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作文的语言生动起来(一)
如何让你的文章语言生动

• 七、适当地引用名人名言
• 例1《我的课余生活》中的句子—— • 美国的富兰克林说过:“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 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课余时间,有人喜欢 看电视,有人喜欢玩游戏,我喜欢看书。 • 例2《帮助》中的句子——
• 二、准确地使用动词 • 在描述事物时,准确地叙述事物的动态对 小学生遇到的一个普通的困难。比如吃东 西就有啃、咬、吮、吸、喝、咽、饮、 吞……等等,什么情况应该用哪个词一定 要力求准确。 • 例1《小白兔过河》中的句子—— • 1、小白兔把在树枝上的游泳圈弄了下来。 • 2、小白兔把挂在树枝上的游泳圈挑了下来。
• 是呀!正如鲁迅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 例2《小熊猫参赛》中的句子—— • 1、小熊猫走在翠绿翠绿的草地上…… • 2、小熊猫 在翠绿翠绿的草地上,昂首挺胸, 步履轻盈…… • 第二句在动词后面加进这些词,小熊猫憧 憬未来、充满信心的神情格外突出,读起 来就有余味悠长的感觉。
• 例3《蚕》中的句子—— • 1、蚕一生忙忙碌碌。 • 2、蚕一生忙忙碌碌,只要生命不息,它就 劳作不止。 • 第二句在形容词后面加进一些补充说明的 词语,语句显得丰富多彩。
• 三、适当地运用叠词 • 叠词也叫复词或重音,运用叠词可增强语言的节 奏感、韵律美,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 耳动听。 • 例1《快乐的节日》中的句子—— • 小熊笨手笨脚地在柔软而有弹性的草地上跳来跳 去;小兔紧紧地抱着红红的胡萝卜又蹦又跳,长 长的耳朵一翘一翘的,不时微微一笑,露出了两 个大大的雪白雪白的门牙;乌龟摇头摆尾,津津 有味地嚼着一条水淋淋的、鲜活鲜活的大龙虾, 悠闲自在,逛来逛去;孔雀正在频频开屏,尾巴 像一把五彩扇,又像天边的彩虹,美不胜收……
怎样让作文语言更生动 作文语言怎么写

怎样让作文语言更生动作文语言怎么写1.用类比阐述抽象的道理通过此类与彼类的对比说明来阐述抽象的道理。
如:“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处,或天空,或烟霭,或流水,或远方,使得画面境界空灵,意趣无穷。
……作为文学大师,鲁迅先生也喜爱‘空白’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
”2.善用修辞,尤其是比喻、拟人和排比比喻能让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让平淡的事物变得生动,让深奥的理论变得浅显而通俗。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便是运用比喻修辞的范例。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作者先把山比作眉黛,语出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横波,山是眉峰聚”,似乎并无奇特之处,但作者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由此生发开去,带出另一个新鲜的比喻“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可谓独出心裁,熨帖自然。
此语一出,即使“山”和“小屋”的形象呈现出新颖动人之感,既刻画了作为背景的山的厚重,又把小屋对山的点缀和生气描摹得形象逼真。
写出了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体现着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拟人的主要作用是化天情为有情,使形象生动,意蕴丰富。
老舍《济南的冬天》这样写道: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用一“晒”、一“睡”、一“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排比是一种能让你的作文熠熠生辉、文采顿生的修辞。
借排比,巧相连,构整句,便可以渲染气氛,增强气势,增进论证。
3.化用、引用古诗词、名言警句和典故所谓化用,就是指作者在引用他人诗文时,既不是一字不漏地引用原句,也不是对个别原句作字词方面的变化,而是抽取原文中的重要部分,加上自己的语言组合成一个新句,让人感觉不到作者的引用。
如:“他固可以清高地不为五斗米折腰;固可以闲适地种豆南山;固可恬淡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固可以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固可以用他手中的笔忽逢桃花林,在这字间寻觅他的精神乐土。
”另外“拆引”也是使文章语言灵动生辉的技巧之一。
所谓拆引,即将原诗文拆开使用,用以表达作者的观点。
如何让自己作文语言靓丽起来

如何让自己作文语言靓丽起来许多同学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偏差,虽然作文的选材、结构都不错,但由于语言平淡、枯燥,写出的作文总让人觉得干巴巴的,缺少文采。
怎样才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起来,达到妙笔生花之境呢?一、巧用修辞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排比排比形式整齐,语言凝炼,气势充沛。
文中适当使用排比句,能有效地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2.比喻比喻不仅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可感,而且能使诗文中的叙述或说理显得形象生动。
例如有个学生的习作是这样来比喻母爱的: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泪,因为我生活在水中。
”面对那条悲伤的鱼,水轻轻地言道:“我看得见你的泪,因为你一直在我的心里。
”这个形象贴切的比喻,把母爱的博大深沉描绘得恰如其分,又真切感人,让人觉得精彩而不俗。
3.引用在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诗词名句、人物典故等,是提升文章内蕴和增加语言可读性的好途径。
