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
鱼腥草

鱼腥草鱼腥草(学名:Houttuynia cordata),原名蕺菜又名折耳根、截儿根,客家话称之狗贴耳,在分类学上属双子叶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属,具有腥臭味的草本植物。
鱼腥草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区,西北、华北部分地区及西藏也有分布,常生长在背阴山坡、村边田埂、河畔溪边及湿地草丛中。
长江以南的各地区,湖南、贵州一带喜欢食用鱼腥草的根, 鱼腥草含有挥发油、黄酮类等药用成分,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作用, 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1] 全草入药主治气管炎、肺炎、乳腺炎、肠炎等疾病[2],还具有清热解毒,消痛排脓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并是治疗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咳吐脓血的要药。
消痛排脓功效还可用于热毒疮疡,清热除湿,利水通淋功效用于湿热淋证。
民间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感冒发热, 咽喉肿痛等。
1 植物学特性鱼腥草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株高15-50厘米。
地上茎直立;地下茎多节,节上生须根,白色、质脆、易折断;托叶膜质,叶片全缘心形或阔卵形,叶片上面绿色,下面紫色。
叶柄在茎节上成鞘状。
花两性,无花被,雄蕊三枚,雌蕊一枚,子房上位,蒴果,花期4-6 月,果期7-10 月,穗状花序,有四枚白色苞片,喜温暖湿润环境怕强光,怕干旱[3]。
2 生长习性鱼腥草常生于海拔300-2600m的山坡潮湿林下或路旁、田埂、洼地或池塘边,生长前期要求有较高的温度和潮湿的土壤,温度在12℃以上时出苗,20℃-23℃时地下茎开始成熟[4]。
鱼腥草植株矮小.茎下部伏地或作地下根状茎生干浅层土壤中,茎上部直立,喜温暖阴湿环境。
怕干旱、较耐寒,在-15℃以下仍可越冬。
4-5月开花,6-7月结果,11月下旬开始枯苗,次年3月反青。
常野于溪谷、田埂、草丛中或池塘边[5]。
3 栽培技术3.1繁殖育苗条采用分株、插枝和根茎繁殖均可。
分株繁殖在3月下旬至4月,将母株挖出分株移栽于沙土的苗床上育苗或直接移植均可。
插枝繁殖可在春、夏季,剪取无病虫健壮枝条作枝条,截成长12~15cm,扦插于沙壤土的苗床上。
鱼腥草

美食药膳·饮食养生13快乐养生·2010.2(中)鱼腥草又名蕺菜、蕺儿根、折耳根等,是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同源物品。
鱼腥草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区,西北、华北部分地区及西藏也有分布,常生长在背阴山坡、村边田埂、河畔溪边及湿地草丛中。
鱼腥草性寒味辛,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肺脓疡、肺热咳喘、热痢热淋、水肿、脚气、尿路感染、白带过多、痈肿疮毒等症。
所以,鱼腥草在中医处方中往往成为有关肺病、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药。
现代医学则对鱼腥草有更新更深的认识:其特异气味主要来源于鱼腥草挥发油中的一种有效成分——鱼腥草素(癸酰乙醛)。
鱼腥草素是鱼腥草的主要抗菌成分,对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
此外,鱼腥草还含有槲皮苷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和利尿作用。
鱼腥草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白细胞吞噬能力,具有镇痛、止咳、止血、促进组织再生、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流量等方面的作用。
鱼腥草营养丰富,每100克新鲜嫩茎叶含蛋白质2.1克,碳水化合物10.7克,钙57毫克,磷31毫克(参见《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
但因为野生的鱼腥草腥味较重,初食者大多不适应。
鱼腥草由野草变为栽培作物后,由于生境改善,生长周期短,植株生长快,地下茎粗状,淀粉含量增多,纤维含量减少,食用时鲜嫩可口,易于消化吸收,特异的鱼腥味变淡,适口性增强,更受食者欢迎。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鱼腥草,特别适宜于流行性感冒患者、经常便秘、脾胃湿热、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者。
鱼腥草性较寒冷,不宜多食。
另外,体质虚寒及阴性外伤者,无红肿热痛者,不宜服食。
鱼腥草可以药、食两用,现介绍几则鱼腥草食疗药膳——雪梨鱼腥草配料:梨200克,鱼腥草100克(鲜者250克),冰糖适量。
制作及食法:生梨洗净去核切块。
鱼腥草加水600毫升烧开后改为文火煎20分钟,弃药渣,加梨、冰糖,文火炖至梨烂即可食用。
每日分2次服鱼腥草⊙ 李 玲完,连服5天。
