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听课记录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百分数(二)练习》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百分数(二)练习》
这份听课记录详细记载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课程中《百分数(二)练习》的教学情况。课程从导入百分数的概念开始,解释了百分数表示的意义,并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计算一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百分之几。接下来,教师详细讲解了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等百分数的应用,通过丰富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在折扣部分,教师设计了多种题型,包括口答和列式计算,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成数部分同样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如何计算增产或减产的百分比。在税率和利率部分,教师结合实际生活场景,通过列式不计算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如何计算汇款手续费和银行存款利息。课程最后,教师进行了归纳总结,强调了找准单位“1”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单位“1”与对应百分率之间的关系式。整堂课中,教师板书工整清晰,语言流畅有条理,选题类型全面,讲解详细,对于容易出错的地方反复强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PEP人教版小学英语听课记录10篇

PEP人教版小学英语听课记录10篇

PEP人教版小学英语听课记录10篇时间: 20XX年XX月XX日地点:科目:英语年级:5年级2班课题:Unit 4 My Family授课教师:授课过程:一.XXX教师用图片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成员,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并引导学生研究家庭成员的英语表达。

二.XXX1.教师用图片展示家庭成员的单词,如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等,并进行发音练。

2.引导学生研究家庭成员的关系词,如grandfather。

grandmother。

uncle。

aunt等,并进行发音练。

3.教师用图片展示家庭成员的形容词,如tall。

short。

young。

old等,并进行发音练。

4.教师用图片展示家庭成员的职业,如teacher。

doctor。

engineer等,并进行发音练。

三.XXX1.教师用图片展示家庭成员的照片,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这些人物。

例如,XXX.2.学生分组进行家庭成员介绍比赛,每组介绍完后其他组进行评分。

四.Homework1.完成课本上的练题。

2.写一篇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短文,使用所学单词和句型。

板书设计Family XXX: father。

XXX。

brother。

sister。

XXX。

grandmother。

uncle。

auntAdjectives: tall。

short。

young。

oldns: XXX。

doctor。

engineerXXX: XXX.时间: 20XX年XX月XX日地点:XXX科目:英语年级:6年级3班课题:Unit 5 What does she do?授课教师:(姓名)授课过程:一.Review老师拿出卡片,让学生复已学动物的名称,并拼读。

二.XXX老师板书mouse。

XXX。

bear。

bird。

squirrel,领读并让学生说出汉语意思。

三.XXX1.老师示范动作,让学生模仿,如:Hunt like a mouse。

Walk like an elephant。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听课记录20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听课记录20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听课记录20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一):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听课记录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呢?生:个位是3、6、9的数。

生:个位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生: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如11、13、14……(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师: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透过自我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生:想!(跃跃欲试)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各小组用自我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师:透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生5:教师,我发现303、120、4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教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生: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我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略)本节课中,以学生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透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

没有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关。

当学生透过操作对新知有所感悟后,就必然产生说的愿望。

于是,安排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感悟各抒己见,大胆争议甚至激烈辩论。

人教版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一、听课记录1. 课堂信息•学校:XXX小学•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第2课时2. 课堂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内容为《鼓励人吧!》一课。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到鼓励的力量,培养其勇气和信心。

3. 课堂重点记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预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注重课文细节的把握与理解。

•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讨论课文中的问题。

•教师用课堂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鼓励的重要性和方式。

4. 学生表现•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们在小组活动中合作紧密,倾听并尊重其他组员的意见。

•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现出较佳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评析1. 优点•教师利用预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的吸引力。

•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表现,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2. 不足之处•教师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时间的控制上不够灵活,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3. 改进方案•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时,对相关课文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引导学生展开更有深度的思考。

•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的互动教学手段,如游戏、角色扮演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三、总结通过对本节课的听课记录和评析,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然而,还有一些方面需要加强,如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希望教师可以根据本次听课记录和评析提供的改进方案,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人教版小学上册听课记录表

人教版小学上册听课记录表

人教版小学上册听课记录表1、学员听评课记录表学员听评课记录表听课人:听课人所属学科:授课教师科目数学听课时间课时1课时课题小数乘法的意义听课地点班级四年级课堂教学纪要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合作探究。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三、试一试:1、买1.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先让学生解答1千克、2千克苹果多少元,再类推到1.5千克多少元。

