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祖父后园和我

合集下载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祖父、后园和我》教案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祖父、后园和我》教案

《祖父、后园和我》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人物性格特点.2、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精彩语句,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3、通过学习,每个学生都能有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精彩语句,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每个学生都能有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示标:播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师:有一首歌,听着听着,就让人不由得想起慈爱可亲的外婆,美丽的澎湖湾,我的童年·······领唱。

(音乐声低,设为背景音乐)有一本书,读着读着,就让人不由得沉浸在烂漫的童年生活里。

这本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作者萧红。

在书中,萧红通过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的眼睛,记录下了她的童年生活,读来非常动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祖父、后园和我》,就选自这本书的第三章。

(引导学生将有关文学常识在课下注中标出。

)屏幕展示:“学习目标”屏幕展示:“生字正音”:谷玩衣嘴玫胖圆圆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叠词)师:你觉得哪个字比较容易写错?(师强调写法,生自读掌握)二、整体感知: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提示:题目是文眼,借助题目)参考:这篇文章回忆的是祖父和我在后园里一些有趣的事屏幕展示:我和祖父在后园里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学生可能总结出:栽花、拔草、种小白菜把谷子当成狗尾巴草铲掉、扬水、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往祖父的草帽上戴花。

三、局部探究:师:这其中又有哪几件事给你的印象比较深刻一点?为什么?(学生说到哪一件事就带领学生读哪一件事,采用多种方式朗读:生读、师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并借助事件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探究的问题)师:从这些有趣的事情当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祖父?用恰当的词语形容一下。

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我”?(师指导学生结合具体段落、具体事例回答问题,并在课本相应的地方标示出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多发言。

祖父、后园和我赏析

祖父、后园和我赏析

祖父后园和我句子赏析
《祖父·后园·我》描写了童年的“我”和祖父在后园度过的快乐时光,那些场景多么令人难忘啊:玩藏帽子游戏时祖父的童心未泯;在后园中奔跑时“我”的自由自在;在没结樱桃的树上找樱桃时“我”的天真稚气;摘花给祖父戴时“我”的调皮和祖父的笑声.后园中的祖孙俩是多么快乐啊.
我觉得祖父真是个爱开玩笑的老顽童,而“我”,也实在是个小淘气.读了这篇文章,让人不由得也开心地笑起来:多有趣的后园,多可爱的祖孙俩!我喜欢后园中无忧无虑的生活,我喜欢慈祥的爷爷和顽皮的“我”.。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祖父、后园和我》|鲁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祖父、后园和我》|鲁教版

suì
谷穗
chǎn
铲地
jīn
衣襟
piáo
水瓢
chèn mà zha
地榇 蚂蚱
nì bàng ké
玩腻了 蚌 壳
Ø人物 Ø地点 Ø事件
祖父和我
大花园
童年时我和祖父在 一起的事
1 祖父和“我”在后园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1)种小白菜 (2)铲地、“狗尾草”事件 (3)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 扬水“下雨”
• (7)这榆树的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 ……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啸”拟人,生动形象 地表现风吹榆树的声音响,体现树大叶密。“像蚌壳” 比喻,生动形象描写榆树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的画面 ,使人产生联想。
• 从声音、形态、颜色、亮度等多角度描写花园,略现神 秘色彩,说明孩子观察仔细,体现他对自然的好奇与喜 爱。
“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你喜欢文中的祖父么?为什么?
课文花了那么多笔墨写我的大花园,那么能否将 题目改为《我的大花园》?
• 答:文中的花园是提供了祖孙活动的环 境,通过对花园的环境描写是表现祖孙 间浓浓亲情,表达作者热爱自然、热爱 自由的美好情感。
•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展 示了一幅充满情趣的祖孙生 活图卷,展示了美好的大自 然以及人的自在的生存状态, 抒发了作者对亲情的赞美以 及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对自 由生命的热爱。
•有声有色、生机盎然、丰富多 彩、自由自在
花园 祖父 我
问题我来答 作者是如何将人物描写得如此鲜明?
• 通过人物描写:动作、肖像、语言、心理
问题我来答
作者是如何把花园描写得那么精彩,请圈划出具有表现力得 语句,并说说原因。
• (4)胖圆圆得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比喻 , 生动形象地体现蜂子的可爱形象。)