鱼腥草的功效与禁忌

2023-11-08CATALOGUE 目录•鱼腥草的简介•鱼腥草的药用价值•鱼腥草的营养价值•鱼腥草的禁忌与注意事项•鱼腥草的食疗方01鱼腥草的简介鱼腥草,别名:折耳根、狗心草、狗点耳名称三白草科蕺菜属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类型原产于中国中部和西南地区,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生长分布鱼腥草的基本信息分布在中国中部和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均有野生或栽培。
生长环境生长于海拔1200米至2000米的地区,常见于沟边、溪边或林下湿地上。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怕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肥沃的沙质壤土为佳。
鱼腥草的分布与生长环境采摘全年均可采收,以夏季茎叶茂盛时采收为佳。
挖掘其地下茎,洗净后切成段,晒干或阴干即可。
保存晒干或阴干的鱼腥草,可贮藏于密封袋中,放置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也可将鱼腥草切碎后,加入适量盐和食用油拌匀,放置在冰箱中冷藏保存。
鱼腥草的采摘与保存02鱼腥草的药用价值清热解毒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风热感冒、肺热咳嗽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鱼腥草能够有效地减轻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同时能够改善咽部疼痛和红肿等症状。
鱼腥草对于一些严重的肝火旺盛的症状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如口渴、尿黄、便秘等。
利尿消肿鱼腥草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能够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对于水肿、腹水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鱼腥草能够有效地减轻肾脏负担,对于肾炎、肾衰竭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鱼腥草还能够促进尿液的排出,对于尿道感染、膀胱炎等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鱼腥草还含有一种叫做槲皮素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
抗炎抗肿瘤鱼腥草具有抗炎抗肿瘤的功效,能够有效地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鱼腥草中含有一种叫做鱼腥草素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抗炎和抗肿瘤的作用,对于肺癌、胃癌、直肠癌等疾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对于各种细菌和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鱼腥草的产地及功效与作用

鱼腥草的产地及功效与作用鱼腥草是一种具有丰富草药价值的植物。
它的学名是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属于鱼腥草科鱼腥草属。
鱼腥草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都有分布,是一种生长在湿润环境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鱼腥草既可以作为食品增香调味的佐料,又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鱼腥草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血压、抗过敏、抗氧化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它在中医药学和现代药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被誉为“百草之王”。
一、鱼腥草的产地及分布情况鱼腥草原产于中国中部及南部地区,分布范围广泛。
从华北到华南都有种植。
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等地,也见于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河南、江苏、山东、河北、陕西、山西等省区。
此外,鱼腥草也在日本、朝鲜半岛等地有分布。
鱼腥草生态适应性强,对环境要求较低,一般能在高海拔、高纬度山地、河湖边缘、肥沃的土壤和潮湿的环境中生长。
它是一种喜湿润环境的植物,适合生长在河流、水塘、湖泊等湿润的地方。
鱼腥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可以在疏松、湿润、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生长。
