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丙沙星在鱼体内残留的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淡水渔业用水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淡水渔业用水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残留孟丽华;史艳伟;时彦民;简康;刘方;邓晨曦【摘要】该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淡水渔业用水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3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的残留,建立了检测淡水渔业用水中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的方法.结果显示,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检出限(按S/N=3计)分别为2.5、1.0、2.5 μg/L,定量限(按S/N=10计)分别为5、1、5μg/L.按1倍、5倍、10倍定量限进行加标回收,3种抗生素的平均回收率为76.6%~89.9%,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72%~8.43%.【期刊名称】《水产养殖》【年(卷),期】2019(040)001【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高效液相色谱;固相萃取;渔业用水【作者】孟丽华;史艳伟;时彦民;简康;刘方;邓晨曦【作者单位】济宁市渔业监测站,山东济宁272000;济宁市渔业监测站,山东济宁272000;济宁市渔业监测站,山东济宁272000;济宁市渔业监测站,山东济宁272000;济宁市渔业监测站,山东济宁272000;济宁市渔业监测站,山东济宁27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8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3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具有广谱、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到水产养殖业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1-2]。
但是调查发现在渔业养殖中使用的抗生素仅有小部分被鱼类吸收利用,还有大部分没有被食用或被食用后因没有被吸收以排泄物的方式排到水体中,在养殖水体中的大量残留,污染养殖环境的同时,对养殖渔业的健康发展也产生了不良影响[3-5]。
因此,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和监测应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
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主要集中在水产品和海水养殖环境中,检测方法主要有液-质联用法[6-7]、高效液相色谱法[8-9]、酶联免疫法和荧光光度法等[10-11],国内外针对淡水渔业用水中的检测方法比较少见,对淡水渔业用水中的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的含量没有相关的限制值[12],也没有相关的国标、行标、地标,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
浅谈鱼肉中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残留检测的体会

浅谈鱼肉中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残留检测的体会摘要:本方法样品经无水硫酸钠脱水,甲酸-乙腈提取,提取液用正己烷净化,旋转蒸发,流动相洗脱,用带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
该方法在2~300ng/mL线性关系良好,环丙沙星回收率在71.3%~89.5%,恩诺沙星的回收率在77.3%~103.4%,变异系数≤10%,鱼肉中环丙沙星检出限为0.48?g/kg,恩诺沙星检出限为0.32?g/kg。
本方法可以满足对鱼肉组织中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检测要求。
关键词: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高效液相色谱法前言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和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均属于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quinolones,QNs),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杀菌效果好,对革兰氏阴性菌最有效,广泛用于水产养殖中疾病的治疗,成为水产养殖中重要的抗感染药物之一[1]。
此外,环丙沙星还是恩诺沙星的主要活性代谢物之一[2]。
但是由于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和某些QNs的潜在致癌性质,其残留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1]。
欧盟和北美等国家已禁止环丙沙星在水产养殖业中使用,2002年中国农业部也将该药列为水产养殖禁用药物。
美国和欧盟许多国家规定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残留限量为30?g/kg [3]。
一、材料与方法(一)仪器设备及试剂材料(二)试验方法样品经无水硫酸钠脱水,甲酸-乙腈提取,提取液用正己烷净化,旋转蒸发,流动相洗脱,用带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
1.提取准确称取样品5.0g于50mL聚四氟乙烯离心管中,加入5g无水硫酸钠和20mL甲酸-乙腈溶液,用均质器均质1min,然后,于离心机上以4000rpm离心5min,将上清液移入另一50mL离心管中,将离心残渣用20mL甲酸-乙腈溶液再提取一次,合并上清液。
2.浓缩净化将上清液转移到125mL分液漏斗中,于上清液中加入25mL乙腈饱和的正己烷,振摇2min,弃去上层溶液,将下层溶液移至100mL鸡心瓶中,于40℃水浴中旋转蒸发至近干,用氮气流吹干。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水养殖环境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水养殖环境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摘要:建立了一种养殖海水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争恩诺沙星3种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一荧光测定方法。
水样经稀盐酸调PH后经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用外标法定量。
结果表明,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检出限分别是2、1和1 gg/L,定量限分别是6.6、3.3和3.3 ug/L,添加浓度为10、20和50 ug/L时,3种物质的回收率为71.9%~85.3%,批内变异系数≤10%,批问变异系数≤7%。
利用该方法对黄海沿岸部分养殖场及近岸海水(北起36。
40.303 7 N,1210 8.939’E;南至35。
39.36’N,119。
