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艺术欣赏
马王堆刺绣中变体云气纹视觉艺术形式特征

楚 文 化 结 合 慢 慢 形 成 一 种 独 具 魅 力 的 装 饰 纹 样 。 随 着
西 汉 道 家 文 化 的发 展 云 气 纹 出 现 变 体 , 并 反 映 出 西 汉
马 王 堆 刺 绣 中 的 变 体 云 气 纹 , 根 据 不 同 的 题 材 元 素 进 行 重 组 并 自 由 随 意 地 延 展 , 成 多组 合 纹 样 形 式 , 形 从 而 得 出 不 同 的 刺 绣 。 比 如 乘 云 绣 中 , 凤 纹 为 纹 样 的 以
这 些 多 题 材 互 重 组 的 云 气 纹 之 中 ,我 们 可 以 感 受 到 西 汉 楚 人 的浪 漫 主 义 思 想 , 种 自 由 与 随 意 的 延 伸 、 漫 这 浪 的 风格 造 就 变体 云 气 纹 在 云 气 纹 发 展 史 上 的巅 峰地 位。
3结 语
蔓 和 花 瓣 结 合 , 呈 现 复 杂 多 变 并 带 有 较 强 的 旋 转 运 动 等 审 美特 征 。变 体 云 气 纹 有 规 律 的 动 态 , 往 使 我 们 感 往 受 到 图 案 的 无 穷 变 化 和 丰 富 多 彩 , 它 巧 妙 地 结 合 了 曲
接 近 。二 者 虽 各 有 特 色 , 是 都 是 变 体 云 气 纹 自由 随 意 但 的 延 展 , 成 的 风 格 也 一 致 。其 三 , 龙 纹 重 组 。 纹 在 形 与 龙
长 寿 绣 中 以抽 象 的形 态 出 现 , 龙 眼 隐 藏 在 变 体 云 气 纹 之 中 , 身 的 盘 旋 、 转 已 与 云 气 纹 相 结 合 , 强 了 变 龙 回 加 体 云 气 纹 运 动 的 气 势 , 托 出 其 绣 品 的 高 贵 , 纹 在 长 衬 龙 寿 绣 中是 以 抽 象 的形 态 出 现 。 其 四 , 花 草 枝 蔓 重 组 。 与
长沙名胜古迹马王堆介绍

长沙名胜古迹马王堆位于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
这座闻名中外的墓葬于1972年至1974年进行了考古发掘,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数量之丰富、种类之繁多、制作之精美、图绘之绚烂,实属罕见。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彩绘漆棺和招魂铭旌。
在神秘缥缈的云气当中,日月辉映,天神和地祇各自掌控着他们的领地,其间神怪异兽出没,奇谲诡异。
这是长沙国民对于生活的想象力,是他们对于死后世界的描绘。
此外,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大量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完好无损的印花敷彩丝绵袍等精美的丝织品,光亮如新的彩绘漆器以及各种刺绣、兵器、乐器等。
这些文物充分展示了西汉初期长沙国的文明程度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马王堆汉墓中还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性尸体。
这具尸体被誉为“马王堆女尸”,对于研究西汉时期的人类遗骸、尸体保存技术以及医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也成为了长沙市乃至湖南省的重要旅游景点和文化符号。
如今,这里已经建成了博物馆和遗址公园,供人们参观和学习。
总之,长沙名胜古迹马王堆是西汉时期长沙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国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发现之一。
马王堆汉墓探索ppt课件

ppt课件
8
墓主人身上裹了20层衣物,有丝绸、麻织品,春夏秋冬的
衣服几尽齐全,人们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见到墓主
人的面目,接下来就是震撼全世界的消息,一具古尸,皮
肤仍有光泽、还有弹性,部分关节能够活动。女尸经过防
腐处理,就是注射防腐剂,女尸的软组织随时鼓起,以后
逐渐扩散,和新鲜尸体十分相ppt课似件。
此外,1号、3号两墓分别出土100多件木
俑和30多个盛放肉食品、谷物、果品和
pp香t课料件 的竹笥。
15
纺织品和衣物 :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各种丝织品和衣物,年代早,数量大,品种
多,保存好,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史料。1号墓边箱出土的织物,
大部分放在几个竹笥之中,除15件相当完整的单、夹绵袍及裙、袜、手套、 香
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发掘了1号墓, 1973年至1974年初,发掘了2号、3号墓。其出土文物现已全部 移入湖南省博物馆,博物馆内辟有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分为墓 葬出土文物陈列和墓坑遗址陈列两大部分。
ppt课件
6
在文物清理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枚印章,上面刻着“妾辛追”几 个字,说明墓主人的名字叫辛追。另外在一些随葬器物上,印有“ 軑侯家丞”和“軑侯家”的字样。根据史书记载,軑侯是西汉初年 的一个侯爵,曾在长沙国担任丞相。由此基本确定墓葬的年代属于 西汉初期,而地方志里关于五代pp十t课国件 楚王马殷墓的说法是错误的。7
囊和巾、袱外, 还有46卷单幅的绢、纱、绮、罗、锦和绣品,都以荻茎为骨干
卷扎整齐,以象征成匹的缯帛。 3号墓出土的丝织品和衣物,大部分已残破不成
形,品种与1号墓大致相同,但锦的花色较多。最能反映汉代纺织技术发展状况