二、鱼腥草的药用价值1. 抗菌作用:经科学研究证实,鱼腥草能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致病微生物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常见的致病菌都有抑制作用。
2. 抗病毒作用:鱼腥草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活性,能够对抗多种病毒的感染,包括流感病毒、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
研究还发现,鱼腥草对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 抗肿瘤作用:鱼腥草中的活性成分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能够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研究发现,鱼腥草中的多种活性成分能够调节细胞周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4. 降血压作用:鱼腥草中的活性成分具有降血压的效果。
它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此外,鱼腥草还可以促进尿液排泄,减轻体内水钠潴留,有助于降低血压。
鱼腥草的用法作用与功效

鱼腥草的用法作用与功效鱼腥草,又称鱼腥薹,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草本植物,属于伞形科鱼腥草属。
在中国南方的江浙一带和云贵高原地区广泛分布。
这种草本植物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而闻名,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鱼腥草可供药用的部分主要是鱼腥草的干燥全草。
一、鱼腥草的概述鱼腥草为多年生耐寒植物,常绿草本,全株具有特殊的臭味,有些人认为其味道类似鱼腥味,因此得名“鱼腥草”。
它的茎直立,高度可达1米以上,通常有分枝。
叶互生,稍带肉质,长圆形,全缘,革质,有柄,叶质薄,深绿色。
花序为伞形花序,紧密聚集在茎的顶端,花小而淡黄绿色。
果实为蓇葖状,藏状果,无毛。
茎、叶和花有刺激性气味。
鱼腥草喜欢生长在草地或林边阴湿的环境中。
二、鱼腥草的药用价值根据中医学理论,鱼腥草味苦,微寒,无毒,入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腹泻、痈肿和肺热咳嗽等症状。
1. 清热解毒鱼腥草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的功效。
它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的热毒,减轻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
临床研究证明,鱼腥草对许多细菌和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对常见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肠病毒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此外,鱼腥草还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2. 止血鱼腥草还具有止血的作用。
它可以收敛血管,减少血液流出的速度,从而减轻出血症状。
鱼腥草常用于治疗鼻衄、咯血、咽喉出血等症状。
3. 抗炎炎症是很多疾病的根源,在中医药中,很多药物都有抗炎作用,而鱼腥草也不例外。
它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如挥发油、氨基酸、多糖以及多种醇类等,这些成分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
鱼腥草可用于治疗关节炎、牙龈炎、喉炎、扁桃体炎等炎症性疾病。
4. 健胃消食鱼腥草还有益胃健脾、健胃消食的功能。
它可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增加消化酶的活性,促进胃肠蠕动,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5. 抗肿瘤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鱼腥草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它所含的挥发油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茴香醇、鱼腥草醇等,这些成分具有抗肿瘤的效果。
鱼腥草

病虫害防治:白绢病症状:发病地上茎、叶 变黄,地下茎遍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并 逐渐软腐,初为白色,后变褐色。
• 防治方法:(一)增施磷、钾肥,培植健 状植株,增强抗病能力; • (二)实行轮作 • (三)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或挖出发 病中心的所有植株,防止外延,同时用50% 或70%托布津处理病穴。
