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模板(样板)

合集下载

太阳导学案(优秀模板4套)

太阳导学案(优秀模板4套)

太阳导学案(优秀模板4套)太阳导学案套1《太阳》一课我的导学案设计如下。

在尝试的过程中有收获也有疑惑。

同学们,和太阳有关的神话故事、传说故事有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太阳的科普短文。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为我们介绍了很多和太阳相关的知识。

请你根据下面的自学提示先自己学习,遇到不懂得地方也可以查工具书或者问老师同学,然后我们再集体交流。

第一课时导学案整体感知部分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是下面的词语要注意。

其实箭法摄氏度抵得上估计鸟兽生存繁殖蔬菜麻烦比较杀菌预防治疗疾病凝成2、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什么?从介绍内容上看课文可分为几个大的部分?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的1-3自然段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思考一下,这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词语盘点在练习本上抄写下面的词语,争取默写上来。

其实箭法摄氏度抵得上估计鸟兽生存繁殖蔬菜麻烦比较杀菌预防治疗寸草不生日夜不停提示:“区”的笔顺见黑板第二课时导学案1、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2、默读课文思考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叫什么句子?有什么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联系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说一下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3、日积月累背诵课文最后一段以上是我在太阳一课中设计的导学案。

结合以前的实践我将导学案分为两课时,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按照这样的目标进行自主学习。

如果将两课时的目标合而为一那么学生一堂课中不可能全部学完,也不可能有所消化,即便是交流也浅尝辄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样做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操作起来都行之有效,从整体感知到词语积累到精度感悟到片断积累最后是目标检测,这样做设计的目的是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导学案表格模板

导学案表格模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能积累许多描写鲜花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搜集你感兴趣的植物的相关资料,了解植物的秘密。
借助课文注音和工具书,自主识记生字,查阅相关资料。
课堂学习导学单



花名
时间
花开
2.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你喜欢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学习
问题
学案(学习活动)
导案(学法指导)
问题一:
第一、二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1.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花名与时间,完成表格。
2.哪句话提示了本段的主要意思呢?用“____"画出来。
3.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话的意思吗?
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回顾已经学过的“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概括段落大意。
课堂学习导学单




基础性
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鲜花( ) 绽开( ) ( )斗艳
留心()含笑() 传播( )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拓展性
作业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的作者先讲观察后发现,一天之内,(
) ,并列举了牵牛花等( )种花不同的开放时间;接着分析回答了( );最后进行拓展,谈到植物学家修建( )。

(完整版)小学英语导学案模板

(完整版)小学英语导学案模板
----------------------------------
----------------------------------
小组内要相互帮扶,学会的同学可以在组内领读
注意观察板书的句子,找出共同点。

组内展示
1.小组内朗读P5对话。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3.用问句How old are you?和How tall are you?来询问自己组内的成员,完成下列的表格,然后对组内成员的年龄和身高进行比较,,并用黑板上板书的比较级的句子进行表达。
2. 我能够用句型:I’m……cm tall. He/ She’s ……cm tall. 描述自己和他人的身高。(centimeter这个词是难点)
3.我能够用句型 You’re taller than your brother. I’m older than you. 进行年龄和身高的比较。
4. 我能够听懂理解对话并能熟练地读出对话。(重点)
4.小组内对老师板书的重点句子的结构进行归纳。
5.听Let’s talk的录音,小组内探讨并回答出下列的问题:
How tall is Wu Yifan?
-----------------------
Who is taller?
------------------------
句子You’re4 cmtaller than me该如何理解,小组之内讨论解决,并写出两个这样的句子:

梳理拓展
1.请写出下列词的比较级:
tall _____ short ______ young _______ old _____
strong ________
2.请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完成下列句子。

导学案设计模板

导学案设计模板

8、《一个文官之死》导学案编订者:邓洁玫一)预习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及其作品的主要特点。

2、学习通过小说的三要素分析小说。

3、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和感情变化;能找出切尔维亚科夫打了喷嚏后的心理历程,分析其心理活动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4、探索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

5、认识反复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学习使用这一写作手法。

二、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短篇小说巨匠,著名剧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装在套子里的人》、《一个文官的死》、等。

与、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三、写作背景:小说写于19世纪80年代,当时沙皇政府为了镇压民粹派而实行高压政策,警察和官僚飞扬跋扈,社会非常黑暗。

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官贵民贱,官官相卫,大官压小官,小官欺小民,官场中强者倨傲专横,弱者唯唯诺诺。

