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附钢琴伴奏)全谱

合集下载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和钢琴协奏曲(黄河)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和钢琴协奏曲(黄河)

2 中央乐团合唱团 - 保卫黄河 (2’50”)
刘欢、孙楠、袁娅维、吉克隽
3
逸 - 国际歌 (6’12”)
4 电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潜伏》主题曲 - 深海 (3’02”)
《黄河大合唱》诞生在抗战年代,而 《黄河钢琴协奏曲》诞生在文革的年代,两者 都是动荡的年代,作品都具有很深刻的内涵, 也饱含着时代的激情。对于《黄河钢琴协奏曲》 来说,自1970年起,就如同黄河水从源头流 入大海,一步步走向世界,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乐曲鉴赏
第一乐章 《黄河船 夫曲》
引子一开始,小号与小提琴便以磅礴的气势奏出号子似的动机,木管乐快 速的半音阶上行和下行,刻画了船工们同惊涛骇浪殊死搏斗的情景,这时 乐队出现了“划哟,冲上前!”的音乐语言。由钢琴急骤的琶音掀起巨浪, 引出了坚定有力的船工号子,表现了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巨浪顽强拼搏, 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推出了钢琴 的华彩乐段,描绘黄河激流汹涌澎湃,船工们冲过了激流险滩。这时,出 现了一段悠扬抒情的旋律,仿佛艰难险阻的斗争中见到了胜利的曙光,音 乐更加充满自信。最后,在钢琴有力的刮奏中,音乐再现了激烈的主题音 调,全曲回到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紧张情景之中。
该作品虽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但 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民 族魂”在里面,因此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普 通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内涵,这是其长盛不衰的 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群众喜爱它的根本理由。 除了高度的技巧之外,演奏这首作品最重要的 是要有饱满的激情。《黄河》这首作品本身就 蕴涵了浓厚的感情,对演奏者感情能量的要求 自然也就很高。
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 1.“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 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 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 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 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 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 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 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再现部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 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 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结语: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 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 往。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着十八相送。从十 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大 约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是主题再现。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曲式分析与艺术特征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曲式分析与艺术特征

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曲式分析《梁祝》在徵调式的基础上,以奏鸣曲式和民族调式的发展原则展开,演奏时融入中式弹奏技巧,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一)呈示部引子部分。

演奏开始时,首先听到的是定音鼓和低音提琴的弱奏,如同大地般沉稳厚重,紧接着竖琴轻轻弹拨出由中到高的五个音,把听众的思绪从大地带向了天空。

突然,天空中传来一阵清脆活泼的鸟鸣,这是长笛在高音区的演奏。

然后,双簧管的声音缓缓进入,柔和婉转,动人心弦,故事开始的序幕缓缓揭开。

作曲家以音符为画笔,用不同乐器的音色和音高层层递进地营造出了生动的空间感,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鸟语花香,风和日丽的明媚春光图。

其中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梁祝》的过门音乐。

主部部分。

接着进入正题,熟悉的旋律,在小提琴的演奏下依旧缠绵动容,竖琴和单簧管的伴奏恰到好处,清淡但有韵味,小提琴以其高低婉转的声音完美地将优美的曲调演绎出来,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就好像浮现眼前,这段旋律是全曲的核心音调,听之使人沉醉。

紧接着大提琴奏出低沉朴素的声音,与小提琴一唱一和,难舍难分。

在这段旋律中,独奏的小提琴从A弦开始,然后从高音区转入中音区,在G弦上重复一次,转入A徵调,主部以慢中板展开叙述,采用再现性单三部曲式,A乐段重复一次,起承转合。

此时,大提琴朴素低沉的音调与小提琴柔和的音色一问一答,就像少女在诉说自己甜蜜又紧张的心事,百转千回,欲说还休,而真挚的书生在温柔地回应,几轮对答后,全乐队共同演奏出爱情的主题,情感喷涌而来。

连接部部分。

第50小节的散板华彩乐段起到了连接过渡的作用,通常乐队会在这里停止演奏,让小提琴独奏者自由发挥。

虽然这段过渡音乐节奏自由,但对小提琴演奏者要求较高,需要有高超的技巧和优秀表现力,能够吸引听众的同时让听众可以感受到小提琴的魅力。

作者选用华彩乐段作过渡,使连接部有趣独立不落入俗套。

副部部分。

副部采用变奏曲式和三部性交融的边缘曲式,以快板表现“同窗共读”的情节,转为节奏明朗欢快,旋律热情奔放的回旋曲,欢快活泼的旋律与上一部分温柔抒情的爱情主题形成了鲜明对比。