种类
• 白茎鱼腥草 红茎鱼腥草
• 栽培要点 • 1、选地整地。喜湿忌旱,边角地或荒地, 或选择排灌方便的旱地或水田种植。 • 2、种苗采集。无性繁殖。冬季将其粗壮的 地下茎挖起作为种苗,并将其埋入松土下 越冬,待翌年春季萌芽后,再挖起并截成 小段(每段具2—3个节),然后进行栽种。 3、栽种管理。“清明”前后栽种。
鱼腥草
• • • • • • • • •
科学分类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亚纲:木兰亚纲 目:胡椒目 科:三白草科 属:蕺菜属 种:蕺菜
历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 干燥水上部分。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 省。名见《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 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 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 有腥气,所以称为鱼腥草。
• 吃法: • 一、凉拌生吃。
• 二、是将地下茎连同嫩茎叶一同煮汤、煎、 炒或炖,清香宜人,入口宜化,略有腥味; • 三、是腌渍加工成咸菜食用,酸香生脆, 令人开胃。
未来发展
• 1、做药,鱼腥草在人体中的作用主要是使 毛细血管畅通,预防脑坏死和动脉硬化。
• 鱼腥草野生资源在不断减少 由于近年来鱼 腥草野生资源被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野 生鱼腥草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靠采集野生鱼腥 草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进行人工高产优 质栽培,发展前景看好。
鱼腥草

鱼腥草【来源】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历史沿革及道地性】鱼腥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
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名见《名医别录》。
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生物学特性】野生于阴湿或水边低地,喜温暖潮湿环境,忌干旱。
耐寒,怕强光,在-15℃可越冬。
土壤以肥沃的砂质壤土及腐殖质壤土生长最好,不宜于粘土和碱性土壤栽培。
【栽培技术】(一)选地与整地1.选地选肥沃疏松、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沙质壤土或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栽培2.整地深翻松土后起畦,畦宽1.5米--1.6米,畦高30厘米,沟底宽20厘米。
每亩施农家土杂肥3000公斤--4000公斤作基肥,按株行距14厘米×20厘米开浅沟或挖穴定植,种植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二)繁殖方法主要选用根茎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方法。
根茎繁殖:春季将老苗上的根茎挖出,选白色而粗壮的根茎剪成10-12cm小段,每段带2个芽,按行株距20cm×20cm开穴栽植,繁殖,覆土3-4cm,稍稍镇压后浇水,1星期后可生出新芽。
分株繁殖:4月下旬挖掘母株,分成几小株,按上法栽种。
(三)田间管理幼苗期遇干旱,应早晚浇水,湿润畦土。
幼苗成活至封行前,中耕除草和追肥2--3次,肥料以人粪尿或化肥等氮肥为主。
每次除草结合追肥,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1500公斤或尿素15公斤-25公斤,先稀后浓施用。
每年收割后追施氮肥为主,以促进植株萌发;第二次则施磷钾肥为主,并培土以利越冬,为来年萌芽打好基础。
(四)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1)白绢病病症及发病规律主要危害植株茎基和根茎。
受害植株叶片逐渐变革萎蔫,茎基及根茎出现黄褐色软腐,有明显白色绢状菌丝,同时产生很多油菜籽状黄褐色菌核,有时还可见到菌丝层和菌核蔓延到病株周围土面。
多呈塘状发生。
鱼腥草的作用与功效用法

鱼腥草的作用与功效用法鱼腥草的作用与功效以及用法鱼腥草,又称为槐叶鱼腥草,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草本植物。
它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
鱼腥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多种矿物质和多元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多药理功效,如抗菌、抗病毒、抗氧化、降血压、解热退烧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鱼腥草的作用与功效及其用法。
