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改性与加工

合集下载

聚氯乙烯知识点

聚氯乙烯知识点

第六章:聚合物产品典型生产工艺聚氯乙烯聚合工艺、工艺流程、应用与改性定义:聚氯乙烯(PVC)是一种含微晶的无定形热塑性塑料,相对分子质量约:4万~15万。

用途:绝缘材料、防腐蚀材料、日用品材料,建筑材料、农用材料氯乙烯聚合一般按自由基机理进行,PVC树脂的产生方法:悬浮聚合法。

常用的塑料有聚乙烯(PE) 、聚丙烯(PP) 和聚氯乙烯(PVC) 。

根据介质不同,聚合方法有四种,分别是本体聚合、溶液聚合、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

一:聚合工艺1、单体:氯乙烯(纯度要求:≥99.98)单体,由乙烯氧氯化法或乙炔法生产。

2、分散剂:a、主分散剂:纤维素醚、部分水解的聚乙烯醇eg:甲基纤维素M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作用:控制颗粒大小的作用b、助分散系:小分子表面活性剂、低水解度的聚乙烯醇作用:提高颗粒中的孔隙率3、引发剂:主要用复合型的引发剂。

选择在反应温度下引发剂的半衰期为2h,以达到匀速聚合的要求eg:过氧化二月桂酰、过氧化二环已酯4、其他助剂5、工艺条件:温度:氯乙烯悬浮聚合温度:45~65℃,要求严格控制误差±0.2℃由于氯乙烯易发生单体链转移反应,因此在生产中主要由温度控制相对分子质量,聚合时间:4~8h二、工艺流程采用间歇操作注意:氯乙烯是致癌物三、应用与改性应用方面:PVC耐酸、耐碱良好,可作防腐材料PVC电气性能优良,广泛用作绝缘材料PVC具有很好的隔水性和阻燃性,广泛用于制造水管、浴帘、电线。

PVC分子间结合力较强,受热后容易放出HCI,纯粹的PVC 树脂不能直接加工使用,必须加入各种添加剂配料后制成各种塑料制品。

PVC塑料性能具有多样化,可制成硬质、半硬质品和软质制品。

PVC加工成型容易,可以方便地用挤出、吹塑、压延、注射等方法加工成各种管材、棒材、薄膜等。

改性方面:原因:聚氯乙烯树脂热稳定性差,使其加工性能恶化,制品性能下降PVC的抗冲击性、耐老化性、耐寒性能等均较差改性方法:改变聚氯乙烯大分子链结构,氯乙烯与其他单体共聚合,聚氯乙烯与增强材料及其它配合剂的复合,聚氯乙烯与其他聚合物共混等方法。

聚氯乙烯的阻燃改性研究及应用

聚氯乙烯的阻燃改性研究及应用

聚氯乙烯的阻燃改性研究及应用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汽车等行业的热塑性塑料。

然而,PVC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如氯化氢、有机氯化物等,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为了提高PVC的阻燃性能,减少燃烧时产生的有害物质,阻燃改性技术应运而生。

阻燃改性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利用添加剂对PVC进行改性,二是通过改变PVC的分子结构来提高其阻燃性能。

