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12课《词四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 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 集》。曾任参知政事,诗文俱 佳,散文《岳阳楼记》的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传诵千古,也是一位 优秀词人。词仅存五首,但能 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 其边塞词突破了“词为艳科” 的限制,开一代之风气。
塞下 sài 浊酒 zhuó 羌管 qiā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嶂 zhàng 燕然未勒 yān lè 寐 mèi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范仲淹
塞 下\秋 来 \风 景 异,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羌 管
什么时间?听到悠怨的羌笛 声,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会有 何感受?
悠
悠 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浓
霜 白霜,更使人惆怅难眠。
满
地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戒备森严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气氛紧张
1、千嶂,长烟,落日,表现出苍凉壮阔的景状, 然而“孤城闭”,又是何种情形,暗示了什么?
分为
上下。阕
2、词的流派: 豪放派 和 婉约派 。 3、豪放派以 苏轼和辛弃疾 为代表 婉约派以李清照和秦观
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 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 集》。曾任参知政事,诗文俱 佳,散文《岳阳楼记》的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传诵千古,也是一位 优秀词人。词仅存五首,但能 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 其边塞词突破了“词为艳科” 的限制,开一代之风气。
塞下 sài 浊酒 zhuó 羌管 qiā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嶂 zhàng 燕然未勒 yān lè 寐 mèi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范仲淹
塞 下\秋 来 \风 景 异,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羌 管
什么时间?听到悠怨的羌笛 声,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会有 何感受?
悠
悠 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浓
霜 白霜,更使人惆怅难眠。
满
地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戒备森严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气氛紧张
1、千嶂,长烟,落日,表现出苍凉壮阔的景状, 然而“孤城闭”,又是何种情形,暗示了什么?
分为
上下。阕
2、词的流派: 豪放派 和 婉约派 。 3、豪放派以 苏轼和辛弃疾 为代表 婉约派以李清照和秦观
第12课 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2张PPT)

满江红
秋瑾
21:41
1
作者简介
•秋瑾(1875—1907)1875年生于绍兴,别 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人。是我国 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21:41
2
创作背景
•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廷钧。王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 弟。1898年前后王廷钧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 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 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感悟名人名言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
—— 朱熹 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 立不是孤立。
—— 徐特立
谢谢观赏!
祝大家学习进步
2词的下阕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 襟。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 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 中常受折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 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 。
21:41
10
精彩句子赏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 儿烈!
这四句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 她运用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 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 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21:41
11
满江红
上片: 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 思虑未来前途
用典
摆脱世俗 走向革命
小结
这首词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 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而感人。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 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 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 黄花:菊花 • 因为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 次句写京城的气候特点。
秋瑾
21:41
1
作者简介
•秋瑾(1875—1907)1875年生于绍兴,别 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人。是我国 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21:41
2
创作背景
•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廷钧。王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 弟。1898年前后王廷钧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 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 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感悟名人名言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
—— 朱熹 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 立不是孤立。
—— 徐特立
谢谢观赏!
祝大家学习进步
2词的下阕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 襟。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 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 中常受折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 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 。
21:41
10
精彩句子赏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 儿烈!
