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含量和纯度的测定方法
二氧化氯检测方法

二氧化氯检测方法饮水中ClO2的检测方法较多,可分为电流滴定法、碘量滴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分析法、极谱法等。
1.电流滴定法美国《水与废水的标准检验方法》中,是使用专用的电流滴定计,调整待测水样的pH至12、7和2,以氧化苯砷为滴定剂,进行四种滴定试验,可计算出水样中ClO2、游离氯、氯胺、亚氯酸盐(ClO2—)的含量。
这种方法是当前测定饮水中ClO2的*好方法之一、假如电极的稳定性和牢靠性得以保证,它能够在现场自动测定ClO2、电流滴定法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很高,需要阅历丰富的化验师操作。
AietaE.M.等人同样采纳电流滴定法,氧化苯砷或硫代硫酸钠为滴定剂,调整pH至7和2,在测定过程中用N 2**ClO2、Cl2,以分别测定ClO2、Cl2、ClO2—、ClO3—,饮水中它们的*低检测限分别是0.05 mg/L、0.02 mg/L、0.02 mg/L、0.25mg/L。
但这种方法未能除去Mn、Cu、NO2—对测定的干扰。
2.碘量滴定法美国标准检验方法中,ClO2碘量滴定法常常用来标定其标准溶液,而用于实际饮水样品测定,一般会有其它物质的干扰,且饮水中ClO2的残留量很低,故不适用于饮水中低浓度ClO2的检测。
国内陈国青等人讨论建立了一种能将ClO2、Cl2、ClO2—、ClO3—区分测定的碘量法。
反应原理是基于水中ClO2、Cl2、ClO2—、ClO3—在不同的pH值时与碘离子反应生成游离碘。
分析过程中,分别在水样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草酸、稀硫酸、溴化钾、盐酸等,更改水样的pH值,区分测定上述四种氯氧化物的含量。
ClO2、Cl2、ClO2—、ClO3—的检出限分别为0.055mg/L、0.023 mg/L、0.021mg/L、0.081mg/L。
本方法操作便利,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准性。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采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ClO2的讨论较多,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找出能与ClO2发生专一显色反应而不受其它物质干扰的显色剂。
五步碘量法测定二氧化氯原理及步骤

五步碘量法原理及步骤1.反应原理该法是利用I—还原各种氯化物的程度随pH值的不同而变化,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游离I2,以区分出ClO2、ClO2—、Cl2、ClO3—,反应条件及反应式如下[3]:pH≤7时,Cl2+2I—=I2+2Cl—①pH=7时,2ClO2+2I—=I2+2ClO2—②pH≤2时,2ClO2+10I—+8H+=5I2+2Cl—+4H2O ③pH≤2时,ClO2—+4I—+4H+=2I2+Cl—+2H2O ④pH≤0.1时,ClO3—+6I—+6H+=3I2+Cl—+3H2O ⑤ClO2还原成Cl—需要转移五个电子,这一过程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ClO2转移1个电子,生成ClO2—,如果反应条件控制在pH=7,则反应到此停止,如②所示。
它相当于1/5的ClO2被还原。
如果将pH调至2,则反应继续进行,转移另外4个电子,将ClO2—完全还原成Cl—,如④所示。
2.试剂和仪器2.1 20%碘化钾溶液:称取50g碘化钾溶于450ml蒸馏水中,储于棕色瓶中,避光保存于冰箱中,若溶液变黄需重新配制。
2.2 0.5%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0.5g于小烧杯中,加少许蒸馏水成糊状,加入到100ml正在沸腾的蒸馏水中,煮沸几分钟,取下放冷。
两周后重配。
2.3 浓盐酸2.4 1+1盐酸2.5 饱和磷酸氢二钠溶液2.6 pH=7磷酸盐缓冲溶液:称取25.4g无水磷酸二氢钾和86.0g十二水磷酸氢二钠,溶于800ml蒸馏水中,用水稀释到1000ml。
2.6 10%溴化钾溶液:称取10g溴化钾于90ml蒸馏水中,储于棕色瓶中,每周重配一次。
2.7 0.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用水稀释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
2.8 纯氮气钢瓶3.采样3.1应用清洁干燥的棕色广口瓶采集样品。
采样时,将发生器采样口的管子直接插到瓶底,打开采样口阀门,直至样品溶液溢出达采样瓶体积的一倍时,关闭阀门,立即盖上瓶盖。
二氧化氯含量测定方法

咨询回答:(一)二氧化氯含量测定方法目前国内外有关二氧化氯(以下均简称为“ClO2”)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及应用种类较多,如碘量法、电流滴定法、紫线一分光光度、色谱法……等,但国内应用较多的仍然以碘量法及改进碘量法为主,如美国《水及废水检验标准方法》,丙二酸碘量法,五步碘量法,三步碘量法等。
现将碘量法简介如下:1、一般碘量法:是国际早期根据美国《水及废水检验标准方法》规定作为二氧化氯有效含量测定方法,其操作方法与有效氯测定方法完全相同,只是在是在计算时,将有效氯计算系数换成ClO2系数而已,因此该法所测量的是Cl2、ClO2、ClO2-、-……等各种成分氧化能力的总和,不能证明其产品真正ClO2含量。
ClO32、丙二酸碘量法:是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1年版规定,目的是将ClO2样品中的Cl2用丙二酸掩蔽,消除Cl2对ClO2有效含量测定时的干扰,然后用碘量法进行测定,其结果ClO2含量中仍为ClO2、ClO2-、ClO3-三种成分的总和,也不能完全证明ClO2真正含量。