在添加剂方面,常用的阻燃剂有无机阻燃剂、氮、磷、硅有机化合物等。

无机阻燃剂常常是一些金属化合物,如三氢氧化铝、六氢氧化二铝等,它们通过残留热量吸收和隔热屏障效应来减缓燃烧速度。

氮、磷、硅有机化合物则常常通过气相反应抑制火焰的燃烧过程。

此外,还可以加入一些促进剂、稳定剂等改善PVC阻燃性能。

在分子结构方面,可以通过共聚、交联、复合等方法改变PVC的结构,提高其阻燃性能。

共聚方法是将PVC与其他阻燃性能较好的聚合物进行共聚,使PVC的阻燃性能得到提高。

交联方法是将PVC通过热、辐射等方式与交联剂进行交联,使PVC的分子结构更加稳定,抵抗火焰的燃烧和扩散。

复合方法是将PVC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形成阻燃性能更好的复合材料。

阻燃改性研究的目的是提高PVC的阻燃性能,以减少燃烧时产生的有害物质。

应用方面,PVC阻燃改性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汽车等行业。

在建筑行业,阻燃PVC被广泛用作电线电缆、建筑装饰材料等;在电子行业,阻燃PVC用作电线电缆、电力设备等;在汽车行业,阻燃PVC被应用于线束、内饰等。

阻燃改性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旨在提高PVC的阻燃性能,减少燃烧时产生的有害物质,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阻燃改性技术将进一步发展,为PVC材料的应用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聚氯乙烯改性研究

聚氯乙烯改性研究

聚氯乙烯改性研究聚氯乙烯(PVC)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广泛的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PVC材料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脆性、低耐热性和易燃性等,限制了其在一些领域的应用。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改性PVC,以提高其性能,拓展其应用范围。

改性PVC主要通过添加一些特定的添加剂或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来改变PVC材料的特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改性方法。

1.增塑剂改性增塑剂是改性PVC最常见的方法之一、通常,PVC是一种硬质塑料,但通过添加增塑剂,可以使其变得柔软和可塑性增加。

常用的增塑剂有酯类、磺酸酯类和酚醛类等。

增塑剂的作用是在PVC聚合过程中扩散到PVC 分子链中,并与PVC分子链形成物理交联或空间体积效应,从而减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PVC的柔软性和延展性。

2.聚合物合金改性将PVC与其他聚合物进行混合,形成聚合物合金,也可以改善PVC的性能。

将不同聚合物混合可以产生相互作用,并改变PVC的性能。

例如,将PVC与丙烯酸酯类共聚可以提高PVC的耐候性和热稳定性。

3.引入填料改性通过在PVC中添加填料可以改善其一些性能。

常用的填料有无机填料(如氧化锌、硅酸盐等)和有机填料(如纤维素、玻璃纤维等)。

填料可以增加PVC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同时减少成本。

4.化学交联改性通过化学交联可以提高PVC材料的耐热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常见的化学交联方法有辐照交联和化学交联剂引发的交联。

辐照交联是指将PVC暴露在辐射源下,通过辐射诱导产生自由基从而引发交联反应。

化学交联剂引发的交联是通过在PVC中添加化学交联剂,经热处理引发交联反应。

5.表面改性通过改变PVC材料的表面性质,可以改善其粘附性、润滑性和耐腐蚀性等。

表面改性方法包括耐候性和抗紫外线改性、等离子体处理、涂层改性等。

综上所述,聚氯乙烯(PVC)的改性研究主要通过增塑剂、聚合物合金、填料、化学交联和表面改性等方法来改善其性能。

聚氯乙烯增韧改性的研究开发进展

聚氯乙烯增韧改性的研究开发进展

a d n n — CO3 o o g e i g mo iy n VC r e iwe . e e e o n a o Ca n tu h nn df igP we er v e d Th d v lpme t di c i n f PVC o he i g n r to o e t ug n n mo i c t n we e p i t d o t df ai r on e u 。 i o
( ej gj n i h mi lrs ac n tue 0 7 B i a g nn c e c e e rh isi t 。1 0 6) i i n g a t 0
Ab ta t Th o g e i g mo i c t n me h nim n o g e i g mo i c to t o so PVC r u sr c  ̄ et u h n n d f a i c a s a d t u h n n d f a i n me h d f i o i we es mm a ie T e r s a c r g e so na o S O2 rz d h e e r h p o r s f n . i
Ke wo d y r s:PVC ; To gh ig modf ain; Res arh a d d veo u enn ic t i o e c n e lpmen og e s t pr r s
聚 (综量 氯P位和 用料,。 的V合良 量 之产 通)性 乙C其 仅是能 烯P第 用E 优 次居 塑,二 于 一
聚 氯 乙烯 具 有 阻 燃 、耐 腐 蚀 、绝 缘 、
效 应 和表 面 效 应 ,具 有 许 多特 殊 的 优 异性 能 。将纳 米材 料 引入 P C 韧改 性 V增

