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地理关联图的判读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1-2题。
1.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B.沼渣,粪肥,塘泥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D.菌渣,沼渣,塘泥2.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B.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D.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1.B2.A【解析】第1题,由箭头指向可以看出,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沼渣、粪肥、塘泥。
第2题,使用沼气作为能源,对环境污染小;可以减少农村砍伐薪柴对植被的破坏。
菲律宾玛雅生态农场位于首都马尼拉附近,农场主在36公顷的丘陵地经营了稻田和经济林,饲养了2.5万头猪、70头牛和1万只鸭、每天产气近20万立方米的沼气池和饲料加工厂,基本实现了无污染。
下图为玛雅农场物质循环生产图,完成3-4题。
3.玛雅生态农场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最有利的A.地形条件B.气候条件C.土壤条件D.水文条件4.为促进农场经济发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A.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更多样化的农产品B.发展身心健康疗养所C.扩大沼气生产规模并销往首都D.附近经营高品质的特色农场酒店3.B4.C【解析】第3题,农业生产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在丘陵地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需要改变地形条件,充分利用气候条件。
第4题,沼气生产在安全、规模、技术标准(主要是脱硫、提纯、加压)、能源规划上还没有统一标准。
而玛雅农场沼气产量还很小,不具备规模,供应首都需高成本管线投入。
高品质的农场酒店因该农场无污染环境好且规模较大,又靠近首都,所以经营特色农场酒店是可行的。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
据此回答5-7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一、知识讲解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分析:循环经济关联图通常是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农业和工业等生产活动中相互联系的结构特征或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可以体现地理事物的形成机制、内部结构、因果关系、发展趋势等。
常见的循环经济示意图主要有生态农业关联图、清洁生产关联图等。
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在循环经济关联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关键环节法和代入尝试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
(1)关键环节法第一,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第二,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第三,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第四,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第五,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2)代入尝试法第一,要把握关联图的中心思想,认真理解题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第二,根据关联图的核心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对相关环节进行正确、严密的推理、分析、判断;第三,关联图中若有填空,宜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把最直接、最容易的完成,剩余的越少就越容易填,填时最好采用试填法;第四,完成解答后要进行验证,以确保判读的正确性。
二、例题分析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肥料B.原料C.能源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命题意图】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循环经济的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高考地理关联图的判读分析

高考地理关联图的判读分析一.考点分析关联图通常是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机制、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之要素等联网成图。
它一方面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更反映了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前赡性特征。
通过关联图的判读分析也有助于抓住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及主要的矛盾方面,以便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从全局性、主导性的角度深入理解地理事物的因果联系、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
用关联图考查地理知识与能力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如四季的产生、所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池塘中富营养化的过程与结果、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水循环过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等。
2.某一国家、大洲或区域突出地理特征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如青藏地区高寒气候的成因与结果,西北内陆地区干旱气候的成因及对农牧业的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与典型性,南极洲寒冷气候的成因及表现。
3.某一企业,公司的原材料来源,生产流程,市场销售网络图等。
如某一钢铁、汽车、化工、服装公司甚至跨国公司的生产、销售网络结构图、要求考生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生产与布局。
这种关联图突出了个别性。
4.某一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具体治理措施、如黄河中下游泥沙的治理、长江中下游水灾的防治,渤海海域中赤潮的防治,北京市大气污染的防治等。