一、鱼腥草的主要功效1. 抗菌作用:鱼腥草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能抑制多种常见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对于很多感染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2. 抗病毒作用:鱼腥草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流感等病毒性疾病。
3. 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鱼腥草中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某些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 抗氧化作用:鱼腥草中含有丰富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5. 降血压作用:鱼腥草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心脏负担,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6. 解热退烧作用:鱼腥草具有解热退烧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发热症状。
二、鱼腥草的主要用法1. 鱼腥草煲汤:将鱼腥草洗净切段,加入适量清水煲汤,煮约30分钟后即可饮用。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释放鱼腥草的药效,可以提高免疫力,抗菌消炎。
2. 鱼腥草煎剂:将适量的鱼腥草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煮至水剩一半时即可。
可根据需要调整煎剂的浓度,饮用即可。
这种方法适合临床上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流感等。
3. 鱼腥草药酒:将鱼腥草洗净晾干,放入瓶中,加入适量白酒浸泡,密封保存。
可每天服用一小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抗氧化。
4. 鱼腥草外敷:将鱼腥草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温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可用于治疗痔疮、湿疹等皮肤疾病。
也可以将鱼腥草煎剂倒入浴盆中,进行浸泡浴,可用于治疗湿疹、乳疮等皮肤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腥草鱼腥草(英文名HERBA HOUTTUYNIAE)别名狗心草、折耳根、狗点耳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拉丁学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
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草药性状: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
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
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
搓碎有鱼腥气味。
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
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
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1]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
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1] 用药忌宜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
《别录》:多食令人气喘。
孟诜: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
[1] 临床应用编辑复方应用治肺痈吐脓吐血:鱼腥草、天花粉、侧柏叶等分。
煎汤服之。
(《滇南本草》)治肺痈:蕺,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
(《本草经疏》)治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感冒:鱼腥草、厚朴、连翘各三钱。
研末,桑枝一两,煎水冲服药末。
(《江西草药》)治肺病咳嗽盗汗:侧耳根叶二两,猪肚子一个。
将侧耳根叶置肚子内炖汤服。
每日一剂,连用三剂。
(《贵州民间方药集》)治痢疾:鱼腥草六钱,山查炭二钱。
水煎加蜜糖服。
(《岭南草药志》)治热淋、白浊、白带:鱼腥草八钱至一两。
水煎服。
(《江西民间草药》)治痔疮:鱼腥草,煎汤点水酒服,连进三服。
其渣熏洗,有脓者溃,无脓者自消。
(《滇南本草》)治慢性鼻窦炎:鲜蕺菜捣烂,绞取自然汁,每日滴鼻数次。
另用蕺菜七钱,水煎服。
(《陕西草药》)治痈疽种毒:鱼腥草晒干,研成细末,蜂蜜调敷。
未成脓者能内消,已成脓者能排脓(阴疽忌用)。