3、五步碘量法:是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修订版规定法,也是目前国际公认及通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根据ClO2产出的ClO2、Cl2、ClO2-、ClO3-等成分在不同酸碱条件下形成不同状态而设计的一种方法,例如字PH=7时,有1/5 ClO2及ClO2—存在,而在PH=2-3时,ClO2及Cl2则可完全转为C l-状态存在。
ClO2溶液中的ClO2可用高纯氮气或空气可以完全吹脱等原理进行的,因此通过此法可将产品中的ClO2、Cl2、ClO2-、ClO3-完全分开,所测结果才能真正反映ClO2实际含量。
(其操作方法请参考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但经近几年各地实际应用经验有以下几点操作注意事项:A.工业ClO2产品的ClO2溶液中,除ClO2外,常伴有一定数量的Cl2,是难以完全避免的。
因活化时,多采用过量酸而引起的,否则不能迅速完全活化。
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

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有效的消毒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和医疗卫生等领域。
然而,在使用二氧化氯的过程中,其残留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对水和食品中二氧化氯残留进行准确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
该方法基于二氧化氯与环己胺反应生成N-氯代环己胺,N-氯代环己胺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沿着色谱柱分离,然后通过紫外检测器进行测定。
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适用于多种食品和水环境中二氧化氯残留的测定。
2.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气相色谱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
该方法首先通过气相色谱分离样品中的化合物,然后通过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可以使用反硝基苯甲酸甲酯进行二氧化氯的衍生化,提高二氧化氯的测定灵敏度。
3.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简单、经济且快速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
该方法基于二氧化氯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检测电流或电势信号来测定二氧化氯的含量。
电化学法不需要复杂的样品预处理步骤,适用于大规模的二氧化氯残留快速测定。
4.光度法光度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
该方法基于二氧化氯对特定试剂产生颜色反应的特性,通过测量颜色的光吸收来测定二氧化氯的含量。
常用的试剂有二甲基巴林、N,N-二甲基-1,4-苯二胺等。
光度法适用于二氧化氯残留的快速筛查,但其灵敏度一般较低。
5.免疫法免疫法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来测定二氧化氯残留的方法。
首先,将二氧化氯与载体蛋白或多肽结合形成免疫原,然后通过动物免疫产生特异性抗体,最后使用标记抗体对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检测。
免疫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适用于微量二氧化氯残留的测定。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样品矩阵和测定要求。
在进行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仪器设备良好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二氧化氯检测方法

m————吸取原液的质量,g;
0.1349———与1.0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相当的以克表示的二氧化氯的质量。
----------------------------------------------------------------------------------------------------------------------
二氧化氯含量测定方法
碘量法(HG/T2777-1996)
1、原理:
稳定性CLO2溶液中CLO2浓度的测定方法的多种,我国行业标准HG/T2777-1996中采用碘量法测定原液的浓度,1999年卫生部发布的消毒技术规范中对CLO2浓度已做了修改,采用碘量法。
2、仪器:250ml碘量瓶
3、试剂:
(1)硫酸溶液:1份浓硫酸加1份水。
同时做空白试验,不加消毒剂原液,按以上步骤测定。
4、计算方法: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二氧化氯含量(mg/L)按下式计算
(V-V0)C×0.01349
X(mg/L)=——————————×106
m
式中:V————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0————滴定空白试验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碘量瓶中重铬酸钾克数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
