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250道试题)

合集下载

经济地理学题目

经济地理学题目

选择题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B)。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C)。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D)。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C)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CD)。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B)。

A.阶级性B.地域性C.综合性D.实用性E科学性7.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D)。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8.有关增长极,说法错误的是(D)。

A.增长极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但他忽视了地理空间B.布代维尔强调了地理空间,并把增长极与城镇联系起来C.增长极通过集聚作用发展成为城市,在自身成长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增长D.增长极适用于发达地区的产业布局模式10.点轴(线)布局模式适用于(A)。

A.经济落后地区 B.中等发达地区 C.经济发达地区 D.以上答案都不是11.(B )源于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生命周期阶段理论。

A.增长极理论B.梯度转移理论C.点-轴开发理论D.内生增长理论12.农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德国农业地理学家(D)。

A.佩鲁B.克拉克C.韦伯D.杜能13.1826年,《B》一书出版了,系统地提出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

A.《经济进步的条件》B.《孤立国》C.《德国南部的中心地》D.《安全与进步的冲突》填空题1.国内最古老的经济地理文献《山海经》、《禹贡》。

2.17世纪瓦伦纽斯出版商业地理教科书,为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

经济地理题库

经济地理题库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A.《史记》B.《山海经》C.《禹贡》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B.奇泽姆C.罗蒙诺索夫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 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和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

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

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相结合的特性。

7、经济地理学是的一个重要分支。

8、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

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2、以前苏联学者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着重研究区域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规律。

()3、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环境就是单纯的经济环境。

经济地理学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

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 )首创。

A.杜能B.韦位C.克里斯泰勒D.廖什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D.生产地域综合体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

A.阶级性B.地域性C.综合性D.实用性E科学性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

经济地理学题库

经济地理学题库

经济地理学题库《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A.《史记》B.《山海经》C.《禹贡》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B.奇泽姆C.罗蒙诺索夫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史志描述,商业地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研究。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奇泽姆 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

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区域学派,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部门统计学派。

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相结合的特性。

7、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8、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企业。

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经济地理学习题

经济地理学习题

其中,1998年GDP中,第一 产业为14298.8亿元,第二 产业为39149.8亿元,第三 产业为26104.4亿元。
要求:
(1)根据1990–2004年GDP 数据,利用Excel软件绘制 曲线图和条形图;
(2)根据1998年GDP及其 构成数据,绘制圆形图和环 形图
2.1判图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
14.经济地理研究,需要实地考察的原因有 ( )。 A.增加研究者感性认识 B.获取第一手资料 C.发现突出问题 D.以上答案都不对
Key: A 、 B 、C
一、不定项选择题
15.关于抽样考察与典型考察,说法错误的是 ( )。
A.二者都是一种非全面的考察方式 B.抽样考察对考察对象是有意识的,而典型考察对象却是任意
A.《尚书》 B.《史记》 C.《汉书》 D.《山海经》
一、不定项选择题
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 )。
A.(德)戈策 B.(中)司马迁 C.(中)班固 D.(俄)罗蒙诺索夫 E.(古罗马)斯特拉波
一、不定项选择题
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 以( )之名出现于世。
2.3判图题
这是一个什么性质 的统计图
从该图中,可以获 取哪些信息,推断 出哪些信息?
查阅相关资料,试 做我国某一时间段 城市人口比重和人 口百万以上城市数 的统计图
3.阅读材料,作图
我国石油消费情况而言 2004年,进口量已占石油消费量33.3%。2005年,进口量占世
界原油贸易量的百分之六左右。充足的石油来源和安全的供油 线路是关系中国国计民生的大事 中国石油进口地点主要是中东、非洲、东南亚、俄罗斯等地。

经济地理复习题

经济地理复习题

经济地理复习题1.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所担负的客、货周转量均居首位,是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动脉,是我国综合运输网的主力。

[单选题] *A.公路运输B.内河运输C.铁路运输(正确答案)D.航空运输2.地处珠江水系东西北三江交汇点的城市是()。

[单选题] *A、广州(正确答案)B、宁波C、上海D、武汉3.()是我国南北铁路交通大动脉,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单选题] * A.青藏铁路B.京沪铁路C.京九铁路D 京广铁路(正确答案)4.我国最主要的五条内河航运干线是长江、珠江、淮河、京杭大运河、()。

[单选题] *A.岷江B.黄河C. 黑龙江(包括松花江)(正确答案)D.嘉陵江5. ()规模最大占地面积大,一般布局在城市道路网的外环线附近。

[单选题] * A.综合物流园区(正确答案)B.专业物流园区C.物流中心D.物流配送中心6.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依托型商业中心城市的是()。

