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跳继电器

合集下载

防跳继电器原理

防跳继电器原理

防跳继电器原理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楼主说的大概是指“防跳跃”,就是开关当合闸回路出现故障时进行分闸,或短路事故未排除,又进行合闸(误操作),这时就会出现断路器反复合分闸,不仅容易引起或扩大事故,还会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事故,所以高压开关控制回路应设计防跳。

防跳一般选用电流启动,电压保持的双线圈继电器。

电流线圈串接于分闸回路作为启动线圈。

电压线圈接于合闸回路,作为保持线圈,当分闸时,电流线圈经分闸回路起动。

如果合闸回路有故障,或处于手动合闸位置,电压线圈起启动并通过其常开接点自保持,其常闭接点马上断开合闸回路,保证断路器在分闸过程中不能马上再合闸。

防跳继电器的电流回路还可以通过其常开接点将电流线圈自保持,这样可以减轻保护继电器的出口接点断开负荷,也减少了保护继电器的保持时间要求。

断路器跳跃一般有两种情况:1、主回路没有故障,由于断路器机构辅助触点不良,继电器触点卡住等原因。

2、主回路确有故障,断路器合于故障点,继电器保护动作是断路器跳闸,而这时断路器的操作把手尚未复归或自动装置的触点卡死等,从而使断路器发生多次跳合的现象。

断路器跳跃时,对供电系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断路器本身也容易损坏甚至爆炸。

因此,在断路器的控制回路中,应装有防止跳跃的闭锁装置。

其原理如图:当控制开关SA5-8接通使断路器合闸后,如断路器保护动作,将使断路器跳闸,KL电流线圈通电,其触点KL1闭合。

如果此时合闸操作手把未复归或自动装置的触点卡住,则KL的电压线圈通过KL1触电自保持,其触点KL2将合闸回路断开,使断路器不知多次合闸而发生跳跃。

什么是防跳继电器1,防跳继电器,就是防止跳跃的继电器,它是一个中间继电器,有两个线圈,一个是电压线圈,一个是电流线圈,这种继电器在油开关断路器控制回路中应用比较广泛;2,防跳继电器的电压线圈与控制回路中合闸接触器的线圈并联,其常闭接点串联在控制回路中的合闸回路中;3,防跳继电器的电流线圈串联在控制回路中的跳闸回路中,其常开接点与防跳继电器的电压线圈串联;4,工作原理:当油开关断路器操作时,在拧动万能转换开关至合闸位置后,油开关合闸,串联在控制回路中跳闸回路的油开关常开辅助触头闭合,经过油开关的跳闸线圈防跳继电器的电流线圈有电流流过,其串联在电压线圈回路中的常开接点闭合(此接点是断电延时断开的);油开关在某种原因下合闸后立即自动跳闸,油开关串联在控制回路中合闸回路点的常闭辅助触头闭合,此时防跳继电器的电压线圈有电压通过,串联在合闸回路中的防跳继电器常闭接点断开,切断了合闸回路,防止油开关再次合闸,有效地保护了油开关,避免了事故的扩大。

高压电气防跳原理

高压电气防跳原理

高压电气防跳原理6kV及以上的断路器,常采用“电气防跳”。

此种防跳继电器有有两个线圈,一个是供启动用的电流线圈,接在跳闸回路中;另一个是自保持用的电压线圈,通过本身的常开触点(TBJ1)接入合闸回路。

当合闸过程中,如正遇永久性故障,因而保护出口继电器触点BCJ闭合,断路器跳闸,并起动防跳继电器TBJ。

若控制开关手柄(合闸按钮)未复归或其触点被卡住,以及自动合闸装置的合闸触点被卡住(没有分开),由于防跳继电器的触点TBJ1已经闭合,致使TBJ的电压线圈带电,起自保持的作用。

