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赵炜新药研发的新思路和新技术

药物化学-赵炜新药研发的新思路和新技术
药物化学-赵炜新药研发的新思路和新技术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物化学》

主讲教师:赵炜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抗肿瘤化学药的研究进展

2、抗生素使用中的前景和存在的风险

3、代谢拮抗原理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4、抗病毒药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5、论安全用药

6、COX-2选择性抑制剂在临床和临床前的研究现状

7、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心血管系统药物综述

8、新药研发的新思路和新技术

9、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和代表性药物

10、新型奎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用途和存在的风险

新药研发的新思路和新技术

前言:近5年来,我国创新药研发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尤其是2018年,国内化药、生物药等创新药申报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2018年申报的生物创新药相比2017年涨幅达到了126.7%。实,我国对“新药”的定义经历了多次变革。“新药”的定义从1985年“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到2002年“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再到2015年才终于确定为“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新药从那个“中国新”大到“全球新”的转变,整整摸索了30年。本文主要探讨目前新药研发的一些新技术与新思路。

一、新药研发的意义

新药代表着制药工业的科研和生产技术水平。新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防病治病的质量和进程。一种有效的好的新药诞生,不仅标志着国家制药工业的发展水

平,而且能根本改变某种疾病的治疗状况。如1935年磺胺药的问世大大提高了化学治疗水平;1940年青霉素的应用,改变了细菌严重感染疾病的治疗进程;1944年以后,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的相继发现,开始了结核病治疗的新时期;消毒药、麻醉药的发现,改变了外科手术的整体面貌等。这一切都和新药紧紧相连。可以说,新药是人们防病治病、康复保健药品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新药的研究开发也是药品进入国际市场、促进我国药学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世界各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积极研究争相开发新药。

二、新药研发的新思路与新技术

(一)合成生物学技术

CAR-T (CAR代表嵌合抗原受体,T代表T细胞)细胞治疗是癌症免疫治疗兴趣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这是一种基于细胞的治疗方法,从病人身上提取T细胞,然后对其进行改造,使其具有特定的受体,帮助其识别和攻击癌症。嵌合抗原受体通过融合一个识别癌症的靶结合域和一个激活域来工作,激活域使T细胞进入攻击癌症的模式。然后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大量这种经过修饰的细胞,并将它们送回病人体内。第一个CAR-T疗法在2017年被FDA批准,还有更多的药物正在临床试验中。

合成生物学有潜力为改善CAR-T细胞疗法等免疫疗法提供工具,从而帮助更多的患者。目前CAR-T仍存在许多潜在的挑战,包括攻击非癌细胞所产生的毒性、可导致"克隆逃逸"的癌细胞多样性、将正确剂量的CAR-T注入病人体内、T细胞免疫抑制(关闭)和T细胞凋亡(细胞死亡)。受体工程新型受体可以用来检测不同类型的分子,并开启细胞的某些输出功能。受体越容易被设计,就有越多的分子

