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棕色针叶林土

合集下载

04(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04(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五、棕色针叶林土的利用与改良
棕色针叶林土是我国重要的针叶用材林生产 基地之一。但是,由于棕色针叶林土位于寒温带, 气候冷湿,地势较高,地表多起伏,土层浅薄, 土壤酸度大,活性铝含量高等因素,使潜在肥力 难以发挥的特点,土壤利用仍以发展林业为主, 培育中径级用材林。不适合大力发展农业。为促 进林业生产的发展,逐渐提高土壤肥力,在林业 管理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布与形成条件
1、分布 暗棕壤总面积 4019 万 hm2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 吉林、内蒙。 暗棕壤分布广,向北(向上)过渡为棕色针叶 林土,向南(向下)过渡为棕壤,其分布范围北起 黑龙江东到乌苏里江,西起大兴安岭中部,南到辽 宁省的铁岭、清源一带。具体分布与大兴安岭东坡 海拔 800m 以下,小兴安岭海拔 900m以下,完达山 脉和长白山海拔1100m以下。 是东北地区面积最大的森林土壤之一。
( 1 )土层浅薄,一般只有 30~40cm,含有砾石 和岩屑。剖面分化明显,具有厚 5~20cm 清晰的灰 白色灰化层,棕黄色的淀积层,灰化层与淀积层之 间有明显的质地突变,粘粒淋淀指数大于2。
(2)土壤呈强酸性,水浸pH4.0~4.5;盐基离子 受腐殖酸的影响大量淋溶,交换性阳离子组成中的 Al3+ 和 H+ 较高,水解酸度显著增高,盐基高度不 饱和,盐基饱和度只有21%~32%。
(2)植被:
主要植被为明亮针叶林、局部有暗针叶林。 明亮针叶林的主要树种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 等。暗针叶林的建群树种是云杉和冷杉。 树叶灰分组成:针叶含硅量较高,盐基含量较 低。
(3)母质: 母质多为岩石碎块;地形一般为中山、低山和 丘陵组成,坡度较缓。棕色针叶林土几乎全部是原 始森林区,以兴安落叶松面积最大,其次为樟子松。 由于所处地势起伏,土层浅薄,仅适于发展林 业。

土壤地理学 第6讲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土壤地理学  第6讲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第二节 暗棕壤
五、利用与改良
暗棕壤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木材产地之一,是红松的中心产 地。暗棕壤应主要用于发展林业。地形平缓、腐殖质层较 厚的地段垦殖农田和发展多种经营,农垦区易种大豆、玉 米,林下种人参。
质地适中,耕作阻力小,排水通气良好,易发小苗,有利 于作物的早熟。暗棕壤的肥力主要决定于土体的厚度和有 机质的含量,耕垦后维持土壤有机质的平衡至关重要。
成绩评定:平时+作业 30% 期末考试 70%
作业要求: 独立思考 回答准确
格式完整 书写整齐 考试安排:课程结束后和下周适当时间
推荐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① 李天杰主编.《土壤地理学》.第3版.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② 朱鹤键, 何宜庚主编.《土壤地理学》.第1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第三节 白浆土
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 白浆土是温带湿润地区森林草原下发育的具有明
显白浆层(E层)的土壤。 一般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等地的高河漫滩及河谷
阶地,山间谷地或盆地以及山前洪积台地上亦有分 布。 母质主要为河、湖相沉积物,多具有“二层性” (上轻下粘)层次排列。
第三节 白浆土
剖面特征与景观
第三节 白浆土
第二节 暗棕壤
剖面特征与景观
第二节 暗棕壤
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 形成条件
气候属温带湿润气候。冷凉湿润,年均温-1~5 ℃,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80。
原生植被为针阔混交林。 地形以山地为主 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岩、玄武岩和各种变质岩
等的残积、坡积物积物。
第二节 暗棕壤
二、形成特点 暗 棕 壤 的 形 成 特 点 主 要 是 弱
暗棕壤呈酸性、微酸性,pH 5.0~6.5,表层盐基饱和度为 60~80%,表层以下有明显的交换酸(交换性铝为主)。土 体层间化学组成比较一致,粘粒的硅铝率和硅铝铁率分别为 2.8~3.3和2.0~2.5。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