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
在《思想的芦苇》一文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阐述: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悠悠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
像衣香玢影的女子步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兼葭苍苍,白露如霜”遂成千古绝唱。
泗流中,弄篙荡舟的少年,采兰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这段文字,把古代诗文巧妙地引用、化用,使芋芋芦苇和美丽的诗行和谐交融在一起,内涵就丰富了。
二、炼字炼句契诃夫说:“写作的技巧,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写好一篇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只有不断地锤炼语言,推敲语言,反复修改,文字才能渐趋完美。
只有力求每一个细节的完好,文字才会出现整体的协调和优美。
炼字炼句时大体可注意以下三项:1.求准力求语言的准确无误是写好文章的一大关键。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最准确的形容词,最准确的动词,最准确的名词,……只有一个,也就是最准确的那一个。
”这可谓是大家的炼字风范。
在话剧《屈原》中,郭沫若把“宋玉,你是个无耻的文人!”改为:“宋玉,你这无耻的文人!”,味道就迥然不同了。
怎样让写作语言生动起来1

将以下的句子稍作“修理”, 让语言生动起来(要求:至少 用一种修辞,时间:3分钟)。
原句:你也带小孩,人 家也带小孩,你带的小 孩又脏又瘦,人家带的 小孩又白又胖。
改文:(1)你带小孩,人家也带小孩,
你带的孩子就像大街上耍把戏的瘦猴, 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小孩就像刚出笼的 小馒头,又白又胖。
精彩片段欣赏:
“老班”教物理,进门就吐出五个字“这节课 考试”!哎,这试题可真难啊!我又到了“山穷 水尽疑无路”的地步了。这“牛顿”和“焦耳” 急得我顿时抓耳„„只见同学们无不“伸颈”、 “侧目”。望着巡逻的老班,我们既要警惕,又 要合作,这真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战斗啊!终于挨 到铃声响,告别了牛顿,我们这群“鸥鹭”终于 飞出了教室。此时,叹息声、责怪声一时齐发,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中间还夹杂着自己改 编的歌谣:“作业最多的人是我,书包最重的人 是我,休息最少的人是我,挨骂最多的人是 我„„是我是我,还是我„„
同一个意思,两种表达。你喜 欢A句还是B句,为什么? A.我们初三(2)班的同学疯狂地迷 上了历史,他们说那种感觉难以形 容。 B.我们初三(2)班的同学疯狂地 迷上了历史,他们说那种感觉就像孔 雀迷恋自己的羽毛,飞蛾迷恋灼热的 火焰,小鸟迷恋高远的天空。
广东省中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 (50~45分) 3.语言得体、流畅。 加分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 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3.语言优美。
改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 生”,感谢小草教会了我坚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 花”,感谢落花教会了我奉献。
2、原文:如果你是边塞大漠,我愿飞
奔在黄天漫沙里;如果你是深山丛林, 我愿跋涉在荆棘小道上。呵,语文,美 丽如你,叫我爱不释手。
小升初作文指导:语言如何才生动

小升初作文指导:语言如何才生动
1、运用比喻比拟:用生动的比喻比拟来形容,能让文章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比如:“他的语言如潺潺流水,清晰流畅,
深入人心”;“他的语言如春雨般洒落,滋润心田”。
2、运用比喻比拟:使用比喻比拟的方式来表达,可以让文章
更加生动,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比如:“他的语言如激流勇进,滔滔不绝,激励人心”;“他的语言如繁星点缀,璀璨夺目,照亮心灵”。
3、运用比喻比拟:用比喻比拟的方式来表达,可以让文章更
加生动,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比如:“他的语言如清风徐来,清新舒畅,洗涤心灵”;“他的语言如春花绽放,绚丽多彩,给
人以美好”。
4、运用比喻比拟:使用比喻比拟的方式来表达,可以让文章
更加生动,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比如:“他的语言如阳光普照,温暖人心,洒落希望”;“他的语言如烛火照耀,熠熠生辉,照亮前程”。
怎么让作文语言更加生动作文语言的表达技巧

怎么让作文语言更加生动作文语言的表达技巧1、精心锤炼词语。
要使语言鲜明生动,新颖脱俗,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具体、形象、内涵丰富的词语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的锤炼。
2、巧用修辞。
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化腐朽为神奇。
如比喻的巧妙运用:“如血的残阳像一位戴着红斗笠的侠客。
”“晚霞飘落在天边,宛如一匹红丝绸,召唤着从远古走来的吹箫人。
”这是描写“飞天”壁画而运用的绝妙比喻,不能不佩服作者比喻的新奇,想象力的丰富。
又如比喻加排比: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3、独创巧妙佳句。
这是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创新语言的一种方法。
比如:“天醉了,映红了天边,云是山的使者吧,把风扯来醒酒,却弄醒水波粼粼。