52.433’E)进行分析,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检出质量浓度分别为6.20~982、55.2和11.6~55.4 ug/L。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养殖海水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检测。
关键词喹诺酮类抗生素高效液相色谱固相萃取海水喹诺酮类(Quinolones,QNs)抗生素是一族人工合成的新型杀菌性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以及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主要用于水生动物弧菌病、链球菌病、水霉病和寄生性疾病的防治,其中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和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等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
目前,我国针对这类抗生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产品中检测技术和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方星星等2004;钱云云等2007;曲晓荣等2007;王洪艳等2007;何平等2008;李娜等2009)。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产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但由于环境恶化和养殖模式的改变,水生动物疾病频发。
为了预防和治疗水生动物疾病,抗生素被广泛应用在水产养殖中。
但研究表明,所使用的抗生素仅20%"-30%被鱼类吸收,大部分进入环境中(Samuelsen 1989),而这部分抗生素再次进入食物链,可能导致养殖环境中病菌耐药性的产生,导致二次污染(Hamscher et a1. 2002)。
市售鱼类喹诺酮类药物残留调查

市售鱼类喹诺酮类药物残留调查
林功师
【期刊名称】《水产养殖》
【年(卷),期】2022(43)5
【摘要】为了解市售水产品中鱼类喹诺酮类药物(QNs)的残留情况,采集了厦门市水产品批发市场销售的12种常见鱼类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法对鱼肌肉组织中6种喹诺酮类药物(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的残留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所采集的136份样本中的6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检测的总合格率为97.79%,其中恩诺沙星检出率为2.21%,环丙沙星检出率为1.47%,其余4种喹诺酮类药物均未检出。
在所采集的样品中,大口黑鲈的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检出率最高,为8.33%。
指出,喹诺酮类药物在鱼类养殖中使用较普遍,特别是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被广泛使用。
提出,应加强水产养殖、暂养、销售各个环节中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管理。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林功师
【作者单位】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5.5
【相关文献】
1.宁夏市售鱼类中禁用药物的调查与分析
2.林芝市市售牛乳中氯霉素及磺胺类药物残留情况调查研究
3.市售鸡蛋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调查分析
4.市售鸡蛋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调查分析
5.五种市售禽蛋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调查分析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方法优化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方法优化作者:王嘉权,刘成文来源:《现代食品》 2018年第22期摘要: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残留量。
以农业部738号公告-2-2006 检测方法为基础,优化前处理步骤,称5 g 样品,用酸化乙腈提取,正己烷去油,过自制无水硫酸钠柱,提取液50 ℃旋转蒸发至干。
用2 mL 流动相充分溶解定容,移至离心管,10 000 r·min-1 离心5 min,过0.45 μm 滤膜上机测定。
结果表明,诺氟沙星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 9,环丙沙星的r=0.999 9,恩诺沙星的r=0.999 8;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回收率在73.0% ~ 87.3%,精密度在4.93% ~7.59%。
试验结果符合标准和体系文件要求。
关键词:水产品;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高效液相色谱法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同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人畜通用的药物。
其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和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畜牧、水产等养殖业中,包括在鸡、鸭、鹅、猪、牛、羊、鱼、虾和蟹等的养殖中用于疾病防治。
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作用迅速、体内分布广泛及与其他抗生素之间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预防和治疗畜禽的细菌性感染及支原体病有良好的效果[1-2]。
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①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不适、疼痛等。
②中枢反应。
头痛、头晕、睡眠不良等,并可致精神症状。
③该类药物可抑制γ- 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因此可诱发癫痫,有癫痫病史者慎用。
④影响软骨发育,孕妇、未成年儿童应慎用。
⑤可产生结晶尿,尤其在碱性尿中更易发生。
⑥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易致肝损害。
目前,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常用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有农业部783 号公告-2-2006,但该方法的前处理过程繁琐,加标回收率低。
环丙沙星在鲤鱼各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

1 1 试 剂 及 药 品 乳 酸 环 丙 沙 星 原 粉 , 量 . 含
9 . , 号 0 0 1 , 江 新 昌 县 康 乐 兽 药 有 限 公 85 批 194 浙 司生 产 。乳 酸 环 丙 沙 星 标 准 品 , 量 9 . , 号 含 96 批 H0 l O , 国 兽 原 药 品 监 察 所 提 供 。 乙 腈 和 甲 醇 8 l1 中
27 8 nm 、 65 nm 。 4
1 5 数 据 处 理 单 剂 量 给 药 的 组 织 药 时 数 据 用 .