针叶林土壤

针叶林土壤

针叶林下发育形成的土壤主要为棕色针叶林土。

针叶林及其下木和藓类,每年以大量枯枝落叶、树皮、球果等有机残体凋落地表。

这些凋落物因缺乏灰分元素,富含单宁树脂,具有残余酸性物质,影响微生物活动;一年中低温时期长,并且因冻层造成了上层湿度较大的水分状况。

因此,微生物不能完全分解当年的凋落物,而逐渐积累成为半泥炭化的毡状层。

针叶林下的凋落物主要是在真菌的活动下进行转化。

只有在温暖多雨的季节里(6~8月)微生物的活动较为旺盛,在分解有机质的同时也形成了以分子小、酸性强、活性大的富里酸类为主的腐殖酸类。

森林毡状层具有较强的保蓄水分的能力。

稠密的灌木在土壤中具有庞大的根量,也可导致土壤水分向下移动。

但向下的水流只有在多雨的季节才较多。

富里酸类随下渗水流进入土层与土壤中的盐基发生作用,导致了土壤盐基的淋失,土壤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具有稳定酸性。

土壤中铁铝化合物也可被富里酸类活化并向下移动,但由于气候寒冷淋溶时间短促,淋溶物质受到冻层的阻隔,这种酸性淋溶作用不能有显著的发展。

当冬季到来时,表层首先冻结,上下土层间产生了温差,下移的可溶性铁铝锰化合物等又随上升水流重返地表,因冻结脱水析出,成为稳定的铁铝锰等化合物聚积在土壤表层,使土粒染成棕色,并且在剖面上层的石块底面及侧面有大量暗棕色至棕黑色胶膜的淀积。

活性铁铝在表层的聚积尤为明显。

这与灰化土中活性铁的分布是截然不同的。

典型的棕色针叶林土主要的形态特征是表土为暗棕灰至棕色,全剖面分层不明显,土层浅薄,多含石砾。

可以区分出A0、AB、B、C等发生层次。

A00及A T层:约10厘米左右,一般可再分为两层,上层是由木本和苔藓的未分解的遗体所组成的凋落物层,显褐色,疏松而有弹性,局部可见白色菌丝体;下层是半分解的凋落物,色泽晦暗,比上层紧密,多白色菌丝体和植物根,下部显泥炭化。

A B层:暗棕灰——暗灰色,厚度仅数厘米至10厘米左右,具不稳固的团粒、团块状结构,多树木粗根,局部有白色菌丝体,下部有时可见石块,在石块的底面可见多量铁、锰胶膜。

呼伦贝尔各土壤类型形态及景观图片(八十年代)

呼伦贝尔各土壤类型形态及景观图片(八十年代)

呼伦贝尔各土壤类型形态及景观图片(八十年代)徐金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本人作为呼伦贝尔盟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负责人,在工作期间和工作之余,拍摄了部分呼伦贝尔各土壤类型剖面形态和环境景观照片,并记录了拍摄地点和时间,这些图片反映了当年呼伦贝尔各土壤类型形态和分布,对研究土壤分类、环境变化,特别是需要历史对照有一定参考价值。

由于受当时拍摄条件、冲洗条件限制(当时没有数码照片),有一定偏差,质量不稳定。

为了保持原始状态,原则上不做后期修正加工,请阅读时考虑质量因素。

一、森林土壤(一)棕色针叶林土(土类)1、棕色针叶林土(亚类)棕色针叶林土(生草类型)分布于针叶林林间空地,火烧和采伐迹地,地表枯枝落叶层已被草本植物取代。

典型的棕色针叶林土景观:2、灰化棕色针叶林土:灰化棕色针叶林土,剖面A1 层之下可见明显灰化层。

灰化棕色针叶林土景观,植被为落叶松偃松林:(二)暗棕壤(土类)1、暗棕壤(亚类)暗棕壤景观为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相当一部分已被垦为耕地。