另外,触点TBJ2业已断开,能避免合闸线圈HQ再次导通,也就防止了断路器发生“跳跃”。

触点TBJ3(与BCJ的触点并在一起)的作用,是为了防止保护出口继电器BCJ的触点被烧坏。

因为自动跳闸时,BCJ的触点可能较辅助触点QF2(串在跳闸线圈TQ前的断路器常开辅助触点)先断开,以致被电弧烧坏。

由于TBJ3与它并联,即使BCJ的触点先断,也不会被烧坏,而且还有跳闸出口存在。

1 跳跃闭锁回路的电路分析电气跳跃闭锁回路通常是由跳跃闭锁继电器实现的。

图1 是适用于具有一个跳闸线圈的断路器的跳跃闭锁回路接线图。

跳跃闭锁继电器TBJ具有一个电流启动线圈TBJ/I、一个电压保持线圈TBJ/U,2对动合触点TBJ1,TBJ 4和2对动断触点TBJ 2 ,TBJ3 ,TBJ/I接于断路器的跳闸线圈回路,TBJ/U接于断路器的合闸回路,TBJ1作电流自保持用,TBJ2 ,TBJ3并联后串入合闸回路。

当跳闸继电器TJ 动作启动跳闸时,TBJ/I 励磁,TBJ 动作,TBJ1闭合将跳闸命令保持,直到断路器断开,同时TBJ2 ,TBJ3断开合闸回路,TBJ4闭合,准备好TBJ的电压自保持回路。

若在断路器未断开之前,即TBJ 未返回之前手合继电器触点SHJ 或自动重合闸触点ZHJ 闭合,则TBJ 经已经闭合的TBJ 4 和SHJ 或ZHJ 自保持,即TBJ2 , TBJ 3 继续处于断开状态,保证断路器不会合闸,达到跳跃闭锁的目的。

断路器防跳回路分析及规范

断路器防跳回路分析及规范

断路器防跳回路分析及规范防跳回路是断路器合闸回路中的重要部分,用于防止断路器跳跃现象。

跳跃现象指的是合闸回路出现故障或机构问题,导致断路器多次分合或反复合闸分闸。

防跳回路分为操作箱内和断路器就地操作机构内两类。

在操作箱内的防跳回路中,继电器12TBIJa动作后,防跳继电器1TBUJa启动。

若出现保护重合闸脉冲过长、开关机构辅助接点故障或操作把手接点粘连等情况,继电器2TBUJa将启动并自保持,使开关合闸回路不能导通,达到防跳的目的。

操作箱防跳回路的优点是实现简单,缺点是容易受到操作箱内部故障的影响。

断路器就地操作机构内的防跳回路则相对复杂,但不受操作箱内部故障的影响。

其实现原理类似于操作箱内的防跳回路,但需要考虑机构的特殊性质,如机构脱扣等。

总之,防跳回路对于保证断路器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在设计和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跳回路种类,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操作箱防跳回路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保护操作箱内的回路,运行环境良好,不容易出现故障。

然而,它的缺点是保护范围受限,只能防止合闸命令接点误导通造成的断路器跳跃问题,无法避免因操作箱以外的寄生回路或二次回路接地引起的断路器跳跃。

此外,当断路器本体三相不一致继电器动作启动跳闸时,操作箱防跳回路无法启动。

还有一个问题是12TBIJa继电器需要与开关的跳闸电流箱配合。

机构防跳的原理是以___3AP/3-F1断路器A相回路为例,如图2所示:当开关合闸至合位后,S1LA开关常开辅助接点闭合。

若就地合闸接点K76粘连或保护合闸脉冲持续保持,则防跳继电器K75LA启动并自保持;合闸回路中的防跳继电器常闭接点断开,防跳功能实现。

机构防跳的优点是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仅并联在合闸回路中,对分闸回路没有影响,回路相对比较简单,可以实现就地保护,有效地消除了从保护装置到断路器机构箱间的保护死区现象。

