是贾府中一个美丽温柔的女子,她爱上了贾兰,但最终却嫁给了贾琏。
这个选择看似是一个出于无奈的妥协,然而,却让她陷入了深渊。
尤三姐对爱情的悔恨从她与贾内执事的相遇开始。
尤三姐和贾兰是青梅竹马的恋人,他们之间的感情纯真而美好。
然而,由于众多的不可抗力,他们最终分手了。
尤三姐对这段感情的结束感到无比的痛苦,她不愿意嫁给贾琏,却又无力改变这个事实。
她不得不接受自己与贾兰的分离,这是她对爱情的第一次悔恨和无奈。
贾琏是一个典型的草包丈夫,他对妻子不闻不问,尤三姐生活在贾府中的日子十分凄凉。
她深爱着贾兰,然而却只能承受着枯燥乏味的婚姻生活。
尤三姐的心灵深处充满了无尽的痛苦和悔恨,她思念着当初的美好时光,却再也找不回那份纯洁的爱情。
与此同时,尤三姐也表现出了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无数次她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
她在贾府中如同一只困在网中的蝴蝶,无法自拔。
她的父母亲人的去世、家族的倾覆,以及贾府众多艳丽的女子,使得她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她对命运的无奈和无力感,使得她对爱情充满了无尽的悔恨。
尤三姐的遭遇让我深思,她的人生是那样的悲凉和无奈。
她从爱情中得不到平安与幸福,只有无尽的折磨和痛苦。
她对爱情的悔恨和无奈,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对爱情的追求。
在《红楼梦》这样一部千回百转的爱情故事中,尤三姐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悔恨和无奈,让我体会到了爱情的无常和残酷。
《红楼梦》读后感中,尤三姐对爱情的态度和遭遇,使我更加明白了爱情的珍贵和不易。
历史趣谈红楼梦尤三姐和柳湘莲的悲剧是谁造成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红楼梦尤三姐和柳湘莲的悲剧是谁造成的
导语:尤三姐和柳湘莲的爱情悲剧是时代的局限性,更受封建思想所左右,两人并没有深入的接触,反而在成亲与不成亲之间快速结束这一切。
看到尤三姐
尤三姐和柳湘莲的爱情悲剧是时代的局限性,更受封建思想所左右,两人并没有深入的接触,反而在成亲与不成亲之间快速结束这一切。
看到尤三姐和柳湘莲的爱情悲剧实在令人感慨万千,那么他们之间的爱情之短,短到什么程度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尤三姐和柳湘莲的爱情悲剧。
尤三姐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女性,在那个时候算是个烈性女子,可惜的是她并没有碰到欣赏她和了解她的男子。
她对柳湘莲是一见钟情,后来柳湘莲因为吃了官司而远走他乡,她便独自等候心爱的人。
她喜欢柳湘莲这么久,可是柳湘莲并不知情。
再说这柳湘莲也是个自恃清高的人,他从骨子里是看不起贾府的那些男人的,他认为贾府中更没有一个清白的女人,因为凡是进贾府的漂亮女人都跟贾府男人有说不清的关系。
尤三姐正是贾府中一个非常奇特的女子,他进入贾府以后,由于美貌无双爱打扮自然受到贾珍等人的调戏。
不过她用自己的方式保护自己,可谓是穿梭于酒肉场中,但是内心贞节。
尤三姐用泼辣的方式戳伤贾珍等人,他们自然希望她早点嫁出去,当他们知道她喜欢柳湘莲后自然努力撮合。
柳湘莲在不知道尤三姐住在贾府中的情况下答应了这门亲事,结果当他知道尤三姐住在贾府,恐其不洁萌生退婚之意。
尤三姐知道这个消息后便拔剑自刎了,柳湘莲因此非常自责,悔不当初。
他们爱情的悲剧就这么产生了,还没有开始谈情说爱,更没有深入了解就为对方而死,柳湘莲最后看破红尘出家了。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红楼梦》中尤三姐爱情悲剧的必然性■李潮纲/山西省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摘 要:尤三姐追求理想爱情,但因自己认识受到局限,又对爱情苛求,而自身又遭受玷污,因而她的爱情理想在当时封建传统礼教和封建传统婚姻制度下难以实现,她的爱情自然也不被受封建传统礼教影响下的心上人所接受,她的爱情悲剧是必然的。
关键词:尤三姐理想爱情刚烈尤三姐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著名的女性形象。
小说在第六十五回和第六十六回深刻地刻画了尤三姐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她的爱情悲剧过程。
她的爱情悲剧是必然的。
以下试作简要分析。
一、尤三姐追求的是理想的爱情尤三姐有着自己想要追求的爱情,这种思想在《红楼梦》的很多地方都有所体现,其中第六十五回中尤三姐就说道:“只要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
若凭你们拣择,虽是富比石崇、才过子建、貌比潘安的,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
”分析这段话可以看出,尤三姐认为的爱情:一是自己心里要喜欢,即“可心如意”,要心里进的去;二是不首先看重金钱、才华、容貌;三是想自己“拣”,就是要自己选择爱情,不想让父母长辈做主。
这就是尤三姐的理想爱情。
这种理想的爱情观突破了封建传统世俗观念,突破了封建社会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无奈做法,是当时社会许多女子想做却做不到的。
这种全新的爱情观,是对封建传统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与封建传统婚姻制度形成严重对立。
