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一语文第二学期促织学案3(答案)

合集下载

《促织》学案及答案.docx

《促织》学案及答案.docx

《促织》复习检测训练【基础知识检测】一、找出下面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此物故非西产如被冰雪虫跃去尺有咫而翁归二、请找出有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岁征民间大喜,笼归辄倾数家之产早出暮归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成以其小,劣之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力叮不释益奇之近抚之三、重要实词宫中尚促织之戏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死何裨益又劣弱不中.于款成妻具资诣问各各竦立以听然睹促织,隐中.胸怀与村东大佛寺逼.近俨然类画蹑迹披求,遽扑之以塞官责抢呼欲绝夫妻向隅.则又超忽而跃惟徬徨瞻.顾.欲居之以为.利少年固强之虫翘然矜.鸣又嘱学者俾.入邑庠独是成氏子以蠹贫昂其直手裁举翼日进宰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成然之旬余,杖至百儿涕而去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不如拼搏一笑细疏其能裘马扬扬有华阴令欲媚.上官而又无所赔偿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能以神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无毫发爽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有古陵蔚.起冥搜未已逐而得之,审视窃发盆不复聊赖惊起觇视审谛之,顿非前物日与子弟角.纳比笼中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故天子一跬.步信夫12【基础过关测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唇吻翕(Xi 开合辟 B. 直龁(nιe咬)敌领 C. 裨(bi益处 D. 气息惙(ChU b微弱)然 里胥猾黠(hudx ιd 狡猾奸诈 觇(Chan看)视 益自增惭怍(ZUb 惭愧 俾入邑庠(XIdng县学 审谛(di 仔细看) 东曦(Xl 日光)既驾 不啻(Chie )掇置(CIUo 拾取)笼中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操童子业,久不售 ②而高其直,亦无售 者 B. ①成顾蟋蟀笼虚 ②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C. ①宰严限追比 ②纳比笼中 D.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归 ②不终岁,薄产累尽3.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即道中人意中事,无毫发之爽.爽:痛快B. 成益愕,急逐趁.之 趁之:追赶C. 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矜:骄傲D. 张尾伸须,似龁敌领 龁:咬 4.下列句子中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B. 昂其直,居为奇货C.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D.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5.下列句子均有词类活用现象, ①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裁:通“才”,刚刚。

《促织》学案及答案

《促织》学案及答案

《促织》学案及答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体会本文精巧的布局和奇幻的情节。

3、认识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腐朽生活,以及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

二、预习指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厘( )数促织( )绢( )盎( )遣( )靡( )2、解释下列词语:(1)厘数:(2)促织:(3)游侠儿:(4)延伫:(5)作梗:(6)靡计不施:3、了解作者及本文体裁、特点。

4、朗读课文,理清情节。

5、回答课后“练习”中的问题。

三、探究与练习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试作简要概括。

答:2、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的词语,说明它们的意思和用法。

(1)乃入室中坐定;问今是何世;而乃以手按其喉;坐定,则道途备述。

(2)“何不速具酒来”;何事非君心中所欲问者;幸反斗南宫,愿即剖心,定下三生石上。

(3)但时时拍提以娱老母;但儿身死之后;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而吾以捕蛇独存;而得苛税如数。

(5)此物固非西产;固时俗之工巧兮;固非杀生者。

(6)欲居之以为利;虽趣舍万殊;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促织》是明代作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短篇小说,作者通过叙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献上一只促织而历尽苦难,最后才被周至县令嘉奖的曲折经过,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并寄予同情。

同时,暗含对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生活的鞭挞。

B. 《促织》中叙写县令愚蠢的行事与成名被逼死的过程,从侧面反映出封建时代世风日下,官吏昏庸无能,为了升官发财,欺压百姓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成名的儿子魂化促织的过程是想象奇特的一段文字,既衬托出成名一家的悲惨遭遇,也为作品增添了不少奇异的色彩。

C. 《促织》在艺术上最大的特色是布局巧妙,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品通过一系列的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成名的一喜一惊,一惊一忧的变化,成名妻的心理变化,以及成名由忧转喜再转忧最后转喜的过程,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高中语文必修下 141 《促织》(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下 141 《促织》(学案)