然而,它的缺点是机构防跳继电器安装在断路器机构箱或汇控柜中,运行环境比较恶劣,存在受断路器振动影响等隐患,随着年限增长,运行状况逐渐变坏。

防跳设计及防跳继电器的选用

防跳设计及防跳继电器的选用
触点TBJ1的作用:TBJ电流线圈带电,触点TBJ1接通TBJ电压线圈自保持,只有合闸脉冲解除后TBJ电压线圈断电,触点TBJ1断开退出自保持。
触点TBJ2的作用:TBJ电流或电压线圈带电,触点TBJ2断开合闸线圈回路,有效防止断路器再次合闸,达到防跳目的。如断路器机构内也有防跳功能,为了防止产生寄生回路,按规定只能二者选其一,若需取消操作箱TBJ的防跳功能可用导线将触点TBJ2短接;若需取消开关的防跳功能可拆除至防跳继电器线圈的连线。
DZ-619型小型继电器产品系列中就有专门针对“防跳”要求设计的多种规格,如表格一所示。
表格一:DZ-619型防跳继电器各种类别主要特点
示例
特点
1
0500(05S)-110
电流启动、电压保持,动作时间小于5ms,动作电流为30~50%额定值
2
1000(10SQ)-048
双启动型,电流、电压线圈均可启动或保持,适合保护出口和防跳电路通用,双启动型可减少订货规格,动作电流为30~50%额定值,动作电压为50~70%额定值
图3:交直流供电的电压并联型防跳回路设计方案图
RO—电阻;KO—合闸防跳继电器;S1~S4—断路器辅助接点;
D2、D3—整流桥;Y2—分闸脱扣器;Y3—合闸脱扣器
当合闸命令存在时,合闸整流桥D3(考虑交直流两用而设置)输出经合闸脱扣器Y3,辅助开关接点S2, S1, S3-1,防跳继电器KO的常闭接点1-2接通。断路器合闸后,并联在合闸回路的辅助接点S3-2闭合,启动防跳继电器KO , KO接点位置切换(由常闭接点1-2接通转为常开接点1-4接通),断合闸回路并保持。若此时线路或设备故障,继电保护动作跳闸。但由于合闸回路已可靠断开,从而防止了开关跳跃。控制电源掉电,则KO自保持回路返回,接通合闸回路,可以再次合闸。

断路器防跳回路接线及原理介绍

断路器防跳回路接线及原理介绍
2.串联式防跳回路 防跳继电器TBJ由电流启动,该线圈串联在断路器的跳闸回路中,电压保持线圈与断路器的合闸 线圈并联,当合闸到故障线路或设备上,则继电保护动作,保护出口接点TJ闭合,此时防跳继 电器TBJ的电流线圈启动,同时断路器跳闸,防跳继电器TBJ的常闭接点断开合闸回路,另一对 常开接点接通电压线圈并保持。若此时SK(5-8)或HJ接点不能返回而继续发出合闸命令,由 于合闸回路已被断开,断路器不能合闸,从而达到防跳的目的。另外,当TBJ启动后,其并联于 保护出口的常开接点闭合并自保,直到“逼迫”断路器常开辅助接点变位为止,有效防止了保护出 口接点断弧。
3.并联式防跳回路 防跳继电器KO的电压线圈并联在断路器的合闸回路上。如有一个持续的合闸命令存在时,合闸 整流桥输出经Y3、S2、S3、S1、K0(2-1)接通。断路器合闸后,并联在合闸回路的辅助接点S3 闭合,启动防跳继电器KO,KO接点即由2-1位置切换到4-1位置,断开合闸回路并保持。若此时 线路或设备故障,继电保护动作跳闸,但由于合闸回路已可靠断开,从而防止了开关跳跃。
5.跳闸线圈辅助接点式防跳回路 在合闸过程中出现短路故障时,保护装置使得断路器跳闸,由跳闸线圈操动的常开辅助接点 TQ2闭合,保持跳闸线圈继续通电,跳闸线圈的常闭辅助接点TQ1断开,切断合闸回路。如此时 合闸命除后,跳闸线圈失电,接线恢复原 来状态。
1.对于没有防跳装置的断路器应加装电气防跳回路,串联式防跳回路性能最优,应优先采用,可 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2.串联式防跳继电器的启动电流线圈应按灵敏度不小于2选型,且安装时应注意电流线圈与电压 线圈的极性一致; 3.当保护装置内部和开关操作机构都有电气防跳回路时,推荐采用什么回路?,而操作机构中的 防跳回路甩掉,这样使用可靠,维护方便; 4.对于弹簧储能式操作机构,有人认为其储能机构本身已具有防跳功能,似乎不必再加电器防跳 回路,但储能机构并不能防止因合闸接点粘连而造成的开关跳跃,又没有防止保护出口接点断 弧烧毁的功能,所以还是加装电气防跳回路为好。 会议通知