0.04903校正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毫升数
250ml碘量瓶中,加蒸馏水40ml溶解。加2mol/L硫酸15ml和100g/L碘化钾溶液10ml,盖上盖并混匀,加蒸馏水数滴于碘量瓶盖缘,置暗处10min后再加蒸馏水90ml。用装于50ml滴定管中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黄色,加5g/L可溶液性淀粉溶液10滴(溶液立即变蓝),继续滴定到溶液由蓝色变成亮绿色。记录硫代硫酸钠溶液总毫升数。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若空白试验中有硫代硫酸钠消耗,则将滴定用去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毫升数减去空白试验中的用量,得校正后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毫升数。因为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1mL相当于0.04903g重铬酸钾,故可按下式计算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
二氧化氯成品检验操作规程

GMP管理文件一、目的:建立二氧化氯(Ⅰ)成品检验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正确操作。
二、依据:《二氧化氯(Ⅰ)成品内控质量标准》。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二氧化氯(Ⅰ)成品的检验。
四、责任者:QC检验员五、正文:1.检验项目和指标2.检验方法:除特别注明外,试验中所用试剂为分析纯试剂,水为纯化水,仪器设备为一般实验室仪器设备。
2.1 性状取供试品,肉眼在自然光下观察颜色,应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
则判定该项合格。
2.2 酸度:取本品适量装量(约相当于二氧化氯80mg),加水100溶解后,依法测定(详见PH值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PH值应为1.2~2.8。
则判定该项合格。
2.3 装量:应为每袋装量98.0-105.0g,平均装量不少于标示量100g。
则判定该项合格。
2.4含量测定:2.4.1 试剂和溶液:10%丙二酸溶液碘化钾2mol/L 硫酸溶液 淀粉指示液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 )2.4.2 操作步骤:取本品约5g ,精密称定,置预先加水200ml 的250ml 棕色量瓶中,使溶解,用 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静置5分钟,精密量取20ml ,置加水100ml 的碘瓶中,加10%丙二酸溶液2ml 摇匀,静置2分钟,加碘化钾1g ,加2mol/L 硫酸溶液10ml ,密塞振摇后,暗处放置5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 )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 ,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即得。
计算公式:100%0.1V C T X m⨯⨯=⨯⨯ V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消耗毫升数;C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实际浓度;T :滴定度0.001349g ;m :取供试品的重量。
相对偏差=%+-100⨯B A B A 结果判定:含二氧化氯(ClO 2)应不少于8.5%。
相对偏差不得过0.3%。
则判定该项合格。
3.验收规则3.1 本品由质量检验部门检验,转入合格品贮藏区和出厂的本品均应符合内控质量标准,每批出厂的本品都应附有产品合格证。
二氧化氯含量测定方法

附录 A(规范性附录)二氧化氯含量测定方法A.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A.1.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消毒剂中二氧化氯的测定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本方法适用于浓度在10 mg/L~250 mg/L二氧化氯的测定,高浓度消毒剂可稀释后测定。
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10 mg/L。
A.1.2 原理使用石英比色皿,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190 nm~6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观察二氧化氯水溶液特征吸收峰,二氧化氯的最大吸收峰在360 nm处,可作为定性依据,但氯气在此也有弱吸收,产生干扰。
应采用二氧化氯水溶液在430 nm处的吸收,吸光度与二氧化氯浓度成正比,且氯气、ClO2-、ClO3-、ClO-在此无吸收,可作为定量依据。
A.1.3 试剂A.1.3.1 分析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A.1.3.2 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溶液:亚氯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氯。
氯等杂质通过亚氯酸钠溶液除去。
用恒定的空气流将所产生的二氧化氯带出,并通入纯水中配成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溶液,在每次使用前,其浓度以碘量法测定。