你对天然药物化学的看法

你对天然药物化学的看法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你对天然药物化学的看法认识: 我国药品生产以仿制为主,但目前我国已实施对化学物质和药品的专利保护,药品生产必须尽快实现从仿制向创新的转轨。自从发现来自天然的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后,许多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药物得以开发。由于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所提供的活性物质结构新颖,疗效高,不良反应少,所以它已成为制药工业中新药研究的主要源泉之一。天然活性化合物作为先导物通过适当结构改造成为一代新药。近年来,随着分离分析技术的进步,许多结构复杂及微量成分获得纯品并确定其化学结构,极大地丰富了天然药物的来源。 1 天然药物化学是新药研究重要的组成部分 2天然化合物是治疗癌症等重点疾病药物的重要来源 3 治疗老年痴呆症药脑内M1和M2受体进行性降低是脑功能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纠正脑M系统异常是治疗老年痴呆症的重点之一。一些中药据临床研究表明,对老年痴呆症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其活性成分对脑M2受体有上调作用,并且作用机制与受体拮抗剂不同,是一类新型的M 受体药,以此为出发点研究、阐明其提高M2受体密度所需结构特点,从而提出首选的基本结构,为寻找和开发M受体调节药,特别是M2受体调节药既有重要意义,也有良好前景。 1.1.3 抗心、脑血管病药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呈现日趋增高的趋势,近年来人们对心脑血管病致病原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血管栓塞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升高有关,而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中药其化学成分可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并使病情得到缓解。可以预见,这类成分可以通过结构改造成为治疗血管栓塞的药物。 1.1.4 抗艾滋病药艾滋病是世界性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至今仍无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推测,21世纪艾滋病的高发区将由美洲和非洲地区转移到亚洲地区。抗艾滋病药的研究基于以下3个方面:①一些中药有抗病毒疗效,而一些中药有提高、改善和调节自身免疫而达到稳定的生物功能的特性;②采用清热解毒、凉血驱湿中药对艾滋患者进行治疗,其症状明显改善;③根据艾滋病发病机制,HIV复制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理论,研究发现某些中药具有极强的病毒逆转录酶抑制活性,因此致力于中药抗艾滋病毒的治疗药物或活性成分的研究,具有中国特色和广阔前景。 天然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半合成及生物合成技术研究提供了不依赖自然资源的新药一些植物含有高活性的化合物,但含量极微,若开发利用,天然资源很块就会枯竭。其合成、半合成及生物合成技术的研究是解决供需矛盾的途径之一,如抗癌药物紫杉醇、长春新碱,高效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抗疟药青蒿素等的合成、半合成及生物合成技术的研 传统中药的深入研究使其在新药开发中重新发挥重要作用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应以创制新药为目标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市场竞争的形势迫使我国必须将创新药物研究放在重要位置。新药研究周期长,风险大,投入高,而我国天然药物资源丰富、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创新药物适合现阶段国情。 国内外研究经验表明,来自于天然的先导化合物很有希望成为治疗疑难病症的新药,而且天然产物药理筛选的命中率比合成化合物高。天然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为新药的目标化合物提供了结构模式,从天然结构活性成分出发,经结构修饰、类似物的合成及系统的活性研究,总结结构与活性(毒性)的相关性,作为设计新药目标化合物的基础,是国际上研究天然活性成分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中,上述第一个方面的研究比较普遍,以发表论文为其主要研究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资助创新药物的基础研究为主,以寻找天然先导化合物继而获得专利保护的新药为目的和主要成果。在现阶段,这3个方面的研究还会长期并存,而创新药物的研究,应在得到活性单体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构效关系研究。 天然来源的新药创制在我国有较好的基础和潜力。天然药物化学基础研究应从目前我国新药研究的迫切需要出发,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为我国创制新药发挥重要作用,

药物化学课程介绍

药物化学课程介绍 药物化学课是高等院校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主干课之一。 药物化学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制备原理、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化学、构效关系、生活活性以及发展新药的学科。 在本科学习阶段,药物化学课的教学任务是: 1、常用药物通用名、化学命名、化学结构、合成方法、理化性质和用途、主要药物类型的构效关系。 2、为药物的贮存、制剂、质量控制和管理提供化学基础。 3、重要药物在体内代谢的化学变化与生物活性的关系,为合理使用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4、各类药物的发展、结构类型和最新进展。 5、新药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特点和学习方式: 本课程分理论学习与实验学习部分。根据学校的教学改革、实验部分教学由药学院药化实验室承担,主要学习药物合成的基本实验技能,详见相关的教学大纲。 理论部分教学采用电子投影片上课,并全部作成网络教材(二年更新一次),放在网上供学习使用。每节课选该类药物中典型的药物重点讲授。重点药物中,以药物的化学结构为中心、讲清其结构、发现、合成、理化性质、体内代谢、作用特点、不良反应及同类药物的评价,讲解力求语言生动、深入浅出、突出相应的规律性,使学生易学易记。讲解还联系药物史和现代临床实践,内容丰富且重点突出,信息量大,节奏适中。投影片清晰精美,辅以适当动画,生动突出。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药物化学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制备原理、体内代谢、构效关系、药物作用的化学机理以及寻找新药的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上述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为有效、合理使用现有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为从事新药研究奠定基础。 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代表药物的药物名称包括英文名、结构式、熟悉化学名称。每一种药物都有它的特定名称,相互间不能混淆。药物的命名按照中国新药审批办法的规定包括通用名(汉语拼音)、化学名称(中文及英文)、商品名。 通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是中国药品命名的依据。它是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INN)为依据,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 化学名:英文化学名是国际通用的名称,只有用化学命名法命名药物才是最准确的命名,不可能有任何的误解与混杂。英文化学命名的原则现在多以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tracts Service,CAS)。 2.掌握药物的分类、药物的理化性质及影响药效、毒性、药物质量以及研究最佳剂型和药物分析方法的主要性质。药物的分类主要按照药理作用和化学结构分类,各种分类方法都有其不同的作用。 3.熟悉药物化学制备及结构修饰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制备过程可能带来的特殊杂质,以保证药物质量。了解研究新药的思路、方法、转折点及新药的最新发展。4.综合运用生物学、分子药理学、酶学和受体学说基础知识,熟悉各大类药物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及代码:药物化学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类别:B类 学分:4.5 计划学时:72 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方向) 1 前言 1.1课程定位 《药物化学》是高职高专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药品质量检测方向)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其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典型药物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及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等。本课程是学习基础药学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与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和药品营销实用技术等课程之间的桥梁,对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高职高专药学专门人才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药物定性、稳定性考察、纯化制备、制剂、检验、养护、调剂及合理用药等方面相关的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同时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的有关职业资格证书相应考核模块的要求。 1.2设计思路 药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执业药师考试中的4门专业基础课之一。本课程组教师经与医院、制药企业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将医院和制药企业中的不同工作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进行归纳总结,各个方向共同培养的职业能力作为开发平台课程的依据,医院药学、药物制剂方向各自培养的职业能力作为开发职业方向课程的依据。该课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目标,培养学生应用典型药物的理化性质解决该类药物的制剂调配、鉴别、贮存保管及临床使用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药物合成的能力,重在培养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在这个基本前提下,明确主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任务。其一,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其二,着眼于培养学生在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药物的合成、稳定性、药效等