政府暴戾无道,扼杀自由;百姓饱受压制,怨声载道;整个社会气氛令人窒息,人心惶惶。

当时社会黑暗与专制导致人民的恐惧和心理扭曲与压抑。

四、初读作品:1、字词积累:庶务()喷嚏()咳嗽()惶惶不安 ( ) 嘟嘟哝哝()2、小说中死去的文官谁?他的死因是什么?3、概述小说大体故事情节。

(叙述格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五、研读作品:4、为了一个喷嚏,文官道歉了几次?5、找出文官的神态变化和心理变化的语句。

(在书本中圈划出来)神态变化:心理变化:6、找出将军面对道歉的反应的语句。

(在书本中圈划出来)7、小说结尾写切尔维亚科夫之死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6分)8、“反复道歉”是小说的主体,分析“反复”在文中的作用。

二)探究案1、死因探究: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不管是谁,也不管在什么地方,打喷嚏总归是不犯禁的。

农民固然打喷嚏,警察局长也一样打喷嚏,就连三品文官偶尔也要打喷嚏。

大家都打喷嚏。

”打喷嚏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为何竟会导致一个人的死亡?他是被什么吓死的?2、探索小说主题:(1)从切尔维亚科夫的死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如何?(2)作者对这种社会环境和处在这种环境中的切尔维亚科夫的态度如何?(小说主题)三)检测案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踉跄靓妆斗量车载相互谅解B.书箧挈带切骨之仇锲而不舍C.况味粗犷旷日持久框架结构D.数落数说滥竽充数数典忘祖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梁朝伟在电影《色•戒》中的表演真可谓出类拔萃,人们透过他的眼神可以穿越时空,窥看人物内心深处存留的关于人性的复杂纷扰的记忆。

表格式导学案模板

表格式导学案模板

自主学习(独立尝试)展示交流(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巩固提升一、歌曲欣赏,导入新课1、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播放《大中国》歌曲,画面上同时出现祖国的风光美景:听到这,你们想到了什么?(祖国真大!)。

是呀,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了解了解吧。

二、面积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1、课件展示世界地图,看中国的位置,并用红色显示中国版图。

师:(指着中国地区)你们看,这就是我们的祖国,她就像一只雄鸡傲立于世界的东方。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国真大呀!2、课件出示祖国地图,再指导学生看书。

师: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呢?从书上看,我国的陆地面积大约是多少?3、课件出示中国和欧洲的地图让学生比较。

师:欧洲有43个国家,面积和中国的面积差不多。

(相比之下,祖国的面积太大了。

)4、课件展示我国的海域:指导学生观察四海海域。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查阅资料了,我国还有辽阔海域,从北向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相连,构成了我国广大的海域!我国海域面积大约是多少?在这蓝色的海域里有六千多个岛屿,其中最大的岛屿就是我国的宝岛台湾。

1>全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多少个省?多少个直辖市?2,我国的陆地面积是多少?3、我国的陆地面积在世界排列第几位?4.我国大陆的东面,自北向南相连的四海依次是?5.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哪里?6、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指哪五个?7、我国最北端的省份是哪里?8.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哪里?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祖国有多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海陆疆域,领土面积,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知道图例、方位和比例尺的含义,学会看中国地图。

3、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我们祖国的广大。

导学案模板

导学案模板

课题 8.2可能性的大小八年级班姓名:评价:总编号:一、学习目标:1.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2.让学生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影响可能性大小的因素;3.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中,从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和感受从实验→结果(估计)的过程.二、预习课(时段:晚自习时间: 30分钟)新知认识:(5分钟)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同,可能性的大小常用下面几个词汇来叙述:一定、很可能、可能不太可能、不可能。

自研新知:自学课本41到42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写下疑惑摘要:让美羊羊和同学们先来做一个“找同桌”的游戏吧!让我们在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探索.游戏规则:先请4名同学来做游戏,其中2名同学是同桌关系,其中一名同学蒙上双眼,另3位同学站在周围转圈,当中间这位蒙上双眼的学生喊停时,他手指指向哪位同学,就算找到这位同学.在玩之前同学们请猜一猜,蒙上双眼的学生从3位同学中一定能找到他的同桌吗?再请2名同学来,从5名同学中找同桌,蒙上双眼的学生一定能找到他的同桌吗?两个事件中找到他的同桌的可能性相同吗?三、展示课(时段:正课,时间: 45 分钟)(互动展示,质疑评价,内容·方式·)展示单元一摸球实验.(1)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2个白球和5个黄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①你认为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的球可能是哪种颜色?②你认为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展示单元二:③每位同学从袋子中摸1个球,记下所摸球的颜色,然后将球放回并摇匀;④按③的方法请几位同学轮流摸球,并将试验结果填入下表:我们用实验验证了大家的猜想.(2)怎样才能让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大呢?(3)怎样才能让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更大呢?(4)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展示单元三:在5个不透明的袋子中分别装有10个球,其中,1号袋中有10个红球,2号袋中有8个红球、2个白球,3号袋中有5个红球、5个白球,4号袋中有1个红球、9个白球,5号袋中有10个白球.从各个袋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吗?请将袋子的序号按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展示单元四:任意地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当骰子落地时,(1)朝上的点数会有哪些可能?(2)任意地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先后抛掷2次.我们一起来实验.(3)如果全班同学每人抛掷2枚均匀的骰子,记下朝上的点数的数字,并计算出2次点数之和.(请思考:2次点数之和会有哪些可能的结果呢?抛掷若干次之后,点数之和是几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呢?)在这些结果中,它们发生的可能性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结:抛掷骰子结果可能性有大有小,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可以通过实验来估计.。