二氧化氯溶液应避光、密闭,并冷藏保存。
二氧化氯溶液制备方法(见图A.1):在A瓶(洗气瓶)中放入300 mL水,A瓶封口上有二根玻璃管,一根玻璃管(L1)下端插至近瓶底,上端与空气压缩机相接,另一根玻璃管(L2)下端口离开液面20 mm~30 mm,其另一端插入B瓶底部。
B瓶为高强度硼硅玻璃,滴液漏斗(E)下端伸至液面下,玻璃管(L3)下端离开液面20 mm~30 mm,另一端插入C瓶底部。
溶解10 g亚氯酸钠于750 mL水内并倒入B瓶中,在分液漏斗中装有20 mL硫酸溶液(1+9,体积比)。
C瓶结构同A瓶一样,瓶内装有亚氯酸钠饱和溶液。
玻璃管(L4)插入D瓶底部,D瓶为2 L硼硅玻璃收集瓶,瓶中装有1 500 mL水,用以吸收所发生的二氧化氯,余气由排气管排出。
D瓶上的另一根玻璃管(L5)下端离开液面20 mm~30 mm,上端与环境空气相通而作为排气管,尾气由排气管排出。
二氧化氯含量检测方法(精)

二氧化氯含量检测方法文章一、碘量法珠化99——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1999.11)第三版1. 配制 2mol/L 硫酸, 10% 碘化钾, 0.5% 淀粉溶液及 10% 丙二酸溶液( 10g 丙二酸加无离子水溶解成 100ml )。
配制并标定 0.05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2. 取二氧化氯样液 1.0ml( 若预计其含量 >1.5% ,需经 50ml 容量瓶稀释后取样 ) 。
置于含 100ml 无离子水的碘量瓶中,加 10% 丙二酸溶液 2ml ,摇匀。
静置反应 2min 后,加 2mol/L 硫酸 10ml , 10% 碘化钾溶液 10ml 。
盖上盖并振摇混匀后加蒸馏水数滴于碘量瓶盖缘,置暗处 5min 。
打开盖,让盖缘蒸馏水流入瓶内。
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装入 25ml 滴定管中)滴定游离碘,边滴边摇匀。
待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 0.5% 淀粉溶液 10 滴,溶液立即变蓝色。
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用去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总量。
重复测 3 次,取 3 次平均值进行以下计算。
3. 由于 1mol/L 硫代硫酸钠溶液 1ml 相当于 13.49mg 二氧化氯,故可按下式计算二氧化氯含量:二氧化氯含量( mg/L )=M × V × 13.49/W ×1000[M 与 V 分别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溶液浓度( mol/L )与滴定中用去的毫升数; W 为碘量瓶中所含二氧化氯样液毫升数。
]广东番禺珠江化工研究所广州九九消毒剂有限公司文章二、二氧化氯(ClO2) 含量的测定--五步碘量法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9-08-13 查看次数:638第一法:五步碘量法(1) 制备无氯二次蒸馏水(蒸馏水中加入亚硫酸钠,将余氯还原为氯离子,并以DPD检查不显色,再进行蒸馏,即得)。
配制并标定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 (见 2.2.1.3.1)。
配制并标定0.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临用时现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氯含量和纯度的测定方法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消毒剂中二氧化氯的测定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本方法适合于含量在10mg/L~ 250mg/L二氧化氯的测定,高浓度消毒剂可稀释后测定。
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10mg/L。
1.2 原理使用石英比色皿,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190nm~600nm 波长范围内扫描,观察二氧化氯水溶液特征吸收峰,二氧化氯的最大吸收峰在360nm 处,可作为定性依据。
但氯气在此也有弱吸收,产生干扰。
应采用二氧化氯水溶液在430nm 处的吸收,吸光度与二氧化氯含量成正比,且氯气、CI02- CI03- Cl0在此无吸收,可作为定量依据。
1.3 试剂分析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1.3.1 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溶液:亚氯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氯。
氯等杂质通过亚氯酸钠溶液除去。
用恒定的空气流将所产生的二氧二氧化氯溶液制备方法(见图A1):在A瓶(洗气瓶)中放入300mL水,A瓶封口上有二根玻璃管,一根玻璃管(L1)下端插至近瓶底,上端与空气压缩机相接,另一根玻璃管(L2)下端口离开液面20 mm〜30mm,其另一端插入B瓶底部。
B瓶为高强度硼硅玻璃瓶,滴液漏斗(E),下端伸至液面下,玻璃管(L3)下端离开液面20 mm〜30mm,另一端插入C瓶底部。
溶解10g亚氯酸钠于750mL水内并倒入B 瓶中,在分液漏斗中装有20mL硫酸溶液(1+9, V/V)。
C瓶结构同A瓶一样,瓶内装有亚氯酸钠饱和溶液。
玻璃管(L4)插入D瓶底部,D瓶为2升硼硅玻璃收集瓶,瓶中装有1500mL水,用以吸收所发生的二氧化氯,余气由排气管排出。
D瓶上的另一根玻璃管(L5)下端离开液面20 mm〜30mm,上端与环境空气相通而作为排气管,尾气由排气管排出。
整套装置启动空气压缩机,使适量空气均匀通过整个装置。