二、自身存在明显不足首先,她毕竟年轻,涉世不深,不可能全面了解封建世俗社会的残酷,不了解包括母姊在内的普通人受封建世俗社会影响的严重程度,不了解心上人柳湘莲也受到了封建世俗社会的严重影响。
她既高估了自己,也高估了柳湘莲,残酷的现实击碎了她的理想,致使悲剧发生。
其次,对爱情苛求,且态度坚决,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非柳湘莲不嫁;她性格刚烈,说一不二。
《红楼梦》第六十六回她对贾琏说,“姐夫,你只放心。
我们不是那心口两样的人,说什么是什么。
若有了姓柳的来,我便嫁他。
从今日起,我吃斋念佛,只伏侍母亲,等他来了,嫁了他去,若一百年不来,我自己修行去了”。
为证自己所言非虚,还拿出一根玉簪来,将其断为两截,以此做誓,若有假话,犹如此簪。
爱情是两厢情愿的事,需要双方相互认可,需要看另一方态度。
她这样不管对方愿意不愿意,仅仅靠一厢情愿就下此死决心,一旦遭对方拒绝,等于把自己的爱情大门彻底关上,导致爱情悲剧发生。
其三,尤三姐已经不是清白之身。
她身在贾府染缸中,已经被“玷污”了,且无法洗白自己。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就说到贾珍父子与尤二姐、三姐“素有聚麀之诮”。
《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写道,贾珍要和尤老娘娘儿三人“四人一处吃酒”,尤二姐借故和母亲离开,桌前只有贾珍和尤三姐,这时候贾珍便和三姐挨肩擦脸,百般轻薄起来。
使唤丫头们看不过,也不好待在这,也都躲了出去,只留他们二人在房中独处取乐,不知在做些什么勾当。
在贾府的复杂环境中,面对这样难以反抗的事,尤三姐自己也表示无奈,对尤二姐说:自己本是纯洁金玉一般的人儿,遭此二人玷污,却也不能做什么,只是自己无能罢了。
此事过后,《红楼梦》第六十六回中,柳湘莲向尤三姐索要定礼时,她揣度着,许是柳湘莲嫌弃自己已是不洁之身,是放荡无耻的女子,不屑娶自己为妻吧。
尤三姐性格刚烈,为表其不愿受此羞辱,便挥刀自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后在第六十九回中,尤二姐梦见尤三姐,听见尤三姐对她说,只因你我生前淫奔不才,败坏德行,才有此报。
她遇上色鬼贾珍,尤三姐又是尤物,被欺负几乎是必然的,很难保持清白之身。
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女子贞节很重要。
明代归有光著有《贞节论》,其中记载有关女子贞节的含义:“贞者,不二也;节者,自制也。
”宋人编撰的《新五代史·冯道传·序》宣扬一妇人被店主人“牵其臂而出之”,“即引斧自断其臂”的节列行为,这个妇人认为自己“不能守节”,“一手并污吾身”,为了保住“节”,竟用斧砍断了自己手臂。
何况尤三姐已经和贾珍等人搅在了一起,已经无法洗清自己了,也必然受到世俗人的非议,自然不为封建社会那些卫道士所接受,甚至当时社会认为她已经“不屑为妻”。
她既遭封建社会作践,又被封建社会抛弃,唯有一死以抗争这个龌龊虚伪的社会。
三、尤三姐追求的爱情理想难以和强大顽固的封建传统礼教及婚姻制度相抗衡,悲剧是必然的《红楼梦》描写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正走向衰落和腐朽的封建社会。
当时社会,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程朱理学大行其道,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女子在社会、家庭中没有地位,经济上依附男子。
男子可以三妻四妾,狎妓嫖娼,胡作非为,但同时要求女子必须服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传统礼教,《列女传》成为女性的行为准则,女子未出嫁皆要以父为纲,出嫁后要以夫为纲。
女子生就要守节,宁可丧命也不能失节。
女子的婚配全由父母做主,若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与其他男子私会,不仅自己会受到极为残酷的惩罚,还会连累父母族人受到别人的轻视践踏。
封建顽固势力严重束缚和限制着女子的爱情婚姻自由。
尤三姐要反抗没落腐朽但仍然强大又顽固的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追求理想的爱情,个人力量就太过弱小。
由此可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尤三姐的爱情注定是不得善果的。
四、她的爱情不被柳湘莲所接受柳湘莲是一个传统的浪荡公子。
小说中为他塑造的形象是,原是世家子弟,但身为纨绔,读书不成,无所事事。
父母去世得早,经营家事不济。
为人豪爽,不拘小节,吃喝嫖赌,无所不为。
这样的他虽有些放荡不羁,自由洒脱,但他也同样受到了封建思想严重影响,且“冷心冷面”,他认为尤三姐追求的爱情不合常理,“难道女家反赶着男家不成”,他认为尤三姐不干净,表示“我不做这剩忘八”。
于是,柳湘莲仓促定(下转85页)篇目,选择其中的《召公谏厉王弭谤》《赤壁之战》《石钟山记》《秋声赋》四篇作为补充。
读本作为教材的补充,与教材一脉相承,讲授读本不仅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同时,读本篇目所涉及的文化背景,也可以成为教材文学文化常识的先导,通过学生的反馈进行讲解补充,保证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和掌握。
其次是课堂外的阅读。
坚持诵读培养习惯。
编写诵读读本,将古诗文、美文、时文等内容以模块的形式进行组织,让学生利用晨读和晚读的时间进行诵读,形成良好的习惯,诵读的过程也能让学生感受书声琅琅的文化氛围,促进表达。
