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总结

合集下载

质量密度初中知识点总结

质量密度初中知识点总结

质量密度初中知识点总结一、质量密度的基本概念1. 质量密度的定义质量密度(简称密度)是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用符号ρ表示,其定义为:ρ = m/V其中,ρ表示质量密度,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体积。

2. 质量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为千克(kg),体积的单位为立方米(m³),因此质量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立方米(kg/m³)。

3. 质量密度的性质(1)质量密度是一个物质的固有属性,不随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变化而改变。

(2)质量密度可以用来判断物体的物质成分。

(3)物体的质量密度与物体的温度、压强等条件有关。

二、测量质量密度的方法1. 浮力法测量质量密度(1)原理:根据浮力平衡的原理,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来计算物体的密度。

(2)实验步骤:将待测物体放入液体中,测量它在液体中的浮力,再根据浮力与物体的重力平衡关系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2. 水平衡法测量质量密度(1)原理:利用物体在空气和液体中的浸没情况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2)实验步骤:首先在水平衡器上称量物体的质量,然后将物体放入水中,根据物体在空气和水中的重力关系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3. 直接测量法测量质量密度(1)原理:直接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物体的密度。

(2)实验步骤:先称量物体的质量,然后用体积计器或其他仪器测量物体的体积,最后通过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三、质量密度的应用1. 用质量密度鉴别物质不同物质的质量密度是不同的,可以根据物体的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成分。

例如;金属、非金属及空气、水、酒精之间的密度相比。

2. 用质量密度解释物体的浮沉利用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或沉落的现象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从而说明为何一些物体会浮在水中而另一些物体会沉下去。

3. 用质量密度分析混合物的成分当混合物的成分发生变化时,其密度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可以根据混合物的密度变化来分析混合物的成分。

四、质量密度的相关定律1.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指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八年级物理密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密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密度知识点总结
1.质量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物体所含有的物质越多,它的质量就越大。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有克(g)、毫克(mg)、顿(T)等, 1Kg=10³g
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体积
因为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体积的国际单位是立方米(m³).
长度的常用单位是厘米(cm),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厘米(cm³).
因为:1m=10²cm,所以,体积的国际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为:
1m³=106cm³
3.液体体积
在日常生活中,液体体积单位常用升(L)或毫升(ml)计量.
例如,加油站加油,以升为单位计费.
升(L)跟体积常用单位立方分米(dm³)表示的体积数相同,也就是:
1升(L)=1立方分米(dm³)即:
1L=1dm³
实验室玻璃容器以及超市瓶装饮料等,一般都以毫升(ml)单位.
毫升(ml)跟体积常用单位立方厘米(cm³)表示的数相同,也就是:
1毫升(ml)=1立方厘米(cm³)即:
1ml=1cm³
升(L)与毫升(ml)的换算关系:因为:1L=1dm³,1ml=1cm³,
1dm³=10³cm³.
所以:1L=10³ml。

初二物理质量与密度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质量与密度知识点总结

质量与密度知识点梳理1、质量: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2、表示符号:m3、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千克(单位符号:kg )常用单位:吨(t );克(g);毫克( mg )单位关系:1t = 1000kg1kg = 1000g1g = 1000mg4、质量的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所处的空间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5、测量工具: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2、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1、托盘天平(1)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2)注意事项: 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3)测量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2、量筒和量杯:(1)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2)使用方法: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的液面如果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量筒里的液面如果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凸面的顶部相平。

3、密度:1、定义: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 ρ:密度 ;m :质量 :V :体积 )变形公式: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 3, ( 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g/cm 3。

(读作:克每立方厘米)单位换算:1 g/cm3 = 1000 kg/m3(说明:两个单位比较:g/cm 3单位大)物理意义: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小学物理密度知识点总结

小学物理密度知识点总结

小学物理密度知识点总结密度是物质的重量与体积的比值。

一个物体的密度越大,它就越重。

密度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并且在许多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密度的定义密度(ρ)可以用下式来表示:ρ = m/V其中,ρ是密度,m是物质的质量,V是物质的体积。

密度的单位通常是千克/立方米(kg/m³)或克/立方厘米(g/cm³)。

密度与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密度通常是其性质之一。

例如,金属的密度通常比较大,而气体的密度通常比较小。

这就是为什么金属会沉在水里,而气体会浮在水上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密度也可以用来区分它们。