改性PVC及PVC的应用

改性PVC及PVC的应用

改性PVC及PVC的应用
一、改性PVC的介绍
PVC(聚氯乙烯)是一种由苯乙烯共聚形成的常用的聚合物。

它具有良好的耐温性和耐腐蚀性,可以生产出具有优良力学性质和热稳定性的分子链。

在实际应用中,原始PVC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缺点,比如它的硬度和弹性性能非常低,热稳定性也不够高,因此,改性PVC(Modified PVC)应运而生,它是在原始PVC的基础上进行改性处理,以获得更高的性能,可用于满足更多应用需求。

改性PVC具有高热稳定性、较低的材料成本、良好的耐腐蚀性、容易加工加工、耐老化性能好等优点,可以满足更广阔的需求,应用的领域比原始PVC更广泛。

它添加了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称为“改性剂”,使它的性能更好,可以改善PVC的硬度、拉伸性和耐侯性,从而更适合于工业、汽车、建筑等领域中的应用。

二、改性PVC的分类
1、改性PVC的主要分类有三种:双酚A型PVC,双酚A型钙酸酯型PVC和丙烯酸共聚物型PVC。

2、双酚A型PVC:其特点是有极高的机械强度和风化耐久性,可以用于生产管材、电缆套管和纤维布等产品。

3、双酚A型钙酸酯型PVC: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热塑性,是生产制品的最理想材料之一,可用于生产管道和隔离带等产品。

硬聚氯乙烯建筑塑料的增韧改性技术

硬聚氯乙烯建筑塑料的增韧改性技术

硬聚氯乙烯建筑塑料的增韧改性技术硬聚氯乙烯是脆硬性聚合物,抗冲击性差,还有加工流动性、热稳定性、耐热变形性等较差,尤其是用作建筑材料,抗百家乐秘籍冲击性差,其制品脆硬易裂,这使硬聚氯乙烯建筑塑料制品在使用上受到了限制。

为此,在聚氯乙烯中要加入冲击性能改性剂来增韧改性,提高其冲击强度。

1、弹性体增韧聚氯乙烯1.1氯化聚乙烯(CPE)氯化聚乙烯是高密度聚乙烯在适当条件下经氯化而制成。

高密度聚乙烯经氯化后,破坏了其结晶度,使之柔嫩而具有橡胶类弹性体的性质,加入适合量的氯化聚乙烯,使它在聚氯乙烯中分散呈交织立体网络结构,当硬聚氯乙烯建筑塑料制品受到外力冲击时,其可汲取冲击能量,所以能提高硬聚氯乙烯建筑塑料制品的抗冲击性能。

氯化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的相容性重要受氯化聚乙烯的氯含量和氯原子在聚乙烯主键上的分布情况的掌控,因而氯化聚乙烯的含氯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很大,含氯量小于25%的氯化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相容性很差,不适合聚氯乙烯的改性;含氯量大于48%的氯化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相容性良好,能起到聚氯乙烯的增塑剂作用;含氯量为25%~40%的氯化聚乙烯是较好的冲击性能改性剂;含氯量为35%~36%的氯化聚乙烯,冲击强度明显提高,是良好的冲击性能改性剂。

因氯化聚乙烯不含双键,能提高制品的耐候性,它还能加添流动性,有增塑、润滑作用,可改进加工性能。

由于含氯量加添,改善了耐燃性,氯化聚乙烯热稳定性比聚氯乙烯好,加之价格相对而言较低廉,所以,氯化聚乙烯是目前塑料管、塑料门窗型材生产厂家广泛应用的冲击性能改性剂。

