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苏幕遮》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苏幕遮》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苏幕遮》优秀教案高中语文古诗《苏幕遮》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代表作,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苏幕遮》优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苏幕遮》教案【学习目标】1、因声求气,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通过探究,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景和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情感美3、以“荷”为例,探究我国古代诗歌中意象的多元性及其蕴含的民族文化意蕴。

【教学过程】一、导入荷花,君子之花。

李白曾经“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陆龟蒙说“ 此花瑞合在瑶池”。

北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尽荷花品格。

自周敦颐颂莲之后,历代文人咏荷之作迭出,在那田田荷叶之上抒发情怀,托物言志。

依旧是在宋代,这个文人自由而自觉,尽情挥洒自己才情的年代,北宋周邦彦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得荷之神理。

”我们今天且来看,在他笔下的荷花是何等的风姿绰约!让我们以一颗滚烫的心,去慢慢泡开周邦彦的《苏幕遮》,去品味其无穷的荷韵吧。

二、了解作者(打出幻灯)周邦彦(1056—1121),钱塘人,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

他是“婉约派”之集大成者,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王国维评之为“词中老杜”。

著有词集《片玉词》。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古人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让我们在大声的吟诵之中去感悟、体味诗歌的韵味和情感吧。

1、学生大声诵读,读出词的韵味和情感。

刚才大家读得十分热烈,也很投入。

我们要读出这首词的韵味和情感,首先还得熟悉词的内容,那么请一位同学口述这首词的内容。

2、学生口述这首词的内容。

小结:词人客居他乡,远离故土,身沉宦海,俗物缠身,深切地感受到漂泊之苦,于是羁旅愁思成为词人挥之不去的情结。

何事吟余忽惆怅,夏日荷塘似吾乡。

3、个性吟诵,同时点明这样诵读的理由。

轻重、缓急、高低4、学生指出词中上下阕的感情变化。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苏幕遮》。

(2)理解《苏幕遮》的创作背景及诗歌的主题思想。

(3)分析《苏幕遮》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了解《苏幕遮》与其它宋词的区别和特点。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苏幕遮》中的意象和意境。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

(3)诗歌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周邦彦及其词作特点。

(2)介绍《苏幕遮》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苏幕遮》,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苏幕遮》中的意象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

(2)分析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中家乡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2)分享自己的家乡故事,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苏幕遮》的特点和价值。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苏幕遮》。

2. 写一篇关于《苏幕遮》的意境和情感的短文。

3. 推荐一首类似的宋词,并进行简要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苏幕遮》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意境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诗歌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4. 学生对家乡情感的表达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苏幕遮》中的意象和意境。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苏幕遮教案

苏幕遮教案

《苏幕遮》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苏幕遮》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背诵全词。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 难点: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思乡的故事或者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思乡的共鸣。

2. 新课呈现:
- 教师介绍词的背景和作者周邦彦。

- 学生自读《苏幕遮》,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大意。

- 教师领学生跟读整篇文章,注意字音和断句节奏。

- 学生自行默读文章,思考作者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思乡之情。

- 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3. 课堂练习: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苏幕遮》,并尝试背诵。

4. 课堂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词的内容、意境、表现手法和作者的情感等。

5. 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并默写《苏幕遮》。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通过诵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苏幕遮(碧云天)》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苏幕遮(碧云天)》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苏幕遮(碧云天)》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苏幕遮(碧云天)》的诗意,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情感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热爱与思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苏幕遮(碧云天)》的作者、时代背景及诗词创作的背景。

2.2 诗词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3 诗词翻译对照现代汉语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诵读、讲解、小组合作、情感体验等方法进行教学。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苏幕遮(碧云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学习。

5.2 诗词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4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5 课堂小结5.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苏幕遮(碧云天)》,并写一篇关于诗歌感悟的短文。

第六章:教学反思6.1 教学效果评价评价学生对《苏幕遮(碧云天)》的理解程度,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