药物化学-赵炜新药研发的新思路和新技术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物化学》 主讲教师:赵炜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抗肿瘤化学药的研究进展 2、抗生素使用中的前景和存在的风险 3、代谢拮抗原理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4、抗病毒药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5、论安全用药 6、COX-2选择性抑制剂在临床和临床前的研究现状 7、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心血管系统药物综述 8、新药研发的新思路和新技术 9、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和代表性药物 10、新型奎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用途和存在的风险 新药研发的新思路和新技术 前言:近5年来,我国创新药研发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尤其是2018年,国内化药、生物药等创新药申报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2018年申报的生物创新药相比2017年涨幅达到了126.7%。实,我国对“新药”的定义经历了多次变革。“新药”的定义从1985年“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到2002年“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再到2015年才终于确定为“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新药从那个“中国新”大到“全球新”的转变,整整摸索了30年。本文主要探讨目前新药研发的一些新技术与新思路。 一、新药研发的意义 新药代表着制药工业的科研和生产技术水平。新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防病治病的质量和进程。一种有效的好的新药诞生,不仅标志着国家制药工业的发展水

平,而且能根本改变某种疾病的治疗状况。如1935年磺胺药的问世大大提高了化学治疗水平;1940年青霉素的应用,改变了细菌严重感染疾病的治疗进程;1944年以后,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的相继发现,开始了结核病治疗的新时期;消毒药、麻醉药的发现,改变了外科手术的整体面貌等。这一切都和新药紧紧相连。可以说,新药是人们防病治病、康复保健药品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新药的研究开发也是药品进入国际市场、促进我国药学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世界各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积极研究争相开发新药。 二、新药研发的新思路与新技术 (一)合成生物学技术 CAR-T (CAR代表嵌合抗原受体,T代表T细胞)细胞治疗是癌症免疫治疗兴趣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这是一种基于细胞的治疗方法,从病人身上提取T细胞,然后对其进行改造,使其具有特定的受体,帮助其识别和攻击癌症。嵌合抗原受体通过融合一个识别癌症的靶结合域和一个激活域来工作,激活域使T细胞进入攻击癌症的模式。然后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大量这种经过修饰的细胞,并将它们送回病人体内。第一个CAR-T疗法在2017年被FDA批准,还有更多的药物正在临床试验中。 合成生物学有潜力为改善CAR-T细胞疗法等免疫疗法提供工具,从而帮助更多的患者。目前CAR-T仍存在许多潜在的挑战,包括攻击非癌细胞所产生的毒性、可导致"克隆逃逸"的癌细胞多样性、将正确剂量的CAR-T注入病人体内、T细胞免疫抑制(关闭)和T细胞凋亡(细胞死亡)。受体工程新型受体可以用来检测不同类型的分子,并开启细胞的某些输出功能。受体越容易被设计,就有越多的分子

《药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药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 药学专业 [实验学时] 45学时 一、实验教学任务和目的 《药物化学》是药学等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药物制备和合成的基本知识、合成原理、合成方法、合成操作、产品精制、产品的理化鉴定等等。让学生对药品制备的基本过程有具体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药物制备和合成反应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制备药物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加深理解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合成药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对药物进行结构修饰的基本方法,了解拼合原理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了解分析药物的原理;进一步巩固基础化学实验的操作技术及有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 药物化学的基本要求是课前作好预习,查阅有关文献和数据,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procaini hydrochloridum) 1、目的要求 通过局部麻醉药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掌握酯化原理、以及水和二甲苯的共沸原理和进行酯化、脱水等操作。掌握减压蒸馏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了解和掌握有易于水解结构的化合物,将其硝基还原成氨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了解和掌握成盐方法以及成品的精制操作。 2、实验内容