在实际加工使用时,过高的加工温度及过大的剪切力,会影响制品改善抗冲击性等。

从材料的改性效果来看,由于氯化聚乙烯是橡胶类弹性体,增韧聚氯乙烯的同时,使聚氯乙烯的刚性和强度有所下降。

1.2丙烯酸酯类聚合物(ACR)ACR冲击性能改性剂是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核是轻度交联的丙烯酸酯橡胶弹性体,壳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其微粒分散于聚氯乙烯中,由于改性剂的壳层与聚氯乙烯相容性较好,微粒可均匀分散在聚氯乙烯粒子间形成粘附力较大的粒子,加强了分散应力的本领。

聚氯乙烯耐热改性

聚氯乙烯耐热改性

摘要:聚氯乙烯塑料有优良的耐酸碱、耐磨、耐燃烧和绝缘性能。

但是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

在不加热稳定剂的情况下,聚氯乙烯100℃时开始分解,130℃以上分解更快。

受热分解出氯化氢气体,使其变色,由白色→浅黄色→红色→褐色→黑色。

阳光中的紧外线和氧会使聚氯乙烯发生光氧化分解,因而使聚氯乙烯的柔性下降,最后发脆。

关键词:聚氯乙烯耐热改性剂聚氯乙烯,简称PVC,是由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

是氯乙烯的均聚物。

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统称为氯乙烯树脂。

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

工业生产的PVC分子量一般在5万~12万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多分散性,分子量随聚合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无固定熔点,80~85℃开始软化,130℃变为粘弹态,160~180℃开始转变为粘流态;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张强度60MPa左右,冲击强度5~10kJ/m2;有优异的介电性能。

但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经长时间阳光曝晒,就会分解而产生氯化氢,并进一步自动催化分解,引起变色,物理机械性能也迅速下降,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入稳定剂以提高对热和光的稳定性。

PVC很坚硬,溶解性也很差,只能溶于环己酮、二氯乙烷和四氢呋喃等少数溶剂中,对有机和无机酸、碱、盐均稳定,化学稳定性随使用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聚氯乙烯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氯,使其具有较大的极性,同时具有很好的耐燃性。

1. 改善PVC热稳定性的方法1.1 热稳定剂根据添加剂的类型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1.1 铅盐稳定剂铅盐稳定剂主要分为3类:(1)单纯的铅盐稳定剂,主要含有pbo成分,吸收氯化氢中的氯。

如:铅白、硅酸铅等。

(2)具有润滑作用的热稳定剂。

(3)复合铅盐稳定剂,即多功能的铅盐稳定剂。

此外还包括含有铅盐和其他稳定剂与组分的协同混合物的固体和液体复合稳定剂。

铅盐类稳定剂是PVC最早使用的热稳定剂,现在仍被大量地使用。

铅盐类稳定剂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结合氯化氢的能力,形成的氯化铅等产物稳定且对PVC脱氯化氢没有促进作用。

聚氯乙烯工艺流程

聚氯乙烯工艺流程

聚氯乙烯工艺流程1 聚氯乙烯是什么聚氯乙烯(PVC)是常用的通用塑料,由乙烯分子经聚合后制成,它的面对的特性有:阻隔性、耐化学腐蚀性、耐腐蚀性、耐紫外线和良好的机械性能。

由于结构特定、结合力强、耐老化性强、低水吸收性,聚氯乙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化工管线、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容器、管道、塑料及各类配件等行业领域。

2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聚氯乙烯工艺流程一般分成六大步骤:1.原料准备:将原料乙烯和其他成分如添加剂(催化剂、表面活性剂)、调节剂准备到机器上。

2.制粒:将乙烯分层双螺杆挤出机中的混合料挤出,经凉却,吸收空气,加热干燥,通过可调整的粒度分级机,分成多种粒度大小的粒子;3.成型:粒料经成型机中的模具压制,形成不同模具型号的塑料。