这四句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 她运用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 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 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21:41
11
满江红
上片: 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 思虑未来前途
用典
摆脱世俗 走向革命
小结
这首词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 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而感人。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 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 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 黄花:菊花 • 因为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 次句写京城的气候特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课件(共17张PPT)

情感探究
再读诗歌,品味诗人情感。
上阙 下阙
冲破藩篱 投身革命
以身许国 知音难觅
坚决 矛盾 豪情 苦恼
梦醒后无路可走,初入革命的迷惘,但并不自怨自艾。
诗人在词中以男子自许,表示了词人对祖国前途 的担忧,唱出一个女英雄的高亢壮歌,抒发她决心为 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讲述了因自己的情怀和 理想,不为丈夫和其他庸人所理解,而生的苦恼和悲 愤。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 情,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 胸怀。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 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 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 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青衫湿”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借此悲叹自己无知音的痛苦。但这不是 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积极的探索和追寻。词中蕴含强烈的 爱国主义情怀,对之后的革命起到思想上的推动作用。
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意。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 末路当磨折。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平生与人相处,一副火 热肝胆,一副男儿英雄形象。但世俗又怎么能理解一个女 子的侠肝义胆呢?“俗子胸襟谁识我?”发出震撼人心的 感慨。即使如此,也不能阻挡作者探索的脚步,这只不过 是英雄所经历的磨难罢了。
”1再9这读05明两 诗年句歌,进,秋创一品瑾步味回作“的诗国思人加时京想情入发感光展。复间华。会。和”环点境明。地点,在北京城。“中秋佳节”点
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词四首》PPT课件

跟踪检测
3. 请分别写出下列词句中词人借“酒”表达的思想感情。 (1)《渔家傲·秋思》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
_对__远__隔__万__里__的__家__乡__的__思__念__。_____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酒酣胸胆尚开张”:
___壮__心__未__已__的__英__雄__本__色__。_______
译文:西北边境秋天的风景十分奇异,大雁向衡阳展翅飞去,毫 无留恋之意。
精读课文
古文探究
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 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号角
层峦叠嶂
译文: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各种边塞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一起响起, 层峦叠嶂之间,长烟直上,落日斜照着紧闭的孤城。
精读课文
古文探究
统编版 · 语文 · 九年级(下)
12.词四首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 (重点)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 涵。(难点)
新知导入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新知导入
大漠边关凄厉的号角声及战马的嘶鸣、狂风的呼啸令人 心寒。倘若置身此处,怎能不怀念故乡的温馨?
作者醉后为何“挑灯看剑”?由此体现出什么?
因为宝剑伴着他征战杀敌,是词人曾经为国征战沙场的见 证。这一举动隐含了词人念念不忘报国的雄心。
精读课文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 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出兵之前,战士们兴高采烈地分食酒食,军营里奏响了悲 壮粗犷的军乐。在秋风萧瑟的战场上,词人检阅着各路兵 马,那一面面飘飞的战旗,一阵阵点兵出征的号角,一队 队斗志昂扬的战士,一把把寒光闪亮的刀枪,无不彰显着 气氛的肃杀,将士们准备出征。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 秋思》课件 (共30张PPT)

【宋】范仲淹
有人说,故乡是一曲悠扬的清笛,总是让人魂 牵梦绕;故乡是一抹皎皎的月光,总是让人心动不 已;故乡是一串永恒的记忆,总是让人想起就思念。 所以历代的文人墨客对故乡都有一种独有的情愫, 思乡便沉淀成他们笔下永恒的主题。思乡是他们 的杯中酒,酒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泪,思乡是他 们的诗中情,情到深处都定格成了不眠夜。对他 们来说,思乡是一种痛彻心扉的煎熬,是一种刻 骨铭心的哀痛,是一种不可言喻的情怀。今天老 师就带领大家学习一首思乡的词——范仲淹的 《渔家傲.秋思》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所谓的边声,是指带有边境特色 的声响,风声,雨声,人声,马嘶, 种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 悲凉,凄婉,四面回荡。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千嶂里”描绘出延州处在层层山岭环抱之 中的画面,“长烟落日”,就使人联想到王维 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了 塞外雄奇壮阔的风光,
范仲淹于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 (1043)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 西延安)知州。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 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 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 子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 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词产生于唐,成熟繁盛于宋,是诗的演进与发展。 词与诗比较,更集中于抒情,极少叙事的内容,也很 少揭示哲理。其格律限制比诗更严格。词有词牌,例 如;《西江月》、《破阵子》、《沁园春》等,词牌 一定了,每首词就有固定的字数、固定的句数、固定 的平仄用韵。一种词牌有一种词牌的“三固定”,它 是丝毫不可随意的。词大部分都分片,"片"也叫"阕"。 词根据乐调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五十八字 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可分段,称 上、下阕或上、下片。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有人说,故乡是一曲悠扬的清笛,总是让人魂 牵梦绕;故乡是一抹皎皎的月光,总是让人心动不 已;故乡是一串永恒的记忆,总是让人想起就思念。 所以历代的文人墨客对故乡都有一种独有的情愫, 思乡便沉淀成他们笔下永恒的主题。思乡是他们 的杯中酒,酒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泪,思乡是他 们的诗中情,情到深处都定格成了不眠夜。对他 们来说,思乡是一种痛彻心扉的煎熬,是一种刻 骨铭心的哀痛,是一种不可言喻的情怀。今天老 师就带领大家学习一首思乡的词——范仲淹的 《渔家傲.秋思》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所谓的边声,是指带有边境特色 的声响,风声,雨声,人声,马嘶, 种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 悲凉,凄婉,四面回荡。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千嶂里”描绘出延州处在层层山岭环抱之 中的画面,“长烟落日”,就使人联想到王维 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了 塞外雄奇壮阔的风光,
