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等厚干涉
等厚干涉实验报告

等厚干涉实验报告等厚干涉实验报告引言:等厚干涉实验是一种基于干涉现象的光学实验,通过观察光的干涉现象来研究光的性质和行为。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干涉仪来观察等厚干涉现象,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实验目的:通过等厚干涉实验,我们的目的是探究光的干涉现象,研究光的波动性质,并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干涉理论。
实验原理:等厚干涉实验基于的原理是光的干涉现象。
当两束光波相遇时,它们会发生干涉,产生干涉条纹。
在等厚干涉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干涉仪,它由一个透明的分波镜和两个平行的玻璃板组成。
当光通过分波镜后,被分成两束,分别经过两个平行的玻璃板。
当这两束光波再次相遇时,它们会产生干涉现象。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调整干涉仪的光源,使其发出单色光。
2. 调整干涉仪:通过调整干涉仪的分波镜和玻璃板的位置,使得两束光波相遇时形成清晰的干涉条纹。
3. 观察干涉条纹:使用目镜或显微镜观察干涉条纹的形状和颜色,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4. 改变光源:尝试使用不同颜色的光源,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5. 改变玻璃板的厚度:在实验过程中,逐渐改变玻璃板的厚度,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等厚干涉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现象:1. 干涉条纹的形状:干涉条纹呈现出明暗相间的条纹,形状有时呈现出直线,有时呈现出弯曲的形状。
2. 干涉条纹的颜色:干涉条纹的颜色随着光源的改变而变化,不同颜色的光源会产生不同颜色的干涉条纹。
3. 玻璃板厚度的影响:改变玻璃板的厚度会导致干涉条纹的变化,厚度增加时,干涉条纹会变得更加密集。
实验分析:通过对等厚干涉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的波动性质:干涉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质,不同光波之间会发生干涉。
2. 光的波长:干涉条纹的间距和颜色的变化可以用来测量光的波长,从而进一步研究光的性质。
3. 玻璃板的厚度:玻璃板的厚度对干涉条纹的形状和密度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改变玻璃板的厚度,我们可以调控干涉条纹的形态。
等厚干涉实验报告

等厚干涉实验报告等厚干涉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实验,根据Fizeau原理,通过将两束光束接近相同的光程、波长、偏振和方向,在干涉环境中观察它们的干涉现象。
实验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光学属性以及光学元件的设计和制造。
实验装置主要由凸面透镜、振幅分束器、反射镜、准直器、照明光源、读出光学元件等部件组成。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配置实验装置。
定位照明光源、凸面透镜和反射镜的位置,使得光线可以被准确的引导到振幅分束器的两个入射端口上。
2. 调整振幅分束器。
调整振幅分束器使其分区比之间的光程差约为光波长的1/2,开启干涉仪件后调整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和旋转状态,使得读出干涉条纹后,当前光的路径长度相等。
3. 观察干涉现象。
根据读数元件显示的干涉图案,判断两个光束对应的光程是否相等。
若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则表示光程相等;若干涉条纹不等距,则表示光程差。
通过等厚干涉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目标光学材料的折射率、厚度和表面形貌等参数。
其中,折射率可以通过测量材料的相对位移来计算得出,厚度则可以从空气中干涉带的数量和宽度并结合折射率公式进行计算。
此外,等厚干涉实验对于验证材料表面形貌的均匀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不同区域的折射率不一定相等,如果存在表面形貌的偏差,则会产生干涉条纹发生错位的情况,因而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位置和形态可以得知材料表面是否均匀。
需要注意的是,等厚干涉实验需要高精度的仪器配合操作,同时特别注意光学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的温度变化等因素。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等厚干涉实验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光学实验,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认识和研究光学材料、元件及表面形貌等方面的工作。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掌握合适的操作步骤,并积极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以获得准确的结果,并为光学实验提供更好的支持。
光的等厚干涉实验报告