1)普鲁卡因的酯化反应。 2)普鲁卡因的蒸馏过程。 3)普鲁卡因的还原反应。 4)普鲁卡因的成盐反应。 3、实验仪器 搅拌器、温度计、分水器、冷凝管、三口瓶、紫外分析仪等。 4、实验学时 18学时 实验二对氯苯氧异丁酸(安妥明)的合成 1、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安妥明合成中缩合反应原理及产品精制操作方法。了解和掌握成盐方法,原理以及基本操作。 2、实验内容 1)对氯苯氧异丁酸缩合反应。 2)对氯苯氧异丁酸精制操作。 3)安妥明TLC反应终点的判断。 4)安妥明成铝盐反应。 5)安妥明成钙盐反应。 3、实验仪器 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三口瓶、紫外分析仪、HPLC仪等4、实验学时 24学时 实验三磺胺醋酰钠的制备 1、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酰化反应的原理和掌握其操作技能。掌握如何控制反应过程的pH、温度等条件及利用主产物与副产物不同的理化性质来分离副产物。了解和掌握其成盐方法和操作方法。 2、实验内容 1)磺胺醋酰钠乙酰化反应。

对药学专业的认识

对药学专业地认识 作为一个非医学专业地学生,我抱着极大地好奇心选修了药学导论这门程,希望能收获相关地知识,以便扩充自己地知识面和提高自己地健康意识.在老师热情洋溢地授课下,今天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我初步学习了关于药学这一学科地一些知识. 首先,老师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地演讲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想,只有学识渊博教师地讲课才能如此一气呵成.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药学地概念: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地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地安全和有效使用地职责.药学主要研究药物地来源、炮制、性状、作用、分析、鉴定、调配、生产、保管和寻找(包括合成)新药等.主要任务是不断提供更有效地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使病患得以以伤害最小,效益最大地方式治疗或治愈疾病. 其次,老师简单地给我们讲了现代药学地发展进程:现代药学随着化学、物理学、生物学、解剖学 1 / 3

和生理学地兴起,大大促进了药学地发展.其主要标志就是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尤其是世纪以来,早期没有分科地药物,因科学技术地发展,已先后发展成为独立地学科,从而使药学分离出去.而且又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成为新地边缘学科.尤其是受体学说和基因 工程地创立,为药学事业地发展产生了一个新地飞跃. 与此同时,老师详细解释了从事药学专业学习地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应获得地知识和能力: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地科学技术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地知识和 能力:.掌握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等学科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主要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具有药物剂型地初步设计能力、选择药物分析方法地能力、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地能力、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地能力;.熟悉药事管理地法规、政策与营销地基本知识;.了解现代 2 / 3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1) JournalofHainanMedicalCollege97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陈年根,任兆平 (海南医学院药学系,海南海口571101) [关键词]化学,药物;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237(2007)01—0097—02 随着我国药品专利法的实施及加入WTO,知识产权保护的压力剧增,国外专利保护期内的药品不能再随意仿制,这给我国合成新药的研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促使我们必须尽快完成新药由仿制向创新的转轨.为培养适应新世纪药物研究的合格的药学人才,我们的药学教育必须向创制新药的教学思路转变。 为了实现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积累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经验,必须对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通过参考国内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的先进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推行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达到以上的目标,我们在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尝试。 1课堂教学 药物化学(medicinalchemistry)是基于化学的学科,也含有生物学、医学和药学的相关知识。它是关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发现、设计、鉴定和制备的科学,也研究这些化合物的代谢,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的建立。 传统的药物化学教学内容主要以化学模式为主,着重介绍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和制备过程等,割裂了药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学生多以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内容为主,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培养的学生缺少创新药物研究的能力,已不能适应当今新药研究的需要[1]。面对当前药物研究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新形势,在课程教学改革 [收稿日期]2006-11-09 [作者简介]陈年根(1971一),男.江西抚州人,主管药师。硬士.和建设中,我们确定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技能、具有较强新药研究和开发能力的高质量人才为目标。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将构建和表征药物分子结构的基础化学以及和药物作用靶点相关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不放松介绍药物作用的化学基础上、着重解释设计新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各类药物的发现和发展、最新理论和技术、特别是上市新药中有代表性的药物在研究过程中的思路和理论为考虑的出发点和归宿。例如,通过对教材中典型药物,如局麻药盐酸普鲁卡因、拟胆碱药氯贝胆碱、H。一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的发现过程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了药物开发过程中新药发现的的异同点,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在介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时.着重解释仿创策略(“MeToo”药物)以及在新药开发能力较弱的国家进行“MeToo”药物开发的重大意义,并举例进行了说明。如日本武田公司在第1个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开发成功3年后即上市了第2个结构类似的抑制剂兰索拉唑,即是在充分研究专利保护范围的基础上,在不侵犯专利前提下进行专利边缘创新的典型例子。非常重视专利的研究,引进、模仿、创新的模式,是日本制药工业由弱到强的成功经验,这也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通过以上的阐释避免了传统的对构效关系和结构衍生化的枯燥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在课程介绍进行到一定时间、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适时要求学生进行综述性文章的撰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药物化学》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其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典型药物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及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等。本课程是学习基础药学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与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和药品营销实用技术等课程之间的桥梁,对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高职高专药学专门人才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药物定性、稳定性考察、纯化制备、制剂、检验、养护、调剂及合理用药等方面相关的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同时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的有关职业资格证书相应考核模块的要求。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工作性质、任务的需要而设计。本课程贯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的原则,帮助学生在系统学习药物化学的同时,加深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具备常用药物合成、基本合成操作的基本职业能力。 (一)教学模式 1、贯彻工学结合、校企互动的培养模,实施实践-理论-实践交替的递进式教学。 2、《药物化学》课程理论53学时、实验实训32学时、综合实训6学时,顶岗实习200学时 (二)教学任务安排 教师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学生在实训室模拟实训,奠定从事相关岗位工作的基础。 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师:专兼职教师 教材:药物化学相关教材、学习指导、网络资源 方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 地点:药物化学实训室 教师:专兼职教师 教材:药物化学实训指导 方法:实训教学 理论教学 40学时 校内实训