范仲淹于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 (1043)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 西延安)知州。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 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 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 子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 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词产生于唐,成熟繁盛于宋,是诗的演进与发展。 词与诗比较,更集中于抒情,极少叙事的内容,也很 少揭示哲理。其格律限制比诗更严格。词有词牌,例 如;《西江月》、《破阵子》、《沁园春》等,词牌 一定了,每首词就有固定的字数、固定的句数、固定 的平仄用韵。一种词牌有一种词牌的“三固定”,它 是丝毫不可随意的。词大部分都分片,"片"也叫"阕"。 词根据乐调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五十八字 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可分段,称 上、下阕或上、下片。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第12课 词四首 《满江红》课件 (共25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2课
满江红(小住京华)
导入新课
她,本来是可以活的, 却选择了死。她的死, 如一道划破黑夜的闪 电,为后来者照亮了 前路。古城绍兴,解 放路与府横街相接的 闹市区轩亭口,由此 矗立起了一座纪念碑。 她,就是秋瑾!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 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体会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4.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思考:词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强派”“殊未屑”强烈表达了 词人极不屑作为女儿身,不甘心受到束 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
资料链接:
在徐自华为秋瑾撰写的墓志铭中,记述 了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秋瑾的一 段言论:“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 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身其乎?”可 见,秋瑾不屑为女性的背后,正是溢于 言表的爱国之情。
6.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 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思考:结合背景,联系上下文,把 握词句大意。
我平生对国对民赤胆忠心,并常常为 他人、为国家、为民族的忧患而心潮 起伏、热血沸腾。凡夫俗子的胸怀狭 窄,怎么能够理解我呢?英雄的末路 自然是磨难重重。
7.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思考:词句引用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结合词作内容和写作背景,体会结尾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身 与 心 得对比,“列”“烈”两 句读来铿锵有力,写出了词人怎样的 气概?
明确: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 的豪迈气概,这是秋瑾作为“巾帼英 雄”的写照。
资料链接:
在词人的另一次词作《鹧鸪天》也真 切地抒发了她当时的情感:“祖国沉 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 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 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 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满江红(小住京华)
导入新课
她,本来是可以活的, 却选择了死。她的死, 如一道划破黑夜的闪 电,为后来者照亮了 前路。古城绍兴,解 放路与府横街相接的 闹市区轩亭口,由此 矗立起了一座纪念碑。 她,就是秋瑾!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 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体会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4.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思考:词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强派”“殊未屑”强烈表达了 词人极不屑作为女儿身,不甘心受到束 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
资料链接:
在徐自华为秋瑾撰写的墓志铭中,记述 了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秋瑾的一 段言论:“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 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身其乎?”可 见,秋瑾不屑为女性的背后,正是溢于 言表的爱国之情。
6.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 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思考:结合背景,联系上下文,把 握词句大意。
我平生对国对民赤胆忠心,并常常为 他人、为国家、为民族的忧患而心潮 起伏、热血沸腾。凡夫俗子的胸怀狭 窄,怎么能够理解我呢?英雄的末路 自然是磨难重重。
7.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思考:词句引用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结合词作内容和写作背景,体会结尾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身 与 心 得对比,“列”“烈”两 句读来铿锵有力,写出了词人怎样的 气概?
明确: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 的豪迈气概,这是秋瑾作为“巾帼英 雄”的写照。
资料链接:
在词人的另一次词作《鹧鸪天》也真 切地抒发了她当时的情感:“祖国沉 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 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 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 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0张PPT)

4.因人常热
不因人热。因,凭借。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 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瑾借此表明自己虽真心 诚意地结交志同道合的同志,但叹无知音可交。
秋瑾为国为民满腔热血,而麻木、狭隘、昏迷的俗子之流怎能理解呢?