种, 由于缺乏该 药在鲤 鱼体 内残 留的详细资 料 , 尚无 法估测 鲤鱼体 内 的残 留药 物 对人 的潜 在 毒 性 , 也无
法 确 定 监 测 该 药 适 宜 的 监 测 组 织 。 鉴 于 此 , 研 究 本
的 用 作 试 验 , 验 前 2 试 4h停 止 投 喂 饲 料 , 温 保 持 水
在 1 ℃~2 ℃ , 验期 间不投 喂饲料 。 8 2 试
系数 均在 1 以 内, 满足组 织 中乳 酸 环丙 沙 星残 0 可
留 的研 究 要 求 。
2 4 鲤鱼 多剂量 口服 环 丙 沙星 后 药 物在 各 组织 的 .
收 稿 日期 : 0 9 1 2 2 0— 1 7 作 者 简 介 : 雨 辉 ( 7 , . 教 授 . 士 , 事 兽医 药 理 学 杨 1 1) 男 副 9 博 从
毒 理 学 研 究 , i: a g n v rc s a c n E ma y n u i s @ i . o l l  ̄ n
有 较好 的敏感 性 、 异 性 和 可 重 复性 , 特 且操 作 简 单 。 Gie sM v n D等 用 R n C T—P R方 法检 测 自然感 染牛
水产养殖中抗菌药物残留原因及控制措施

水产养殖中抗菌药物残留原因及控制措施摘要分析了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的原因,提出了控制措施,以期为水产养殖合理用药、减少药物残留、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产养殖;药物残留;原因;控制措施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不断提高,药物用量也不断增加,致使药物残留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水产品中药物残留是关系到人类健康的大事,现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特别是2006年底上海多宝鱼查出多种违禁药物后,各级政府对水产品质量安全高度重视。
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牵动着社会的神经,而且也极大地影响着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而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2009—2011年每周对外公布的水产品信息周报进行跟踪调查,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药物残留占比例达46%。
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应从养殖源头抓起,逐步实施从“鱼苗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因此投入品的应用及对水产品安全影响是目前研究重点。
抗菌药物作为水产养殖重要投入品在水产养殖防治鱼类细菌性疾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由于我国渔药的开发研究较晚,尤其是抗菌类药物在鱼体内的作用机理、药代动物学、药物残留等基础理论的研究较少,在给药方法、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时间、休药期上等均缺乏明确的标准,在养殖生产中滥用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药物在水产动物产品中残留。
要控制水产品的药物残留,保证水产品的安全,就必须要掌握药物残留产生的原因,从而科学合理使用药物[4-6]。
1 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的原因1.1 滥用和误用渔药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品产量连年提高,但由于重数量、轻管理,致使鱼病频繁发生,而药物防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但养殖生产中养殖者往往在缺乏正确诊断的情况下乱用药物,有的还为了使治疗达到快速有效的结果,在药效不明显的情况下,过量用药,使用浓度达到规定用量的3~5倍,甚至更高。
水产养殖中抗菌药物残留原因及控制措施

05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 和挑战
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养殖
坚持绿色发展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产业发 展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Hale Waihona Puke 优化养殖结构合理规划养殖区域,优化养殖品种 结构,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
推动循环水养殖