发育在酸性结晶岩坡积物母质上的暗棕壤,缓坡,耕地。

右图是灌木林下,残坡积物母质。

2、灰化暗棕壤3、白浆化暗棕壤白浆化暗棕壤发育在暗棕壤区平缓丘陵(漫岗),有明显的白浆化层,其下为粘重土层。

4、草甸暗棕壤草甸暗棕壤发育在暗棕壤区河谷阶地或山间谷地,地势平缓,地下水位3-5米,土体可见铁锰结核和绣纹绣斑。

腐殖质层深厚。

(三)灰色森林土1、暗灰色森林土暗灰色森林土分布于大兴安岭西坡森林草原地带阔叶林下,分布于阴坡,常于黑钙土复区分布。

二、草原土壤(一)黑土(土类)1、黑土(亚类)黑土主要分布在平缓低丘(漫岗)或低山山麓缓坡,原始植被为草甸草原和灌木林,大多已被开垦为耕地。

母质比较粘重。

分布于低山丘陵下部缓坡地带的黑土,和上部的暗棕壤形成土壤组合2、白浆化黑土(亚类)白浆化黑土分布地形为平缓坡,坡长长,母质粘重。

(二)黑钙土(土类)1、黑钙土(亚类)黑钙土分布于大兴安岭以西低山丘陵,森林草原或草甸草原植被之下,森林草原下与灰色森林土形成组合。

大兴安岭山区草地土壤类型及特征

大兴安岭山区草地土壤类型及特征

大兴安岭山区草地土壤类型及特征杜明华申宽(扎兰屯职业学院扎兰屯市162650)提要:通过查阅文献,系统整理汇总了大兴安岭山地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沼泽土、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灰色森林土、碱土和暗色草甸土的分布、主要理化性状、典型剖面,并系统地介绍了几种土壤类型的生产性能,为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大兴安岭山区草地土壤类型大兴安岭山区草地生态系统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草地上不仅生活着大量的牧草和牲畜,还生活着许多其他动植物和微生物。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长期以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放牧强度的不断增大,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草地退化现象日趋严重。

草地沙化、荒漠化的加剧不仅严重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且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草地退化是整个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贯穿到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与功能过程中,包括植被退化、土壤退化以及连接各功能组分能流的衰减。

其中土壤退化是草地退化一个重要表现。

虽然草地退化被认为是一个植物生长减缓、生产力和土地资源的经济利用价值降低的过程,但土壤在时间和空间异质性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价草地退化的一般性指标。

目前,许多国外学者已经对土壤的退化做过大量的研究,因此对退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土壤类型1.1黑土黑土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东麓丘陵,漫岗,嫩江左岸的鄂伦春旗、莫力达瓦旗东部及阿荣旗、扎兰屯市的东南部。