4.改性:需要改性加工的塑料经过改性机中的添加剂加工,改善塑料的机械性能、物理特性和耐用性;5.退火:制品经退火装置加热数小时,使塑料较量地缓慢的冷却,以达到最优机械性能;6. 包装、运输:经老化的成品经检验合格后,经过包装、运输运往各个销售网点。

3 聚氯乙烯工艺操作注意1. 原料应确保无杂质,并严格按照比例配比或操作技术要求进行混合;2. 挤出机运行应稳定,恒定,不可有过大而起火危及生产安全的情况;3. 改性机加工分级时,保持塑料分级均匀,以免制品变形;4. 退火温度、时间一定要控制好,以确保制品稳定及未来的长久使用;5. 对于可能生成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操作, should wearsafety protection and comply with relevant safety regulations.6. 包装要气密,避免空气,水分的污染影响老化,也需注意压力等其他因素,及时进行防护或检测。

以上是聚氯乙烯工艺流程的基本介绍,聚氯乙烯的特点及优势,都使其在工业和商业领域有着广泛的使用,但要想获得满意的产品以及保证生产线的安全,就要求在操作聚氯乙烯工艺时,要求操作人员多加注意和熟练掌握,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第二段聚合(后聚合阶段):
在转化率达到20%~30%时,自由单体几乎全部被 PVC微粒吸收,物料由浆料经粘稠状态转变为粉状。 后聚合阶段是固态粉料相中颗粒增长的阶段,最终达 到要求的颗粒形态。
反应控制:
搅拌阶段:采用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每分钟仅数转的低速搅捧器的立式聚合釜, 一个为从釜顶到釜底的螺旋桨式揽拌器,一个为釜底的锚式搅拌器。 引发剂:采用IPP作引发剂;

本体聚合 溶液聚合


悬浮聚合
乳液聚合
(一)悬浮聚合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1.定义: 通过强力搅拌并在分散剂的作用下,把单体分散成无数的 小液珠悬浮于水中,由油溶性引发剂引发而进行的聚合反应。
2.组成: 单体+(油溶性)引发剂+双亲性分散剂+去离子水 (1)单体:工厂纯度要求>99.98% (2)去离子水:经离子交换树脂或磺化煤脱盐 (3)引发剂: 1)油溶性引发剂: 偶氮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 偶氮二异 戊腈、偶氮二环己基甲腈、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 过氧类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类物质。 2)反应温度下半衰期约为2h的复合型引发剂;