”上述创新出来的佳句妙语,读后如饮醇酒,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4、力求含蓄蕴藉。
含蓄的语言耐人寻味,含英咀华,如嚼橄榄。
比如:“海浪不回避礁石的撞击,才得以壮观;人生不拒绝遗憾的存在,才得以明达。
”“认识自己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否则我们就会像乌云下生长的花儿,失去了充满阳光的世界。
请牢记:是鱼儿,就不要向往天空;是鸟儿,就不要留恋海洋。
”这类警策性的话语,于形象中蕴涵哲思,含蓄隽永,优美凝练。
试想,阅卷老师看到有如此成熟思想的文字,怎能不为之动情呢?5、巧妙引用活用。
名言名句,是语言的精华,对于文章创作有着非凡而绝妙的效用。
适当引用能使文章意蕴深厚,神采飞扬。
比如:李商隐有诗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我惊讶于他的洞察力。
然而,夕阳下互相搀扶的老夫老妻却是天底下最美的风景。
6、凸显个性特色,写出自己的个性。
如果你是多愁善感的人,那么尽量写诗意的文字;如果你以能言善辩见长,那你不妨多些议论;如果你天性活泼幽默感强,那也不要浪费自己的特点,就多些生动的叙述和描写吧。
怎样让小学生的作文语言生动起来

怎样让小学生的作文语言生动起来作者:张学兵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7年第11期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写作文时语言不生动,读起来索然无味,简直是“受罪”。
许多家长和学生也在为此愁烦不堪,却苦于没有解决的办法。
语言生动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就是指写作时,运用的语言具有活力、表现力,能使人感动、触动,能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语言生动起来呢?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强化,颇有成效。
一、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努力对句子进行附加和装饰比较感悟:示例一:(1)傍晚,我打着伞走在路上,突然一位同学跑来对我说:“咱俩挤挤。
”(2)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我一个人打着伞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从身后跑来一位同学,一下子抱住我的肩膀说:“咱俩挤挤。
”示例二:(1)张三说:“……”(2)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示例三:(1)风一吹,叶子落下来了。
(2)瑟瑟的秋风一吹,枯黄的叶子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了。
示例四:(1)一打开笼子,小鸡涌出棚来,唯独一只洋种鸡不肯出来。
(2)一打开笼子,几十只像绒球般的小鸡叽叽喳喳地叫着,争先恐后地涌出棚来,唯独一只棕白色的洋种鸡躲在角落,懒洋洋地不肯出来。
在不少学生的作文中,只写出了句子的主干,缺少修饰成分,所以缺乏表现力。
如果恰当地对描写动作和神态的词语进行附加装饰,那么语句便会立即变得生动鲜活,异彩纷呈。
二、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不使用笼统概括的词语和成语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我要求学生在使用“很”“非常”“特别”等笼统概括的词汇或成语的时候,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详详细细地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真实感受一一写出来。
比如“很热”,要学会写成:头顶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都低垂着头,没有了一丝生气。
老师“非常”严肃,可以写成:王老师的脸色总是黑沉沉的,很少看到他脸上的笑容,每次,王老师走过来,离我还远远的,我的心便提到了嗓子眼。
作文指导—如何让作文语言亮起来_

作文指导—如何让作文语言亮起来_
写作文时,语言的亮度很重要,它能让你的文章更加吸引人。
那么,
怎么让作文的语言亮起来呢?我来给你支几招。
首先,用词要精准。
别老是用那些老掉牙的词,换点新鲜的,比如
“阳光明媚”换成“阳光灿烂”,这样一下子就能让句子生动起来。
其次,句子要多样化。
别总是用那种平平淡淡的陈述句,偶尔来点疑
问句、感叹句,或者用用排比句,这样文章的节奏感就出来了。
再来,就是要学会用修辞。
比喻、拟人这些修辞手法,用好了能让你
的句子瞬间亮起来。
比如,“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可以写成“树
叶在风中轻声细语”。
还有,别忘了细节描写。
一个好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比如写一个人紧张,可以写他的手心出汗,心跳加速。
最后,记得要有点个性。
每个人的写作风格都不一样,找到自己的风格,让文章有你独特的印记。
总之,写作文就是要多动脑筋,多尝试,慢慢你就会发现,作文的语
言自然就亮起来了。
加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的语言如何变生动活泼七心作文专家李永清谈作文学习一篇好文章,应该是语言精彩,语句通顺,故事性强,事件内容接地气。
但经过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发现,很多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有所欠缺,虽然作文在审题、选材、行文上都不错,但由于表达技巧不当,导致语言平淡、枯燥,写出的作文总让人觉得干巴巴的,缺少情节和文采。
怎样才能使文章的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起来,达到妙笔生花之境呢?下面给同学们几点建议。
同学们请注意:作文的语言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文章语言和人物语言!将作文语言分为两个部分,是想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运用。