《江西民间草药》)治疔疮作痛:鱼腥草捣烂敷之,痛一、二时,不可去草,痛后一、二日愈。
(《积德堂经验方》)治妇女外阴瘙痒,肛痈:鱼腥草适量,煎汤熏洗。
(《上海常用中草药》)治恶蛇虫伤: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
一处杵烂敷之。
(《救急易方》)[1] 应用复方痢疾:鱼腥草20克,山楂炭6克,水煎加蜂蜜服。
感冒发烧:细叶香茶菜20克,鱼腥草16克,水煎服,或将上药共研细末,煎煮滤液浓缩,并与细末混合压片,每片0.3克,每日3次,每次3~4片,小儿酌减。
流行性腮腺炎:新鲜鱼腥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以胶布包扎固定,每日2次。
肺脓疡: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水煎服或研末冲服。
也可鲜草洗净炒菜吃,或用鱼腥草50克,桔梗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急性黄疸性肝炎:鲜鱼腥草180克,白糖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10剂。
习惯性便秘:鱼腥草5~10克,用白开水浸泡10~12分钟后代茶饮。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10天为一个疗程。
尿路感染:尿频涩痛:取鲜草50克或干品30克,煎服。
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用鱼腥草30克,甘草6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
皮肤病:用鲜品捣汁涂敷,或煎汁口服,均有清热消肿、除痱止痒的作用。
用全草煎水外洗治天疱疮、脚癣。
痈疖发背、疔疮肿毒(不论已破溃或未破溃):用湿纸包裹鲜鱼腥草,置于灰火中煨熟,取出捣烂,涂敷患处。
子官内膜炎、官颈炎、附件炎、赤白带、及小腹痛:鱼腥草30~60克,蒲公英、忍冬藤各30克,水煎服。
毒蛇咬伤:取鱼腥草62.5克,盐肤木根31.25克,黄仔叶根l5.6克,飞扬草31.5克,煎水外洗用于毒蛇咬伤。
治疗痔疮:把鱼腥草洗干净(量的多少根据锅的大小定,没有特定要求,但越多越好)。
放在锅里用水煮开,然后把水和鱼腥草放到痰盂里,直接坐在上面蒸。
等水快凉的时候用水洗一下痔疮患出,效果非常好,长期使用不容易复发。
各家论述《名医别录》:主蠼螋溺疮。
《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
《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
《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
《本草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店疾,解硇毒。
《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
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
陈念祖:生捣治呕血。
《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
《岭南采药录》: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
《现代实用中药》: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
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
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
《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剂。
《常用中草药手册》:消炎解毒,利尿消肿。
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脓疡,尿路炎症及其它部位化脓性炎症,毒蛇咬伤。
《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
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
[1]民族用药阿昌药哈撒奶、那齐:全草治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腮腺炎,黄疸性肝炎《德宏药录》。
、白药些粗:全草治感冒咳嗽,发烧《滇药录》。
笔色,些粗:全株治肺脓疡,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痈疮等症《滇省志》、《民族药志一》。
布朗药杷歪:全株外用于洗疮痈,天泡疮《滇省志》。
Pak wai把歪:全草治感冒咳嗽,发烧《滇药录》。
杷歪:全草主治痈疮,天泡疮,天花《民族药志一》。
崩龙药nbiai jam eed别簪啊:全草治感冒咳嗽,发烧《滇药录》。
别簪婀:根主治月经不调《民族药志一》。
布依药戈便外:根或全草主治肺痨咳嗽《民族药志一》。
傣药帕薅铜:全草治感冒,咳嗽,发烧《版纳傣药》。
帕靠冬:全草用于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傣医药》。