比如,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而木材的密度通常小于水,所以木头会浮在水上。

相反,铁的密度大于水,所以铁会沉在水里。

密度的测量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来测量一个物体的密度。

首先,我们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

这可以通过天平来实现。

然后,我们需要测量物体的体积。

这可以通过将物体放入水中,然后测量水的位移量来实现。

最后,我们可以用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来计算出其密度。

应用密度有很多应用,尤其是在工程和科学领域。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工程师们需要知道不同材料的密度,以便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建造建筑物。

在天文学中,密度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理解星球和恒星的性质。

在医学领域,密度可以用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患者。

总结密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并且在许多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我们可以计算出其密度,从而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特性。

密度的理解对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物理密度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密度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密度的知识点总结
一、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物质质量与占有的体积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
密度=质量/体积
或ρ=/
单位是克/立方厘米(/3)或千克/立方米(/3)
二、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1. 称量物质质量。

2. 测量或计算物质的体积。

对于固体体积直接测量,对于气体和液体可以使用容器测得。

3. 将质量除以体积即为密度ρ。

三、不同物质的密度大小
1. 密度最大的物质:锂的密度是0.534/3。

2. 密度最小的物质:氦气的密度是0.0000178/3。

3. 水的密度是1/3。

4. 金属类物质的密度大致在5-20/3之间。

5. 气体类物质的密度小于1/3。

6. 有机物类物质的密度约为0.8-1.5/3。

四、密度应用
1. 鉴别不同物质。

2. 计算物质体积。

3. 浮力计算。

4. 浓度计算。

5. 金属探测等。

以上就是物理密度的主要知识点梳理,希望对您理解和学习密度知识有帮助。

初二物理质量与密度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质量与密度知识点总结

CHAPTER 05
质量与密度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01
02
03
04
掌握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 方法。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等测量工 具。
理解密度概念,掌握密度计算 公式。
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质量、 体积和密度关系的理解。
实验器材
01
天平
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02
量筒
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
03
04
砝码
用于调节天平平衡。
不同种类的物体
如金属块、塑料块、木块等, 用于测量其质量和体积。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1.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记录数据。
2. 使用量筒3. 根据质量和体积数据,计算密度 并记录结果。
4. 重复以上步骤,测量不同种类的物 体,比较其密度差异。
01
02
03
天平
实验室常用测量工具,可 测量物体的质量。
台秤
生活中常用测量工具,可 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子秤
现代生活中常用测量工具 ,可测量物体的质量,方 便快捷。
CHAPTER 02
密度的概念
密度的定义
密度是指物质的质量与其所占 体积的比值,用符号“ρ”表 示。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 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只 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
推导过程
根据质量、体积和密度的 关系,通过数学运算得出 密度公式。
公式变形
根据密度公式,可以推导 出其他相关公式,如体积 公式V=m/ρ,质量公式 m=ρV。
密度公式的应用
计算物质的质量
已知物质的密度和体积,可以通 过密度公式计算物质的质量。
计算物质的体积
已知物质的密度和质量,可以通 过密度公式计算物质的体积。

初中物理质量密度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质量密度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质量密度知识点梳理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物理学中的质量密度是一个基本概念。

质量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体所含质量的多少,它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在初中物理学中,学习质量密度的概念对理解物体的性质和特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质量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场景进行梳理和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质量密度的概念。

质量密度可以理解为物体的“致密程度”,也即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大小。

常用符号表示为ρ(读作"rho")。

质量密度的计量单位通常为千克/立方米(kg/m³)。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如何计算质量密度。

质量密度的计算公式为:质量密度(ρ) = 质量(m) / 体积(v)其中,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的质量,单位通常为千克(kg);体积是指物体的空间大小,单位通常为立方米(m³)。

在物理学中,质量密度的计算经常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的公式和知识点。

例如,对于具有均匀质量分布的物体,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质量密度(ρ)= 平均密度(ρ)= m / V其中,平均密度是指物体整体的质量密度;m是物体的总质量;V是物体的总体积。

质量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非常重要,同时应用场景也非常广泛。

以下是质量密度的一些具体应用:1. 判断物体性质: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质量密度。

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可以计算出它的质量密度,从而判断物体的性质。

例如,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测量出一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通过计算质量密度可以判断它的成分和材质。