的是素纱和绒圈锦。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重不到1两,是当时缫纺技术发展程
马王堆汉墓的陶俑与陪葬品文化艺术的展现与研究

马王堆汉墓的陶俑与陪葬品文化艺术的展现与研究马王堆汉墓是中国湖北省襄阳市马山北麓的一处汉代帝王墓葬,被誉为中国国宝级文物之一。
墓中出土的陶俑和陪葬品,展现了当时汉代的文化艺术风貌,被广泛研究和珍视。
本文将介绍马王堆汉墓的陶俑与陪葬品文化艺术的展现与研究。
一、马王堆汉墓概况马王堆汉墓位于襄阳市马山北麓,是西汉时期的一处皇家墓葬。
该墓葬建于公元前168年至公元前144年之间,占地面积约1.38万平方米。
墓内主要有3座大型墓穴,其中M1墓为主墓,M2墓和M3墓为陪葬墓。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对于研究汉代历史、文化与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马王堆陶俑的艺术表现形式马王堆陶俑是马王堆汉墓中最引人注目的文物之一。
这些陶俑以精致的技艺、逼真的形象为人们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面貌。
陶俑包括宫廷人物、宠物、农民、武士、乐师等,以及动物、车辆等各种类型。
它们精细的雕刻工艺和栩栩如生的造型,反映了当时工艺水平和审美追求。
三、马王堆陪葬品的研究价值马王堆汉墓的陪葬品是对汉代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艺术的珍贵记录。
这些陪葬品包括丝绸、瓷器、铜器、玉器、漆器等,种类繁多,制作精美。
这些陪葬品不仅展示了当时贵族阶层的生活水平和审美趣味,还为研究汉代社会、经济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四、马王堆文物的保护与研究作为中国国宝级文物,马王堆汉墓的陶俑与陪葬品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十分重要。
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对文物的清理、修复和研究,不断揭示出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同时,为了保护这些文物,也需要加强文物保护措施,包括合理的展示方式、优化的环境条件等。
五、马王堆文物的影响与意义马王堆汉墓的陶俑与陪葬品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了解汉代社会、经济、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文物展示了汉代社会的特点和风貌,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同时,也将中国古代艺术和工艺的精湛技艺传承下来,对于今后的研究和艺术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六、结语马王堆汉墓的陶俑与陪葬品文化艺术的展现与研究,为我们了解汉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解析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

相沟通的境界。也使我们 了解 到了汉代 主要 的绘 画题材之神话 传说和 日常生活 的场 面。通过观察 帛画对天庭 和冥界的描绘 , 我们可以看到汉代 在用儒学统一人们思想 的同时 , 也系统地整理 了远 古流传下来 的神话传 说 , 像创 世神话 中的伏羲 、 女娲 。女
画横段的右上部有一轮红 日, 内栖金乌 , 其下扶桑树之 问藏 匿有八 个小太 阳。与红 日 对应 的画面左上 方是一弯新 月 , 有玉 其上
兔、 蟾蜍 。月下还有一女子正仰身擎托着弯月作“ 飞天” 。在 人躯蛇 足女神 正下方有 两个骑 兽怪物 和一 只悬 铎 , 状 其上有 两鹤 欲衔铎顶 , 铎下是有两个 门吏拱手对坐的天 门, 天门抱框上有神 虎神豹 攀援其上 看守 , 门之上左右 两侧各 有呈倒 “ ” 的卧 天 S型
画、 画像石 、 画像砖 、 瓦当等 ,些作 品 内容 丰富 、 裁多样 , 体 除神话传说 、 生 社会 活、 奇禽异兽等外还有历史 故事等 , 反映 了汉代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 , 为我们研 究汉代绘画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12 从 帛画的表现形式看汉代画工技法 . 帛画是一种绘 画艺术 。T形 “ 非衣” 的构 图方法与工笔重彩 的风格 , 是早 期人物 画发展史上辉煌 的里程碑 。西 汉画工在 构 图上已经 可以较好地组织大型 的图案 , 如天上 、 人间 、 地下的相隔 , 天上有天 门标 明, 地下 以平 台为限 , 天地之 间 自然是人 问。各 界之 中, 以典型事物凸显其空间 , 富而有条理 。帛画 中三界 的描绘 相互独立 又彼此关联 , 的是 龙和其他 神话动物 的穿 插 都 丰 靠
马王堆考古论文-------艺术品鉴赏与修复

马王堆帛画考古论文1972年马王堆在湖南出土。
马王堆汉墓在省博物馆院内。
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挖掘出土。
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
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
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
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