[单选题] *A.昆明(正确答案)B 苏州C 佛山D 百色7.()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联合和接力。

[单选题] *A.储存型物流节点B.配送型物流节C.流通加工型物流节点D.转运型物流节点(正确答案)8.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属于()。

[单选题] *A.枢纽机场B.干线机场(正确答案)C.支线机场D.都不正确9. 西南地区以()产煤最多,可大量经铁路运销两湖和两广地区。

[单选题] *A 四川B 重庆C 云南D 贵州(正确答案)10.下列选项中进口铁矿石最多的国家是()。

[单选题] *A.澳大利亚B. 美国C. 日本D.中国(正确答案)11山西、陕西、河南、内蒙古属于()。

[单选题] *A 西北地区B 黄河中游地区(正确答案)C 西南地区D 东北地区12.()是我国稻谷种植最集中产量最大的地区,该区域稻谷产量占了全国的60%以上。

[单选题] *A.云贵高原稻区B.华南双季籼稻区C.北方稻区D.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区(正确答案)13.()是我国南北铁路交通大动脉,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经济地理题库

经济地理题库

经济地理题库《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A.《史记》B.《山海经》C.《禹贡》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B.奇泽姆C.罗蒙诺索夫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和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

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

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相结合的特性。

7、经济地理学是的一个重要分支。

8、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

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2、以前苏联学者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着重研究区域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规律。

经济地理学考试试卷2

经济地理学考试试卷2

经济地理学考试试题B卷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在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中通称为生产的三要素。

3、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观点,可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来考察经济活动区位决策和空间组织问题。

4、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可把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四个方面。

5、区际经济联系是指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__________、资金、__________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经济行为。

6、在韦伯工业区位论中,将成本归纳为三种: __________、劳动成本和集聚、分散所带来的成本变化。

7、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1760年俄国科学家__________在他的__________笔记中首次提出的。

8、1977年,英国著名跨国公司学者邓宁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相结合,提出了折衷理论。

二、名词解释(共24分,每题3分)1、门槛人口2、城市化3、跨国公司4、经济全球化5、经济活动区位6、横向一体化7、区域经济结构8、农村工业化三、简答题(共40分)1、简述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6分)2、简述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特点。

(8分)3、简述企业的主要增长动因。

(8分)4、简述新产业区的判定标准。

(8分)5、简述廖什理论与克里斯塔勒理论的差异。

(10分)四、论述题(16分)试述如何合理评价区域产业结构。

(16分)试题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研究2、劳动自然资本3、生产关系社会结构角度4、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条件外部环境5、劳务技术6、运费7、罗蒙诺索夫《地理考察》8、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二、名词解释(共24分,每题3分)1、门槛人口:是指某种中心只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的人口,也就是说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成立的最低限度人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 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B )。A.《尚书·禹贡》 B.《史记·货殖列传》 C.《汉书·地理》 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C )。A.《尚书》 B.《史记》 C.《汉书》 D.《山海经》 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D)。 A.(德)戈策 B.(中)司马迁 C.(中)班固 D.(俄)罗蒙诺索夫 E.(古罗马)斯特拉波 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C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 B.工业地理 C.商业地理 D.旅游地理 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 C )。A.宇宙派 B.地志派 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 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A )首创。 A.杜能 B.韦位 C.克里斯泰勒 D.廖什 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B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 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 D.生产地域综合体 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ABCD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 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 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 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 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BC )。 A.阶级性 B.地域性 C.综合性 D.实用性 E科学性 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D )。 A.经济地理学概论 B.工业地理学 C.城市地理学 D.中国经济地理学 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 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 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 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 12.三次产业分类法创始人是( D )。 A.克拉克 B.库茨涅兹 C.配弟 D.费希尔 13.下列著名经济学家中,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无关的是( D )。 A.配弟 B.库茨涅兹 C.克拉克 D.佩鲁 14.从世界发达国家工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进程看,属于知识密集型工业发展的阶段的是( C )。 A.以轻纺工业发展为主的时期 B.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时期 C.以高技术工业发展为主的时期 D.以加工制造工业为主的发展时期 15.产业布局主要模式有( ABC )。 A.增长极布局模式 B.点轴(线)布局模式 C.网络布局模式 D.“飞地”布局模式 16.有关增长极,说法错误的是( D )。 A.增长极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但他忽视了地理空间 B.布代维尔强调了地理空间,并把增长极与城镇联系起来 C.增长极通过集聚作用发展成为城市,在自身成长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增长 D.增长极适用于发达地区的产业布局模式 17.下列各种线状基础设施中,( A )对点轴布局模式影响最大。 A.交通线 B.动力供应线 C.水源供应线 D.通信线路 18.区域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 A.区域内平衡与不平衡问题 B.优化产业结构问题 C.空间结构合理化问题 D.区域发展政策问题 19.下列各类产业中, ( C )占区域GDP比重最大,( D )处于技术最前沿,( B )关联性作用强,( A )必须超前发展。 A.基础产业 B.主导产业 C.支柱产业 D.新兴产业 20.点轴(线)布局模式适用于 ( B )。 A.经济落后地区 B.中等发达地区 C.经济发达地区 D.以上答案都不是 21.在区域发展政策中,( A )是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 A.区域产业政策 B.区域组织政策 C.区域调控政策 D.区域税收政策 22.在区域发展政策中,( B )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保证。 A.区域产业政策 B.区域组织政策 C.区域调控政策 D.区域税收政策 23.在区域发展政策中,( C )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手段。 A.区域产业政策 B.区域组织政策 C.区域调控政策 D.区域税收政策 24.下列属于主导产业基本特性的有( ABC )。 A.阶段性 B.关联性 C.区域性 D.增长性

