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支原体污染相关知识简介
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

细胞培养中的支原体污染的预防及处理Mycoplasma国内主要有三种译名,医学文献译为“支原体”(分枝原体,枝原体,类菌质体),动物医学文献译为“霉形体”或“支原体”,台湾、香港则译为微浆菌。
支原体是目前已知一类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多,有80余种,分为两个属:一为支原体属(Mycoplasma),有几十个种;另一为脲原体属(Ureaplasma),仅有一种。
与人类感染有关的主要是肺炎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
支原体无细胞壁,多呈不规则球状、长丝状,可分枝,营寄生共生或腐生。
一般侵害对象为动植物,可造成多种疾病。
细胞培养(特别是传代细胞)被支原体污染是个世界性问题。
国内外研究表明,95%以上是以下四种支原体:口腔支原体(M.orale)、精氨酸支原体(M.arginini)、猪鼻支原体(M.hyorhinis)和菜氏无胆甾原体(idlawii),为牛源性。
国外调查证明,大约有二十多种支原体能污染细胞,有的细胞株可以同时污染两种以上的支原体。
支原体污染的来源包括工作环境的污染、操作者本身的污染(某些支原体在人体是正常菌群)、培养基的污染、被污染细胞造成的交叉污染、实验器材的污染、制备细胞的原始组织或器官的污染,等等。
体外生长的细胞对微生物及一些有害有毒物质没有抵抗能力,因此培养基应达到无化学物质污染、无微生物污染(如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等)、无其他对细胞产生损伤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污染(如抗体、补体)。
对于天然培养基,污染主要来源于取材过程及生物材料本身,应当严格选材,严格操作。
对于合成培养基,污染主要来源于配制过程,配制所用的水,器皿应十分洁净,配制后应严格过滤除菌。
由于体外培养细胞自身没有抵抗污染的能力,而且培养基中的抗生素抗污染能力有限,因而培养细胞一旦发生污染多数将无法挽回。
支原体污染后,因为它们不会使细胞死亡可以与细胞长期共存,培养基一般不发生浑浊,细胞无明显变化,外观上给人以正常感觉,实则细胞手到多方面潜在影响,如引起细胞变形,影响DNA合成,抑制细胞生长等。
细胞培养中的支原体污染

生物特性:
无细胞壁,形态呈高度多形性,可为圆形、丝状或梨形,其直径仅有 0.13~0.18μm,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细胞,并且变形能力大,故能通过滤菌 器。 革兰氏染色不易着色或呈阴性。 胞膜中含有胆固醇或其他甾醇,这种特性使支原体膜更具柔顺性,对于物 理因素,如压力、渗透压、脱水的抵抗力很大。 多数支原体适合在偏碱性条件下生存(pH值7.6~8.0),对酸耐受性差。
原体是没有作用的。
支原体污染应对策略
新一代支原体抗生素M-Plasmocin 其含有两种杀菌成分,一种成分通过干扰核糖体的翻译功能而使蛋白合 成受阻。另一种成分则通过干扰复制叉的形成而阻止DNA的复制。 可以强效对抗支原体及相关的无胞前对抗支原体最理想的 方法。
支原体污染来源
工作环境的污染
操作者本身的污染(包括操作者操作不当以及某些支原 体在人体是正常菌群) 实验器材的污染 培养基等试剂的污染
被污染细胞造成的交叉污染
制备细胞的原始组织或器官的污染
支原体污染的类型
口腔支原体(M.orale) 精氨酸支原体(M.arginini) 猪鼻支原体(M. hyorhinis) 发酵支原体(M.fermentans)
梨支原体(M. pirum)
莱氏无胆甾原体(idlawi)
支原体污染有时易被忽视!
1.培养液可不发生混浊
2.细胞病理变化轻微或不显著
3.细微变化也可由于传代,换液而缓解。 4.个别严重者,可致细胞增殖缓慢,甚至从 培养器皿脱落
但支原体污染对细胞的影响却是极大的!!!
