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的非对应性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题库】经典题目填空题2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题库】经典题目填空题2

2020届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经典题目题库整理1.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_,从而使微生物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

2.球菌中唯一能形成芽孢的菌是芽孢八叠球菌属_。

3.细菌芽孢抗热性强,主要是因为芽孢内含有一种细胞内不含有的营养DPA-Ca 。

4.真菌的细胞壁含有的纤维素、几丁质和称为葡萄糖的多聚体的__葡聚糖_。

5.真菌细胞具有六个方面的主要特点,即无叶绿体、具有发达的菌丝体、细胞壁多含几丁质、异养吸收型、以产生大量的无性和有性孢子进行繁殖和陆生性强。

6.微生物六大营养物即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

7.有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是O2,其产物是H2O,所产能量是A TP;发酵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是中间代谢产物,其产物是发酵产物,所产能量是A TP。

8.细菌生长曲线中最高稳定生长期的特点是生长速率常数R等于零。

9.群体生长包括个体生长和个体繁殖两个部分。

10.细菌的个体生长包括细胞结构的复制与再生和细胞的分裂与控制。

11.通过盐腌和糖渍等高渗措施来保存食物。

12.一般来说,Eh值在0.1 V以上适宜专性好氧性微生物生长,±0.1 V以下适合微好氧性微生物的生长。

13.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有有性杂交、准性杂交。

14.基因突变具有不对应性,自发性,稀有性,独立性,诱变性,稳定性,以及可逆性七个特点。

15.当F+菌株与F-菌株杂交后得到F+菌株,当F’菌株与F-菌株杂交后得到F’菌株,Hfr菌株与F-菌株杂交后得到F-菌株。

16.土壤中难溶解的磷酸盐依靠微生物产生的有机酸和无机酸来帮助溶解。

17.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可分为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现处于成熟期。

18.细菌的荚膜形成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例如,肠膜明串珠菌只有生长在含糖量低、含氮量高的培养基中,才能生成大量的荚膜。

19.低等真菌的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高等真菌的细胞壁由几丁质组成。

20.特化的真菌菌丝体有假根,吸器,附着胞,附着枝,菌核,菌索,菌环,菌网,匍匐菌丝。

《微生物学》课程考试试卷B答案【考试试卷答案】

《微生物学》课程考试试卷B答案【考试试卷答案】

微生物学考试试卷B卷答案一、名词解释: (7小题,每题2.0分,共14分)1.细菌R型菌落:1.答案R型(rough)菌落即为粗糙型菌落,它往往由不产生荚膜细菌在固体琼脂培养基表面所形成的菌落。

特征:表面干燥、粗糙。

2.粘菌、细胞黏菌和非细胞黏菌:2.答案:黏菌是非光合营养、无细胞壁、产子实体结构或者为原生质团的真核微生物,是介于原生动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类真核微生物。

在营养阶段形成假原质团(变形体集合体)的黏菌称为细胞黏菌,形成原质团的黏菌称为非细胞黏菌。

3.何谓噬菌斑:3.答案噬菌斑:将噬菌体与敏感细胞混合,并进行平板培养,结果会在一层均匀平板培养物上出现一个个空斑。

4.化学渗透学说(chemiosmotic hypothesis)4.答案由英国学者米切尔(mitchell)提出。

主要内容: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通过呼吸链酶系的作用,将底物分子上的质子从膜的内侧传递到外侧,从而造成了质子在膜两侧的不均衡分布,于是形成了质子梯度差;质子梯度差可通过ATP酶的逆反应把质子从膜的外侧再输回到内侧,结果,在消除质子梯度差的同时,合成了ATP。

5.何谓转染:5.答案转染:用噬菌体或其他病毒的DNA(或RNA)去感染感受态的宿主细胞,并进而产生正常的噬菌体或病毒后代。

6何谓混菌培养:6..答案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益微生物放在一起培养,以产生我们所需要的代谢产物的培养方法叫混菌培养或混合发酵。

7.微生物杀菌剂7. 答案:微生物杀菌剂是一类由各类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砚某些危害农作物的有害病菌的次级代谢产物。

二、是非题(14小题,每题0.5分,共7.0分):将判断结果是与否填入下表中:1.“灭菌”和“消毒”具有相同的含义,均指杀灭物体上的一切微生物。

答:(否)2.附生微生物是指在植物根表存在的微生物,它们可分解有机物,有的还能固氮,为植物提供营养。

答:(否)3.凡是能够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结构物质、能量、代谢调节物质和良好生理环境的物质,均称为微生物的营养物。