这种关联图突出了区域性。
5.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演变过程、发展趋势及治理措施,如温室效应、炙氧层空洞、水土流失、沙漠化、酸雨等,这种关联图突出了全球性。
6.用关联图来表现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粮食问题,贫困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城市化等相关的社会问题。
二.考题举要1.内地某大型铁矿区附近有焦煤、石灰石、粘土矿、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该地区接近河流和铁路干线,周围是盛产小麦、棉花的农业地区。
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要求:(1)随着大型铁矿的开发,该地将建焦化厂、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
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地理关联图的判读省淳中高三地理复习讲学稿之地理关联图的判读地理关联图的判读地理关联图是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机制、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的要素等联结成图,从宏观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知识间的联系,从内容看,可分学科内知识联系和学科间知识联系。
从结构看,可分逻辑性(紧密型)知识联系和非逻辑性(松散型)知识联系。
常见如下各种形式的关联结构图: 1、——地理事物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揭示地理事物时空分布成因、原理及与人类的关系 2、——某种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3、——某地突出的地理特征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4、——某企业、公司原材料来源、生产流程、市场营销网络图等5、——某地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和治理措施6、——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演变过程、治理措施7、——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如: 陆地自然环境系统相互联系示意图地貌土壤气候陆地水生物水文土壤生物岩石圈地貌大气水生物地质循环循环循环循环整体性陆地自然分异表现环境系统垂直分异差异性分异规律水平分异纬海地度陆形位位置置1省淳中高三地理复习讲学稿之地理关联图的判读空气水平运动方向形成结构图影响气候的因素示意图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纬度 (纬度不同、热量不同) 及其季节移动因素大气环流季风环流同纬度陆地与海洋比夏季温同纬度海洋比陆地冬季气温高陆海海陆度高,冬季低,内陆降水少因素夏季低,近海一般降水多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背暖流: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地形洋流因素因素风坡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寒流: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季风气候及其影响联系图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后果及其保护大气环境的措施从下图中可看出,“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大量砍伐森林”是两个并列原因,共同引起了大气中的CO图增多;CO增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进而使海22平面上升,最终引起沿海低地受淹的不良后果。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3S”图像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3S”图像的判读一、判读方法1.遥感影像的判读高考试卷,目前仍是黑白印刷,所以遥感影像在颜色上的判读不便考查,所以主要是从形状特征上考查,偶尔借助色调的深浅进行判读。
一般地物,如水体、城市、道路、农业用地、林地等的简易判读标示如下表所示:2.地理信息系统图像的判读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像通常是通过叠加分析图的方式进行考查。
叠加分析图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层和属性运算,形成新的图层或属性的过程。
3.全球定位系统图像的判读(1)手持机界面图,主要是根据界面上的地理坐标和海拔进行定位。
(2)综合图:常见的如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需借助GPS和GIS制作。
导航地图,需要运用GPS和GIS来完成。
二、例题分析某市寻找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该厂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地形平坦;②距河流1千米范围内。
下图中“空间资料”是该市地形与河流的空间分布,每一小方格代表1平方千米(该区面积共16平方千米);“属性资料”是地形和河流的类别资料。
根据选址条件,对照空间资料和属性资料,符合条件为“1”,不符合条件为“0”,若同一小方格内有两种不同属性类别分布时,为求简化,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
完成1~2题。
1.下图是四幅“河流”资料的评估值图,其中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2.根据地形、河流两项资料的综合评估,如图中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是()A.甲、乙B.乙、丙C.乙、丁D.甲、丙答案 1.B 2.A解析第1题,距离河流1千米范围内均符合选址条件,大致画出符合该条件的范围,经简化之后作出评估图,符合条件的范围用1表示,不符合的用0表示。
第2题,根据题目要求,工厂布局在平原地区且距河流1千米的范围内。
丙地位于坡地且距河流超过1千米,不合适;丁地位于平原,但距河流超过1千米,不合适。
用排除法排除含有丙、丁的选项。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
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5 / 511.地理关联图的判读典图1: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示意图典图2:构树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典图3: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示意图考向:关联图的判读及工艺流程判读考向: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及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考向: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及农产品特征关联图通常是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象,表示地理事象间相互联系的结构特征或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可以体现地理事象的形成机理、因果关系和发展趋势等。