1、影响细胞的生长状态及形态 支原体可使培液中支持细胞生长的营养物质含量减少,造成细胞生长缓慢甚至 停止;另外还会导致细胞微管解聚,引起细胞一系列病变,表现为细胞收缩、 贴壁细胞脱落、裂解等。
细胞支原体污染的图片、危害、表现和怎么办

细胞支原体污染的图片、危害、表现和怎么办(2016年10月16日)一、细胞支原体污染的图片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细胞支原体污染与非污染的图片有什么区别。
如上图所示,左侧为未经支原体清除试剂处理的人Hela细胞,经DAPI染色后,除了细胞核为蓝色外,细胞质也有大量的絮状核酸物质被染成蓝色,这些处于细胞质的核酸物质就是支原体DNA,说明细胞支原体污染非常严重。
而右侧为经过本公司的支原体清除试剂2处理7天的Hela细胞,经DAPI 染色后,除了细胞核为蓝色外,细胞质没有任何絮状核酸物质被染成蓝色,说明支原体已经被清除。
(版权声明:上图来自上海易色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二、细胞支原体污染的危害和表现细胞支原体污染的危害(1)培养的细胞被支原体污染后,几乎可以改变细胞的所有功能,其可以导致细胞染色体的异常和损伤,改变细胞的代谢、生长、形状、附着,影响病毒的扩增能力和产量等等。
例如,Miller CJ等人通过Microarray的研究表明:支原体污染严重改变被污染细胞的基因表达谱 [1, 2],支原体污染后与无污染的同一细胞系相比,表达差异达2倍以上的基因就有200多个!!!(详细数据请见参考文献1)。
Edward Burnett 和 Liz Penn认为:被支原体污染的细胞系已经不是原来的细胞系,而是另外一个细胞系了 [3]!此外,严重的支原体污染将彻底摧毁一株细胞系。
从2013年开始,《Nature》期刊已正式要求投稿的文章,如涉及细胞培养都要进行支原体检测。
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水平期刊将做出同样的支原体检测要求。
总之,在细胞系上进行生物医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如果不能保证所用的细胞系无支原体污染(Mycoplasma-free),则所得出的结论是极端不可靠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可以想象:全球范围内,每年因支原体污染导致白白浪费的科研经费的数量是多么的巨大,有人估计至少高达数十亿美金!细胞支原体污染的危害(2)1. 细胞生物学:支原体污染将直接导致最常用的MTT细胞毒性实验结果的严重错误!●结果:由于支原体对MTT的额外还原作用,对阿霉素(Doxorubicin, 一种抗肿瘤药物)的抗性,支原体污染和非污染的细胞二者相差15倍!(Due to an additional reduction of tetrazolium by mycoplasmas, contaminated cells appeared up to 15 fold resistant to doxorubicin.)●参考文献:Falsification of tetrazolium dye (MTT) based cytotoxicity assayresults due to mycoplasma contamination of cell cultures. Anticancer Res. 1999 Mar-Apr; 19(2A):1245-8.2. 免疫学:支原体污染本身将可以直接诱导树突状细胞的成熟!这对于目前国内外普遍开展的人体免疫细胞的肿瘤治疗将是灾难性的。
细胞支原体污染一般情况及预防措施

细胞支原体污染一般情况及预防措施细胞株若受到细菌、真菌、支原体、或是特定病毒等之污染时,会严重的影响实验的结果。
而细菌、真菌等之微生物污染时,较易自培养基等的外观变化察觉。
但是若受到支原体之污染时,细胞之外观较无明显变化,但是其污染会造成细胞之生长速率缓慢、细胞产生病变之型态改变等等变化。