基因突变的分类

基因突变的分类

基因突变的分类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是指DNA分子中的某个核苷酸序列发生了改变,导致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信息发生错误,从而导致蛋白质合成的异常。

基因突变根据突变位置分为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倒位突变和染色体易位等。

本文将具体介绍基因突变的分类。

一、点突变点突变(Point Mutation)指的是在DNA序列中的单个核苷酸被替换成了不同的核苷酸,这种突变是最常见的一种基因突变。

点突变通常又分为以下三种:1.错义突变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指的是DNA序列中的一个核苷酸被替换成了另一种核苷酸,从而导致密码子对应的氨基酸发生了改变。

更具体地说,错义突变可以被进一步分为保守突变和非保守突变。

2.无义突变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指的是DNA序列中的一个核苷酸被替换成了另一种核苷酸,从而导致原先的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这会导致肽链的畸形缩短或终止。

3.沉默突变沉默突变(Silent Mutation)指的是DNA序列中的一个核苷酸被替换成了另一种核苷酸,但是由于遗传密码的重叠性,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并没有发生改变。

二、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插入突变(Insertion Mutation)和缺失突变(Deletion Mutation)是指DNA序列中有一个或多个核苷酸被插入或删除,从而使DNA序列长度发生改变。

1.插入突变插入突变是指DNA序列中存在额外的核苷酸片段,由于这些片段插入到了序列中,造成序列长度的改变,这种突变会对DNA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缺失突变缺失突变是指DNA序列中某些核苷酸被删除,使得序列长度发生改变。

缺失突变会造成基因本身的发育问题,也会增加后代患疾病的风险。

三、倒位突变和染色体易位倒位突变(Inversion Mutation)指DNA序列内部的两个拓扑结构发生交换,导致DNA序列内部结构的颠倒变化。

染色体易位(Translocation Mutation)指不同染色体片段之间互相交换,这种易位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产生基因缺失、基因扩增和基因融合等情况。

微生物 遗传变异习题

微生物 遗传变异习题

遗传变异一、名词解释1、基因型2、表型3、突变4、突变型5、饰变6、普遍性转导7、转化8、细菌素9、抗生素10、突变率11、光复活作用12、准性生殖13、野生型14、原养型15、营养缺陷型菌株16、完全培养基17、补充培养基18、F+菌株19、F-菌株20、Hfr菌株21、F'菌株22、接合中断法二、填空题1、、和是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2、细菌的质粒的种类很多,其中接合性质粒如,抗药性质粒如,产细菌素质粒如,诱癌质粒如,诱生不定根的质粒如,执行固氮功能的质粒如,降解性质粒如等。

3、细胞的平均突变率是。

4、选择性突变株可包括、和等,而非选择性突变株则可包括、和等。

5、、、、、和是基因突变的六个特点。

6、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曾有三个著名的实验予以证明,它们是、和。

7、点突变是由于碱基置换而引起的,和是两种具体机制。

8、诱发突变可分为三类,即、和。

9、紫外线对微生物的损伤,主要是产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修复DNA的损伤,即和。

10、、、和是在DNA的切除修复中参与的四种酶;参与光复活作用的酶则仅有一种。

11、若利用紫外线诱变微生物,应在条件下进行操作,并在条件下培养。

12、常见的“三致”是指、和作用,是目前检出某试样是否有“三致”的简便快速高效的试验。

13、艾姆斯试验中用的菌种是,通过回复突变可以检测待测样品中的存在。

14、、和是与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关的三类培养基。

15、与营养缺陷型有关的菌株有三种: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菌种的原始菌株称为,该菌株经诱变剂处理后所发生的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菌株称为,若再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的菌株称为。

16、、、和是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的四个环节。

17、、、和是四种从混合菌液中检出营养缺陷型菌株方法。

18、普遍转导与局限转导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普遍转导噬菌体是属于噬菌体,而局限转导噬菌体属于噬菌体;第二,普遍转导噬菌体能转移供体菌的基因,而局限转导噬菌体只能转移供体菌的基因。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答案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答案

第七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转座因子:具有转座作用得一段DNA序列、2.普遍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得现象称为普遍转导。