6.2 教学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7.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7.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

苏幕遮周邦彦优秀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优秀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优秀教案【篇一:《苏幕遮》周邦彦教案】【篇二:苏幕遮_教案_(周邦彦)】苏幕遮(周邦彦)教学目的:1、了解周邦彦的生平事迹。

2、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品味语言。

4、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好,我们今天来学习周邦彦的《苏幕遮》。

二、解题苏幕遮,词牌名。

三、作者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等职。

他精通音律、善作词,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

漂泊的孤独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

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

周邦彦是继苏轼之后北宋中后期词坛领袖,他不同于苏轼追求创作自由,注重抒情言志,而是强调精心勾画,法度井然,注重词境的开拓。

周邦彦开宗立派,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四、朗读课文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学生齐读。

2、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明确:基调是伤感低沉的,因而在语速上要缓慢、低沉、绵长。

大家都知道词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所以词也是非常讲究韵律美的。

《苏幕遮》一词押仄韵到底,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韵脚和重点词的重读,结合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即气韵,读出作品音乐美和情韵美。

3、指定同学朗读。

4、再次齐读五、赏析词义1、整体感知:从结构上来看,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2、(一)词的上片写景:问题一: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明确: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问题二: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整幅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五月盛夏的一个早晨,消暑用的沉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嗅觉),昨夜刚下完雨,天放晴了,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吱吱喳喳,异常可爱(听觉)。

《苏幕遮》(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苏幕遮》(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苏幕遮》(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苏幕遮》(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苏幕遮》(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一篇中国古典名篇,苏轼的《苏幕遮》常常被用来教学。

在人教版的高二选修中,也将其作为重要的课文之一。

如何为学生设计一节有趣且有收获的《苏幕遮》教学课程呢?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阐述。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准确理解《苏幕遮》的主要内容,了解其中所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分析,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字表达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剖析文本,撰写相关的文学评论或读后感。

教学重难点:1. 庖丁解牛式的阐释。

2. 突出作者的文学艺术性。

3. 了解宋代文学特点,理解宋代士人的文化背景。

教学内容:1. 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从文学的角度剖析《苏幕遮》。

2. 分析《苏幕遮》的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夸张和比喻等。

3. 了解《苏幕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畅谈对其中内容的感悟。

教学方法:1. 阅读课: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中的细节和文学技法。

2. 讲解课:对文章结构和文学技法进行剖析,解读文章中的意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3. 讨论课: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提问,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思考,让学生学以致用。

4. 作业课:设计相关的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剖析文章,整理思路,撰写文学评论或读后感。

教学手段:1. PPT讲解:通过图片和文字,向学生详细解释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2. 视频讲解: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文学技法。

3. 互动游戏: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强化。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

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的质量,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周邦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苏幕遮》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解读《苏幕遮》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苏幕遮》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运用诗词创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提升人生境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导入介绍作者周邦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简单介绍《苏幕遮》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2.2 课文讲解逐句讲解《苏幕遮》的歌词,解析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分析词中的情感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蕴。

2.3 词牌特点讲解讲解《苏幕遮》的词牌结构,包括平仄、韵脚等。

示范创作一首《苏幕遮》的词,帮助学生理解词牌的特点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互动讲解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3.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苏幕遮》中的具体意象和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其他词人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3 创意写作引导学生运用诗词创作技巧,进行《苏幕遮》的仿写或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诗词作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4.2 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词作中的表现,包括对词牌结构的掌握和对意境的创造。

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4.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表述和逻辑思维。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包括周邦彦的词作选集、词牌特点的讲解资料等。

推荐一些古典诗词鉴赏的书籍和网站,供学生自主学习。

《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1《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苏幕遮》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代表之一,作为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高中选修课程中,《苏幕遮》也是一个必修的文学作品,因此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苏幕遮》,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部作品。

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了解《苏幕遮》的作者和作品的背景,理解《苏幕遮》的结构和主题。