各国细胞库支原体污染的统计表,如下:国家受支原体污染(%) 报告年度USA-FDA 15 1993(past 30 years)USA-ATCC 15-20 1992Japan-(IFO,RIKEN,JCR 80~30~22 1981 8Germany-DSM 36 1990-1994Argentina 65 1987Israel 32 1986-1993China 95 1990造成支原体高污染率的原因为:1、支原体size 0.1~0.8 um,无细胞壁,可透过一般过滤膜(0.22-0.45 um)2、支原体污染时,没有明显的肉眼或一般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的特征变化3、过去缺乏简单、快速且可靠的检测方式4、细胞流通间缺乏品管,造成实验室间的相互污染5、研究或操作人员忽略污染问题支原体污染了来源:1、已受污染的细胞2、操作人员的疏失3、已受污染的培养基、血清4、操作环境不良、实验器具不洁等由于支原体为人体口腔中之正常菌丛,实验室之操作人员的污染亦可能为污染源,须十分注意。
而万一细胞已受支原体污染时,最佳的处理原则为将细胞高压灭菌后丢弃,以免污染其它洁净的细胞株。
但是若是坚持要作去除支原体污染,有以下几种方法,只不过结果会与原始的细胞特性有差异。
去除支原体污染:1、抗生素处理:BM-cyclin(Roche),MRA(mycoplasma removal agent,ICN),Ciprofloxcin(B ayer),Enrofloxacin(Bayer)2、Nucleic acid metabolites:5-bromouracil,Hoechst 33258,bromodeoxyuridine3、Anti-sera预防与控制方面可从以下各点加强注意:设备方面:1、使用已作支原体测试ok之细胞株2、于另一隔离之区域操作未知是否有支原体污染之细胞3、使用不添加抗生素的培养基培养细胞检测方面:定期以标准的支原体检测方法检测细胞、培养基、血清、ddH2O有否被支原体污染。
细胞出现小黑点是什么,支原体污染怎么办

细胞出现小黑点是什么,支原体污染怎么办炎炎夏日,细胞污染严重,它们正在被这越来越热的天气“折磨”。
你会慢慢发现细胞出现了一些不知何物的小黑点那些讨厌的小黑点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说道说道吧~1.细胞碎片细胞生长状态不好,吹打过多或者多次吹打导致碎片,加大血清浓度,降低离心速度养两代试试。
碎片一般会离心出去。
这就是细胞碎片2.黑胶虫黑胶虫污染,黑胶虫一般小而且密。
“黑胶虫”与细胞竞争性生长,开始时对细胞并没有什么影响,但当黑胶虫的数量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细胞生长就会受到影响直至死亡。
3.支原体污染支原体污染不易发现,很多细胞即使支原体污染,在没有出现猛烈爆发时细胞形态也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因此支原体污染经常被人们所忽视。
但是支原体污染对细胞的伤害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得多,会直接对您的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严重降低细胞的基因转导效率:无论是病毒载体还是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导,细胞都会因为支原体的污染而导致效率低下。
②严重影响细胞的功能表型:支原体严重影响细胞的分化方向,扰乱细胞的增殖、活力与代谢水平,造成实验中极其不稳定的细胞表型结果。
那么出现这些情况之后细胞怎么“自救”呢对于细胞支原体污染,向已经污染支原体的细胞中加入汉恒自主研发特效抗支原体试剂SaveIt™ 后,再用PCR检测培养细胞的支原体,电泳图如下。
结果显示,加入汉恒生物抗支原体试剂后,污染的支原体被有效清除。
虽然有试剂可以帮我们清除支原体,但是既然存在支原体污染那就说明别的地方是存在污染可能性的,例如生物安全柜,工作台,培养箱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又可以怎么去解决呢?“喷一喷”汉恒生物SaveIt™抗支原体喷雾预防支原体污染效果显著,可用于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CO2培养箱、显微镜等常用仪器以及细胞房门把手等易污染的死角的消毒中,只需轻轻一喷,就可让您远离支原体污染带来的烦恼。
所以汉恒生物不仅有细胞“自用”的抗支原体试剂,还有“外用”的抗支原体喷雾。
支原体污染相关知识

治疗方法:1所以兽用的泰乐菌素2用plasmocin等抗支原体的药物有效(invivogen公司)3用巨噬细胞共培养有效(吞噬支原体);4个人认为是胞外污染微生物通过整合素粘附介导的信号传导引起的(有初步data支持假设)。
抗生素处理:如加入泰乐菌素等。
