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及其翻译

合集下载

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重点翻译句子

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重点翻译句子

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重点翻译句子(七年级上册)1.《论语》十则(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七年级下册)2.《口技》(林嗣环)(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隐隐地听到老鼠活动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

(3)曳屋许许声。

(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应有尽有。

(5)不能指其一端。

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八年级上册)3.《桃花源记》(陶渊明)(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然后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5)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4.《陋室铭》(刘禹锡)(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5)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5.《爱莲说》(周敦颐)(1)晋陶渊明独爱菊。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中考常考十六篇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中考常考十六篇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中考常考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6篇)整理此资料用意:将常见易考文言文及其翻译归纳,不必繁琐分册复习,节省宝贵时间。

包含以下篇目:一、《醉翁亭记》;二、《岳阳楼记》;三、《小石潭记》;四、《桃花源记》;五、《出师表》;六、《记承天寺夜游》;七、《陋室铭》;八、《爱莲说》;九、《送东阳马生序》;十、《三峡》;十一、《论语十则》;十二、《鱼我所欲也》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十四、《曹刿论战》;十五、《马说》;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一、《醉翁亭记》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1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的优美。

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中考常考 120 个重点文言词汇及例句翻译

中考常考 120 个重点文言词汇及例句翻译

中考常考120个重点文言词汇及例句翻译1.爱,ài(1)名词,仁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仁惠啊。

”(2)动词①喜爱,宠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②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怜惜(敌军中)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

③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然土地狭小,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④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出现,(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谢庄于是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房屋)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奉养,享受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占有(享受),一定把它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距离山十里地,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3)疑问代词①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②哪里,哪儿沛公安在?(《鸿门宴》)——沛公在哪里?3.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唐雎不辱使命》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唐雎不辱使命》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唐雎不辱使命》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2、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而安陵君却凭借着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亦头抢地耳。

译: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6、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译: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7、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译: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了。

8、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并寄托在酒上。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居高官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译文: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跟他有没有一样的毛病。

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谈笑往来的都是渊博的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10、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岳阳楼记》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岳阳楼记》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岳阳楼记》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各种景象的变化多端,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3、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4、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的,为什么呢?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8、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如下:一、《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译: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是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11、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译: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二、《鱼我所欲也》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够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译:凭借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凭借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万钟的优厚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译:原先为了礼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它。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是所说的失掉了他本来的思想。

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译:假使人们所喜欢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什么事情不做呢?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所以上天要降临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们的内心痛苦,使他们的筋骨劳累,使他们的体肤饿瘦,使他们受到贫困之苦,使他们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们内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强,增加他们所不具备的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译: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乐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一个人嫦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

四、《公输》1、夫子何命焉为?译:先生有什么指教呢?2、吾义固不杀人。

译:我坚持道义,一定不会杀人。

3、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译:楚国有的是土地,却缺少民众,如今去杀自己缺少的民众而去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

4、胡不见我于王?译: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5、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译:公输盘一次又一次地设下了攻城的巧妙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抵挡了他。

6、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译:我知道用来抵抗你的方法了,我不说。

7、我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译:我知道你用来抵抗我的方法了,我不说。

8、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五、《愚公移山》1、甚矣,汝之不惠!译:你太不聪明了。

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译:我和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于是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六、《曹刿论战》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给别人。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明察,也一定是根据实情判断。

4、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

5、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6、小惠未扁,民弗从也。

译:这种小恩惠没有遍及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灵不保佑您。

七、《邹忌讽齐王纳谏》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美?”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译: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一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够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使我听到的,受到下等奖赏。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八、《出师表》(20XX年中考已考)九、《桃花源记》(20XX年中考曾考)1、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一五一十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个朝代了。

十、《与朱元思书》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使人看了产生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像鸢一样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自己热衷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十一、《三峡》(20XX年中考曾考)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常常在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十二、《马说》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都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鞭打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十三、《陋室铭》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间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可以弹奏朴素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子云的亭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