对药学专业的认识

对药学专业的认识 作为一个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我抱着极大的好奇心选修了药学导论这门程,希望能收获相关的知识,以便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在老师热情洋溢的授课下,今天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我初步学习了关于药学这一学科的一些知识。 首先,老师在课堂上挥洒自如的演讲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想,只有学识渊博教师的讲课才能如此一气呵成。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药学的概念: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药学主要研究药物的来源、炮制、性状、作用、分析、鉴定、调配、生产、保管和寻找(包括合成)新药等。主要任务是不断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使病患得以以伤害最小,效益最大的方式治疗或治愈疾

其次,老师简单地给我们讲了现代药学的发展进程:现代药学随着化学、物理学、生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兴起,大大促进了药学的发展。其主要标志就是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尤其是20世纪以来,早期没有分科的药物,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先后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从而使药学分离出去。而且又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成为新的边缘学科。尤其是受体学说和基因工程的创立,为药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 与此同时,老师详细解释了从事药学专业学习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科学技术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主要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与新药开发-胡国强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与新药开发 姓名:曹宁专业:药理学学号:104753141002 摘要: 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 天然药物一直是人类防病治病的主要来源。天然产 物是自然界的生物历经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通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二次代谢产物, 具有化学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类药性。临床上应用的许多药物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天然产物, 如天然产物可作为药物半合成的前体物、药物化学合成的模板以及为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在20 世纪80~ 90 年代, 由于受高通量筛选和组合化学的影响, 天然药物的研究一度进入低谷。近10 年来天然药物化学在新药研发 中的作用又重新受到科学家的重视, 天然产物已成为发现治疗重大疾病的药物或重要先导化合物的主要源泉之一。现就天然药物化学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天然药物化学; 新药研发; 回顾与展望 21 世纪是世界制药工业充满生机和剧烈竞争的世纪, 我国制药产业由于研发 能力严重滞后等原因, 许多制药公司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选择。制药产业是国际公认的国际化朝阳产业, 药品是国际贸易交换量最大的15 类产品之一, 也是国际贸 易中增长最快的5 类产品之一。药物作为保障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特殊商品, 也决定了药物研发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因此药物制造业成为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长周期, 但是高利润的产业。由于世界各国法律赋予新药的特殊地位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垄断性质, 同时新药开发并成功上市往往为药厂带来极其巨大的利润, 所以开发新药是世界各大药企争取市场份额、扩大利润的重要途径, 寻找新的先导化合物开发新药被各大制药企业视为生命线。目前合成药物开发难度越来越大, 表现在开发费用激增、周期延长、成功率大幅下降、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等, 所以科学家又重新将新药开发的目光关注到天然产物上, 尤其是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 tax ol) 的发现更使科学家对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新药充满了信心。地球上存在的25~ 35 万种高等植物一直是药物的主要来源, 至今世界上仍有约75% 的人口主要 依靠这些高等植物作为最基本医疗保健来源, 植物提取物是国际天然医药保健品市场上一种新的产品形态[ 1]。自然界的生物在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合成了许许多多结