断路器的防跳(跳跃闭锁)控制回路资料讲解

断路器的防跳(跳跃闭锁)控制回路资料讲解

断路器的防跳(跳跃闭锁)控制回路当合闸回路出现故障时进行分闸,或短路事故未排除,又进行合闸(误操作),这时就会出现断路器反复合分闸,不仅容易引起或扩大事故,还会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事故,所以高压开关控制回路应设计防跳。

防跳一般选用电流启动,电压保持的双线圈继电器。

电流线圈串接于分闸回路作为启动线圈。

电压线圈接于合闸回路,作为保持线圈,当分闸时,电流线圈经分闸回路起动。

如果合闸回路有故障,或处于手动合闸位置,电压线圈起启动并通过其常开接点自保持,其常闭接点马上断开合闸回路,保证断路器在分闸过程中不能马上再合闸。

防跳继电器的电流回路还可以通过其常开接点将电流线圈自保持,这样可以减轻保护继电器的出口接点断开负荷,也减少了保护继电器的保持时间要求。

有些微机保护装置自己已具有防跳功能,这样就可以不再设计防跳回路。

断路器操作机构选用弹簧储能时,如果选用储能后可以进行一次合闸与分闸的弹簧储能操作机构(也有用于重合闸的储能后可以进行二次合闸与分闸的弹簧储能操作机构),因为储能一般都要求10秒左右,当储能开关经常处于断开位置时,储一次能,合完之后,将储能开关再处于断开位置,可以跳一次闸;跳闸之后,要手动储能之后才能进行合闸,此时,也可以不再设计防跳回路。

1.断路器的“跳跃”现象及危害如果手动合闸后控制开关(SA的手柄尚未松开 5—8触点仍在接通状态)或者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出口触点K1烧结,若此时发生故障,则保护装置动作,其出口K2触点闭合,跳闸线圈YT通电起动使断路器跳闸,则QF2接通,使接触器KM又带电,使断路器再次合闸,保护装置又动作使断路器又跳闸……,断路器的这种多次“跳一合”现象称为“跳跃”。

如果断路器发生跳跃,势必造成绝缘下降、油温上升,严重时会引起断路器发生爆炸事故,危及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2.断路器的“防跳”控制回路在35kV及以上电压的断路器控制回路中,通常加装防跳中间继电器KCF,如图5-3所示。

KCF 常采用DZB型中间继电器,它有两个线圈:电流起动线圈KCF1,串接于跳闸回路中;电压(自保持)线圈KCF2,与自身的动合触点串联,再并接于合闸接触器KM的回路中。

断路器的防跳(跳跃闭锁)控制回路

断路器的防跳(跳跃闭锁)控制回路

断路器的防跳(跳跃闭锁)控制回路当合闸回路出现故障时进行分闸,或短路事故未排除,又进行合闸(误操作),这时就会出现断路器反复合分闸,不仅容易引起或扩大事故,还会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事故,所以高压开关控制回路应设计防跳。

防跳一般选用电流启动,电压保持的双线圈继电器。

电流线圈串接于分闸回路作为启动线圈。

电压线圈接于合闸回路,作为保持线圈,当分闸时,电流线圈经分闸回路起动。

如果合闸回路有故障,或处于手动合闸位置,电压线圈起启动并通过其常开接点自保持,其常闭接点马上断开合闸回路,保证断路器在分闸过程中不能马上再合闸。

防跳继电器的电流回路还可以通过其常开接点将电流线圈自保持,这样可以减轻保护继电器的出口接点断开负荷,也减少了保护继电器的保持时间要求。

有些微机保护装置自己已具有防跳功能,这样就可以不再设计防跳回路。

断路器操作机构选用弹簧储能时,如果选用储能后可以进行一次合闸与分闸的弹簧储能操作机构(也有用于重合闸的储能后可以进行二次合闸与分闸的弹簧储能操作机构),因为储能一般都要求10秒左右,当储能开关经常处于断开位置时,储一次能,合完之后,将储能开关再处于断开位置,可以跳一次闸;跳闸之后,要手动储能之后才能进行合闸,此时,也可以不再设计防跳回路。

1.断路器的“跳跃”现象及危害如果手动合闸后控制开关(SA的手柄尚未松开 5—8触点仍在接通状态)或者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出口触点K1烧结,若此时发生故障,则保护装置动作,其出口K2触点闭合,跳闸线圈YT通电起动使断路器跳闸,则QF2接通,使接触器KM又带电,使断路器再次合闸,保护装置又动作使断路器又跳闸……,断路器的这种多次“跳一合”现象称为“跳跃”。

