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分析38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课.ppt

中国文化概论课.ppt
第一讲: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
一:中国文化是全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 二:中国文化是大陆农耕型文明,迥异于游牧文明
和海洋性商业文明。前者注重于勤劳踏实,爱静而 乏动;后者倾向于巧思进取,爱动而恶静。 三:中国文化是内倾型文化,注重传统继承而略于 革新变动,凝聚力强而缺乏外向型拓展。 四:中国文化是政治伦理型文化,即重心在于构建 和谐的人文伦理,比较忽略自然科学的探讨;注重 血缘地缘亲疏远近之关系而忽于信仰、法则之建立。 即:伦理代宗教,亲疏越法则。
第一讲: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
五:中国文化是感性型文化,略于理性归纳而强于感性认知,故中国有技术 而乏科学。
推荐参考书目及版本(经典另列) 1、梁漱溟著 《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2、阴法鲁 许树安主编 《中国古代文化史》(共三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3、钱穆著《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北京) 1994年版 4、吕思勉著《中国文化思想史九种》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年版 5、王力等著《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6、曹顺庆主编《中华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7、雷海宗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商务印书馆 2003年版 8、常乃悳著《中国文化小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版
3、诸子:《老子》、《庄子》、《韩非子》、 《荀子》、《孟子》等等
4、集(文人和学者的著作集合体,繁富不列)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讲: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改变和发展
一: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的思想 董仲舒之思想是顺应了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受到了历
代封建统治者的采纳和运用,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孔子的 人本主义的平等思想和个人主体尊严要求,尤其是使儒学从此带 有宗教色彩和神秘主义。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剖析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剖析

中国⽂化概论课程剖析中国⽂化概论课程剖析⼀、定位和性质《中国⽂化概论》课程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会展营销⽅向任选课。

有较强的理论性,在学校应⽤型改⾰的背景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突出专业特⾊。

因此,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掌握中国⽂化尤其是中国管理⽂化⽅⾯的知识,以及掌握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化尤其是中国管理⽂化的变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设计⽅案能⼒、沟通表达能⼒、组织协调能⼒,增强对⼀站管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提升未来从事会展管理⼯作的基本素养;根据各模块的内容和特点,我们按照项⽬化教学的⽅式,以任务引领的⽅法进⾏教学设计。

本课程第六学期开设,总学时32学时,2学分。

前导课程为管理学。

⼆、教学⽬标课程的教学⽬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向和预期达到的效果,是课程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的执⾏贯穿的是“预设⽬标——过程落实——效果评价”。

按照教育部课程⽬标三位化的要求。

《会展营销》的教学⽬标由知识、能⼒和素质三个维度的⽬标构成。

(⼀)知识⽬标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标1.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2.具有组织各种活动的能⼒;3.具备运⽤现代信息查询系统设备的能⼒,能使⽤多种⽅法搜寻⽬标客户群名录,并根据所属⾏业区分客商;4.能使⽤群发技术进⾏⽹络营销;5.能运⽤各种新媒体沟通技巧向客户销售会展产品;6.能够提出拜访客户、进⾏业务洽淡的⽅案,具备发现新客户和维持已有客户的能⼒;7.具备开展媒体公关和危机公关活动的能⼒;8.具备现场服务及现场实务管理能⼒。

(三)素质⽬标1.树⽴科学的世界观、⼈⽣观和价值观;2.了解国家的政策与⽅针;3.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具备⼀定的科学⽂化知识和专业技能;4.能够得到创新意识、协作精神、适应能⼒的初步培养和训练;5.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理素质和⾏为习惯;6.具有健全的⼈格、强壮的体魄;7.具有诚实守信、热爱劳动、遵纪守法的品质;8.具有⾃律谦让、团结协作的品质。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完整版

唐代诗歌和宋代词作的代表,李白、 杜甫、苏轼、辛弃疾等大家的作品, 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古代小说与戏曲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 传》、《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代 小说的最高成就。
古代戏曲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 郑光祖的作品,以及明清传奇剧等, 展现了中国古代戏曲的多样性和丰富 性。
园林艺术与造园手法
01
园林布局
中国园林的布局讲究含蓄、曲折、变化,反对轴线对称和 一览无余。园林的景和境不仅有诗情画意,而且还蕴藏着 深邃的社会伦理和人生哲理。
02 03
山水景观
中国园林以山水为景观骨干,以花木、建筑为烘托,综合 而成富有诗情画意的整体。山水景观的创造讲究“虽由人 作,宛自天开”,即要得自然之真趣。
唐代的雕版印刷术和宋代的活字印刷术, 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复制速度和数量,促 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火药
指南针
起源于炼丹术,唐末用于军事。火药的发 明改变了战争形态,推动了热兵器的发展 ,并对世界军事技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代开始应用于航海。指南针的发明推动 了人类的航海事业,为地理大发现和全球 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孔子、孟子、荀子等。其中,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提出“仁爱”等核心观念;孟子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性本善”;荀子则主张“性恶论”,认为人需要通过 教育和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儒家经典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这些经典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和实 践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01
02
03
04
仁爱
中国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仁 爱关系,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课件