《促织》学案【文本解读】本课所选的两篇小说都写了人化为虫的故事,小说家的想象既匪夷所思,又引人入胜。

阅读时,要注意主要情节的起伏和人物情感的变化,体会人物的生存境况,进而理解“变形”中寄语的社会批判意味。

《促织》中“求神问卜”和“魂化促织”的情节,带有某种神秘色彩,要透过这些描写,把握作品的现实主题,进而体会这一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写作手法独特的艺术魅力。

《促织》的语言精练而生动,如描写成名之子投井后,“夫妻向隅”至“寻所逐者”的一段文字,叙事状物,细腻形象,要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素养目标】1.了解作家蒲松龄,了解写作背景,了解《聊斋志异》的特点及其文学史地位。

2.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3.品味《促织》朴素自然、简洁凝炼、准确传神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4.理解本文所揭露的封建社会的罪恶,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学习重难点】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一字剑臣,号,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小说家。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

蒲松龄年轻时,颇有文名,但屡试不中。

家贫,设馆为生,71岁时才补了一个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他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轶事,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作品中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自己的理想。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

2.相关背景《促织》写的是明代宣德年间发生的事,其实大有深意。

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也被视为“英主”。

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犬马”,酷爱“斗鸡戏虫”。

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

《促织》学练设计(附参考答案)

《促织》学练设计(附参考答案)

《促织》学练设计(附参考答案)贵州遵义刘承德一、基础知识1.如遇不懂字词,一般可根据汉字的构成原理,分析字形,推测其意。

特别在考试中,如遇到弄不懂的字词,特别是难写难认的字词,可从其字形结构入手分析,依据形旁表意的特点来推测其意。

请解释下列划线之字词。

(1)掭(扌旁,与手有关,再联系语境,推测为“拨动”“撩动”之意)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2)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见旁,与眼见有关,再联系语境,推测为“细看”之意)视,虫宛然尚在。

(3)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月旁,与肉之类有关,再联系语境,推测为“腿”之意),意似良。

(4)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忄旁,与心有关,再联系语境,推测为“羞愧”之意;此字也可用近对规律来推测其意),不敢与较。

(5)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齿旁,与牙齿有关,再联系语境,推测为“咬”之意)敌领。

(6)抚军亦厚赉(贝旁,与钱财有关,再联系语境,推测为“用钱财之类赏赐”之意)成。

2.在古诗文的阅读或考试中,如遇到弄不懂的字词,也可从联系旧知的角度来推测字词之义,即将这个字词联想回忆,看这个字词在哪些地方学过,然后回忆其意,再将其意联系到不懂之处,也许就会豁然开朗,温故而知新。

请解释下列划线之字词。

(1)会(可联想到《陈涉起义》中的“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其用法类似,“会”就是“正好”之意)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2)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

成妻具资诣(可联想到《桃花源记》中的“及郡下,诣太守”,其用法类似,“诣”就是“前往”“拜访”之意)问。

(3)及扑入手,已股(可联想到《口技》中的“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其用法类似,“股”就是“腿”之意)落腹裂,斯须就毙。

(4)夫妻向隅(可联想到《静女》中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其“隅”就是“墙角”之意),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5)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可联想到《庖丁解牛》中的“庖丁释刀对曰”,其用法类似,“释”就是“放下”之意)。

《促织》学案

《促织》学案

《促织》学案【学习要点】1、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

出身没落的地主家庭。

成年时,家境衰落,生活贫困。

自小羡慕功名,醉心科举。

十九岁初应童子试,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

后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始成贡生。

他一生穷困潦倒,长期以教书自给。

坎坷的遭遇使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又使他对广大的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和体会。

以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郭沫若为此写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关于《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志,记;异,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是中国最着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共有作品491篇,大部分是故事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的短篇小说。

其题材的共同特点就是一个“异”字,具体说,“异”又大体可分三种类型:一是花妖、狐魅、仙鬼、精怪以及与他们有关的各种故事;一是“畸人异行”,即具有奇异性格行为和经历的人和事;一是现实中奇巧、罕见的自然现象或事件。

《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男女之情的爱情小说,名篇有《连城》、《阿宝》、《香玉》、《小谢》等,这些充满幻想的故事,真切地表达了广大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渴望。

另一类重要作品是官绅批判小说,即暴露批判官府官吏和恶霸的罪恶,歌颂人民的反抗。

第三类是科举批判小说,这些篇章大都凝聚着作者浓厚的感情,与作者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熔铸着作者的自我形象。