文章语言是故事情的渲染过度部分,也包括场面与环境的描写部分,是叙述与描写方法的综合应用。
人物语言是纯粹性的描写应用。
要处理好人物语言无论是写人作文还是写事作文,都离不开人物。
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文章中人物描写的来表达主题的,因此,人物的语言必须要准确、恰当。
为了做到人物语言的描写生动,必须到一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年龄、性别等特点在日常作文中,发现有些同学在人物语言的描写上总是会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人物的语言明显与人物的年龄和性别不符,大大降低了人物语言的表达效果。
我们要明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说话的语气和表达的语言是不一样的,不能千人一面众口一词。
范例:“瞧,又一个,‘我准备得不好’;一个个背得滚瓜烂熟的,还‘请大家原谅’。
”这说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头号“活宝”孔兵杰。
孔兵杰这个人,高高瘦瘦,五官虽不很和谐,却平添了几分风趣。
这会儿,他坐在演讲台上准备上场,口里却为其他选手彬彬有礼的开场白而大发牢骚。
“喂,老孔,该你上了,怎么样?”“别问,你就看着吧!”说完,他甩着细胳膊细腿就上台了。
东北方向90度一个鞠躬,东南方向90度一个鞠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准备得相当充分。
我演讲的题目是……”干净,利落!台下一片掌声。
这就是孔兵杰。
他追求的可不仅仅是与众不同。
结果怎样?实打实——第一!他说准备得充分,就是准备得充分!点拨:本片断语言简洁,人物的个性却非常丰满,作者抓住人物特点,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大活宝”的可爱之处。
用“高高瘦瘦”“五官不很和谐”描绘了他“风趣”的外表。
用“细胳膊细腿”进行堆叠性的强化性描写,礼貌而又不失滑稽的个性动作,简短而富有个性的语言,使我们如见其人,把人物写得活泼、有趣,极好地突出了人物的自信心。
第二、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人物语言的描写要与人物的身份、职业、社会地位和人生经历相吻合,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不可能说出文绉绉的话来,更不可能满口讲政治、经济等术语。
什么样的人,就应该让说什么样的话。
描写人物的语言,不能随心所欲,想怎么写就这么写,所描写的人物语言应该让读者从中看出人物的身份、职业、社会地位和人生经历等特点。
人物语言要能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出不同的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思想感情。
范例:有同学在写《人类的朋友——青蛙》一文时,这样写道:农民伯伯大踏步地走上前去,拍了拍那个小朋友的肩膀,大声说:“小朋友,青蛙是庄稼的保护者,是害虫的天敌,更是稻田的卫士。
伤害它,就会使稻田减产,你难道连这一点常识也不懂吗?另外,你们老师也教育过你们,要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你难道都忘了吗?”说完,一把夺过小朋友的笼子,往地上狠狠一摔......点拨:这一片断中,人物的语言明显不符合老农的身份。
同学们想一想,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乡下老农民,怎么会满口文诌诌地说话,又是‘天敌’,又是‘卫士’呢?”我们必须明白,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年龄、性格、职业、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等等的不同,每个人都以他(她)自己独有的习惯、方式、腔调、词语讲着话。
要让读者“听其声,知其人”,必须要注意这一点。
第三、人物语言要配以恰当的人物神态和动作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应该是一个联动的整体,每一个描写都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描写人物语言时,就不能只是干巴巴的语言或者对话,应该配以恰当的神态和动作,使得人物活起来。
否则,人物就成了只会说话的“植物人”。
平常作文时,很多同学都不注重这一点,往往是写了这个,丢了那个。
要顾全大局哦,文章才会精彩。
范例:云悄悄离开大家,独自坐在操场一角大树下。
“怎么了?李云”。
李云抬头见是我,轻轻地抽动了一下鼻子,没有答言。
“这儿已经没我的事了,明天......我就不用上场了......”许久,他从喉咙里低低地吐出这么几句。
“别这样!”我劝道。
“反正我跑得不如别人,上场也没用。
”李云满腹委屈,眼眶里涌出了泪花。
同学们都围了过来,“不行,明天还有集体接力赛。
”“我们还等着你为班级争光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
点拨:如果上面这段精彩的描写把其中的神态和动作描写都去掉,会怎么样呢?大家不妨看看。
“怎么了?李云”。
我问。
“这儿已经没我的事了,明天......我就不用上场了......”许久,他才吐出这么几句。
“别这样!”我劝道。
“反正我跑得不如别人,上场也没用。
”李云说。
“不行,明天还有集体接力赛。
”“我们还等着你为班级争光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
删除神态和动作描写的片段明显就像一棵脱掉树叶的枯木,没有了生机和活力。
在描写人物语言时,千万不要忘记人物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第四、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所处的场面和环境。
人物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必须生活在一定的场合与环境中。
人物的存在必将对场面和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反过来说,场面和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人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范例:在报摊前,说:“同志,两份电视报,一份‘北京’,一份‘中国’。
