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主义教学实例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小认知者:生活中的认知学习教案

幼儿园小小认知者:生活中的认知学习教案

幼儿园小小认知者:生活中的认知学习教案1. 概述在幼儿园教育中,认知学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

幼儿园小小认知者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设计一份生活化、接地气的认知学习教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是每一位幼儿园老师都需要思考和改进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2. 认知学习的重要性认知学习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它不仅关乎学生的知识水平,更关系到他们的智力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园时期,孩子正处在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有必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对认知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进行认知探索。

3. 生活中的认知学习教案针对幼儿园小小认知者,一份生活中的认知学习教案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生活化:以孩子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设计丰富多彩的认知学习内容,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感受认知学习的乐趣。

- 实践性: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认知学习的基础,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 多元化:从不同角度出发,引导幼儿进行多元化的认知学习,既包括语言、数学等学科内容,又包括艺术、音乐等方面的认知发展。

4. 撰写教案的注意事项在撰写生活中的认知学习教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重情境:教案中应该融入多种情境,让幼儿在感知和认知中获得乐趣。

- 关注细节:细致入微地设计活动环节,重点关注幼儿的细节观察和认知习得。

- 互动体验:倡导以幼儿为中心,让他们在互动体验中主动参与认知学习,从而得到更好的效果。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生活中的认知学习教案不仅仅是一份教案,更是一份启发幼儿思维的导航图。

它应该引领幼儿在生活中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培养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生活中的认知学习教案还应该关注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足够的关怀和重视,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6. 总结回顾生活中的认知学习教案不仅仅是一份教学计划,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

通过生活中的认知学习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

浅谈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应用一、理论基础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

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在认知学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提倡发现学习法。

发现学习法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发现规则、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奥苏泊尔亦是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他着重研究了课堂教学的规律。

在这基础上,他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理论。

他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符号代表的新知识应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性联系,而非人为联系。

二、认知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受学生年龄的限制,教师既不可完全放手,也不能让学生受制于教师的思路。

教师应给予适切适时的指导,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尝试着去说,去练,去思考,在学生发现的过程中,及时纠错,保证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去探索、去建构,从而更好地学好英语。

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认知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小学课堂中有以下体现:(一)情境创设法。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教材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因此,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不应只把孤立的单词、句型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而是能够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语言应用的能力。

情境创设法就是将课本所学的语言知识点同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活化的语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综合能力。

(二)任务教学法。

现代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学习者和发现者。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

任务型教学就是这样一种强调“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简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现代教育理论之一,从记忆角度探讨人类学习的动力。

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的主观性和意义性。

如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正在被广泛应用于作文教学,运用这一理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作文更有意义。

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简介1、概念: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由美国知名学者杜威和克里斯托弗·布雷德普提出的。

它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学习的本质是一种知识的转移,任何知识的转化都是基于知识的结构,而不是把一种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习者。

2、特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强调学习的主观性和意义性,主张学习应以学习主体为中心,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知识的重构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学习者的主体性,即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挥主动学习action。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应该培养分析、动手能力。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者是一个有兴趣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去解决问题,加强学生收集、处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以便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的能力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更是对知识的重构和应用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学习技能的培养,组织各种针对性的练习活动,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总结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因此,我们要积极发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优势,努力实现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

幼儿园数学认知教学:大班数学启蒙与应用案例

幼儿园数学认知教学:大班数学启蒙与应用案例

幼儿园数学认知教学:大班数学启蒙与应用案例一、前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数学认知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且有意义的学科,而幼儿正处在认知和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认知教学,引导幼儿对数学的正确认知和兴趣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要课题。

针对大班幼儿的数学认知教学,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来探讨幼儿园数学启蒙的方法和实践。

二、认知教学的起步:数学概念引入在进行数学认知教学时,要注意在大班幼儿中引入数学概念。

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认识几何形状、颜色、大小等基本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校园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索,比如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形。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和趣味活动来引入数学概念。

利用积木、拼图等教具进行手工制作,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形状、数量等数学概念。