在判读关联图时,主要应遵循以下几步:第1步:读图名及图文材料,把握关联图的中心内容,明确关联图的主题。
第2步:明确关联图中的各要素,把握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注意图中的各环节、图框、箭头及箭头指向,即关联图中的关联性。
一般图框表示环节,箭头表示关联过程,箭头指向表示关联的因果关系。
第3步:依据图框所指要素及箭头逐个分析图框之间的关联性、图中各环节包括哪些要素、箭头由哪个环节指向哪个环节等。
第4步:进行各部分间的因果推理,找出规律,并进行文字表述。
地理关联图的分析就是逻辑推理过程,关键是将关联图所表达的地理原理、过程或规律用文字表达出来,进行图文转换。
1.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A.价格低廉B.减耗保鲜C.绿色优质D.品种丰富解答示例:答案 C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 / 52.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A.产品流、废弃物流、再生资源流B.废弃物流、产品流、再生资源流C.产品流、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D.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产品流答案 A 读图,指向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心的箭头,应表示废弃物流,对应图中的②。
由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心指出的箭头,表示再生资源流,对应图中的③。
企业和农户之间的箭头代表产品流,对应图中的①。
3.该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 )A.使资源与能源在该区域内不断循环使用B.构建城市和乡村之间共生的循环经济体系C.改变农业耕作制度,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D.实现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答案 B 图示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构建城市和乡村之间共生的循环经济体系。
2020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三 地理统计图的判读 (共58张PPT)

2.三维坐标统计图及其判读 三维坐标统计图中主要是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是一个三 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内作若干条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 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 比结构。 (1)读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的关键 ①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 ②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 和必然是100%。 ③此类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而不像其他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可多可少。 ④三项要素的值在数轴上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可以全部向右由大到 小,也可以全部向左由大到小。
(2)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方法
判读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应掌握四个环节:第一,读准三个坐标轴的原点及变 化趋势,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所示的方向。第二,过某点作平行于和所读坐 标轴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的平行线a、b、c。第三,找出该平行线与坐 标轴的交点,读出数据。在上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约为23%, 15~64岁约为73%;65岁及以上约为4%。第四,切不能简单采用直角坐标图 的读图方法,沿某点向坐标轴作垂线,这样读出的数据信息是错误的。
技能指导 1.二维坐标统计图及其判读 二维坐标统计图又叫平面直角坐标图,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事 物或现象,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简明地反映地 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二维坐标可分为Y轴向上、Y轴向下和多项Y轴三 类。一般用曲线、折线、直线、点等来表示横、纵坐标上两个地理要素间 的关系,读图时既要有定性的认识,又要做定量分析。判读的基本方法是: (1)认清图名及纵、横坐标所表示的要素和内容,分析横坐标与纵坐标所示 要素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 或空间分配规律,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 (2)根据“柱”或“线”的长短,读准对应的坐标数值,分析其变化趋势。
高考地理 必看冲刺提分之地理读图专题 关联图的判读素材

地理关联图的判读[图表特征概览]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
地理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系起来。
它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征。
关联图可以作为背景材料,也可以是问题情境。
考查的地理知识与能力主要表现在: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某一国家或区域突出的地理特征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某一企业、公司的原材料来源、生产流程、市场销售网络图;某一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治理措施;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演变过程、发展趋势及治理措施;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粮食问题、贫困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