√ √
√ √

√ √ √
四种聚合工艺方法比较
不同聚合方法PVC的性能对比
品种 特性
悬浮法
乳液法 本体法
不含金属离子,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及热稳 定性
颗粒较细,含杂质较多,电绝缘性及热稳 定性不及悬浮法 含杂质极少纯度高。热稳定性和电绝缘性 优于悬浮法 含杂质极少纯度高,成本高,价格高。聚 合物的分子量不高
同,而且与颗粒结构有关。由于PVC不溶于单体氯乙烯(VC)中,
在聚合过程形成较特殊的形态结构。 一般认为,PVC树脂颗粒是由微区粒子、初级粒子、聚集体
粒子堆砌构成的粗粒,粒径为50~250um。颗粒的形态、内部孔
隙率、表面皮膜、颗粒大小及其分布等对PVC树脂的许多性能均 有影响。 疏松型PVC树脂:颗粒较大、粒径分布均匀、内部孔隙率高、 外层皮膜较薄,树脂具有吸收增塑剂快、塑化温度低、熔体均
混合法采用C16和C18混合直链醇与十二烷基硫
酸钠或月桂酸胺组成乳化剂形成微小乳液,聚合反 应主要在微滴中进行。乳液聚合后加入种子使整个 粒径成为双峰分布。
(五)本体聚合 (Bulk Polymerization)
1.定义:
在只有VCM和引发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使
VCM聚合的生产方法。
由于不用水和分散剂等各种助剂,聚合工艺简化、颗粒形 态和树脂质量大有改进,但也给工业化实施带来较大困难,即
聚合温度:视品种而定,一般在40~70℃;
反应时间:4h; 转化率:70%~85%。 反应热:聚合温度决定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空隙率。聚合反应热60%通过 单体气化由回流冷凝器带走,30%通过反应釜壁交换.其余10%通过搅拌轴的冷却 系统带走。
3.本体法PVC树脂的特点 由于反应热移走较因难,反应系统温度难以做
必须解决树脂颗粒形态的均匀、迅速移走聚合反应热和防止黏
釜三大难题。这也是本体法PVC工艺化成熟较晚、至今产品比 例不大的主要原因。
与悬浮法的相同之处:同样采用油溶性引发剂、引发剂的类型
和聚合动力学也相同。
2. 两段式本体聚合方法 (1)第一段聚合 (种子聚合阶段,或予聚合阶段):在低粘度 的VCM中颗粒形成的阶段,要求形成的颗粒大小近似。 反应条件: 搅拌转速:立式不锈钢釜,平叶透平式搅拌,50~250r/min; 以控制颗粒大小和数目; 加入VCM量: VCM加入量为总量的50%; 常用高活性引发剂:过氧化乙酰基环已烷磺酰(ACSP); 聚合温度:62℃以上; 聚合时间:1~1.5h; 转化率:控制在7%~12%; 反应热:靠反应釜冷却夹套和回流冷凝器带走。
引发剂:
分散介质:
其他助剂:
(三) 微悬浮聚合
(1)定义: 使用油性引发剂,在用乳化剂分散、稳定的细 小氯乙烯单体液滴中引发聚合,生成的PVC乳液, 经破乳、洗涤、干燥得到PVC树脂粉末。该方法生 产的PVC树脂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能满足大多数
加工的需要。
(2)制备过程:
一般先将部分VCM(5%)用机械均化的方法制成稳定的乳状 (粒径在1.0μm左右),然后进行聚合(必须选用油溶性的引 发剂)。用这种方法生产的PVC糊树脂的流动性优良,乳化剂 用量少,树脂的热稳定性和抗水性均得到了改善。
用,所以聚合物的分子量和聚合速率不高。聚合
得到的PVC树脂因不溶于溶剂而不断析出。
溶液法PVC树脂不宜于一般成型用,仅作为
涂料、粘合剂,是目前各种聚合方法中产量最少 的一种方法。
聚合方法的选择
单体-介质 本体聚合 溶液聚合 悬浮聚合 乳液聚合
单体
有机溶剂 水 分散剂/悬浮剂 乳化剂 聚合物- 均相 单体 沉淀
(3)生产工艺需特别注意以下影响因素:
选用合适的复合乳化剂和颗粒改良剂体系;
聚合体系组分的均化;
搅拌速度;
水与单体之比恰当。
(四) 混合法聚合 制备过程:集乳液聚合和微悬浮聚合于一体,在整 个反应过程中要加入经过乳液聚合后的种子和其他 乳化剂、引发剂、各种助剂及VCM一起参与反应。
溶液法
PVC的聚合方法应用: •本体聚合: ~10% •溶液聚合: 很少 •悬浮聚合: ~80% •乳液聚合: ~10%
三、PVC生产相关技术指标
85.5
1. PVC生产相关控制指标
0-0.5℃
2. PVC产品质量标准
目数:物料的 粒度或粗细度。 一般定义是 指在1英寸的 面积内筛网的 网孔数。物料 能通过该网孔 即定义为多少 目数。
6.合成工艺配方