共培养法:与巨噬细胞共培养。
重新克隆法:抗生素处理后,将细胞稀释后传代,每周换2次含抗生素的新鲜培养液,4~5周后,重复克隆2次。
过滤法:0.22µm孔径滤膜正压过滤还有人认为含DDX基序的外源多肽进入宿主细胞后,可以激活caspase3介导凋亡启动。
培养过程:所以我改用corning的带滤膜透气盖的瓶子以后好多了。
那个瓶子和普通盖子的贵不了多少。
泰乐菌素是一种兽用抗生素,常用在鸡、猪的食料辅料,可以防止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支气管哮喘,至今尚未见有耐药菌株,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特效药。
第二种方法:M-Plasmocin:InvivoGen公司研究开发的新一代支原体抗生素M-Plasmocin能有效地杀灭支原体,不影响细胞本身的代谢,并且用M-Plasmocin处理过的培养细胞,不会重新感染支原体。
第三种方法:用BM-Cyclin-1、2,效果很好,但方法如下:细胞传代同时加BM-Cyclin-1 10μg/ml,37℃培养3天,加入BM-Cyclin-2 5μg/ml,37℃培养3天;(不需传代,因为支原体污染的细胞生长非常慢!)如果细胞生长恢复正常,即可结束。
否则加BM-Cyclin-1 20μg/ml,37℃培养3天,加入BM-Cyclin-2 10μg/ml,37℃培养3天。
怀疑是支原体污染的就可以试试了,对细胞不会有太大影响。
第四种方法:可以用红霉素,但它不能完全根治支原体感染,停药后一段时间可以复发。
第五:热灭活可以试试,41度10个小时,可以杀死支原体,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对细胞损伤不大。
用ATCC培养基培养过的细胞污染物中,菌落大小不一。
细胞支原体污染一般情况及预防措施

细胞支原体污染一般情况及预防措施细胞株若受到细菌、真菌、支原体、或是特定病毒等之污染时,会严重的影响实验的结果。
而细菌、真菌等之微生物污染时,较易自培养基等的外观变化察觉。
但是若受到支原体之污染时,细胞之外观较无明显变化,但是其污染会造成细胞之生长速率缓慢、细胞产生病变之型态改变等等变化。
各国细胞库支原体污染的统计表,如下:国家受支原体污染(%) 报告年度USA-FDA 15 1993(past 30 years)USA-ATCC 15-20 1992Japan-(IFO,RIKEN,JCR 80~30~22 1981Germany-DSM 36 1990-1994Argentina 65 1987Israel 32 1986-1993China 95 1990造成支原体高污染率的原因为:1、支原体size ~ um,无细胞壁,可透过一般过滤膜(um)2、支原体污染时,没有明显的肉眼或一般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的特征变化3、过去缺乏简单、快速且可靠的检测方式4、细胞流通间缺乏品管,造成实验室间的相互污染5、研究或操作人员忽略污染问题支原体污染了来源:1、已受污染的细胞2、操作人员的疏失3、已受污染的培养基、血清4、操作环境不良、实验器具不洁等由于支原体为人体口腔中之正常菌丛,实验室之操作人员的污染亦可能为污染源,须十分注意。
而万一细胞已受支原体污染时,最佳的处理原则为将细胞高压灭菌后丢弃,以免污染其它洁净的细胞株。
但是若是坚持要作去除支原体污染,有以下几种方法,只不过结果会与原始的细胞特性有差异。
去除支原体污染:1、抗生素处理:BM-cyclin(Roche),MRA(mycoplasma removal agent,ICN),Ciprofloxcin(B ayer),Enrofloxacin(Bayer)2、Nucleic acid metabolites:5-bromouracil,Hoechst 33258,bromodeoxyuridine3、Anti-sera预防与控制方面可从以下各点加强注意:设备方面:1、使用已作支原体测试ok之细胞株2、于另一隔离之区域操作未知是否有支原体污染之细胞3、使用不添加抗生素的培养基培养细胞检测方面:定期以标准的支原体检测方法检测细胞、培养基、血清、ddH2O有否被支原体污染。
细胞支原体污染

细胞支原体污染一般情况及预防措施细胞株若受到细菌、真菌、支原体、或是特定病毒等之污染时,会严重的影响实验的结果。
而细菌、真菌等之微生物污染时,较易自培养基等的外观变化察觉。
但是若受到支原体之污染时,细胞之外观较无明显变化,但是其污染会造成细胞之生长速率缓慢、细胞产生病变之型态改变等等变化。