着名篇章有《叶生》、《司文郎》等。

此外,还有一些对世俗民风的劝戒讽刺的篇章。

这是《聊斋志异》中题材最广泛,思想倾向最复杂的部分。

《张诚》、《镜听》等有一定的代表性。

《聊斋志异》所写虽然多是幽冥幻域之境,鬼狐花妖之事,却曲折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态度。

在艺术上,《聊斋志异》创造性地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的优秀传统,谈狐说鬼,构思奇特,语言简洁,对清代文言小说产生过深刻影响。

促织·练习答案

促织·练习答案

《促织》学案·练习答案一、文言实词一)通假字1、故:通“固”,本来2、直:通“值”,价值3、被:通“披”覆盖4、裁:通“才”5、有:通“又”6、翼:通“翌”,第二天7、而:通“你”二)古今异义1、责,古义:责令今义:责任2、售:古义:考取。

今义:出售。

3、少年,古义:三十岁以下的人今义:指十二、三到十五、六的青年期4、游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今义:行侠仗义之人5、股,古义:大腿今义:臀部三)古今异义1、动词,进献;动词,前进2、动词,责令;动词,索取;名词,差使;动词,责罚3、名词,好处,利益;副词,更加4、动词,逼近;副词,极,异常5、连词,表转折,然而;副词词尾;意动用法,认为对6、副词,本来;连词,所以7、动词,考取;动词,买8、名词,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9、副词,表轻微转折,相当于“而,不过”;动词,相当于“看”四)词类活用1、岁,年;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2、才,有才能;疏,名词作动词,陈述3、倾,使动用法,使……倾,用尽;高,形容词使动用法,抬高,使……高4、劣,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不好;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然,意动用法,认为……对二、文言句式一)省略句:1、令以(之)责之里正2、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3、折藏之,归以(之)示威4、留待期限,以(之)塞官责5、成益惊喜,摄置(于)笼中6、天将以(之)酬长厚者7、岁征(于)民间8、归以(之)示威9、(虫)人石穴中二)被动句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三)介宾后置句1、派以尖草(以尖草派)2、问者菊香于鼎(问菊香于鼎者)3、既面得其尸于井(于井得其尸)4、又试之鸡(又(以)鸡试之)三、重点句翻译1、莫非是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2、即使是价值连城的美玉也比不上啊!3、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从事童生的学业,长时间没有考取功名。

4、但是(成名)想到储存了低劣的东西终究也没有用处,不如拿出来斗一斗,也可获得一笑。

5、所以天子小小的举动都有关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

《促织》学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促织》学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促织》导学案第一课时任务一:了解作家和作品一、知人论世1、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市)蒲家庄人。

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

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深感不满。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萃一生心血而成。

2、“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载奇闻怪事。

其中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作者主要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丰富的想象,又与现实密切结合。

其艺术特色,诚如鲁迅先生说的:“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之状,如在目前。

”情节委婉曲折,布局巧妙,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善于叙事。

二、创作背景清初统治者注意整顿吏治,但不能彻底扫除贪官污吏,更不能消灭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

蒲松龄写作的《聊斋志异》,从侧面反映了清初统治者对人民的镇压与剥削。

他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封建官吏横行无忌,豪绅恶霸鱼肉乡里,底层人民大众哀告无门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在《促织》中就有所体现。

由于清代大兴文字狱,故作者只能借用讲前朝故事的手法,显得隐晦曲折。

尽管如此,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在封建社会仍具有普遍意义。

三、理解题目《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了“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促织”,蟋蟀的别名。