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为水产养殖者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确 保他们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能够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的原则 。
完善抗菌药物残留标准和检测体系
制定严格的抗菌药物残留标准
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抗菌药物残留标准,限制抗菌药物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量和种类,确保残留量控 制在安全范围内。
加强残留检测体系建设
水产养殖中抗菌药物 残留原因及控制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抗菌药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抗菌药物残留的原因 • 控制抗菌药物残留的措施 • 减少抗菌药物残留的实践和建议 •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01
抗菌药物在水产养殖中 的应用
抗菌药物的定义和种类
抗菌药物定义
抗菌药物是指一类能够杀灭细菌 、真菌和支原体等微生物的药物 ,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药和抗 真菌药等。
生态破坏
过度捕捞、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等导 致鱼类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害, 需要使用抗菌药物防治。
抗菌药物的代谢和降解不彻底
01
抗菌药物的代谢和降解需要一定 的时间和条件,如温度、pH值、 光照等。如果这些条件不满足, 可能会导致药物残留。
02
有些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不容易被生物降解,从而在鱼 体内蓄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丙沙星在鱼体内残留的研究
葛虹深圳市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518031
张杨齐采霞葛雷陈霞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430071
环丙沙星是合成的第三代含氟的喹诺酮类抗菌素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作用强、体内分布广、杀菌效果好、对所有细菌的抗菌性均较诺氟沙星强2-4倍。
因此近年来环丙沙星已广泛的被应用于动物产品养殖,尤其是水产品养殖中对于致病性细菌病的治疗。
使用环丙沙星后,其药物的残留问题十分严重。
环丙沙星对生物体的危害是通过药物在鱼体的残留,又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摄入环丙沙星残留较高的鱼类会造成人体内脏损伤,消化系统的出血,肝肾功能异常炎症及衰竭,血液系统白血球减少症,神经系统的疾病和过敏症也有发生。
环丙沙星在鱼体中残留研究较少,使用后残留水平变化的报道不多。
本文就环丙沙星在鱼体给药及停药不同时间的残留水平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在鱼体内的代谢速度较慢,富集后残留在鱼体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本实验安排了采用不同给药期及不同休药期环丙沙星药饵连续投
喂斑点叉尾鮰,检测其鱼体环丙沙星残留量,并分析其代谢速度。
同时做了一组空白和一组自行研制的“肠炎灵”中药饵投喂对照,进行养殖后鱼肉样本的检测,鱼体中环丙沙星残留为未检出。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采用养殖场成批购进斑点叉尾鮰 (规格60-100g/尾左右),在室内
驯养10天,投饵驯养,剔除伤残后分组,每组12尾。
1.2 养殖药饵试验
药饵试验组以投喂药饵7天、14天、21天、25天、32天以及停药7天、14天、21天、25天等分阶段采集鱼肉样。
中药制剂组及空白对照组,随试验同时进行投喂,按时采集鱼肉。
1.2.1药饵
采用江西汇仁药业公司生产的盐酸环丙沙星片剂(0.25g/片),添加到鱼饲料中.添加量为1%,混匀,制成颗粒饵料.每天投喂2次。
药饵量为鱼体重的3%。
中药组为投喂自行研制的“肠炎灵”中药,为3%的药饵投喂。
(中药饵为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的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 空白组仅喂普通饵料。
1.2.2 养殖时间
5月13日至5月20日,驯养期。
设对照饵(饵料配方相同)。
5月20日开始投喂,实验到6月19日结束。
实验期间定时换水,定时充氧。
实验期间各组实验鱼基本无死亡。
1.2.3鱼肉采集时间
5月20日,第一次采样,空白样。
同时开始投喂实验饵。
5月27日,第一次采肉,投药饵7天;