属于东北平原黑土大兴安岭山地边缘的延伸部分,与暗棕壤镶嵌分布。

,呼伦贝尔市黑土面积1284.7641万亩,占呼伦贝尔市土壤面积3.37%,耕地面积391.1367万亩,占土类面积30.44%。

1.2黑钙土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西麓丘陵,森林草甸和草甸草原地带。

在呼伦贝尔境主要分布于额尔古纳市、巴尔虎旗、牙克古市西部、海拉尔市东部以及鄂温克旗东南部。

呼伦贝尔市黑钙土面积1284.7641万亩,占呼伦贝尔市土壤面积3.37%,耕地面积2722.5942万亩,占全市土壤总面积7.15%。

第六章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第六章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全国棕色针叶林土总面 积1165万hm2,以内蒙古 面积最大,占48.52%, 其次是黑龙江,占 37.86%,四川6.4%,云 南5.48%,其他省均低于 1%。 分布地形:中山、低山 和丘陵,坡度较为和缓。
一、 形成条件
大兴安岭棕色针叶林土区的气候属于寒湿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低 于-4℃。极端最低气温在-52.3℃,平均气温在0℃以下,可长达5~7个月。 ≥10℃积温在1400~1800℃左右,年降水量约450~750mm,冬季积雪覆盖厚 度可达20cm。湿润度小于1.0,气候特点寒冷湿润。 土壤冻结期长,冻层深厚,可达2.5~3m之间,并有岛状永冻层。低温和冻 层对棕色针叶林土形成有显著影响,形成了特定的成土过程和形态特征。
O(O1(1-2cm),O2(2-10cm))层:枯枝落 叶层 Ah(或H)层:腐殖质层(约10cm),不稳 定的团块结构,中壤。 AB层:过渡层(6cm),中壤核块结构
Bhs层:淀积层,核块状结构
C层:母质层,棕色以石块为主, 质地粗糙,酸性 反应。
(三)基本理化性状
1. 机械组成:通体含有石砾, 质地多为壤质。 2. 土壤有机质与养分 3. 土壤pH与盐基饱和度
一、分布与成土条件 总面积4019万hm2
19.92%
36.69%
19.21%
成土条件
年平均气温为-1~5℃之间,年≥10℃积温2000~3000℃,土壤冻结深度为 1~2.5 m,最深可达3 m,冻结时间为120~200天。甚至有些地区季节性冻层 特别明显。年降雨量600~1100mm,无霜期115~135天,属温带湿润季风 气候区。这一地区年温差较大,而日温差较小,最冷月平均气温为-528℃,暗棕壤最低极值可达-45℃,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5-25℃。土壤冻结 时间约7个月。 总体特点:冬季少雨雪,约60%-8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降落,年降水变 率较大。

东北林区主要土壤

东北林区主要土壤

第十章东北林区主要土壤一、本章教学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掌握我国东北林区主要土壤(棕色针叶林土、灰色森林土、暗棕壤、棕壤、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的地理分布、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基本性状和改良利用途径。

二、学时计划:6学时三、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棕色针叶林土棕色针叶林土是在寒温带针叶林下,发育的冻融回流淋溶型的土壤。

1 分布棕色针叶林土是我国北部寒温带针叶林下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段和中段部分山地,约在北纬46030′~53030′之间。

2 成土条件1)气候棕色针叶林土分布于寒温带季风气候区,本区是我国最寒冷的地区。

2)植被本区棕色针叶林土的植被,主要是明亮针叶林。

3)地形大兴安岭大部分地区属于中山类型、北部为中山、台原地貌。

4)母岩和母质棕色针叶林土的地下岩层,基本由岩浆岩构成。

岩浆岩中,以花岗岩类、石英粗面岩的面积最广。

沉积岩主要有砂岩、砾岩,变质岩主要为片麻岩。

3 成土过程1)毡状凋落物层的泥炭化过程针叶林及其下木和藓类,每年以大量枯枝落叶、树皮、球果等有机残体凋落地表。

这些凋落物因缺乏灰分元素,富含单宁树脂,具有残余酸性物质,影响微生物活动;一年中低温时期长,并且因冻层造成了上层湿度较大的水分状况。

因此,微生物不能完全分解当年的凋落物,而逐渐积累成为半泥炭化的毡状层。

2)酸性淋溶过程针叶林下的凋落物主要是在真菌的活动下进行转化。

只有在温暖多雨的季节里(6~8月)微生物的活动较为旺盛,在分解有机质的同时也形成了以分子小、酸性强、活性大的富里酸类为主的腐殖酸类。

森林毡状层具有较强的保蓄水分的能力。

稠密的灌木在土壤中具有庞大的根量,也可导致土壤水分向下移动。

但向下的水流只有在多雨的季节才较多。

富里酸类随下渗水流进入土层与土壤中的盐基发生作用,导致了土壤盐基的淋失,土壤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具有稳定酸性。