以“促织”为题,点明了文章写作对象。

任务二:理解文意、梳理文言知识1.标注字音,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猾黠第二自然段:迂讷裨益发穴靡计不施第三自然段:爇香翕辟第四自然段:遽掭以尖草不啻第六自然段:抢呼欲绝藁葬惙然东曦觇视第七自然段:惭怍蠹龁俾入邑庠厚赉万椽蹄躈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3.梳理文言文知识点第一自然段1、文言实词:尚、岁(每年)、媚(巴结)、责、昂、居、假、科敛、丁口……2、文言虚词:之、以、而、因、为3、词类活用: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倾,用尽)4、通假字:直(同“值”,价值、价钱)第二自然段1、文言实词:邑(县里)、售、迂讷、充(做)、会(正赶上)、裨益、冀(希望)、得(收获)、堵、靡、中(合)、宰、比、股(大腿)……2、文言虚词:为、所、之、即、并、为3、词类活用:然(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对)4、文言句式: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判断句)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动句)成不敢敛户口(省略句)旬余,杖至百(被动句)转侧床头(省略句)第三自然段1、文言实词:具、诣、设(摆放)、爇、再(两次)、祝、翕辟、竦立、少间(一会儿)、意中(心中)、爽、纳、食倾、类(好像)、兰若、玩(看)、中(合)……2、文言虚词:以、其、则、而、焉(兼词,于之)、然3、文言句式:问者爇香于鼎(倒装句)归以示成(省略句)第四自然段1、文言实词:所、强(勉强)、蔚、循(沿着)、徐(慢)、冥、趁、蹑、披、遽(急忙)、掭、审、拱璧、上(装)、啻、塞、责(差事)……2、文言虚词:乃、遂、于、以、而、虽3、词类活用:笼(名词作动词,用笼子装)4、文言句式:见有虫伏棘根(省略句)掭以尖草(倒装句)大喜,笼归(省略句)5、固定句式:得无……耶(莫非……吗/恐怕……吧/难道……吗)第五自然段1、文言实词:窃(偷偷)、发、迅(快)、及(等)、业根、翁、去(跑开)……2、文言虚词:而(第二人称代词,你)第六自然段1、文言实词:被、抢、隅、聊赖、取(抬着)、惙、顾(回头看)、交睫、曦、觇视、趋(追赶)、审、谛、胫、意(觉得)、当(合)……2、文言虚词:所、然、以、为、且3、词类活用:藁(名词作动词,用草席裹)、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不好)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斗)4、文言句式:既而得其尸于井(倒装句)覆之以掌(倒装句)见虫伏壁上(省略句)第七自然段1、文言实词:角、造、胡卢、惭怍、固、强、蠢若木鸡、龁、领、矜、瞥、幸(幸亏)、集、掇(拾取)……2、文言虚词:因、以、所3、文言句式: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倒装句)不敢与较(省略句)第八自然段1、文言实词:异(奇特本领)、疏、举(全)、右(上)、闻、俾、庠、赉、椽……2、文言虚词:乃、诸(兼词,之于)3、词类活用: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4、通假字:翼,同“翌”5、文言句式:虫尽靡(被动句)田百顷,楼阁万椽(倒装句)第九自然段1、文言实词:定例(不变的惯例)、贴、蠹、扑责、意(想)、酬(报答)、长厚者(忠厚老实的人)、恩荫、信(确实)……2、文言虚词:而、为、以、是、者3、文言句式:天将以酬长厚者(省略句)任务三:梳理故事情节1、序幕:故事背景,朝廷征收促织2、开端:成名被摊派上缴促织3、发展:成妻占卜促织,成名按图捕捉促织4、高潮:成子弄死促织,变成促织,战胜促织5、结局:成名献上促织6、尾声:作者评论促织课后作业:一、阅读作品,做词语积累、梳理二、细读课文,尝试概括本文的主题。

上海高一语文第二学期促织学案2(答案)

上海高一语文第二学期促织学案2(答案)

促织学案2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7-9段,理解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2、梳理文章情节。

学习过程:一、7-9段详解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每天,名作状)与子弟角(角斗),无不胜。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使……高,使动)其直,亦无售者。

径造(到)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连词,表修饰)笑。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

少年固(坚决)强之。

顾(但)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使……拼,使动)博一笑,因合纳斗盆。

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少年又大笑。

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

少年又笑。

屡撩之,虫暴(突然)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

俄(一会儿)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咬)敌领(脖子)。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虫翘然矜(得意,骄傲)鸣,似报主知。

成大喜。

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通“又”)咫。

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

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

旋(一会儿)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止)冠上,力(用力,名作状)叮不释。

成益惊喜,掇(拾取)置笼中。

翼(通“翌”)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成述其异,宰不信。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倒,退)。

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乃赏成,献诸抚军。

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分条陈述,名作动)其能。

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莫出其右(上)者。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益奇(认为……奇特,意动)之。

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不久),宰以卓异闻。

宰悦,免成役。

又嘱学使俾(使,让)入邑庠(学校)。

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

抚军亦厚赉(赏赐)成。

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抵押)妇卖儿,更无休止。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织学案3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探究作品的悲剧意蕴。

学习过程:
1、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分析作者写作意图。

解析:
解析:
写作意图有三方面:一是对最高统治者有委婉劝谏之意,希望君王不可骄奢淫逸;二是抨击了官吏贪婪暴虐、媚上欺下的恶行,揭露了官场飞黄腾达的潜规则;三是在同情百姓命运的同时表达了“善有善报”的思想。