6月2日,第二次采肉,投药7天,停药7天;投药14天;
6月9日,第三次采肉,投药14天,停药7天;投药7天,停药14天;投药21天。
6月13日,第四次采肉,投药7天,停药18天;
6月20日,第五次采肉,中药组的鱼肉样对照;投药7天,停药25天;投药32天。
在各药饵试验组采肉样的同时采集空白对照组。
1.3 检测方法与仪器
1.3.1 检测方法
环丙沙星检测方法按农业部2003年公布的236号文《12种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执行。
本方法检出限为1.0µg/kg。
1.3.2 检测仪器
采用Agilent1100液相色谱仪,检测器为荧光检测仪(FLD),
E X=280nm,E m=280nm。
1.2.3试剂
乙腈,甲醇均为色谱纯;
正已烷,无水硫酸钠,柠檬酸、乙酸铵均为分析纯。
1.2.4色谱条件
色谱柱:ODS C18柱(4.6×150mm);
流动相:甲醇:柠檬酸-醋酸铵混合缓冲液=25:75;
流速:1.2ml/min;
柱温:40℃。
1.3.5 分析检测步骤
取5.0g样品,加入10g无水硫酸钠,加15ml酸化乙腈,用高速组织捣碎机匀浆,振摇15min,转入离心管中以4500 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
再用15 ml酸化乙腈重复上述操作一次,合并上清液。
上清液置于分液漏斗,加入25ml正已烷,烈剧振动5min,静置分层,取下层乙腈层移入烧瓶,55℃旋转蒸发至干。
用1ml流动相充分溶解残渣。
经0.45µm微孔滤膜过滤,供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
1.3.6 实验质量控制
在样品测试时采用了加标回收的方法。
实验回收率为91%。
2.结果
2.1 投药饵不同时间环丙沙星残留结果见表1。
表1 投药饵不同时间环丙沙星残留(µg/kg)
2.2投药饵天后不同停药期环丙沙星残留量结果见表2。
表2 投药饵7天后不同停药期环丙沙星残留(µg/kg)
2.3对照组及中药组鱼体中环丙沙星残留结果见表3。
表3对照组及中药组鱼体中环丙沙星残留
3.分析与讨论
环丙沙星长期以来作为鱼用药物使用,尤其是特种水产品因其经济价值较高,驱使养殖者使用这种高效、广谱的杀菌抗生素。
环丙沙星残留限量标准在NY 5070-2002<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和NY 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中已规定为禁用药物,不得检出。
本实验通过32天不间断的投喂环丙沙星药饵和不同停药期后,检测鱼体环丙沙星残留水平的变化,验证环丙沙星残留代谢速度以及停药后药物残留情况。
3.1.表1的实验结果表明,鱼体在接受药饵后,体内的环丙沙星水平随投喂时间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呈正相关性。
在投喂药饵14天内药残量明显提高,达71.20µg/kg。
在14至32天的连续给药后,药残水平表现持续增大。
(见图1)
图1 投药饵不同时间环丙沙星残留
3.2.环丙沙星在投药饵7天后,进行不同投药期和停药期鱼体环丙沙星的残留实验。
环丙沙星的药残检测结果(表2)表明,投喂药饵7天后,停药7天,14天,18天和25天鱼体内药残水平降解不明显。
在停药7天时水平与停药25天鱼体药残水平差异不大,分别为8.64和8.18µg/kg。
停药14天的药残水平稍高,或为鱼类个体之间的差异所致。
结果见图2。
图2 投药饵天后不同停药期环丙沙星残留量
实验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在鱼体中的代谢过程十分复杂,在鱼类的残留时间也较长。
3.3.表2的实验结果还表明,投药饵14天后,鱼体内环丙沙星残留水平在停药7天和18天时,分别为9.02µg/kg和8.18µg/kg,只降解了9%,残留水平变化不大。
十分明显,使用了环丙沙星鱼体的残留水平高,降解慢,将给食用这些鱼类的消费者带来食用安全隐患。
结果见图3。
3.4. 本实验结果表明环丙沙星作为药饵投喂后,鱼体有明显的富集。
表3的检测结果则表明,在空白未投药饵组鱼肉中环丙沙星均为未检出。
“肠炎灵”投喂的鱼体中无环丙沙星残留。
中药饵“肠炎灵”为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的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是以中药合理配伍为准则,绝不添加任何抗生素类药物。
因此在实验中连续投喂,鱼体中没有检出环丙沙星残留。
图3 投药饵天后不同停药期环丙沙星残留量
小结
环丙沙星为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常用的为盐酸盐水合物。
本文实验结果证明:
——鱼体在接受药饵后,体内的环丙沙星水平随投喂时间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呈正相关性。
——在仅投药7天停药25天鱼体环丙沙星残留水平下降不明显,属于高毒、高残留渔药。
环丙沙星在农业部《NY5071-2002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中已被列入禁用渔药。
——自行研制的“肠炎灵”投喂实验鱼无环丙沙星残留。