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
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
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
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
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誉为“惊人的发现”。
马王堆帛画研究对马王堆汉墓帛画的研究,集中于“T”形帛画和三号墓棺室西壁帛画。
“T”形帛画的研究,重点是名称和作用、画的主要内容和使用的神话传说。
商志香覃先生在《马王堆一号汉墓“非衣”试释》(《文物》1972年第9期),首先提出“T”形帛画在一号墓遣策中的名称为“非衣”。
安志敏先生《长沙新发现的西汉帛画试析》(《考古》1973年第1期)、孙作云先生《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画幡考释》(《考古》1973年第1期)和马雍先生《论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帛画的名称和作用》(《考古》1973年第2期)均认为它应是画幡铭旌,原是悬挂在直立的旗竿上,送葬时入圹后从竿上取下覆在棺上。
在这些文章中,对其名称以马雍先生的考证最为详尽。
文章引《礼记·檀弓》孔颖达正义一段文字,对这种旌旗作了综合详细的分析。
马王堆汉墓的壁艺术欣赏与解读

马王堆汉墓的壁艺术欣赏与解读马王堆汉墓位于中国湖北省襄阳市马山公园内,是一处保存完好的两座汉代贵族墓葬。
这些墓葬的壁画艺术堪称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瑰宝,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面貌,还融合了汉代多个艺术流派的元素。
本文将对马王堆汉墓的壁艺术进行欣赏与解读,深入探究其独特之处。
壁画艺术是中国古代墓葬中一种常见的装饰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文化内涵。
而马王堆汉墓的壁画艺术以其形象生动、线条流畅的风格而著称,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首先,我们来欣赏马王堆汉墓壁画的题材和内容。
这些壁画以装饰性描绘为主,包括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宴会图、仪式和日常生活场景等。
其中,神话传说描绘了人物与神祗的互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神灵的信仰和崇拜;宴会图则展示了贵族生活的富丽奢华,充满了乐观和欢乐的氛围;仪式图则呈现了汉代丧葬仪式的繁琐和庄重。
此外,还有大量的日常生活场景,如农耕、渔猎以及丝织等,展示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
接下来,我们对马王堆汉墓壁画的艺术风格进行解读。
从整体风格来看,马王堆壁画多采用线条简练、构图完整的方式,注重形象的立体感和逼真性。
人物形象的描绘栩栩如生,动态感十分强烈。
画面色彩明亮鲜艳,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光影变化,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
此外,壁画还兼顾纹饰和文字的表现,更加丰富多样,展示了汉代的艺术特征。
马王堆汉墓壁画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题材和风格上,还表现在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上。
这些壁画通过对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汉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多样性。
壁画中的绘画技法和图案纹饰等元素,对于研究汉代艺术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这些壁画的艺术特点和风格也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和经典。
综上所述,马王堆汉墓的壁艺术以其题材丰富、风格独特而备受瞩目。
这些壁画的欣赏与解读不仅可以使人们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还可以探究汉代艺术的发展和特点。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研究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研究1. 引言1.1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历史背景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是中国古代墓葬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现了汉代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北荆州市境内,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墓葬之一。