帕蒿懂(西傣):全株治感冒咳嗽,发烧;帕怀(德傣):全株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腮腺炎,黄疸性肝炎《滇省志》。
帕薅铜(西傣):全草治感冒咳嗽,发烧;帕怀(德傣):根治咳嗽,发热《滇药录》。
帕蒿当,帕淮:全草或根主治感冒发烧,外伤出血《民族药志一》。
帕薅铜:全草用于感冒咳嗽,发烧《傣药录》。
侗药尚吻Sangp wadc,吻巴得亚(Wadc bav dees yak):全草主治宾楔括(烂脚丫),耿并蜱(火牙)《侗医学》。
wuen闻(三江语):全草治感冒发热,咳嗽,肺脓疡,肾炎,腮腺炎,外用治无名肿毒初起《桂药编》。
洼托,闻:全草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肺炎,肺脓疡,腮腺炎《民族药志一》。
叫甲:全草治无名肿毒早期。
哈尼药莫细:全草治肝炎,早期肝硬化,眼结膜炎《哈尼药》。
壳沙泥骨:全株治腹胀,支气管炎《滇省志》、《民族药志一》。
景颇药厅克:全株治哮喘,肺炎《滇省志》、《民族药志一》。
侧耳根,dvingjveq:全草治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腮腺炎,黄疸性肝炎《德宏药录》。
基诺药杷咖睹:全株治肺炎,支气管炎《滇省志》、《民族药志一》。
桑别达雌:根或全草治扁桃体炎,肺炎,气管炎,痢疾,乳腺炎《基诺药》。
朝药哦声嘈,则车:全草主治肺炎《民族药志一》。
苦聪人模基我:全株主治感冒《滇省志》、《民族药志一》。
拉祜药疵破学:根主治消化不良;全草主治咳喘,咽喉痛,痄腮《民族药志一》。
僳药擦杯肋:根茎治消化不良《滇省志》。
擦败俄:茎、叶治扁桃体炎,肺脓疡,肺炎,支气管炎,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肠痢疾等症;外用鲜草捣敷治痈疖肿毒,毒蛇咬伤等症《怒江药》。
擦,杯学,擦杯肋:根主治消化不良;全草主治咳喘,咽喉痛,痄腮《民族药志一》。
毛南药Mawa马哇(环江语):全草用于发热气喘《桂药编》、《民族药志一》。
苗药Reib ndud(锐都),V ob diuk(窝丢),Uab diek(蛙丢),Roub druk(茹丢):全草治发烧,胸痛,咳嗽《苗医药》。
V ob diuk(窝丢):全草主治发烧,胸痛,咳嗽,虚痨,腹泻《苗药集》。
节摸:全草治肺炎,百日咳,肺热咳嗽,热毒斑痧,胸膜炎,气管炎,流行性腮腺炎,黄疸性肝炎,牙痛,泌尿系感染,癌症《湘蓝考》。
Wudu(乌杜)(融水语):全草治感冒发热,咳嗽,肺脓疡《桂药编》。
窝丢,乌杜:全草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肺炎,胃肠炎《民族药志一》。
纳西药阿玉:全株治消化不良,肠胃炎,肺炎,肺气肿《滇省志》。
阿玉:全草主治肺气肿,肺炎,胃肠炎,消化不良《民族药志一》。
怒药郝遮:全草主治感冒咳嗽,肺炎《民族药志一》、《滇省志》。
普米药鱼新草:全株治感冒咳嗽,肺炎,腹胀,胃疼《滇省志》。
鱼新草:全草主治肺炎,咳嗽,胃痛,腹胀《民族药志一》。
畲药臭积草,草摄,臭草,臭蕺:全草治扁桃体炎,肺脓疡,肺炎,气管炎,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肠炎,痢疾,乳腺炎,蜂窝组织炎,中耳炎,毒蛇咬伤《畲医药》。
臭菜:全草主治风热感冒,肺炎,肺结核,夏令中暑,妇女经闭,毒蛇咬伤《民族药志一》。
水药骂伟邯,折耳根,肺形草:根治肺炎《水医药》。
嘛瓦:全草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肺炎,胃肠炎《民族药志一》。
佤药西欧爱:全株治尿痛,尿涩《滇省志》。
狗屁菜,蕺菜:全草治肺热咳嗽,乳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尿道感染《中佤药》。
日四欧爱,西欧爱:全草主治小便时疼痛,尿涩《民族药志一》。
瑶药Ganmemo(干么默),Ying-momei(英摸美)(金秀语):全草治感冒发热,咳嗽,肺脓疡《桂药编》。
干么默,英摸美:全草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肺炎,肺脓疡《民族药志一》。
鱼腥草:用于肺热咳嗽,尿路感染。
壮药慈位:根茎治肾炎《滇省志》。
Caiwei(菜伪)(那坡语),Ceshui(测穗)(大新语),Chawei(茶喂)(靖西语),Choucai(臭菜)(永福语):全草治感冒发热,咳嗽,肺脓疡,小儿疳积,血尿《桂药编》。
棵辛别,慈位,臭菜,巴喂冷,测穗,茶喂,菜伪:根茎主治肾炎:全草主治肺结核,痢疾,高血压,疔疮肿毒,脚癣,感冒发热,咳嗽,肺炎,肺脓肿,小儿疳积,血尿《民族药志一》。
[4]彝药字乌:根茎主治疮毒,大疮,咳嗽,食积,饮食不化,腹胀,胃痛,风疹,痒疙瘩等:临床治疗肺炎,肺脓疡,慢性气管炎,百日咳,化脓性关节炎,慢性宫颈炎,皮肤科疾患(疱疹)以及预防钩端螺旋体病有效《彝植药》。
查此阿:全株治昏厥不省人事《滇省志》。
臭菜尖:嫩枝尖治肺痈,肠痈,血痢,热淋,疮毒《哀牢》。
查此阿:带根全草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癌症,泌尿系感染等《楚彝本草》。
德昂药帕怀:全草治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腮腺炎,黄疸性肝炎《德民志》、《德宏药录》。
别簪阿:根茎治月经不调《滇省志》。
藏药牙折触威莪:全草治肺结核,肺脓肿,肺炎,水肿,尿道炎,白带,子宫内膜炎:外用煎水洗痔疮;鲜草捣烂外敷治痈疖肿毒《藏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