土壤中铁铝化合物也可被富里酸类活化并向下移动,但由于气候寒冷淋溶时间短促,淋溶物质受到冻层的阻隔,这种酸性淋溶作用不能有显著的发展。

棕色针叶林土

棕色针叶林土

棕⾊针叶林⼟
棕⾊针叶林⼟
棕⾊针叶林⼟和暗棕壤分别是我
国寒温带和温带的主要森林⼟壤和地
带性淋溶⼟壤。

棕⾊针叶林⼟主要分布
于⼤兴安岭的北段和中段⼭地、青藏⾼
原东缘的⾼⼭和亚⾼⼭垂直带谱中,暗
棕壤是东北地区⾯积最⼤的⼟壤,主要
分布于⼤兴安岭东麓、⼩兴安岭、张⼴
才岭及长⽩⼭地,其次是青藏⾼原东缘
的⾼⼭地带及亚热带⼭地垂直带结构
中。

两者都是我国的重要林业⽣产基
地。

⼟壤性状描述:棕⾊针叶林⼟是寒温带湿润地区针叶林下发育的⼟壤,地表有较厚的枯枝落叶层,下为灰棕⾊腐殖质层和棕⾊的⼼⼟层。

⼤兴安岭北段是其最主要的分布区。

全剖⾯酸性。

⼟壤具酸性淋溶作⽤,但因冻结期长,因⽽⼟壤的发育较弱。

棕⾊针叶林⼟⼟类划分4个亚类。

棕⾊针叶林⼟亚美具⼟类典型特征;⽩浆化棕⾊针叶林⼟亚类在Al层下有弱⽩浆化Ae层;表潜棕⾊针叶林⼟亚类的腐殖质层具潜育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林业为主,培育中径级用材林, 是我国主要针叶用材林生产基地。
• 林业管理: • 1.现有成熟林:二次渐伐、择伐或小面积皆伐或带状间隔 皆伐 • 2.采伐迹地或火烧迹地:及时针叶林土:棕色针叶林土是在寒温带针叶林 下,冻融回流淋溶型(夏季表层解冻时铁、铝随 下行水流淋溶淀积;秋季表层解冻时夏季淋溶淀 积物随上行水流表聚)的棕色土壤。(曾被命名为山
地灰化土、棕色灰化土、灰化土)。
一、分布与形成条件
• 世界棕色针叶林土分布
亚洲东北部 北美洲西北部
中国棕色针叶林土分布
• 棕色针叶林土与世界各地所公认的灰化土的区别
• 灰化土:寒温带或温带针叶林下,于酸性母质上产生的强 烈酸性络合淋溶作用(灰化过程)下形成的土壤。 • 区别:棕色针叶林土的灰化程度较低,灰化淀积层不明显。
五、合理利用
棕色针叶林土区
气候寒冷潮湿、地势较高、地表多起伏 土层浅薄、土壤酸碱大、 活性铝含量高
植被
• •
兴安落叶松
云杉
棕色针叶林土的自然植被为明亮针叶林伴有暗色针叶林。 明亮针叶林的树种主要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等。暗色针 叶林的建群树种是云杉和冷杉等。植被组成单一,树叶灰 分组成中,针叶含硅量较高,盐基含量较低 。
• 成土母质:岩石风化的残积物和坡积物,少量洪积物。 • 地形:
• 地形一般为中山、低山和丘陵,坡度和缓
Bhs层:淀积层,核块状结构
C层:母质层,棕色以石块为主, 质地粗糙,酸性 反应。
(三)基本理化性状
• 1.机械组成