第三,欧洲的君主专制在维护封建贵族利益 的同时,也鼓励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而中 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则极力维护农耕经济,压 制工商业发展。“重农抑商”发展农业,抑 制商业。
二、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第一,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 间漫长; 第二,农耕经济基础稳定; 第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 ; 第四,对人身控制严密。
绪 论
一、文化的涵义: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并由此逐渐 演化出许多引申意义:其一,引申为文字、文章。 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诗词曲赋。其二,引申为古 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 其三,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 彩。其四,在礼乐制度和修养的基础上还引申为 美、善、德行之义。总之,“文”在古人心目中, 起初指纹理,后来又引申出近十几种引申义。其 中,文字、文章、修养、德行与现在人们理解的 “文化”一词的意义最为接近。
第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 响 第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首先,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强烈的地域性, 不同地区的人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 观念。 其次,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也有很大 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外来 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第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第三节 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一、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 第一,欧洲王权一开始就有一个宗教势力与之抗 衡,从古代埃及、罗马一直到中世纪,宗教势力 对王权形成巨大的冲击,而中国的神职人员只是 统治者的奴仆,宗教常常为统治者服务。因此, 中国的王权没有与之相抗衡的阻力,能够长期延 续。 第二,欧洲多元经济结构(尤其是工商业海上 贸易),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人们 的眼界开阔,民主意识强,因此冲击了王权专制, 而中国的农耕经济使专制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古代教育 中国文化概论PPT 教学课件

古代教育 中国文化概论PPT 教学课件

上片
42 下片
首片



二、古代教育的基本原则
1、因材施教
《论语》记载:
“子路问:‘ 闻斯行诸?’子
曰:‘ 有父兄在,如这何闻斯行
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
曰:‘ 闻斯行之。’ ”
上片
43 下片
首片



二、古代教育的基本原则
sōu,隐藏 1、因材施教
孔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 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择优聘任,首席由众人推荐称为“祭酒”,
任期不定。师生行动自由,教学内容不
受官方限制。
上片
7 下片
首片



一、中国古代教育概况
1、先秦教育 私学的革命性意义: ①突破“政教合一” 限制 ②教师成为专业化的职业 ③扩大教育对象。
上片
8 下片
首片



一、中国古代教育概况
2、秦汉教育 秦朝文教政策: 严禁私学,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5、宋元明清教育 文化专制主义危害巨大: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 郊所坑者。”
上片
40 下片
首片



二、古代教育的基本原则
1、因材施教 2、启发诱导 3、循序渐进原则 4、学思并重
上片
41 下片
首片



二、古代教育的基本原则
1、因材施教 孔子:“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 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上片
48 下片
首片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旨在全面介绍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课程分为多个讲次,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开端、哲学、宗教、传统价值取向、民俗、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学习方法强调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的结合。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和终结性考试。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体现在人文精神、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等方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重视道德自觉和人格完美。同时,中国文化的形成受到地理环、人种因素、经济与生产方式以及传统政治制度如宗法制的影响。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深入理解和评价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展望其未来发展。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完整版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完整版

二、精华与糟粕的反思
1、 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尽忠报国、 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检廉政、笃 实宽厚、勇毅力行。
2、传统文化的心理弱点
① 因循守旧、不求变革的心理;②坐井观天、 为我独尊的心理;③安贫固穷、知足常乐的心理; ④狭隘保守、固步自封的心理;⑤平均主义、嫉 贤妒能的心理;⑥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心理。
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 “乾称父,
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 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 吾同胞,物,吾与也。”
B、自然界有普遍的规律,人应该服 从这普遍的规律。
C、人性既是天道,道德原则与自 然规则是一致的。
D、人生的理想是天人的协调。
西方文化征服自然、战胜自然思想 的渊源和内容。
第六章 中西文化的差异
一、近代文化论争
1、“中体西用论” 2、“全盘西化论” 3、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观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
1、中西文化在自然观上的差异
在自然观上,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协调;西方文化强调 征服自然。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关系上,中 国古人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 协调的,其内容包括:
A、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系 统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三、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建设社 会主义的新文化
1、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面临的问题 2、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应坚持的原 则
3、中国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综合与创新
第八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一、八十年代的“文化热”
1、社会主义改革与八十年代“文化热” 2、文化讨论中的不协调音符.
全盘西化论,彻底重建论,复兴儒学论。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与融合 1、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

中国文化概论PPT

中国文化概论PPT
• 作者:冯友兰 • 北京大学出版社等
我的联系方式
• xjnie@ • /xjnie • /xjnie
2010年9月9日星期四
第一章 简论
• 一、文化的含义 • 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 三、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 • 四、中国文化的未来
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
——许慎《说文解字》序
2010年9月9日星期四
• “化,教行也。” • “教行于上,则化成于下。” • “贾生曰:此五学者既成于上,
则百姓黎民化辑于下。”
2010年9月9日星期四
“文化” 在汉唐时代的含义
+
= 文化!
• “化”的“教行”作用被“文”限定了范围, 可以被理解为“以文来化”。即着重在精神 层面对民族进行教化。
• uncle —— 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夫 • aunt —— 伯母、婶婶、舅母、姑姑、姨妈 • 此外还有堂兄弟、表兄弟、堂姐妹、表姐妹、
侄子、外甥、嫂子、弟妹、姐夫、妹夫、妯 娌、连襟、姑奶奶、姨奶奶等等。 • 宗亲、外亲、妻亲三族;长幼有序,男女有 别。
2010年9月9日星期四
文化的结构
2010年9月9日星期四
一、文化的含义
• “文化”寻根 • “文化” = “culture” ? • 文化的结构
2019月9日星期四
无处不在的文化
• from google
2010年9月9日星期四
什么是文化?
• 服装文化、饮食文化 • 茶文化、酒文化 • 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 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 • 民族文化、世界文化 • 世博文化 • 我们每天都在谈论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
主讲教师: 聂晓晶
2010年9月9日星期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