5.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的典故,来自唐代诗人自居易的名作《琵琶行》。自居易贬谪九江 郡司马时,在船上听到琵琶女讲述经历,白居易联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发出了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泪水湿透了身上的青衫。所以后人也用“司马青衫” 或“青衫泪”来形容悲伤到极点,潸然泪下。
思辨体悟 话题:从词作中,通过______(典故)我感受到_______。
1.为篱下,黄花开遍
《饮酒》(其五) 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满江红
——秋瑾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课堂地图
走进作者
【秋瑾】(1875.11.8—1907.7.15),字瑢(xuán) 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内容
知晓内容 说说上下阕的内容,概括大意。
上阕: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 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下开遍菊 花,在菊花的点缀下,秋天的风景更 加明净。国家四面受敌,陷入孤立无 援的困境,八年来空想着故乡的风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 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寸哀情,用仿佛擦拭过一样明 丽的秋景衬托孤独寂寞之情。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整体理解
概括内容: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表达 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 盾心情,别具匠心。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写自 己对身为女子的不甘,和知 音难觅的苦闷。
这首词表达出秋瑾怎样的思 想感情?
这首抒怀之作,反映了在封 建礼教的束缚中,一个满怀 理想却不被理解的女人的苦 闷忧愁,和词人寻求救国良 方、匡国救世的凌云志向。
列:属列,范围 烈:刚烈
算平生:想想平日 肝胆:指真诚的心 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
俗子胸襟:俗人心胸(狭窄) 末路:无路可走 磨折:经受磨难挫折
莽红尘:莽莽人世 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 落泪。
下片: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 衫湿!
为篱下:在篱笆下 拭:擦
歌残:歌声渐渐消散 独:独自 浙:指浙江
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
侬:我 强派:强迫 蛾眉:长长而略弯的眉毛, 借指女子,词中指贵妇人身份。殊未屑:很不屑
上片: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 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 ②,八年风味徒思浙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④,殊未屑!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 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 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 闷表现得淋漓尽致。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用典,本句引用白居易《琵琶行》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 湿”的典故,抒发了作者走向革命 前夕的苦闷,为未能遇到志同道合 的人而悲伤的心情,极言作者对自 己前途的担心忧虑。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 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 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 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 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人,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 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 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 家”;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 家之一。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 数《东坡乐府》,340多首传世之作中, 真正称得上“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合作探究
下阕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揭示了将士们的 什么心理?
直抒胸臆。 揭示了将士们的矛盾心理:既思念 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因家国未定、功 业难成而不甘归退。
合作探究
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 万里”的妙处。
简单的两个数量词,巧妙地连在一起, 鲜活地勾画出边疆将士,想要借一杯浊酒消 解乡愁,却因遥远的家乡还不知归途,而乡 愁更浓。
天冷,声杂,城孤。
合作探究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 情景?有何作用?我们曾经学过的两句诗 与之意境相似?
景物: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 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写出了 塞外的奇异风光。
作用: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 特殊背景,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 紧急,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鬓微霜,又何妨”的言外之意是什 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言外之意是说:我即使年事已高, 又有什么关系呢?