又在室内外环境中,设置数学角落,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

三、数学活动的应用案例在引入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来深化幼儿的数学认知。

以下是一些数学活动的应用案例:1. 数学故事角:在幼儿园的“数学角”,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富有数学元素的故事书,并通过图书阅读和故事讲解的形式,让幼儿在趣味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师可以讲述《三只小猪》这样的故事,通过小猪搭房子的过程让幼儿感受到图形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数学游戏: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可以穿插一些数学游戏,比如数学角落中的数学拼图游戏、数学角色扮演游戏等。

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可以在玩乐中学习,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

3. 数学实践:在幼儿园的实践活动中,可以融入数学元素。

在植物种植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种植的基本步骤、数数种子的数量等;在手工制作环节中,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结构与运用等。

四、总结与回顾在进行大班幼儿的数学认知教学时,要从概念引入、数学活动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评估并安排。

认知主义理论背景下《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设计

认知主义理论背景下《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设计

认知主义理论背景下《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设计作者:陈金雄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5年第05期认知主义学者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支配下,被动地形成的“刺激——反应”连结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简单的练习与强化而形成的反应定型,而是学习者对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的加工过程;学习者是一个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人。

基于这种学习的观点,认知主义者认为教学活动包括教与学双方活动,“教”是用来激活、支持和完善学习者内部活动的外部事件;“学”是由于内在经验而引起的学习者行为和知识的变化。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信息的发布者,学生是信息的加工者。

《记念刘和珍君》作为高中语文的经典教材,其真切的感情和独特的结构,曾很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

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

”然而,鲁迅后人周海婴和周令飞曾做过一个调查,最后发现中小学课堂上普遍存在对鲁迅的种种“误读”,“孩子们不喜欢鲁迅,问题出在老师不会点拨。

”本文力图根据二十世纪认知主义理论,侧重从“突破感情线索”这一难点出发,对《记念刘和珍君》进行教学设计,突出夹叙夹议,警策之句的理解这两大重点,由感情而理性,让学生多作思辨,由一个字,一句话,两个词的精到分析而领悟全篇文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抓住题中的一个“君”字,教导学生了解作者悲愤感情的缘起。

刘和珍是什么人鲁迅先生为什么尊称她为君通过引导,使同学们明了,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而是为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

在生活艰难中,她毅然订《莽原》;在女师大风潮中,她反抗广有羽翼的校长;在三月十八日早晨,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她欣然去请愿;平时,她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像这样追求真理,具有斗争坚定性、彻底性,爱国、善良的青年,却遭到反动派的虐杀,遭到反动文人的污蔑。

二、抓文末的一句话,诱导学生理解作者悲愤的激情。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王旭东任何一位学习理论研究者回顾二十世纪的学习理论的时候,都无法忽视认知学习理论的巨大影响。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个体通过学习增加经验,改变认知结构,所以这种学习是内发的、主动的、是整体性的质变过程。

这个流派的典型学习理论代表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和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

正是因为如此众多富有创造力的认知学习家们的成果,才使得认知学习理论取代以往的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首先,认知学习理论要研究的是个体处理其环境刺激时的内部过程,而不是外显的刺激与反应。

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看来,是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

环境只不过是提供潜在的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者接受到进一步的加工,则取决于学习者的内部的心理结构。

并不是所有的刺激都会经过感觉登记进而进入长时记忆系统的,在学习者对于外部信息进行加工的时候,会经历一个选择阶段。

个体根据自己以往的认知结构对外部刺激进行选择;与此同时,在这个与外界信息进行交换的过程中,个体也会不断的根据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认知。

其次,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与改组而不是外显的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或者行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

所谓的心理结构,就是指学习者直觉和概括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的方式。

认知结构则是以符号表征的形式存在的。

在认知学习理论看来,学习的基础并非像行为主义一样认为是通过训练,促使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与巩固,而更应该注意探讨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变化过程。