导学案模板(学生版)

导学案模板(学生版)

高桥新区中心学校导学案班级组名姓名课题:7、傅雷家书两则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习课后重点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整体感知两封家书中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3、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4、理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教学重点】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一、课前预学1.第一封信中,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2.说说傅雷给儿子写这两封信的缘由和目的分别是什么?3.依据课文话傅雷,请用下列句式写话:读着这些语句:“惟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我感觉傅雷是一个严谨勤奋治学的学者;读着这些语句“”,感觉傅雷是一个的中国人;读着这些语句“九年级上语文学科第二单元第7课第 1 页。

”,我感觉傅雷是一个多么的父亲;读着这些语句“”,我感觉傅雷是一个多么。

二.课中导学1.请你选择自己最欣赏的语句进行赏析,并试着用恰当的朗读语气来表现傅雷形象。

如:“我是过来人……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读得慢一些,加点字读得重一些,读出无比心疼、体贴入微的语气。

)2.领略哲理,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如:“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②“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③“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的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情怀。

”三、课后研学读了两封信,你觉得傅雷最终希望儿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理解“坚强”的含义)九年级上语文学科第二单元第7课第 2 页。

导学案模板(样板)

导学案模板(样板)
1、.我能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我知道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我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出示自学提示】
认真看课本第…页的内容,重点看……。
想一想:
1.
2.
(5分钟后比谁学得快、理解的透彻,能够解答以上问题。)
2、作业:练习册
一、直接导入新课
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掌握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组内互相关(如: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四、合作探究,完成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展示交流,先组内互评)
五、穿插巩固,全面掌握。小组踊跃展示交流,教师予以肯定,通过讲解深入理解,并用各种形式指导学习。(如:朗读)。
(指明学习内容和方法,即学什么和怎么学)
四【自主合作学习】
(1)、请自学书本第4——5页例1及例2,并将例题补充完整,不会的标记下来。
(2)、计算下列各题,并说说你的计算的顺序。
72+16-54


25÷5×7


五【展示交流讲解】
72+16-54
=88-54
=34
25÷5×7
=5×7
=35
我的发现:
加法和减法混合在一个算式里,应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只有乘、除法的算式应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六【提升达标检测】
1、
39+46-18= 49÷7×4=
73-45+27= 18×4÷9=
2、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第六、七环节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各学科老师根据上课内容来确定指导方法。如:语文拓展,此时此刻,看着这些人,你有何感想?练习写小练笔等。如:数学拓展,学习本课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或做一做练习册上的挑战题等强
板书
设计
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法混合运算
72+16-5425÷5×7
=88-54=5 ×7
=34=35
导学案模板
年级
时间
单元
主备人
课型
课时
课题
审核人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课前
准备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学案
导案
一【引入新课(预习引入)】
我们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运算方法。当这四种运算混合在一起时,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法混合运算)
二【揭示目标】
学习目标:
2、作业:练习册
一、直接导入新课
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掌握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组内互评)
三、分配任务,立体教
独立思考、在相关(如: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四、合作探究,完成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展示交流,先组内互评)
五、穿插巩固,全面掌握。小组踊跃展示交流,教师予以肯定,通过讲解深入理解,并用各种形式指导学习。(如:朗读)。
1、.我能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我知道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我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出示自学提示】
认真看课本第…页的内容,重点看……。
想一想:
1.
2.
(5分钟后比谁学得快、理解的透彻,能够解答以上问题。)
(指明学习内容和方法,即学什么和怎么学)
四【自主合作学习】
(1)、请自学书本第4——5页例1及例2,并将例题补充完整,不会的标记下来。
(2)、计算下列各题,并说说你的计算的顺序。
72+16-54


25÷5×7


五【展示交流讲解】
72+16-54
=88-54=3425÷5×7来自=5 ×7=35
我的发现:
加法和减法混合在一个算式里,应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只有乘、除法的算式应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六【提升达标检测】
1、
39+46-18= 49÷7×4=
73-45+27= 18×4÷9=
2、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七【拓展】
1、小结: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加法和减法混合在一个算式里,应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只有乘、除法的算式应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课后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