光的等厚干涉实验报告光的等厚干涉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光学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从而深入理解光的波动性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等厚薄膜的干涉现象,验证光的波动性质,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仪器与原理。
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包括,He-Ne激光器、准直器、半反射镜、等厚薄膜样品、平行玻璃板等。
实验原理是基于薄膜的反射和透射光程差引起的干涉现象。
当入射光线照射到薄膜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另一部分光被透射。
在薄膜内部,反射光和透射光再次发生干涉,形成干涉条纹。
实验步骤。
1. 将He-Ne激光器与准直器对准,使激光垂直照射到半反射镜上。
2. 调整半反射镜,使激光分为两束,一束垂直照射到等厚薄膜样品上,另一束照射到平行玻璃板上。
3. 观察薄膜样品上的干涉条纹,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4. 改变薄膜样品的厚度,再次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5.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在等厚薄膜样品上出现了清晰的干涉条纹。
随着薄膜厚度的改变,干涉条纹的间距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通过测量不同厚度下的干涉条纹间距,我们得出了一系列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干涉条纹的间距与薄膜厚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与光的波动性质相吻合。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光的波动性质,并得出了光的等厚干涉条纹与薄膜厚度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光在薄膜中的传播具有波动性质,能够产生干涉现象。
因此,光的波动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薄膜干涉现象。
总结。
光的等厚干涉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光学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深入理解光的波动性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光的波动性质,并得出了光的等厚干涉条纹与薄膜厚度的关系。
实验结果对于深入理解光的波动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光学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光的波动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光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希望本次实验结果能够对光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帮助。
大学等厚干涉实验报告

大学等厚干涉实验报告大学等厚干涉实验报告引言:大学等厚干涉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光学实验,通过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来研究光的性质和特性。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了解光的波动性质,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得出结论。
本文将对大学等厚干涉实验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一、实验原理大学等厚干涉实验是基于光的干涉现象进行的,干涉是光波相遇时产生的一种现象。
当两束光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形成干涉图案。
在等厚干涉实验中,我们使用一个等厚透明薄片来产生干涉。
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主要由透明等厚薄片、光源、凸透镜和干涉屏组成。
首先,我们将光源放置在一定的位置上,然后通过凸透镜将光线聚焦到透明等厚薄片上。
当光线通过薄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最后通过干涉屏观察干涉图案。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光源、凸透镜、透明等厚薄片和干涉屏依次放置在实验台上,并调整它们的位置和角度,使得光线能够顺利通过。
2. 观察干涉现象:打开光源,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得光线经过透明等厚薄片后能够形成干涉图案在干涉屏上。
观察干涉图案的形状和变化。
3. 记录实验数据:使用尺子或显微镜测量干涉图案的明暗条纹的间距和宽度,并记录下来。
4.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趣的结果。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干涉图案的明暗条纹是等距分布的,这是由于等厚薄片引起的光程差造成的。
光程差的大小取决于等厚薄片的厚度和入射光的波长。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明暗条纹的间距和宽度来计算等厚薄片的厚度。
根据干涉的原理和公式,我们可以得到等厚薄片的厚度与干涉条纹的间距和波长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数据的计算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等厚薄片的厚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光源的颜色或改变入射光的波长,观察干涉图案的变化。
不同波长的光会产生不同的干涉图案,这是由光的波动性质决定的。
五、实验应用大学等厚干涉实验不仅仅是一种基础的光学实验,还有一些实际的应用。
物理实验报告 - 等厚干涉