药物化学的知识点(1)

第一章绪论 (单选)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药物的功能 (A)预防脑血栓(B)避孕 (C)缓解胃痛(D)去除脸上皱纹 (E)碱化尿液,避免乙酰磺胺在尿中结晶 4、下列哪一项不是药物化学的任务 (A)为合理利用已知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知识技术。 (B)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 (C)确定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D)为生产化学药物提供先进的工艺和方法。 (E)探索新药的途径和方法。 6、药物化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中药和西药 B.各种剂型的西药 C.不同制剂的药进入人体内的过程 D.化学原料药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药物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发现与发明新药(B)合成化学药物 (C)阐明药物的化学性质 (D)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E)剂型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2、已发现的药物的作用靶点包括: (A)受体(B)细胞核(C)酶 (D)离子通道(E)核酸 5、下列属于药物化学的主要任务的是()。 A.寻找和发现先导化合物,并创制新药 B.改造现有药物以获得更有效药物 C.研究化学药物的合成原理和路线 D.研究化学药物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杂质来源和体内代谢等 E.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 第二章(教材第十三章)新药设计与开发

新化学实体(NCE)。 NCE是指在以前的文献中没有报道过,并能以安全、有效的方式治疗疾病的新化合物。 第一节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药物构效关系(SAR)是指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 影响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因素:药物分子因素(药物的化学结构及由结构所决定的理化性质):溶解度、分配系数、电离度、电子等排、官能团间距和立体化学等 脂水分配系数P:药物的亲脂性和亲水性的相对大小 P=C O/C W 易于穿过血脑屏障的适宜的分配系数log P在2左右。 由Handerson公式得出的经验规律 1)胃中pH为1~1.5,故多数弱酸性药物(pKa3 ~ 7.5)在胃中以分子态存在,易于吸收。 如阿司匹林(pKa 3.5)为弱酸,在胃中99%以分子态存在,故在胃中吸收; 2)肠道pH为7~8,故多数弱碱性药物(pKa7.5 ~ 10)在肠道吸收。如可待因(pKa 8.0), 胃中多以离子态存在而不吸收,只在肠道吸收; 大多数药物通过与受体或酶的相互作用而发挥药理作用,药物结构上细微的改变将会影响药效,这种药物称为结构特异性药物。 (二).影响药物与受体作用的因素 ?立体因素 i.光学异构 ii.几何异构 iii.构象异构 ?药物结构中的各官能团因素 ?药物分子的电荷分布因素 药效构象不一定是药物的优势构象,药物与受体间作用力可以补偿由优势构象转为药效构象时分子内能的增加所需的能量,即维持药效构象所需的能量。 药物分子中引入烃基,可改变溶解度、解离度、分配系数,还可增加空间位阻,从而增加稳定性。 卤素是一强吸电子基团,可影响分子间的电荷分布、脂溶性(如:苯环上每引入一个-X,P 增加4-20倍)及药物作用时间。 引入羟基可增加与受体的结合力;或可形成氢键,增加水溶性,改变生物活性。

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摘要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抓好基础实验,把各学科知识相融合,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和开设设计性实验已经成为重要的部分。只有把基础建设抓好,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试验操作技能的学生抓好基础实验;把相关学科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们能系统地认识所学知识;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抽象的理论简单化,并能在有限的课时下扩大教学容量;开设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全新科研思维方式,拓宽知识面,有利于把学生培养为全面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技术设计性实验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Reform of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Li Xuezheng Abstract In the reform of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basic experiments,the infiltration of various disciplines,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and designing experiments have become important components.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bove aspects in detail on their advantage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comprehensive ability.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teach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designing experiment Author's address Guangxi Med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530023,Nanning,Guangxi,China 作为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实验课,药物化学试验将药学和化学结合起来,不仅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前的试验在性质上是“验证性实验”,这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起到了阻碍作用。所以,实施教学改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课题已经是当前教育形势的迫切需求。综合教学工作者以往的经验来看,我认为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实施。 1巩固基础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能够用到的方法与仪器也可以应用于一些药物化学合成实验中去,两者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实现两个的结合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两门课程不能做统一安排,各自的实验设计太过于强调其自身学科知识系统性,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因此,紧密结合两门课程,统一安排有机化学实验和药物化学课程。这样,才能使学生有重点有准备地进行药物化学实验之前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并强化这个基本技能在药物化学实验课中的运用,掌握药物合成的方法,学生才能提高综合能力。 2加强相关学科的融合 药物化学的实验教学模式不能和传统的单学科的教学模式混为一谈,相互没有区分,实验教学内容应该形成的是一个横向的跨学科的有机结合,能够把各个学科的知识比如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等相关学科相互融合起来。 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物化学具有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能把两门学科紧密、融洽地结合在一起,那将对我国药学事业发展起到促进意义。 药物化学实验教学融合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学等学科和知识,能够开设相关的有所联系的实验内容,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训练的同时,还能系统地综合学习药学知识,并能把各学科知识相互融合,这样才能成为高级药学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3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 3.1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必要性 以前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指导书上怎么讲述,学生们就会怎么去完成实验步骤,完全机械化和教条化,得到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只是依靠实验老师讲解,因为时间关系,教师们可能无法示范那些装置、现象比较复杂的实验,不管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讲都耗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而且也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还有些比较复杂和繁琐的实验,因为实验室条件达不到或者实验过程中容易发生事故等原因,实验条件不足或者一些别的原因,实验课程根本就得不到安排和实现。但是如果应用多媒体,那么就不会有条件达不到,或者发生事故这样的限制,学生们可以用多媒体观看实验过程、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 3.2多媒体的应用在药化实验教学中的优点 3.2.1局限的课时条件下使教学内容扩大化 使用多媒体课件后,教师不会再利用传统方式来展示实践内容和知识,而且也允许教师讲述更多更广的信息,不再受课时短等条件的制约,让教师们能够实现更多更广的信息传授,使时间得到了节约,而且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实验过程,在清晰讲解实验过程的基础上,增加学生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12-0115-02 115