祖父后园和我

祖父后园和我
4、研讨、赏析(投影)
提问:(1)祖父和“我”分别有怎样的性格?
(2)阅读体味下面的句子。回忆一下你的童年,然后说说你的感受或看法。
投影出示:祖父、我的性格特点:
(1)祖父:勤劳慈爱、幽默风趣,有一颗童心
(2)我:天真活泼、顽皮可爱,有一颗自由的心。
体味句子:(句子略)
参考答案
a、作者的观察很细致,从“金”“绿”“嗡嗡地飞”“满身绒毛”以及“胖圆圆”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d、类似这样的经历你有吗?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联系实际,自由交流。)
注意联系实际语境,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精彩的句子进行学习品味。
三、课堂练习
1、延伸拓展
师: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请从文章中找出集中反映人的自由和天性的段落。
B:后花园中哪些景色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3、学生分组研讨。
4、集体交流
(1)a、种小白菜:我用脚把那下了种的窝一个个溜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b、铲地:我把狗尾巴草留下,祖父教我如何识别。
c、“我”和祖父讨论: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樱桃。
d、在祖父的陪同下,“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
e、插花事件。
(2)这些问题,让学生指出即可。
2、学生查字典,结合注释自学生字词。
3、集体交流
谷穗、衣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玩腻了:玩厌烦了。
谎花:不结果实的花。
明晃晃:形容花园里的红花绿叶,新鲜漂亮。
毛嘟嘟:形容狗尾巴草毛茸茸的样子。
蓝悠悠:形容天很蓝。
4、学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放慢速度读课文。

温馨亲情——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散步》《祖父、后园和我》群文阅读(素材)

温馨亲情——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散步》《祖父、后园和我》群文阅读(素材)

温馨亲情——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散步》《祖父、后园和我》群文阅读【单元概览】【单元目标】人文主题:感受理解文章所表现的亲情,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语文素养:1.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2.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内容】课内:《秋天的怀念》《散步》课外:《祖父、后园和我》(萧红)【教学目标】1.朗读文章,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品味细节描写的作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写人叙事类散文的写作特色。

【重点难点】1.品味细节描写的作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写人叙事类散文的写作特色。

【学习方法】1.朗读法2.自主探究法3.合作探究法4.谈话法【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核心任务“太湖帆”文学社杂刊计划于10月中旬推荐主题为“温馨亲情”的栏目,请你以《秋天的怀念》《散步》《祖父、后园和我》三篇文章为素材,选取最喜欢的文章,写一段推荐语。

小贴士:推荐语重在“推荐”,目的在于让人喜欢。

一般写法:首先告诉大家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这篇文章值得推荐的地方,即文章的主要特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或几个主要方面,一般可从主题理解、语言风格、文章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

任务一: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内容,完成推荐语中对主要内容的概括。

大声朗读《秋天的怀念》《散步》《祖父、后园和我》三篇文章,分别概述文章内容,尝试用关键词归纳选文的感情基调。

预设:《秋天的怀念》:作者通过母子之间的生活细节,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以及自己的悔恨和愧疚之情,揭示了对生命意义的感悟。

【感情基调】深沉而忧伤《散步》:祖孙三代在田野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

我们从中可以读出人生的选择,读出人到中年特有的责任感。

【感情基调】温馨、感动《祖父、后园和我》:回忆童年时代与祖父之间快乐、自由、美好的后园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亲情的眷恋和对自由的向往。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祖父、后园和我》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祖父、后园和我》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六年级上册
茅盾曾说:“《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这不像之外,还有别的东西,一写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总结: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思考再次感受文中的快乐。
结合自己的感受,再读文章。
检测设计
(作业)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手法归纳:
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反复句式、准确用词、独特视角等等。
总结:在孩子充满想像的眼睛里,这后园中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神奇,有生机有活力,充满乐趣。这里不但自然景物美,更有和蔼可亲又幽默风趣的祖父陪着玩耍疯闹,使孩子感受到浓浓的亲情,生活是那样自由快乐。所以萧红说: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明确:用符合孩子心理的方法进行描述,生动而有趣。
4.“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2)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榆树的在阳光下闪亮的样子。表现一个四五岁小女孩对大榆树的好奇,好玩。
5.风中、雨中、阳光下 (声音 形态 亮度) 写出了一个四五岁小女孩对大榆树的好奇,好玩.喜爱

七年级语文《祖父、后园和我》教案范文-文档资料

七年级语文《祖父、后园和我》教案范文-文档资料

七年级语文《祖父、后园和我》教案范文学习目标1、识记基础知识。

2、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重点:学习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审美观。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你们已经记的不太清晰了,但始终有些经历和感觉让我们记忆犹新。

想一想,哪些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二、明确目标:三、检查预习:(1)文学常识:萧红、现代女作家选自《呼兰河传》(2)字词:谷穗玩腻了衣襟地榇嘴馋玫瑰胖圆圆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四、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精选优美段进行朗读五、整体感知(1)作者在自己童年时代的后花园里欣赏了哪些自然景物?(大花园蜂子蝴蝶蜻蜓蚂蚱花果树榆树风雨小白菜草韭菜谷穗黄瓜太阳鸟虫子玉米白云等)(2)找出文中描写颜色和动作的词语和句子(3)不长的文章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事物,这本不多见,并且你也不觉得很枯燥乏味,这是因为作者抓住了它们的共同特点来写的。

共同特点是什么呢?请用原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自由(4)、祖父和“我”在后园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并简单复述。

(5)、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喜欢文中的祖父么?为什么?明确:(1)种小白菜(2)铲地,重点写“狗尾草”事件(3)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

(4)我和祖父讨论“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等问题。

(5)插花事件。

祖父:勤劳慈爱、幽默风趣,有一颗童心。

“我”:天真活泼、顽皮可爱,有一颗自由的心六、知识拓展:小的时候,你会有这样调皮的举动吗?七、小结: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快乐、自由、温馨、美好的后园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浓浓亲情的眷恋,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向往,以及童年的“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