”点拨:这句话很好懂,因为有“在报摊前”这个特定的场合,有“两份电视报”这个特定的上下文。
假如只是孤立地说“一份‘北京’,一份‘中国’”,就很费解了。
俗话说,说话要讲场合。
批评和表扬一个人,就需要抓住合适的场合,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一个人进行指责。
为了描写好人物的语言,我们写作时,有必要进行场面和环境描写的铺垫和烘托。
第五、人物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人物的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的最真实的体现。
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要设身处地地为人物考虑,琢磨人物的心里,然后准确地描写人物的语言。
人物语言的运用要精炼、准确、有份量。
范例:在六年级语文同步阅读上次《红岩》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明霞,别这样。
你们要坚持到底,直到最后胜利。
即使只剩下你一个人,也要坚持!”江姐略停了一下,又轻声说道:“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点拨:这是《红岩》中江姐经典的语言,通过这样的语言,反映出了人物崇高的内心活动和内心世界。
“你看他们,多么坚强的同志。
”江姐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坦然地讲说着心里的感受——“美蒋反动派的屠杀,和一切垂死的挣扎,难道能够阻挡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后胜利吗?不,胜利属于我们,属于我们的党!”这就是这些语言描写所反映出来的人物内心必胜的信念。
第六、语言描写要性格化,要在描摹语态,叙写对话过程中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来人物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有内心型、有外向型、有暴躁型、有温柔型等等,真可谓是百人百性。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性格都或多或少有差异,因此在作文时,要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采用恰当的语言来体现。
范例:班主任走进教室,发现门破了一个篮球打的窟窿,便开始了一段故事情节,看看主要人物对话是怎么描写。
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看好?”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
”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
“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
”那个捣乱鬼脚一跺:“我说你这个小丫头,别白天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
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狡辩。
”老师说:“别吵了,还有谁看见的?”“我,……没看见。
”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点拨:这段对话,作者对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抓得非常准,精准的语言描写把几个同学不同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点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
捣乱鬼无事生非,惟恐天下不乱。
高芳芳对不良行为敢于斗争,不留情面,说出话来尖锐泼辣;李星性格软弱,胆小怕事。
人物语言描写完全凸显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作者抓得很准确。
第七、语言描写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语言描写有助于激化和解决矛盾冲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有助于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或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议论以深化主题。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同学们就明白了。
在写《游×××》作文时,去了好多人,可常常出现的问题是只写自己而不管别人,人物形象单调,近似“孤寡老人”。
但这里如果增加两个人物形象,让他们都说几句话,故事情节变得会变得复杂。
而且新人物的出现,会有新故事的发生,变得有事可写。
再比如:故事中两个人发生冲突,如果有第三个人物出场,他的语言必将会对前两个正在发生冲突的人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或矛盾更加激化,或矛盾立马消除,使得故事情节继续朝前发展。
特别提醒:人物语言描写时,还要注意:要让人物中的人物说话,而不是作者替人物说话。
很多学生作文时,都习惯性地将人物语言写成了作者自己的语言,这些语言治呢发表的是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议论。
在剧本写作中,语言是主要的部分。
但在普通的故事写作中,语言描写要恰到好处,不能多也不能少,话要说道点子上。
少说为佳,言多必失。
这里还需要说明:1、在第一人称的文章中,“我“的语言要少,不宜过多。
其他人的语言并不受限制,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情况下,“我“的语言要转化为心理活动描写,或者通过肢体的感觉来反应。
2、在第三人称的文章中,人物语言不受限制,根据上述方法随需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