如果断路器发生跳跃,势必造成绝缘下降、油温上升,严重时会引起断路器发生爆炸事故,危及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2.断路器的“防跳”控制回路在35kV及以上电压的断路器控制回路中,通常加装防跳中间继电器KCF,如图5-3所示。

KCF 常采用DZB型中间继电器,它有两个线圈:电流起动线圈KCF1,串接于跳闸回路中;电压(自保持)线圈KCF2,与自身的动合触点串联,再并接于合闸接触器KM的回路中。

防跳继电器原理

防跳继电器原理

.楼主说的大概是指“防跳跃”,就是开关当合闸回路出现故障时进行分闸,或短路事故未排除,又进行合闸(误操作),这时就会出现断路器反复合分闸,不仅容易引起或扩大事故,还会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事故,所以高压开关控制回路应设计防跳。

防跳一般选用电流启动,电压保持的双线圈继电器。

电流线圈串接于分闸回路作为启动线圈。

电压线圈接于合闸回路,作为保持线圈,当分闸时,电流线圈经分闸回路起动。

如果合闸回路有故障,或处于手动合闸位置,电压线圈起启动并通过其常开接点自保持,其常闭接点马上断开合闸回路,保证断路器在分闸过程中不能马上再合闸。

防跳继电器的电流回路还可以通过其常开接点将电流线圈自保持,这样可以减轻保护继电器的出口接点断开负荷,也减少了保护继电器的保持时间要求。

断路器跳跃一般有两种情况:1、主回路没有故障,由于断路器机构辅助触点不良,继电器触点卡住等原因。

2、主回路确有故障,断路器合于故障点,继电器保护动作是断路器跳闸,而这时断路器的操作把手尚未复归或自动装置的触点卡死等,从而使断路器发生多次跳合的现象。

断路器跳跃时,对供电系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断路器本身也容易损坏甚至爆炸。

因此,在断路器的控制回路中,应装有防止跳跃的闭锁装置。

其原理如图:当控制开关SA5-8接通使断路器合闸后,如断路器保护动作,将使断路器跳闸,KL电流线圈通电,其触点KL1闭合。

如果此时合闸操作手把未复归或自动装置的触点卡住,则KL的电压线圈通过KL1触电自保持,其触点KL2将合闸回路断开,使断路器不知多次合闸而发生跳跃。

什么是防跳继电器1,防跳继电器,就是防止跳跃的继电器,它是一个中间继电器,有两个线圈,一个是电压线圈,一个是电流线圈,这种继电器在油开关断路器控制回路中应用比较广泛;2,防跳继电器的电压线圈与控制回路中合闸接触器的线圈并联,其常闭接点串联在控制回路中的合闸回路中;3,防跳继电器的电流线圈串联在控制回路中的跳闸回路中,其常开接点与防跳继电器的电压线圈串联;4,工作原理:当油开关断路器操作时,在拧动万能转换开关至合闸位置后,油开关合闸,串联在控制回路中跳闸回路的油开关常开辅助触头闭合,经过油开关的跳闸线圈防跳继电器的电流线圈有电流流过,其串联在电压线圈回路中的常开接点闭合(此接点是断电延时断开的);油开关在某种原因下合闸后立即自动跳闸,油开关串联在控制回路中合闸回路点的常闭辅助触头闭合,此时防跳继电器的电压线圈有电压通过,串联在合闸回路中的防跳继电器常闭接点断开,切断了合闸回路,防止油开关再次合闸,有效地保护了油开关,避免了事故的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BJ路器防跳原理[内容摘要]:断路器防跳回路的作用是防止接点粘连的情况下,跳、合闸命令同时施加到断路器得跳、合闸线圈上,造成断路器反复跳闸、合闸,损坏断路器。

防跳回路的设计使断路器出现跳跃时,将断路器闭锁在跳闸位置。

防跳回路分为操作箱中防跳回路和断路器中防跳回路,操作箱中的防跳回路与断路器中的防跳回路一般不能同时使用,如果同时使用,断路器中的防跳继电器可能会造成因“寄生”回路而自保持,无法返回。