25.下列产业布局战略和开发重点,属于东部地带提出的是( )。 A梯度开发战略 B.中间突破战略 C.反梯度开发战略 D.跳跃式开发战略 26.下列产业布局战略和开发重点,经济效益最高的是( )。 A梯度开发战略 B.中间突破战略 C.反梯度开发战略 D.跳跃式开发战略 27.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有( ABCD )。 A.有限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动态性 28.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不是产业布局的( C )。 A.前提 B.基础 C.充分条件 D.必要条件 29.热带经济林木橡胶生长的自然条件有( ABCD )。 A.高温 B.高湿 C.静风 D.沃土 30.下列技术要素中,( CD )属于软技术范畴。 A.工具设备 B.工艺流程 C.生产技能 D.管理水平 E 操作方法 31.下列关于现代科学技术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D )。 A.知识、智力愈益成为制约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B.良好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成为新兴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C.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在区域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D.生产向综合化、大型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经营向小型和分散化方向发展 32.深圳原先是一个小渔村,改革开放后,因毗邻香港实行特区优惠政策,今天已成为经济发达的大都市,说明了( B )。 A.位置、交通和信息条件三位一体,深圳位置条件的变化引起交通和信息条件根本性的变化 B.位置、交通和信息条件属于历史范畴,始终是处于变化之中的 C.位置、交通和信息条件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D.正确的区域发展政策可以促进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33.智力倒流现象对流出区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ABC )。 A.给第三世界国家和落后地区遭成重大人才流失 B.实质是不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反向援助 C.不利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知识经济的发展 D.影响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赶超发达国家的步伐 34.产业布局评价的原则有( ABC )。 A.全面考察与突出主导因素相结合 B.辩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C.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D.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 35.下列产业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 CD )。 A.纺织工业 B.食品工业 C.包装工业 D.汽车工业 36.下列产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有( AB )。 A.采煤工业 B.采油工业 C.汽车工业 D.服装加工业 37.下列产业中,对自然资源约束条件最大的是( D )。 A.纺织工业 B.冶金工业 C.服装加工工业 D.采掘业 38.人口数量及其变化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一个地区人口越多,产业的产品就越大,劳动力供应就大,价格就便宜 B.一个地区的人口越多,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的干扰程度就越大,就业压力也越大 C.人口规模不大时,适度的人口增长率对于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都是必要的 D.人口数量过大和增长数量过快不利于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因此,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长期的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39.狭义的农业指( A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副业 D.渔业 40.农业生产的特点有( ABCD )。 A.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 B.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 C.强烈的地域性 D.对土地具有特别的依赖性 41.农业生态系统的要素构成包括( ABCD )。 A.环境 B.植物 C.动物 D.微生物 42.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特征有( ABD )。 A.农业生态系统是由人类投入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的产物 B.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由人类经济活动所决定 C.农业生态系统的价值流 D.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与物质的输出和输入是商品交换所造成的 43.农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德国农业地理学家( D )。 A.佩鲁 B.克拉克 C.韦伯 D.杜能 44.1826年,《 B 》一书出版了,系统地提出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 A.《经济进步的条件》 B.《孤立国》 C.《德国南部的中心地》 D.《安全与进步的冲突》 45.经济作物也称为( AC )。 A.技术作物 B.粮食作物 C.工业原料作物 D.谷类作物 46.经济作物的布局原则有( ABCD )。 A.因地制宜,择优布局,适当集中 B.尽可能在产区建立加工工业 C.产区应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D.产区应有充裕、技术素质较好的劳动力 47.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有( ABC)。 A.公司+基地+农户 B.主导产业+农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