(2)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式。

(3)分析《苏幕遮》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其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的技巧。

(4)探究《苏幕遮》的文化内涵,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苏幕遮》的阅读与分析。

教师需要对《苏幕遮》的结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文化内涵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

首先,教师应该对《苏幕遮》的历史背景进行讲解,从作者、时代、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来分析这部作品诞生的背景。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中所涉及到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教师需要对《苏幕遮》的情节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苏幕遮》的情节发展是层层递进的,令人阅读时难以放下。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分析《苏幕遮》中情节发展的技巧,探讨作者如何安排情节,为学生提供深度分析的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接着,教师应该对《苏幕遮》中的主题进行详细讲解,并从文化、哲学、思想等多个角度来进行解读。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所反映出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从中找到与自身类似的部分,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最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由于文言文较为复杂,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时会遇到些许困难,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细节、理解词法、句法等基本知识,并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文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幕遮》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通过诵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更深切体会作品的情感2.通过揣摩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二、教学重点
.朗读指导
2.揣摩语言,体会意境,培养想像力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四、教学设想
.本篇属于选修的诗歌部分,这一部分自主赏析作品四篇,两首诗、两首词对于诗的赏析,课本作了赏析示例,而词的赏析示例没有,因此选择这首讲读,为学生鉴赏词作一个示例诗词鉴赏历来强调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这就是要深入吟咏和诵读,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诵读,让学生在这一方法体会诗中的节奏,体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的文旨和意味2.在比较中学习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扩大知识面因此,教学中选择了同样写乡思的范仲淹的《苏幕遮》进行比较,加深对本词情感的把握
3.对于周邦彦,学生在这以前未接触过,文学文体常识在讲解过程中作简要补充
五、过程与方法
.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词的语言,探究词是如何做到内容与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3.吟诵,“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通过诵读“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词中的情感
六、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余光中的《乡愁》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继柳永之后“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的思乡情中,看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一)诵读
初步感知
请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由朗读5分钟,尽量能背诵下来(老师提示朗读要求)
点拨:诗是“直觉”的艺术,因此“朗读”是诗歌审美的第一要义朗读不是机械的读,而是要美读,也就是体会诗人情感,要读出感情,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得抑扬顿挫,有声有色
a、注意句内节拍,联末韵脚;
b、词大多是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组成,缓急要处理好;
c、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以情带声,因声求气,声情并茂
(二)细读
理解内容
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问题: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成了几幅图画?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好?你喜欢哪些词句?
然后请学生自由作答,老师稍加点拨
意象:沉香、鸟雀、荷、初阳
图画:燎香消暑、鸟雀呼晴、风荷摇曳
(鸟儿们一大早就已在屋檐下探头探脑,互相交谈;叽
叽喳喳,清脆的鸟叫声相互转告着天气转晴的消息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
炼字:“呼”字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呼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简单一个“风”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举”字,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遥”“久”“梦”等
(三)美读
体会情感
、全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羁旅之苦、思乡之愁
触景生情诗人们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这首词中,触发词人思乡之愁的是哪幅图画?
明确:第三幅风荷(提示周邦彦的家乡在钱塘)
这三幅图画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沉闷
欢快
欣喜
由此得出上片的朗读技巧:上片写景的整体格调是活泼的,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感的变化“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言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初阳”三句,词人已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
下片抒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故乡遥”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五月渔郎相忆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突出梦幻的感觉
2、根据朗读指导,学生自己美读
3、听朗读录音,指出不足
三、延伸拓展
《苏幕遮》是一首将思乡情绪和荷花的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不愧为词中精品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但却以描绘荷花的风神而著称于世语言朴素生动,创造形象优美整首词无一句用典,主要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词语,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
的神韵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范仲淹所写的《苏幕遮》,看看与周邦彦的有何异同,我们又该怎样去品读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四、作业:背诵《苏幕遮》
五、板书设计:

上片:写景(风荷)

见景生情

下片:抒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