全剖面含有石砾,质地多为轻壤到重壤
• 2.土壤有机质与养分

• 3.土壤pH与盐基饱和度

Ah层有机质含量高,以粗有机质为主,呈 泥炭状。Ah层以下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土 壤肥力较低,有效性低;土壤全磷与有效磷 低。 呈酸性反应,各层水浸pH在4.5-5.5之间, Ah层交换性Ca2+、Mg2+含量较高,盐基饱 和度为20%-60%,B层一般>50%,但在交换 性Al3+含量高的土壤中,盐基饱和度可下降 到50%以下。
主要分布区: 大兴安岭地区 阿尔泰山 西北部
小兴安岭
长白山
四川西部 (6.4%)
云南北部 (5.48%)
• 形成条件
• (一)气候
• 大兴安岭棕色针叶林土区的气候属于寒湿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低于 -4℃。平均气温在0℃以下,可长达5~7个月。≥10℃积温在1400~1800℃左右, 年降水量约450~750mm,冬季积雪覆盖厚度可达20cm。湿润度小于1.0,气候 特点寒冷湿润。 • 土壤冻结期长,冻层深厚,可达2.5~3m之间,并有岛状永冻层。低温和冻层 对棕色针叶林土形成有显著影响,形成了特定的成土过程和形态特征。
• 6.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三、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 (一)棕色针叶林土(占土类面积66.14%) • (二)灰化棕色针叶林土 • 特征:1.土层浅薄,剖面分化明显 2.土壤呈强酸性 3.SiO2在灰化层明显富集 4.粘土矿物在强酸性有机螯合物淋溶下, 发生强蚀变,底层以蛭石、水云母、绿泥 石为主,灰化层以高岭石、蒙脱石、次生 石英为主 5.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达200-300g/kg, 多呈半腐解状态。腐殖质以富里酸为主。 土壤全磷缺乏,速效磷急缺,土壤肥力低。
• 4.土壤矿物全量组成
• 表层、亚表层SiO2明显聚集,淀积层R2O3相对积累,表层全土 SiO2/R2O3为4.3-5.8,亚表层3.2-4.8,粘粒的SiO2/R2O3也有相同的变 化趋势,表层2.6-2.7,淀积层2.3-2.5。活性铁、铝含量较高,在剖面 中有明显分异。
• 5.粘土矿物
• 剖面上层以高岭石、蒙脱石为主,下层以水云母、绿泥石、蛭石为主, 矿物发生了明显的酸性蚀变。
• (三)表潜棕色针叶林土
特征: 表层有潜育化作用,呈现蓝灰 色。 底土层因铁的水化程度高显黄色, 铁、铝在下部有增高趋势,锰明 显减少。 主要分布在山间低洼平地,占 土类面积3.09%
四、与相关土类区分
棕色针叶林土与暗棕壤的区别

棕色针叶林土
vs
暗棕壤
棕色针叶林土无明显的淋溶过程,B层没有明显粘粒增多现象; 土壤表面常见有无定形SiO2粉末; 腐殖质组成以富里酸为主; Ah层的盐基饱和度较暗棕壤低; 土壤pH也较低; 自然肥力较低。
二、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基本理化性状
• (一)形成过程
• (1)针叶林毡状凋落物和粗腐殖质层的 形成
• (2)有机酸的络合淋溶
• (3)铁铝的回流与聚集
• (4)泥炭化和潜育化的附加过程 • 潜育化是指土壤长期滞水,严重缺氧, 产生较多还原物质,使高价铁、锰化合 物转化为低价状态,使土壤变成蓝灰色 或青灰色的现象。
(二)剖面形态特征
土层较薄,一般在40 cm左右,土层内多砾质岩屑;质地较轻, 以壤质为主。全层呈棕色或暗棕色;分层不明显;表层腐殖质 处于半分解状态。
O(O1(1-2cm),O2(2-10cm))层:枯枝落 叶层 Ah(或H)层:腐殖质层(约10cm),不稳 定的团块结构,中壤。 AB层:过渡层(6cm),中壤核块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