1)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y = 7.157x R² = 0.867
r 4 = Rλk; Rλ = 7.1574; R = 1214559.647mm; 2)
左/mm 右/mm di/mm Δ R/mm 10 15 20 25 30.910 31.550 32.035 32.440 32.810 27.332 26.710 26.230 25.825 25.430 3.578 4.840 5.805 6.615 7.380 30.956 31.039 30.783 平均 87465.18 87550.6 87784.38 87060.57 标准差 301.6043 5 30 33.140 25.110 8.030
1
王皓平 6100411063 电 III112 班 S077 16 00 十一一 25T012 ������ 2 = { 采用第 n 级和第 m 级计算 R: R= 劈尖干涉: d= l ������ ∙ Δl 2 ������������ 2 −������������ 2 4������(������ − ������) 2������ − 1 ������������/2明环 ������ 2 = ������������������暗环
R
reΒιβλιοθήκη ������ 2������ + = ������������ 明环 2 { ������ 2������ + 1 ������ 2������ + = 暗环 2 2 r 2 = ������ 2 − (������ − ������)2 = 2������������ − ������ 2 ; 又 R>>e,e2<<2Re,e2 可以忽略不计。 e = r 2 /2������
等厚干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得:1、、观察牛顿环与劈尖得干涉现象。
2、了解形成等厚干涉现象得条件极其特点。
3、用干涉法测量透镜得曲率半径以及测量物体得微小直径或厚度。
二、实验原理:1.牛顿环牛顿环器件由一块曲率半径很大得平凸透镜叠放在一块光学平板玻璃上构成, 结构如图所示。
当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器件上时,由于平凸透镜与玻璃之间存在一层从中心向外厚度递增得空气膜, 经空气膜与玻璃之间得上下界面反射得两束光存在光程差, 它们在平凸透镜得凸面(底面)相遇后将发生干涉, 干涉图样就是以接触点为中心得一组明暗相间、内疏外密得同心圆, 称为牛顿环(如图所示。
由牛顿最早发现)。
由于同一干涉圆环各处得空气薄膜厚度相等, 故称为等厚干涉。
牛顿环实验装置得光路图如下图所示:设射入单色光得波长为λ,在距接触点r k处将产生第k级牛顿环, 此处对应得空气膜厚度为d k, 则空气膜上下两界面依次反射得两束光线得光程差为式中,n为空气得折射率(一般取1), λ/2就是光从光疏介质(空气)射到光密介质(玻璃)得交界面上反射时产生得半波损失。
根据干涉条件,当光程差为波长得整数倍时干涉相长,反之为半波长奇数倍时干涉相消,故薄膜上下界面上得两束反射光得光程差存在两种情况:由上页图可得干涉环半径r k, 膜得厚度dk与平凸透镜得曲率半径R之间得关系。
由于dk远小于R, 故可以将其平方项忽略而得到。
结合以上得两种情况公式,得到:K=1,2,3,…、, 明环K=0,1,2,…、, 暗环,由以上公式课件, r k与d k成二次幂得关系,故牛顿环之间并不就是等距得, 且为了避免背光因素干扰, 一般选取暗环作为观测对象。
而在实际中由于压力形变等原因, 凸透镜与平板玻璃得接触不就是一个理想得点而就是一个圆面; 另外镜面沾染回程会导致环中心成为一个光斑, 这些都致使干涉环得级数与半径无法准确测量。
而使用差值法消去附加得光程差,用测量暗环得直径来代替半径,都可以减少以上类型得误差出现。
等厚干涉物理实验报告