人音版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册音乐(五线谱)《梁山伯与祝英台》

人音版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册音乐(五线谱)《梁山伯与祝英台》
长笛模仿鸟的叫声,演奏出美妙的旋律,接 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 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检测延伸
请同学们完整聆听呈示部主部音乐,
呈示部——主部 边听边思考:爱情主题出现了几次?
每次出现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们聆听呈示部的爱情主题, 边听边思考:这段主旋律是用什么乐 器演奏的?它是如何运用音乐语言来 刻画“爱情”的?(速度、力度、情 绪、旋律进行等)
展开部
春鸟 光语 明花 媚香



爱桥


同 窗 三 载
共长 读亭 共惜 玩别

不封抗 祥建婚 的势 征力
楼坟 台前 会泣

哭 灵 投 坟

再现部 仙化传 境蝶颂
草桥结拜
同窗三载
长亭惜别
楼台会
抗婚
化蝶
检测延伸
引子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边听边思考:在这段音乐 中,哪种乐器模仿了哪种动物的叫声?这段旋律为 大家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传说
质疑探究
作品介绍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曲作家何占豪、陈钢于1959年 创作的,当时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他们为了 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 说作为创作题材,并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 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 情的发展进行创作的标题性音乐。
《梁山伯与祝英台》
人民音乐出版社 八年级下第二单元乐海泛舟
出示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小提琴;了解 协奏曲及奏鸣曲式。 2.培养自己的音乐实 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聆听、感受音乐, 能够运用音乐语言 来鉴赏音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梁山伯与祝英台》PPT课件

《梁山伯与祝英台》PPT课件
其中有草桥结拜、 三载同窗、共读共 玩的愉快生活和十 八相送、长亭惜别 的不舍情景。
展开部 (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欣赏封建主题:铜管组 奏出凶暴残忍的封建势 力主题。
再现部—
小提琴奏出爱情主 题,音响华丽而朦胧, 展现梁、祝化为一对蝴 蝶在万花丛中展翅双飞。
•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 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 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 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 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
作曲 陈钢 何占豪
《梁祝》与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古典乐坛上 家喻户晓的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一起,被评为“千年 最受听众欢迎的十部经典音乐作品”。有人感叹道: 哪里有太阳,哪里就有中国人;哪里有中国人,哪 里就有《梁祝》!
陈钢
何占豪
《梁祝》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 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吸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 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 曲的表现手法。
全曲结构
第一 1引 子—春景。
部分
2呈示部—相爱。 第二 3展开部—抗婚 、楼台会、 部分 哭灵投坟。 第三 4再现部—化蝶。 部分 5尾声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结构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结构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结构分析————————————————————————————————作者:————————————————————————————————日期: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结构分析-音乐论文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结构分析李虻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 《梁祝》” )是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风靡中国乐坛半个多世纪。

其交响乐队的多层次立体化展开、为强化矛盾戏剧化冲突而借鉴的西方奏鸣曲式结构原则,使音乐界(包括作者)大多将其结构界定为奏鸣曲式;而其越剧韵味的民族旋律在全曲中的贯穿、中国传统审美意境的戏剧化情节展开、板式——速度布局对结构的影响,又使其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烙印。