该墓葬被认为是西汉时期贵族阶层墓葬的代表作,其墓主人是西汉时期的高级官员,所以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的生活和文化水平。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汉代时期,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绘画艺术呈现出了多样化和独特性,发展了很多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其绘画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传神,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1.2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价值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这些壁画反映了当时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丧葬礼俗、宗教信仰等。
通过这些壁画,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状况,为我们研究汉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的壁画艺术中融入了丰富的宗教信仰和神话故事,如道家、儒家、佛教等不同宗教文化元素,以及《山海经》中的神兽、龙凤等神话图像。
这些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话和宗教的信仰与崇敬,展现了他们对神秘世界的探求与向往,同时也呈现了汉代人民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追求。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的壁画艺术还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
这些壁画以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表现力展现了汉代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才华。
这些壁画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也对后世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杰作和典范。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了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示了宗教信仰和神话故事,体现了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而且对后世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反思和启示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王堆出土丝织物与衣物
•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 数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 华丽,光泽如新。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 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有一件素 纱襌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 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出 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 作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 •
发现和发掘马王堆汉墓的过程 1971年底,当地驻军在马王堆的两个小山坡建造地下医院,施工中经常遇到塌方, 用钢钎进行钻探时从钻孔里冒出了呛人的气体,有人用火点燃了一道神秘的蓝色火 焰…… 湖南省会长沙市的东郊有两座土丘,因外形很像马的鞍具被当地人叫马王堆 汉墓出土文物图集(19张)做“马鞍堆”,后来讹传为“马王堆”。据一本地方志记载, 马王堆是五代十国楚王马殷的家族墓地。 被点燃的那神秘的蓝色火焰让人感到恐惧 和不解。最早接到消息的湖南省博物馆的侯良马上意识到,人们遇到的是一座古代墓葬, 在湖南土话里把这样的墓叫火坑墓。 1972年1月,考古队正式对神秘的墓葬进行了 科学挖掘,显示出这个墓葬南北长20米,东西长17米,属于大型的古代墓葬。 正 当人们怀着期待的心情工作时,发现了一个圆形的盗洞,笔直地朝着墓葬的下方插去, 一直向下延伸了17米,盗洞终于消失了。就在这时,人们挖到了一种粘糊糊的泥土,它 的俗名叫白膏泥,常常用来保护墓葬,据说具有很好的封闭性。这时,在发掘工地上, 忽然有工人在白膏泥中挖出了绿色的树叶,周围的人不敢相信这是古时候的树叶。在随 后的发掘中,人们又在填土中陆续发现了翠绿的树枝和黄绿色的竹筐,一切都那么不可 思议。 这是一个方形的墓,深20米,从上到下逐渐缩小,像漏斗的模样,墓坑的 底部摆放着4米多长、1.5米高的椁室,如此罕见的巨大椁室让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感到 惊讶。
长沙马王堆汉墓辛追千年女尸复原 图片
(利苍的妻子辛 追),尸体长154 厘米,外形完整, 全身润泽柔软,部 分毛发尚存,部分 关节可以弯动,许 多软组织比较丰满, 柔润而有弹性。古 尸内脏器官保持了 完整的外形,相对 位置基本正常。这
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保 存时间最长的一具湿 尸!