每隔5min 由分液漏斗加入5mL硫酸溶液,在全部加完硫酸溶液后,空气流要持续30min。
将D瓶中所获得的黄绿色二氧化氯标准溶液放于棕色玻璃瓶中,密封避光冷藏保存。
二氧化氯含量按HG/T2777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中5.1 碘量法测定,其质量浓度为250mg/L〜600mg/L。
1.3.2 二氧化氯标准溶液:取一定量新标定的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液,用二次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1.4 仪器1.4.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4.2xx 比色皿(1cm)。
1.4.3 100mL 容量瓶。
1.5分析步骤1.5.1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取4.0mL、10.0mL、20.0mL、40.0mL、80.0mL、lOO.OmL二氧化氯标准溶液(250mg/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成浓度为10mg/L、25mg/L、50mg/L、100mg/L、200mg/L、250mg/L 的二氧化氯溶液,于430nm 处测定吸光度值,以二氧化氯含量对吸光度值绘制标准曲线。
1 .5.2样品测定直接取消毒剂溶液或其稀释液于430nm 测定其吸光度值,与标准曲线比较而定量。
1.5.3 结果计算消毒剂中二氧化氯的含量按式( 1 )计算:(1)式中:V1――所取消毒剂原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2――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6 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2 五步碘量法2.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用五步碘量法测定消毒剂中二氧化氯。
同时还可以测定消毒剂中的氯气、亚氯酸根离子、氯酸根离子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由亚氯酸盐、氯酸盐为原料制成的二氧化氯消毒剂。
0.1mg/L。
2.2 原理该法是利用不同pH 值条件下ClO2、Cl2、CI02- CI03分别与I-反应来测定各响应物质的含量。
反应方程式如下:CI2+2l-=l2+2CI-(pH=7 pH<2 pH<0.1)2CIO2+2I-=I2+2CIO2-(pH=7)2CIO2+10I-+8H+=5I2+2C+4H2O(pH<? pH<0.1)CIO2-+4l-+4H+=2l2+C42H2O(pH W2 pH<0.1)CIO3-+6I-+6H+=3I2+CI-+3H2O(pH<0.1)然后用硫代硫酸钠作滴定剂,分步滴定反应产生的I2。
2.3 试剂分析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用水为无氧化性氯二次蒸馏水。
2.3.1 无氧化性氯二次蒸馏水:蒸馏水中加入亚硫酸钠,将氧化性氯还原为氯离子(以DPD检查不显色),再进行蒸馏,所得水为无氧化性氯二次蒸馏水。
2.3.2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1mol/L):称取26gNa2S2O35H2O于1000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0.2g无水碳酸钠,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
放于暗处,30d后经过滤并标定其浓度。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标定:准确称取120 C烘干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0.05g~0.10g,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蒸馏水40mL溶解。
加2mol/L硫酸15mL 和100g/L碘化钾溶液10mL,盖上盖混匀,加蒸馏水数滴于碘量瓶盖缘,置暗处10min后再加蒸馏水90mL。
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成淡黄色,加5g/L 淀粉溶液10 滴(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到溶液由蓝色变成亮绿色。
记录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总毫升数,同时作空白校正。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按式(2)计算:(2)式中:C ----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0.04903——与I.OOm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5H2O)=1.000mol/L]相当的重铬酸钾的质量,单位为克(g);V2 重铬酸钾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数,单位为毫升(mL); V1――试剂空白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数,单位为毫升(mL)。
2.3.3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01mol/L):吸取10.0mLA2.3.2中硫代硫酸钠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
临用时现配。
2.3.42.5mol/L 盐酸溶液。