2、思考:作品在情节设计上是如何体现写作意图的?
解析:
征促织:“宫中尚促织之戏”体现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华阴令欲媚上官”体现官场媚上以求高升的现实;“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体现官吏的狡猾与暴虐,“一”与“数”的反差揭示征促织给百姓带来的悲惨命运。

觅促织:成名的命运和众多百姓相似,从“薄产累尽”到“忧闷欲死”再到“惟思自尽”,命运悲惨;“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宰严限追比”再次凸显官吏的狡猾与暴虐。

求促织:求神是在现实中陷入绝望的情况下最后的希望与寄托。

“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可见求神举动在民间的普遍,从侧面反映百姓的命运。

作者欲使成名的命运柳暗花明,因此有这样的设计。

得促织:是求神的后续,成名在画的指引下抓到了促织,“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的描写可见促织对成名全家命运的重要性。

一家生死系于一只小虫,揭示“人不如虫”的可悲。

失促织:成名子因好奇心而使促织逃出并最终死亡,其母“面色死灰”的神态和“死期至矣”的语言可见一家人无法承担失掉促织的后果。

化促织:儿子的死让成名化怒为悲,但“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表现了促织给成名带来的精神痛苦之深重。

“化促织”又是峰回路转,给成名带来一线生机。

斗促织:成名子所化的促织敏捷善斗,让成名喜出望外。

一家的命运看到曙光。

献促织:成名献上的促织打败所有对手,令天子大悦。

成名受赏,“裘马过世家”,
获得圆满结局,体现“天将以酬长厚者”的写作意图。

3、探究:小说情节中,哪些是客观现实,哪些是作者主观愿望?现实中成名有没有可能获得圆满的结局?
解析:
客观现实:征促织、觅促织是客观现实,宫中骄奢淫逸,官吏贪婪、狡猾、暴虐,百姓家破人亡。

成名“惟思自尽”的痛苦是百姓命运的缩影。

主观愿望:求促织、化促织这两个峰回路转的关键情节在现实中都不肯能发生,都是作者基于同情而刻意设置的情节。

由此,斗促织、献促织的喜剧结尾也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而已。

现实中,成名改变悲惨命运的唯一途径是得到一只善斗的促织。

从“市中游侠儿得其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可看出这种希望的渺茫。

家破人亡,是现实中成名一家不可避免的结局。

总结:小说中作者的主观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

所以,小说看起来是喜剧结尾,但却充满悲剧意蕴。

4、作业
B.至狱门遥见/父卧檐下/似甚狼狈/举目见子/潸然流涕/曰/狱吏悉受赇/嘱日夜搒掠/胫股摧残甚矣/
C.至狱门/遥见父卧檐下/似甚狼狈/举目见子/潸然流涕/曰/狱吏悉受赇嘱/日夜榜掠/胫股摧残甚矣/
D.至狱门/遥见父卧檐下/似甚狼狈/举目见子/潸然流涕/曰/狱吏悉受/赇嘱日夜/榜掠胫股/摧残甚矣/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父朴讷,今见凌于强鬼,我将赴冥,代伸冤气矣。

我父亲忠厚木讷,今天遭到恶鬼欺凌,我要到阴间替父亲申冤去。

(2)迟至半月始得质理。

郡司扑席,仍批城隍覆案。

拖延了半个月,才开庭审理。

郡司将席方平一顿毒打,又把状子批给城隍复审。

(3)既至家,席先苏;令家人启棺视父,僵尸犹冰,俟之终日,渐温而活。

到了家,席方平先醒过来;叫家里人撬开他父亲的棺盖,看到尸体依旧僵直冰凉,等了一天,才渐渐回温苏醒过来。

4、本文在写作意图与情节设计上与《促织》有相似之处,请结合两篇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写作意图:都揭露了官场的黑暗和官吏的贪虐,《促织》借征促织之事表现官吏的媚上欺下,《席方平》借冥府告状来表现官员的贪腐和官官相护。

也都表达了“善有善报”的思想和美好愿望。

成名一家和席方平父子最后都得到上天眷顾,结局圆满。

情节设计:都有改变人物命运的重要转折。

《促织》有求促织、化促织的情节使成名一家免于倾家荡产,而席方平则遇到二郎神为其主持公道从而成功救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