3.准性生殖:就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得两性生殖方式,这就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得体细胞间发生得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4.艾姆氏试验:就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得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就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得简便有效方法5.局限转导:通过部分缺陷得温与噬菌体把供体得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得基因整合,重合,形成转导子得现象、6.移码突变:诱变剂使DNA序列中得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增添或缺失,从而使该处后面得全部遗传密码得阅读框架发生改变、7、感受态: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得一种生理状态、8、高频重组菌株:该细胞得F质粒已从游离态转变为整合态,当与F菌株相接合时,发生基因重组得频率非常高、9、基因工程:通过人工方法将目得基因与载体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受体细胞,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新得遗传性状得一种育种措施称基因工程。

10、限制性内切酶:就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得特定序列,并能在识别位点内部或附近进行切割得内切酶。

11.基因治疗:就是指向靶细胞中引入具有正常功能得基因,以纠正或补偿基因得缺陷,从而达到治疗得目得。

12.克隆:作为名词,也称为克隆子,它就是指带有相同DNA序列得一个群体可以就是质粒,也可以就是基因组相同得细菌细胞群体。

作为动词,克隆就是指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将一个特定得基因或DNA序列插入一个载体DNA分子上,进行扩增。

二、填空1.微生物修复因UV而受损DNA得作用有光复活作用与切除修复、2.基因组就是指一种生物得全套基因。

3.基因工程中取得目得基因得途径有 _____3_____条。

4.基因突变可分为点突变与染色体突变两种类型。

生技微生物试题

生技微生物试题

(一)填空题1.根据碳源分,微生物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根据能源分,微生物可分为光能营养型和化能营养型;以氢供体分,可分为无机营养型和有机营养型。

2.培养基按所含成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组合培养基,半组合培养基,按对微生物的功能可分为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性培养基。

3.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即DNA或RNA,植物病毒多为RNA病毒,噬菌体多为DNA病毒。

4.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成一级生长曲线,因为它可反映每种噬菌体的3个重要特征参数,即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

5.光能无机营养型微生物以光作为能源,以无机物作为氢供体,以二氧化碳作为基本碳源。

6.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要素是: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六大类。

7.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送,基因移位。

8.EMB培养基中的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G+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G-细菌,在低酸度下,这两种染料会结合并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

9.衣壳是病毒的主要支架结构和抗体成分,有保护功能等。

10.病毒,细菌,真菌这3类生物的直径比约为1:10:100。

11.噬菌体的繁殖分5个阶段:吸附,侵入,繁殖,成熟,裂解。

12.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的具侵染性噬菌体粒子数。

13.T 偶数双链DNA噬菌体是按早期,次早期,晚期基因的顺序来进行转录,翻译,复制的。

14.朊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15.微生物的6类生长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

16.微生物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

培养基德种类,按培养基成分分为天然培养基,组合培养基,半组合培养基3类,按培养基外观物理状态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脱水培养基4类,按培养基对微生物的功能可分为选择性培养基,鉴别培养基2类。

1.病毒可分为真病毒和亚病毒2大类。

2.病毒粒的基本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有些病毒有包膜,包膜中类脂来自宿主的细胞膜。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试卷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试卷
C.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D、结构基因与rRNA基因都是单拷贝
E、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
10、*基因工程中常用的柯斯质粒载体的特点有(ABCD)。
A、具有λ噬菌体的粘性末端B、能自主复制
C、带有抗性基因与多克隆位点D、具有高容量的克隆能力
E、不具高容量的克隆能力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2、F+×F-杂交时,以下哪个表述是错误的。(B)
A、F-细胞转变为F+细胞B、F+细胞转变为F-细胞
C、染色体基因基本不能转移D、细胞与细胞间的接触是必须的
3、以下碱基序列中最容易受紫外线破坏的是(B)
A、AGGCAA B、CTTTGA C、GUAAAU D、CGGAGA
4、在U形玻璃管中,将一滤片置于二株不同的营养缺陷型菌株之间使之不能接触,在一侧发现有原养型菌出现,这一现象不是由于(A)造成的。
4、试讨论按表型效应将突变型进行分类的情况。
(1)形态突变型:引起细胞个体形态与菌落形态发生改变的突变型。(2)生化突变型:引起特定生化功能的丧失而无形态学效应的突变型。包括营养缺陷型、抗性突变型、糖代谢突变型等。(3)致死突变型lethalmutant:由于基因突变造成个体死亡或生命力下降的突变型。(4)条件致死突变型conditionlethalmutant:在某一条件下具有致死效应,而在另一条件下没有致死效应的突变型。如:温度敏感突变型。(5)调节突变型regulatorymutant:丧失对某一基因或操纵子表:聚合酶链反应,通过变性、退火、延伸循环操作,用于扩增位于两段已知序列之间的DNA区段。
7、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或染色体结构发生较大片段的异常改变。
8、条件致死突变:在某一条件下具有致死效应,而在另一条件下没有致死效应的突变型。如:温度敏感突变型。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2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2