2.3.5 100g/L碘化钾溶液:称取10g碘化钾溶于100mL蒸馏水中,储于棕色瓶中,避光保存于冰箱中,若溶液变黄需重新配制。
2.3.6 饱和磷酸氢二钠溶液:用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与蒸馏水配成饱和溶液。
2.3.7 pH=7磷酸盐缓冲溶液:溶解25.4g 无水KH2PO4和216.7gNa2HPO412H2O于800mL蒸馏水中,用水稀释成1000mL。
2.3.8 50g/L溴化钾溶液:溶解5g溴化钾于100mL水中,储于棕色瓶中,每周重配一次。
2.4 仪器2.4.1 25mL酸式滴定管。
2.4.2 250mL、500mL碘量瓶。
2.4.3xx氮钢瓶。
2.5 采样2.5.1 应用清洁干燥的棕色广口瓶采集样品。
采样时,将发生器采样口的管子直接插到瓶底,打开采样口阀门,直至样品溶液溢出达采样瓶体积的一倍时,关闭阀门,立即盖上瓶盖。
2.5.2样品应密闭避光10C以下低温保存,2小时内使用;如超过2小时, 应重新采样。
2.5.3移取分析试样时,应将移液管插入样品瓶的底部取样,取样操作宜在通风橱中进行。
2.6 分析步骤滴定过程中氧化性物质的质量不得大于15mg,可根据需要将样品适当稀释;以下所有试验操作应在室温20 C ~25C条件下进行。
2.6.1在500mL的碘量瓶中加200mL蒸馏水,吸取2.0mL~5.0mL 样品溶液或稀释液于碘量瓶中,加入适量磷酸盐缓冲液,用pH 计校核溶液pH 值至7.0(对于pH<3 溶液应先用1mol/L 或O.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3后,再用缓冲液调节)。
加入10mL碘化钾溶液,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至淡黄色时,加1mL淀粉溶液,继续滴至蓝色刚好消失为止,记录读数为A。
2.6.2 在上述A2.5.1 滴定后的溶液中加入3.0mL2.5mol/L盐酸溶液,调节pH<2,并放置暗处5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读数为B。
2.6.3在500mL碘量瓶中加200mL蒸馏水,吸取2.0mL~5.0mL样品溶液或稀释液于碘量瓶中,加入与A2.5.1同量的磷酸盐缓冲液,然后通入高纯氮气吹(约10min)至溶液无色后,再继续吹30min,加入10mL碘化钾溶液,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1mL淀粉溶液,继续滴至蓝色刚好消失为止,记录读数为C。
2.6.4 在上述A2.5.3滴定后的溶液中加入3.0mL2.5mol/L盐酸溶液,调节pH<2,并放置暗处5min,用硫代硫酸钠标265在50mL碘量瓶中加入1mL溴化钾溶液和10mL浓盐酸,混匀,吸取2.0mL~5.0mL样品溶液于碘量瓶中,立即塞住瓶塞并混匀,置于暗处反应20min, 然后加入10mL碘化钾溶液,剧烈震荡5s,立即转移至有25mL饱和磷酸氢二钠溶液的500mL碘量瓶中,清洗50mL碘量瓶并将洗液转移至500mL碘量瓶中,使溶液最后体积在200mL~300mL,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1mL淀粉溶液,继续滴至蓝色刚好消失为止,同时用蒸馏水作空白对照,得读数为E*品读数-空白读数。
2.7 计算F、G、H、I分别按式(3)~式(6)计算:3)4)( 5)(6)式( 3)~式(6)中:F――CI02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G——CI02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H――CI03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I ――CI2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B.D.E上述各步中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单位为毫升(mL);c --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I/L);V——二氧化氯溶液的样品体积,单位为毫升(mL)。
2.8 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2.9 注意事项:上述两种分析方法,在实验操作时要防止阳光直射,准备工作要充分到位,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以防止二氧化氯因挥发、分解而影响测定的准确性。
二氧化氯含量和纯度的测定方法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消毒剂中二氧化氯的测定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本方法适合于含量在10mg/L~ 250mg/L二氧化氯的测定,高浓度消毒剂可稀释后测定。
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10mg/L。
1.2 原理使用石英比色皿,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1.3 试剂分析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1.3.1 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溶液:亚氯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氯。
氯等杂质通过亚氯酸钠溶液除去。
用恒定的空气流将所产生的二氧化氯带出,并通入纯水中配成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溶液,在每次使用前,其浓度以碘量法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