各国细胞库支原体污染的统计表,如下:国家受支原体污染(%)报告年度USA-FDA 15 1993(past 30 years)USA-ATCC 15-20 1992Japan-(IFO,RIKEN,JCR 80~30~22 1981 1987-19931998 Germany-DSM 36 1990-1994Argentina 65 1987Israel 32 1986-1993China 95 1990造成支原体高污染率的原因为:1.支原体size 0.1~0.8 um,无细胞壁,可透过一般过滤膜(0.22-0.45 um)2.支原体污染时,没有明显的肉眼或一般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的特征变化3.过去缺乏简单、快速且可靠的检测方式4.细胞流通间缺乏品管,造成实验室间的相互污染5.研究或操作人员忽略污染问题而支原体污染了来源:1.已受污染的细胞2.操作人员的疏失3.已受污染的培养基、血清4.操作环境不良、实验器具不洁等由于支原体为人体口腔中之正常菌丛,实验室之操作人员的污染亦可能为污染源,须十分注意。
而万一细胞已受支原体污染时,最佳的处理原则为将细胞高压灭菌后丢弃,以免污染其它洁净的细胞株。
但是若是坚持要作去除支原体污染,有以下几种方法,只不过结果会与原始的细胞特性有差异。
去除支原体污染:1. 抗生素处理:BM-cyclin(Roche),MRA(mycoplasma removal agent,ICN),Ciprofloxcin(Bayer),Enrofloxacin(Bayer)2. Nucleic acid metabolites:5-bromouracil,Hoechst 33258,bromodeoxyuridine3. Anti-sera预防与控制方面可从以下各点加强注意:G 设备方面:1.使用已作支原体测试ok之细胞株2.于另一隔离之区域操作未知是否有支原体污染之细胞3.使用不添加抗生素的培养基培养细胞G 检测方面:定期以标准的支原体检测方法检测细胞、培养基、血清、ddH2O有否被支原体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支原体污染相关知识简介
(2016年10月16日)
(1)支原体简介: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大小约0.1 - 0.6微米。
目前,已发现的支原体品种有100多种。
其中,有近20种曾经在各种细胞培养体系中检测到,但超过98%以上的支原体污染是由6-8种引起的(注:具体的支原体种类,上海易色的《一步法恒温支原体检测试剂盒》说明书中有详细介绍)。
而且同一种细胞经常被多种支原体污染。
(2)支原体污染细胞的途径:
由于支原体直径较小,经常可以穿过实验室常规的0.20微米孔径的除菌滤膜,高压过滤时,甚至可以穿过0.10微米孔径的除菌滤膜,造成细胞的支原体污染。
细胞培养的支原体污染来源主要有:(1)细胞之间的交叉污染,这是支原体污染的最主要原因;(2)细胞培养操作人员的口腔、皮肤等。
(3)细胞培养用的组分,如血清、培养液等。
(3)细胞支原体污染的隐蔽性:
由于支原体体积比细菌小很多,通常支原体污染密度非常的高,可达107-9/mL培养液,但即使这么高密度的支原体污染也无法通过普通显微镜的肉眼观察进行判断。
而且,轻度到中度的支原体污染并不会导致细胞形态或生长速度的明显改变,也不会明显改变培养液的浑浊度或培养液的pH值。
以上两个原因就导致体外培养的细胞即使被支原体污染了,一般的科研工作者也不会觉察到。
也就是说:如果不进行支原体的常规检测,你甚至不知道你培
表1,细胞支原体污染统计结果,数据来自参考文献 [4]
3. Edward Burnett and Liz Penn, European Collection of Cell Culture
(ECACC®). Mycoplasma Detection and Elimination. Don Finley, Market Segment Manager, Sigma® Life Science. Biofiles, Vol. 8, No. 18
4. John Ryan (2008).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Cell Culture
Contamination". Corning Incorporated. p.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