10-6~10-9
若干细菌某一性状的突变率
菌名
突变性状
突变率
Escherichia coil (大肠杆菌)
抗T1噬菌体
3×10-8
E.coil
抗T3噬菌体
1×10-7
E.coil
不发酵乳糖
1×10-10
E.coil
S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黄色葡 萄球菌)
S.aureus
抗紫外线 抗青霉素 抗链霉素
间接引起置换的诱变剂:
引起这类变异的诱变剂都是一些碱基类似物,如5-溴尿嘧 啶(5-BU)、5-氨基尿嘧啶(5-AU)、8-氮鸟嘌呤 (8-NG)、2-氨基嘌呤(2-AP)和6-氯嘌呤(6-CP) 等。它们的作用是通过活细胞的代谢活动掺入到DNA 分子中后而引起的,故是间接的。
(2)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 或phase-shift mutation)
(四) 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证明
一种观点:突变是“定向变异”,是“驯化”,是由环 境因子诱发出来的;
另一种观点;基因突变是自发的,且与环境因素是不对 应的,后者只不过是选择因素;
1、 变量试验(fluctuation test) 又称波动试验或彷徨试 验。
2、涂布试验(Newcombe experiment) 3、平板影印培养试验(replica plating) 1952年,J.Lederberg夫妇
2、定向培育优良品种:指用某一特定因素长期处理某微生 物的群体,同时不断的对它们进行移种传代,以达到积 累并选择相应的自发突变株的目的。由于自发突变 的 频 率较低,变异程度较轻微,所以培育新种的过程十分缓 慢。与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基因 工程技术相比,定向 培育法带有“守株待兔”的性质,除某些抗性突变外, 一般要相当长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突变的特点
1 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及不对应性各种性状的突变都可以在没有任何人为诱变因素的作用下自发产生,这就是基因突变的自发性。

基因突变的性状与引起突变的因素之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

任何诱变因素或通过自发突变过程都能获得任何性状的变异。

就是说,在紫外线诱变下可以出现抗紫外线菌株,通过自发或其它诱发因素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抗紫外线菌株,紫外线诱发的突变菌株也有不抗紫外线的,也可以是抗青霉素的,或是出现其它任何变异性状的突变。

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已被波动测验、涂布试验和影印培养实验这三个著名的实验所证实。

2 基因突变的稀有性虽然自发突变随时都可能发生,但自发突变发生的频率是很低的。

人们把每个细胞在每一世代中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概率称为突变率(Mutation ratio),自发突变率一般在10-6~10-9之间。

突变率为108表示细胞繁殖成2×108细胞时,平均产生一个突变体。

3 因突变的独立性突变对每个细胞是随机的,对每个基因也是随机的。

每个基因的突变是独立的,既不受其它基因突变的影响,也不会影响其它基因的突变。

例如巨大芽孢杆菌(Bac.megaterium)抗异烟
肼的突变率是5×10-5,而抗氨基柳酸的突变率是1×10-6,对两者双重抗性突变率是8×10-10,与两者的乘积相近。

4 基因突变的可诱变性通过人为的诱变剂作用,可以提高菌体的突变率,一般可以将突变率提高10~105倍。

因为诱变剂仅仅是提高突变率,所以自发突变与诱发突变所获得的突变株并没有本质区别。

5 基因突变的稳定性因为基因突变的原因是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所以,突变产生新的变异性状是稳定的,也是可遗传的。

6 基因突变的可逆性由原始的野生型基因变异成为突变型基因的过程称为正向突变(Forward mutation),相反的过程称为回复突变(Back mutation或Reverse mutation)。

实验证明,任何遗传性状都可发生正向突变,也可发生回复突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