表达了作者不服老的心境。
合作探究
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以 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 那样重用自己。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好 经历了由杭州通判被贬官为密州太守的人 生转折。当英雄老去,建功立业还只是一 种向往的时候,这句“持节云中,何日遣 冯唐”既有壮志难酬的无奈,但更多流露 的是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
导入新课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角连声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 留恋的情,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3)《渔家傲·秋思》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 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是:___ __人__不__寐__,__将__军__白__发__征__夫__泪____。
课堂检测
2、下列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 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 “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 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 “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 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 的苦闷。 D. 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 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 杂、厚重的情绪。
字音字形
塞下(sài) 燕然(yān) 羌管(qiāng)
浊酒(zhuó) 未勒(lè) 寐(mèi)
朗读节奏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板书设计
秋 秋来 雁去 无留意 肃杀寂寞 边声 落日 孤城闭
思家
渔家傲·秋思
爱国
思
一杯 万里 归无计 羌管 秋霜 征夫泪
苍凉悲壮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边塞诗句?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貂(diāo) 冈(gāng) 酣(hān) 遣(qiǎn)
停顿节奏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 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 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 /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合作探究
主旨
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主要是通 过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表现了戍守 边疆的艰辛和将士思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 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抒发了词人的报 国之情。
写作特色
格调苍凉,慷慨悲壮。
词的上阕主要写边塞秋景的萧瑟。在词人的 笔下,既有所见之景——千嶂、孤城、长烟、落 日,又有所闻之声——号角、边声。这些所见所 闻被词人连缀在一起,组成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 战地风光图,触目无比萧瑟荒凉。
合作探究
从描写方法和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羌 管悠悠霜满地”。
运用自然环境描写,借景抒情,写 出了戍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 戍边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 的爱国之情。
合作探究
说说“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使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采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想起千里之 外的家乡,征人无法入睡,将军和征夫 都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表现了守边 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 怀。
写作特色
下阕从人物的行为和心情写起,“浊酒 一杯”写行为,“家万里”自然是写思乡, 但一杯浊酒如何消得了乡愁?接着词人再用 “悠悠”的笛声与满地的浓霜来渲染边塞的 悲凉气氛,加重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思乡 却不能归,因为“燕然未勒”。将军壮志难 酬,壮士归乡无计,词的情调自然是无比的 凄凉悲壮。
课堂小结
酒酣之后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两鬓稍白, 又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 用我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 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整体把握
熟读成诵,思考:应以怎样的语调和气 势读这首词?
高亢昂扬的语调,豪迈奔放的气势。
整体把握
分别给词的上阕、下阕起个小标题。
合作探究
“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狂”统领全篇,是全词的核心,抒 写了词人胸中的雄健豪放之气。
合作探究
“左牵黄,右擎苍”使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
借代、对偶。
合作探究
找出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出猎队伍 有什么特点?
“千骑卷平冈。”
特点:威武雄壮,场面浩大。
合作探究
古人用词往往一字传神,说说“千骑卷 平冈”的“卷”字妙在何处。
疏通文意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 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 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我暂且发一发少年的狂劲,左手牵着黄犬,右手 举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 的衣服,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 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
“卷”字生动地写出了狩猎人数之 多,速度之快,描绘了出猎的壮观情景, 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合作探究
下阕哪句话是紧承上阕而写的?理由 是什么?
“酒酣胸胆尚开张。”此句话紧承 上阕“亲射虎,看孙郎”而写,依然体 现了作者心胸开阔,豪情万丈的情怀。 “鬓微霜,又何妨”便是很好注解。
合作探究
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 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 以来柔媚的词风。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 风味”而颇为得意。
题目解说
“江城子”,词牌名。密州,今山 东诸城。出猎,外出打猎。
题目交代了词作的主要内容及写作 缘起。
字音字形
擎(qíng) 裘(qiú) 鬓(bìn) 妨(fáng)
《渔家傲·秋思》通过描写艰苦的守卫边 疆的生活,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意境开 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作者忧国与思乡之情 相互交织,矛盾纠缠,最终爱国战胜了思乡。
这首词让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范仲淹的思乡 情结,更可感受到范仲淹的忧国爱国情怀,再 次领悟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博大胸襟。
——王维《使至塞上》 (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课堂检测
1、按要求填空。 (1)《渔家傲·秋思》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不同的一句是:_塞__下__秋__来__ ___风__景__异___。 (2)《渔家傲·秋思》中直抒胸臆,表现战士 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是:_浊__酒__一__杯__家__万__里__,__燕__然__未__勒__归__无__计____。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七年 (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
迁为密州知州。苏轼任密州知州时刚四十岁。他 是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 至这北方边郡的。这首词是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 打猎时所作。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 ),西夏曾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 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 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上阕:太守出猎图。 下阕:太守杀敌图。
合作探究
这首词作中哪一个字总括了全词?
“狂”。
合作探究
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1)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 帽貂裘; (2)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 虎、挽雕弓、射天狼; (3)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 张; (4)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 西北望、射天狼都体现为国御敌、报效国家 的志向。
下阕重在抒情,集中抒发身处边塞的征 人忧国思乡之情。
合作探究
上阕
《渔家傲·秋思》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 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塞下秋景。
“异”。
合作探究
“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 中的关键词语回答。 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