(二)乳液聚合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乳液法PVC树脂粒径极细,树脂中乳化剂含量高,电绝缘 性能差,成本高。该树脂常用于PVC糊的制备。 PVC糊树脂 (EPVC)是聚氯乙烯树脂中的一大类,与悬浮法树脂相比是高分 散性粉状物,粒度范围一般在0.1~2.0μ m(悬浮法树脂粒度分 布一般在20~200μ m)。
3)选择具有合适溶解度的引发剂。原则上其易配成溶液便于 加料。
(4)分散剂(dispersant)——控制颗粒大小和形状;提高 颗粒中的孔隙率 水溶性有机分散剂—吸附在液滴表面,如聚乙烯醇类; 无机分散剂—包围液滴,阻隔作用,如碳酸钙、碳酸镁, 硫酸钡等。
明胶(Gelatin),由动物皮肤、 骨等的胶原部分降解而成, 它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及化 学性质,如形成表面活性。
到均一,本体聚合法PVC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
宽,颗粒有面有棱且较细(悬浮法树指颗粒似球形且
较大),但树脂质量优于悬浮法PVC,透明性、电绝 缘性优良。吸收增塑剂速度较快,加工流动性好等。
(六)溶液聚合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以甲醇、甲苯、苯、丙酮作溶剂,使氯乙烯 单体在溶剂中聚合,由于溶剂具有链转移剂的作
第二章 PVC 树脂合成及应用进展
塑料 单体来源 类型 PE 石油裂解气
单体性质
合成机理
聚合方法 高压气相本体 聚合,液相淤 浆法,双环管 式反应器 悬浮法、乳液 法、微悬浮法 和本体法 气相本体法, 浆液法
易燃气体,沸点- 自由基 103.9℃
PVC
以乙烯为原料,采 用乙烯氧氯化法和 乙烯氯化法 炼厂气和乙烯裂解
匀性好、热稳定性高等优点。目前工业上以生产疏松型PVC树脂
为主。紧密型PVC树脂较少。
主要生产方法: 单体本身,加入(或不加)少量引发 剂的聚合 将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进行 的聚合 单体以液滴状悬浮于水中的聚合,体 系主要由单体、引发剂、水和分散剂 四组分组成 单体在水中以乳液状态进行的聚合, 体系主要由单体、引发剂、水及乳化 剂等组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无色气体,沸点- 自由基 14℃,商品供应 压缩为液体 气体,沸点47.7℃ 配位
PP
1. 氯乙烯的简单性质 • 结构:CH2=CHCl,分子量62.5 • 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有乙醚气味的气 体,沸点-13.8℃ • 毒性:对人有麻醉作用,空气最大浓度为 500ppm。
2.氯乙烯单体的合成方法
3.聚合工艺:利用聚合反应的温度控制聚氯乙烯树脂的平均分 子量。 加料与控温:在聚合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分散剂、各种 助剂、氯乙烯单体。加热到聚合温度,最后加入引发剂溶液。
聚合反应开始,夹套低温通水冷却,严控温度波动范围。 压力下降到0.5-0.65MPa而结束反应。
4.分离:加入链终止剂终止反应或减压脱除未反应单体,经过 汽提继续分出单体,再经离心分离工段,脱除水分。 5.聚合物后处理:去水滤饼送入卧式沸腾干燥器进行两次干燥, 干燥后的聚氯乙烯树脂经筛选除去大颗粒树脂后,包装得悬 浮聚氯乙烯树脂成品。
PVC糊树脂是1931年在德国的法本(IG Farben)工厂开始研 究,并于1937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生产方法:间隙乳液聚合法;半连续乳液聚合法;种子乳液 聚合法、微悬浮聚合法及连续乳液聚合法。 常用生产方法:种子乳液聚合法。 用途:主要用于制造人造革、壁纸、玩具、汽车内饰灯产品。
乳化剂的选择:
(1)电石乙炔法:
乙炔来源:可由电石(煤炭经电弧炉炼制的产物)或石 油热裂解制得 。
电石乙炔法制备氯乙烯成本表
(2)乙烯法:
A. 加成反应:乙烯氯化 B. 热裂解反应:二氯乙烷
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方法
二氯乙烷 氯乙烯+氯化氢
乙烯法制备氯乙烯成本表
二、聚氯乙烯的制备(2)
工业生产各品种PVC的主要区别不仅在于相对分子质量的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