两种结构思维的对峙,使该作品结构属性一直存有争议。

本文以西方奏鸣原则为分析的切入点,力求在逻辑严谨的前提下,条分缕析地说明其“边缘性自由奏鸣曲式”的结构特征。

二、边缘性自由奏鸣曲式辨析全曲基本调式为徵调式,通过调性的变化形成和声发展的基础。

呈示部由主部、副部、结束部三个部分组成,以徵调式为基础。

主部以抒情的慢中板表现“ 草桥结拜” 主题,再现性单三部曲式,A 乐段为起承转合式结构,重复一次;B 段在属调上陈述,展开性结构。

第5 0 小节散板的华彩片段起到连接部的作用。

副部以快板表现“ 同窗共读” 主题,采用变奏曲式与三部性交融的边缘曲式。

开始是8小节小引子,第一部分(5 9 ~ 1 2 2 )由C 乐段和三次变奏构成,具有变奏曲式的特征。

C 乐段是三句式结构,第三句是第二句同头异尾的变奏。

C 乐段在B 徵调上陈述两次后,又在E 徵调上变奏一次,引出中间部分的调性。

中间部分(1 2 3 ~ 2 0 7 )由D 乐段和两次变奏构成,材料同样具有变奏曲式的特征,调性则通过E 徵- A徵- E 徵形成再现三部性。

D 乐段为不对称两句式结构,后乐句以分裂、模进等手法剧烈扩展。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的描绘,其中包括: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和十八相送的几个情节。
乐曲开始时,在轻柔的弦乐和定音鼓微弱的震音的背景上,长笛吹出清新秀丽的引子,仿佛故事就在一片鸟语花香的原野上展开了。随着双簧管吹出一段歌谣式的旋律,呈现出一幅秀丽江南的美丽图画。在柔和的竖琴伴奏下,小提琴奏出温纯优雅和充满女性美的爱情的主题,这是描写梁、祝的相遇,梁山伯美好的形象,深深烙印在祝英台的心坎中。
最后,有一段简短的尾声,由小提琴奏出,以长笛作补充。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结束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令人同情和惋惜,他们忠贞的爱情将永远印在人们的心坎中。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 』原文链接:/story/14474.html
跟着出现一段小提琴和大提琴的二重奏,象征梁、祝的草桥结拜。之后,乐队重复一遍爱情的主题,暗示梁、祝的情谊更加巩固了。继续出现一段华彩乐段。本来,协奏曲的华彩乐段一般都出现在第一乐章的末尾,但这乐曲都出现在乐队反复爱情的主题之后,这与标题和结构有关。这里的华彩乐段并不炫耀小提琴的技巧,而是服从情节的需要,这里表现出祝英台情不自禁的愉快心情,从而引出下面欢快活泼的主题,令人觉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这是一段精致、欢快的回旋曲,在呈示部插入回旋曲的形式,也是这首乐曲的特色之一。音阶是民族调式的,呈现出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也是本乐曲唯一的欢快主题,这是描绘梁、祝三载同窗的幸福生活。
第二部分:展开部——抗婚
这段包括了抗婚、楼台会、哭诉、投坟几个情节。
展开部由沉重的倍大提琴、大提琴、大管等低音乐器奏出不详的音调,预示悲剧就要来临。继续铜管乐吹出凶暴而严厉的音调,这是封建势力的主题,显示严父逼婚的场面。然后,小提琴先用散板表现出祝英台惶恐不安和痛苦的心情。接着,小提琴奏出激动和反抗的音调。以后,封建主题和小提琴的反抗音调交替出现,形成一个矛盾冲突的抗婚场面。这里的定音鼓显示出扣人心弦的效果。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复习
主要有交响曲、协奏曲、组曲、序曲、交响 诗等等体裁。
交响音乐是表象矛盾冲突、戏剧场面的大型 音乐作品。
协奏曲是一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合奏的乐 曲。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梁祝>>创作于1959年.乐曲内容来自于 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 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有权又有钱的祝员 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 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 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
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
呈示部
1,主部(三段体) A主题旋律-B草桥结拜-A主
题再现 2,副部 A-B同窗三载-A-C共读同玩
-A 3,结束部 长亭惜别

抗婚
展开部
楼台会
哭灵与纵身投坟

再现部
• 主题的再现 •化 蝶 •反 Nhomakorabea馈
用小提琴的音色表现祝英台,用大提琴的 音色表现梁山伯。
出现了六次主题旋律。




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 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 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 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 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 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
中飞舞,形影不离.
欣赏
乐曲中用那两种乐器表现梁山伯和祝英台的 音乐形象?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再现部:(化蝶)
铝板琴的五声音阶表现一种神仙境界,长笛的
华彩旋律,竖琴的级进滑奏后,第一小提琴和独 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难忘的爱 情主题。音乐表现了梁祝化蝶、翩翩 起舞, 形影不离。
展开部
高潮部分,矛盾斗争。 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 奏出封建势力的凶暴残酷。(F徵调式) 楼台会:悲剧色彩更浓 。(注意音区、速 度、滑音 ) 哭灵:音乐急转直下,运用紧拉慢唱的手 法,深刻的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礼教的血 泪控诉。最后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 乐曲达到了最高潮。

呈示部:引子 (春景):竖琴的分解 和弦和弦乐颤弓的“点线结合”背景 下,引出长笛的华彩独奏,然后双簧 管奏出旋律,描绘了春光明媚,鸟语 花香的田园景色。 主部主题(A+B+A) A 爱情主题:F徵调式 源于越剧,富于诗意,是祝英台形象。 小提琴在高声部(A弦上)演奏,后转 到G弦上重奏一次。
音乐特色
1、体裁:这是一部单乐章带标题 的小提琴协奏曲。 2、曲式结构:奏鸣曲式 。 结构图: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呈示部
引子


主部 A+B+A 爱草主 情桥题 主结再 题拜现
连接部 自 由 华 彩
副部A+B+A+C+A 三 共 载 读 同 共 窗 嬉结束部 十长Fra bibliotek八亭 相惜 送别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这部协奏曲选取民间流传的关于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草桥结 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 这三个情节为主要内容创作而成, 旋律优美,色彩绚丽,艺术性很 强。
作者:何占豪、陈刚。 (本作品以浙江越剧唱腔为素材,综 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 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的描绘了梁祝 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和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