有的关联示意图会留几个空框要求考生填空或选择填空,在推理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当已知条件逐渐增多时,再推理其他空白处的内容就相对容易了。
判读关联图时一定要在完成了各框内容之后,利用所掌握的概念、原理、分布规律等将所填内容验证一遍,确保其正确性。
[应用"五步法"读图][典例] 下图为"某地区夏季生态农业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北地区D.四川盆地(2)图中字母P、Q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大豆和豆制品加工B.棉花和纺织工业C.水稻和米皮加工D.油菜和油料加工读图“五步法”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的主题是什么,搞清各个框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
题干中明确指出这是"某地区夏季生态农业示意图",可以体会出三点内容:"夏季"说明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季节性明显、"生态农业"表明图中显示两个重点:各框中主要是农业要素、各框之间主要体现生态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地理关联图的判读一、典例引领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1)甲图漫画反映出的全球环境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漫画中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图乙中方框的相应字母后面(每个选项限填一次)。
①提高环境质量②人类与环境协调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④矛盾⑤物质资料生产⑥协调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
(4)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解析] 第(1)(2)题,通过观察漫画中的信息可知其主题围绕“环境承受压力过大”,产生的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
第(3)题,结合教材知识和关联图中的相互关系进行判断。
第(4)题,可持续的环境观应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
[答案](1)自然环境承受压力过大(2)人口增长过快(3)④⑥⑤③①②(4)D二、考点透析地理关联图的判读(1)阅读图名,明确图示主题由图名“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可知图示反映的是开垦荒地带来的不良影响。
(2)提取信息,抓住构图关键①抓箭头指向,构建因果链条。
②读框图文字,理清因果关系。
(3)分析问题,把握图示核心①开垦荒地引起的不良后果。
②分析开垦荒地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
三、题组训练农村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自家庭院的空间和各种资源,从事集约化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模式,是一种优化的生态系统模式。
该模式由塑料大棚亚系统、沼气池亚系统、猪舍厕所亚系统、庭院园田亚系统和居民组成。
图1为我国某地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平面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各生态系统产出占总产出比重)。
据此完成1~3题。
图11.猪舍建在地下沼气池之上并与大棚相通的主要目的是( )A.节约庭院地面有限的空间B.防止沼液污物溢出地面C.为大棚提供充足的肥料D.提高冬季猪舍内的温度2.该地发展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的有利条件是( )A.丰富的土地资源B.充足的剩余劳动力C.便捷的交通运输D.先进的农业技术3.该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的主体是( )A.塑料大棚亚系统B.沼气池亚系统C.猪舍厕所亚系统D.庭院园田亚系统[解析] 1.D 2.B 3.A 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猪舍建在地下沼气池之上并与大棚相通,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冬季沼气池的热量和大棚的保温作用,使猪舍内的地温及气温相应提高,有利于生猪饲养。
第2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充足(包括家中原有的老年人、农村妇女和冬季因城市用工减少而留在家中的青壮年劳动力),该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的建立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
第3题,读图可知,该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主要由塑料大棚亚系统、沼气池亚系统、猪舍厕所亚系统、庭院园田亚系统、居民组成,在各亚系统中,塑料大棚亚系统的产出占总产出的76%,是该生态系统中产出比重最高的亚系统。
因此,塑料大棚亚系统是该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的主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轿车日益普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许多负面效应,因此现在世界上许多城市提出了“公交先行”的交通政策。
阅读下表,完成4~5题。
城市人口密度(人/100m2)平均每户拥有汽车数(辆/户)几种交通方式上班比重(%)单独开车公用汽车公共交通纽约92 0.6 24 8.5 53.4 圣弗朗西斯科60 1.1 38.5 11.5 33.5 芝加哥47 1.0 46.3 14.8 29.7 波士顿46 0.9 40.1 10.5 31.5 休斯敦12 1.5 71.7 15.5 6.5 菲尼克斯9 1.6 73.7 15.1 3.34.下列关于城市实施“公交先行”政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B. 降低能源消耗C. 缓解交通拥堵状况D. 降低道路通行速度5.表中有若干城市公共交通利用比重较小,原因是( )A. 人均收入水平比其他城市的高,私人交通发达B. 公共交通系统建设费用和运作费用低,利润低C. 人口密度小,居住分散,公共交通对一般乘客不太方便D. 人口少,无需发展公交系统[解析] 4.D 5.C 第4题,城市实施“公交先行”政策,可以减少私家车的出行,缓解交通拥堵状况,节省能源,同时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由于私家车出行减少,且公交车有固定的线路,并没有降低道路通行速度,反而可以提高道路通行速度。
第5题,从表中可以看出,公共交通利用比重较小的城市,其人口密度较小,所以可能是由于居民居住得比较分散,公共交通对一般乘客不太方便,每户拥有汽车数量多,单独开车比例非常高。
而并非是由该城市收入高或是公共交通利润低导致的。
读图2,完成6~7题。