八、作业:在下列词语中任意选出五个,把它们连接成一段话(不少于50字)。

祖父后园和我阅读题及答案

祖父后园和我阅读题及答案

祖父后园和我阅读题及答案祖父虽然已年逾古稀,却仍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祖父后园和我》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祖父后园和我》阅读原文后园中有一棵玫瑰。

一到五月就开花的。

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

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

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钩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

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

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

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

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

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

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

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

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

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

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

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

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儿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

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祖父后园和我》阅读题目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联系课文内容,吧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我”笑得哆嗦起来,是因为:(2)祖母什么也没说就大笑起来,是因为:(3)祖父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是因为:3.说说对笑面这句话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父、后园和我》萧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课文生字、词。

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积累及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寻找亲情,从而提高审美观
重点:学习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先展示、交流学生搜集的有关女作家萧红的资料,再多媒体展示教师搜集的资料如下:
踏莎行(访萧红墓)
天涯流落,江湖笑傲,难得才情高格调。

长留清辉在人间,寂寞空冢凭谁吊。

海着碧衣,山披翠袄,凄凄此处埋芳草。

北魂南魄领风骚,文债情债均未了。

朗读、讨论这首词的内容之后老师归纳总结:
这是一首哀悼萧红的小词。

从同学们搜集的和这首词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寂寞的人;一个天涯流落之人。

她有着很高的才华,却因种种原因以悲剧结局。

萧红原名张乃莹,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她从小生长在一个比较富有的地主家庭。

她的童年却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在侮辱与损害的恶境中孤零零的挣扎过来。

他的父亲张庭举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奴仆。

他冷酷、贪婪,甚至因为萧红是个女孩而歧视她。

只有在她的祖父那里,可以得到温暖和爱,祖父和他的后园是她童年时代的一束阳光,因而她对于和祖父一起时的那段童年时光有着强烈的眷恋之情。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她笔下的祖父以及充满乐趣的后园。

(二)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自己预习时查找的生字、词,然后集体订正如下词语:
谷穗玩腻了衣襟地榇嘴馋玫瑰
3、教师范读课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四)整体感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习,锻炼学生整体阅读、归纳、概括能力。

重点解决如下问题:
1、祖父和“我”在后园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并简单复述。

2、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喜欢文中的祖父么?为什么?
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完善,最后多媒体展示讨论结果
第一问答案:
(1)种小白菜
(2)铲地,重点写“狗尾草”事件
(3)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

(4)祖父用帽子捉迷藏做游戏。

(5)讨论“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等问题。

(6)插花事件。

第二问:
祖父:勤劳慈爱、幽默风趣,有一颗童心。

“我”:天真活泼、顽皮可爱,有一颗自由的心
(五)小结: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快乐、自由、温馨、美好的后园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浓浓亲情的眷恋,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向往,以及童年的“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

(六)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任意选择一题做答。

A 在本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五个词语解释并各自造一个句子。

B 在下列词语中任意选出五个,把它们连接成一段话(不少于50字)。

嘴馋玫瑰玩腻了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寂寞
《祖父、后园和我》教案
通案执笔人:胡明丽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以家庭、亲情、友情为主题。

祖父、后园和我以诗化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快乐、自由、温馨的童年生活的赞美,用一颗童心去感觉自然美、人情美、必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从写作特点上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细读全文,就不难体会全文的“神”,所以,这篇文章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掌握课文生字、词。

(2)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语言积累及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寻找亲情,从而提高审美观。

三、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叙事较多、但文章内容是从儿童角度叙事,符合儿童心理,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
学习自主阅读的方法,感悟课文内容。

五、教学难点:
1、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通过学习课文,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安排:二课时
八、教学资源:参考书
九、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
1、自主阅读,感悟课文内容。

2、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教学方法: 阅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展示、交流学生搜集的有关女作家萧红的资料,再多媒体展示教师搜集的资料如下:
踏莎行(访萧红墓)
天涯流落,江湖笑傲,难得才情高格调。

长留清辉在人间,寂寞空冢凭谁吊。

海着碧衣,山披翠袄,凄凄此处埋芳草。

北魂南魄领风骚,文债情债均未了。

朗读、讨论这首词的内容之后老师归纳总结:
这是一首哀悼萧红的小词。

从同学们搜集的和这首词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寂寞的人;一个天涯流落之人。

她有着很高的才华,却因种种原因以悲剧结局。

萧红原名张乃莹,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她从小生长在一个比较富有的地主家庭。

她的童年却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在侮辱与损害的恶境中孤零零的挣扎过来。

他的父亲张庭举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奴仆。

他冷酷、贪婪,甚至因为萧红是个女孩而歧视她。

只有在她的祖父那里,可以得到温暖和爱,祖父和他的后园是她童年时代的一束阳光,因而她对于和祖父一起时的那段童年时光有着强烈的眷恋之情。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她笔下的祖父以及充满乐趣的后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