2. 确定物体组成:在一些复杂的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确定物体的组成成分。

这对于生产过程的控制和产品质量的保证非常重要。

例如,在金属材料的生产过程中,通过测量不同金属的质量密度可以判断其成分是否符合要求。

3. 地质勘探:质量密度也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中。

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质量密度可以推测地下岩石的种类和构成。

这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勘探非常重要。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3节 第1课时 密度的认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3节 第1课时 密度的认识
(来自《点拨》)
知1-讲
【解析】 (1)由 1、2、3 三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质量跟体积 的比值是定值,可以知道二者是成正比关系。 (2)直接观察 6 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出“相同”和 “不同”,密度的引入就是要反映这个比值, 从而反映物质的一种特性。
(来自《点拨》)
总结
知1-讲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质量与体积 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其比值不同,所以说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4)步骤:
4.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取形规、体积不同的两木块,用天_平_____刻和度尺
_(_或__量__筒_ )
_________测算质量和体积,并天求平出密度刻。度尺
((2或)取量体筒积)不同的两实心铁块,用______和
_________
(3)数据表格: 〈对比1、2〉
次数 物质
1 木块1 2 木块2 3 铁块1
知识点 2 密度
知2-导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 性质。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性质,物理学中引入了密 度这个物理量。
知2-讲
问题
1. 密度的概念是什么? 2. 密度计算公式的文字表达式以及字母表达式分别是
什么? 3.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是什么?如何读?
知2-讲
定义 某种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积,得到下列数据:
物质 实验序号 质量m/g 体积V/cm3
1
5
5
1

2
10
10
1
3
20
20
1
4
68
5
13.6
水银
5
13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第一节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千克(kg)是质量的基本单位。

常见的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为10-3t=1kg=103g=106mg。

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4.质量的测量:在生活中,我们常用杆秤、台秤、电子秤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分为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选程:使用前,观察称量(最大测量值)、感量(最小测量值);②放平、归零: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③调平:调整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天平平衡);④称量:将被测物体轻放在左盘,用镊子从大到小地往右盘夹取砝码。

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⑤读数: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即m物=m砝码+m游码;⑥整理器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6.使用天平时的注意事项:●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也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游码,这样做会导致砝码生锈。

●调平前,如果指针向左偏(右盘高)就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指针向右偏(左盘高)就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潮湿的物体、液体或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测量。

●测量时不允许移动天平,也不允许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对游码读数时,应该按左侧对应的数值读数。

●如果称量时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后天平平衡,那么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即m物=m砝码-m游码。

7.器材磨损或不规范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可结合实际分析原因):●如果砝码磨损,并且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如果砝码生锈,并且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如果测量前没有将游码归零,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如果测量前没有调平,导致左盘位置较低,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对游码读数时如果按右侧对应的数值读数,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8.测量质量的一些特殊方法:●测量邮票、纸张、大头针等物体的质量时,可先取一些相同的物体,测量它们的总质量,再用测量的总质量除以它们的份数,算出单个物体的质量(示意图见A)。

●●测量液体质量时,需要先测量空容器的质量,然后将液体装入容器,用天平测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最后用测得的总质量减去空容器的质量(示意图见B)。

●图C的方法也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

测量时注意物体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并且不能接触容器底部。

●●如果物体的密度比水小,并且能放入量筒中,就可以只利用量筒求出它的质量(示意图见D)。

●如果天平的砝码丢失或不能使用,可以先在天平两端放两个质量相同的烧杯,然后像图E一样测量质量。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测量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偏小。

●● 在实验室,也可以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然后根据G =mg 求出物体的质量。

● 这些都利用了等量替代法。

在做有关测量电阻、质量、体积、密度、浮力等习题时要熟练运用等量替代法。

第二节 密度1. 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 【实验设计】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表画图。

再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铜块,重复以上实验。

3. 【实验表格】物体 铝块铜块质量m /g 体积V /cm 3【图象】【实验结论】①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②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③ 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注意事项】① 密度的概念是通过本实验引出的,所以在本实验中不可以提“密度”二字。

② 无论画什么图象,都要先描点,然后再连线。

《提纲》内的图象都是简图。

4. 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5. 公式:Vm=ρ 第一种单位:ρ——密度——g/cm 3;m ——质量——g ;V ——体积——cm 3第二种单位:ρ——密度——kg/m 3;m ——质量——kg ;V ——体积——m 3O体积(cm 3)质量(g)利用图象比较密度大小时,可以使用两种方法:相同体积比质量、相同质量比体积。

利用图象比较其他物理量大小时,要熟练运用物理量的定义式,使用类似的方法。

铜块 铝块●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物质的密度越大,物质的质量越大。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物质的密度越大,物质的体积越小。

6.单位:密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

有时密度的单位也用克每立方厘米(g/cm3)。

●这两个密度单位的关系是:1g/cm3=1×103kg/m3●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它的物理意义为:体积为1m3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

●固体、液体的密度要写成“△×103kg/m3”的形式,气体的密度要写成“△kg/m3”的形式。

7.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个定值,是指物质在“常温常压”下,且“物质所处的状态不变”的条件下。