通过跳、合闸回路二次接线的改动来实现操作箱中防跳回路和断路器中的防跳回路之间的选择。

关键词:防跳;跳闸位置;合闸位置;重合闸;拒动 1.基本原理: 1.1断路器防跳回路的作用是防止接点粘连的情况下,跳、合闸命令同时施加到断路器得跳、合闸线圈上,造成断路器反复跳闸、合闸,损坏断路器。

防跳回路的设计使断路器出现跳跃时,将断路器闭锁在跳闸位置。

图(1)图1接线为操作箱防跳回路原理图,其中TBJ是防跳继电器,当正常分、合闸时,对操作影响不大。

但一旦发生合闸于故障线路,手合继电器SHJ来不及分开或粘连,或自动装置的合闸接点ZHJ粘连时,如果没有防跳继电器时,断路器会发生反复的跳闸、合闸,短时间内多次切断故障电流,这是不允许的。

这种断路器的跳跃现象轻则对系统造成多次冲击,严重时可能使
断路器爆炸。

接入防跳继电器
后,当断路器手动分闸或保护装置跳闸时,都有跳闸电流流过TBJ的电流线圈,这时合闸回路TBJ的常闭TBJ1接点分开,合闸回路不通,如果合闸信号没有复归,将通过TBJ的常开接点TBJ2使TBJ的电压线圈得电,使其自保持,直到合闸信号返回。

这样TBJ就起到防止断路器反复分、合闸的作用。

接于分闸回路的TBJ电流线圈,要求其在分闸时造成的压降要小,规程规定不能大于控制电源额定电压的5%,TBJ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则不能大于分闸电流的50%,保证TBJ 在分闸过程中可靠动作。

1.2在有些断路器中已经考虑了防跳回路,它一般是由电压型继电器来完成防跳功能的。

图(2)如图2所示,K1为防跳继电器,当远方或断路器就地合闸时,断路器由分闸状态变为合闸状态,断路器S1常开接点“10、12”闭合,启动K1防跳继电器,K1防跳继电器常开接点“13、14”闭合,使K1防跳继电器自保持,K1防跳继电器常闭接点“21、22”断开,合闸回路不通。

合闸信号不消失,防跳继电器不返回,这样K1就起到防止断路器反复分合闸的作用。

1.3操作箱中的防跳回路与断路器中的防跳回路一般不能同时使用,如果同时使用,断路器中的防跳继电器可能会造成因“寄生”回路而自保持,无法返回。

至于是拆除操作箱中的防跳回路,还是拆除断路器中的防跳
回路,要视操作箱与断路器中的具体接线情况,一般建议采用断路器中的防跳回路,
因为操作箱内的防跳回路只能防止断路器
远方操作的断路器跳跃问题,而对于断路器本体就地操作时出现的断路器跳跃问题就无能为力了。

断路器中防跳回路则可以防止任何情况下的断路器跳跃问题。

2.采用操作箱中防跳与断路器中防跳二次回路接线方式 2.1采用操作箱防跳回路:采用操作箱操作回路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接线方式,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接线方式。

接线中需注意的是要将断路器中的防跳回来断开,其方法是如图2所示,将接点“15”和“16”之间的接线打开即可。

如果不断开断路器中的防跳回路,当断路器在合位时,监视断路器合位的HWJ动作,同时防跳回路的断路器辅助开关S1的常开接点“10”“12”闭合,负电通过该接点反送到合闸回路,监视断路器跳位得TWJ也同时动作,这样微机保护装置会同时感受到断路器的跳位和合位,造成微机保护装置无法判断断路器位置。

2.2采用断路器中的防跳回路接线方式一:采用断路器中的防跳回路越来越得到重视。

它的优点是不但可以防止远方操作的断路器跳跃问题,也可以解决断路器就地操作时的断路器跳跃问题。

图(3)其接线方式如图3保持断路器本身
的防跳回路不变,即将图2中断路器内接点“15”、“16”短接。

将操作箱的4D88和4D93短接。

这样跳闸回路就将防跳回路的TBJ1防跳继电器常开接点短接,跳闸信号可以不经防跳继电器TBJ1常开接点控制直接到达断路器操作机构。

同时为防止断路器通过防跳回路将“负电”反送到TWJ
,将操作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