当新的经验改变了学习者现有的心理结构,那么,学习也就发生了。

最后,无论是早期的以格式塔心理学为代表的早期认知学习理论和还是今天的以加涅等人为代表的认知理论,几乎都认可两条基本原理:第一,不平衡原则。

即认为如果个体现有的认知结构在进行学习的时侯,试图加工所选择的刺激,如果不成功,则会导致结构的失衡。

教学设计中的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

教学设计中的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
行为主义运用效 果
反思教学设计
如何改进行为主 义教学
反思教学设计
如何改进认知主 义教学
评估效果
认知主义运用效 果
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01 新趋势
技术与教学融合
02 新趋势
个性化教学方法
03 发展方向
跨学科教学设计
总结
1
2
3
4
本章学习内容
教学实践建议
未来展望
深入理解行为主义和 认知主义 个案研究方法的重要
03 学习目标
行为主义培养技能,认知主义发展思维能力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应用
1
教学内容
2
教学方法
3
学习评价
4
教学环境
行为主义关注学习动 作 认知主义强调思维过

行为主义奖惩方法 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教 学法
行为主义笔试、实践 考核 认知主义开放式问题
解答
行为主义重视课堂纪 律 认知主义鼓励合作学

教学设计中的行为主义和认知主 义
01 适应不同学习场景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02 满足不同学习目的
根据学习者需求定制
03
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融合的挑战与机遇
1
2
3
4
挑战
机遇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两 种理论
找到平衡点
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 学习需求
满足学习者发展需求
结语
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融合为教学设计带来了新的思 路和方法。通过结合两种理论,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和 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案,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1
2
3
4
联系
行为主义

二外认知法例子

二外认知法例子

二外认知法例子
认知法,也被称为认知-符号法,是一种强调学习者智力作用的教学法。

以下是二外认知法的例子:
在二外教学中,教师采用认知法,注重教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规则。

他们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教师会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语音规则和发音技巧,然后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来巩固和应用这些规则。

他们还会教授基本的语法规则,并鼓励学生在口语和写作中运用这些规则。

此外,教师还采用认知法来教授词汇。

他们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和语义关系来理解和记忆单词,而不是通过机械重复或死记硬背。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语境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汇。

通过这些方法,认知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二外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同时,它也强调了学习者智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认知主义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

该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是:关于学习的心理现象,否定刺激(S)与反应(R)的联系是直接的、机械的。

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以“有机体内部状态”——意识为中介环节,受意识支配的,他们以S-O-R这一公式代替S-R这个公式(O为中介环节);学习并不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在依靠主观的构造作用,形成“认知结构”,主体在学习中不是机械地接收刺激,被动地作出反应,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刺激并进行加工;对学习问题的研究,注重内部过程与内部条件,主要研究人的智能活动(包括知觉、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的性质及其活动方式。

简单地来说,就是我们不是机械地接受刺激,而是主动对相关刺激进行解释。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托尔曼和加涅。

核心思想:
认知学派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核心观点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Piaget)提出的著名的“认知结构说”认为认识是主体转变客体过程中形成的结构性动作和活动,认识活动的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又推动认识的发展,强调认识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新知识与以前形成的知识结构相联系的过程,表明了只有学习者把外来刺激同化进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人类学习才会发生。

认知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苛勒、皮亚杰、布鲁纳和加涅等。

例子:
代数中的变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等,是代数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小学低年级学生完全能够掌握这些最基本的原理。

事实上,儿童在幼儿园玩跷跷板时就知道,如果对方比自己重,自己就得往后移;如果对方比自己轻,就得往前移,否则就不可能玩跷跷板。

根据这个原理,布鲁纳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天平,让8岁儿童借助动手操作、视觉映象和符号来掌握代数中的基本结构。

布鲁纳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能够像鹦鹉学舌似地说出“几乘以几等于18”,但是他们对“9×2”与“2×9”,或“6×3”与“3×6”有没有不同常常感到吃不准。

如果让小学生自己先动手操作,在天平一边钩子9挂上2个小环,让学生在天平的另一边寻找各种能保持天平平衡的各种组合,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小学生根据以往玩跷跷板的经验,很快就能知道在钩子2上挂9个小环;在钩子3上挂6个小环;或在钩子6上挂3个小环……,都能保持天平的平衡。

这样,学生掌握的不只是“9×2=18”,而是代数的基本结构——交换律。

在学习过程中,开始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接着移去天平,让学生凭借头脑中形成的视觉映象来运算;最后,学生熟练掌握运算规则,不用实物和视觉映象,用符号也能自如地运算了。

布鲁纳由此认为,教师只要把握每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根据学生表征系统形成的特点来设计教学,那么任何年龄阶段的学生都能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