●同种材料,同种物质,密度不变,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量筒的使用方法:●首先根据测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测物体的体积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使用前应观察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最大测量值和最小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测量液体体积时,把被测液体直接倒入量筒中,读出数值即可。

2.测量规则的物体的体积:首先用刻度尺测出能够计算该物体体积的物理量(边长、长、宽、高、半径等),然后用体积公式求出该物体的体积。

有些物体,如胡萝卜、橡皮泥等,可以用刀切成块。

我们可以先把它们切成长方体,然后测量体积。

3.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器材:量筒、细线、适量的水、被测物体 ● 步骤:①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 1;● ② 将被测液体用细线系好,缓慢浸没在水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 2 ●表达式:V =V 2-V 14. 测量不规则的,且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的体积(“压入法”):在测量时,用细针之类的东西将被测物体压入水中,使其浸没。

5. 测量不规则的,且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的体积(“悬垂法”): ● 器材:量筒、细线、适量的水、被测物体、石块 ● 步骤:①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② 用细线系住石块和被测物体,把石块放入水中,使其浸没,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 1;③ 将被测液体和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 2。

●表达式:V =V 2-V 16. 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Vm=ρ 7. 用正常方法测量液体的密度● 器材:调节好的天平、量筒、烧杯、适量的盐水● 步骤:① 在烧杯内装一些盐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 1; ● ② 把烧杯中的盐水向量筒中倒入一部分,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 ● ③ 用天平测量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 2。

● 实验表格:烧杯和盐水的 总质量m 1(g)剩余盐水和烧杯 的总质量m 2(g)盐水的质量m (g) 盐水的体积V (cm 3)盐水的密度ρ(g/cm 3)● 表达式:Vm m 21-=盐水ρ 8. 只使用天平测量液体的密度只使用天平时,盐水的质量可以测出,体积不能测出,但是水的体积可以用天平间接测出,所以可利用水来求出盐水体积。

将烧杯装满水,求出烧杯容积,然后把水倒光,再装满盐水,就可以计算出盐水密度。

9. 值得注意的是,测量时液体一定要装满,并且倒水时要把烧杯擦干。

10. 用石块、弹簧测力计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用石块和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块密度测量液体密度:测量时要抓住阿基米德原理。

石块的体积一定,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也是一定,所以要先利用浮力求出石块的体积,然后利用石块在待测液体中所受浮力,求出液体的密度。

测量石块密度:只利用图中的前两步,就可以算出石块的密度。

11. 用正常方法测量石块的密度● 器材:调节好的天平、量筒、烧杯、细线、适量的水、石块 ● 步骤:①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记为m ; ● ② 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 1;● ③ 将石块用细线系好,并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记下量筒中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 2。

● 实验表格:● 表达式:12V V m-=石块ρ12. 只用天平测量石块的密度● 器材:调节好的天平、烧杯、水、石块● 步骤:①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记为m ; ● ② 在烧杯中加满水,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 1;● ③ 将石块轻轻放入水中使其浸没,将烧杯外壁的水擦干,用天平测出石头、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 2。

● 表达式:水石块ρρ⋅+-=mm m m2113. 只用量筒测量橡皮泥的密度将橡皮泥捏成空心,可以利用飘浮条件求出橡皮泥质量。

将橡皮泥捏成实心,可以测量橡皮泥的体积。

14. 利用液体压强的知识,也可以测出液体密度。

15. 密度计是专门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

16. 如果待测固体具有吸水性,可包裹保鲜膜,或者用面粉代替水(装面粉后要摇匀、压实,否则误差大)。

17. 实验误差● 对量筒读数时如果视线低于凹液面的底部(仰视),那么体积的测量值<实际值;如果视线高于凹液面的底部(俯视),那么体积的测量值>实际值。

● 测量液体密度时,如果先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再把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其体积,那么测量的密度>实际密度。

● 测量固体密度时,如果系固体的线太粗(固体吸水而未做防吸水处理),那么测量的密度<实际密度。

18. 设计实验时,需要注意两点:① 实验简单、易于操作、容易表述;② 实验现象明显,能容易地得出结论。

第四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1. 水的密度变化● 4℃时水的密度最大。

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0℃~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 水的反常膨胀: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 一定质量的冰化成水,密度增加了1/9,体积减小了1/10;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密度减小了1/10,体积增加了1/9。

2. 气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密度减小。

3. 密度的应用:4. ① 对物质进行鉴别:通过对物质密度的测量,对照密度表,判断物质的种类,这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5.②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这时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质量。

6.③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这时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