专题研读探幽寻微。
对于文学文化经典,设置专题阅读,如《论语》专题阅读、《红楼梦》专题阅读、鲁迅专题阅读等,并设置具体的阅读任务,组织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如读书交流会、辩论会、书内问答竞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精读、细度,深入内化。
跨媒介阅读拓展视野。
引导学生了解新媒体及其特点,能够辨别媒体立场观点,整个庞杂零散的信息,适当引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训练,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阅读思路。
(三)在任务写作中提升思维品质学生写作的过程就表达思维的过程,写作训练就是训练思维和表达。
在表达方面,针对基本生情设置写作训练序列,让学生能够生动地记叙描写,真实地表情达意,理性地阐发观点。
设计写作训练序列。
学生基础的差异,导致写作功底参差不齐,需要螺旋上升的写作任务群。
根据不同的文体提出写作要求,从模仿到创造,既能够规范写作,又能够有个性化的表达。
示例如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任务1:指出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任务2:用同样的修辞手法编写语段。
任务3:用一段文字来描写你最喜欢的音乐,至少运用两种手法。
这样的课堂随笔练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写作的熟练度,提升写作技巧。
除此之外,对于名言好句的仿写更有利于学生语言质量的提高,为自出创作提供丰富的语料。
加强逻辑思维引导。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正如前文案例中提到的“鲁迅作品能起到作用吗?”这一问题,实际上也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体现,校本教材在设计的过程中也注重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训练,将逻辑思维训练贯穿阅读与表达。
示例如下: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回答问题: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在接受采访时提到,除了对游戏的时间要有严格的限制外,对网络游戏的内容,包括让青少年沉迷着迷的兴奋点,也要注意加以研究。
“我朋友夫妻俩,分别是清华北大的学霸,孩子居然考不上重点中学,就是(因为)打王者荣耀。
”这段话在逻辑上有什么问题?随后,有网友神回复“你以为学历是世袭的吗?”你认为网友的回复有问题吗?通过具体语境,在深入思考与反复质疑的过程中构建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框架,提升思维品质。
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演讲稿、辩论稿的撰写,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多角度训练。
写作是表达自我的过程,好的作文一定是个性化的表达。
因此,设计多样化的协作任务,依托丰富的形式,倡导个性化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对新疆内高班语文校本教材进行任务群设计和研究,能够帮助预科班形成较好的一套语文教学模式,促进新疆班教材最大程度的有效利用,更能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探究,为学生提供更加行之有效的学习材料,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为新疆内高班学生的高中学习打下基础,助力未来。
参考文献:[1]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桂冠图书有限公司,198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J].师资建设,2014(6):17~20.亲后,很快反悔,又索要定礼,拒绝这桩婚姻。
柳湘莲是尤三姐的爱情偶像,理想中的意中人。
柳湘莲索要定礼,说明尤三姐爱情理想彻底破灭,最后的希望完全落空。
世俗社会不容她,心上人不接受她,一切也只能结束了,死是她唯一的选择。
她面对心上人,“一面泪如雨下”,一面将鸳鸯剑雌锋横项自刎,结束了她悲剧的爱情。
参考文献:[1](清)曹雪芹,著,(清)无名氏,续.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3.[2]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1999:11.[3]龚馨雅.至慧至情至美——《红楼梦》中尤三姐形象分析[J].语文学刊,2012(07):71~72.[4]郭曼.尤三姐散论[J].文学界(理论版),2011(05):173~174.[5]戴小霞.简析尤三姐的悲剧内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9):113~115.作者简介:李潮纲(1964-),男,汉族,山西朔州人,本科,中文讲师。
(上接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