药学概论论文

对社会药学的初步认识 摘要:药物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男人与女人,老人与小孩,病人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医疗保障系统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药物与国家的预算,立法与执法管理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术进步产生相互影响。 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按医嘱使用,误用,滥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中毒,药源性疾病以及药物非医学使用所带来的不仅是生物现象,更多是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药源性疾病造成的致畸、致聋、致残,吸毒引起的犯罪,酗酒引起的暴力和车祸伤人,吸烟造成的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将消耗大量的卫生资源等,所以这些涉及社会的问题,仅从药和药学的角度考虑是无法解决的,必须与社会学、人文科学密切结合才能获得满意的解决,因此发展起了社会药学这门科学。它是应用社会学观点和方法研究药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综合应用社会学与人文科学和基础与临床医药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知识来改善病人的药物治疗。 社会药学有社会学,当然也离不开药学。药又分为传统药和现代药,传统药一般指各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主要是动物、植物和矿物药,最博大精深的应书中国的传统药,即中药。早在商周时期,中医药学便有了萌芽,在已出图的殷商甲骨文中,便有大量疾病的名称。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东汉末期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明代伟大医学家、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附图1109幅,附方11000多首,该书综合了16世纪以前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和冶金学等多学科知识,其影响超出了本草学范围,并于17世纪末,先后以多种文字译本传至海外。中药的应用涉及到各医学领域,如常见的感冒,则可用麻黄、桂枝等配伍;清热泻火则用石膏、知母、栀子等;风湿引起的各种疾病则用独活、防己,威灵仙等;安神理

已上市化学药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3-1 已上市化学药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二〇二〇年四月

一、概述 本指导原则主要用于指导药品批准文号/登记号持有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持有人)开展已上市化学药品的药学变更研究。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已上市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 根据变更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风险和产生影响的程度,本指导原则对所述及的变更分为三类:重大变更、中等变更、微小变更。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或质量可控性产生影响的可能性为重大的变更属于重大变更;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或质量可控性产生影响的可能性为中等的变更属于中等变更;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或质量可控性产生影响的可能性为微小的变更属于微小变更。 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属于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部分。变更及变更研究工作应以既往药品注册阶段以及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研究和数据积累为基础。注册阶段的研究工作越系统、深入,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数据越充分,对上市后的变更研究越有帮助。 持有人可以参考本指导原则对变更进行研究和分类。持有人也可以在对药品及其工艺、质量控制等不断深入理解的基础上,采用ICH 指导原则(如ICH Q12等)中的各种变更管理工具,对变更进行研究和分类,这将更有利于持有人主动对已上市药品进行持续改进和创新。