图26.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②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的主要表现是( )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7.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与图中哪个阶段相符( )A.①B.②C.③D.④[解析] 6.B 7.C 第6题,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①阶段为采集狩猎时期,处于崇拜自然的阶段;②阶段为农业文明时期,处于改造自然阶段;③阶段为工业文明时期;④阶段为后工业化时期,谋求人地协调。
第7题,读图可知,图中①②阶段环境污染水平在自然环境容量以内;③阶段环境污染水平超过自然环境容量,且呈上升趋势,而且生产总值也呈快速增长趋势;④阶段环境污染降低,人类社会进入高效益发展阶段。
我国目前处于③阶段。
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协调关系越好,其生态环境质量就越高。
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图3),完成8~9题。
图38.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区域分布在( )A.东部沿海地区B.中部内陆地区C.西北内陆地区D.西南青藏地区9.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防护林建设B.气候变化C.经济发展水平D.环境污染[解析] 8.A 9.C 第8题,读图,1990—2010年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持续东移,说明我国东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内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相对下降。
第9题,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二、三产业发展速度快,经济实力较雄厚,生态环境建设投入较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较大,生态环境改善较明显。
图4为我国某地可持续发展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图410.1990—2000年该地( )A. 环境污染指数持续上升B. 经济发展指数先降后升C. 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D. 经济发展指数与环境污染指数呈正相关11.该地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A. 1990—1995年B. 1995—2000年C. 2000—2005年D. 2005—2010年[解析] 10.C 11.C 第10题,仔细读图,在图中找出表现环境污染指数、经济发展指数、资源、能源消耗指数的坐标轴。
由图可知,1990—2000年环境污染指数持续降低,经济发展指数一直上升,二者呈负相关;图中显示1990—2000年资源、能源消耗指数大致由0.62变为0.58,始终较高。
第11题,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应该是环境污染指数低,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低,经济发展指数较高的时期,图中1990—1995年、1995—2000年资源、能源消耗指数较高,经济发展指数低;2005—2010年环境污染指数较高;2000—2005年环境污染指数,资源、能源消耗指数都较低,经济发展指数较高,趋势最好。
二、非选择题12.图5为世界某区域地形分布图,图中阴影所示为某地形区,该地形区为所在国重要的农业区,1870年耕地面积不到12万公顷,至1930年扩大到700多万公顷。
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5(1)阴影所示地形区为,请描述其地形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阴影所示地形区发展农业生产不利的气候条件。
(3)历史上,阴影所示地形区多发黑风暴,时至今日该地形区沙尘暴也时有发生,请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4)为防止黑风暴和沙尘暴的发生,简要说明所在国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答案] (1)北美大平原(或大平原) 面积广大,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小,自西向东缓慢倾斜。
(2)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度变幅很大;湿度小(降水量少),多大风天气,气候较干旱;寒潮、旱涝、沙尘暴等灾害多发。
(3)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滥垦土地、破坏草原等)导致植被破坏;草原遭受破坏后,土壤裸露,风蚀加速;加上气候干旱,水分不足,沙源地不断扩大。
(4)对裸露地表进行喷灌,保持土壤湿润;适度增施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建设防护林,防风固沙;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结构;等等。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地理事物,可以判断阴影所示地形区为北美大平原(或大平原)。
北美大平原面积广大,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小,自西向东缓慢倾斜。
第(2)题,受地形及海陆位置影响,该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度变幅很大;湿度小(降水量少),多大风天气,气候较干旱;寒潮、旱涝、沙尘暴等灾害多发。
第(3)题,主要从植被破坏分析人为原因,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分析自然原因。
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滥垦土地,破坏草原,导致植被破坏;草原遭受毁坏后,导致了土壤裸露,风蚀加速;加上气候干旱,水分不足,沙源地不断扩大。
第(4)题,主要从保护植被方面分析回答。
对裸露地表进行喷灌,保持土壤湿润;适度增施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建设防护林,防风固沙;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结构;等等。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若尔盖草原旧称松潘草地。
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远征难”,走过人烟罕至的松潘草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某将军写的“绿原无垠漫风烟,蓬蒿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正是当年红军过草地的真实写照。
若尔盖草原也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分布区。
泥炭是一种经过几千年形成的天然沼泽地产物,又称草炭或泥煤,可以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