2、解决学生们提出的其他问2、题。

四、练一练:第2题:通过涂一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指导学生练习时,先帮助学生说说每个乘法算式及每个图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得出得数。

想一想:由0.0110=0.1;0.01100=1推想出0.011000=10第3题:学生可以由6个2.5连加得出得数;也可以这样想:62=12,60.5=3,12+3=15。

听课评议教师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后合小数乘法的意义,学会了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小组长签名:学校盖章:学员听评课记录表听课人:听课人所属学科:授课教师科目数学听课时间课时1课时课题有趣的小数点(一3、)听课地点班级四年级课堂教学纪要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呈现三种商品的单价,通过比较三个小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就不同。

从而展开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的研究。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2、汇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如:把三个小数都转化为以分为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把三个小数写在数位表内,通过数字“8”在不同的数位上,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海豚》听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海豚》听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海豚》听评课记录第一课奇妙的海豚听课记录- 主题: 奇妙的海豚- 教学目标:- 了解海豚的生活性- 研究描写海豚的形象语言- 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1. 导入- 引导学生观察海豚的图片,并提问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导入新课- 播放海豚生活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3. 研究课文- 班级集体读课文,并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字词、句子和情节。

4.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思考和表达。

5. 研究形象语言- 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文章中使用的形象语言,如"海豚的微笑"、"跳跃如箭的身姿"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6. 小结- 教师对课文进行复述,总结学生的研究成果。

7. 课堂作业- 分发练册,完成相关练题。

第二课海豚是好伙伴听课记录- 主题: 海豚是好伙伴- 教学目标:- 增进对海洋生物的了解- 培养正确认识海豚的态度- 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1. 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研究内容,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2. 导入新课- 播放海豚与人类互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海豚的情感和兴趣。

3. 研究课文- 班级集体读课文,并对课文中存在的生词进行解释。

4.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海豚的喜爱和保护的观点。

5. 观看纪录片- 播放与海洋生物保护相关的纪录片,进一步增加学生对海洋生物的认识。

6. 小结-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表现,总结学生对海豚保护的认知。

7. 课堂作业-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海豚的短文。

第三课海豚的微笑听课记录- 主题: 海豚的微笑- 教学目标:- 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交流- 研究使用绘画和文字表达情感- 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1. 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海豚的基本特征,并与学生分享海豚与人类的互动故事。

2. 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描绘海豚笑容的图片,引出对海豚微笑的讨论。

小学听课记录5篇

小学听课记录5篇

小学听课记录5篇小学听课记录1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

(生齐读课题)2、(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评:复习导入时,经过看填空题背第一段,指名读《华山》,既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景,又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时的匠心。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3、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

】【评: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师在此处播放华山的录像,画简笔画,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华山的“高”这一特点。

】齐读。

4、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5、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评:重视词语的积累,能结合课文资料指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显得水到渠成。

】二、借文悟诗。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1、课件出示诗句。

(1)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2)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仅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3)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4)理解“回首”的意思。

【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段落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评诗人用词的精妙。

】(5)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咏华山。

[经典]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5篇

[经典]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5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经典]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从日常生活中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商店的冰箱里有两种香芋冰淇淋,圆柱形冰淇淋每支3元,圆锥形的冰淇淋每支0.8元,已知这两种冰淇淋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你认为买哪一种冰淇淋比较合算?。

3.导入:那么,到底谁的意见正确呢?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之后,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板书:圆锥的体积)(二)、动手测量,大胆猜想1.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一下你们手中的圆柱和圆锥,看看能发现什么?(按四人小组动手测量)教师巡视学生测量方法是否正确,不对的给予指导。

2.量后交流发现,得出结论:每个组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等底等高的。

3.大胆猜想:估计一下,这个圆锥的体积与这个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可能是这个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给学生充分猜想的时间和机会)(三)、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1.谈话:下面请大家利用你们手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来做实验,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对不对。

(你们打算怎样做实验,先在小组内商量好办法)2.学生分组做实验,师巡回指导。

3.交流汇报。

(1)你们小组是怎样做实验的?(2)通过做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师相机板书: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4.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出示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让两学生上台操作实验。

提问:通过这个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5.启发引导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提问:那么我们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先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然后师板书,学生进行对照)6.提问: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