本指导原则涵盖的变更情形包括:制剂处方中辅料的变更、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工艺变更、生产场地变更、生产批量变更、制剂所用原料药的供应商变更、注册标准变更、包装材料和容器变更、有效期和贮藏条件变更、增加规格,并列举了每种变更情形下的重大变更、中等变更、微小变更,以及需进行的研究验证工作。本指导原则列出的上述内容为一般性技术要求。持有人在进行变更研究时,宜结合品种特点和变更情况开展研究,并不局限于本指导原则列举内容。同时,本指导原则不能涵盖已上市化学药品的所有变更情形,对于未列举的变更情形,持有人可参考本指导原则、根据变更具体情形开展研究。 本指导原则中提及的各项研究工作的具体要求可参考颁布的相关技术指导原则。 二、已上市化学药品药学变更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持有人是变更研究的主体 持有人应对药品的研发和生产、质量控制、产品的性质等有着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当考虑进行变更时,持有人应当清楚变更的原因、变更的程度及对药品的影响,针对变更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充分分析,全面评估、验证变更事项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影响。 本指导原则按照重大变更、中等变更、微小变更列出研究验证工作要求,考虑到每种变更类型包括多种变更情形,每种变更情形需要

药物化学结构修饰和新药开发的途径及优化方法

药物化学结构修饰 定义 :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是基于药物原有的基本化学结构,仅对其中某些官能团进 行化学修饰,通过修饰可能会改变原有的理化性质,使药物更适合于临床应用的需求。 药物在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影响药物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影响药物应用 的因素。如药代动力学性质不理想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导致生物利用度低,或由于化学结 构的特点引起代谢速度过快或过慢等情况;也会由于药物作用的特异性不高,产生毒副作用;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如化学稳定性差、溶解性能差、有不良的气味或味道、对机体产生刺 激性或疼痛等。这就需要对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修饰,以克服上述缺点,提高药物的活性 和增强疗效。 药物化学结构修饰的目的: 1、提高药物对靶部位的选择性:抗肿瘤药物磷雌酚- 己烯雌酚 SMZ--N-酰基 -- 谷氨酰衍生物。 3、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用油剂给药睾酮制成前药氟奋乃静。 4、改善药物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大脂溶性。 5、改善药物的溶解性:阿昔洛韦制成前药苯妥英成酯。 6、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选择性、延长半衰期、提高生物利用度。 7、发挥药物配伍作用。 具体地如下: 1改善药物的吸收性能 改善药物吸收的性能是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关键,而药物的吸收性能与其脂溶性和水溶性有密切的关系,当两者的比例适当时,才有利于吸收。如噻吗洛尔( Timolol )为β受体阻断剂,临床上用于治疗青光眼和降低眼压。由于极性强( pka9.2 )和脂溶性差( lgp=-0.04 ),难于透过角膜,将其结构中的羟基丁酸酯化后,得到丁酰噻吗洛尔,其脂溶性增高( lgp=2.08 ),制成的滴眼剂透过角膜的能力增加 4~6 倍,进入眼球后,经酶水解再生成噻吗洛尔而起作用。氨苄西林 ( Ampicillin )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羟基,极性较强,口服生物利用度 较低,将其羟基制成新戌酰氧甲基酯得到匹氨西林( Pivanpicillin ),由于羟基极 性基因的酰化,增加了脂溶性,在体内可被定量吸收,酯键在酶催化下水解,产生原药氨苄西林。 2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结合理工类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药物化学》课程的特点,通过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的改革等一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达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药剂及相关专业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课程改革;药物化学;项目化教学 《药物化学》是药剂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在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药物化学是以化学药物为研究对象,以化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要手段,研究化学药物的结构、合成原理、生物效应,构效关系,以及新药寻找基本途径等的一门科学。要求学生了解实用药物技术的新理论和应用的进展为有效、合理地使用现有的化学药物提供理化依据,为后续课程如药物制剂生产技术、药物分析检测技术打下基础。近年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动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本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课程体系改革。 1教学设计思路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用任务引领课程课程授课内容的课程模式,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和增强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和职业发展能力。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类药物的发展、结构类型、常用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鉴别方法;典型药物的合成,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药物研究与开发的途径和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熟悉实用药物技术在药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思路,利用完成工作任务的形式将课程涉及的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不仅有利于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还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分析方法与过程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同时,通过院校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本课程课时为51学时。 2教学内容的改革 2.1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 以典型药物的合成实验为主。我们开展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典型药物的合成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模拟工厂中的阿司匹林的生产模式。将阿司匹林的实验分成了三个岗位(合成岗位,精制岗位,检验岗位),并对每一个岗位设置了很多相关的问题。 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让学生自由的组成一个小组并严格的按照工厂的生产标准进行生产,并在生产的过程中填写与药厂实际生产时所填写的表格,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原始数据,并在生产的过程中随时对学生进行提问(关于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并给回答正确的同学相应的加分。抽取回答问题的学生是随机抽取的,让每一个同学都能进行思考问题,让知道的学生帮助不知道的学生,发挥好团队精神,真正的做到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知道生产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让学生独立的完成阿司匹林的整套实验,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