• 二号墓发掘现场
马王堆艺术欣赏
谈起马王堆汉墓文物,总有说不完的话,因 为这里蕴藏着太多神奇的传说与动人的故事。驻 足于这批精美绝伦的文物中,我相信愉悦的不仅 是眼睛,还有心灵。下面就请跟我一道,步入这 历史与艺术的殿堂,去追寻2100年前中国文明的 神奇与辉煌。
目录
• • • • 马王堆汉墓地理位置 墓主人的历史背景 发现和发掘马王堆汉墓的过程 (一 二 三号墓介绍) 出土文物 漆器 气功图 帛画 马王堆出土丝织物与衣物 帛书和医简 女仕俑及彩绘木俑
• 1973年12月18日——1974年1月13 号。发掘了二号墓。由于该墓历史 上曾多次被盗,且白膏泥密封较差, 故整个墓葬已严重坍塌,仅残余二 百余件文物。但该墓葬中出土的 “利苍”、“长沙丞相”、“軑侯 之印”三颗印章,使墓主人身份, 及其与一、三号墓墓主人之间的关 系得以最终认定。 在二号墓的发掘过程中我们注意到, 它的部分封土,被一号墓封土所覆 盖,由此得知二号墓下葬时间早于 一号墓。
•
•
马王堆汉墓外景照
• 墓主人的历史背景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 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 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又曾被附会为长沙王刘发埋葬其母程、 唐二姬的“双女”。 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 年发掘了1号墓;1973至1974年初,发掘了2号、3号墓。1973年出版 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 仓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卒。2号墓发现“长沙丞相”、“轪侯 之印”和“利仓” 3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即第一代轪侯利仓本人。 1号墓发现年约5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墓内又出“妾辛追”骨质印章, 墓主应是利仓的妻子。3号墓墓主遗骸属30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仓儿 子的墓葬。3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 字样,标志着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前168)。1号墓在构 建时分别打破2号墓和3号墓的封土,则其年代应再晚些。
当 年 马 王 堆 汉 墓 发 掘 现 场
一号墓发掘现场
该墓墓口南北长19.5米,东 西宽17.8,从封土算有20.5米 深。自墓口向下有4层台阶, 墓室北面有一条由地面几乎直 达墓底的斜坡墓道。墓中共出 土漆木器、纺织品、帛画等各 类文物1800余件及一具保存 十分完整的女尸.后来由二号 墓被证实一号墓的女尸身份为 軑侯利苍之妻辛追。 一号墓发掘现场同时出土漆木 器、纺织品、帛画、竹简等珍 贵文物1000多件
• 古墓中还发掘出了一座“地下图书馆”——总计28种,共20余 万字的帛书、竹简。 这座“地下图书馆”,内容涉及战国 至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有重要 学术价值,又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 “地下图书馆” 中发现的甲、乙本《老子》,为我们现在所见最古的版本;发 现的《五星占》,是我国现在发现的最古老的天文书;发现的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在发现的最古老医书。这些内容, 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其文本形态也为研究汉代书法 及书法演变、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依据。 • 这个埋藏地下两千多年的文化宝藏,一经面世,就在国际学术 领域引起轰动。时至今日,35年过去,围绕其中内容,学术界 共发表著作264部、论文近4000篇。
《轪侯妻墓T形帛画》
• 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为西汉长沙相 第一代轪侯利巷妻之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绢类画 迹。作品以祈颂墓主人飞升为主题。这件帛画也叫非 衣,或“T”字型,画面内容依T字型的横幅和竖幅 划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个部分。作品以写实的技 艺表现出当时的生活,更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瑰丽的 想象。 这幅“T形帛画”长205厘米,上宽92厘米, 下宽47、7厘米。主要色彩为朱、黄、黑、白等色, 人物、景物用墨线细描,并加上彩色 • 帛画内容丰富复杂,构图繁复巧妙,线条健挺流畅, 形象刻画细腻,表现技法纯熟,代表了世界帛画艺术 高峰时期的最高水平。