等厚干涉物理实验报告等厚干涉物理实验报告引言:等厚干涉是一种基于光的干涉现象的实验方法,它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来研究光的性质和光学器件的特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等厚干涉实验,深入探究光的干涉现象,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其物理原理。
一、实验原理1.1 干涉现象干涉是光波的一种特性,当两束波长相同、频率相同、相位差固定的光波相遇时,它们会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现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构成干涉的光波可以是来自同一光源的不同光线(自然光干涉),也可以是来自不同光源的光线(人工光源干涉)。
1.2 等厚干涉等厚干涉是一种常见的干涉现象,它是由于光的传播速度在不同介质中不同而引起的。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的传播速度也不同,从而导致光线的相位发生变化。
当光线经过介质后再次出射时,不同波前上的光线相遇,形成干涉现象。
二、实验步骤2.1 实验器材准备准备一台光源、一块玻璃板、一块透明薄膜、一块白色纸板、一块平面镜、一块半透明薄膜。
2.2 实验操作1)将光源置于实验台上,并调整光源位置,使其能够照射到实验所需的玻璃板和透明薄膜上。
2)将玻璃板放置在实验台上,并将透明薄膜放在玻璃板上。
3)将白色纸板放置在透明薄膜上方,作为观察干涉条纹的背景。
4)在实验台上放置平面镜,并将半透明薄膜放置在平面镜上。
5)调整实验装置,使光线从光源经过玻璃板和透明薄膜后,再经过半透明薄膜和平面镜反射,最后照射到白色纸板上。
2.3 实验观察与记录观察白色纸板上的干涉条纹,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在白色纸板上形成了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这些干涉条纹是由于光线经过玻璃板和透明薄膜后,发生了等厚干涉而形成的。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3.1 干涉条纹的间距与波长有关根据等厚干涉的原理,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有关。
当光的波长增大时,干涉条纹的间距也会增大;反之,当光的波长减小时,干涉条纹的间距也会减小。
等厚干涉实验报告

等厚干涉实验报告等厚干涉实验是光学实验中的一种经典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等厚干涉现象,可以深入了解光的干涉原理和波动性质。
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等方面介绍等厚干涉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等厚干涉的基本原理,学习使用斜率法测量透明薄物品的折射率。
通过实验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培养科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干涉是光作为一种波动现象所特有的一个性质,等厚干涉是基于光的干涉性质展现的一种现象。
等厚干涉是指光在两块介质交界处发生干涉时,当光线垂直入射于介质表面且介质等厚时,会形成亮纹和暗纹的干涉条纹。
实验装置实验所用的装置主要有:波长为532nm的激光器、透镜、平行光管、透射式光栅、百分表、光屏和样品(如薄片、玻璃片等)。
实验步骤1. 首先,将实验装置搭建好,确定激光器能够正常工作,并将光源对准光屏。
2. 调整平行光管,使其尽量垂直于光屏。
在不改变光线直线传播方向的前提下,调整透镜的位置,将光线聚焦在光屏上。
3. 将透射式光栅安装在平行光管的后方,使光线通过光栅。
4. 将待测样品(薄片、玻璃片等)放置在光线通过光栅的位置上,观察干涉现象。
5. 在光屏上移动百分表,测量相邻亮纹和暗纹的位置,并记录数据。
6.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并计算折射率。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所获得的亮纹和暗纹位置的数据,结合所使用的光栅常数,可以计算出待测样品的折射率。
在实际实验中,由于误差的存在,计算出的折射率一般会与标准值存在一定的偏差。
通过对等厚干涉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 等厚干涉是光的干涉现象之一,通过光线从两个介质交界处垂直入射且介质等厚时,形成亮纹和暗纹的干涉条纹。
2. 实验中使用的透射式光栅可以将光线分成不同的衍射波,进而形成干涉条纹。
3. 通过斜率法测量待测样品的折射率,需要测量干涉条纹的位置,并利用相关公式计算。
总结等厚干涉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光的干涉现象和光的波动性质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签名
批改日期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课
实验名称:测量牛顿环
学院:信息工程
专业:班级:5
组号: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
实验时间:2013年6月6日星期三
实验地点科技楼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五、数据记录:
组号:;姓名
2
21
20
19
18
左
右
17
16
15
14
13
12
11
左
右
10
9
8
7
6
5
左
右
六、数据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讨论:
八:问答题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成绩评定:
预习
(20分)
操作及记录
(40分)
数据处理及思考题(40分)
报告整体
印象
总分
数据处理
25分
结果与讨论
5分
思考题
10分
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间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间后10日内;
3、教师可根据实验报告整体情况酌情扣分(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