帛画属于古代丧葬礼俗中的 铭旌,用以“引魂升天”。一九 七二年,在举世瞩目的马王堆汉 墓发掘中,一号墓和三号墓分别 出土了两幅珍贵帛画。其中,一 号墓出土帛画长二点零五米、 上端宽零点九二米;三号墓出土 帛画长二点三三米、上端宽一 点四三米,为中国最大的出土 古帛画。这两件文物不仅制作 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 充分反映了汉初绘画艺术的风 格和成就,而且以神话与现实、 想象与写实交织而成的诡异绚 烂场景为构图,极具文化内涵,
女尸身着丝绵袍和麻布单衣,足登青 丝履,面盖酱色锦帕,并且用丝带将两臂 和两脚系缚起来。然后包裹18层丝、麻 衣衾,捆扎9道组带,又覆盖两件丝绵袍。 女尸出土时,浸泡在约80公升的无色透 明棺液之中(出土不久变成棕黄色)。关 于这种液体到底是不是防腐剂,由何而来 有不同的说明。考古学家发现其中有乙醇 等酸性液体,怀疑用了酒精,可能当时确 实有防腐剂,也可能是在尸体出殡时盛放 冰块,或用香汤沐浴,擦拭身体,而留下 的。尸体重量却比原先轻了一半,于是有 人认为这是尸体自身的水分。但此种发现 经过考证并不可能,因为那些棺液总共 80斤,而尸体也只有80斤。不可能释放 等同身体重量的尸水。 关于这些液 体的真实来源,仍旧是未解之谜。
•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各种丝织品和衣 物,年代早,数量大,品种多,保存好, 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史料。 1号墓边箱出土的织物,大部分放在几个 竹笥之中,除15件相当完整的单、夹绵 袍及裙、袜、手套、 香囊和巾、袱外, 还有46卷单幅的绢、纱、绮、罗、锦和 绣品,都以荻茎为骨干卷扎整齐,以象 征成匹的缯帛。3号墓出土的丝织品和衣 物,大部分已残破不成形,品种与1号墓 大致相同,但锦的花色较多。最能反映 汉代纺织技术发展状况的是素纱和绒圈 锦。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重不到1两, 是当时缫纺技术发展程度的标志。用作 衣物缘饰的绒圈锦,纹样具立体效果, 需要双经轴机构的复杂提花机制织,其 发现证明绒类织物是中国最早发明创造 的,从而否定了过去误认为唐代以后才 有或从国外传入的说法。而印花敷彩纱 的发现,表明当时在印染工艺方面达到 了很高的水平。保存较好的麻布,发现 于1号墓的尸体包裹之中,系用苎麻或大 麻织成,仍具相当的韧性。
漆器之美
• 这里展出着墓中出土的 许多光亮如新的漆器 现代科技条件下制作的 一样精美 此可见汉代漆器业的制 造水平之高。
• •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 新, 马王堆汉墓的彩绘漆棺 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 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 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三号墓出土 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 得的历史文献资料。帛书的内容涉 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 多方面。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 12万多字。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 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二号汉墓出 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 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先 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 评价极高,誉为“惊人的发现”。
•
三号墓发掘现场:
• 三号墓是1973年11月 19日——12月13日发掘 的历时二十五天。因该 墓保存得较好,出土了 帛书帛画、简牍、漆木 器、纺织品等一千多件 文物。遗憾的是,该墓 尸体已经腐烂,仅残存 一具骨架。经鉴定,墓 主人是一个身高约1.85 米,年龄三十岁左右的 男性。
(文物)铁刃木锸 • 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 如此完整的铁口木臿是 十分少见的。木臿全长 139.5厘米,重1400克。 铁口呈凹字形,经鉴定 为人工铸铁。臿柄和臿 面是用一整块化香树料 制成。木柄是选用木材 的中心部分加工成圆柱 形,很显然心材比边材 更结实耐用。臿面窄长, 十分适合切挖膏泥、河 泥等板实的粘土
云纹漆鼎
44个不同姿态的男女,模仿动物进行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和器械运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